陕西通志-清-刘于义卷七十二

卷七十二 第 1a 页 WYG0555-03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卷七十二
  古迹一(宫阙/)
 汉唐遗迹贲饰西都南山倚阙渭水穿渠离宫
 别馆复道萦纡长扬墨缕上林笔铺六爻三内
 戚里名区荒亭古戍断碣遗墟溯洄千古陈迹
 云徂考诸吕绘以补黄图作古迹志第二十七
  谨案秦中地居上游神圣之迹托焉帝王
卷七十二 第 1b 页 WYG0555-0304b.png
   之都在焉考古者博搜广探岂仅欲掇拾
   旧闻誇多而逞靡哉诚以立乎今日以溯
   千载如睹其人如生其世沿迹以求亦理
   乱得失之林也是故首宫阙宸居也次府
   第王侯将相朝绅野逸所寄处也次园林
   其游览所在也次郊坰则凡故丘遗迹罔
   不收也列以图绘阅之可当卧游缀以遗
   闻览之如披外史若夫故城废县有关于
卷七十二 第 2a 页 WYG0555-0305a.png WYG0555-0305b.png WYG0555-0305c.png
  建置奇观胜槩有系于山川以各有其𩔖
  槩不录焉
卷七十二 第 3a 页 WYG0555-0306a.png

卷七十二 第 4a 页 WYG0555-0306c.png

卷七十二 第 5a 页 WYG0555-0307a.png

卷七十二 第 6a 页 WYG0555-0307c.png

卷七十二 第 7a 页 WYG0555-0308a.png

卷七十二 第 8a 页 WYG0555-0308c.png

卷七十二 第 9a 页 WYG0555-0309a.png

卷七十二 第 10a 页 WYG0555-0309c.png

卷七十二 第 11a 页 WYG0555-0310a.png

卷七十二 第 12a 页 WYG0555-0310c.png

卷七十二 第 13a 页 WYG0555-0311a.png

卷七十二 第 14a 页 WYG0555-0311c.png

卷七十二 第 15a 页 WYG0555-0312a.png

卷七十二 第 16a 页 WYG0555-0312c.png

卷七十二 第 17a 页 WYG0555-0313a.png WYG0555-0313b.png WYG0555-0313c.png WYG0555-0313d.png WYG0555-0314a.png WYG0555-0314b.png WYG0555-0314c.png WYG0555-0314d.png WYG0555-0315a.png WYG0555-0315b.png WYG0555-0315c.png WYG0555-0315d.png WYG0555-0316a.png WYG0555-0316b.png WYG0555-0316c.png WYG0555-0316d.png WYG0555-0317a.png WYG0555-0317b.png WYG0555-0317c.png WYG0555-0317d.png WYG0555-0318a.png WYG0555-0318b.png WYG0555-0318c.png WYG0555-0318d.png WYG0555-0319a.png WYG0555-0319b.png WYG0555-0319c.png WYG0555-0319d.png
 
 
 
 
 
 
 
 
卷七十二 第 17b 页 WYG0555-0320a.png WYG0555-0320b.png
 宫阙
上古
合宫 在淳化县北五十里甘泉山(贾/志)黄帝治万国朝
 诸侯乃作合宫兼明庭布政于甘泉(汉书地/理志)黄帝接
 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史记封/禅书)

岐阳宫 故基在岐山县东北五十里即周太王由邠
 迁岐所建今宫废而土人犹称之(雍胜略○按马志/贾志有𡵨阳城盖)
卷七十二 第 18a 页 WYG0555-0320c.png WYG0555-0320d.png WYG0555-0321a.png
(即此而/异名也)
 皋门 在岐阳城内周太王所立(马/志)乃立皋门皋门
 有伉(诗经/大雅)
 应门 在皋门内亦周太王立(马/志)乃立应门应门将
 将(诗经/大雅)
丰宫 在鄠县东五里小丰村(贾/志)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诗经/大雅)正义曰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鄠县(史记/周本)
 (纪/注)丰在始平鄠县东有灵台康王于是朝诸侯(左传/杜注)
卷七十二 第 18b 页 WYG0555-0321b.png
 文王都丰在鄠县史记曰文王伐崇侯虎而作丰邑
 伐崇之后自岐迁都于丰故丰水之西有丰宫也武
 王改邑于镐丰宫元不移徙每遇大事皆步自宗周
 而往以其事告于丰庙(雍/录)

镐京 在长安县西南三十里丰水东(雍胜/略)考卜维王
 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诗经/大雅)武王自丰水居
 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今丰水之东长安之南三十
卷七十二 第 19a 页 WYG0555-0321c.png
 里去丰二十五里镐池即其故都也(帝王/世纪)自汉帝穿
 昆明池于是地基构沦禠今无可究(水经/注)诸家皆言
 自汉帝穿昆明池后镐京故基沦入于池无复可考
 独梁载言十道志曰镐池一名元阯在昆明池北(雍/录)
 城门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周礼考/工记)天子十二
 门通十二子(考工/记注)案匠人云营国九里旁三门四面
 各三门是有十二门郑注云十二门以通十二子则
 十二辰也(地官/疏)
卷七十二 第 19b 页 WYG0555-0321d.png
王宫 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
 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授八次八舍之职事(周礼/天官)
 王宫者必居四角四中于徼候便也郑司农云庶子
 卫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元谓次其宿卫所在舍
 其休沐之处(天官/注)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
 雉(考工/记)王宫门阿之制五雉谓高五丈宫隅之制七
 雉亦谓高七丈不言宫墙宫墙亦高七丈也(考工/记注)
 子之礼至尊无上其居处则内有六寝六宫外有三
卷七十二 第 20a 页 WYG0555-0322a.png
 朝五门(朱子/文集)
 皋门 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曰皋门(周礼/注)建皋鼓
 询事弊讼朝士掌之(三才/图会)
 外朝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
 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
 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
 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周礼/秋官)皋门之内外朝也(朱子/文集)
 库门 天子五门 库门在雉门外(周礼天/官疏)库门宝
卷七十二 第 20b 页 WYG0555-0322b.png
 藏之所(三才/图会)
 玉府 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
 (周礼/天官)
 内府 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
 以待邦之大用(周礼/天官)金玉曰货物之善者藏之于内
 府近王掌之以给王用故也(天官/疏)
 宗庙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周礼/春官)库门内雉门外之左右(春官/注)宫南乡而庙居左
卷七十二 第 21a 页 WYG0555-0322c.png
 则庙在寝东也(朱子/全集)
 天府 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
 大宝器藏焉(周礼/春官)
 社稷 何休云质家右宗庙尚亲亲文家右社稷尚
 尊尊若然周人右社稷者地道尊右故社稷在右是
 尚尊尊之意社稷为尊故郑注郊特牲云国中神莫
 大于社(周礼春/官注)
 雉门 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周礼/天官)中门于外
卷七十二 第 21b 页 WYG0555-0322d.png
 内为中若今宫阙门雉门三门也春秋传雉门灾及
 两观(天官/注)鲁有三门雉门有两观为中门则知天子
 五门雉门亦为中门有两观矣(天官/疏)
 应门 郑司农云王五门四曰应门(周礼/注)应门建应
 鼓又曰朝门(三才/图会)
 治朝 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
 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周礼/天官)治朝在路门之外司
 士掌焉宰夫察其不如仪(天官/注)
卷七十二 第 22a 页 WYG0555-0323a.png
 路门 郑司农云王五门五曰路门路门一曰毕门
 (周礼天/官注)路门者路大也人君所居皆曰路以大为名
 毕门者从外而入路门为终毕(天官/疏)虎门路寝门也
 王日视朝于路寝门外画虎焉(地官/注)路门建路鼓又
 曰虎门毕门大寝门(三才/图会)
 燕朝 路门之内燕朝也大仪正其位掌摈相族人
 朝焉(朱子/文集)君日出视朝退适路寝听政(礼记/玉藻)周时德
 泽和洽蒿茂大以为宫柱名曰蒿宫此天子之路寝
卷七十二 第 22b 页 WYG0555-0323b.png
 也(大戴/礼)
 六寝 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周礼/天官)路寝一小寝五
 (天官/注)天子六寝而六宫在后六官在前所以承施内
 外之政也(礼记昏/义注)王大寝一小寝五大寝听政故向
 明而治在前小寝释服燕息也在后其小寝一寝在
 中四寝在于四角春居东北夏居东南秋居西南冬
 居西北土王之月居中(朱子/文集)
 六宫 内宰以阴礼教六宫(周礼/天官)郑司农云六宫后
卷七十二 第 23a 页 WYG0555-0323c.png
 五前一妇人称寝曰宫后象王立六宫而居之亦正
 寝一燕寝五(周礼/注)
 (按元和志云周武王宫即镐京似即以镐京为武王/宫矣夫镐京乃其建都之地当日必于其地立王宫)
 (为出政治之所元和志即以镐京为武王宫固有未/审而马冯贾三志皆于王宫阙而不叙窃有未安故)
 (兹特采据周礼诸书详著之亦欲观一代政治所由/出也)
明堂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
 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周礼考/工记)昔者周公朝诸侯于
 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礼记明/堂位)斧依为斧
卷七十二 第 23b 页 WYG0555-0323d.png
 文屏风于户牖之间者皇氏云在明堂中央太室户
 牖间(明堂/位疏)讲学大夫淳于登说明堂在国之阳丙巳
 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周公祀文王于明堂以配
 上帝五帝之精大微之庭中有五帝座星(玉藻/疏)明堂
 所以正四时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宫也先儒旧说其
 制不同大戴礼云明堂九室一室有四户八牖凡三
 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援神契曰明
 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考工记云明堂五室称九室
卷七十二 第 24a 页 WYG0555-0324a.png
 者取象阳数也八牖者阴数也取象八风三十六户
 牖取六甲之文六六三十六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
 八窗即八牖也四闼者象四时四方也五室者象五
 行也皆无明文先儒以意释之耳(三辅/黄图)
祇宫 穆天子传云吉日丁酉天子入于南郑郭璞注
 云今京兆郑县也纪年穆王元年筑祇宫于南郑传
 所谓王以是获没于祇宫者(华州/志)
昭宫春宫范宫
卷七十二 第 24b 页 WYG0555-0324b.png
 三宫俱穆王时作见竹书纪年
平阳封宫 在郿县故平阳城内郊祀志雍大雨坏平
 阳宫垣史记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
 阳封宫雍录云在华山下盖因史记至于华山之文
 而误也(贾/志)
羽阳宫 在宝鸡县陈仓故城内(马/志)秦武公作羽阳宫
 在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祐六年正月直
 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池得古铜瓦面上隐起
卷七十二 第 25a 页 WYG0555-0324c.png
 四字曰羽阳千岁篆字随势为之不取方正始知为
 羽阳旧址也其地北负高原南临渭水前对群峰形
 势雄壮真胜地也(渑水燕/谈录)
大郑宫 凤翔县南七里有古雍城秦德公所居大郑
 宫城也(左传/注)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史记秦/本纪)
高泉宫 在扶风县东美阳故城(雍胜/略)秦宣太后起(长/安)
 (志/)
虢宫 秦宣太后起在岐州虢县界(三辅/黄图)
卷七十二 第 25b 页 WYG0555-0324d.png
棫阳宫 在扶风县东北三十里秦穆公建遗址尚存
 (雍胜略○长安志谓棫阳/宫为秦昭王起与此异)
祈年宫(即橐/泉宫)在凤翔府城内东南隅(马/志)郦道元注水经
 曰雍县中牢(与牢/同)井秦惠公故居所谓祈年宫也孝
 公又谓之橐泉宫据郦此言则是惠公所都雍县有
 祈年至孝公命为橐泉名虽两出其实一宫也又推
 郦此言则是祈年橐泉皆在惠公雍都亦不知何人
 所建独汉书曰祈年宫惠公所起黄图祈为蕲且曰
卷七十二 第 26a 页 WYG0555-0325a.png
 穆公所造庙记曰宫在城外而始皇本纪则曰在雍
 皆以世远难究其的也(雍/录)后人又于此建祈年观(雍/胜)
 (略/)
冀阙 在咸阳城中(马/志)秦孝公作咸阳筑冀阙徙都之
 (史记秦/本纪)
萯阳宫 秦文王所起在鄠县西南二十三里(三辅/黄图)
 古曰倍阳即萯阳也其音同耳宫名在鄠县(汉书东/方朔传)
 (注/)
卷七十二 第 26b 页 WYG0555-0325b.png
芷阳宫 在灞上秦襄王起(马/志)

咸阳城 在今咸阳县东二十里(雍胜/略)自秦孝公至始
 皇帝胡亥并都此城案孝公十二年作咸阳筑冀阙
 徙都之始皇徙天下高赀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引
 渭水灌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咸阳北至
 九嵏甘泉南至鄠杜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
 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
卷七十二 第 27a 页 WYG0555-0325c.png
 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三/辅)
 (黄/图)秦之咸阳孝公所都也在汉长安西北角故汉书
 纪高帝项羽自霸上而入秦都皆曰西上咸阳也惟
 元和志则曰正东微南是为雍州则东多南少也志
 盖审言其详也古语山南水北曰阳秦之所都若槩
 举其凡则在九嵏诸山之南渭水之北名为咸阳其
 不爽矣若细细推求则秦之朝宫苑殿固在渭北而
 秦都实跨渭水史记三辅黄图元和志皆曰始皇都
卷七十二 第 27b 页 WYG0555-0325d.png
 咸阳引渭水灌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此
 既可见渭之兼在都南矣而犹谓山水皆阳者本秦
 之朝市宫苑皆在渭北而总命名以此也于是史记
 水经凡序长乐悉以其地属之咸阳而于甘泉阿房
 亦自明命以为咸阳之前殿也则咸阳之名又尝兼
 踰渭南也此又不可不知也(雍/录)
咸阳宫 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
 四达以制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
卷七十二 第 28a 页 WYG0555-0326a.png
 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
 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
 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史记秦始皇本纪○按长/安志雍录及马冯诸志皆)
 (无此宫三辅黄图曰始皇筑咸阳宫史记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则秦之有咸阳宫也审矣顾长安)
 (志雍录等书皆考据精详何以独阙也意孝公作咸/阳筑冀阙此或袭孝公之旧宫而弗改欤然孝公时)
 (咸阳宫之名未出也窃谓规模或仍旧而制度则从/宏黄图所谓因北陵营殿即史记所谓作之咸阳北)
 (阪者是也因表而/出之以俟考订云)
阿房宫 故基在长安县西三十里(雍胜/略)始皇帝三十
卷七十二 第 28b 页 WYG0555-0326b.png
 五年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丰镐之间
 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
 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
 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前殿直抵南山表南山
 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
 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
 名之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写荆蜀地材皆至关
 中计宫三百(史记秦始/皇本纪)括地志云秦阿房宫亦曰阿
卷七十二 第 29a 页 WYG0555-0326c.png
 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四里按宫在上林苑中
 雍州郭城西南面即阿房宫城东面也索隐曰此以
 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秦始皇/本纪注)师古曰阿
 房者言殿之四阿皆为房也一说大陵曰阿言其殿
 高若于阿上为房也房或作旁始皇作此殿未有名
 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阿近也(汉书贾/山传注)阿城本秦
 阿房宫以其墙壁崇广故俗呼为阿城(东方朔/传注)阿房
 前殿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三辅/黄图)阿房宫东西三
卷七十二 第 29b 页 WYG0555-0326d.png
 里南北五里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
 唱万人和其外有城名阿城东西北三面有墙南面
 无墙(三辅/旧事)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以为金
 人十二以弱天下之人立于宫门坐高三丈铭其后
 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
 同度量大人来见临洮其大五丈足迹六尺(三辅/黄图)
 磁石门 悉以磁石为故专其目四夷朝者有隐甲
 怀刃入门而胁之以示神亦名却胡门(水经/注)磁石门
卷七十二 第 30a 页 WYG0555-0327a.png
 东西有阁道即阿房宫之北阙门也累磁石为之着
 铁甲入者磁石吸之不得过(长安/志)磁石门即北入之
 门审求其地则在镐水趋渭之处故水经主汉城而
 命其方则曰此阿房之西门若自主阿房而命之则
 当曰北门也(雍/录)
信宫 在咸阳县渭水南(贾/志)始皇帝二十七年作信宫
 渭南已而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骊
 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卷七十二 第 30b 页 WYG0555-0327b.png
兴乐宫(一名/长乐)在长安城中(马/志)秦始皇造汉修饰之周回
 二十馀里汉太后常居之(三辅/黄图)
甘泉宫 古以甘泉名宫者三秦之甘泉在渭南一也
 汉之甘泉在云阳县磨石岭上二也隋之甘泉在鄠
 三也秦之甘泉史尝明言在渭之南而无言其在渭
 南何地者秦始皇本纪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
 甘泉宫徐广曰表云咸阳南宫也秦时咸阳跨渭南
 北则此宫不在渭北之咸阳而在渭南之咸阳也又
卷七十二 第 31a 页 WYG0555-0327c.png
 本纪曰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自咸阳属之
 则甘泉前后必近上林苑即鄠县也则秦之甘泉与
 隋之甘泉正同一地安知隋宫不袭秦旧也(雍/录)
兰池宫 兰池在咸阳县东二十五里有秦兰池宫(雍/胜)
 (略/)地理志曰渭城县有兰池宫秦始皇微行逢盗于
 兰池(水经/注)
林光宫 秦时宫也故基在甘泉山上(雍胜/略)林光宫胡
 亥所造从广各五里在云阳县界(三辅/黄图)林光宫一曰
卷七十二 第 31b 页 WYG0555-0327d.png
 甘泉宫秦起在今池阳县西北故甘泉县甘泉山上
 周回十馀里(关中/记)
曲梁宫 秦曲梁宫在三原县西南十五里黄白城内
 (元和/志)
步高宫 故基在渭南县西南三十里(雍胜/略)步高宫亦
 名市丘城(三辅/黄图)
步寿宫 在步高宫西(三辅/黄图)二宫皆秦时建(雍胜/略)
长杨宫 在盩厔县东南三十三里(雍胜/略)长杨宫本秦
卷七十二 第 32a 页 WYG0555-0328a.png
 旧宫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门曰射熊观秦汉
 游猎之所(三辅/黄图)
梁山宫 在永寿县南八十里(马/志)始皇幸梁山宫从山
 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梁山宫城皆文
 石名织锦城(三秦/记)
望夷宫 在泾阳县东南八里长陵西北临泾水处(马/志)
 二世梦白虎齧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
 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
卷七十二 第 32b 页 WYG0555-0328b.png
 (史记秦二/世本纪)
  (秦宫阙/附考)城阳宫 始皇母迁于城阳宫(长安/志)○曲
  台宫 秦有曲台宫邹阳传曰秦倚曲台之宫垂
  衡天下应劭曰秦皇所居亦不云台在何地(雍/录)
  大夏殿 始皇造铜人十枚在殿前(三辅/旧事)○云阁
   二世所造起云阁欲与南山齐(三辅/黄图)
  (按秦逞其志宫室之侈前世未有史记始皇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
  (汉书贾山传秦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甚矣/乎其侈也然世移代易非惟瓦砾无存抑亦名与)
卷七十二 第 33a 页 WYG0555-0328c.png
  (俱湮今即其尤彰著者考订补缀列之如右至于/名虽未湮而地无可稽或宫不详其基址或殿未)
  (审其附丽犹往往见于他说备录篇末以俟参质/盖难言之也后仿此例)

长安故城 在西安府城西北二十里(马/志)高祖七年筑
 长安宫城自栎阳徙居此城本秦离宫也初本狭小
 至惠帝更筑之高三丈五尺下阔一丈五尺上阔九
 尺雉高三坂周回六十五里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
 斗形至今人呼汉京为斗城是也汉旧仪曰长安城
卷七十二 第 33b 页 WYG0555-0328d.png
 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二顷八
 街(长安志有华阳街章台街夕阴街香室街尚/冠街太常街藁街前街汉书长安有炽盛街)九陌
 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长安志云内六市在/道东三市在道西)
 六桥水泉深二十馀丈城下有池周绕广三丈深二
 丈石桥各六丈与街相直(三辅/黄图)长安城面三门四面
 十二门皆通达九径以相经纬(三辅/决录)长安在渭水南
 隔渭水北对秦咸阳宫汉于其地置未央宫曰长安
 城因名县(括地/志)长安城中地皆黑壤今城赤且坚如
卷七十二 第 34a 页 WYG0555-0329a.png
 石如金父老相传云尽凿龙首山中土以为城及诸
 城阙亦然(三秦/记)汉筑长安城及营宫殿咸以堙平至
 今坊市北据高原南望爽垲视终南如指掌(关中/记)
 都长安其城在渭之南而咸阳之东南也凡汉城之
 水皆取诸昆明一𣲖自西而东横亘城南之鼎路门
 已而东折以注青门水经固谓之漕渠(汉明堂圜丘/博望苑皆在)
 (漕渠/之南)而吕图亦具著渠迹暨至清明门外合王渠以
 入于渭第二枝自都城西面南来第一门名章门者
卷七十二 第 34b 页 WYG0555-0329b.png
 于其旁设为飞渠东向入城注于未央宫之西以为
 大池是名沧池沧池下流向东而往径石渠天禄阁
 桂宫北宫长乐宫皆用此水也未央地势甚高而此
 水能自西面而转北以行是行于未央山背洼下之
 处也沧池下流有石渠者砻石为之以导此水自此
 以往凡水既周遍诸宫自清明门出城是为王渠王
 渠至清明门外与漕渠合而北入渭也(雍/录)汉城惠帝
 筑后赵石虎亦尝修之符姚西魏宇文皆都之隋开
卷七十二 第 35a 页 WYG0555-0329c.png
 皇三年都龙首川此城遂废至今民呼犹曰杨家城
 (长安/志图)
 宣平门(一名东都门/一名东城门)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
 平门民间所谓东都门汉书疏广太傅受少傅上疏
 乞骨骸归公卿大夫为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即此
 门也(三辅/黄图)宣平门王莽更名春王门正月亭亦曰东
 城门其郭门亦曰东都门即逢萌挂冠处也(水经/注)
 清明门(一名籍田门又名/凯门又名城东门)长安城东出第二门曰清
卷七十二 第 35b 页 WYG0555-0329d.png
 明门一曰籍田门以门内有籍田仓一曰凯门汉宫
 殿疏曰第二门名城东门莽更名曰宣德门布恩亭
 (三辅/黄图)清明门外郭门曰东平门(宋敏/求志)
 霸城门(一名青城门又名青/绮门青雀门青门)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
 门曰霸城门(三辅/黄图)霸城门王莽更名曰仁寿门无疆
 亭民见门色青又名青城门或曰青绮门亦曰青门
 门外旧出佳瓜(水经/注)景帝元年有青雀群飞于霸城
 门乃改为青雀门更修饰刻木为绮橑雀去因名青
卷七十二 第 36a 页 WYG0555-0330a.png
 绮门(述异/记)
 覆盎门(一名杜门又名下/杜门又名端门)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
 曰覆盎门一号杜门庙记曰覆盎门与洛门相去十
 三里二百一十步门外有鲁班输所造桥工巧绝世
 长乐宫在城中近东直杜门其南有下杜城汉书集
 注云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门(水经注作/下杜门)又曰
 端门北对长乐宫王莽更名曰永清门长茂亭(三辅/黄图)
 安门(一名鼎/路门)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亦曰鼎路
卷七十二 第 36b 页 WYG0555-0330b.png
 门北对武库王莽更名曰光礼门显乐亭(三辅/黄图)
 西安门(一名/便门)长安城南出第三门曰西安门北对未
 央宫一曰便门即平门也古者平便皆同字王莽更
 名曰信平门诚正亭(三辅/黄图)
 章城门(一名章门又名光/华门亦名便门)长安城西出南头第一门
 曰章城门三辅旧事曰章门一曰光华门又曰便门
 王莽改曰万秋门亿年亭(三辅/黄图)
 直城门(一名直门又/名龙楼门)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
卷七十二 第 37a 页 WYG0555-0330c.png
 亦曰故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王莽更曰直
 道门端路亭(三辅/黄图)
 雍门(一名西城门/一名函里门)长安城西出北头第一门曰雍门
 本名西城门王莽改曰章义门著义亭其水北入有
 函里民呼曰函里门(三辅/黄图)
 洛城门(一名高门又名鹳雀台门又/名杜门利城门客舍门洛门)长安城北出东
 头第一门曰洛城门又曰高门汉宫殿疏曰高门长
 安北门也又曰鹳雀台门外有汉武承露盘在台上
卷七十二 第 37b 页 WYG0555-0330d.png
 (三辅/黄图)北出西头第三门本名杜门亦曰利城门王莽
 更名进和门临水亭其水有客舍故民曰客舍门又
 曰洛门也(水经/注)
 厨城门(一名/广门)长安城北第二门曰厨城门王莽更名
 建子门广世亭(三辅/黄图)厨门其内有长安厨官在事故
 城曰厨门也如淳曰今名广门也(水经/注)
 横门(一名/光门)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门外有
 桥曰横桥(三辅/黄图)横门王莽更名霸都门左幽亭如淳
卷七十二 第 38a 页 WYG0555-0331a.png
 曰音光故曰光门其外郭有都门有棘门徐广曰棘
 门在渭北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三辅黄图
 曰棘门在横门外按汉书徐厉军于此又有通门亥
 门也(水经/注)
长乐宫 在长安故城中(括地/志)高帝五年治长乐宫(汉/书)
 (高帝/本纪)长乐宫本秦之与乐宫也高皇帝始居栎阳七
 年长乐宫成徙居长安城后太后常居之王莽改为
 长乐室在长安城中近东直杜门(三辅/黄图)长乐宫周回
卷七十二 第 38b 页 WYG0555-0331b.png
 二十馀里有殿十四(关中/记)惠帝为东朝长乐及间往
 来数跸烦人乃作复道筑武库南诏立原庙(史记叔/孙通传)
 长乐者高帝既以为居又以受朝无异于正宫矣自
 惠帝后人主皆居未央而长乐常奉母后(玉/海)未央在
 汉城西隅而长乐乃东隅也秦樗里子百年前已言
 之李吉甫元和志言两宫相去止隔一里此一里所
 即武库(雍/录)建章未央长乐三宫皆辇道相属悬栋飞
 阁不由径路(汉武/故事)
卷七十二 第 39a 页 WYG0555-0331c.png
 东阙 惠帝五凤三年鸾凤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
 (汉书惠/帝本纪)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释/名)
 西阙 太子引兵驱四市人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
 军合战(汉书刘/屈氂传)
 司马门 未央甘泉长乐四面皆有公车司马门凡
 言司马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司马主武事故谓宫
 之外门为司马门(三辅/黄图)
 前殿 长乐宫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㶦(一作/序)
卷七十二 第 39b 页 WYG0555-0331d.png
 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三辅/黄图)
 临华殿 在长乐前殿后武帝建(三辅/黄图)成帝永始四
 年夏四月长乐宫临华殿灾(汉书成/帝本纪)
 大厦殿 秦作铜人立阿房殿前汉著长乐宫大厦
 殿前(三辅/旧事)
 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永宁(一作/昌)殿 长信宫汉太
 后常居之按通灵记太后成帝母也后宫在西秋之
 象也秋主信故宫殿皆以长秋长信为名又永寿永
卷七十二 第 40a 页 WYG0555-0332a.png
 宁殿皆后所处也(三辅/黄图)长乐宫殿前列铜人殿西有
 长信长秋永寿永昌诸殿(水经/注)黄图曰长乐殿西有
 长信宫长秋永寿永宁四殿而水经亦云殿西有长
 信长秋永寿永昌等殿则长信长秋皆在长乐宫中
 也长安志别出长信等七宫不以统诸长乐殆传疑
 耶(雍/录)
 钟室 高帝十一年吕后杀韩信于长乐钟室(汉书/高帝)
 (本/纪)师古曰谓悬钟之室(高帝本/纪注)未央殿东北二里许
卷七十二 第 40b 页 WYG0555-0332b.png
 钟室故处也有隙地丈馀草色皆殷赤相传吕后杀
 淮阴血渍而然(地理志○以下诸殿台池虽统系/长乐而其方向位置无可考矣)
 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 见三辅宫殿名在长乐宫
 中(宋敏/求志)
 温室殿 或问光温室省木皆何木也光嘿然不应
 (汉书孔/光传)晋灼曰长乐宫中有温室殿(孔光/传注)
 长定殿建始殿广阳殿中室殿月室殿神仙殿椒房
 殿(俱见宋/敏求志)
卷七十二 第 41a 页 WYG0555-0332c.png
 鸿台 长乐宫有鸿台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
 四十丈上起观宇帝尝射飞鸿于台上故号鸿台汉
 书惠帝四年长乐宫鸿台灾(三辅/黄图)
 酒池 庙记曰长乐宫中有鱼池酒池池上有肉炙
 树秦始皇造汉武帝行舟于池中(三辅/黄图)酒池北起台
 天子于上观牛饮者三千人(关中/记)武帝作酒池以誇
 羌胡饮以铁杯重不能举皆牛饮(太平寰/宇记)长乐殿之
 东北有池池北有层台沼谓是池为酒池非也(水经/注)
卷七十二 第 41b 页 WYG0555-0332d.png
未央宫 在长安故城中近西南隅(括地/志)高帝七年萧
 何治未央宫(汉书高/帝本纪)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五
 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
 外其十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后宫
 门闼九十五(西京/杂记)未央宫周旋三十三里街道十七
 里有台三十二池十二土山四宫殿门八十一掖门
 十四宫殿及台皆疏龙首山土以作之殿基出长安
 城上非筑也(关中/记)未央一名紫微宫(三秦/记)未央者前
卷七十二 第 42a 页 WYG0555-0333a.png
 限未到之辞故汉有未央宫古诗有乐未央(诗正/义)
 东阙 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汉书高/帝本纪)文帝七年未
 央宫东阙罘罳灾(文帝/本纪)如淳曰东阙与两旁罘罳皆
 灾也师古曰罘罳为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
 处其形罘罳然(文帝本/纪注)未央宫东有苍龙阙(关中/记)
 隐曰东阙名苍龙(史记/注)
 北阙 师古曰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
 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
卷七十二 第 42b 页 WYG0555-0333b.png
 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盖萧
 何初立宫以厌胜之术(汉书高帝/本纪注)未央宫北有玄武
 阙所谓北阙也阙中有阊阖门止车门(关中/记)
 柏梁台 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汉书武/帝本纪)武帝
 铸柏梁铜柱(郊祀/志)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香闻
 十里(三辅/故事)庙记曰柏梁台汉武帝造在北阙内道西
 三秦记曰柏梁台上有铜凤名凤阙(宋敏/求志)武帝作柏
 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座帝
卷七十二 第 43a 页 WYG0555-0333c.png
 曰日月星辰和四时自梁王以下作诗者二十五人
 (古文/苑)
 司马门 元帝初元五年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
 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汉书元/帝本纪)应劭曰司马中
 者宫内门也师古曰司马门者宫之外门也卫尉有
 八屯卫候司马主卫士徼巡宿卫每面各二司马故
 谓宫之外门为司马门(元帝本/纪注)汉宫卫令诸出入殿
 门公车司马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玉海○按未央/宫有东阙北阙)
卷七十二 第 43b 页 WYG0555-0333d.png
 (而西南无门阙颜师古谓为萧何厌胜之术是矣至/司马门三辅黄图及师古俱谓未央四面皆有司马)
 (门乃宫之外门应劭谓为宫内门似有参差细推之/则是阙之西南而司马门有西南阙门之墙四面环)
 (宫司马门之墙乃宫正垣而阙垣在外西京赋所谓/徼道外周千庐内附是也故自阙门视之则为宫内)
 (门自宫视之则为宫外门矣二说虽异其实同也汉/书百官表注师古曰汉书仪云卫尉司在宫内主宫)
 (阙之门内卫士于周垣下为区庐西京赋卫尉八屯/警夜巡昼注综曰卫尉周宫外于四方四角立八屯)
 (士士则傅宫外为庐舍是则宫墙外阙门内正为卫/士区庐地矣)
 端门 皇帝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
 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不得入太尉往谕乃去皇帝
卷七十二 第 44a 页 WYG0555-0334a.png
 遂入(汉书周/勃传)师古曰殿之正门也(周勃/传注)立金人于端
 闱(西都/赋)善曰宫中门谓之闱(西都/赋注)
 掖门 朱虚侯章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汉书吕/后纪)
 师古曰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也(吕后/纪注)御览
 曰出禁省为殿门外出大道为掖门则不特夹立正
 门之旁为掖门虽殿门外他出之门皆可名为掖门
 也汉书薛宣传宣子况令杨明遮斫申咸于宫门外
 廷尉直议曰本争私权虽于掖门外伤咸与凡斗无
卷七十二 第 44b 页 WYG0555-0334b.png
 异此则殿外有门可出通衢者皆名掖门之证也唐
 门下北省在日华门名左掖中书北省在月华门名
 右掖此之日华月华立殿自在宣政殿东西两廊出
 门未是宫外而亦以掖名之则是殿门之正门外旁
 或有门皆为掖门也(雍/录)
 前殿 未央宫前殿东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
 五丈营未央宫因龙首以制前殿至孝武以木兰为
 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璧珰雕楹玉磶重
卷七十二 第 45a 页 WYG0555-0334c.png
 轩缕槛青琐丹墀左磩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
 珍玉风至其声玲珑然也(三辅/黄图)王莽改前殿曰王路
 堂地皇元年王路堂为风所毁(宋敏/求志)成帝绥和二年
 郑通里男子王褒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上前殿
 入非常室中(汉书五/行志)如淳曰殿上室名(五行/志注)
 兰台 汉百官表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
 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西京赋曰
 兰台金马递宿迭居按此兰台正在殿中石渠天禄
卷七十二 第 45b 页 WYG0555-0334d.png
 皆在殿北(雍/录)
 宣明殿广明殿 皆在未央殿东(三辅/黄图)
 昆德殿玉堂殿 皆在未央殿西(三辅/黄图)
 鸳鸾殿 未央殿东有鸳鸾殿(关中/记)
 白虎门 王莽大置酒未央宫白虎殿劳赐将帅自
 前殿南下西出椒除白虎门(汉书王/莽传)服虔曰邪行阁
 道下者也师古曰除殿陛之道也椒取芬香之名也
 (王莽/传注)
卷七十二 第 46a 页 WYG0555-0335a.png
 金马门 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谓
 之曰金马门(史记滑/稽传)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待诏金马
 门(汉书公/孙弘传)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献之立
 马于鲁班门外更名鲁班门为金马门(公孙弘/传注)杨雄
 待诏金门金马门也(宋敏/求志)金马门又谓之黄门(玉/海)
 宦者署 宣帝召武待诏宦者署(汉书苏/武传)师古曰百
 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宦者令丞以其署亲近故令
 于此待诏(苏武/传注)百官表有中黄门师古曰谓阍人居
卷七十二 第 46b 页 WYG0555-0335b.png
 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也(雍/录)
 承明庐 严助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君
 厌承明之庐(汉书严/助传)张晏云承明庐在石渠阁外(严/助)
 (传/注)
 天禄阁 在未央大殿北天禄异兽也即扬雄校书
 处(三辅/旧事)天禄石渠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汉宫/阁疏)
 禄石渠典籍之府(西都/赋)
 石渠阁 在未央大殿之北(三辅/故事)石渠阁萧何造其
卷七十二 第 47a 页 WYG0555-0335c.png
 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藏入关所
 得秦之图籍成帝于此藏秘书焉(三辅/黄图)石渠阁砻石
 为渠以导水以水经约其地望则沧池在未央西南
 此之为渠必引沧池下流转北以行成其为渠也水
 之又北遂转行乎明光桂宫之间谓之明渠也又益
 趋东则长乐之有酒池都城东之有王渠皆此水也
 (雍/录)
 宣室殿 在未央宫前殿正室也淮南子曰周武王
卷七十二 第 47b 页 WYG0555-0335d.png
 杀纣于宣室汉取旧名也汉书文帝受釐宣室夜半
 前席贾生问鬼神之事即此也(三辅/黄图)汉书宣帝常幸
 宣室斋居而决事如淳曰宣室宣布政教之室盖其
 殿在前殿之侧斋则居之(宋敏/求志)甘露四年未央宫宣
 室阁灾(汉书成帝本纪○按宣室阁其位置未详然/以理推之必既有殿而阁名即因之以出也)
 (当在殿前/故附见之)
 承明殿 皇太后车驾幸未央承明殿(汉书霍/光传)未央
 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班固西都赋序云内有承
卷七十二 第 48a 页 WYG0555-0336a.png
 明著作之庭即此(三辅/黄图)孝文帝躬行节俭其时未央
 宫无高门武台麒麟凤凰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
 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温室承明耳(汉书翼/奉传)承明殿与
 石渠相距不远孝成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召雄
 待诏承明之庭师古曰承明殿在未央宫夫雄自言
 其待诏之地直曰承明之庭而武帝谓严助厌直乃
 曰承明之庐其云庐者以更直之地言之也曰庭者
 以受诏作文之地言之也(雍/录)
卷七十二 第 48b 页 WYG0555-0336b.png
 温室殿 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汉书/霍光)
 (传/)温室在未央宫殿北武帝建冬处之温煖也(三辅/黄图)
 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梁设火齐屏风鸿
 羽帐规地以罽宾氍毹(西京/杂记)
 清凉殿 清凉殿在未央宫殿北夏居之则清凉也
 汉书曰清室则中夏含霜此也(三辅/黄图)
 高门殿 武帝于未央宫起高门殿(三辅/旧事)汉书曰汲
 黯请见高门注曰未央宫高门殿也又哀帝时鲍宣
卷七十二 第 49a 页 WYG0555-0336c.png
 谏曰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毫毛岂欲臣美食大
 官重高门之地(三辅/黄图)鲍宣又言高门去省户数十步
 求见出入二年未省(玉/海)
 玉堂殿 解嘲历金门上玉堂(汉书扬/雄传)晋灼曰黄图
 有大玉堂小玉堂殿(扬雄/传注)师古曰玉堂殿在未央宫
 (李寻/传注)李寻待诏黄门得预入直而曰久污玉堂之直
 者言直庐在玉堂外也雄之待诏其解嘲曰登金门
 上玉堂雄时待诏承明故得由金马门以上玉堂也
卷七十二 第 49b 页 WYG0555-0336d.png
 则玉堂金马必相附近也(雍/录)
 长秋门 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
 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汉书戾太子传○按黄/图云后宫殿皆以长信)
 (长秋为名此之长秋门戾太子传云太子使持节入/长秋门因长御倚华而白皇后是非持节不得入矣)
 (或亦门之在后宫者因皇后而/名欤因附识之以俟考订云)
 内谒者署 在未央宫属少府掌宫中步帐亵物丁
 孚汉官云令秩千石(三辅/黄图)
 椒房殿 未央宫有椒房殿(三辅宫/殿名)皇后殿称椒房
卷七十二 第 50a 页 WYG0555-0337a.png
 以椒涂室主温煖除恶气也(汉官/仪)
 掖庭 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汉书元/帝本纪)媫妤
 以下皆居掖庭(汉官/仪)汉掖庭有月景台云光殿光华
 殿鸣鸾殿开襟阁临池观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
 所栖宿焉(西京/杂记)
 昭阳殿 成帝赵皇后居昭阳殿(三辅/黄图)皇后既立宠
 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
 上髹漆切皆铜沓冒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
卷七十二 第 50b 页 WYG0555-0337b.png
 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汉/书)
 (元后/传)昭阳特盛隆于孝成屋不成材墙不露形(西都/赋)
 昭阳殿在未央宫中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环佩声
 窗户扇多是琉璃皆通照毛发不得藏椽桷皆刻作
 龙蛇萦绕其间其中鳞甲分明见者莫不惊慄(西京/杂记)
 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城合欢兰林披香
 凤凰鸳鸾等殿后有增修安处常宁茝若椒风发越
 蕙草等殿为十四位(三辅/黄图)
卷七十二 第 51a 页 WYG0555-0337c.png
 增城舍 汉书曰班媫妤居增城舍应劭曰后宫有
 八区增城第三也(宋敏/求志)
 椒风舍 董贤女弟为昭仪位次皇后更名其舍为
 椒风以配椒房云(汉书董/贤传)
 渐台 未央宫西有沧池池中有渐台(关中/记)未央宫
 有渐台文帝之梦邓通王莽之死于兵皆在其处建
 章宫亦有渐台郊祀志曰建章渐台高二十丈名曰
 泰液长安志疑王莽在未央为汉兵所逼仓卒出避
卷七十二 第 51b 页 WYG0555-0337d.png
 无由得趋建章因疑两宫各有渐台此其疑之是也
 水经未央渐台在沧池中建章渐台在太液池中正
 与汉志所载相合最可据矣黄图曰旧图云未央宫
 有沧池其水沧色故曰沧池此即水经言渐台之在
 沧池者也至黄图曰渐台在未央宫太液池中则未
 央似有太液矣而汉志无之则疑黄图不审也图又
 曰未央宫有沧池池中有渐台王莽死于此则此地
 本是沧池而误为太液池也案昭帝纪始元元年黄
卷七十二 第 52a 页 WYG0555-0338a.png
 鹄下建章太液池则太液自在建章甚明而正史之
 于未央又无太液之文故予得以议其不审也(雍/录)
 麒麟殿 未央宫有麒麟殿汉书哀帝燕董贤父子
 于麒麟殿(三辅黄图○以下诸殿阁门室其方向位/置皆未详所在)
 金华殿 未央宫有金华殿(三辅/黄图)上方向学郑宽中
 张禹朝夕入说尚书于金华殿中(汉书/叙传)
 宴昵殿 班伯少受诗于师丹大将军王凤荐伯宜
 劝学召见宴昵殿(汉书/叙传)
卷七十二 第 52b 页 WYG0555-0338b.png
 武台殿 武帝于未央宫起武台(三辅/旧事)
 猗兰殿 王美人七月七日旦生武帝于猗兰殿(汉/武)
 (帝故/事)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直入崇芳阁景帝觉而
 坐阁下果有赤龙如雾来蔽户牖宫内嫔御望阁上
 有丹霞蓊蔚而起霞灭见赤龙盘回栋间景帝使王
 夫人移居崇芳阁乃改崇芳阁为倚兰殿(汉武帝/内传)
 白虎殿 未央宫有白虎殿(三辅/黄图)河平四年单于来
 朝引见白虎殿(汉书王/商传)
卷七十二 第 53a 页 WYG0555-0338c.png
 曲台殿 后苍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汉书/孟卿)
 (传/)服虔曰在曲台校书著记因以为名师古曰曲台
 殿在未央宫(孟卿/传注)
 飞羽殿 太后冬飨饮飞羽(汉书元/后传)师古曰飞羽殿
 在未央宫中羽或作雨(元后/传注)
 敬法殿 莽在未央宫朱鱼等烧作室门斧敬法闼
 (汉书王/莽传)师古曰敬法殿名(王莽/传注)
 凤凰殿通光殿钩弋殿寿成殿万岁殿水延殿寿安
卷七十二 第 53b 页 WYG0555-0338d.png
 殿平就殿宣德殿东明殿(俱在未央宫/见三辅黄图)神明殿(在未/央宫)
 (见汉武/故事)延年殿合欢殿四车殿(在未央宫见/三辅决录)宣平殿
 长年殿(在未央宫见/汉宫阁记)朱鸟堂(在未央宫见/汉宫殿疏)
 麒麟阁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汉/书)
 (苏武/传)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遂以为名(苏武/传注)
 麒麟阁亦藏书(六典/注)
 白虎阁属车阁尧阁(俱在未央官/见三辅黄图)
 织室 少府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
卷七十二 第 54a 页 WYG0555-0339a.png
 名西织为织室(汉书百/官表)未央宫有东西织室织作文
 绣郊庙之服有令史(三辅/黄图)
 凌室 在未央宫藏冰之室诗豳风七月篇曰纳于
 凌阴(三辅/黄图)
 暴室 应劭曰暴室者宫人狱也今曰薄室师古曰
 暴室者掖庭主织作染练之署谓之暴室者取暴晒
 为名耳或谓薄室者薄亦暴也今俗语云暴晒盖暴
 室织务既多因为置狱主治其罪人故往往谓之暴
卷七十二 第 54b 页 WYG0555-0339b.png
 室狱耳然本非狱名应说失之矣(汉书宣帝本纪注/○按三辅黄图暴)
 (室在未/央宫)
 郎中府 朱虚侯章请卒入未央宫掖门见产廷中
 逐击产杀之郎中府吏舍厕中(汉书高/后本纪)如淳曰百官
 表令郎中掌宫殿门户故其府在宫中后转为光禄
 勋(高后本/纪注)
 四宝祠 宣帝以方士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
 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汉书郊/祀志)
卷七十二 第 55a 页 WYG0555-0339c.png
 弄田 在未央宫弄田者燕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
 汉书昭帝纪曰始元元年上耕于钩盾弄田应劭注
 云帝时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钩盾官宦者近署故
 往试耕为戏弄成帝建始三年小女陈持弓年九岁
 阑入尚方掖门至未央殿钩盾禁中(三辅/黄图)
 青琐门 未央宫有青琐门(三辅/黄图)黄门郎属黄门令
 日暮入对青琐门拜名曰夕郎(汉旧/仪)师古曰青琐门
 刻为连琐文而以青涂之也(汉书元/后传注)
卷七十二 第 55b 页 WYG0555-0339d.png
 作室门 成帝为太子初作桂宫上急召太子出龙
 楼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
 门(汉书成/帝本纪)
 钩弋台(在未央宫见/三辅黄图)东山台西山台钓台(在未央宫/见三辅故)
 (事/)
 路軨厩 在未央宫掌宫中舆马亦曰未央厩汉书
 曰武帝时期门郎上官桀迁为未央厩令(三辅/黄图)
 兽圈九彘圈一 在未央宫文帝问上林尉及冯妃
卷七十二 第 56a 页 WYG0555-0340a.png
 当熊皆此处兽圈上有楼观(三辅/黄图)
北宫 惠帝张皇后废处北宫(汉书外/戚传)师古曰在未央
 宫之北(外戚/传注)北宫在长安城中近桂宫俱在未央宫
 北周回十里高帝时制度草创孝成增修之(三辅/黄图)
 东交门 武帝从董偃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有诏
 置酒北宫引董君从司马门入更名东交门(汉书东/方朔传)
 前殿 北宫有前殿广五十步珠帘玉户如桂宫(三/辅)
 (黄/图)
卷七十二 第 56b 页 WYG0555-0340b.png
 紫房复道 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长乐宫而帝祖
 母定陶傅太后在国邸诏问宜当何居光不欲令后
 与帝旦夕相近即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
 空何武曰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
 未央宫傅太后从复道朝夕至哀帝所(汉书孔/光传)
 寿宫 北宫有神仙宫寿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
 君神君来则肃然风生帷帐皆动(三辅/黄图)
 太子宫 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
卷七十二 第 57a 页 WYG0555-0340c.png
 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汉书成帝本纪○按太子宫/未详所在三辅黄图序入北)
 (宫今/从之)
桂宫 在长安故城中(元和/志)汉武帝造周回十馀里(三/辅)
 (黄/图)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案厕宝屏风列宝帐设于桂
 宫时人谓为四宝宫(西京/杂记)未央宫北即桂宫也旧乘
 复道用相径通故渠出二宫之间谓之明渠(水经/注)
 路经营修涂飞阁自未央而连桂宫(西都/赋)钩陈之外
 阁道穹窿属长乐与明光径北通乎桂宫(西京/赋)
卷七十二 第 57b 页 WYG0555-0340d.png
 龙楼门 成帝为太子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
 楼门(汉书成/帝本纪)张晏曰门楼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
 名也(成帝本/纪注)
 鸿宁殿 建平三年正月帝太太后所居桂宫正殿
 火(汉书哀/帝本纪)建平三年正月桂宫鸿宁殿灾帝祖母傅
 太后之所居也(五行/志)
 明光殿 桂宫中有明光殿土山复道从宫中西上
 城西至建章宫神明台蓬莱山(关辅/记)未央宫渐台西
卷七十二 第 58a 页 WYG0555-0341a.png
 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缀明月珠
 金砌玉阶昼夜光明(三秦/记)
 走狗台 桂宫有走狗台(三辅/黄图)
 商台避风台(见三辅/黄图)
明光宫 武帝太初四年秋起在长乐宫后南与长乐
 宫相连属(三辅/黄图)成都侯商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
 (汉书元/后传)师古曰明光在城内近桂宫(元后/传注)王莽篡位
 命孺子为定安公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改明光宫
卷七十二 第 58b 页 WYG0555-0341b.png
 为定安馆定安太后居之(长安/志)
建章宫 在长安故城西(雍胜/略)太初元年二月起建章
 宫(汉书武/帝本纪)师古曰在未央宫西今长安故城西俗所
 称贞女楼即此宫之阙也(武帝本/纪注)建章宫度为千门
 万户(郊祀/志)建章周回二十馀里(关中/记)柏梁既灾越巫
 陈方建章是经用厌火祥营宇之制事兼未央(西京/赋)
 三辅旧事关中记皆言建章在城西上林之地东方
 朔传曰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长安记曰王莽
卷七十二 第 59a 页 WYG0555-0341c.png
 坏城西苑中建章十馀所取其材为九庙师古曰自
 建章以下皆在上林苑中关中记上林苑中有宫十
 二建章其一然建章如此其侈而正史少会正书临
 幸则皆从飞阁越城以出也(雍/录)
 飞阁 武帝于未央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于宫
 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三辅/黄图)
 建章宫在长安城外与未央诸宫隔城相望故跨城
 而为阁道尤与常异三辅故事曰神明台在建章宫
卷七十二 第 59b 页 WYG0555-0341d.png
 故垂栋飞阁从宫中西上跨城而出乃达建章也(雍/录)
 阊阖门(一名/璧门)宫之正门曰阊阖高二十五丈亦曰璧
 门汉书曰建章宫南有玉堂璧门三层台高三十丈
 玉堂内殿十二门阶陛皆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饰
 黄金栖屋上下向风若翔椽首薄以璧玉因名璧门
 (三辅/黄图)
 凤阙 建章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
 丈(史记封/禅书)索隐曰三辅黄图云武帝营建章起凤阙
卷七十二 第 60a 页 WYG0555-0342a.png
 高二十五丈关中记一名别风阙以言别四方之风
 西京赋曰阊阖之内别风嶕峣是也(封禅/书注)俗谓凤凰
 阙为贞女楼(关辅/古语)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
 (西京/赋)璧门左凤阙(三辅/黄图)阊阖门内东出有析凤阙一
 名别风(玉/海)
 神明台 璧门右神明台汉书曰建章宫有神明台
 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金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
 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求仙道长
卷七十二 第 60b 页 WYG0555-0342b.png
 安记仙人掌大七围以铜为之(三辅/黄图)神明台高五十
 丈常置九天道士百人(汉宫/阁疏)神明台上有九室俗谓
 之九子台而实非也(水经/注)
 圆阙 建章宫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上有铜凤
 凰赤眉贼坏之西京赋圆阙耸以造天若双碣之相
 望是也(三辅/黄图)俗人谓凤阙为贞女楼古歌辞云长安
 城西双员阙上有一双铜雀宿一鸣五榖生冉鸣五
 榖熟按铜雀即铜凤也(长安志○按史记建章凤阙/高二十馀丈即西京赋所云)
卷七十二 第 61a 页 WYG0555-0342c.png
 (设璧门之凤阙也又关中记建章宫圆阙有金凤在/上故号凤阙似又以圆阙为凤阙矣然唐贾至诗云)
 (云□帝城双凤阙则是凤阙有二至唐而遗址尚存/也意史记所谓凤阙者俗既呼为贞女楼时或因圆)
 (阙有铜雀而亦呼之为凤阙也名虽同出其实非一/也)
 嶕峣阙 庙记曰建章宫有嶕峣阙薛综注次门女
 阙也在圆阙门内二百步(长安/志)
 井干楼 武帝作建章宫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
 十丈辇道相属(史记封/禅书)神明井干俱高五十丈井干
 楼积木而高为楼若井干之形也井干者井上木栏
卷七十二 第 61b 页 WYG0555-0342d.png
 也其形或四角或八角(汉宫/阙疏)井干叠而百层(西京/赋)
 风阙高五十丈对峙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三辅/黄图)
 前殿 建章前殿度高未央(汉书郊/祀志)
 唐中庭(汉书作/商中)建章宫西则唐中数十里(史记封/禅书)
 隐曰诗云中唐有甓郑玄曰唐堂庭也尔雅以庙中
 路谓之唐西京赋曰前开唐中弥望广潒是也(封禅/书注)
 建章宫西则商中数十里(汉书郊/祀志)如淳曰商中商庭
卷七十二 第 62a 页 WYG0555-0343a.png
 也师古曰商金也于序在秋故谓西方之庭为商庭
 (郊祀/志注)
 虎圈 建章宫西虎圈(汉书郊/祀志)师古曰于菟亦西方
 之兽故于此置其圈也(郊祀/志注)
 太液池 建章宫治大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命曰太
 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
 属(史记封/禅书)正义曰臣瓒云太液言象阴阳津液以作
 池也索隐曰三辅故事云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广
卷七十二 第 62b 页 WYG0555-0343b.png
 五尺西岸有龟二枚各长六尺(封禅/书注)师古曰渐浸也
 台在池中为水所浸故曰渐台三辅黄图或作瀸字
 瀸亦浸耳(汉书郊/祀志注)
 唐中池 周回十二里在建章宫太液池南(三辅/黄图)
 避风台 太液池有避风台即飞燕结裾之处(关中/记)
 凉风台 建章宫北作凉风台积木为楼高五十馀
 丈(关中/记)
 曝衣阁 太液池西有武帝曝衣阁常至七月七日
卷七十二 第 63a 页 WYG0555-0343c.png
 宫女出后衣登楼曝(宋卜子阳/园苑疏)
 孤树池 太液池西有一池名孤树池池中有一洲
 洲上煔树一株六十馀围望之重重如车盖故取为
 名(西京/杂记)
 淋池 昭帝元始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东引太液之
 水池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花叶离萎芬
 馥之气彻十馀里宫人贵之每游宴出入必皆含嚼
 或剪以为衣或折以蔽日以为戏弄帝时命水嬉以
卷七十二 第 63b 页 WYG0555-0343d.png
 文梓为船木兰为柁刻飞鸾翔鹢饰于船首随风轻
 漾毕景忘归乃至通夜(拾遗/记)
 鼓簧宫 汉宫阁疏云鼓簧宫周匝一百三十步在
 建章宫西北(三辅/黄图)
 奇华宫 在建章宫旁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
 切玉刀巨象大雀师子宫马充塞其中(三辅/黄图)
 骀荡宫 春时景物骀荡满宫中也(三辅黄图○以/下位置皆未详)
 馺娑宫 馺娑马行疾貌马行迅速一日之间遍宫
卷七十二 第 64a 页 WYG0555-0344a.png
 中言宫之大也(三辅/黄图)
 天梁宫 梁至于天言宫之高也(三辅/黄图)
 枍诣宫 枍诣木名宫中美木茂盛也(三辅/黄图)
 影娥池 武帝凿以玩月其傍起望鹄台以眺月影
 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
 (三辅/黄图)
 函德殿 神爵元年三月诏曰金芝九茎产于函德
 殿铜池中(汉书宣/帝本纪)建章宫有函德等二十六殿(三辅/黄图)
卷七十二 第 64b 页 WYG0555-0344b.png
 北阙 高二十丈建章宫北阙门也(庙/记)
钩弋宫 在直门之南(汉武/故事)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
 少好酒病卧六年右手钩卷饮食少望气者云东北
 有贵人推而得之见召姿色佳丽武帝披其手得玉
 钩而手展乃命所居曰钩弋宫(列仙/传)
 尧母门 赵倢伃居钩弋宫太始元年生昭帝号钩
 弋子十四月乃生命所生门曰尧母门(汉书赵/倢伃传)
宜春宫 建元三年武帝微行东游宜春(汉书东/方朔传)师古
卷七十二 第 65a 页 WYG0555-0344c.png
 曰宜春宫在长安东南说者乃以为在鄠非也在鄠
 者自是宜春观耳在长安城西岂得言东游也郭璞
 曰在渭南杜县东(东方朔/传注)师古曰宜春宫名在杜县
 东即今曲江池是其地也(上林/赋注)
扶荔宫 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
 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皆百馀本土木南北异宜
 岁时多枯瘁荔枝自交阯移置百株于庭无一生者
 连年犹移置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终无华实帝
卷七十二 第 65b 页 WYG0555-0344d.png
 亦珍惜之(三辅/黄图)
明堂 武帝初即位向儒术以文学为本议立明堂于
 城南以朝诸侯(汉书武/帝本纪)明堂在长安城西南七里(三/辅)
 (黄/图)明堂在长安城外杜门之西(关中/记)
储元宫 在汉长安城中(贾/志)冯昭仪与子信都王居储
 元宫师古曰在上林苑中(长安/志)
宣曲宫 在昆明池西孝宣帝晓音律尝于此度曲因
 以为名(三辅/黄图)
卷七十二 第 66a 页 WYG0555-0345a.png
太乙宫 在西安城南五十里太乙山谷中汉元封初
 南山谷间云气融结阴翳成象武帝于此建宫内有
 种放记陈希夷撰碑(贾/志)
栎阳宫 高祖受命五日一朝太公于栎阳宫(唐书卢/怀谨传)
豫章宫 汉武帝宝鼎二年立豫章宫于昆明池中作
 豫章亭(述异/记)
昭台宫 在上林苑中孝宣霍皇后立五年废处昭台
 宫(三辅/黄图)
卷七十二 第 66b 页 WYG0555-0345b.png
长门宫 在故长安城东(贾/志)长门宫离宫孝武陈皇后
 得幸颇妒居长门宫(三辅/黄图)顾城庙无宿宫窦太主献
 长门园如淳曰园在长门长门在长安城东南园可
 以为馆宿处所故献之上大喜更名窦太主园为长
 门宫今按汉书长安城无名长门者(长安/志)
犬台宫 在上林苑中长安西二十八里汉书江充召
 见犬台宫(三辅/黄图)晋灼曰上林有犬台宫外有走狗观
 师古曰今书本犬台有作大台字误也汉无大台宫
卷七十二 第 67a 页 WYG0555-0345c.png
 (汉书江/充传注)
黄山宫 在兴平县西三十里武帝微行西至黄山宫
 即此也(三辅/黄图)右扶风槐里县有黄山宫(汉书地/理志)在涝
 水入渭之下渭在宫南(玉/海)
池阳宫 在泾阳县西北八里(元和/志)上自甘泉宿池阳
 宫(汉书宣/帝本纪)池阳宫在池阳南上原之陂有长年陂去
 长安五十里(三辅/黄图)
长杨宫 在盩厔县东南三十二里(雍胜/略)本秦旧宫至
卷七十二 第 67b 页 WYG0555-0345d.png
 汉修饰之以备行幸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三/辅)
 (黄/图)漏水东北流经长杨宫东(水经/注)
 长杨树 在长杨宫秋冬校猎其下命武士搏射禽
 兽天子登此以观焉(三辅/黄图)
 射熊馆 在长杨宫武帝好自击熊司马相如从至
 上林作赋谏扬雄亦作长杨赋(三辅/黄图)
五柞宫 在盩厔县东南三十八里汉武帝起(雍胜/略)
 帝后元二年幸盩厔作五柞宫(汉书武/帝本纪)汉之离宫也
卷七十二 第 68a 页 WYG0555-0346a.png
 宫中有五柞树因以为名(三辅/黄图)五柞宫有五柞树皆
 连三抱上枝覆荫数十亩(西京/杂记)
 青梧观 五柞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树
 下有石麒麟二枚刋其胁为丈字是秦始皇骊山墓
 上物也头高一丈三尺东边者前左脚折折处有赤
 血父老谓其有神皆含血属筋焉(西京/杂记)
葡萄宫 在盩厔县境(雍胜/略)葡萄宫在上林苑西(十道/志)
 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
卷七十二 第 68b 页 WYG0555-0346b.png
 葡萄宫(汉书丐/奴传)
醴泉宫 在醴泉县东南三十里汉宣帝闻泉味如酒
 因以建宫唐贞观重修县因以名(贾/志)
步寿宫 在耀州东北一里(贾/志)神爵二年正月凤凰集
 祋祤于所集得玉宝起步寿宫(汉书郊/祀志)秦亦有步寿
 宫今按其地与汉异则秦汉各有步寿宫耳(三辅/黄图)
甘泉宫 在淳化县甘泉山上(雍胜/略)齐上李少翁言上
 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不至乃作甘泉宫
卷七十二 第 69a 页 WYG0555-0346c.png
 中为台画天地泰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汉/书)
 (郊祀/志)甘泉宫一曰云阳宫周十九里二百二十步有
 宫十三台十一武帝常以五月避暑于此八月乃还
 有铜人二枚在门外(关辅/记)云阳先生之墟也中有神
 书铁劵玉石之记(遁甲开/山图)甘泉宫在云阳县磨石岭
 上长安志曰磨石岭山有甘泉十道志曰甘泉出石
 鼓西原汉甘泉宫在山上即秦林光宫旁也此取石
 鼓甘泉以名者也秦之林光至汉犹存汉武元封二
卷七十二 第 69b 页 WYG0555-0346d.png
 年始即磨盘岭秦宫之侧为宫是为汉甘泉矣孟康
 注郊祀志曰甘泉一名林光师古曰汉于秦林光旁
 起甘泉宫非一名也师古说是也元封二年以前史
 之所记文景皆尝临幸甘泉不曰甘泉有宫可幸当
 是秦之林光远在磨盘岭上不烬于火而可用也武
 帝虽别创甘泉一宫而秦之林光如故则谓甘泉宫
 在林光宫旁者是也(雍/录)云阳宫记曰甘泉宫北有槐
 树今谓之玉槐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耆旧相传
卷七十二 第 70a 页 WYG0555-0347a.png
 咸以为此树即杨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者也(长/安)
 (志/)甘泉宫在甘泉山上今其地尚馀甓瓦甓作流水
 纹瓦头有篆字(淳化/县志)
 熛阙 前熛阙(甘泉/赋)晋灼曰熛阙赤色之阙南方之
 帝曰赤熛(甘泉/赋志)
 应门 晋灼曰应门正在熛阙之内也(甘泉/赋注)
 前殿 武帝于甘泉宫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有芝
 生甘泉殿边房(汉宫/仪注)芝有九茎金色绿叶珠实夜有
卷七十二 第 70b 页 WYG0555-0347b.png
 光乃作芝房之歌(史汉/旧仪)前殿崔巍兮和氏珑玲(甘泉/赋)
 晋灼曰以黄金为璧带含蓝田璧珑玲明见貌也(甘/泉)
 (赋/注)
 紫殿 汉武帝起紫殿雕文刻镂黼黻以玉饰之成
 帝永始四年行幸甘泉郊泰畤神光降于紫殿(三辅/黄图)
 武帝设云帐云幄云幕于甘泉紫殿世谓三云殿(西/京)
 (杂/记)
 泰畤殿 元康四年三月诏曰乃者神爵五采以万
卷七十二 第 71a 页 WYG0555-0347c.png
 数集甘泉泰畤殿中及上林苑(汉书宣/帝本纪)
 通天台 元封二年夏四月作甘泉通天台(汉书武/帝本纪)
 师古曰言此台高上通于天也汉旧仪曰高三十丈
 (武帝本/纪注)通天台去地百馀丈望云雨悉在其下去长
 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以来祭天圆丘处武帝
 祭太一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置祠祀招仙
 人祭太一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天神既下祭所
 若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上有承露仙人
卷七十二 第 71b 页 WYG0555-0347d.png
 掌擎玉杯承云表之露(汉武/故事)乃望通天之绎绎直峣
 峣以造天(甘泉/赋)通天台元凤间自毁椽桷化为龙凤
 从风雨飞去亦曰候神台又曰望仙台(三辅/黄图)
 望风台 太初二年起甘泉望风台台上得白珠如
 花一枝帝以锦盖覆之如照月矣因名照月珠(洞冥/记)
 益寿馆延寿馆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
 长安则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使卿持
 节设具而候神人(汉书郊/祀志)
卷七十二 第 72a 页 WYG0555-0348a.png
 明光宫 武帝求仙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
 充之率取二十以下十五以上年满三十者出嫁之
 掖庭令总其籍时有死出者随补之(三辅黄图○按/雍录汉有明光)
 (宫三一在北宫与长乐相连一在甘泉宫中一为尚/书奏事之地黄图于此系之甘泉宫今从之)
 居室 卫青尝从入甘泉居室(史记卫/将军传)正义曰按居
 室署名武帝改曰保宫灌夫系居室是也(卫将军/传注)
 竹宫 甘泉祠宫也以竹为宫天子居中汉旧仪云
 竹宫去坛三里(三辅/黄图)
卷七十二 第 72b 页 WYG0555-0348b.png
 招仙阁 元鼎元年起招仙阁于甘泉宫西编翠羽
 麟毫为帘青琉璃为扇悬黎火齐为床其上悬浮金
 轻玉之磬阁上烧荃靡香屑烧粒许其气三月不绝
 进𡸰嵻细枣咋之有膏膏可燃灯(㓊冥/记)
 昆明池灵波殿 甘泉宫南昆明池中有灵波殿七
 间皆以桂为柱风来自香帝既耽于灵怪常得丹豹
 之髓白凤之膏磨青锡为屑以苏油和之照于神坛
 夜暴雨光不灭有双蛾如蜂赴火侍者举麟须拂之
卷七十二 第 73a 页 WYG0555-0348c.png
 (述异/记)
 高光宫 甘泉宫有高光宫(长安/志)览樛流于高光兮
 (甘泉/赋)服虔曰高光宫名也樛流曲折也(甘泉/赋注)
 通灵台 钩弋夫人既殡香闻十馀里帝哀悼疑其
 非常人也乃起通灵于甘泉常有一青鸟集台上往
 来(汉武/内传)
 木园 甘泉宫有木园武帝时园也今俗呼为仙草
 园(汉魏/宫志)
卷七十二 第 73b 页 WYG0555-0348d.png
 寿宫 武帝病瘉起幸甘泉置寿宫(汉书郊/祀志)
 洪厓宫旁皇观储胥观弩阹宫(俱在甘泉宫/见长安志)迎风馆
 (见汉/书)石阙观封峦观鳷鹊观露寒观(在甘泉宫外/见甘泉赋)
 诸侯邸 故基在甘泉山(雍胜/略)黄帝治明庭甘泉也
 方士多言古帝王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
 泉甘泉有诸侯邸(史记封/禅书)
棠梨宫 在甘泉苑垣外云阳南三十里(三辅/黄图)
师得宫 师古曰师得宫在云阳界(汉书/注)
卷七十二 第 74a 页 WYG0555-0349a.png
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存神殿望仙台望仙观 俱在
 华阴县界皆武帝宫观名也(三辅/黄图)华阴集灵宫武帝
 所造欲怀集仙者王乔赤松子故名殿为存仙端门
 南向署曰望仙门(后汉桓君山/集灵宫赋序)敷水又北径集灵宫
 西张昶华岳碑称汉武慕其灵筑宫在其后(水经/注)
  (汉宫阙/附考)鼎湖宫 黄图鼎湖宫在湖城县界晋灼
  曰在蓝田(玉海○按湖城今阌乡县是而冯贾/马三志俱序之于蓝田殆遵晋说也)
  神光宫 扬子云羽猎赋入西园切神光注张晏
卷七十二 第 74b 页 WYG0555-0349b.png
  曰神光宫名(玉/海)○招灵阁 汉武帝元鼎元年起
  招灵阁有一神女留一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媫妤
  至昭帝元凤中宫人见此钗光莹甚异共谋欲碎
  之明视钗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后宫人常作玉
  钗因名玉燕钗(述异/记)
后汉
献帝宫 在长安故城中本京兆府舍也(长安/志)献帝闻
 关东兵起董卓迁帝都长安见未央等宫遭赤眉之
卷七十二 第 75a 页 WYG0555-0349c.png
 乱宫室废弛故居京兆府舍(帝王/世纪)

太极殿 晋悯帝之宫在长安南门后姚兴重建(周地/图记)
西宫 刘曜命起酆明观立西宫(晋书前/赵载记)
太极前殿 苻健入长安称天王大单于缮宗庙社稷
 置百官僣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晋书前/秦载记)
东宫 苻健疾苻菁勒兵入东宫将杀苻生时生侍健
 疾菁回攻东掖门健闻变升端门陈兵执菁杀之(晋/书)
卷七十二 第 75b 页 WYG0555-0349d.png
 (前秦/载记)
平朔门 苻健置来宾馆于平朔门(晋书前/秦载记)
云龙门 清河王符法率壮士入云龙门废苻生而立
 苻坚(长安/志)
明光殿 明光殿者秦苻坚之殿也(长安/志)有人入坚明
 光殿大呼谓坚曰甲申乙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
 坚命执之俄而不见(晋书前/秦载记)
露堂 苻坚将为赦与王猛苻融密议于露堂有大苍
卷七十二 第 76a 页 WYG0555-0350a.png
 蝇集笔端驱而复来(晋书前/秦载记)
明堂 苻坚起明堂祀其伯健于明堂以配上帝(晋书/前秦)
 (载/记)
东阙 苻坚僣位五年凤凰集于东阙(晋书前/秦载记)
西堂 车师前部鄯善王林密驮朝于秦坚赐以朝服
 引见于西堂(长安/志)
徽音堂 在恶犬城之外苻氏造也(长安/志)
永安宫 姚苌宫也(长安志○按姚氏继苻/秦都长安称为后秦云)
卷七十二 第 76b 页 WYG0555-0350b.png
东堂 姜龛淳于岐郭高等皆耆儒硕德兴每于听政
 之暇引龛等于东堂讲论道艺错综名理(晋书后/秦载记)
咨议堂 姚兴常临咨议堂听决疑狱于时号无冤滞
 (晋书后/秦载记)
西宫 姚兴立姚见子监国入居西宫(长安/志)
黄龙门 兴之宫门也(长安/志)
秦王殿 在耀州北七十里今遗瓦殿基尚在(贾/志)上有
 御池泉即古凤游乡也晋泰安元年苻坚将姚苌背
卷七十二 第 77a 页 WYG0555-0350c.png
 坚起兵北地自立为王国号秦秦王殿盖始于此南
 三十里入淳化境又有苌按军厂云(耀州/志)

孝武帝宫 永熙三年高欢入洛宇文泰迎帝入长安
 以雍州公廨为宫(北史魏孝/武帝本纪)
清晖室 魏文帝大统四年祀天于清晖室(长安/志)
阳武门 文帝大统五年十月于阳武门外县鼓置纸
 笔以求得失(北史魏文/帝本纪)
卷七十二 第 77b 页 WYG0555-0350d.png
凭云观 大统七年十二月帝御凭云观引见诸王叙
 家人之礼(北史魏文/帝本纪)
万寿殿 大统八年十二月行幸华州起万寿殿于沙
 苑北(北史魏文/帝本纪)
乾安殿(按长安志西魏有乾安殿周书闵帝纪会百官/于乾安殿班赏各有差周承西魏都邑不改意)
 (此殿创自西魏/而后周袭之欤)
后周
延寿殿 明帝元年九月朝群臣于延寿殿(周书明/帝本纪)
卷七十二 第 78a 页 WYG0555-0351a.png
正武殿 周明帝武帝并听讼于正武殿(长安/志)
麟趾殿 萧大圜恒以读诗礼书易为事开麟趾殿招
 集学士大圜预焉(周书萧/大圜传)
露门 武帝建德三年正月壬戌朝群臣露门(周书武/帝本纪)
 保定中置露门学(玉/海)
大德殿 武帝天和三年八月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
 沙门道士等亲讲礼记(周书武/帝本纪)
咸阳宫 宣帝太象二年四月祈雨至咸阳宫(周书宣/帝本纪)
卷七十二 第 78b 页 WYG0555-0351b.png
醴泉宫 武帝天和二年五月行幸醴泉宫(周书武/帝本纪)
天成宫 西魏太师宇文泰故居泰以同州扼关河之
 要既专政犹时居州后孝闵帝受魏禅改同州宫明
 帝有幸同州故宫诗至宣帝大象二年改天成宫(贾/志)
长春宫 在同州朝邑县本周武帝作保定五年宇文
 护筑隋开皇中修之(玉/海)高祖起义兵九月次长春宫
 (唐书高/祖本纪)天晴宫柳暗长春(杜甫/诗)
云阳宫 北史后周有云阳宫(玉/海)
卷七十二 第 79a 页 WYG0555-0351c.png
紫极宫重阳阁大武殿津门露寝右寝崇信殿肃章门
会义殿舍仁殿云和殿思齐殿青城门太极殿天台正
阳宫青门露寝天兴宫应门天德殿通道观军器监崇
义宫连珠殿云和楼(以上皆后周所有/俱见长安志内)

大兴京城 开皇二年六月诏左仆射高颎等创造新
 都于龙首山十二月名新都曰大兴城三年三月入
 新都(隋书文/帝本纪)开皇三年置雍州城东西十八里一百
卷七十二 第 79b 页 WYG0555-0351d.png
 一十五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东面通化春
 明延兴三门南面启夏明德安化三门西面延平金
 光开远三门北面光化一门里一百六市二(地理/志)
 文帝开皇二年自故都徙其地在汉故城之东南属
 杜县周之京兆郡万年县界(长安/志)宇文恺之营隋都
 也曰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乾卦六爻故
 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
 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兴
卷七十二 第 80a 页 WYG0555-0352a.png
 善寺以镇其地刘禹锡赋看花诗即此也(雍/录)大兴立
 名之由传者不一或曰隋文帝尝封大兴故以名或
 曰宫之太极殿本大兴材故因用其名也或曰隋文
 帝梦洪水浸没都城故改营大兴洪水者高祖名渊
 故也数语未知孰是然韦述谓本大兴材名者其说
 近之盖尝有僧坐大木下曰此后当为宫殿大木即
 在大兴殿基上也亦如汉高帝因长安乡而立为都
 名也(同/上)
卷七十二 第 80b 页 WYG0555-0352b.png
皇城 亦曰子城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
 一百四十步城中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其间并列台
 省寺卫自西汉以后至于宋齐梁陈并有人家在宫
 阙之间隋文帝以为不便于是皇城之内惟列市府
 不使杂人居止公私有辨风俗齐肃实隋文新意也
 (长安/志)
大兴宫 隋文帝建以城名(马/志)隋都城中正宫以及正
 殿皆名大兴(雍/录)
卷七十二 第 81a 页 WYG0555-0352c.png
 大兴殿 宫城之正殿也(马/志)开皇四年宴突厥高丽
 吐谷浑使者于大兴殿(隋书文/帝本纪)
 中华殿 在大兴殿之后(马/志)
 昭阳门 在大兴殿之南开皇二年作初名唐阳门
 仁寿二年改今名(马/志)
 建春门 大兴宫之南门也后改通训门(马/志)
 大兴门 大兴城之北门也后改乾福门(马/志)
 临光殿 开皇元年二月上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
卷七十二 第 81b 页 WYG0555-0352d.png
 即皇帝位于临光殿(隋书文/帝本纪)
观德殿 开皇二年十月上疾愈享百寮于观德殿赐
 钱帛任其自取尽力而出(隋书文/帝本纪)
射殿 开皇六年九月上素服御射殿召百寮射(隋书/文帝)
 (本/纪)
文思殿 开皇十一年春正月皇太子妃元氏薨上举
 哀于文思殿(隋书文/帝本纪)
嘉则殿 开皇十三年二月宴考使于嘉则殿(隋书文/帝本纪)
卷七十二 第 82a 页 WYG0555-0353a.png
武德殿 开皇十九年大射武德殿宴赐百官(隋书文/帝本纪)
允武殿 大业四年正月百僚大射于允武殿(隋书炀/帝本纪)
崇德殿 大业五年二月上御崇德殿之西院愀然不
 悦顾谓左右曰此先帝之所居实用增感情所未安
 宜于此院之西别营一殿(隋书炀/帝本纪)
大业殿 大业十二年春正月夜有二大乌似雕飞入
 大业殿止于御幄至明而去(隋书炀/帝本纪)
宣仁门 开皇元年三月宣仁门槐树连理众枝内附
卷七十二 第 82b 页 WYG0555-0353b.png
 (隋书文/帝本纪)
建国门 大业六年正月有盗数十人入自建国门(隋/书)
 (炀帝/本纪)
端门街 大业六年正月角抵大戏于端门街天下奇
 技异艺毕集终月而罢帝数微服往观之(隋书炀帝/本记○以)
 (上殿七门二街一皆在/大兴城中其位置未详)
东宫朝堂 在皇城内(马/志)
长乐宫 京兆郡大兴有长乐宫(隋书地/理志)望春宫在西
卷七十二 第 83a 页 WYG0555-0353c.png
 安府城东十里隋文帝建炀帝改名曰长乐宫(马/志)
仙都宫福阳宫 俱在长安县(马/志)京兆长安有仙都福
 阳等宫(隋书地/理志)
仙林宫 在兴平县西十八里隋文帝置(马/志)
太平宫 隋建在鄠县东南三十里草堂寺东唐高祖
 避暑处(贾/志)
游仙宫 在盩厔县南三十五里旧图经曰隋文帝避
 暑于此(马/志)
卷七十二 第 83b 页 WYG0555-0353d.png
宜寿宫 隋离宫在宜寿城中(贾/志)
崇业宫 在渭南县东十五里炀帝大业二年建(马/志)
醴泉宫 开皇七年二月车驾幸醴泉宫(隋书文/帝本纪)
仁寿宫 在凤翔麟游县西五里(马/志)文帝诏杨素营仁
 寿宫于岐山之北素奏宇文恺封德彝为土木监于
 是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通/鉴)
 仁寿殿 在仁寿宫(马/志)
 大宝殿 仁寿四年七月上疾甚卧仁寿宫崩于大
卷七十二 第 84a 页 WYG0555-0354a.png
 宝殿(隋书文/帝本纪)
岐阳宫 在凤翔府城内开皇六年建(马/志)
凤泉宫安仁宫 俱隋之离宫也在凤翔府郿县(马/志)
金城宫 华阴东三十里有隋金城宫(唐书地/理志)
普德宫 华州郑县有隋普德宫(唐书地/理志)
华阴宫 在华阴县西十八里(马/志)华阴西有故隋华阴
 宫(唐书地/理志)
榆林宫 在胜州城内炀帝大业三年置因榆林郡为
卷七十二 第 84b 页 WYG0555-0354b.png
 名炀帝北巡陈兵塞表以威北狄因幸此宫突厥启
 人可汗献马及兵器新帐因赋诗云(元和志○按唐/胜州治即今榆)
 (林/也)
  (隋宫阙/附考)景华宫 大业十二年五月上于景华宫
  徵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隋书/炀帝)
  (本纪○马志载/之未详所在)

京城 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载曰
卷七十二 第 85a 页 WYG0555-0354c.png
 中京上元二年复曰西京肃宗元年曰上都京城前
 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左临灞岸右抵沣水(唐书地/理志)
 贞元四年筑夹城(德宗/本纪)唐京城东西一十八里一百
 一十五步南北一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周六十七
 里郭中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其间列置诸坊有
 京兆府万年长安二县所治寺观邸第编户错居焉
 当皇城南朱雀门有南北大街曰朱雀门街东西广
 百步万年长安二县以此街为界万年领街东五十
卷七十二 第 85b 页 WYG0555-0354d.png
 四坊(兴道开化光福靖善兰陵开明保宁安义务本/崇义长兴永乐靖安安善大业昌乐安德翊善)
 (光宅永昌来庭永兴崇仁平康宣阳亲仁永宁永崇/昭国进昌通善通济长乐大宁胜业安邑宣平升平)
 (修行修政曲池青龙兴宁永嘉兴/庆道政常乐靖恭新昌升道修德)及东市长安领街
 西五十四坊(立政敦化丰乐安业崇业永达道德光/行延祚太平通义兴化崇德怀真宣义)
 (丰安昌明安乐修德辅兴颂政布政延寿光德延康/崇贤延福永安敦义大通大安安定休祥金城醴泉)
 (怀远长寿嘉会永平通轨归义昭行修真普宁义/宁居德群贤怀德崇化丰邑待贤永和长安和平)
 西市(长安志○按长安志载万年所领之五十四坊/今缺其三而有别见之昌化延平修仁正平四)
 (坊疑此四坊或有三坊当在万年所/领五十四坊之内而失其地望也)咸阳有六冈如
卷七十二 第 86a 页 WYG0555-0355a.png
 乾之六爻唐时宫殿皆在九二冈上而作太清宫于
 九五冈上百官府在九四冈上(天禄/识馀)
 明德门 南面三门中曰明德(六/典)北当皇城朱雀门
 南出抵终南山八十里(长安/志)
 启夏门 南面三门东曰启夏(六/典)门外西南二里有
 圆丘先农藉田三坛按长安图东南角有进芳门(长/安)
 (志/)
 安化门 南面三门西曰安化(六/典)
卷七十二 第 86b 页 WYG0555-0355b.png
 通化门 东面三门北曰通化门至德三载改为达
 礼门寻复旧(长安/志)李义琰致仕公卿以下悉祖饯通
 化门外时人比汉疏广(唐书李/义琰传)通义东有长乐陂下
 临浐水(雍/录)
 春明门 东面三门中曰春明(六/典)开元十七年五月
 侍臣以下燕于春明门(实/录)
 延兴门 东面三门南曰延兴(六/典)同昌公主葬懿宗
 与郭淑妃御延兴门哭送(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87a 页 WYG0555-0355c.png
 开远门 西面三门北曰开远门(长安/志)初太宗平薛
 仁杲得陇上地虏李轨得凉州破吐浑高昌开四镇
 玄宗继收黄河碛石宛秀等军中国无斥候警几四
 十年轮台伊吾屯田钱菽弥望开远门揭候题曰西
 极道九千九百里示戌人无万里行也(唐书吐/蕃传)
 金光门 西面三门中曰金光(六/典)韩朝宗天宝初为
 京兆尹分渭水入金光门(唐书韩/朝宗传)西出趋昆明池也
 (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87b 页 WYG0555-0355d.png
 延平门 北面一门曰光化门(六/典)
皇城 在京城之中其中左宗庙(在安上门/内之东)右社稷(在/含)
 (光门/之东)百僚廨宇列乎其间凡省六寺九台一监四卫
 十有八东宫官属凡府一坊一寺三率府十(六/典)
 朱雀门 皇城南面三门中曰朱雀门北当宫城之
 承天门南当外郭之明德门(长安/志)隋制士庶不得杂
 居朱雀门之内故宗庙官寺兵卫悉在焉(玉/海)
 安上门 朱雀门东曰安上门至德三载改为光天
卷七十二 第 88a 页 WYG0555-0356a.png
 门寻复旧(长安/志)
 含光门 朱雀门西曰含光门(长安/志)
 景风门 东面二门南曰景风门(六/典)
 延喜门 东面二门北曰延喜门直东当外郭之通
 化门(长安/志)宣宗二年八月河陇老幼千馀人诣阙下
 上御延喜门楼见之欢呼舞跃解胡服袭冠带观者
 皆呼万岁(通/鉴)
 顺义门 西面二门南曰顺义门(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88b 页 WYG0555-0356b.png
 安福门 西面二门北曰安福门西当外郭之开远
 门(长安/志)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日十六十七夜于
 京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馀丈衣以锦绮饰以金
 银然五万盏灯望之如华树宫女千数衣罗衣曳锦
 绣耀珠翠施香粉一华冠皆至万钱装束一妓女皆
 至三百贯妙简长安万年少年妇千馀人衣服花钗
 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
 有之(朝野佥载○按唐京城皇城及诸门皆仍隋旧/无所变更今所叙述于隋从略而于唐从详者)
卷七十二 第 89a 页 WYG0555-0356c.png
 (以唐之古迹最多/于考据为便也)
西内太极宫 宫城在皇城之北长千四百四十步广
 九百六十步周四千八百六十步其崇三丈有半(唐/书)
 (地理/志)宫城东西四里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步周十三
 里一百八十步南即皇城北抵苑东即东宫西有掖
 庭宫(长安/志)龙朔后皇帝常居大明宫乃谓之西内神
 龙元年改曰太极宫(玉/海)太极宫者隋大兴宫也诸帝
 多居大明宫或遇大礼大事复在太极如高宗玄宗
卷七十二 第 89b 页 WYG0555-0356d.png
 每五日一御太极有初即位不于大明而于太极者
 知太极尊于大明也(雍/录)按西内有三城外一重曰京
 城外郭城也中一重曰皇城惟列府市不使杂人居
 止又内一重是曰宫城则今之省城正直宫城之地
 所谓六爻九二之地也(雍胜/略)
 承天门 正殿南承天门隋开皇三年作初名曰广
 阳门仁寿元年改曰昭阳门唐武德元年改曰顺天
 门神龙元年改为承天门外有朝堂东有肺石西有
卷七十二 第 90a 页 WYG0555-0357a.png
 登闻鼓(长安/志)元正冬至大陈设宴会赦过宥罪除旧
 布新受万国之朝贡四夷之宾客御承天门以听政
 (六/典)銮驾出宫守宫设从驾之官五品以上次于承天
 门外东西朝堂(杜氏/通典)
 长乐门重福门(一作/重门)永春门 承天门之东曰长乐
 门北入恭礼门又北乾化门则宫内也(六典/注)次东曰
 重福门即东宫之正门门东西有左右永福门次东
 曰永春门(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90b 页 WYG0555-0357b.png
 广运门永安门 承天门之西曰广运门永安门(六/典)
 (注/)广运门内有左藏库次北有旧右藏库后有中书
 省西北有武库北入安仁门又北肃章门门内入宫
 中(长安志○按广运门长安志序入长乐门之东六/典注云在承天门之西今即所入之门考之则安)
 (仁肃章皆在西则入自广运者不应由承天门内之/东道曲折西向而趣安仁肃章以入宫中六典注是)
 (也从/之)
 凤凰门 西内东面一门曰凤凰门隋曰建春门后
 改通训门明皇时凤凰飞集通训门诏改曰凤凰门
卷七十二 第 91a 页 WYG0555-0357c.png
 (长安/志)
 通明门嘉猷门 西面二门南曰通明门北曰嘉猷
 门(长安/志)
 定武门安礼门元德门 北面三门正北曰定武门
 次东曰安礼门东宫北门曰元德门(长安/志)
 嘉德门 太极门外承天门之内曰嘉德门(长安/志)
 驾还宫至承天门外侍臣下马驾入嘉德门太乐令
 令撞蕤宾之钟鼓柷奏采茨之乐(杜氏/通典)
卷七十二 第 91b 页 WYG0555-0357d.png
 归仁门 嘉德东廊有归仁门(长安/志)元正冬至受朝
 贺太师率其属受诸州及诸蕃贡物出归仁纳义门
 执物者随之(唐书/礼志)
 纳义门 嘉德西廊有纳义门(长安/志)
 太极门 当承天门内北曰太极门隋曰大兴门后
 改曰乾福门贞观八年改为太极门东隅有鼓楼西
 隅有钟楼贞观四年置(长安/志)銮驾至太极门戛敔乐
 止入太极门鼓柷奏太和之乐(杜氏/通典)
卷七十二 第 92a 页 WYG0555-0358a.png
 太极殿 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
 (唐书高/祖本纪)太极门内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焉(六/典)
 盖古之中朝也隋曰太兴殿武德元年改太极殿有
 东西上二閤门(六典/注)东上阁在太极之东西上阁在
 太极之西(马/志)
 左延明门 太极殿东廊有左延明门(长安/志)
 右延明门 太极殿西廊有右延明门(长安/志)刑部郎
 中以时令置于案覆以帕令史二人俱公服对举案
卷七十二 第 92b 页 WYG0555-0358b.png
 立于右延明门内道北郎中立于案后(杜氏/通典)
 门下省 在左延明门东南(长安/志)
 中书省 在右延明门东南(长安/志)时谓尚书省为南
 省门下中书省为北省亦谓门下省为左省中书省
 为右省或通谓之两省(玉/海)
 弘文馆 在门下省东(两京/记)武德四年置修文馆于
 门下省九年改曰弘文馆神龙元年改曰昭文馆以
 避孝敬皇帝之名(唐书/官志)
卷七十二 第 93a 页 WYG0555-0358c.png
 史馆 在门下省北贞观三年置秘书内省以脩五
 代史又置史馆以编国史寻废秘书内省(长安/志)
 朱明门 太极殿北曰朱明门(六/典)
 乾化门 朱明门左曰乾化门(六/典)
 肃章门 朱明门右曰肃章门(六/典)
 晖政门 肃章门西曰晖政门(长安/志)
 武德门 乾化门东曰武德门(长安/志)
 武德殿延恩殿 武德门内有武德殿延恩殿(六/典)
卷七十二 第 93b 页 WYG0555-0358d.png
 德殿在西内乾化门东北(两京/记)
 两仪门 朱明门北曰两仪门(六/典)
 两仪殿 两仪门内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焉
 (六/典)盖古之内朝也(六典/注)两仪殿在太极殿后隋曰中
 华殿至贞观五年改(长安/志)太宗破突厥于两仪殿宴
 突利可罕赋七言诗柏梁体(两京/记)中宗宴两仪殿令
 胡人唱合笙平一上书曰两仪殿者陛下受朝听讼
 之所不宜以倡优媟狎(唐书武/平一传)
卷七十二 第 94a 页 WYG0555-0359a.png
 万春殿 两仪殿之东曰万春殿(六/典)
 新殿 两仪殿西有新殿(长安/志)
 千秋殿 两仪殿之西曰千秋殿(六/典)
 献春门 两仪之左曰献春门(六/典)
 宜秋门 两仪之右曰宜秋门(六/典)
 百福门 宜秋门之右曰百福门(六/典)
 百福殿 百福门内曰百福殿宣宗改雍和殿内有
 亲亲楼诸王宴会之所也(长安/志)百福殿在太极宫中
卷七十二 第 94b 页 WYG0555-0359b.png
 公主院西(两京/记)大中元年敕修百福殿八十间(会/要)
 承庆门 百福之西曰承庆门(六/典)
 承庆殿 承庆门内曰承庆殿(六/典)中宗景龙二年七
 月御承庆殿虑囚徒(旧唐书中/宗本纪)
 立政门 献春之左曰立政门(六/典)
 立政殿 立政门内曰立政殿(六/典)
 大吉门 立政之东曰大吉门(六/典)
 大吉殿 大吉门内曰大吉殿(六/典)
卷七十二 第 95a 页 WYG0555-0359c.png
 甘露门 两仪之北曰甘露门(六/典)门外有东西永巷
 东出横门又东有日华门西出横门又西有月华门
 院北有东西千步廊西有掖庭(长安/志)
 甘露殿 甘露门内曰甘露殿(长安/志)中宗令诸学士
 入甘露殿其北壁列书架(景龙文/馆记)太和二年修两仪
 殿及甘露殿一百七十二间(会/要)
 神龙门 甘露左有神龙门(长安/志)
 神龙殿 神龙门内曰神龙殿在武德殿后(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95b 页 WYG0555-0359d.png
 安仁门 甘露右曰安仁门(长安/志)
 安仁殿 安仁门内曰安仁殿在甘露殿西(长安/志)
 佛光寺 乾化门内佛光寺在神龙殿西(长安/志)
 归真观 在安仁殿后观后有丝䌽院(长安/志)
 淑景殿 丝䌽院西淑景殿殿西有第三落次西第
 四落又次西第五落(长安/志)
 延嘉殿 在甘露殿近北殿南有金水河往北流入
 苑(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96a 页 WYG0555-0360a.png
 咸池殿 在延嘉西(马/志)
 承香殿 延嘉北有承香殿殿东即玄武门北入苑
 (长安/志)
 昭庆殿 在承香殿西(马/志)
 凝香阁 在昭庆殿西(马/志)
 鹤羽殿 在凝香阁西(马/志)
 景福台 在延嘉殿西北(马/志)
 望云亭 景福台西有望云亭(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96b 页 WYG0555-0360b.png
 紫云阁 在延嘉殿东(马/志)阁西有南北千步廊舍南
 至尚食院西北尽宫城阁南有山水池(长安/志)
 尚食内院 在紫云阁南(马/志)
 凝阴殿 在紫云阁西(马/志)天宝七载旱玄宗于凝阴
 殿令叶靖天师祀镜龙遂得甘雨(异闻/集)
 凌烟阁 凝阴殿南有凌烟阁(长安/志)凌烟阁画功臣
 皆北向(南部/新书)
 功臣阁 在凌烟阁之西东有司宝库(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97a 页 WYG0555-0360c.png
 毬场亭子(一作鞠/场亭子)凝阴之北有毬场亭子(长安/志)
 弘文殿观云殿 俱在凝阴殿之北(马/志)
 四海池 一在毬场亭之东一在咸池殿之东一在
 望云亭之西一在望云亭之北(雍大/记)
 掖庭 永安门西有掖庭(长安/志)
 内侍省 掖庭南隅有内侍省(长安/志)
 兴仁门宣猷门崇道门惠训门昭德门安礼门正礼
 门宣光门通福门光昭门嘉猷门华光门晖仪门寿
卷七十二 第 97b 页 WYG0555-0360d.png
 安门绥福门翔凤殿薰风殿就日殿咸池殿临照殿
 望仙殿鹤仙殿乘龙殿翔凤阁(以上并/见六典)
 东宫 在太极宫中自承天门而东其第三门曰重
 明门即东宫正门也(长安/志)马周上疏曰伏见大安宫
 居在城之西东宫皇太子居之而在内(会要○按东/宫在太极宫)
 (中故不/别列)
 重明门(见太极宫在宣明门南/外有东宫朝堂在焉)
 宣明门 嘉德正南有宣明门(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98a 页 WYG0555-0361a.png
 嘉德门 明德殿南有嘉德门(长安/志)
 左永福门 嘉德门外东廊有左永福门(长安/志)
 右永福门 嘉德门外西廊有右永福门(长安/志)
 明德殿 东宫正殿曰明德殿(长安/志)武德九年八月
 太宗即位于东宫明德殿(会/要)即显德殿中宗讳显为
 太子时改曰明德(玉/海)
 左嘉善门 明德殿东廊左嘉善门(长安/志)
 右嘉善门 明德殿西廊右嘉善门(长安/志)皇太子正
卷七十二 第 98b 页 WYG0555-0361b.png
 至受贺四部伎立于左右嘉善门外(杜氏/通典)
 东奉化门 嘉德门东有东奉化门(长安/志)
 宜春宫 奉化门北有宜春宫(长安志○按马志云/在嘉德殿东北有宜)
 (春/门)
 典膳厨 在宜春门外道东(马/志)
 命妇院宜春北院 在宜春门外道西(马/志)
 左春坊 龙朔二年改门下坊为左春坊(杜氏/通典)东宫
 宜春宫门外有左春坊(玉/海)
卷七十二 第 99a 页 WYG0555-0361c.png
 崇文馆 左春坊南有崇文馆(玉/海)
 西奉化门 嘉德西有西奉化门(长安/志)
 宜秋宫 奉化门北有宜秋宫(长安志○马志云/宫北有宜秋门)
 右春坊 龙朔二年改典书坊为右春坊(杜氏/通典)东宫
 宜秋宫门外有右春坊(玉/海)
 崇教殿 右春坊内有崇教殿(玉/海)
 丽正殿 在东宫崇教殿之北光大殿之南(集贤/注记)
 元改为集仙殿十三年改为集贤殿(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99b 页 WYG0555-0361d.png
 光大殿承恩殿崇文殿崇仁殿八风殿射殿亭子山
 池佛堂院左右长林门(以上见/长安志)
掖庭宫 宫城东西四里南即皇城北抵苑掖庭西门
 贞观二年敕左丞戴胄于掖庭西门简宫人出之按
 掖庭宫盖高祖所起宫人教艺之所也(长安/志)
大安宫 在宫城外西偏太宗尝猎昆明池献获于大
 安宫盖自昆明东归之路也(雍/录)长安县有大安宫本
 弘义宫(唐书地/理志)武德七年五月营弘义宫初秦王居
卷七十二 第 100a 页 WYG0555-0362a.png
 宫中承乾殿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之功建弘义
 宫以居之至九年七月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境
 雅好之贞观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为大安宫(会/要)
 垂拱前殿 在大安宫贞观九年五月太上皇崩于
 垂拱前殿(贾/志)
 戢武殿 太宗与公卿谒太上皇于戢武殿置酒为
 欢乙夜方散(实录○按长安/志殿在大安宫)
 翠华殿 在大安宫东北遗址尚存俗云祭酒台(贾/志)
卷七十二 第 100b 页 WYG0555-0362b.png
 (○按长安志大/安宫有文殿)
东内大明宫 在省城东北今含元殿故基高四十馀
 尺去城三里殿基前有翔凤阁栖凤阁二基犹存(雍/胜)
 (略/)上都大明宫在禁苑东南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
 宫城之东北隅长千八百步广千八十步(唐书地/理志)
 高宗命司农少卿梁孝仁制造此宫北据高原南望
 爽硙每天晴日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
 俯视如在槛内(长安/志)大明宫本太极宫之后苑东北
卷七十二 第 101a 页 WYG0555-0362c.png
 面射殿也地在龙首山上太宗初于其地营永安宫
 以备太上皇清暑九年正月虽尝改名大明宫然太
 上皇仍居大安不曾徙入也龙朔二年高宗染风痹
 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改名蓬莱取殿后蓬
 莱池为名也长安五年又改为大明宫长安志叙载
 其地比太极宫承天门则退北三坊地而中析之以
 为六坊中六坊地以为丹凤中门正街可达承天南
 即朱雀正街矣其百司庶府居民第宅悉仍大兴都
卷七十二 第 101b 页 WYG0555-0362d.png
 城之旧无所更易故东内大明虽曰创营而朝市悉
 仍隋旧无所增移也(雍/录)
 丹凤门 南面五门正南曰丹凤门(六/典)至德三年改
 为明凤门寻复旧名(长安/志)其南则丹凤启途阴阳睢
 盱容鼎七扄方驾五车(李华含/元殿赋)丹凤门正面南山气
 势若相高下遗址屹然可辨(闻见/后录)
 望仙门延政门 丹凤门东曰望仙门次曰延政门
 (六/典)望仙门贞元中修有楼十间延政门抵长乐之坊
卷七十二 第 102a 页 WYG0555-0363a.png
 北(长安/志)
 建福门兴安门 丹凤门西曰建福门次曰兴安门
 (六/典)故事建福望仙等门昏而闲五更而启至德中敕
 晚开元和二年令有司各据班品置待漏院于建福
 门外(会/要)望仙建福二门内各有下马桥跨东西龙首
 渠(长安/志)
 太和门 东面一门曰太和门(长安/志)
 日营门 西面一门曰日营门(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02b 页 WYG0555-0363b.png
 玄武门银汉门凌霄门 北门曰玄武门德宗造门
 楼外设两廊持兵宿卫谓之北衙玄武门左曰银汉
 门右曰凌霄门(长安/志)贞观十二年置左右屯营于玄
 武门领以诸卫将军(唐书/兵志)神龙元年改玄武门为神
 武制胜楼祯元五年正月班宏修玄武楼(会/要)
 含元殿 丹凤门内正殿曰含元殿(六/典)龙朔三年移
 仗就蓬莱宫新作含元殿长安元年改为大明殿神
 龙元年复为含元(会/要)含元路寝大朝会之所御也(唐/书)
卷七十二 第 103a 页 WYG0555-0363c.png
 (五行/志)含元殿南去丹凤门四百馀步中无间隔左右
 宽平东西广五百步(长安/志)殿前龙尾道自平地凡诘
 曲七转由丹凤北望宛如龙尾下垂于地两垠栏悉
 以青石为之(贾黄中/谈录)龙尾道出于阙前每朝会禁军
 御仗宿于殿庭金甲葆戈杂以绮绣罗列文武缨佩
 序立仰观玉座若在霄汉(剧谈/录)王仁裕曰含元殿前
 玉阶三级第一级可高二丈许每间引出一石螭头
 东西鳞次第二第三级各高五尺(三级以自上/而下为次)莲花
卷七十二 第 103b 页 WYG0555-0363d.png
 石顶亦存级两面龙尾道各六七十步方达第一级
 皆花塼(雍/录)
 翔鸾阁 上元元年御翔鸾阁观酺(会/要)含元殿东南
 有翔鸾阁(长安/志)
 栖凤阁 含元殿西南有栖凤阁(长安/志)夹殿两阁左
 曰翔鸾右曰栖凤(六/典)与殿飞廊相接阁下即朝堂肺
 石登闻鼓如承天之制(六/典)
 钟楼鼓楼左右金吾仗 殿东南西南有钟楼鼓楼
卷七十二 第 104a 页 WYG0555-0364a.png
 又有金吾左右仗院(长安/志)
 通乾门 夹殿东有通乾门(六典/注)百官序班于通乾
 观象门(唐书仪/卫志)
 观象门 夹殿西有观象门(六典/注)
 宣政门 含元殿北曰宣政门(六/典)百官入宣政门文
 班自东门入武班自西门入(唐书仪/卫志)
 齐德门 宣政门外东廊有齐德门(长安/志)
 兴礼门 宣政门外西廊有兴礼门(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04b 页 WYG0555-0364b.png
 宣政殿 宣政门内曰宣政殿(六/典)含元殿后有宣政
 殿即正衙殿也朔望大册拜则御之(两京/记)高宗永隆
 二年以太子立欲会群臣命妇合宴宣政殿袁利正
 上疏曰前殿正寝象阙路门非命妇宴会倡优进御
 之所帝从之(会/要)宣政殿殿东有东上阁门殿西有西
 上阁门(长安/志)
 日华门 宣政殿前东廊曰日华门(长安/志)
 门下省 日华门东有门下省(长安/志)门下省在日华
卷七十二 第 105a 页 WYG0555-0364c.png
 门名左掖亦名东省(雍/录)
 弘文馆 在门下省东(马/志)
 待制院 阁本图待制有院在宣政殿之东少阳院
 之西盖放汉世待诏立此官称也武后名照故凡诏
 皆改为制而待诏亦为待制也(雍/录)
 少阳院 长庆元年于门下省东少阳院筑墙及楼
 观(雍录○按上二院六典及长安志俱不著其位置/今据雍录所载合以吕阁本图考之则待制当在)
 (弘文馆之东北史馆西北而少阳之正西也少阳当/在待制之东而史馆之北微西也附之以俟考订)
卷七十二 第 105b 页 WYG0555-0364d.png
 史馆 弘文馆次东史馆馆东南北街南出含耀门
 门南曰昭训门北曰崇明门(长安/志)
 月华门 宣政殿前西廊曰月华门(长安/志)
 中书省 在月华门名右掖亦名西掖(雍/录)月华门西
 有中书省省西南北街南出昭庆门南当光范门昭
 庆门北曰光顺门(长安/志)
 政事堂 在东省属门下至中宗时裴炎以中书令
 执政徙政事堂于中书省杜甫为左拾遗作紫宸殿
卷七十二 第 106a 页 WYG0555-0365a.png
 退朝诗云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凤池
 者中书也杜为左拾遗在肃宗时则政事堂已在中
 书矣故出东省而集西省者就政事堂见宰相也(雍/录)
 御史北台 御史府故事于中书之南常有理所太
 和四年于政事堂直阡之南选地以作之号中书南
 院院门北辟向朝廷也观者命为御史北台(舒元舆/御史台)
 (中书/院记)
 殿中内省 中书省北曰殿中内省(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06b 页 WYG0555-0365b.png
 命妇院 在殿中内省西(马/志)
 亲王待制院 在殿中内省北(马/志)
 思政殿 延英殿相对有思政殿(长安/志)长庆四年高
 重崔郾高釴于思政殿中谢郾奏曰臣职侍讲未尝
 召问经义上赐锦䌽银器(会要○按思政与延英相/对则延英在宣政西上阁)
 (之西似思政亦宜在宣政/东上阁之东也今附识之)
 延英门 宣政之右西上阁次西曰延英门(六/典)阳城
 以谏议大夫率拾遗王仲舒等数人守延英门上疏
卷七十二 第 107a 页 WYG0555-0365c.png
 论裴延龄张万福闻谏官伏阁谏趋至延英门大言
 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玉/海)
 延英殿 延英门内之左曰延英殿(六/典)按六典会要
 延英在西上阁之西而李庚赋乃曰左阁当宸误矣
 会要穆宗元和十五年诏于西上阁门西廊西畔开
 便门以通宰臣自阁中赴延英路则不在紫宸东矣
 (玉/海)肃宗时梁上生玉芝一茎三花僖宗改为灵芝殿
 自蜀还复旧名(长安/志)延英灵芝殿也谓之小延英苗
卷七十二 第 107b 页 WYG0555-0365d.png
 韩公居相位以足疾步骤微蹇上每于此待之(尚书/故实)
 含象殿 延英门内之右曰含象殿(六/典)
 紫宸门 宣政殿北曰紫宸门(六/典)敬宗长庆四年见
 群臣于紫宸门外(旧唐书敬/宗本纪)
 紫宸殿 紫宸门内曰紫宸殿即内朝正殿也(六/典)
 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入阁其
 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由阁门而入
 百官候朝于衙者因随以入见故谓之入阁自乾符
卷七十二 第 108a 页 WYG0555-0366a.png
 已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正
 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朝有仗其后习见遂以入阁
 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之入阁(雍/录)
 明义殿 在紫宸殿西(长安/志)
 蓬莱殿 紫宸殿北曰蓬莱殿(六/典)段秀实对蓬莱殿
 代宗问所以安边者画地以对(唐书段/秀实传)
 绫绮殿 在蓬莱东(玉/海)
 浴堂门 李吉甫图上河北险要所在帝张于浴堂
卷七十二 第 108b 页 WYG0555-0366b.png
 门(玉海○按雍录浴堂在紫宸/殿之东则门堂附殿以出也)
 浴堂殿 馆本图在绫绮殿南(玉/海)馆本唐图则有浴
 殿而殿之位置乃在绫绮殿南也绫绮者长安志曰
 在蓬莱殿东也而元微之承旨厅记又有可證者其
 说曰乘舆奉郊庙则承旨得乘厩马自浴殿由内朝
 以从夫内朝者紫宸殿也则浴堂之可趋内朝也内
 朝之必趋丹凤门也其理固已可必矣又谓殿在蓬
 莱殿东即与紫宸殿相属又可必矣(雍/录)
卷七十二 第 109a 页 WYG0555-0366c.png
 珠镜殿 在绫绮殿北(马/志)
 大角观 在珠镜殿东北(长安/志)
 清晖阁 在蓬莱殿之西(马/志)
 还周殿 蓬莱殿西曰还周殿(两京/记)
 承欢殿 在还周南(长安/志)
 金銮殿 还周西北曰金銮殿(两京/记)金銮坡者龙首
 山之支陇隐起平地而陂陀靡迤者也其上有殿名
 为金銮殿在蓬莱山西微南(雍/录)
卷七十二 第 109b 页 WYG0555-0366d.png
 金銮御院 在金銮殿西南(马/志)
 东学士院 韦执谊故事曰置学士院后又置东学
 士院于金銮殿之西李肇志亦曰德宗移院于金銮
 坡西石林叶氏曰俗称翰林学士为坡盖德宗时尝
 移学士院于金銮坡故亦称坡此其说是也而谓为
 移院者则亦失实盖德宗造院于金銮坡上是即此
 坡而别建一院耳以其在开元学士院之东故命为
 东翰林院而失开元创立之院在右银台门内者元
卷七十二 第 110a 页 WYG0555-0367a.png
 不曾废也即诸家谓移院者皆误也(雍录○按会要/有东翰林院在)
 (金銮殿之西/即此是也)
 长安殿 在金銮殿西南蓬莱西(两京/记)
 仙居殿 长安殿北曰仙居殿(两京/记)
 麟德殿 仙居西北有麟德殿此殿三面故以三殿
 名南有阁东西皆有楼殿北相连各有障日阁内宴
 多在于此(两京/记)三院即三殿也结璘楼即三殿之西
 廊也郁仪楼即三殿之东廊也郁仪又东即寝殿矣
卷七十二 第 110b 页 WYG0555-0367b.png
 郁仪结璘皆是重廊翰林院学士院皆在三殿西廊
 之外(雍/录)
 东亭会庆亭 在麟德殿北(马/志)
 含凉殿 蓬莱后有含凉殿(长安/志)龙朔二年睿宗生
 于蓬莱宫含凉殿(会/要)
 太液池(一作蓬/莱池)含凉殿后有太液池池内有太液亭
 子穆宗时命侍讲韦处厚等入讲毛诗尚书又命纂
 集尚书中君臣事迹令刋于太液池以备观览(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11a 页 WYG0555-0367c.png
 蓬莱池亦名太液池中有蓬莱山(雍胜/略)
 左银台门 在宫城东面(马/志)紫宸之东曰左银台门
 (六/典)贞元十二年左右十军使奏銮驾去冬幸诸营于
 银台门外立碑纪圣迹(会/要)
 右银台门 在宫城西面(马/志)紫宸殿西曰右银台门
 (六/典)宪宗戒有贡献毋入右银台门以避学士(唐书钱/徽传)
 内侍省 近右银台门(马/志)
 右藏库 近右银台门(马/志)
卷七十二 第 111b 页 WYG0555-0367d.png
 翰林门 在太明宫右银台门内稍退北有门榜曰
 翰林之门其制高大重复号为胡门门东向(雍/录)
 学士院 翰林门直西为学士院院有两厅南北相
 沓而各自为门旁有板廊自南厅可通北厅又皆南
 向院各五门北厅从东来第一间常为承旨阁馀皆
 学士居之厅前阶砌花砖为道南厅本驸马张垍为
 学士时以居公主此其画堂也后皆以居学士其东
 西四间皆为学士阁中一阁不居(雍/录)学士院者置在
卷七十二 第 112a 页 WYG0555-0368a.png
 翰林院之南别户东向自建院后韩雄李白之徒并
 在旧翰林院中假其名而无职其入直者并以文词
 共掌诏敕自此北翰林始无学士之名(会/要)
 翰林院 学士院北厅又北则为翰林院(雍/录)翰林院
 者初置在银台门内麟德殿西厢重廊之后(会/要)
 少阳院 翰林院又北则为少阳院(雍录○按此在/宫西别有门下)
 (省少/阳院)
 九仙门 翰林门北曰九仙门(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12b 页 WYG0555-0368b.png
 拾翠殿 在翰林院北(马/志)拾翠殿在大明宫(六/典)赋诗
 拾翠殿(杜甫/诗)
 大福殿三清殿含冰殿 俱在翰林院北九仙门内
 (马/志)
 承香殿 在含冰殿东南(长安/志)
 长阁 在承香殿北(马/志)
 紫兰殿 在承香殿东北(长安/志)
 玄武殿 在紫兰殿东北(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13a 页 WYG0555-0368c.png
 凝霜殿碧羽殿紫箫殿郁仪阁承云阁修文阁俱在
 宫垣之外两边掖门内(马/志)
 五王内院 宣宗时夔王以下五王居大明宫内院
 侍读五日一入乾符门讲读(长安/志)
 问安宫 昭宗传位于太子居东内为问安宫(长安/志)
 飞霜殿 太宗贞观二十年七月宴五品以上于飞
 霜殿丝竹递奏群臣上寿赐绫锦殿在玄武门北因
 地形高敞层阁三成引水为洁渌池以涤炎暑(实/录)
卷七十二 第 113b 页 WYG0555-0368d.png
 观德殿 玄武门之外有殿曰观德(玉/海)总章元年十
 月癸丑文武官献食贺破高丽帝御玄武门之观德
 殿宴百官设九部乐赐帛(实/录)
 白华殿 建中四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兵变
 入大明宫迎朱泚含元殿戊申徙白华殿晟后收长
 安亦自白华门入诸家不载何地以晟兵所届言之
 当在大明东苑之东(雍/录)
 集贤院 开元十一年分置此院大明宫外院内东
卷七十二 第 114a 页 WYG0555-0369a.png
 西八十步南北六十九步院中有仰观台即一行师
 占候之所(玉/海)
 教坊 唐纪曰玄宗置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帝自
 为法曲俗乐以教宫人号皇帝梨园弟子(长安/志)
鱼藻宫 禁苑池中有山山上建鱼藻宫在太明宫北
 (玉/海)顺宗为太子尝侍宴鱼藻宫张水嬉彩舰宫人为
 棹歌众乐间发德宗欢甚顾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
 诵诗好乐无荒以对(唐书顺/宗本纪)
卷七十二 第 114b 页 WYG0555-0369b.png
南内兴庆宫 兴庆宫在皇城东南距京城之东开元
 初置至十四年又增广之谓之南内(唐书地/理志)初上在
 藩邸与宋王成器等同居兴庆里人号曰五王宅至
 是为宫焉(会/要)旧史开元元年以隆庆旧邸为兴庆宫
 在隆庆坊玄宗名隆基改兴庆宫(玉/海)开元二十年筑
 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东罗城经通化门以达
 此宫又经春明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而外人不之
 知也(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15a 页 WYG0555-0369c.png
 兴庆门金明门 宫之西曰兴庆门次南曰金明门
 (六/典)
 通阳门 宫之南曰通阳门(长安/志)
 跃龙门(一作/濯龙)宫之北曰跃龙门(长安/志)
 勤政务本楼 先天后以隆庆旧邸为兴庆宫于宫
 西南置楼南曰勤政务本之楼(唐书让/皇帝传)玄宗教舞马
 百匹舞于勤政楼下后赐宴设酺亦于勤政楼(乐/志)
 花萼相辉楼 置宫后宁王宪申王撝岐王范薛王
卷七十二 第 115b 页 WYG0555-0369d.png
 业邸第相望环于宫侧明皇因题花萼相辉之名取
 诗人棠棣之义帝时登楼闻诸王音乐咸召升楼同
 榻宴谑(长安/志)
 大同门 勤政楼之北曰大同门(长安/志)
 大同殿 大同门内曰大同殿(六/典)殿左右有钟楼鼓
 楼天宝七载大同殿柱产玉芝有神光照殿(长安/志)
 翰林院 大同门西金明门内曰翰林院(长安/志)驾往
 兴庆宫则置院金明门内(学士/院记)
卷七十二 第 116a 页 WYG0555-0370a.png
 明义门 通阳门东曰明义门(长安/志)
 长庆殿 明义门内曰长庆殿按唐杂记曰明皇为
 太上皇居兴庆宫每置酒长庆楼南俯大道裴回观
 览(长安/志)
 明光门 通阳门北入曰明光门(六/典)太和三年修明
 光楼(会/要)
 龙池 景龙池本为隆庆池以讳玄宗名改兴庆池
 立宫后谓之龙池(雍胜/略)兴庆池在隆庆坊本是平地
卷七十二 第 116b 页 WYG0555-0370b.png
 垂拱后因雨水流潦成小池近五王宅号为五王子
 池(景龙文/馆记)玄宗隆庆坊旧宅有井忽涌为小池周袤
 十数丈常有云龙或黄龙出其中景云间浸广里中
 人悉移居遂为龙池(六/典)武后时民井溢浸成大池数
 十顷号隆庆池丞相王子列第其北望气者言尝郁
 郁有帝王气中宗神龙五年幸池上宴侍臣以厌之
 (长安/志)
 龙堂 明光门内曰龙堂(六典○按马志龙堂在龙/池中六典虽于龙池不显)
卷七十二 第 117a 页 WYG0555-0370c.png
 (著地望而去南走龙池曰瀛洲门依其方向求之则/可知龙池在明光门之内而马志龙堂在龙池内之)
 (说是也长安志谓明光门内为龙堂而言龙池在跃/龙门南误矣)
 沉香亭 龙池东有沉香亭(长安/志)开元中禁中初种
 木芍药得四本上因移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松窗/录)
 禁中木芍药开上赏之妃子从帝曰赏名花对妃子
 焉用旧乐词为命李龟年持金花笺赐李白为清平
 乐词梨园子弟抚丝竹李龟年歌之上亲调玉笛以
 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以玻瓈七
卷七十二 第 117b 页 WYG0555-0370d.png
 宝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饮(唐诗/记事)
 瀛洲门 兴庆殿前曰瀛洲门(长安/志)
 南薰殿 瀛洲门内曰南薰殿(长安/志)
 兴庆殿 宫内正殿曰兴庆殿即正衙殿也在通阳
 门北(长安/志)乾元元年二月乙巳上御兴庆殿奉上皇
 徽号册(旧唐书肃/宗本纪)
 交泰殿 兴庆殿后有交泰殿(长安/志)天宝十载四月
 兴庆宫造交泰殿成(会/要)
卷七十二 第 118a 页 WYG0555-0371a.png
 仙云门 瀛洲之左曰仙云门(六/典)
 新射殿 仙云门内曰新射殿(六/典)
 芳苑门 濯龙门左曰芳苑门(六/典)
 丽苑门 濯龙门内右曰丽苑门(六/典)
 金花洛 在宫之东俗所传盖卫士居(长安/志)
 义安殿 敬宗母王太后居义安殿(长安志○按以/下殿门虽在宫)
 (内俱未详/其方向)
 冷井殿 懿母郭太后崩宫之冷井殿(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18b 页 WYG0555-0371b.png
 宣天门睿武门(见长/安志)同光门承云门初阳门飞轩门
 玉华门(俱见/六典)
 飞仙殿同光殿荣光殿(见六/典)
通义宫 兴庆寺通义坊本高祖旧宅武德元年为宫
 贞观元年为尼寺(玉/海)武德六年四月幸潜龙旧宅改
 为通义宫置酒高会(会/要)
太清宫 天宝二年改西京混元宫曰太清宫(唐书玄/宗本纪)
 开元二十九年诏两京及诸州各置元元皇帝庙一
卷七十二 第 119a 页 WYG0555-0371c.png
 所后改为太清宫太清以白石为元元皇帝真像衮
 冕之服当扆南向玄宗肃宗真容侍立左右(雍/录)
望春宫 京兆万年县有望春宫临浐水西岸有北望
 春宫宫东有广运潭(唐书地/理志)姚南仲代宗时上疏曰
 王者必据高明烛幽隐先皇所以因龙首而建望春
 也(姚南/仲传)
翠微宫(一名太/和宫)武德八年造名太和在终南山贞观二
 十一年改翠微宫(雍/录)翠微宫笼山为苑自初裁至于
卷七十二 第 119b 页 WYG0555-0371d.png
 设幄九日而罢功因改名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云
 霞门视朝殿名翠微殿其寝殿名含风殿并为皇太
 子搆别宫去台连延里馀正门西开名金华门内殿
 名喜安殿(册府/元龟)
望贤宫 在咸阳县东数里玄宗幸蜀还京肃宗至望
 贤宫奉迎德宗西幸又自望贤宫出奉天也(雍/录)
万全(一作/泉)宫 永淳元年七月作万泉宫(唐书高/宗本纪)仪凤
 三年于蓝田作凉宫名万全宫弘道元年废(会/要)
卷七十二 第 120a 页 WYG0555-0372a.png
华清宫 在临潼县南(雍胜/略)京兆府昭应县有宫在骊
 山下贞观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温泉宫天宝六
 载更温泉曰华清宫宫有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又筑
 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唐书地/理志)温泉在骊山与帝都密
 迩自秦汉隋唐人主皆尝游幸惟玄宗特侈盖即山
 建宫百司庶府皆行各有寓止自十月往至岁尽乃
 还大抵宫殿包括骊山一山而缭墙周遍其外观风
 殿有复道可以潜通大明(雍/录)华清宫殿废已久今所
卷七十二 第 120b 页 WYG0555-0372b.png
 存惟缭垣而已天宝所植松柏遍满崖谷望之郁然
 (贾氏/谈录)
 北门 华清宫北向正北门外有左右朝堂门北相
 对有望仙桥北有左右讲武殿(长安/志)
 津阳门 宫北正门之内曰津阳门门外有弘文馆
 (长安/志)
 开阳门 宫之东面正门也门外有宜春亭(长安/志)
 望京门 宫之西面正门也门外近南有御交道上
卷七十二 第 121a 页 WYG0555-0372c.png
 岭通望京楼(长安/志)
 昭阳门 宫之南面正门也今谓之山门门外有登
 朝元阁路本唐之御辇便路也(长安/志)
 瑶光楼 津阳门之东曰瑶光楼楼南有小汤(长安/志)
 小汤之西有梨园(临潼/县志)
 飞霜殿 瑶光楼南曰飞霜殿寝殿也白少傅以长
 生殿为寝殿非也(长安/志)
 御汤九龙殿 在飞霜殿之南亦名莲花汤(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21b 页 WYG0555-0372d.png
 宗幸华清新广汤池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
 玉石为鱼龙凫雁石梁石莲花以献雕镌巧妙殆非
 人工上大悦命陈于汤中仍以石梁横亘其上而莲
 花才出水际上因幸解衣将入而鱼龙凫雁皆若奋
 鳞举翼状欲飞去上甚恐遽命撤去而莲花石至今
 犹存焉(明皇/杂录)汤泉凡一十八所第一是御汤周环数
 丈悉砌以白石莹彻如玉面皆隐起鱼龙花鸟之状
 四面石坐阶级而下中有双白石莲泉眼自瓮口中
卷七十二 第 122a 页 WYG0555-0373a.png
 涌出喷注白莲之上(贾氏/谈录)
 玉女殿 今名星辰南有玉女殿殿北有虚阁阁下
 即汤泉二玉石瓮汤所出也(长安/志)骊山汤旧说以三
 牲祭乃得入可以去疾消病不尔即烂人肉俗云始
 皇遇神女戏不以礼神女唾之生疮始皇怖谢为出
 温泉洗除后人因以为验(三秦/记)
 日华门 由莲花汤而西曰日华门门之南曰太子
 汤(临潼/志)
卷七十二 第 122b 页 WYG0555-0373b.png
 少阳汤 太子汤次西少阳汤(长安/志)
 尚食汤 少阳汤次西尚食汤(长安/志)
 宜春汤 尚食汤次西宜春汤(长安/志)宜春汤有前殿
 后殿(临潼/县志)
 月华门 宜春汤又西曰月华门(临潼/县志)
 笋殿 月华门之内有笋殿(临潼/县志)殿侧有魏温泉堂
 碑其石莹彻见人形影宫中号玻瓈碑(雍/录)
 长汤 笋殿北有长汤十六所(临潼/县志)宫内除供奉两
卷七十二 第 123a 页 WYG0555-0373c.png
 汤外而内外更有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其修广
 与诸汤不侔甃以文瑶密石中央有玉莲捧汤泉喷
 以成池又缝缀锦绣为凫雁致于水中上时于其间
 泛钑镂小舟以嬉游焉(津阳门/诗注)
 芙蓉汤 一名海棠汤在莲花汤西沉埋已久人无
 知者近修筑始出石砌如海棠花俗呼为杨妃赐浴
 汤岂以海棠睡未足一言而为之乎(临潼/县志)
 七圣殿 芙蓉汤北有七圣殿(临潼/县志)自神尧至睿宗
卷七十二 第 123b 页 WYG0555-0373d.png
 昭成肃明皇皆立衣衮衣绕殿石榴皆太真所植南
 有功德院其间瑶坛羽帐皆在焉顺兴影堂果老药
 室亦在禁内(长安/志)
 宜春亭 在开阳门外(雍/录)
 重明阁 今四圣殿北临高有重明阁倚栏北瞰县
 境如在诸掌阁下有方池中植莲花池东凿井每盛
 夏极甘冷邑人汲之(长安/志)
 四圣殿 重明阁之南曰四圣殿殿东有怪柏(雍/录)
卷七十二 第 124a 页 WYG0555-0374a.png
 长生殿 斋殿也有事于朝元阁即斋沐此殿山城
 内多驯鹿有流涧号鹿饮泉金沙洞玉蕊峰皆玄宗
 为名洞居殿之左玉蕊峰上有王母祠(长安/志)
 朝元阁 在北山岭之上基趾最为崭绝次东即长
 生殿故基(贾氏/谈录)天宝七载十二月玄元皇帝降于朝
 元阁改为降圣阁(册府/元龟)朝元阁一统志云在骊山唐
 建遗趾尚存杜常诗曰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阳
 作雨声(潜确/类书)
卷七十二 第 124b 页 WYG0555-0374b.png
 老君殿 朝元阁南有老君殿玉石为像制作精绝
 (长安/志)
 钟楼 在朝元阁之东(雍/录)
 明珠殿 长生殿之南近东也(雍/录)
 观风楼 此时上御观风楼水光山影相参差(津阳/门诗)
 楼在宫外东北隅属夹城而连于内前临驰道周视
 山川(津阳门/诗注)
 斗鸡殿 在观风楼之南(雍/录)
卷七十二 第 125a 页 WYG0555-0374c.png
 按歌台 在斗鸡殿之南台南临东缭墙(雍/录)
 舞马台 在斗鸡殿之北(长安/志)
 毬场 宜春亭之北门外曰毬场其西曰小毬场(长/安)
 (志/)
 连理木丹霞泉 在朝元阁之南(雍/录)
 羯鼓楼 在朝元阁东近南缭墙之外(长安/志)
龙跃宫 唐高祖旧宅在高陵县西十四里武德六年
 以奉义宫改建高祖其先本成纪人后魏时王大父
卷七十二 第 125b 页 WYG0555-0374d.png
 熙为金门镇将戍武川因家焉祖虎伐魏有功封唐
 国公父炳袭爵生高祖于长安则龙跃宫或炳别宅
 抑或高祖离宫乎德宗改为修真观中有神尧御容
 及御井霜柏梁开平中废但龙泉寺在其旁或因是
 而名今其地称李观所存乃卧龙寺(雍胜/略)
游龙宫 在渭南县西十一里唐开元中修按两京道
 里记云取黑龙饮渭名之白乐天有黑龙饮渭赋武
 平一登骊山诗有日下黑龙川句亦谓此也(雍胜/略)
卷七十二 第 126a 页 WYG0555-0375a.png
九成宫 凤翔府麟游县西五里有九成宫本隋仁寿
 宫贞观五年复置更名永徽二年曰万年宫乾封二
 年复曰九成宫周垣千八百步并置禁苑及府库宫
 寺(唐书地/理志)宫本隋仁寿宫文帝以避暑终于此太宗
 欲以奉高祖高祖恶之不往贞观五年太宗自修缮
 以避暑(雍/录)咸亨四年九成宫太子新宫成上召五品
 以上晏太子宫极欢而罢(旧唐书高/宗本纪)
永安宫 贞观八年置在麟游县西(雍/录)
卷七十二 第 126b 页 WYG0555-0375b.png
玉华宫 在坊州宜君县北四里凤凰谷贞观二十年
 置永徽二年废为寺(唐书地/理志)太宗建玉华宫于坊州
 宜君县之凤凰谷宫既成正门谓之南风门殿覆瓦
 馀皆葺之以茅帝以意在清凉务从俭约匠人以为
 层嵓峻谷元览遐长于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皇太
 子所居南风门之东正门谓之嘉礼门殿名晖和殿
 其官曹署寺并皆创立微事营造庶物亦扰市取供
 而折番和雇之费以巨亿计矣及帝游幸敕奉御王
卷七十二 第 127a 页 WYG0555-0375c.png
 孝积于显道门内起紫微殿十三间文甓重基高敞
 宏壮帝见之甚悦(册府/元龟)初有九殿五门而可记其名
 与处者六其正殿为玉华其上为排云又其上为庆
 云其正门为南风南风之东为太子之居其殿曰耀
 和门曰嘉礼知其名失其处者一曰金飙门也其西
 珊瑚谷尝有别殿存焉(雍胜/略)
仁智宫 武德七年造在宜君县(雍/录)武德七年避暑仁
 智宫(唐书韦/挺传)
卷七十二 第 127b 页 WYG0555-0375d.png
兴德宫 在冯翊县南三十二里义旗将趣京师军次
 于忠武园因置亭子名兴德宫属家令寺(元和/志)
庆善宫 本名武功高祖旧第也在武功县渭水北太
 宗诞生于此贞观六年改庆善宫(雍/录)贞观六年太宗
 幸庆善宫宴从臣于渭滨上赋诗赏赐闾里有同汉
 之宛沛焉起居郎吕才播于乐府被之管弦名曰功
 成庆善乐(会/要)
神台宫 华州郑县东北三里有神台宫本隋普德宫
卷七十二 第 128a 页 WYG0555-0376a.png
 咸亨二年更名(地理/志)
琼岳宫 华阴县西十八里有琼岳宫故隋华阴宫显
 庆三年更名(地理/志)
  (唐宫阙/附考)紫微殿 贞观末阿史那社尔平龟兹献
  俘于此殿(长安/志) 金波门 贞观二十二年敕皇
  太子听政于金波门长乐殿(长安/志) 中和殿 长
  庆四年二月击鞠于中和殿(唐书敬/宗本纪) 咸泰殿
  开成中正月望夜帝御咸泰殿然镫作乐迎三宫
卷七十二 第 128b 页 WYG0555-0376b.png
  太后奉觞进寿(唐书萧/后传) 永安殿 穆宗置也与
  后妃公主宴乐所(长安/志) 会昌殿 文宗太和四
  年幸黎园会昌殿(实/录) 保宁殿 昭宗宴李继昭
  等于保宁殿亲制成功曲以褒之(长安/志) 清思殿
   长庆四年四月击鞠于清思殿(唐书敬/宗本纪) 宣和
  殿 宝历二年九月观百戏于宣和殿(敬宗/本纪) 文
  思殿 龙朔元年命宾客许敬宗等即文思殿集
  瑶山玉彩(唐书太/子弘传) 昭德殿 龙纪元年殿东偶
卷七十二 第 129a 页 WYG0555-0376c.png
  获金龙一(长安/志) 云韶殿 此殿尝考试举人(长/安)
  (志/) 昭敬殿 唐一十八帝御容在也昭宗光化
  三年有秃鹙鸟鸣于此殿盖唐祚将终之兆也(长/安)
  (志/) 清思院 宝历中造清思院用铜镜三千薄
  金十万饼(唐书薛/敬老传) 内山亭院 取浙西隐士于
  内山亭院安置(长安/志) 仙韶院 文宗开成三年
  改法曲所处为仙韶院(唐书百/官志) 望仙台 武宗
  时命神策军士修望仙楼及廊舍五百间大中八
卷七十二 第 129b 页 WYG0555-0376d.png
  年改为文思院(长安/志) 崇玄馆 天宝中明皇命
  周尹愔为崇玄馆学士值禄山兵乱馆宇寖废至
  武宗时诏营创置吏铸印以刘元静为崇玄馆学
  士号广成先生入居灵符殿(长安/志) 乞巧楼 光
  化三年起造二楼搆飞桥以通往来(长安/志) 光政
  门景运门命妇朝堂文成殿元莫观含宁殿玉清
  殿竹楼柿林院临碧殿寿昌殿元和殿宣光殿宣
  明殿临光殿兴泰殿德政殿嘉庆殿凝化殿元化
卷七十二 第 130a 页 WYG0555-0377a.png
  门晨晖门宝庆殿百尺楼昭德门升阳殿延嘉门
  景风门东殿放鸭池野狐落大和殿宣徽殿文思
  殿含春亭睿武楼延资库咸宁殿灵台殿永安宫
  孝明郑太后所居左齐藏天诸库章信门安喜门
  思元门应乾门紫延院寿春殿延喜楼长乐楼(以/上)
  (俱见长/安志)
 
 
卷七十二 第 130b 页 WYG0555-0377b.png
 
 
 
 
 
 
 
陜西通志卷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