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第 1a 页
惜抱轩文集九
策问
乾隆戊子科山东乡试策问五首
问古者立学释菜祀其国贤者为先师示学者
取法前哲从地近者始也矧东土为圣人父母
之邦名儒继踵多士仰慕师法尤易兴起者乎
春秋时若柳下惠季文子孟献子之流嘉言懿
行于传述焉多士宜诵习而考其纯驳矣及孔
子同时所交游者大抵齐鲁贤士太史公既称
孔子严事晏平仲矣而又载晏子尝沮尼溪之
卷九 第 1b 页
封夫晏子贤者而其言何谬乎抑史所载有未
信乎刘向录晏子于儒家而柳宗元谓其书出
于墨子之徒又何说也孔子之后齐鲁儒者各
有著书惜哉今不尽传其篇目存亡可考者凡
几曾子之书见存于大戴礼记者十篇与论语
中曾子之语精粗奚若孟子十一篇今存者七
篇其馀轶说尚可闻乎荀子尝为齐稷下祭酒
矣古以孟荀同称然荀子乃诋子思孟子之说
为非是夫何悖哉抑其言今多载于礼记诸生
能别出之而论其当否欤汉初若鲁申培穆生
卷九 第 2a 页
白生齐辕固济南伏生之属诚多贤者其后若
公孙宏儿宽韦贤父子萧望之匡衡孔光皆齐
鲁之儒皆致位公相矣乃其人邪正优劣则何
如也郑康成于东汉之末兴于高密为海内钜
儒夫世言理学者宗闽洛而考證经义详博者
推汉儒虽然汉儒行事具在将谓其第能博闻
稽古为有功于经乎抑有躬修实践诚无愧于
儒者也宋儒孙明复石守道最有重名其人亦
可与闽洛诸儒并论之否方今
皇上圣学日跻继古道统崇经术奖德行所以兴起
卷九 第 2b 页
教化劝示儒林者至矣诸生承
圣朝之泽而追乡里之贤尚友千古考论辨说所慨
慕企仰者何如哉愿闻之以觇志趣焉
问儒者之学非一端而欲观古人之迹辨得失
之林必求诸史为史之家有数体而欲统贯终
始言简事该其法必取诸编年昔者孔子作春
秋为编年家之所祖笔削褒贬学者述焉然孟
子曰其文则史左传亦閒称其体为礼经之旧
然则圣人所笔削者殆无多欤自是之后为编
年之史者有荀悦汉纪张璠袁宏后汉纪习凿
卷九 第 3a 页
齿汉晋春秋于宝晋纪孙盛晋阳秋裴子野宋
略之类其书或传或不传然昔人固有评之者
其槩可略闻欤宋司马文正公以迁固以来文
字繁多删削冗长举其大要作资治通鉴观其
进书表自谓抉摘幽隐计较毫釐则可谓尽善
矣乃若汉留侯之致四皓唐庄宗之负囊矢艳
称今古而何以不载而杂家小说若西京杂记
平剡录之类转有采者何哉其后朱子因之作
纲目其法益备而义益精第以门人编录或不
免脱漏舛误诸生尝尽读而考论之乎夫孔子
卷九 第 3b 页
序尚书始于尧太史公亦止纪五帝温公通鉴
托始于三晋而刘恕外纪独上追盘古夫恕固
与温公同修书者而兹何其异也其馀前编续
编续纲目等书孰为优劣王应麟胡三省为通
鉴注尹起莘刘友益为纲目发明书法其得失
何如扬子云曰子长多爱爱奇爱奇史氏通病
岂独子长哉故审理论世覈实去伪而不为古
人所愚善读史者也
皇上圣学渊深𧇖知首出
御定通鉴纲目三编及近
卷九 第 4a 页
御批通鉴辑览所取予进退莫不归于至当譬之日
月至明幽隐必照千载之远不能欺也多士承
圣训而仰文明于史氏之学必有能称量是非自摅
所见者盍详著于篇
问夏书纪九州而各载其贡道盖以急惟正之
供谋转输之便圣人所以安国而利民也禹时
九州之中四州贡道皆在今山东之境或由济
漯或由汶泗皆达河以至帝畿或谓徐州浮于
淮泗达于河河乃菏字之误是何谓耶自水道
屡变大河改流而南而
卷九 第 4b 页
国家建都燕京则天下粮运皆由会通河以至太
仓而山东为咽喉扼要之地是其势较古时为
尤重夫运河北所行者漳水也南所行者泇承
沂泗也临清以南济宁以北则上下皆赖于汶
水昔人言汶水有五源别而流同其详可得闻
欤明永乐中尚书宋礼用白英策筑灞东平之
戴村遏汶尽出南旺分流南北可谓巧于济运
矣然南旺地势特高故昔人谓去闸则南北分
泻一空况天时不齐或有旱竭固其理也然则
豫备之使无患运道者宜以何术周礼稻人以
卷九 第 5a 页
潴蓄水以防止水考工记曰善防者水淫之初
宋礼于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并湖地设水匮斗
门匮以蓄泉门以泄涨然水匮在明时已苦易
淤今固不免填塞矣夫岂乏善防之术如周礼
所云逆地阞不理孙者乎抑湖滨之民或有㑴
占失其旧而吏不之省乎且唐时承县有十三
陂以为沃壤峄县其故界也今将举湖陂之利
尽修复之内美田畴外资舟楫其道何以筹之
至于浚浅置闸诸策前人谋之详矣其在今日
尚有可议者欤夫通古今之谓儒漕运经国之
卷九 第 5b 页
重务也是以
皇上既尝亲莅河堤指示方略至雨泽小有不时必
上轸
宸虑咨命河臣毋敢怠忽意至切矣然则考稽川渎
讲求利病几一得以佐当世之用亦儒者事也
其各陈所见以为
当宁献
问国家设官分职各有典司而惟守令最为亲
民之吏使亲民之吏举得其人则天下何患不
治使亲民之吏一方失其人则一方受其病朝
卷九 第 6a 页
廷虽有良法善政皆为虚文而已恭惟我
皇上爱养黎庶轸念如伤重司牧之官慎察吏之政
是以纲维建立于上群生禔福于下治化之泽
行而贪㬥之风寡矣虽然海内至大人情万殊
贤者固各举其职而閒有不肖或亦偷容其閒
今将使郡县之吏尽称其职其道以何者为要
夫人难求备德性多偏吏之严明者或鲜慈惠
仁爱者或过于宽柔所谓严而不残爱民如子
见恶如农夫之去草者甚难其人今将听长民
者意之所自趋乎抑国家法令有可以持其偏
卷九 第 6b 页
而扶其弊者欤至其甚者则又或放纵无忌黩
冒㑴惏是以今者稽察之令责成上官而执法
除邪明示惩创然犹恐上官以姑息而吏巧于
避法何以禁之且国风羔羊之诗美节俭正直
之德夫节俭则无侈费正直则无营求无侈费
无营求则取用于廉俸宽然有馀资矣而曷至
甘为墨吏哉然则奢荡营谋者吏治之所由败
也今欲羔羊之美遍于郡邑而无簠簋不饬之
讥将焉所立法而后可昔者司马子长始传循
吏而所载公仪子固鲁人也诸生亦尝读史而
卷九 第 7a 页
慕其风欤汉书循吏六人后汉书循吏十二人
其所为之迹有于今可仿而用之者亦有不可
施于今者尚分别论之至其馀如赵张三王之
流虽不入于循吏之传然其治道实有足为吏
法者采其长而施之于今奚不可也诸生其援
古以合诸当世之要书所谓学古入官者盖将
有取于此
问民俗美恶因上治化王者在上道德一而风
俗同言治化无弗遍也虽然当周盛时分封鲁
卫及晋已有用夏政商政周索戎索之异然则
卷九 第 7b 页
所云风俗同者举其槩而已其水土风气性情
习尚之偏圣人不能强使合也故曰修其教不
异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昔者周公尊尊而亲
亲太公举贤而上功二者殊而齐鲁皆治及其
衰则洙泗之閒龂龂如也而临淄至以多劫人
为大国之风于是乎曹参以勿扰狱市容奸为
治矣若是者岂风俗一变不可复反乎将其时
上所以导之者失其理乎恭惟
国家平治百年百姓自厥祖父被
列圣教养之泽加以我
卷九 第 8a 页
皇上建极锡福德溥而化光是以山东境内秀民则
诗书弦诵愚民则重农桑务本业有淳古之风
岂非以其质性敦朴处地近而感化尤速乎虽
然恬熙久而侈肆萌生齿繁而游惰起文学固
可贵而恐其质行之衰织作冰纨冠带衣履天
下之旧不必复而恐其本富之不足欲防其弊
厥道奚从且欲保风俗之美者莫要于去奸民
昔管子治齐参其国而伍其鄙使罢士无伍罢
女无家管仲虽非王道之器及其治国实与周
礼比伍族闾联相保相受者同意诸生能举其
卷九 第 8b 页
法之详而识其要欤今山东东渚巨海广斥之
野南岨蒙羽西连湖泽盗贼匪人或托迹焉夫
列郡举行保甲之法岂非周公管子之遗去奸
宜得其要矣奸民犹有窜匿何耶将山泽旷远
有散处幽阻难以比次欤抑市廛杂遝流冗来
去无常难以踪迹欤不然则吏奉行者不尽实
欤诸生生长其閒见闻熟矣欲登进其风俗之
美而彰善瘅恶以敦治道诸生私所议论者谓
何其悉论陈之
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五首
卷九 第 9a 页
问古者立教多以文章礼乐为则未尝轻言性
命而性命之理实无不明其后学者岐分异说
竞起于是言性理者纷纷焉盖孔子之传惟孟
子得其宗至若庄周荀卿之属推其原未尝不
出于孔氏之徒而卒不胜其刺谬者何也夫言
性恶者其悖不待论矣董仲舒对策陈性命之
情韩愈作原性李翱作复性书皆依于儒先之
旨而时有纯驳将何所去取欤昔箕子言五事
周礼言六德孔子四教文行忠信而已孟子始
言四端及宋周子又举仁义中正夫道一而已
卷九 第 9b 页
圣贤所举之目何其参差也将有同条共贯者
存而不嫌于言之异乎自汉以来天下贤人君
子不可胜数然言道学孟子之后遂绍以周张
程朱其实何以定之且周子言无极太极颇近
于太始无始主静则近于寂灭之旨主一则近
于常德不离之教正学异端悬于霄壤而判于
微茫奚以析焉方今
圣天子在上至德至教究广大而极精微接羲轩之
统探孔颜之蕴垂则士林向风兴起湖南为周
子故乡馀风未泯尤宜有推阐服习其微言者
卷九 第 10a 页
诸生其毋谓诵习宋儒第为科举之学也试悉
摅所自得焉
问史家之体多矣而纪传之叙载为详为纪传
者亦多矣而司马迁班固为首故言史法者宗
史汉而已夫史记之纪五帝三王援据尚书及
帝系篇不敢多入异说盖其慎也然杨子云犹
云子长爱奇乃后人补述或反溢于子长之外
何耶汉书本纪止于十二张衡谓宜增元后纪
岂诚班氏之疏乎表所以殽列事时使人易晓
共和以前之年不可知矣司马迁表燕昭齐宣
卷九 第 10b 页
时事亦与孟子诸书不合者为何汉有功臣表
与外戚恩泽侯表景帝以后侯国以降将得者
皆进于功臣丞相封侯虽以魏相丙吉之贤皆
列于恩泽其升降义当然乎抑有所失耶后世
之史多作兵志而史汉不著其目并分见于他
篇其义安取孔子或谓不当入世家屈贾鲁邹
或谓不当同传进游侠退处士前人并以是讥
迁能断其功过欤史记西域之事何以附于博
望汉书宗庙之议何以附于韦贤又霍去病之
于子孟贾生之于君房虽为一家而列传釐分
卷九 第 11a 页
各以事汇当矣至刘向以附元王而不与萧傅
同传张汤杜周不入酷吏其于本书体例能无
参差乎恭惟
皇上万几之暇披阅前史抉千古之匿情剖儒生之
疑说
特著论辨启牖群蒙士得奉折衷之论以尽探石室
之藏将博学精思足备异日珥笔之选者必有
其人焉故询史汉数端以觇其槩云
问管子曰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贾
生曰积贮者天下之大命古圣王之制九年耕
卷九 第 11b 页
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
民无菜色则积贮莫善于此其后李悝治魏视
年丰杀以为籴出之节是虽富强之术其计画
亦足为王政资汉五凤年閒始设常平仓其法
悝之遗法也然当时止用于边郡一传及元帝
而罢之岂其道有不便于民乎抑吏为之不善
也隋时有义仓之名宋儒定社仓之制言积贮
者大抵因此三术其建置本末利害得失之相
较可悉闻欤今州县各设常平仓又令乡邑自
为社仓
卷九 第 12a 页
国家筹为民厚生者至矣湖南之地古所云火耕
水耨民食鱼稻啙窳媮生而无积聚者然则议
积贮于兹地尤其急也夫土壤卑湿官存仓谷
久贮则有红朽之虞岁籴则有强派抑买之弊
是将何以杜之社仓积谷虽民所自为然将一
听于民而官不为之经理欤将使吏与于其閒
而毋乃又为闾里扰欤必使吏良而令行民赖
其利将何术与夫审民生纤悉以达于谋国大
体儒者有用之学也愿闻陈义之详密焉
问民有四而士其表率也士习既端则国多卿
卷九 第 12b 页
大夫之材而民安于从化古之时兔罝之士皆
可为干城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一有罢士
不得容于其閒也周秦之交士习始漓而纵横
狙诈之说以起自汉以来士风又屡变矣方今
多士涵濡于
列圣重熙累洽之馀又仰被
皇上声律身度之教向仁慕义俊民聿兴诗云蔼蔼
王多吉士固兹时也若乃九州万国地广俗殊
椎鲁者无文华巧者失实南北异尚何以齐其
短长又其閒閒有居庠序而㑴吏事舍朴厚而
卷九 第 13a 页
乐轻侠有士之名而实为士之蠹地有师儒而
未必尽从其教岁举优劣而未必尽得其实将
使化导得行而激劝各当其道曷由诸生夙诵
洙泗闽洛之言所以自正其身者即
国家所以整齐天下之理也修已移风试为悉陈
其要
问诗以言志虞廷设教盖首用之唐时以律诗
试士其后或沿或否
圣上以科举表判之法文具无实乃
诏试士增用诗题所以观学者性情才力毕陈而不
卷九 第 13b 页
可掩也今试以古今体制之殊俾诸生纵论之
五言诗始于枚乘苏李其后作者辈出魏晋而
下太白讥其绮丽退之斥为蝉噪果无足取若
是乎李杜诗之大家而朱子尤推子昂感遇者
则又何说七言歌行王子猷所告谢太傅者已
尽其理能推发其意与唐宋金元明诸家歌行
一体派别尤多而各极其致其正变何以衡之
自沈约始言声病五言近体权舆于此唐初言
律诗者推沈宋其后诸家少变其法中唐作者
多以五律为长然以视开宝以前何如也元微
卷九 第 14a 页
之推杜子美为第一者其长律一体耳子美果
以是独绝而律诗必以是为正法乎七言律诗
明人之论或主王维李颀或主杜子美而尽斥
宋元诸作者意亦隘矣然苏黄而下气体实自
殊别意有不袭唐人之貌而得其神理者存乎
夫唐人之诗古今独出然或谓惟绝句一体最
为得乐府之遗者是何谓也我
朝文治百有馀年风雅之林炳焉极盛
皇上𧇖藻昭回囿古今而罗万象学者少窥万一以
旁衡千古诗人之作如登高临谷如持鉴察形
卷九 第 14b 页
较如其易明也可以究举而详说矣
卷九 第 1a 页
惜抱轩诗集九
今体一百十首
寄天柱山人
天柱万重云云中抗栋棼岩花稀见客松荫独随君浣
手旁行字琴心内景文坐忘如著论须与谪仙闻
入龙眠
策杖向山碧心清境亦幽树阴藏雨渍花落信风柔鸟
迹交深径人家面曲流宁当容并舍终岁托夷犹
江路感旧
山藏春谷堞岸折石城船白发寻前路青春似往年落
卷九 第 1b 页
花江馆雨丛树县楼烟未逮忘情者临风故黯然
野戍
野戍孤无障停舟此作邻连朝江路冷数点岸花春白
雾离村树青芜向渡人无从商去住试祷水祠神
江路又一首
无复平生侣重于故迹经春风吹短发江路数长亭帆
远横天白山多跨地青寂寥仍独往风浪接沧溟
寄灵谷僧
自昔居灵谷终年听石湍落花趺坐软深树衲衣寒孤
月胸前指千山定后看无缘居士室暂接问轻安
卷九 第 2a 页
漫游
东风吹脱鬓毛斑举世谁如老子顽欲抱龟蓍终蜀肆
岂将词赋动江关五更竹露听萧寺一径松风入蒋山
越客偶谈天姥胜相逢倚杖夕阳閒
谢简斋惠天台僧所饷黄精
衰年不愿海山居愿舐淮南药鼎馀但使体中还少壮
更偕儿辈向诗书苍山旨蓄承分乞白首飞蓬或埽除
想见赤城霞畔路长镵木柄下空虚
挽陈勤斋中丞
西南地控五溪遐承诏单车往建牙出令蛮夷方企踵
卷九 第 2b 页
从行琴鹤政忘家山围幕府秋回雁霜落旌门晓聚雅
故宅但瞻双戟在迎归白旐拂江花
陶怡云深柳读书堂图
我如枯树托婆娑爱见新条发旧柯往日读书真恨少
少年如子岂能多风轩百尺摇阴翳云幌千秋对啸歌
愿得隔窗斜倚听立深飞絮覆阶莎
王孔翔香雪梅宴集图
渡江春尽冬初去风雪寒山独闭门羡杀乌衣众年少
梅花时节又开樽
读书秋树根图
卷九 第 3a 页
秋容自老君方少昕夕披寻岁月长不识五车书就日
却须林叶几番黄
孔信夫舍人自扬州挐舟见访将自此适苏州章
淮树观察邀与共观家伎因作此送信夫
樱笋成时燕入堂当轩阴重草初长共扶白发三千丈
来看金钗十二行滟座玉船倾若下指涂蒲席向吴阊
明朝萍迹都成忆耳识仍增记绕梁
题右军帖
兰亭众会独伤怀先墓归诚誓更哀显授何尝较怀祖
扶生或竟逊方回峨眉汶领终难至青李来禽尚可栽
卷九 第 3b 页
我亦年今垂耳顺千秋思若坐中来
雨夜
秋馆虫吟出草根倚窗尘榻一镫昏潇潇半夜龙江雨
知有寒潮又到门
简斋年七十五腹疾累月自忧不救邀作豫挽诗
龙飞四载一词臣吟啸江山五十春莫怪尊前为了语
当年同辈久无人
一代文章作满家争求珠玉散天涯替人未得公须住
天上宁无蔡少霞
宫阙前朝迹惘然随园花竹独清妍故墟凭吊终难免
卷九 第 4a 页
且愿从游更数年
气聚升为五色霓倏然散与太虚齐海山兜率犹黏著
那更投生向玉溪
作书戏题
遂良旧日须皆白秘监今年臂更衰结习欲除犹未尽
前身或是永禅师
哭孔信夫次去岁观伎韵君自遗书乞余铭墓
公子声高鲁庙堂为余江水溯游长石铭归托名千载
玉版前留墨数行鵩臆恍知从物化人情未可扣天阊
清樽急管同听处依旧乌衣上玳梁
卷九 第 4b 页
次韵荅毛学博
文家俗见蔀千层妩媚谁曾识魏徵若反清言从正始
便同乳穴复零陵有源君导如春水无尽人分是慧镫
愧我尚为知解缚不成得髓自南能
江北青山隐隔层今秋丰谷应休徵东篱正可归彭泽
左席奚求赴信陵谐物总非长袖舞相看各守短檠镫
初凉好共寻岩桂拄策僧廊病尚能
倪学博欲为设食而仆病后畏酒肉次前韵约为
茶果之会
看花眼雾乱层层蒲柳先秋信有徵渴爱旗枪烹似乳
卷九 第 5a 页
闹嫌壶矢祝如陵连朝苓木衡三品薄晚盐齑共一镫
君为禅房设清供试拈螺蛤小诗能
又示客一首
已识西堂合射艰况教口腹累人閒庾郎正贵陈三九
袁粲何须破入关明月清风同入座绿葵紫蓼揔开颜
不容更命门徒议早听周生谏小山
秋室漫咏
积痾谢书册人事亦无关旷尔一室内秋声动远山廊
依风叶转砌绕露花斑客至希言说依依久坐还
隐仙庵双桂相传元时植秋时花开极盛携客及
卷九 第 5b 页
幼子师古观之因赋
钟离真主渡江前双桂蜷枝已刺天南国市朝非曩日
西风阑槛又经年黄金万蕊香浮阁白雪千茎冷覆砖
零落满阶君勿叹吾生那得较花坚
漫游
青嶂连江抱隔闉此閒容托葛天民垂金花落秋将老
流汞光升月又新隐几无心从丧我登山有句偶惊人
每携邗竹寻蓬藋容有齐梁迹未湮
登清凉山翠微亭下重八隐仙庵看桂偕浦柳愚
山长毛俟园倪健堂两学博
卷九 第 6a 页
亭高碧嶂秋风上帆出青天晓日时一揽横江全楚势
再寻幽壑小山枝楼前影擢交龙起云里香薰驻鹤知
赖接数君情不浅不妨绕树坐频移
次韵同年蒋澄川见怀澄川去夏皖中贻诗今夏
始达
江北江南两岫云从风偶聚又披纷锄犁久分终南亩
陇隧今传誓右军难得经年通尺素况期千里合离群
相望都似秋林叶澹倚寒山挂夕曛
毛俟园用仆看桂前字韵作诗见贻因复荅之
万里清江到坐前又逢佳客九秋天短筇共散幽忧疾
卷九 第 6b 页
芳树谁知偃蹇年君辈论文推马齿世閒相士贵鸢肩
止宜不负看花约自断平生志巳坚
问张荷塘疾
君抱幽忧却酒卮空堂视荫每同谁今年青女慵司令
九日黄花未吐枝欲起毗耶居士疾愧无天宝谪仙词
瓦棺阁外江天远请眺馀霞落雁时
喜胡冠海至
高树寒阴落掩扉城头钟阜夕烟微青枫江上人才返
黄菊花初蟹欲肥行乐系钱随处好论诗烧烛隔年违
黑头那易身无事且为频来趁短晖
卷九 第 7a 页
天门
草绿濡须口天青博望门云山开四面波浪急东奔地
有千秋感人伤垂老魂频年逐帆影几处认潮㾗
题画
横风吹雨过林邱万片飞云作水流倚槛数峰藏又见
浑如天际识归舟
千岩云起压林低黄叶声凉送马蹄雨急看山行更缓
野人家止隔前溪
观明贤在楚宗室宅咏绣毬花诗卷郭美命首唱
凡十九人王梦楼跋尾有评绣毬花诗以宋牧仲
卷九 第 7b 页
为冠语因题其后
往日东风帝子家濡毫上客写妍华时乖竟值忧危议
春尽难留锦绣花节概青编悲志士文章白发笑生涯
从游紫柏犹吾愿绮语何烦甲乙加
荅朱石君中丞次韵
衰年薝卜甫闻香那得全将六用藏纵有随之推老马
其如后者未鞭羊使君膏物真时雨故侣零柯怨早霜
不贵蕊珠传不死谅公宇定自天光
天界寺阁遇两蜀僧
南朝宫阙悉榛荆尚有栴檀阁未倾坐看青山围建业
卷九 第 8a 页
来从赤脚下桐城残英偶尔馀春色布谷泠然早夏声
万里峨眉僧接䣛小窗深泼夕阳明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
锁闱将辟始闻名梦过春秋二十更三省最迟麾出把
九州独许盖先倾山当萧寺时停骑身付扁舟欲濯缨
我亦举头偕众望谢公终起为苍生
君与名山宿有期那应长闭入车帷好乘腰脚年来健
遍揽烟霞物外奇僧俗总随云水宿渔樵或与姓名知
故当饱历人閒路归见桃花一笑时
重宿幽栖寺
卷九 第 8b 页
南山东面最孤鶱拄杖时攀问法源绀宇中临千嶂小
黄梅旁出一枝尊春阶雨歇才悬榻夏院阴成又扣门
深洞了无来去迹只馀石溜滴苔㾗
陈东浦方伯招饮瞻园次韵
前代英雄不可寻千秋台榭敞凭襟欹松立石泠风度
暗草丛花夕照深官阁留传多故实谢公寝处惬山林
酒阑倚槛容吟啸无那高垣易夕阴
次韵荅吴竹桥
称病君真似长卿我如蒲柳老无荣文章已谢当时好
止足宁希史传名独立怀人常企踵相逢狂论复盱衡
卷九 第 9a 页
清诗泠若临风笛吹彻秦淮秋气生
题吴竹桥湖田书屋图
中田有精舍挟册青林閒起见海东月流光湖上山时
闻渔者唱或值耦耕閒非得忘机侣翛然自掩关
昔君辞省阁余亦卧江滨山渌垂湖岸宜容澹荡人藏
书多足老资物少无贫更欲刺舟往相从忘主宾
题黟县朱荣朝望岳楼图
记托新安郡晨朝见异峰遥思黄叶径多被白云封孤
往未能决他年焉可逢披图如曩昔惆怅列岩松
题李仙枝四友图
卷九 第 9b 页
君筑岩居积翠重飘然偶出似云龙孤舟乘兴行千里
襆被吟诗八万峰屡痛昔贤披墓草自希良友结霜松
归休梅竹萧疏里风雪余将策杖从
方坳堂观瀑图
泰山北面寒岩谷曾逐溪声就朗公莫道出山泉竟去
举头长在碧云中
坳堂观察自安徽返将归济南仍入都补官饯之
于清凉山
天门赤岸涉波涛问讯秋来迹已劳风雨才晴将送远
江山无际共登高重来郭伋谁能必独立王尊气自豪
卷九 第 10a 页
衰眼摩揩瞻事业何妨万里纵旌旄
题坳堂所藏诸城刘文正公手迹
独立清修动 主知喟然耆艾在彤墀后来董令思文
伟谁许王宏继穆之竹素苍茫千载事邱山零落百年
期寸缣中有平生感曾共山公把酒卮
跋汪稼门提刑登岱诗刻
昔乘积雪被青山曾入天门缥缈閒日观沧溟犹在眼
白头明镜久惊颜壮才许国朝天近名岳裁诗拥传还
盛藻宜摽千仞上衰翁无力更追攀
过芜湖
卷九 第 10b 页
不见春江际安知路所经远随烟外席时逗岸边亭鹊
尾云弥白鸠玆山渐青更投前港宿雨势复冥冥
四合山阻风
柳枝摇不息久立望空津帆势遥投戍涛声故近人云
光开岸晚草色澹溪春安得知言者披襟志一申
天门阻风
乱山蟠野合双嶂矗云开地拥江声出天横雨势来轻
蓑渔故往挑菜市都回老子惟高枕东西任击豗
东梁山僧舍
津涛行复滞峡嶂路还缘石壁凌江阁风林隔浦舡鹘
卷九 第 11a 页
盘崖树侧豚出浪花巅往迹无俦伴春阴弥悄然
复阻风
三月莺花尽江村直似秋阴从亭午合风挟暮潮留水
气㑴厓上寒声在树头长年仍益缆水宿亮多忧
乌江阻风
金陵如咫尺牛首在船窗棹往弥求速波来未可降急
风吹白雨薄暮泊乌江镫火连樯底潇潇杂语庞
杨龙友墨兰竹
秣陵春尽倍销魂红药花残绿萼存被恼更寻修竹径
千丛元是画时孙
卷九 第 11b 页
江左风流染翰时越疆同裹故人尸风兰露竹容相忆
寒食曾无上冢儿
为周期才题春江归棹图
如织江帆上下流无人天际识归舟昨来停棹还西去
画里升州似鄂州
陈约堂武陵汎舟图
旷怀无染俗情浓芳树春流到处逢唤作武陵何不可
桃源元止在君胸
忆禹卿在南昌
卷九 第 12a 页
我忆人閒王禹卿休心总异少年情青娥玉笛春风尽
朱雀金花夜气生挥麈便应通肇论折钗偶或作颜行
洪州止为西山恋便滞南来累月程
游摄山宿绿云庵二首
不见深岩桂微风谷口香披云过石径听涧到僧房穹
壁天容峻环林地籁长欲求明处士偃蹇待斜阳
丛树未摇落寒山已改容自携孤杖影晚下最高峰烛
隐秋声阁诗成夜壑钟白头馀健在幽处欲潜踪
最高峰登晀
已上嶕峣又佛台正逢秋霁夕阳开地穷江海与天际
卷九 第 12b 页
山自岷嶓夹水来南国中原同下頫华林衰草几千回
何当住此云霄上长与星房日驭陪
题汪君试砚斋图
涵空高荫气清泠黝玉开奁发古馨蕉叶满窗苔满径
倚楹研绿写黄庭
题画
山远云尤澹江空影最长秣陵秋易到不独为林霜
瓦棺寺
招提地亦古长千围入南城体势残穿径石岗随缭曲
到门风叶飒清寒虎头无影存金粟马鬣何年出瓦棺
卷九 第 13a 页
尚有里民矜故事一成台上集文翰
翠微亭
兰若门中山径清攀跻几折与云平排空叠嶂穿城入
铺地横江隔树明天运九秋如有怨人思万古到无生
奇文腐草要同尽何用登高作赋名
埽叶楼
碧云垂下大江流坐倚江城古石头丹嶂欲平犹作巘
青枫未落已成秋三山夕照新林渚万里西风埽叶楼
虎踞地形犹在眼清凉深院发鸣虬
卷九 第 13b 页
陈硕士藏管夫人寒林小幅
独于疏澹著精神山远林枯意倍真借问倪迂嗣谁法
右军书学卫夫人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
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二
首
六朝建国犹形胜九日登台思悄然故垒萧疏黄菊节
旅怀摇落白头年秋声城郭千家树返照云霞万里天
若对江关悲作赋不如山石解谈禅
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发白门前弹冠旧侣真无几
卷九 第 14a 页
策杖清郊尚有缘俯踞小亭衰草地仰思高座雨花天
两翁自爱寻荒迹岂必龙山会众贤
婺源胡奎若藏黄石斋自书五言诗迹题后
直言濒死荷戈馀社稷犹思再埽除指佞朝廷惟汲黯
存亡时势异申胥秋来草没宫门路
夜半镫寒屋漏书要识艰危成节概不随流俗
在平居
和袁香亭在郑思赞孝廉宅看牡丹
三月江城泛玉卮朋簪不异少年时露华朝暖春应驻
幽槛风微日渐移兴极捲帏看国色病馀拥毳作僧诗
卷九 第 14b 页
惟君彩笔犹豪健合有红云捧砚池
和袁香亭清话
白头老子尚婆娑未便空山考在阿红药阶前春事减
沙棠舟上酒情多衣沾天女花难去隙阅奔驹影易过
试就诗人乞禅悦右丞容即古维摩
朱白泉观察以仆往昔访其先公运使于泰安时
所作诗文各一首同装成卷见示感题
平生交友接龙门霁雪高山共酒尊立处不知天下小
坐中祇谓古人存文章海内亡知已旄节江东见后昆
留得白头如梦过旧书重展落啼痕
卷九 第 15a 页
赠释妙德尝作老子疏者
上人杭越秀携笠到江边宴坐苔生地谈空花雨天道
场随里舍法性寄诗篇了悟无人相何妨解又元
过明孝陵
蒋侯山与故宫连想见兴王作邑年银海竟从僧易地
石床空令女朝天山青尚似觚棱阙涧涸曾无功德泉
正是江村寒食节落花飞絮羡门前
见诸君作莫愁湖棹歌戏拟四首
繁华才过即千春遗迹荒寒任水滨复送酒船歌板至
那知中有断肠人
卷九 第 15b 页
春光易尽是湖涯桃李阴成柳作花和雨和烟千万树
不知谁是莫愁家
游人散尽渐乌栖惟有渔舟半隐堤一曲棹歌明月上
凄清风露女墙西
前古烟波后世楼教人欢喜耐人愁新词才子情深浅
付与双鬟试啭喉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及在坐诸君
八首
自有丹阳郡何时不胜游名园今日会官阁累朝留古
意蟠松正天成立石稠远思营建力名字向谁求
卷九 第 16a 页
开第从徐氏元功得赏延飞龙天子去乔木世臣传室
榻神疑在山亭迹邈然时将青简事回忆绿尊前
儒者资为政维藩见节旄阜居凭井邑清气拥林皋暇
日聊陈宴临风一染毫石梯摹蜀道往迹念仍劳
高轩开夏气幽槛剩春花萝翠升还坠松声壮不哗褰
衣穿数曲当席眺千家未觉淹留久江天送落霞
山远良难步江空遽易临无如三亩近不厌四时吟苔
藉幽人履风披牧伯襟宁如羊叔子感慨畏幽沈
诸君罗俊藻野客与追陪地下鱼争出天边鹤亦来朱
颜今已过笑口古难开岂恤狂言发频当覆酒杯
卷九 第 16b 页
画手有袁张同时并擅场筵前交𡳐舄海内各文章雅
集图如就裁诗墨尽香祇怜才尽者偏畏擘笺长
夙愿钟陵下茅茨架薜萝卜邻人有几小筑计云何地
异官斋閟朋随风雨过耆英真可会山似洛阳多
送李啬生归扬州后却寄
论交谈艺气飞扬清夜才邀共举觞枫叶江天舟楫杳
桂华楼榭雨风凉悲伤短发秋三月沦落高才水一方
计日贲来还有约粪除东序布藜床
怀祝芷塘
闻住华亭四五年东风辄为望江船料应玉貌今衰丑
卷九 第 17a 页
却诵清诗转妙妍地上朋侪馀有几天涯风雨飒无边
白头垂忆平生事更寄伤情到海壖
江南榜发同居诸友多被落感叹成咏
九日明朝至千山秋气来江南悲送客雨际罢登台旅
馆须耽醉风帆且缓开谁怜黄菊节多滞白衣才
有怀雒君
秋阴不成雨黯黯望空津枫落初寒水帆行失意人山
林违远性书筴逐羁身安得将尊酒相邀慰此辰
毛俟园倩朴山道人设素食于隐仙庵见邀同袁
简斋浦柳愚金麓村陶让舟王柏崖马雨耕门人
卷九 第 17b 页
朱珏同游其时桂花甫谢率咏一首
野蔌烹香进旧醅鹤仪道士住蓬莱青山曲曲藏修竹
红叶茎茎映碧苔孔盖蔽空双立桂龙腰偃地半枯梅
清风又引群贤会何必花时逐众来
别治三
日月双轮迈文章一管窥劣容留后死敢谓使先知求
子才宁易从余志亦奇深山有神会何异接披帷
秣陵城外水空远动离心楚泽同津去归 隔浦深秋
风吹短日江雾蔽长林孤唱中流发寥寥无赏音
洲上见桃花
卷九 第 18a 页
荻芽初出麦茎寒中有江桃作意丹开落年年天不管
夕阳洲上独来看
祝袁简斋八十寿时方送小郎就婚湖州
春风鸠杖挈佳儿枣栗盛笄共寿卮乐事天教今世独
才名人作昔贤疑分司且逊休官早柱史从留食乳迟
会见小仓编后集较多盈万渭南诗
先生筑馆冶城隈坛坫争趋末座来司马从官尝雨立
元戎小队及花开后堂弟子闻歌管西邸英王致酒杯
此日寿登谁不庆早询安否遍中台
送香亭重赴岭南
卷九 第 18b 页
昔君溟海我燕京万里相逢建业城草绿冶亭同策杖
花明江阁拥弹筝东山未可留安石南越重须见陆生
又送离 天际望自垂白发入柴荆
重游隐仙庵并诣古林律院承诸君和仆去岁诗
韵见示因复继和三云通守四十矣前见其貌似
年少因以入诗今知其误故复以诗解之
残花犹未堕蒿莱拄杖浓阴踏径苔鱼鸟都于吾辈惯
江山转忆昔人来观空应叩铺金地遣累频斟酿玉醅
归把清诗慰岑寂一庭繁雨缀青梅
江城朗见玉山来当座朱颜发绿醅流转光阴速轮毂
卷九 第 19a 页
飘萧花絮付莓苔黑头子岂输王簿秃发余真似贺梅
四十功名非便晚会看风引到蓬莱
赋得谢公墩
昔闻谢太傅登眺此江东宰物仍高韵清言见道风早
齐东海德晚配始兴功曹植诗多怨羊昙恸复穷闾阎
葵扇在烟霭石城空远想非无士从游讵有公一墩当
水白三月落花红更作书生咏青山夕照中
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徵一诗
为贺兼以识异
普门大士感修熏福德儿重乞细君正似吾乡张太傅
卷九 第 19b 页
再招东晋大将军
金环桑穴真堪信
老蚌珠胎倍可欣逸少诸郎他日贵不妨小者最超群
次韵荅朱二亭
辽阔江山又值秋企余犹限水悠悠文章我欲从障瓿
筋力君堪较上楼风雨白门寻史传邱山黄土想朋俦
幸馀秃鬓人閒老那不相思一命舟
题朱涵斋都统便面洛神兼临十三行二首
谁识伤心赋洛神每思千载一天人持将便面西风障
却爱淩波袜下尘
卷九 第 20a 页
都统丹青秘殿储偶传断箑亦琳玙正如大令多兼擅
乌㹀牛成便作书
卷九 第 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