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经堂文集-清-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抱经堂文集卷第十二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跋(五)
   书易史后(壬寅)
易史参录二册不分卷
皇朝康熙时闽叶矫然龙性之所著也易者天人合一
之理圣人本天道以正人事顺之则吉悖之则凶人事
之变至于不可胜穷而括之以象虽质文淳薄之屡易
未见其有遗焉者也宋诚斋杨氏著易传二十卷大抵
以史事證合者居多今叶氏之书不尽解经文但触于
前代兴亡成败之迹与三圣人之言冥然合符者类而
卷十二 第 1b 页
书之其言曰太史公言易本隐以之显春秋推见至隐
孔子之作春秋也曰吾欲见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深
切著明史春秋类也善言天者验于人善言古者验于
今是予戋戋参录之志也龙性顺治十五年进士曾任
知县罢归遂不出卒年八十馀余同年友郑明府有章
(天锦)是其乡后辈得其稿携之入蜀马龙李敬跻太原
李履谦见之欣然为之开雕是为乾隆十三年距龙性
自序此书时七十年矣噫古今之事何可胜言善读者
自为隅反可也
   书仪礼识误后(壬寅)
此宋永嘉张淳忠甫之所著也乾道八年温州守吏部
卷十二 第 2a 页
郎赣曾逮仲躬欲锓仪礼托忠甫为校雠因裒次所校
之字为二卷又释文误字一卷朱子谓其所校甚子细
然亦不能无舛谬今案其所校多从释文之说释文与
唐开成石经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皆不能尽依说文
正体忠甫亦然如以刺为刺以 为宴以筴为策以[孑*(焉-正+?)]
为孺之类实自唐巳来相承之旧文非忠甫始易以俗
体也其士昏礼捂授捂字从手今案释文梧字从木既
夕篇同当与枝梧字无异又燕礼下贤云延嫁反监本
延作回今案易屯卦下贱释文云遐嫁反他经多同则
延字回字皆误今通志堂本作避亦非也又酏以支反
云支当作皮今案周礼酒正礼记内则释文酏皆作以
卷十二 第 2b 页
支反不当改作以皮又聘礼青豻云五旦反监本旦为
但今案大射仪亦是五旦反非误又有司彻膮云呼报
反监本报作彫今案释文膮许尧反与内则音同呼报
呼彫皆非也其所见释文与今通志堂梓行本多有异
同如士昏礼之齐肝今齐字有口旁既夕礼烛用蒸今
蒸字下有四点又杖笠䈉今䈉字从羽不从竹又主人
谛今谛字从口不从言至此书经转写亦疑有误者如
聘礼注嫌摈者一一授之云监杭本以一一为二余谓
当是以下一为二古人语常用一二作一一者乃后人
所改也又标言隳二字余案下校语则此当作言犹隳
脱一犹字又丧服释文盛米注盛笙同张云注无盛笙
卷十二 第 3a 页
字是巳又云有曰殷盛也笙家当也余案笙家当也四
字不可晓亦不见注当误衍耳鄞楼钥大防为永嘉教
官忠甫常贡直言于楼楼更亲之尝问其何以不仕曰
今之仕皆非古之道如始至则朝拜遇国忌则引缁黄
而荐在天之灵皆古所无也其卒也陈君举实铭其墓
此书自序不知是何年其云乾道七年春今两浙转运
判官直秘阁曾公来守是邦云云曰今则曾后所迁之
官也若其守温之时则吏部郎耳见楼攻愧集又自序
言与谢黔论学戌岁之漂黔不克免案宋史五行志乾
道二年温州海溢是年岁在丙戌忠甫所言正谓黔以
是年漂没而死耳乃转写之误以戌为成说者遂以终
卷十二 第 3b 页
年漂流解之何其不能阙疑乃尔
   春秋长历书后(乙巳)
此杜元凯所撰春秋长历也学者不得见久矣曲阜孔
君荭谷始梓而传之殆亦从永乐大典中出也余考唐
一行合朔议颇诋諆此书其言曰春秋列国之历不可
以一术齐而长历日子不在其月则改易闰馀欲以求
合故闰月相距近则十馀月远或七十馀月此杜预所
甚缪也今读杜氏之书始知一行殊未得其意而妄有
所讥盖春秋时史官置闰多有违失预固云未必得天
盖是春秋当时之历也是则此书非自抒所见尽改前
历之缪第据经传所载日辰与夫当时议论以相发明
卷十二 第 4a 页
云尔一行乃以为杜氏之缪此正如杜之自序所云无
异度己之迹而欲削人之足者也且长历闰月相距远
者亦不过四十馀月未有如一行所云七十馀月之多
也襄二十六年闰十二月二十七年十一月又顿置两
闰一行以为近则十馀月论亦疏略夫比年而闰甚且
比月而闰即非畴人子弟亦皆知其不可曾谓杜氏而
懵然乎盖凡所次比悉据当时实事非以为是而从之
此不可归过于杜也大抵一行于历学推算极精而论
古往往不得其解其日度议谓汉太初元起丁丑不值
甲寅犹以日月五纬复得上元本星度故命曰阏逢摄
提格之岁嘉定钱莘楣言一行不晓秦汉閒多以岁阴
卷十二 第 4b 页
纪岁故为是强作解事之语岁阴与太岁皆百四十四
岁而超一辰观太初诏书明云年逢焉逢摄提格矣安
得云实非甲寅乎盖其疏舛固不独论此书为然也
   石台孝经跋(壬寅)
唐明皇注孝经十八章以隶书之刊石立于石台天宝
四载九月国子祭酒李齐古表上后有大字批荅并行
草书又有李林甫等廿一人名衔复自韦腾起凡廿四
人名衔皆正书韦腾下有丁酉岁八月廿六日纪九字
案丁酉乃肃宗至德之二年也后来所题故与上诸人
不相连属此碑大字损泐者二十有五小字二十有四
其完善者光采奕奕动人洵可宝也说者谓古文孝经
卷十二 第 5a 页
有闺门章今文无之明皇不注古文而注今文此宫阃
之所以多惭德也余谓此盖书生拘曲之论即今文所
云使明皇果皆精思而身体之亦必能正其身以型于
家何待诵闺门一章而始瞿然知渎伦之不可哉后诸
人中陈希烈张均达奚珣皆陷贼受伪署者也其于移
孝作忠之旨固未有闻焉巳
   题九经古义刻本后(甲辰)
此书乃益都李才江在粤东时所梓也曲阜孔荭谷以
贻余余先巳就惠氏家得其本录之今取以对校钞本
内少一条得刻本补之而刻本内之讹误余亦因以正
之皆成完书惠氏四世传经其最著者为半农先生红
卷十二 第 5b 页
豆先生乃定宇之祖若父也定宇实克缵承不愧其先
世令人企羡不置此本俟余长孙能庸少长授之亦望
其母坠前人之业如惠氏可师也
   释梦英十八体篆书跋(壬寅)
每体各五字首曰沙门惠休诗后曰乾德五年于长安
书宣义大师梦英集中閒乃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也
今人辄以碧云句誉诗僧而不复以为文通所拟作盖
沿误也久矣每体下注解隶书后有马去非等十二人
赠诗及郭忠恕书尺皆正书乃袁允中所书也又有陶
谷等三十二人赠梦英诗乃咸平元年正月所立释正
蒙正书前碑马去非诸人之作亦在焉米襄阳书史谓
卷十二 第 6a 页
梦英诸家篆皆非古失实一时又从而赠诗使人愧笑
或云是其徒依托为之以张大其教耳
   释梦英篆说文偏旁字原跋(壬寅)
英书多缪体毕秋帆中丞巳举其㼱𥄎叀 嘼 瓦等
篆之失正及音切之不合前人者如皀为方木反犛为
陌包反甾为方九反皆大误也余谓其以 为云乃尤
缪之甚者 乃到子音突若云乃古文云字见云部何
可混也英又有篆书千字文其中亦多可指摘云
   校孙奕示儿编讫因书其后(乙卯)
此书十数年前鲍君以文属予校订予以此书援引甚
繁富而刻本不精其讹字脱句往往而是倘仅叩平生
卷十二 第 6b 页
所记忆者略为正之虑所记忆者亦不能无失也且亦
有旧校者在其上不知何人不能为之剔蠹屠赘而反
益之疻痏若更以我所校益之惧将为之分过故捲书
还之其事遂中辍然此书辨书之形声实可益于初学
馀亦以资闻见以文欲得一善本以传世也固宜今年
乃请之孙侍御怡谷怡谷学人也宜其视此无难焉爬
梳洗剔视元本不可以道里计乃不自信而重諈诿及
予噫相距十馀年新学未见其长而旧学日巳就荒将
何以副二君之雅意哉虽然书实有用之书使得完然
以传自今至于后世先哲之精神藉此以不澌灭亦后
死者之责也遂发愤而取家所有四部书有可疑者一
卷十二 第 7a 页
一比对具有證佐乃敢为之乙改涂注视向之舛误者
可十去其八九矣幸筋力尚强故能勉而为此庶几不
辜上天所以留我于世之意乎时乙卯中元后一日
   书吴葵里所藏宋本白虎通后(甲辰)
书所以贵旧本者非谓其概无一讹也近世本有经校
雠者颇贤于旧本然专辄妄改者亦复不少即如九经
小字本吾见南宋本巳不如北宋本明之锡山秦氏本
又不如南宋本今之翻秦本者更不及焉以斯知旧本
之为可贵也余顷校白虎通付梓垂竣而吴子葵里示
余以此本实北宋时坊閒所行未校本也目录前小序
数行其云白虎建德论者开卷即巳错讹然余取其书
卷十二 第 7b 页
字字比对始知此本尚多古字而近世本率多改易至
情性篇中有与近本迥异而实胜者即一二误书尚可
循形与声而得其本字若近世本则不加思索而径改
矣又此本虽分上下两卷然篇目上作圆围者十仍不
失十卷之旧近世本最后三篇此本在爵号谥之次实
第二卷也三篇之序亦复不同后得元大德年本与明
传氏程氏吴氏何氏本不甚异要皆不及此本洵乎旧
本之为可贵也吴门朱文游亦有此本上卷系影钞亦
更无他人之序然则非脱去可知巳余取此书之善者
具著于校勘补遗中而仍以其本归吴子吴子其宝之

卷十二 第 8a 页
   题朱文游所藏白虎通小字本后(甲辰)
白虎通以此本为最古唯匡字有减笔若构字敦字皆
不避疑当在南宋之前海昌吴葵里曾以全刻本示余
但少模糊此本乃吴门朱文翁所藏者上半册系影钞
然字画极分明知其所见本更在前也刻本目录中有
小圆围十盖虽分上下两册而犹以此识十卷之旧钞
本遗去余为补之书中大段亦舛讹然情性篇则各本
皆失而此独得并古字亦有未为后人改易者余梓此
书时惜见之少晚因别为一卷著其异同庶人人知此
本之可贵云
   题朱文游所藏元大德刻本白虎通后(甲辰)
卷十二 第 8b 页
世所行白虎通咸从元大德年刻本出然元本久访之
未获今乃从吴门朱文翁借得较小字宋本又多传录
之误矣然当时梓此书者极矜慎不敢辄有改易如逆
子钊为迎子刘亦仍其旧见于跋语中而后来所刻咸
不能然既删去此跋并前数序亦复失其位置余以此
书授梓时几沿其误今见此始得正之此书余与二三
通人校雠几不遗馀力矣而此本上有惠定宇先生手
迹其正误不过两三条乃竟有出于余辈思索之外者
相去三十里讵不信然耶对校讫因附识数语而归之
   刘子跋(癸卯)
刘子五十五篇南齐时刘昼孔昭撰其文笔丰美颇似
卷十二 第 9a 页
刘彦和然此颇有用世之意焉或疑即协所著殆不然
也有唐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其云刘昼撰者亦孝
政之序云耳宋人黄东发遂疑为孝政所自著余借得
道藏本见孝政所为注浅陋纰缪于事之出左氏国语
者尚多乱道而谓其能为此文乎余取其本以校世所
行名为新论本补脱正讹遂成善本孝政序则两本皆
遗之矣当晁公武陈振孙两家著录时尚见之也其书
首言清神防欲去情韬光近乎道家所言末叙九流道
藏本先道家外閒本先儒家观其总括之语则道藏本
实据其本书次弟如此非由后来黄冠所妄为移易也
东发又讥其文类俳此在当时文体自尔中閒亦不全
卷十二 第 9b 页
避唐讳安得断为唐人其惜时云人之短生犹如石火
唯立德贻爱为不朽也若生为无闻之人殁成一棺之
土亦何殊草木自生自死者哉岁之秋也寒蝉抱树而
长吟哀其时命迫于严霜而寄悲于菀柳今日向西峰
道业未就亦奚能不沾衿于将来染意于松烟者哉此
其所以著书之意也古人留意于身后之名若此读此
能不瞿然有动乎
   书铁围山丛谈后(壬寅)
此宋蔡京之子绦谪郁林博白时所作欲掩其父之恶
正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况于绦哉中閒有
戏乃父之言更不足责鲍氏得嘉靖年雁里草堂所钞
卷十二 第 10a 页
六卷之足本又益以璜川吴氏涉园张氏两家之本而
合校之乃始版行亦勤矣哉铁围山者取诸佛家之语
华严经云四天下共一日月为一世界有千世界有一
小铁围山绕之名曰小千世界有一千小千世界有中
铁围山绕之名曰中千世界有一千中千世界有大铁
围山绕之名曰大千世界又长阿含起世经云海外有
山即是大铁围山噫即观其名书之意亦可知其诞也

   书周恭叔浮沚集后(壬寅)
周恭叔名行已永嘉人宋元祐六年进士官至秘书省
正字出知乐清县乡人相沿称其初授之官为周博士
卷十二 第 10b 页
云早从伊川程子游而集中有与释门往来文字 入
彼家之言其学似未尽醇若因其推崇眉阳为文伯以
为能化去洛蜀门户之见则于释氏又若何置论哉其
在太学以同学生冯参行至孝而师事之为群士所怪
笑勿恤也其教授于乡也谓礼义之所始在于正容体
齐颜色顺辞令学有斋揖弟子每朝必揖其师此爱敬
之道也其可废乎文弨因忆向见明吕叔简去伪斋集
中有捲班说送人之建武学正其略云捲班之礼清晨
鱼贯而入鹭序而立赞者曰升阶然后折旋而上前后
重行南北视之若一东西视之若一既揖升堂分就东
西序画簿不僭后先下管无声师长有问不躐对弟子
卷十二 第 11a 页
有请无儳言不问不言则頫首肃容其在堂也如此画
酉亦然此教学者主敬之道也习而安焉无往而非敬
矣盛德大业皆基于此以肃纪纲以辨名分屈伸有度
进退有律经文纬武靡不繇之今也大班升散矣凌次
而斗捷语哗而容情坐立出入惟意所适皆苟也苟则
肆肆则何所不至哉忧世者于此有深恫焉观叔简之
言知明之盛时师儒犹能举其职而今也并大班之制
亦亡矣书院所以救学校之衰也然亦相习通侻荡然
无复绳尺若周吕二公之所言非睢目未之见耳亦未
之闻也余意欲稍稍导诸学子以礼让之节故因阅是
书而并著之以为同志劝焉 乾隆四十七年三月朔
卷十二 第 11b 页
日在晋阳书
   书毗陵集后(壬寅)
毗陵集五十卷宋绍兴中参政常州张守子固撰今其
全集不传此十六卷乃从永乐大典中钞出者其所论
奏皆切于事情吾读其詹抃墓志见回河复禹故道之
病民而深幸今日倡此议者之不果行也志云政和某
年回河复故道调京东西河北之民三路骚动役至再
三而功未就数百县病之于时憸人欺君幸宠争立新
奇之功以取胜至断千载不可力制之大河使由山径
之蹊以人胜天逆理咈众群小靡靡附和毗陵詹成老
知定陶独忧其病民谢事而去呜呼贤矣哉昨岁冬河
卷十二 第 12a 页
决曹州大臣御史中有献议导河北流者
天子灼见其非询之河臣亦以为断不可行议遂格傥
使斯议得行则其为民害也有以异于政和之日乎夫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吾故录其言以为后来论事
者之鉴集中诗风格苍老源于少陵使事亦复精切其
绝句有云元非食肉封侯相合抱遗经老玉川此则若
为余赠者然岁壬寅正月二十有七日书
   高耻堂稿跋(辛丑)
高耻堂名斯得宋史有传邛州蒲江人以骨鲠敢言称
德祐初参知政事予祠宋亡隐居苕霅閒以卒世亡其
集久矣今此八卷乃从永乐大典中辑录者中有诗三
卷十二 第 12b 页
卷多感时伤事之作亦浣花之遗也抑其老而读书不
衰与余性酷相近其诗有云玩物能丧志圣贤言皦如
赋受有奇偏谁能为耘锄又云少时轻寸晷老去惜分
阴又云尔来两目渐眵昏一一手钞宁敢倦固知衰颓
力不胜其柰嗜好顽难变又云但愿残生更几年了我
床头二三策此皆吾今日之境意中之言故尤喜之友
朋閒有爱我者每数数规我以守约之道而余爱博之
性始终不能割也目有眚已近十年幸不至全盲以多
看一卷书为此生之幸余少壮时亦未若近年来之尤
汲汲也来日苦少虽欲不分阴是惜亦岂可得高公真
吾师矣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六十五岁叟
卷十二 第 13a 页
卢某在晋阳书
   题张氏所刻栲栳山人诗集后(甲辰)
乾隆庚寅见今太史邵二云于京师访乡前辈遗书得
元岑静能先生诗集三卷录而藏之阅一周星而张罗
山氏得邵本并汪本岑氏后裔所藏本合校而贞诸梓
校余所录本增多七律二十八首然有二首录本有而
此本反无者(赠危/太朴)先生诗风格清劲多见道之言有以
自乐不慕荣利有句云静中有乐我素谙字我静能斯
不愧允哉斯言乃近人顾侠君颇意其有郁塞之慨殆
非知先生之深者先生德高望重官斯土者咸知尊敬
之邑中多阴受其芘盖大凡名门右族后人稍陵夷衰
卷十二 第 13b 页
微者每易为暴富有权埶者所侵陵或利其田宅坟墓
而强丐夺之今惮先生咸蓄缩不敢肆故宋文宪题先
生集云名阀之家虽至凋瘁多藉之以自立崛起寒微
之辈虽富埒公侯亦不敢为凌躐之事正谓是也先生
既没赵古则等私谥先生曰贞元亦据谥法清白守节
行义悦民两言为定论然则先生岂仅独善之士哉罗
山于乡先哲之遗文咸宝爱而表章之此其一也用意
若此不诚可尚也哉
   题钞本栲栳山人诗集后(甲辰)
此本余钞之邵二云氏久置箧中乾隆甲辰二云复贻
余罗山张氏所刻本因取以校此本补正十数字题目
卷十二 第 14a 页
或不同诗分合亦异者张本殆得之张本七律多于此
本二十八首此本赠危太朴二首顾缺焉先生古诗格
高气劲多以理胜有益于世教然亦温润妍雅与陈腐
之言迥别集中独无五七言绝句盖本四卷今三卷疑
失其末卷故也刻本有像赞及王至所为行状而无宋
濂溪氏所题余将录以寄罗山并正其讹字数处使刊
补焉为余钞此本者江阴陈生于逵也后官广西奉议
州判今无其人故不能写所缺者以足之容有待于将

   题曹荔帷遗诗后(乙巳)
吾姻家曹君义门出其贤叔荔帷先生遗诗墨示余循
卷十二 第 14b 页
环讽咏可谓清无点尘淡馀隽味书法亦不染俗派斯
人也而竟以明经终虽抱其才无如命何余居乡之日
少岁在癸巳主钟山讲席荔帷亦适来主余同年袁简
斋所始得会面未暇一叩底蕴即别去今睹遗迹殊恨
乡有名士而不知可愧孰甚焉非义门之勤勤收拾将
终于不知矣昔陈之陆从典少为从父瑜赏爱后乃集
瑜文为十卷今义门虽常客游倘归里中从故交世好
访求亦尚未至失坠庶荔帷阨于生前而不致泯然于
身后义门之力也幸勉为之毋让昔人
   书张蒙山(果)葬高氏九棺记后(庚子)
乾隆甲戌余晤蒙山先生于长芦先生知余归为葬母
卷十二 第 15a 页
也甚怂恿之余因知先生高义事尝助族亲之不能葬
者巳百馀棺矣二十年来则又倍之今以大耋之年饥
驱出游犹笃于师友之谊若此又得施我真太守童二
树山人以共成之语云德不孤必有邻信哉此记叙次
委曲详尽读之可挽浇风而敦薄俗先生曰余第不欲
攘人善以自功则其用意为尤深远矣
   书顾怀祖秀才所藏先世图像后(甲辰)
乾隆甲辰长至月海昌吴槎客过余娄东讲舍适顾秀
才名张思者亦来见吴适携有顾文康公诰敕遂出共
观明日秀才以家藏先世图像诸名公赞颂之文共一
大轴见示故家乔木令人肃然起敬吴君傥能解所有
卷十二 第 15b 页
以赠秀才在顾氏更多一世宝矣行当问之
         弟子歙县陈兆麒仰韩校
抱经堂文集卷第十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