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家藏藁-清-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梅村家藏稿卷弟四十五 文集二十三
 墓志铭四
   监察御史王君慕吉墓志铭
余同年内江王君慕吉由进士起家为令知镇江之丹阳初视事而余从
翰林请假归丹阳既绾毂口而余吴人也过江首经其邑握手笑语欢甚
时江南最号难治同年京邸多以得此地为忧君于余之过也深自道其
劳且苦盖欲使余知之顾余年少志得虽与君绝厚闻其吐露亦未克尽
知之也踰三年余入都再过丹阳同时年友之官江南者相率以事罢去
余亦以习知为令之难而君独政成上考则为之大喜又四年君以御史
按浙余在京邸别君世故流离分携万里微闻君因蜀乱入吴未获一面
窃不自意邂逅嘉禾萧寺中感时道旧唏嘘者久之既君之子担四司李
吾苏未及任而君讣比司李报最云间以君志铭为属盖去君殁日巳七
年矣君讳范字君鉴一字心矩慕吉其自号也先世楚麻城孝感乡人明
初始祖兴秀公避红巾乱入蜀占籍成都之内江七传而楼出公始用一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经名家楼山讳之屏博学精曲台礼中乡闱副车贡入太学教授马湖子
赠御史吉字公讳家栋实生君君十岁能文楼山见梦于乡先达日吾虽
不第将及孙而显王氏世擅礼经赠公有声锁院数举不遇君年二十有
二隽戊午贤书人皆日此马湖公之学也初罢公车归居赠公之丧以成
都奢承明乱故负土成坟居庐不出为孝廉八年始买城西数椽食贫自
守有非意加之者君处之岿然不以一言较臧否三上不第所亲念蜀道
回远劝乞恩以便计偕君嘿弗应家居肆力经史工诗古文词著槐园等
集数十卷辛未成进士任丹阳迎母冉太孺人于蜀始告所亲日吾初不
就一毡微禄者恐违色养也君为令定征徭清驿置戢豪有赈凶饥勾稽
而吏莫侵渔听断而狱无连染次第具有成法最大者无如复练湖以济
漕在东南为尤著镇江居三郡上游导江人挽漕之口束以陂陀陵阜河
身狭而建高趋下因冬夏分盈缩所资唯有练湖练湖上受长山八十四
汉之水河高而湖又高于河河则仰之以济运治河者尚忧其易涸则设
京口以下诸𡍪以启闭之万历中政平令缓漕船往往以三月出江春水
大至河可无事于湖𡍪废而民且占湖以田于其中自思陵需饷孔亟趣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以秋冬办漕而水辄不利推求其故有诏禁湖田而湖卒未易复也湖既
不能注河而𡍪又不能闭水不得巳发民夫以浚河岁为常河壖之田不
幸水旱无蓄泄之利而有挑浚之劳丹阳于是乎大困君至抚吴者下其
事以讲求得失君辄条三利以请一日筑湖埂二日修石𡍪三日复孟河
民自占填淤以为田而水门故处皆瑰无以高下节宣故湖水非乾即溢
漕固忧而田辄被其害今若筑堤障水又疏其旁支河以利导之民之失
湖田者百不得一利湖水以灌田者无算是用一水而得二米不独以治
漕已石𡍪以吕城奔牛京口为大次有南𡍪黄泥坝陵口麦舟尹公桥诸
处甃石累甓之迹具存旧制漕运回空船由孟渎河以入可以不经诸𡍪
直达毗陵故丹阳得十月下版严公私舟楫而为之禁此皆祖宗时故事
可举而行也上官韪其议亟以属君君乃修湖堤之巳坏者一千一百七
十馀丈又开九曲麦溪香草简桥越渎诸支河堤成植以榆柳行者方轨
其上支河之所灌者十馀万亩民大便之唯石𡍪未易修举君争日复湖
所以蓄水利漕也湖复而无𡍪以为之制与不复同𡍪修而归漕不由孟
河故道与不修同于是发水衡钱之存库者加以劝分之粟大治其事会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值是年亢旱练湖亦涸不获巳于浚河以导江江流甚细赖君诸𡍪就而
水有所停漕乃仅而得济君犹恨吕城𡍪不以时闭反覆于上官争之君
在事六载于漕事所规画皆行唯孟渎河未及施用天子亦知其劳召见
称旨得御史为显授君益自感激巡十库按两浙封事剀切历政多所釐
举尤留心于庶狱仁声流闻顾其时天下巳大乱君亦奉母冉太孺人之
讳以归矣君既归而张献忠破夔门君知蜀必不守决策避地崎岖滇黔
蛮徼中提百口入吴丹阳之人闻其至也争愿割田宅赡君君谢弗受东
阡西陌与父老过存见者初不知为旧令也如是十六年而殁余同举进
士者蜀得十有八人南充李雨然为沅抚推知兵而君在丹阳称循吏此
两人生平皆可纪当献贼攻岳州李君设三计破之歼其众万计力屈而
后间行归蜀起义兵捍禦乡里卒用身殉君本家居携细弱冒险阻力求
遗种之处成都寻被屠灭而君以出故独全古之贤者或以忠著或以智
免其处变各不同而桐乡遗爱必以为归君之自审有素未可谓之幸也
今司李岁护江南之漕达于淮道经丹阳望练湖而思先德则我四郡之
人咸食其利岂特一方哉余尝读东汉循吏传建武琅琊王景治汴渠功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成世祖亲自巡行美其功绩拜为侍御史后于庐江修楚相芍陂垦田加
广境内以丰范史纪之遂为东京循吏称首其前后与君相类今 国家
盛意修先朝之史循吏知所首重也故余之志君独详于练湖一事援据
簿牒参稽见闻一以报亡友一以存实录私门纪载取备石渠搜采君之
事大有裨于民生国故后之考者终不得而略焉君生于万历丙申三月
之二十五日卒于顺治已亥七月之二十日以元配冷孺人生长子于蕃
即担四司李君也冷孺人方在养侧室李氏生于宣见粤之三水令二子
本从君在吴乱定始归先后再举于蜀筮仕皆有能名司李娶于范三水
娶于杨孙九人倜傥作俣仁俶偲于蕃出俨侨于宣出曾孙男一宪曾倜
出君之女与孙女皆二人君葬在丹阳之扶城庄诸生父老胥会哭状云
权厝者示不忘蜀也当余之初过江遇君也方终军弃繻之岁乘传东还
今衰老且病司李君见而客我江城寒夜泚笔志君之墓屈指海内同籍
存者无几追溯三十年来友朋死生聚散之故可胜道哉呜呼其忍不铭
铭曰
江之永出乎资中君生蚕丛兮李冰之风湖当复奠我江介君有遗爱兮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召伯之埭乱瘼作矣适彼国兮侐其有硕维斯宅矣有吴良吏兮过者必
轼我作兹铭兮大书深刻金销石泐兮后千百祀其何极
   谢天童孝廉墓志铭
君谢姓讳泰交字时际别号天童山人家宁波之定海其先本吴徙也宋
建炎中有进士讳字者自吴来尹是邦因居焉世有显人尤以孝行著人
称慈孝村谢氏繇建炎后十三传为封四川参政世和公讳大纶实君祖
参政生封司理泮池公讳瀚实君父司理用长子兵科给事中泰宗先官
南安时得封凡有子五人而君为其季余缘君请所为作谢封翁传者也
君幼敏博学于诗文多所该贯原本经术治举子业为尤工年十七补诸
生四十贡入京师卒业太学廷对及春秋二试俱第一中吏部选格需次
县令丁酉举顺天乡试将用于世矣乃从南宫不第归踰岁竟以病卒得
年四十有八君痛母周孺人早见背誓以其身服劳于父尝为唶痈而愈
与诸兄考方书搔疾痛经营别墅以娱奉之事其兄祗敬笃爱率子弟以
恂恂恭谨进止皆循礼法赈施宗亲旁及里党役免其徭贫饩之粟折劵
弃负家无馀财执亲丧孺慕泣血其葬也广轮掩坎沟而环封挈畚杷上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手足瘅瘃攀号坟柏不忍舍去编年谱著思亲杂咏者百篇司理公纯孝
早著异徵天下共闻知者由君世有笃行且乞言以彰之也先是县苦往
来轺传赖原田数百亩官收其入用饬候馆充饩牵后被豪右侵夺乃更
责之于民君争以其田当复台使者杜公是其议民大便之又县所下符
牒吏司其所摄之肥瘠而营以贿高下之既得则取偿于名捕者十倍君
建枚举更番之法其弊乃格它若学舍讲堂茀而不治陂渠堤帚阙而弗
修东作兴而定更繇秋风厉而清犴狱君援据故事以请长吏多见诸施
行最大者无如为全浙海防论滃洲以不可不守其说滃居南北二洋之
中吴与闽之交会外以犄角宁绍台温内以遮捍杭嘉以东七郡土沃宜
谷鱼盐蜃蛤竹木之利可给数万人之食分条形胜要割绘图上之寻知
罢议已决则又称七十二岙之人一旦内徙苟急其期会壹其津梁将有
湛溺离散之患亟宜遣使者分护择近地为安集戒营士勿有得侵扰此
定迁要策也再念时方冱寒出家钱指囷粟为粥遍食迁者其平生孝谨
之馀仁心及物余得之君家传及里人之口如此君之友人又为余言君
都门之日先皇帝取防海方略下诸生问状当是时科场事方在覆覈同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辈人人惴恐君独以家在海滨具悉其所宜兴罢卒从容以其意对在邸
中同舍生或置酒设乐歌呼相和君端视危坐默然于其旁遇有所感发
则谈平昔所争便宜得失攘袂扼揽絮絮不肯休退而自笑为狂在识者
视之类夫古之劳人志士近世不多见也君每逢名山竟日忘返乐与栖
遁者游敝屣一切富贵非其所好中岁以后见伯兄以前进士守道不出
庶几取科第支门户一娱悦其亲心比亲逝而后身遇辄又汲汲焉图展
其所学裨益当世而先效之于乡里乃位未达于当官年不逮夫中寿赍
读书行义之志而溘焉一昔以死天之生才果孰成之而孰挫折之耶噫
嘻此其可悲也巳往余在太学颇欲按经术考求天下士而君所对极深
美故于众中识君同时有南中何君次德同里周君子俶咸通儒洽闻余
差次之名乃在君之亚两君深服君之学与行寻又与君同举此三人者
处师友之间其相知为深次德子俶与余世讲而君初交其候余也见之
于便坐解说经义间谈及于居身行事其释我之疑规我之失有两君所
不能尽者而君言特切余善之而或未能尽用最后追验其可否未尝不
流涕曰君爱我嗟乎余于天下之交零落盖无几矣窃不自意晚而得君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深幸可托之以死而君又前没君没后次德子俶连蹇不遇而余益失志
寡偶甚憔悴以抵于衰呜呼君死余于斯世复奚望哉君配刘氏洪雅令
之女生子一允昌邑诸生有文行允昌娶傅氏孙男二绪彝绪隽孙女二
君墓在慈孝村先茔之次遵末命勿它窆也允昌之速铭也曰吾父易箦
前一日得先生手书犹命允昌扶而起拜且读幸哀而许之以慰地下嗟
乎君之乞余作父传也日必蒲伏于门其得之也跽而泣今允昌涉两江
踰七百里而来请其为人负至性不愧君君可谓不没矣为之铭曰
(君/古)之人兮何以执经拥卷而称诸生谓君今之人兮何以方领矩步而
法先民吁嗟乎如君者若使假之年升以德除掌故赐礼食说诗书谈道
术虽齐鲁诸儒自以为不及也
   工部都水司主事兵科给事中天愚谢公墓志铭
余向以后进得交于漳浦黄先生先生用直谏忤时宰余与其及门诸生
几以罹党祸最后先生用国事殉诸门人或存或亡又更二十年不可以
复识乃今得志我天愚山人谢君初天愚有弟曰孝廉天童君泰交以师
道事余为言其兄隐居海滨不交当世余慨然于先生之不作思与其徒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游尝欲因其弟访天愚于山中不幸孝廉蚤世今年余始志其墓而天愚
亦巳殁矣余得天愚之子所为状而叹曰嗟乎此真不愧其师而余顾非
其伦也其又何以志君虽然漳浦之事既不可以书后来遗佚传中有为
先生之徒者庶几附著旧闻弗至于放失此亦所以逭后死之责而下报
执友也呜呼其忍弗铭按状君谢姓讳泰宗字时望晚号天愚山人先世
家于吴其迁也以宋建炎进士定海令宇者为始祖自宇以下五传为元
高安令嗣谦又五传为明福建佥事琛琛弟玙则君五世祖也玙生廷华
廷华生维宁维宁生大纶以仲子方伯公渭贵三世皆赠参政而君之父
封司理公讳瀚为赠君长子母周孺人妊十四月君以生长而日诵数千
言读书为文咸经方伯所指授补博士弟子累试第一庚午黄先生主浙
闱试已得君矣为同事者所抑又六年丙子兴化李公清南康黄公端伯
实共荐君乃隽明年连掇南宫第其所受知则又黄先生也海内闻而奇
之君之一生师友南康偕漳浦可合传而兴化晚节与君相符彼造物者
非偶然也君筮仕得粤之番禺令番禺多盗而好讼君捕得为盗囊橐者
日富人李某要人为之解行千金以鬻狱君不为骳法卒按诛之粤有藤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以毒人酒脯立死民之病而死者亦以此诬人吏因根株连染而下大困
君痛绳健讼者以罪其风乃息蛮有盘古峒苏凤字者聚数万人以叛君
自少通孙吴故能用计擒之置箯舆中其党谋窜夺有旆而伏山颠者凤
宇望见而呼缚尽裂左右莫敢近君下马手自搏之卒胶致军前以徇诸
将有多戮生口为功者君不许详在君南征志中是役也却地八百里论
功当不次乃仅用常调升工部都水司主事寻中蜚语谪为福建幕僚君
不以左降自弛易念时之多故缮城垣修亭障勤勤克举其职尝摄司理
事于泉州治莫郡倅之狱不肯顺御史指予重比监司治海舶以阑出货
物君按之无验免之踰年迁南安司理而国势亦已危矣由南安擢兵科
给事中有所按行入浙江上方用兵因留不去奉太公避于郊居之柴楼
会 王师下浙东既定督府以君等六人者荐遭太公之丧固谢病以免
呜呼若君所谓身与名俱全者耶谢氏世以慈孝名家封司理公有五子
皆质行而君为长既贵以宅让诸弟营别圃莳花药风日晴美奉太公以
宴游酒半君雅歌群弟和之其家风近未有也为人和而庄不以才地少
自崖异独居雅不设杯杓见妻子亦无情容及其遇故旧引壶觞则欢咍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竟日夜坐客或有沉顿者而君巳晓起盥嗽读书自若矣昔人所云醉而
不乱者耶生平手抄经史百馀卷为文章取材于管子庄周诸书骚雅尤
其所长菊醉吟者盖取以自况也君性嗜菊萟数百本于所居之堂有感
于秋风摇落草木变衰故托诸坠露落英以寓其君子美人有怀不见之
意固非餔糟醊醨自诧为醉吟先生已也君在同里得薛文介为之师而
都諌章公正宸同为方伯之子弟文介殁君续其所修郡志都谏肥遁不
知所终君于晚岁杜门著述所与相切劘者天童其季弟也艾仲可其故
人也薛五玉郑维馨其后辈也天童死君辑兄弟间往还唱和之文而哭
之见者亦为感恸仲可年八十馀矣于书无所不记忆君每见必以经史
相问难临殁而意犹不衰维馨则和君菊醉吟至百首者尝从萧山归君
喜日吾久不见郑生盍相从我饮乎是夜谈笑倾尽漏下五十刻客数起
复留巳而君隐几鼾卧始散去质明遽闻君卒薛君传其事比之于羽化
蝉蜕余以为君之读书求友于道有得其视斯世斯身死生兴废犹夫酒
之醉醒花之开落也岂不然欤余之从黄先生游也窃尝记其遗事一二
先生好易而尤工楚词居长安食不能具一肉酒酣间出于围棋书画以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自愉快受诏进经义于承华宫援据详治篇帙甚富入其室见床头有废
簏败𥿄不知先生所考订何书也予杖下诏狱万死南还余与冯司马遇
之唐栖舟中出所注易读之十指困拷掠血渗漉楮墨间余两人𥈭眙叹
服不敢复出一语相劳苦以彼其所学死生患难岂足以动其中哉今以
天愚山人之事合而观之有裕于进退无忝于君亲全身名保门户则以
君之地非先生之地也笃志于友朋跌宕于文史轻富贵齐得丧则是君
之心犹先生之心也若天愚者可以为先生之徒矣君娶叶孺人为怀庆
参军之女子四得昌晋昌景昌谔昌也得昌以贡需次铨补而弟皆诸生
所娶皆名族诸孙十有四人孙女九人曾孙二人君卒于康熙纪元丙午
十二月之十六日上距其生戊戌三月二十二日为年六十有九墓在城
西回向寺之南将以某年月葬其过余乞铭者则景昌也余读朱文宪所
作谢翱皋羽传称其携酒上严陵钓台酹平生知已再拜恸哭以竹如意
击石作楚歌歌阕竹石俱碎翱能为诗古文词所与从亦在汀漳虔吉之
间又尝过蛟门登候涛山即今定海胜处何其与天愚山人行事适相类
也翱之没有方㵯吴思齐者收拾其遗文今天愚诸子方显重非皋羽落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魄无家所可得而比然同时如艾仲可诸君者以诗文节概相为友居然
隐者之风浙东固多君子乎余故牵连书之不徒以纪黄先生也其铭曰
于此有礼器焉玉者圭瓒木者牺尊以飨以祀旨酒既盛彼焚昆冈瓘斝
以倾此置中衢山罍是存酌我浊醪混迹忘形青黄云雷隐见龙文麟也
绂之菊也撷之以绩遗经以补亡诗洵君子兮如之何其勿思也
   诰赠奉议大夫秘书院侍读徐君坦斋墓志铭
今上嗣历服之初年推恩群臣得封其父母于是昆山坦斋徐君讳开法
以其第三子翰林院修撰元文立斋贵 敕封如其官越五载君疾卒于
家既葬君之长子乾学原一以孝廉上公车请余言志君墓余文未及就
而原一中进士对策作第三人矣先是立斋已亥廷对状元受知遇于
世祖章皇帝甫一纪原一科名继之立斋之仲兄秉义登已酉贤书兄弟
之盛海内未有也是年 上以皇太后祔庙思会立斋迁秘书院侍读即
其秩进赠君为奉议大夫而原一官编修格于其弟无加命礼也天下之
艳称徐氏者皆推奉议君之贵举世无与比悬繂之石所以掩诸幽者当
邀重于宰执大僚言之文而行之远余衰且贱恐不足赞万一加之以病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故久而弗为原一从京师书来速铭曰先生辱与大夫游且既诺某兄弟
请矣其何可以辞余不获巳删取其状为序而铭焉按徐氏吴昆山之湓
渎村人先世力田起家明弘治中有乙榜知蕲水上饶二邑擢刑部主事
讳申廷诤予杖而徐氏始大刑部生交河主簿讳一元交河生封翰林简
讨讳汝龙以其子太仆少卿端铭公讳应聘贵故得封太仆万历癸未进
士初官史职历位卿寺称名臣实生太学生讳永美即君父也君生三岁
而太仆捐馆舍甫期太学亦卒母潘孺人抚孤成立君年十五补诸生从
同郡礼部张公学因以尽交东南名士又尝用气排邑人之奄党而宰辅
者诸老生目而异之天性倜傥好奇节阔达自喜居里中倡文社联气类
有不合岳岳不为人下客至辄盛为具同舍生乏粮用分赍装厚给之居
恒慕张乖崖陈同甫之为人以为狂者孔子之所取而无非无刺孟氏云
不可入道今之握龊小儒拘牵一切涂饰乡曲之耳目此其人于缓急何
赖而流俗不察猥以自好称之吾弗屑也君之亲旧尝为负恩者所持君
作色愤叱奋臂以除其害与人谋空胸腹画可否它人嗫嚅不能决者君
出一言裁之家无馀赀累散之以赈穷救急中年生计日困屡就锁院试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不遇失志拓落翛然自放山水间日唯举觞高歌遗落世事而怨家反陷
以文法宗人有力救之者始得免君既免所亲劝以委蛇从俗笑弗应脱
身渡钱塘过太末入豫章尽探江浙诸山水与其地之贤者相结归而扼
揽不得志益发愤于教子君少精制举义揣摩工苦于世所称先辈大家
特神而明之顷刻能洒洒千言家世受易采摭义解为成书参考古今先
后所上便宜指切时事多所中其教子也辟讲舍延名师盛为束脩膏火
之费中宵篝灯危坐以课诸子诵习或被酒侧弁假寐鼻息齁齁然与伊
吾相间非其师就寝弗寝鸡初号蹴诸子起之虽风雨不少辍君尝以肄
业之进退文艺之工拙为忧喜遇小试叙名稍后众中叱咤加以楚寻见
者疑其太甚唯君毅然行之生平雅志一第思前朝一代掌故莫大于科
目由初祀以迄末造凡历八十八科所放甲乙二榜累万人君竭昼夜之
力手自缮写胪姓氏辨爵里整齐蒐补罔或阙漏书成足以备贡举志焉
君之专志彊力所为必成皆此类也夫先王敩学以兴贤能后代科举之
法所以劝天下之为人父者教其子而王者之人才亦于是乎出然唐之
恩荫流外𡷫三千人进士不能居其什一又出身后尝十年不得官惟宋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之榜额数倍于唐即以解褐之期开注选挽近遂沿其制二百馀年来父
兄之教子弟皆其道有以鼓舞之也余窃慨吾郡旧门少俊比年渐惰窳
于学甚有弃而从它业者祗缘进取之道太狭学者求诸生如进士而进
士之淹滞者白首不能望升斗之禄惟及第三人中始克服官于 朝盖
国家选众大半近于唐制吾南士又为科繇所累志气沮退学殖日荒唯
徐氏兄弟掇上第负重名有志者稍稍闻而兴起传曰是穮是蓘必有丰
年徐氏之教子如农夫之有穫可以救不说学之弊然则君之家法有裨
斯世者大矣讵偶然哉君四子二女惟少子亮采为庶出顾宜人生原一
兄弟今已见五孙皆头角颖异树谷树声为诸生宜人所以佐君成就诸
子者母道甚备二女长适诸生陆最次适中书舍人申穟申以庚子解首
举进士科名与外家相亚吴人尤歆羡之嗟乎当君之排摈俗儒以其苟
于自完不足乎缓急闻者未敢信为笃论比见等辈中或沦落无后而君
日显然后知君之救人危急中无留肠疏通爽直之气有以度越侪偶彼
造物者实从而佑之也又何疑耶余以君入太学早岁曾一识之于南中
及君贵而偃息吾吴氏之南园索余所作传奇令儿童歌之以为乐少年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恢旷豪吟既投老而兴寄如故方与余相约过从乃竟一病不起此原一
兄弟所以痛而目余为知君也呜呼是可以铭铭曰
东海门阀肇成弘隆万熙治仍名卿奕叶播德云维馨夫君磊砢更挺生
遭时阳九铲其英酣歌慨慷心不平幸哉有子传一经凤毛䙰褷麟觜并
鸡鸣课读灯青荧拿风攫云争蜚鸣殿前胪唱弟与兄遂令当代钦科名
玉山之阳七尺茔连岗蜿蜒波洄萦大书深刻余作铭亿万千世垂休声
梅村家藏稿卷弟四十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