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1a 页 WYG0587-05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汴京遗迹志卷五 明 李濂 撰
河渠一
黄河
按宋史河渠志河入中国行太行西曲折山间不能为
大患既出大伾东走赴海更平地二千馀里禹迹既湮
河并为一特以堤防为之限夏秋霖潦百川奔会不免
决溢之忧然有司所以备河者亦益工矣自周显德初
卷五 第 1b 页 WYG0587-0562b.png
河决东平之杨刘宰相李榖监治堤防水患少息然决
河不复故道离而为赤河太祖乾德二年遣使按行将
治古堤议者以旧河不可卒复力役且大遂止但诏民
治遥堤以禦冲注之患五年正月帝以河堤屡决遣使
行视发畿甸丁夫缮治自是岁以为常皆以正月首事
季春而毕是月诏开封府大名府郓澶滑孟濮齐淄沧
棣滨德博怀卫郑等州长吏并兼本州河堤使盖以谨
力役而重水患也开宝四年十一月河决澶渊泛数州
卷五 第 2a 页 WYG0587-0563a.png
官守不时上言通判司封郎中姚恕弃市知州杜审肇
坐免五年正月诏曰应缘黄汴清御等河州县除准旧
制种蓺桑枣外委长吏课民别树榆柳及土地所宜之
朩仍案户籍高下定为五等第一等岁树五十本第二
等以下递减十本民欲广树蓺者听其孤寡茕独者免
是月澶州修河卒赐以钱鞋役夫给以茶三月诏曰朕
每念河渠溃决颇为民患故署使职以总领焉宜委官
联佐治其事自今开封等十七州府各置河堤判官一
卷五 第 2b 页 WYG0587-0563b.png
员以本州通判充如通判阙员即以本州官充五月河
大决濮阳又决阳武诏发诸州兵及丁夫凡五万人遣
颍州团练使曹翰护其役翰辞太祖谓曰霖雨不止又
闻河决朕信宿以来焚香上祷于天若天灾流行愿在
朕躬勿延于民也翰顿首对曰昔宋景公诸侯耳一发
善言灾星退舍今陛下忧及兆庶恳祷如是固当上感
天心必不为灾六月下诏曰近者澶濮等数州霖雨荐
降洪河为患朕以屡经决溢重困黎元每阅前书详究
卷五 第 3a 页 WYG0587-0563c.png
经溃至若夏后所载但言导河至海随山浚川未闻力
制湍流广营高岸自战国专利堙塞故道小以妨大私
而害公九河之制遂隳历代之患弗弭凡缙绅多士草
泽之伦有素习河渠之书深知疏导之策若为经久可
免重劳并许诣阙上书附驿条奏朕当亲览用其所长
勉副询求当示甄奖时东鲁逸人田告者纂禹元经十
二篇帝闻之召至阙下询以治水之道善其言将授以
官以亲老固辞归养从之翰至河上亲督工徒未几决
卷五 第 3b 页 WYG0587-0563d.png
河皆塞是后又决屡命枢密直学士张齐贤翰林学士
宋白乘传祭白马津沈以太牢加璧而黄河之患终宋
之世迄无宁岁滨河州县之民田庐荒圮役调孔亟可
谓困苦之甚也已
按黄河旧在汴城北四十里自西北汜水县入
境东至虞城县下达山东济宁州界洪武二十
四年河决原武县黑洋山下而东南流经汴城
之东北五里遂成大河下达于淮洪武三十二
卷五 第 4a 页 WYG0587-0564a.png
年复决冲塌土城水从封丘门流入里城官廨
民庐渰没倾圮而城内之水久积不涸永乐九
年乃于城之西北三十里自大河北岸复开新
河导其水于中滦东入黄河故道正统十三年
河溢仍循阳武故道直抵张秋入海历岁滋久
今皆淤为平地矣天顺五年河复决冲入汴城
内宗藩皆避水邻邑而官民悉移居城上以俟
水消自是之后堤防有法黄河不入汴城殆百
卷五 第 4b 页 WYG0587-0564b.png
年矣修堤捍禦之方诚不可不讲司其事者所
宜留意也
治河通考论黄河故道 古自阳武北新乡西南
入境东北经延津汲胙城至北直隶浚县大伾山
北入海即禹贡导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处地志
魏郡邺县有故大河在东北直达于海疑即禹之
故河也周定王五年河徙则非禹之所穿汉文帝
十二年河决酸枣东南流经封丘入北直隶长垣
卷五 第 5a 页 WYG0587-0564c.png
县界至山东东昌府濮州张秋入海五代至宋两
决郑州及原武东南阳武南流经封丘于家店祥
符金龙口陈桥北经兰阳仪封入山东曹县境分
为二𣲖其一东南流至徐州入泗其一东北流合
会通河自国朝洪武七年至十八年二十四年阳
武原武祥符凡四度渰没护城堤又决阳武西南
东南流经封丘陡门祥符东南草店村经府城北
五里东过焦桥南过苏村至通许西南分九道名
卷五 第 5b 页 WYG0587-0564d.png
九龙口又南至扶沟太康陈项城诸州县境入南
直隶太和县合淮正统十三年河溢仍循阳武故
道直抵张秋入海今皆淤为平地其自荥阳县筑
堤至千乘海口千馀里名金堤自河内北至黎阳
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为平冈西北抵黎阳观下
东北抵东郡津北西北至魏郡昭阳又自汲县筑
堤东接胙城抵直𨽻滑县界西接新乡获嘉县界
东南接延津县界名护河堤在荥阳县东南二十
卷五 第 6a 页 WYG0587-0565a.png
里中牟县东北境名官渡即曹操与袁绍分兵相
拒处筑城筑台皆名官渡在汲县东南境名延津
置关亦名延津又置关名金堤在新乡南境有八
柳渡皆因河徙而废至国朝于祥符置河清巡检
司清河大梁陈桥三驿陈桥递运所封丘县置中
滦巡检司中滦新庄二驿仪封县置大冈驿大冈
递运所通许县置双沟驿太康县置义安驿长岭
递运所扶沟县置崔桥驿陈州置宛丘驿淮阳递
卷五 第 6b 页 WYG0587-0565b.png
运所项城县置武丘驿皆因河徙而革
王回水议 古者之治五行也必有五行之官其
去民用尤近而逆其理则有败害之端莫甚于水
故官得其任则不忧乎水之败害诚其势也是以
舜命益作虞以掌山泽周有川泽之禁而后世修
之未尝废也由秦汉以来使任其事而为之水官
则莫若都水之职其主灌溉陂池保守河渠自太
常及三辅皆有其官至武帝之时尤增重之于是
卷五 第 7a 页 WYG0587-0565c.png
又有左右使者使统其任而居其事者莫不明于
禹贡之学而习于知水之性故刘向以治书为三
辅都水都尉平当以明禹贡领护河堤盖其任职
之人未尝不修其事而又有水工之徒以佐知其
利害是以秦汉之际言水事于书尤著而魏晋以
来至于隋唐其官亦未尝废于魏则有都尉水衡
之号晋宋齐皆曰都水台或为水衡令及梁天监
中始改曰太舟卿而主治舟航河堤隋唐之时又
卷五 第 7b 页 WYG0587-0565d.png
皆为都水使者或改曰监而舟楫河渠二署隶之
然于水事或领或否矣故天下不喻于水而失其
水之性使以忧中国者起矣国家比岁之间水之
为害亦甚矣自京城之中民被其苦亦有暴而衍
溢者历月不知所以泄之今国家惩前日之患而
求于秦汉之故为之都水之任专其有司欲以知
水之性此虑患之本也夫以患而设备求其功效
而使之不为虚位则天下宜有明于水性若秦汉
卷五 第 8a 页 WYG0587-0566a.png
之间所谓水工者出矣苟得其水工而又以知水
者居其任使之专其职而行于天下就视其水之
利害得以循其故而治之不使数迁其任责之课
最而信其黜陟则官得其人而分定则事益修矣
故为今之虑水莫若如此
朱光庭论治河当专责水官 臣窃以君论一相
相择百官各任其职而天下治古今不易之道也
今日朝廷内外无事惟治河为大役窃缘河之所
卷五 第 8b 页 WYG0587-0566b.png
以可治朝廷难以遥度责在水官任职而已其所
用物料所役兵夫水官既任责则朝廷自合应副
将来成功则当不惜重赏设或败事亦当必行重
责如此则上有所取信而不致过举下不敢欺罔
而以实从事臣今日所闻则异于此朝廷只知河
之当竭财力以应副而水官不任其责侥倖成功
则自称已力以冀重赏以至败事则推过朝廷苟
免重责此不可之甚者也伏见此役非小役也其
卷五 第 9a 页 WYG0587-0566c.png
所责物料所役兵夫万数不少若水官自不任责
则朝廷何所取信而兴此大役伏乞朝廷指挥下
修河司取责水官委实可以回复大河结罪状庶
使身任其责以实从事不至朝廷有所过举所系
事体甚大伏望圣慈早赐指挥
王岩叟乞诏大臣早决河议 臣伏以朝廷知大
河横流为北道之患日益以深故遣专使命水官
相议便利欲顺而导之以拯一路生灵于垫溺甚
卷五 第 9b 页 WYG0587-0566d.png
大惠也臣窃意朝廷默有定论必欲纾患矣然昔
者专使未还不知何疑而先罢议洎致专使反命
不知何所取信而议复兴既敕都水使者总护役
事调兵起工有定日矣已而复罢数十日间而变
议者再三何以示四方他日虽有命令真不可易
谁将信之夫利害之际自古以来不能无二三之
说必朝廷之上力主一议断而必行乃克有济不
容一人言之辄兴一人言之辄废大事大议而易
卷五 第 10a 页 WYG0587-0567a.png
兴易夺臣恐天下有以窥朝廷也今有大害者七
焉不可不早为计尔北塞之所恃以为险者在塘
泊若河堙没势虽退流猝不可浚浸失北塞险固
之利一也使百万生灵居无庐耕无田流散而不
复二也乾宁孤垒危绝不足道而大名深冀腹心
郡县皆有终不自保之势三也沧州扼北敌海道
自河不东流沧州在河之南直抵京师无有限隔
四也并吞御河边城失转输之便五也河北转运
卷五 第 10b 页 WYG0587-0567b.png
司岁耗财用陷租赋以百万计六也六七月之间
河流交涨占没西路阻绝北使进退不能两朝以
为忧七也非此七者之害则委之可也缓而未治
之可也且去岁之患已甚于前岁今岁之患又甚
焉则将奈何伏惟陛下深拱九重此事之可否必
以仰大臣大臣固当为陛下审虑谨发而谨持之
以救大患不可坐视而无所处也伏望圣慈亟诏
执政大臣早决河议而责成之实庙社生灵之幸
卷五 第 11a 页 WYG0587-0567c.png
臣不胜愚忠
范纯仁论黄河回复故道之难 臣昨日伏睹内
降指挥黄河未复故道终为河北之患王孝先所
议已尝兴役不可中罢宜接续工料向去决要回
复故道者臣闻圣人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
天下先言此三道人君当保而持之不失者也又
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盖天不言而四时成所以
尧舜垂衣拱手而天下大治者用此道也且君心
卷五 第 11b 页 WYG0587-0567d.png
如槃水常使平正无所趋向则免偏侧倾覆之患
盖天下大势惟人君所向群下竞趋如川之流如
山之摧不以其道则非一力之可回故居上者不
可不审也臣今切详所降指挥谓决要回复故道
似圣意已有所向而为天下先矣臣闻先朝因人
建议谓夏国微弱若不早取必为北敌所兼偶先
帝不出建议者之名但以御批令边臣相度而希
旨生事之徒以为万全必胜尅日可得遂兴灵武
卷五 第 12a 页 WYG0587-0568a.png
之师后贻永乐之患致先帝独当其忧群臣无一
人受其责者至今疲耗未复此陛下所亲见不可
不为深监也乞面谕执政前日降出文字卿等已
见但一面商量却使进入若别有所见亦须各自
开陈如此则免希合之臣妄测圣意轻举大役上
误朝廷所有黄河利病乞付之群臣有司子细商
议以求必当如此则圣心不劳而尧舜之治可致
矣
卷五 第 12b 页 WYG0587-0568b.png
苏辙论开河分水之非 臣为户部右曹兼领金
仓二部任居天下财赋之半适当中外匮竭不继
之时日夜忧惶常虑败事窃见左藏见缗一月出
纳之数大抵皆五十馀万略无赢馀其他金帛诸
物虽小有羡数亦不足赖臣之愚怯常恐天灾流
行水旱作沴西羌旅距边鄙绎骚河议失当赋役
横起三者有一大计不支虽使桑羊刘晏复生计
无从出矣而况于臣之驽下乎今者幸赖二圣慈
卷五 第 13a 页 WYG0587-0568c.png
仁恭俭天地垂贶诸道秋稼稍复成熟虽京西陜
西灾旱相接而一方之患未为深忧羌人困穷旋
闻款塞惟有黄河西流议复故道争之经岁役兵
二万人蓄聚稍桩等物三十馀万方河朔灾伤困
敝之馀而兴必不可成之功吏民窃叹劳苦巳甚
而莫大之役尚在来岁天启圣意灼知民心特召
河北转运司官吏访以得失近闻回河大议已寝
不行臣平日过忧顿然释去然尚闻议者固执开
卷五 第 13b 页 WYG0587-0568d.png
河分水之策虽权罢大役而兵工小役竟未肯休
如此则河北来年之忧亦与今年何异今日小吴
决口入地已深而孙村所开丈尺有限不独不能
回河亦必不能分水况黄河之性急则通流缓则
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势安有两河并行之理哉
纵使两河并行不免各立堤防其为费耗又倍今
日矣臣闻自古圣人不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
焉故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更也人皆仰之朝廷
卷五 第 14a 页 WYG0587-0569a.png
举动义当如此今议河失当知其害人中道而复
本何所愧虽使天下知之亦足以明二圣忧民之
深为之改过不吝今乃顾惜前议未肯旷然更张
果于遂非难于迁善臣实为朝廷惜之然臣闻议
者初建开河分水之策其说有三其一曰御河湮
灭失馈运之利其二曰恩冀以北涨水为害公私
损耗其三曰河徙无常万一自敌界入海边防失
备凡其所以荧惑圣聪沮难公议皆以三说藉口
卷五 第 14b 页 WYG0587-0569b.png
夫河决西流势如建瓴引之复东势如登屋虽使
三说可信亦莫如之何矣况此三说皆未必然臣
请得具言之昔大河在东御河自环卫经北京渐
历边郡馈运既便商贾通行今河既西流御河堙
灭失此大利谁则不知天实使然人力何及若议
者能复澶渊故道则御河有可复之理今河自小
吴北行占压御河故地虽使如议者之意自北京
以南析而东行则御河堙灭已一二百里亦无由
卷五 第 15a 页 WYG0587-0569c.png
复见矣此御河之说不足听一也河之所行利害
相半夏潦涨溢浸败秋田滨河数十里为之破税
此其害也涨水既去淤厚累尺粟麦之利比之他
田其收十倍寄居丘冢以避淫潦民习其事不甚
告劳此其利也今河水在西势亦如此远为堤防
不与之争正得汉贾让治河之意比之故道岁省
兵夫稍芟其数而故道已退之地桑麻千里赋役
全复为利不赀安用逆天地之性移西流之忧为
卷五 第 15b 页 WYG0587-0569d.png
东流之患哉此恩冀以北涨水为害之说不足听
二也河昔在东自河以西郡县与敌接境无山河
之限边臣建为塘水以捍胡马之冲今河既西行
则西山一带胡马可行之地无几矣其为边防之
利不言可知然议者尚恐河复北徙则海口出敌
界中造舟为梁便于南牧臣闻敌中诸河自北南
注以入于海盖地形北高河无北徙之道而海口
深浚势无徙移臣虽非目见而习北方之事者为
卷五 第 16a 页 WYG0587-0570a.png
臣言之大略如此可以遣使按视图画而知此河
入敌界边防失备之说不足听三也臣愿以此三
说质之议者则开河分水之说诚不足复为矣又
臣访闻今岁四五月间河上役兵劳苦无告尝有
数百人持版筑器械访求都水使者意极不善赖
防逻之卒拥拒而散盛夏苦役病死相继使者恐
朝廷知之皆于垂死放归本郡毙于道路者不知
其数若今冬寒冻来岁春暖复调就便兴役则意
卷五 第 16b 页 WYG0587-0570b.png
外之患复当如前臣不知朝廷何苦而不罢此役
哉今建议之臣耻于不效而坚持之于上小臣急
于利禄不顾可否随而和之于下上下胶固以罔
朝廷其间正言不避权要才一二人耳然事非本
职亦不敢尽言臣以户部休戚计在此河若复缄
默谁敢言者惟断自圣心尽罢其议则天下不胜
幸甚
范祖禹论回河成功之难 臣闻周灵王之时谷
卷五 第 17a 页 WYG0587-0570c.png
洛水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諌以为不可
夫谷洛二水小川也王宫天子所居也小川水斗
以妨王宫太子晋犹深陈祸福之戒言川不可壅
壅必有祸以其违天地之性也今大河岂谷洛之
比又无王宫之害以何理而欲塞之也六国之时
邻敌相倾则劝人以动众役民韩闻秦之好兴事
欲疲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之间以说秦
令凿泾水为渠溉田夫以一渠犹能疲秦使无东
卷五 第 17b 页 WYG0587-0570d.png
伐今回河之役不知几渠而自困民力自竭国用
又多杀人命不可胜言之害此乃西北二敌所幸
也是以臣与傅尧俞极言论列实以河北数路生
民休戚国家安危轻重所系天地血脉已北向九
年必非人力所能遏绝今之河流方稍复大禹旧
迹入界河趋海初无壅底万壑所聚其来远大必
无可回之理自古亦无容易塞河之事欲望陛下
与执政大臣考臣等言之是非若以臣等所言为
卷五 第 18a 页 WYG0587-0571a.png
是即乞以数路生民为念以国家安危朝廷轻重
为急速赐指挥停罢修河今将大冬盛寒宜早降
德泽免生民饥冻死亡正李伟等欺罔之罪如以
臣等所言为不然方册中语皆不可信而河有必
回之理不于他处决溢为州郡大患不至苦虐数
路兵民力役以致逃亡起为群盗及不至火急收
买数千万物料致非时斩伐林朩残害天地之所
生科扰州县乡村坊邑人民鞭笞枷锢星火督责
卷五 第 18b 页 WYG0587-0571b.png
致百姓惊骚流离之苦又免枉费国家不赀之计
以致公私匮乏仓库空竭内则奸狡窥伺别致生
事外则四夷传闻萌心作过但令大臣保得必无
上件数事回河必有成功则臣等所言显为谬妄
岂可但隐忍而巳须当正臣等所言不当之罪黜
责以励后来乃可以示朝廷典法今不试验臣等
所言是否以救朝廷过举而章奏才下未及累日
即蒙优加美迁臣不知大臣此谋为国邪为身邪
卷五 第 19a 页 WYG0587-0571c.png
若为国则当公天下之言尽河之利害不当以官
职姑息使人不言若为身则是惟欲人之同已而
不欲人之异已岂惟国事不当如此为大臣身谋
亦未为得也人臣官愈进则当忧国愈深宠益加
则当爱君愈切臣闻命遂缄默不言不惟臣心实
有所愧有识之士必指臣为贪利无耻忘国不忠
之人伏望圣慈宣问大臣臣等所言回河是否如
上所陈数件事理别白是非明辨可否则生灵幸
卷五 第 19b 页 WYG0587-0571d.png
甚宗社幸甚
元祐四年庙堂用李伟之议再兴回河之役复
置修河司祖禹时为谏议大夫同傅尧俞各上
疏论列未几除尧俞为吏部尚书祖禹为给事
中祖禹遂连上二疏此第二疏也时论以为真
谏议云
汴京遗迹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