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587-041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洞霄图志卷二
宋 邓牧 撰
山水门
浙右山水之胜莫如杭杭山水之胜莫如天目天目之
胜莫如大涤洞天盖大涤山水发源天目风气盘礴冈
峦纠缠相望几百里然后蕴灵毓秀于此经以苕川之
纡馀汇以南湖之荡莽九锁外键一柱中屹岂非天地
卷二 第 1b 页 WYG0587-0415d.png

之奇观仙灵之奥区哉郡志载登 凭天坛石屋
见山皆西南驰双溪并趍而合于于潜县岝㟧似少驻
回望天目层云中如沈雄古大将按辔其后大势不可
遏少决骤已扺临安县大官山者直培塿尔循而至九
锁盖为罘罳环以天柱诸峰若止息者巳而矗矗赴馀
杭下武林北高峰而特起为南高峰键以八蟠慈云岭
翼为七宝凤凰诸山昂头妥尾若翔而集前界大江乃
止吁亦异矣杭之山川大较以是观之真实录也叙山
卷二 第 2a 页 WYG0587-0416a.png

水第二
天目山
太平寰宇记云天目山高三千九百丈周五百五十里
多美石甘泉有数百年古朩山上两湖若左右目故名
古有东山铭略曰列岳霞上标峰雾里翠滴烟峦名不
可纪有蛟龙池上中下三潭源脉相接徐伍仙故居在
石室峰西又汉天师举家于此上升兹盖天柱之鼻祖
而钱唐所谓龙飞凤舞又其云礽也
卷二 第 2b 页 WYG0587-0416b.png

黄山
在宫西北是山最高为众山之祖虽百里外亦望见之
左发为大涤右发为天柱其趾长水湾伏虎岩在焉
九锁山
自馀杭西郭外行十有八里逆溪水上左右合七峰皆
拔地数百尺其趾犬牙相错行路并溪屈折者九故曰
九锁好事者悉命以名一曰天关二曰藏云三曰飞鸾
四曰凌虚五曰通真六曰龙吟七曰洞微八曰云璈九
卷二 第 3a 页 WYG0587-0416c.png

曰朝元
大涤山
在宫北凡四峰于九锁内最为巨山西洞据其领石室
出其半天坛冠其颠皆山中胜处也是山以洞名之旧
志谓大可以洗涤尘心故名大涤虽山川得名未必咸
有说而故老相传当不诬也玄同先生剑履瘗山下
天柱山
在宫西南凡三峰与大涤对峙高足相敌由宫外望之
卷二 第 3b 页 WYG0587-0416d.png

屹然若柱又绝顶有石柱高丈馀围两合抱此山所以
名者盖五十七福地地仙王伯元主之按传记所载天
有八柱其三在中国一在舒州一在寿阳洎今在馀杭
者是已洞霄以为主山故古名天柱观旧志以为风清
气和土腴泉洁神蛇不螫猛兽能驯自汉武标显灵迹
建立宫坛历代祈禳皆在此处也山下产茶为浙中名
品
乳山
卷二 第 4a 页 WYG0587-0417a.png

即宫前案山钱氏所增培者
香炉山
在宫前乳山后其峰甚锐
青檀山
在宫东南东天柱右偏其势不甚高而泉石奇秀为诸
山甲今涌翠石壁与试剑来贤二岩冰壶镜潭皆在此
青梓山
在宫西黄山趾状如屏幛与白鹿山相对其地平处即
卷二 第 4b 页 WYG0587-0417b.png

上坞
青苕山
在宫西青梓山下东达上坞路西达栖真洞侧
白鹿山
在大涤山即今中峰是因许真君上升于此天降白鹿
下迎故名详见本传及山房记
丹山
在黄山外极高广绵亘十馀里杨村在其下后有响水
卷二 第 5a 页 WYG0587-0417c.png

石溪流至此辄逢逢有声
观岭
在宫西南自上坞过大涤洞前所必由者或云古天柱
观路在此故名
西天柱岭
在宫左偏路口扁栖真洞盖洞在岭首自岭趾入支
径约一里则至石室循大路直上左折则至洞有亭曰
采芝越岭则为杨徐诸村
卷二 第 5b 页 WYG0587-0417d.png

东天柱岭
在宫右偏青檀山后道飞玉泉以陟又名九曲盖自山
趾历九折乃达其巅有亭可憩亦曰九曲越岭则为山
南循东溪亦达邑中道间溪山清胜有足观者
冯村
在冲天观前旧多冯姓者居之故名田畦宽平尝为公
厨菜地亦呼为菜园头
岭上
卷二 第 6a 页 WYG0587-0418a.png

在清真道院前高山平陆居者恍与世隔
麻车坞
在仙迹岩前由是入飞玉亭
下坞
自栖真洞牌门入居民所聚
上坞
入下坞至石府君上庙登岭即是府君庙凡三一在冲
天观前一在东天柱岭下此坞有居民十数家有泉一
卷二 第 6b 页 WYG0587-0418b.png

𣲖民皆赖之
大坞
自东天柱岭趾东折度小岭循小溪出石上菖阳甚多
平路达入邑途中
紫竹坞
在青梓山西古多紫竹故名
苦竹坞
在青苕山下地多苦竹故名
卷二 第 7a 页 WYG0587-0418c.png

云根石
在东天柱岭首去宫一里许与仙迹岩相并状如片云
从地涌出欲飞而未起也
仙迹岩
来贤岩
伏虎岩
抚掌泉
已上见古迹门
卷二 第 7b 页 WYG0587-0418d.png

苕溪
山海经云天目山一名浮玉苕溪出焉今由于潜临安
县界经馀杭及钱塘界然后入湖州达于震泽郡志以
为夹岸多苕花每秋风飘散水上如飞雪然因名苕溪
又舆地志云自馀杭西亦名泠溪乘舟到此轻若凌虚
盖取清泠之意溪两涘有琴鹤翁姥四山皆有居民在
其下今自宫抵溪口五里名天柱步道旁有井亦名天
柱泉盖天柱流泉循九锁山东行达是溪也
卷二 第 8a 页 WYG0587-0419a.png

南湖
此湖每岁梅雨苕水盛时必聚此而后泄于大溪长堤
小桥出其上髣髴类杭西湖馀时皆涸靡望丰草而已
所直为岳祠道院间有田畴在焉
丹泉
是泉发源最高历天柱山半初但闻有声殷殷若雷至
大涤洞西百馀步始出地上既清且甘大旱不竭有方
池潴焉天宇清明则有赤光四旁苔藓时作紫晕东坡
卷二 第 8b 页 WYG0587-0419b.png

居士诗云一庵閒寄洞霄宫井有丹砂水常赤故扁丹
泉池上亭曰清音取左太冲山水有清音之句除引供
厨堂及十八斋之外一境田畴咸仰灌溉云
厨院方池
唐大历五年令尹范公愔与道士坐磐石上俯见泉脉
浸润因命凿池以便庖厨李玄卿有记
三池
在洞天福地门里路左二路右一若品字然唐乾宁年
卷二 第 9a 页 WYG0587-0419c.png

间钱武肃王开凿由大涤洞前叠石为暗溪约里许接
天柱流泉潴畜其中澄澈可爱于池口复为暗溪曲折
五六深合地理
翠蛟亭
宋高宗临幸步月至此爱之赐钱造水阁在宫门外三
十馀步自门内三池流注入涧撤池上一二板汹涌若
雷变化飞舞山林荫映作绀碧色故扁翠蛟取坡仙诗
亭下流泉翠蛟舞之句仍奉坡像祠事于后亭前有坡
卷二 第 9b 页 WYG0587-0419d.png

罗列坐石游者必登憩焉
冷泉
在宫门外会仙桥之东路旁石罅间泉脉甚微四时不
绝行者掬取饮之寒甚冰雪故名
桃花泉
在龙洞西数十步其泉自石罅横注入溪昔人每见有
桃花片流出莫知从来故名
洗药泉
卷二 第 10a 页 WYG0587-0420a.png

见洞府门
小石门
自来贤岩东五十馀步历坡陀而上即青檀山路右依
岩石左临深坎旁有巨石与岩对峙号小石门
泂酌
在青檀山越小石门有泉一线水自石罅出注石穴穴
状如仰盂而方曰泂酌
月窟
卷二 第 10b 页 WYG0587-0420b.png

洞酌之旁有巨石圆窍玲珑广二尺许深五六尺许曰月窟
冰壶
月窟之西有石窦贮泉甚寒而甘曰冰壶
镜潭
泂酌之下有石窦其泉清可鉴物曰镜潭
以上四条悉旧志所载而冰壶镜潭今泉脉湮没
遂失其处
试剑岩
卷二 第 11a 页 WYG0587-0420c.png

自来贤东行可二百馀步有石裂为两如剑所断故名
试剑旁有岩隙可憩数人
涌翠石壁
自试剑岩复三十馀步有峭壁面北从地涌起高可一
二丈广二三十丈其上苍翠玲珑奇怪万状莫可形容
盖兹山秀气发自来贤至此半里馀始尽呈露上有石
乳焚之芳香有岩对峙相去仅数尺不容并行若以人
力开辟尚可作亭尽意观览尔岩外向有亭曰翠微
卷二 第 11b 页 WYG0587-0420d.png

石步障
自石室历数折上有苍石沿径联属可百馀步名石步
障今半在山房后
通仙桥
在馀杭入宫大路去通真门四里宋建炎年间建旧号
石门桥今大德巳亥八月知宫事杨清一重建
道士桥
与通仙桥相去半里昔本宫祖师建忘其姓氏咸呼为
卷二 第 12a 页 WYG0587-0421a.png

道士桥宋景定甲子住山贝大钦与其徒徐应庚重修
刻石为记
朝元桥
在宫外四里由天柱步入宫大路俗呼为湖塘桥旧低
小每为山水所坏宋咸淳癸酉增构高广凡二所最大
者名为朝元桥
双仙桥
在宫外三里俗呼为双桥头昔郭真君与葛仙翁倚杖
卷二 第 12b 页 WYG0587-0421b.png

对谈于此故名
玉泉桥
在东天柱岭下石府君祠左去宫二里俗呼为麻车桥
宋建炎年间建飞玉泉由此出涧故名
鸣凤桥
在云根石左俗呼为袁家桥宋建炎年间建与鸣凤岩
相近故名
会仙桥
卷二 第 13a 页 WYG0587-0421c.png

在栖真洞牌门前入宫大路跨涧为桥宋淳熙甲辰道
士江安著以早游湖海晚岁归隐山中舍衣钵钱重造
玄同桥
在洞天福地门里下通池水出翠蛟亭昔玄同先生与
钱武肃王相度地理凿池架桥故名宋淳熙甲辰锦城
盛氏施钱重造
卷二 第 13b 页 WYG0587-0421d.png
洞霄图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