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奏绩书-清-靳辅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579-06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治河奏绩书卷一

  总督河道兵部尚书靳辅撰

  川泽考

  黄河

  禹贡导河始自积石不言河源荒远在所略也考山
海经汉书西域志唐史及元河源记所论河源参差
不同世传山海经出于伯益所作当洪水怀襄之时
卷一 第 1b 页 WYG0579-0614d.png
禹方八年三过其门而不入益佐禹随山烈焚何暇
越五万里而至昆崙縻岁月于水害不经之地张骞
虽身遍诸国惝恍阅历未必非诞至薛元鼎奉使吐
蕃访河源得之于闷磨黎山然汉唐之世外国未尽
臣服道未尽通往者不无迂回艰阻安能直抵其处
而准其流行之曲折道里之远近乎惟元薄海内外
罔不臣服置邮乘传如行国中至元中命招讨使都
实佩金虎符往来河源访得之其言当属可据第以
卷一 第 2a 页 WYG0579-0615a.png
非贡道民咨所系录其大概不尽述下若自河东以
迨河阳弗敢略也自荥泽以迨入海弗敢略也并加
详焉

  吐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馀泓名火墩脑儿译言星宿
海也直中国西南四川马湖蛮部三千馀里云南丽江
宣抚司西北一千五百馀里大概东北流以入中国其
源不甚巨自东行合赤宾河亦里出河忽阑河也里术
河诸流始有黄河之名然水犹清人可涉也又东行北
卷一 第 2b 页 WYG0579-0615b.png
向转而西缘昆崙之北又东北流至积石河州洮水自
南来注之至兰州正东行出宁夏镇

  南东行即东胜州自发源至汉地南北涧溪细流
旁贯莫知纪极(朱思木曰河北流遇丰州西受降城折正东流过中东二受降城凡
七百馀里而正南过云中东胜州合黑河又南流折过保德州葭州兴州临洮凡一千馀里)
以上皆本河源记而稍略之

  河自过东胜州稍折而西南流入(河东河西陜西各府)界稍西南
又正南流凡千馀里下龙门(山西河津县适与陜西韩城县交界)又南流
卷一 第 3a 页 WYG0579-0615c.png
汾水自太原静乐东北来注之又南至朝邑洛水自甘泉
西北来注之又南渭水自巩昌合泾水西来注之又南抵
华阴潼关折而东流经阌乡灵宝至陕州穿三门山(即禹
贡砥柱山也)又东过新安洛阳孟津至巩县北洛水会瀍涧
伊诸水西南来注之又东过成皋济水自阳城北来注之
又东径成皋大伾山汜水南来注之又东过荥阳绝蒗
荡渠(一名浚仪渠即禹贡溢为荥者是也)又东至河阴武陟沁水自潞泽
北来注之

卷一 第 3b 页 WYG0579-0615d.png
  以上犹禹贡故道也

  又东行其阴为荥泽郑州中牟祥符陈留兰阳仪封诸
邑其阳则为原武阳武封邱三邑及祥符兰阳仪封北
境入山东曹单等邑又稍东南入归德境过考城商邱
入江南界经砀山丰县萧县徐州灵壁北以出于邳睢
之间复正东流过宿迁治南又过桃源治之北又东至
清河数里淮水出清口西南来会之乃过山阳治北从
安东治南东北流至云梯关入于海

卷一 第 4a 页 WYG0579-0616a.png
  黄河经流数千里百川之会不可殚详详其最大
者曰汾曰渭曰洛曰济曰沁

  汾河

  汾河出静乐县管涔山东南流过太原县合晋水又西
南过文水县合文水又南过绛州折而西至荣河县入
于河

  渭河

  渭河出渭源县南谷山东流过鸟鼠同穴山至宝鸡纳
卷一 第 4b 页 WYG0579-0616b.png
汧水又东至咸阳纳丰镐水又东过泾阳属泾汭东至
朝邑会漆沮至华阴入于河

  洛河

  洛水出陜西商州之冢岭山东流至熊耳又东北至新
安与涧水会(涧水出渑池)又东至偃师与瀍会(瀍水出榖城北潜亭)
东至洛阳会于伊(伊水出卢氏闷顿岭)又东北至巩县同入于河

  济河

  济水出阳城县王屋山初名沇水东西二源至济源县
卷一 第 5a 页 WYG0579-0616c.png
合流始名为济东南流至河内温县当巩县北入于河

  济水至王莽时下流已涸然今大小清河及济兖
诸泉实皆济渎脉络盖济性劲疾常伏流地中间
过山冈石根壅遏即喷薄上溢而为泉非真涸也
沁河

  沁河出沁源县羊头山世靡谷南流至阳城县与获泽
水合又南与丹水合又东过武陟又东南至荥阳县北
入于河

卷一 第 5b 页 WYG0579-0616d.png
  淮水

  淮水出南阳胎簪山自桐柏而东至光息境汝水合𣹑
水西北来注之又东至霍邱寿州颍水合漆渭之水西
北来注之又东与淝水会又北东与濠水会又东历盱
眙泗州又东至清河境入洪泽湖北之清口会黄河入
于海

  漕之患莫大于黄其次莫如淮曰汴曰汝皆淮之
所受也故列淮而从之以汝汴

卷一 第 6a 页 WYG0579-0617a.png
  汴河

  汴水出河南荥阳县西三皇山(一统志出大周山疑即三皇山也)山上
有二广武城相去百馀步汴水自两城间小涧中流出
东经开封府城内合京索须郑四水东南至中牟县入
黄河今不入河自朱仙镇入涡水同入于淮

  汝河

  汝水出鲁阳县之大孟山黄柏谷东北流历上蔡西平
汝阳又西南入于淮

卷一 第 6b 页 WYG0579-0617b.png
  黄淮以北诸名川即不与淮黄会而漕实赖之者
其所系与黄淮并曰汶曰卫曰泗曰沂曰洸曰白
河曰大清河小清河

  汶河

  汶河有三原一出泰山阳仙台岭一出莱芜原山阳一
出莱芜寨子村俱名汶会泰山诸泉至静村镇合流谓
之大汶口转西南至泰安州与小汶河合流至宁阳西
北分为二其一为元人所改由冈城南流别为沈水其
卷一 第 7a 页 WYG0579-0617c.png
一由冈城西流会坎河诸泉入大清河由东阿北至利
津入海此故道也明永乐中开会通河乃于宁阳之北
筑冈城坝以遏入洸之流于坎河之西筑戴村坝以遏
入海之路使尽出运河一自东平戴村镇西南流至汶
上县会白马河鹅河凡八十里北流号为分水庙六分
北流四分南流一自宁阳县冈城坝西南流合泗沂二
水凡一百馀里至济宁州旧自州南天井闸东合分水
南流之汶

卷一 第 7b 页 WYG0579-0617d.png
  本朝初改从州北三十里由马厂湖入漕

  卫河

  卫河源出河南辉县苏门山百门泉东流西引淦洹淇
三水经新乡浚县馆陶又北凡千里至临清与会通河
合又北经德州沧州等处千馀里至青县南岔河口受
滹沱之水合流而北至直沽会白河同入于海即汉时
之民河隋之永济渠亦名御河故漳水旧至馆陶入卫
明万历初漳河北徙由魏县曲阳滏阳河北流不循卫
卷一 第 8a 页 WYG0579-0618a.png
河济运

  泗水河

  泗水源出泗水县陪尾山四泉并发故曰泗循西流过卞
庄城合为一西流至兖州府城东转南流经横河与曲阜
沂水合元导之以济运于兖府东门外作金口闸遏令东
入府城又转南流会洸河以入济宁天井闸(初泗合沂南泛为患隋薛
曹于于水交流作石堰遏之令西陂泽尽为良田元修薛堰为滚水石坝以引泗水入济宁金口闸之建始此明因
之)金口闸有三洞夏秋水潦开闸泄水南流会沂水由港
卷一 第 8b 页 WYG0579-0618b.png
里河入师家庄闸河冬春水微闭闸遏水入府城出济宁

  沂河

  沂水源有二一出曲阜尼山西南流与泗水合分为二支
一西流金口闸入天井一南流会泗下师家庄河者也其
一出沂水县会蒙阴沂水诸泉合流至邳州入淮者也明
挑泇河邳州之沂导由骆马湖出董陈二沟入河至

  国朝

  今上康熙二十年开皂河二十六年复开中河二沂水
卷一 第 9a 页 WYG0579-0618c.png
并入中河济运

  洸河

  洸水源自宁阳县北三十里冈城之西南流县西三里
许又南流三十里至高吴桥会宁阳县诸泉入漕河水又
六十里经济宁城东隅与泗合入济宁天井闸河考云
洸汶之支流也元人于冈城之左作斗门遏汶水以益
泗漕洸之名始此明永乐中筑坝以遏汶水入洸之流
而洸河几绝独冈城之南官庄河入洸其源微而流不
卷一 第 9b 页 WYG0579-0618d.png
长成化间复为冈城石闸稍分汶之支以益之遂西南
流至济宁南门会沂泗二水入于漕

  按水经泗水过高平县洸水从北西来注之则洸
水之名非始于元也郦道元注洸水者洙水也然
其注洙水又曰洙水之南洸水注之则又洙自洙
而洸自洸也

  白河

  白河在通州其源出塞北经密云县合榆浑诸河凡三
卷一 第 10a 页 WYG0579-0619a.png
百六十里至直沽入海源远流迅水势散漫河皆溜沙
夏秋暴涨最易冲决沿河设铺舍置夫甲耑管挑浚

  大清河

  乃汶水从张秋分流会齐东南诸山泉沟泽经长清济
河会泺水至利津入海

  小清河

  乃泺水发源济南趵突诸泉汇大明湖会巨合水漯水
经邹平至博兴马车渎入海

卷一 第 10b 页 WYG0579-0619b.png
  自邳徐以北川莫大于汶泗沂然其源皆微不得不
以众泉为源因乎地导之以人苟有济于运虽与河
渎班可也爰各随其所从入为区别之有五派焉计
州邑一十有八泉二百四十有四

  一分水派(凡九州县)

  凡发源新泰莱芜泰安并肥城东平汶上以及蒙阴
之西宁阳之北等泉会流至南旺而分皆名曰汶河
为分水派

卷一 第 11a 页 WYG0579-0619c.png
  蒙阴县  旧泉二今废

  官桥泉  卞家庄泉

  新泰县  旧泉十三  新泉四

  南思泉  张家泉  孙村泉  西都泉

  右河泉  川村泉  灵查泉  和庄泉

  崖头泉  西周泉  公家泉  北鲍泉

  南村泉(以上俱旧泉)名公泉  北流泉  万岁泉

  名湾泉(以上俱新泉)

卷一 第 11b 页 WYG0579-0619d.png
  莱芜县  旧泉十一  新浚沟渠五

  半璧店泉  王家沟泉  牛王泉

  郭娘泉  镇里泉  乌江泉  小龙湾泉

  鹏山泉  赵家庄泉  莲花池泉

  湖眼泉(以上旧泉)小龙湾  青扬港  坡羊湾

  渌马河  音泥沟(以上新渠)

  泰安州  旧泉三十五  新泉三  附河四

  张家泉  木头沟泉  龙湾泉

卷一 第 12a 页 WYG0579-0620a.png
  梁家庄泉  马儿沟泉  风雨泉

  周家湾泉  铁佛寺泉  清泉

  范家泉  鲤鱼沟泉  皂泥沟泉

  板桥湾泉  北滚泉  顺河泉  浊河泉

  斜沟泉  羊舍泉  力沟泉  水波泉

  东西工柳泉  龙堂泉  韵谢泉  上泉

  马蹄沟泉  臭泉  朔港沟泉  水磨泉

  马黄沟泉  龙王泉  胡家港泉

卷一 第 12b 页 WYG0579-0620b.png
  陷湾泉  狗跑泉  报思泉(以上旧泉)神泉

  韩家庄泉  梁子沟泉(以上新泉)  㴎河

  泮河  漕河  梳洗河

  肥城县  旧泉五  新泉四

  王家泉  吴家泉  臧家泉  盐河泉

  清泉(以上旧泉)董家泉  开河泉  马房泉

  挽车泉(以上新泉)

  平阴县  旧泉一

卷一 第 13a 页 WYG0579-0620c.png
  柳沟泉

  东平州  旧泉九  新泉八  附坝一

  坎河口泉  铁钩觜泉  安圈泉

  张胡郎泉  吴家泉  席桥泉

  王老沟泉  独山泉  把头泉(以上旧泉)

  净泉  源泉  冽泉  大黄泉

  山黄泉  芦泉  灰东  涂家庄泉(以上新泉)

  戴村坝(长五里十三步横遏汶又西南由黑马沟尽出南旺鹅河口入会通河南北分流)

卷一 第 13b 页 WYG0579-0620d.png
  汶上县  旧泉二  新泉二  泊一   附坝

  一

  龙斗泉  泺当泉(以上旧泉)鸡爪泉  马庄泉(以上新泉)

  蒲湾泊(周围二十里西南流七里至金龙口入汶)   戴村坝

  宁阳县  旧泉四

  龙港沟泉  龙鱼泉  鲁姑泉  泺当泉

  一天井派(凡四县)

  凡泗水之泗河曲阜之沂河上水合流由金口闸遏
卷一 第 14a 页 WYG0579-0621a.png
入黑风口经兖城会滋阳诸泉以出济宁并宁阳蛇
眼等泉入漕河会于冈城之洸河亦出济宁以济运
者为天井派

  宁阳县

  龙眼泉  古泉  三里湾泉  井泉

  张家泉  柳泉  古城泉  金马庄泉(以上

  入天井派)  冈城石坝(在青州村县北三十里元济倅毕辅国都水少监马之真

  尝筑此坝在曲冈城遏汶水以入洸成化十三年主事张盛改建于此长一百二十丈阔一丈七尺

卷一 第 14b 页 WYG0579-0621b.png
  为水门七)  洸河(县北三十里导汶水由县西四里南经高吴桥会漕河及济河转入

  济宁天井闸)
  洸河东西二闸(俱在县西四里许洸河两岸之间嘉靖中

  因洸水久涸柳泉南入洸者悉为积水所渗乃于城西导柳泉横过洸河东西立闸以节宣之使其

  南会蛇眼张家等泉转入漕河)

  泗水县

  趵突泉  珍珠泉  淘糜泉  黑虎泉(俱出

  陪尾山泉林寺左波浪翻涌为山东诸泉之冠西北流出卞左桥遂为泗河)

  繁星泉  响水泉  红石泉  甘露旧泉

卷一 第 15a 页 WYG0579-0621c.png
  卞左泉(以上旧泉)三台泉(新) 白石泉(新) 新莲华泉

  新开泉  涌珠泉  石露泉  甘露新泉

  奎聚泉  琵琶泉  潘波新旧二泉

  黄阴泉  吴家泉  黄沟泉  岳陵泉

  杜家泉  石井泉(新) 蒋家泉  曹家泉

  赵家泉  东岩石缝泉  龟阴泉

  龟尾泉(新) 龟眼泉(新) 里涝沟泉(新) 鲍村泉

  珍珠泉  合德泉(新) 石河泉  璧沟泉

卷一 第 15b 页 WYG0579-0621d.png
  大小土沟二泉  芦城泉  西岩石缝泉

  三角泉  泉林公署在泉林之左

  曲阜县  旧泉十八

  青泥泉  温泉  连珠泉  逵泉

  车辋泉  柳青泉  双泉  茶泉

  曲沟泉  濯缨泉  曲水咏归泉  新泉

  潺声泉  埠下泉  横沟泉  新安泉

  变巧泉

卷一 第 16a 页 WYG0579-0622a.png
  滋阳县  旧泉四  新泉三  附坝一 浅十

  五  闸三

  东北新泉  阙党泉  负假泉

  上蒋诩泉(新) 下蒋诩泉  西北新泉

  古沟泉(新) 金口坝(在兖府东门外遏泗水由黑风口会流以济天井)

  洸河十浅  济河五浅  金口闸(在坝西北引沂泗以

  入流)  王娄闸(在府西十里)  杏林闸(在府西三十里)

  一鲁桥派(凡四州县)

卷一 第 16b 页 WYG0579-0622b.png
  凡沂之下流通乎港里河邹之诸泉入于白马河并
济鱼二州县等泉各出鲁桥等处以入运者为鲁桥


  曲阜县

  蜈蚣泉

  邹县  旧泉九  新泉二  附闸二  河二

  鳝鱼眼泉  益母泉  陈家沟泉

  白马泉  冈山泉  白蒋泉  三角湾泉

卷一 第 17a 页 WYG0579-0622c.png
  柳青泉  渊源泉(以上旧泉)黄港沟泉

  程家庄泉(以上新泉)小闸(县西南五十里横截泗水河以蕃漕河上下之水)

  港里积水闸(县西北即四沂故道)  蓼河(县北三十里流入白马河)

  白马河(与蓼河同发源九龙山合流西至港里入鲁桥)

  济宁州  旧泉三  附闸四

  芦沟泉  托基泉  马陵泉  斥玉泉(在芦

  沟泉中源)  碎玉闸(在托基泉中源)  官计闸(州东北二十里)

  吴泰闸(州东北四十五里俱在济河)

卷一 第 17b 页 WYG0579-0622d.png
  鱼台县

  黄良泉  庙首泉(俱旧泉)滕家泉  河头泉

  高家东泉  高家西泉  陈家泉

  中溢泉  阳城闸(今废)

  一新河派即沙河派(凡三)

  凡滕峄鱼诸泉或分入沙河或出沽头或出留城
闸统与沙河相近故曰沙河派今多会于昭阳湖及
王家口等处支河故又作新河派

卷一 第 18a 页 WYG0579-0623a.png
  鱼台县

  东龙泉  平山泉  古泉(新) 廉家潭(新)

  西龙泉  圣母泉(新)

  滕县

  白石桥泉  三里桥泉  大乌泉

  绞沟泉  赵沟泉  荆沟泉 刘家沟泉(新)

  趵突泉  南石泉  王花泉 魏家庄泉(新)

  新三山泉  黄沟泉  白山泉(新) 温水泉

卷一 第 18b 页 WYG0579-0623b.png
  黄家泉  三界湾泉  龙湾泉  皇甫坝

  (在沙河店遏沙水上流由文河会赵沟泉蓄南阳湖)  颂嘉坝(南牧沙水馀流使出

  尹家洼即为池)  王家口坝(在薛城东南遏薛水上流由支河豸里沟)

  豸□沟坝(在百中桥遏薛水中流支河入吕孟湖以出地滨沟)  东卲坝

  (在薛城西收薛水馀流使由支河出佃户屯)  留城闸

  佃户屯减水闸

  峄县

  许有泉  温水泉

卷一 第 19a 页 WYG0579-0623c.png
  一邳州派(凡三县)

  沂水蒙阴之泉以至峄县之许池泉会沂泗二河西
下古邳入淮者曰邳州派

  峄县

  许池泉

  蒙阴县  旧泉二  新泉一今废

  伏井谷泉  泉河泉  顺德泉

  沂水县  旧泉十今废

卷一 第 19b 页 WYG0579-0623d.png
  上泉  龙王堂泉  雪三堂泉  小水泉

  大泉  盆泉  井泉  芙蓉泉  灰泉

  单家泉

  蒙阴沂水等泉自明山东巡抚徐源以黄河之水经
流徐吕二洪可不资于泉故暂废之然今运河自中
河以北尽资源泉之水终当逐处查勘开浚以济运

  附新浚泉渠

  新泰县  助水河渠十八道

卷一 第 20a 页 WYG0579-0624a.png
  嶅山河渠  西周庄沟渠  沈村庄沟渠

  羊村庄河渠  堐头河渠  上五庄河渠

  官山沟岭渠  张家沟渠  和庄村河渠

  羊流河渠  碗□头庄沟渠  羊流东沟渠

  未庄村沟渠  刘村集河渠  嶅阳河渠

  钓鱼台沟渠  西都村沟渠

  莱芜县  泉四十七处

  海眼泉  雪家庄泉  外河泉  鱼池泉

卷一 第 20b 页 WYG0579-0624b.png
  新兴泉  郭娘二泉至三十泉  乌江二泉

  三泉  鹏山二泉  三泉

  湖眼二泉至十泉

  泰安州  泉二十一

  陷湾新泉  小清泉  周家湾二泉

  壮湾二泉  三泉  会泉  小柳泉

  浊河二泉  三泉  梁子二泉

  马儿二泉至五泉  水磨二泉  狗过二泉

卷一 第 21a 页 WYG0579-0624c.png
  马黄二泉  三泉

  肥城县  泉四十处

  盐河二泉至七泉  董家二泉至四泉

  臧家二泉至四泉  吴家二泉至八泉

  王家二泉至八泉  闸河二泉至五泉

  马房二泉  托车二泉至五泉

  清二泉至六泉  灰包沟渠

  东平州  泉源三十二处  助水河渠二道

卷一 第 21b 页 WYG0579-0624d.png
  独山二泉  扒头二泉至六泉

  席桥二泉至十一泉  王老二泉至五泉

  张胡二泉  三泉  吴家二泉至五泉

  安圈二泉至六泉  铁钩三泉  独山河渠

  刘家所河渠

  汶上县  泉源四处

  龙斗二泉  赵家泉  二泉  三泉

  宁阳县  泉源一百四十六处

卷一 第 22a 页 WYG0579-0625a.png
  鲁姑二泉至四泉  泺当二泉至七泉

  龙港二泉至二十八泉  小河一泉至二十一泉

  龙鱼二泉至三十泉  黄家一泉至三十二泉

  蛇眼二泉至五泉  小古泉

  三里沟二泉至八泉  张家二泉至八泉

  金马二泉  三泉  新柳二泉至八泉

  泗水县  泉源十二处

  潘波小泉  黄阴小泉  鲍村小泉

卷一 第 22b 页 WYG0579-0625b.png
  玉沟第三泉  新开第二泉   天井泉

  醴泉  醴前泉大小二泉   七里沟泉

  马跑泉   马庄泉  魏庄泉

  曲阜县

  邹村泉  又水泉  柳庄泉

  滋阳县  泉源二处

  小新泉  负假二泉

  邹县

卷一 第 23a 页 WYG0579-0625c.png
  程家二泉至四泉  胜水泉  马山泉

  鳝眼二泉  冈山二泉至九泉  白马二泉

  陈家二泉  柳青二泉  孟母二泉至六泉

  三角二泉至八泉

  济宁州  小泉三处

  马陵二泉至四泉

  滕县  泉十二处

  荆沟二泉  趵突二泉  大乌二泉

卷一 第 23b 页 WYG0579-0625d.png
  北石桥二泉  绞沟二泉  南石桥二泉

  玉花二泉至四泉  三山二泉  黄家二泉

  峄县

  搬井泉  龙王泉  许池二泉至五泉

  许有二泉  三泉  温水二泉

  诸湖考

  泉者川之源湖者川之汇苟有系于漕不可略也然
济沛以上之湖常苦其涸淮扬以下之湖常苦其盈
卷一 第 24a 页 WYG0579-0626a.png
则以地形高下之不同也高者易涸务蓄之使积下
者易溢务通之使平则有利于运而无害于运矣

  南旺湖

  南旺湖在汶上县西三十里宋时与梁山泺水汇而为
一周围二百馀里明代周围九十三里漕渠贯其中湖
分为二东湖广衍倍于西全形北高而南下万历间周
围等堤凡一万九千七百八十八丈零北接马踏湖西
北接安山湖南接马肠以及昭阳诸湖绵亘数百里于
卷一 第 24b 页 WYG0579-0626b.png
五水匮之中(前代以南旺安山等五湖为水匮)最当要会测其地形与
任城太白楼岑齐南北运道之脊也西湖环筑堤岸一
万五千六百馀丈既开大渠与堤并长湖内复纵横穿
小渠二十馀道联络引水入漕东湖以东地势渐高无
烦防遏止植柳竖石以封界南至长沟小河口苏鲁桥
北至田家楼受水之处亦堤而渠之视西湖二又倍之
今湖身日淤弥望民田旧制不可复问矣

  蜀山湖

卷一 第 25a 页 WYG0579-0626c.png
  蜀山湖即南湖东湖也周围六十五里中有小山如螺
浮水中旧有堤自冯家坝起至苏鲁桥止长三千五百
八十丈自桥西至田家楼止原系收水门户栽柳封界

  南阳湖

  南阳湖在鱼台县东三十里周围约四五十里运河经
其中水至深者五六尺浅者二三尺东湖俱茭荷西湖
率丛生马兰草与蒲苇而已

  昭阳湖

卷一 第 25b 页 WYG0579-0626d.png
  昭阳湖在沛县东八里齐乘云山阳湖俗名刁阳湖东
滕邹二县水咸汇于此下与薛水合自金沟口达于泗
河湖东长十里南阔一里西十一里北四里周围二十
九里有奇永乐八年湖口建石闸嘉靖四十四年黄河
北出湖湮又创开新河去此远

  微山湖

  微山滕峄沛徐之中周围百馀里凡郓城嘉祥钜野鱼
台金乡城武曹州定陶寿张阳谷曹单各州邑之水皆
卷一 第 26a 页 WYG0579-0627a.png
南注之兖徐间一巨浸也然查河渠各志并不载沛志
有微山而无湖惟各图中有之岂当时尚未成巨浸欤

  马踏湖

  马踏湖西与南旺湖相通周围三十四里有奇其东北
低缺处长十里馀筑堤一道束水不使泄西岸有滚水
坝漕河亘其西汶水堤在其南

  马肠湖

  马肠湖在济宁北十里蜀山湖之南漕河经其西旧志
卷一 第 26b 页 WYG0579-0627b.png
周围四十里三分其东南堤共长一千六百二十丈西
北受水之处植高柳封界内斗门三座

  安山湖

  安山湖在东平州治西十五里绕安民山下(山在州西南三十五
里)旧志周围一百馀里自明中叶许民佃种百里湖地
尽为麦田然其低洼之区自东北通湖闸起历而北至
天禄庄转西南至王禹庄又东南至青狐惟复东北至
通湖闸周围三十八里湖形尚存尚书朱衡四筑堤以
卷一 第 27a 页 WYG0579-0627c.png
蓄水但湖形如盆碟高下不甚相悬湖水随风荡漾西
北风则流入东南燥地未及济运消耗过半其西北地
形稍卑水势散漫东南地高八里湾放水之地并建石
闸其堤长四千三百二十丈旧称自南旺下至卫河四
百馀里其间全赖安山湖以济运今自河淤之后一望
平陆录之以备参考

  骆马湖

  骆马湖在宿迁县西北十里广七八里袤三十馀里上
卷一 第 27b 页 WYG0579-0627d.png
受沂河之委下出陈董二沟以入黄河明季尝由此湖
行运以入泇康熙十八年以前亦曾通漕自开皂河不
行此湖

  洪泽湖

  洪泽湖在山阳西南九十里自东北而西南迤逦滂湃
于山清桃泗天长高宝之间考之文献此湖往代三之
二皆民田自黄河溃决全淮壅注不得畅流入海漫衍
四及遂为淮凤间一巨浸其中犹有洪泽村寥寥民居
卷一 第 28a 页 WYG0579-0628a.png
数十浮沈于洪涛之中而已其广袤约数百里西北堤
曰归仁所以障黄河睢河及灵芝诸湖(阙)水之北入东
南堰曰高堰以障淮流之东出务使之全注清口以会
黄入海也

  高宝诸湖

  淮以南为湖者无虑数十其广袤各有疆畔今则千里
一壑盖其地处东南下流西受天合盱泗七十二山溪
之水加以高堰所泄淮水馀波建瓴下注其东薄海数
卷一 第 28b 页 WYG0579-0628b.png
百里皆高宝兴盐通泰江都七属民田又皆中洼而四
高测其水面与海面无甚低昂虽有庙湾天妃石䃮五
港诸海口分泄而所泄不敌所纳者十之二三浸淫泛
溢势同溟渤南北运道仅以一线长堤引而咽喉之矣
考之旧志运河以西有白马汜光甓社䓁十七湖今俱
不可辨概而名之曰宝应湖又南曰界首湖又南曰高
邮湖卲伯湖南北三百里而弱东西百里而强运河以
东凡三十六湖今亦不可辨纪其最著者北曰射阳湖
卷一 第 29a 页 WYG0579-0628c.png
在宝应湖东六十里志称东西三百里延亘于山宝盐
城之间凡山宝之水自泾河涧河来者俱由射阳湖出
喻口白沙以入海今则渐溺与所载异南曰广洋湖得
胜湖喜鹊湖昔不甚著今一望㳽漫无有涯际凡江高
上下之水俱入诸湖出海安以达于海

  海口

  淮南淮北沿海俱有海口如海州则有东海口安东则
有云梯关惠家港山阳则有庙湾盐城则有天妃石䃮
卷一 第 29b 页 WYG0579-0628d.png
沭河分流及新闸中河之水由北卤五港出灌口其各
盐场村镇小渠入海者难以悉记然核其正派则安东
云梯关实黄淮二渎入海故道也万历二十三年总河
杨一魁因黄强淮弱清口沙垫淮水反挟湖水以浸盱
泗因间挑黄坝新河分黄由桃源黄家嘴下五港口入
海然新河虽开河流亦仅十二三未几仍塞其馀诸湖
水入海如淮安兴文等处闸洞之水则由涧河武家墩
之水则由泾河俱入射阳湖高良涧周闸之水一由岔
卷一 第 30a 页 WYG0579-0629a.png
河下泾河一由阜子湖宝应湖下子婴沟入广洋湖而
射阳广洋二湖则东趋庙湾入海高宝兴盐等处下河
之水则汇由兴化丁溪等五场入海若有骤溢则有盐
城石䃮海口为之分泄淮北海州东盐正口虽称淤而
旁口更阔亦周流无滞

  江口

  考江口向自瓜仪达清口与黄淮会今黄身日高夺淮
阻江惟漕河为通江正脉其馀支流如高卲等湖受淮
卷一 第 30b 页 WYG0579-0629b.png
泗散漫之水又由卲伯金家湾下达盐河入芒稻河达
江江都湾头亦下达盐河流海陵诸处亦有由白塔河
滚水坝达江者扬州以南下扬子桥俱分流入江南盈
溢暴涨之水在于分疏下流如芒稻等河疏之不使狭
阻可也

  漕运考

  漕河

  自黄淮两渎以迨众泉泽钜细不一而皆资乎漕然
卷一 第 31a 页 WYG0579-0629c.png
河非能自为漕也人事尽而地利生焉考汉唐以历
元明至我

  朝而漕事始尽善则因革变通之故亦可思焉已故详
列诸川泽而次之以漕焉

  全漕运道自浙江迄张家湾凡三千七百馀里由浙至
苏则资天目苕霅诸溪之水常州则资宜溧诸山之水
至丹阳而山水绝则资京口所入江潮之水水之盈缩
视潮之大小故里河每患浅涩自瓜仪至淮安则南资
卷一 第 31b 页 WYG0579-0629d.png
高宝诸湖之水西资清口所入淮河之水俱由瓜仪出
江故里河之深浅亦视两河之盈缩焉自清口至直河
则资黄河之水自直口至济宁旧资汶泗沂洸之水

  按康熙二十五年黄河北岸骆马湖口开皂河一
道四十馀里接泇口二十六年又于清河县西黄
河北岸开中河一道广九丈至七丈不等深丈馀
长三百馀里通运道者一百八十里绕宿迁治北
直接皂河口凡重运一出清口即截河而北径入
卷一 第 32a 页 WYG0579-0630a.png
清河县西仲家闸由中河历皂河进八闸以达济
宁皆资汶泗沂洸之水并山东诸泉不藉黄河

  自济宁至临清则资汶河之水即泰安莱芜徂徕诸泉
也从南旺分流南流至济宁天井闸会泗沂洸三水济
运北流至临清以会卫河然天旱泉微每苦不足自临
清至天津则资卫河之水由直沽入海而自天津至张
家湾则资潞河白河浑榆诸水矣通州以上则资大通
河之水以达京师

卷一 第 32b 页 WYG0579-0630b.png
  清河南尽瓜仪北通燕冀其间自昌平县神山泉寺等
水由西山贯都城过大通桥东至通州入白河者大通
河也自通州而南至直沽会卫水入海者白水也自临
清而北至直沽会白河入海者卫水也自汶上县南旺
分水河口其分而北流经张秋至临清以会卫河又分
而南流至济宁州城东北以上天井闸上会泗沂洸三水
者攸水也自济宁州城东北以上会流而来出天井闸与
汶水合南流至南阳出夏镇入泇河皂河中河以出仲家
卷一 第 33a 页 WYG0579-0630c.png
庄闸者泗洸沂并山东诸泉也自仲家闸绝流五里入
清口者黄河也自清口通淮南至瓜仪者淮湖诸水也

  大通河

  大通河即通惠河发源昌平州白浮村神山泉过榆河
会一亩马眼玉泉汇于积水潭(即七里泺)东贯都城由大通
桥而东五里至通州入白河凡一百六十四里郭守敬
所凿也又以白河榆河诸水合流亦名潞河每十里为
一闸明初诸闸犹有存者然不以转运河流渐淤嘉靖
卷一 第 33b 页 WYG0579-0630d.png
六年自大通桥至通州石坝大加修浚设五闸置官夫以
时蓄泄造剥船置布袋责经纪领之雇彼递输以达都下
本朝因之

  会通河

  会通河即元运河自济宁至临清是也元初转漕自浙
西入江淮由黄河逆流至中泺登陆至淇门复由御河
登舟以达于燕京至元二十年江淮水运不通自济宁
开河达东平之安民山凡百五十里北自奉符为闸以
卷一 第 34a 页 WYG0579-0631a.png
导汶水入洸东北自兖州为闸以遏泗沂二水亦会于
洸以出济宁之会源闸分流南北其西北流者至安民
山入清济故渎经东阿至利津入海其后海口沙壅又
从东阿转陆二百里抵临清以下御河二十六年复自
安山西南开河由寿张西北至临清径达御漳凡二百
五十里是名会通河会源以南为逆以北为顺南接丰
沛北迄天津凡一千五百馀里推挽之劳免焉洪武二
十年河决原武漫过安山湖会通渐淤永乐九年疏凿
卷一 第 34b 页 WYG0579-0631b.png
元人故道于东平戴村筑坝遏攸水使西流尽出南旺
四分往南接济徐吕六分往北达临清自临清扺徐州
七百馀里间全资汶泗沂洸诸水接连总由闸四十有
三后增建二十馀而减水通河诸闸不与焉然河源之
最微者莫若会通黄水冲之则随而他奔而漕不行故
坝以障其入源微而支分则流愈小而漕亦不行故坝
以障其出流驶而不积则涸故闭闸以须其盈盈而启
之以次而进漕乃可通源溢而不泄必溃于是减水坝
卷一 第 35a 页 WYG0579-0631c.png
溢则减河以入湖涸则放湖以入河于是有水匮匮者
蓄也湖之别名也而壅水为埭谓之堰沙淤之处谓之
浅浅有铺铺有夫以时挑浚焉

  泇河

  运道诸水之开莫善于泇河既避黄河之险又资泉湖
之利第经营之始浚旧开新堑山刬石引泗合沂以通
运厥初孔艰自隆庆中都御史翁大立倡议开之万历
初都御史傅希挚继之屡议屡止二十一年汶泗泛溢
卷一 第 35b 页 WYG0579-0631d.png
堤溃运阻总河舒应龙挑韩庄中必沟通彭河水
道以入黄河而泇口始辟二十五年河决黄堌二
洪告涸总河刘东星寻韩庄故道凿良域侯迁顿
庄及桃万庄由黄泥湾至宿迁董家沟以试行运
而泇流始通三十一年因河决沛县由昭阳湖穿夏镇
横冲运道总河李化龙寻舒刘旧迹主事梅守相为陈
泇河利运状乃题请开泇行运起夏镇以迄直口长二
百六十馀里避黄河之险三百馀里其间开李家港以
卷一 第 36a 页 WYG0579-0632a.png
避河淤开三市田家口以远湖险中凿郗山以展河渠
建韩庄台庄侯迁顿庄丁庙万年张庄德胜等八闸以
节宣水利而泇之运始行其后总河曹时聘复大加展
扩建坝遏沙修堤渡纤置邮驿设兵巡增河官立公署
而泇为坦途

  徐吕二洪

  徐州洪在徐州吕梁洪在徐州东南六十里俱最险自
泇河通运各省粮𦨣俱不过洪惟徐寿二卫兑徐萧砀
卷一 第 36b 页 WYG0579-0632b.png
三州县过洪而亦不为害矣

  淮安运河

  高家堰在淮安西南隅汉陈登所筑永乐间筑堤堰上
以防淮水东侵又自东北开河南接清口曰清江浦乃
运𦨣由江入淮之道万历间复筑高堰用石包砌起新
庄至越城长二万八百七十馀丈于府城南运河旁自
窑湾杨家涧历武家墩开新河一道长四十五里曰永
济河置三闸以备清江浦之险又建清江浦外河石堤
卷一 第 37a 页 WYG0579-0632c.png
西桥西堤以禦淮河之冲明末

  国初河道淤垫黄流逆灌全淮南溃屡塞屡决至康熙十
五年大决自武家墩以至高良涧决口三十六处成河九
道清水潭决口至三百丈运道阻塞十六年臣奉
命督河自清口以下直出云梯关外并开引河以导入海
之势尽塞诸决创筑周桥翟坝堤工三十里大挑山清高宝
江五州县之南运河增筑两岸堤塞清水潭更名其地曰
永安河创改南运河之运口于三㲼河又大挑烂泥浅裴
卷一 第 37b 页 WYG0579-0632d.png
家场等处皆成大河随地远近建减水坝以泄暴涨于
是淮水尽出清口会黄河入海运河无阻

  高宝运河

  自山阳以迨卲伯运道所经诸湖皆石堤运𦨣触堤往
往败溺弘治三年于高邮湖迤东开新河以避险曰广
济河两岸甃以石嘉靖五年于汜光湖东旁旧堤开新
河三十里遂弃广济河又宝应县至界首凡有沟河通注
于海者造平水闸十座十年又自宝应湖东筑月堤二
卷一 第 38a 页 WYG0579-0633a.png
十一里万历五年淮水由黄浦口决入石堤多坏七年
修筑改建减水闸四座加高石闸九座自是宝应诸湖
堤岸相接十二年于石堤之东旁开新河三十馀里以
避槐角楼一带之险曰弘济河

  瓜仪运河

  仪真瓜洲运道咽喉宋时仪真尝建三闸洪武中即其
地筑坝弘治元年始建东关罗泗二闸十二年复滨江
建拦潮闸潮长放𦨣潮退盘坝万历四年于米辉巷钥
卷一 第 38b 页 WYG0579-0633b.png
匙河清江等处各闸各开河以便停泊瓜洲江口旧有
土坝重𦨣盘坝艰难隆庆六年自时家洲以达花园港
开渠六里馀建瓜洲通江闸二座万历四年于瓜洲开
港坞以泊运

  丹阳运河

  常州至丹阳河道淤浅岁劳开浚正统初巡抚周忱于
武进奔牛吕城设坝闸俾漕舟由京口出江迨景泰间
坝闸渐颓水道淤浅有议从蔡泾孟渎出江者因迫海
卷一 第 39a 页 WYG0579-0633c.png
洋舟多覆溺仍从故道增置五闸

  浙江运河

  浙江运河发源于天目出临安馀杭径德清海宁石门
桐乡秀水嘉兴以达于江南吴江县或遇天旱则石门
县之石门镇以至松老桥桐乡县之皂林秀水县之陡
门等处沙瓦石砾壅滞浅涩每岁必加挑浚

  河决考(诸因势利浚事实大者间亦录之)

  夏

卷一 第 39b 页 WYG0579-0633d.png
  禹治洪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今山西河津县陜西韩城县两岸相界)南至
于华阴(今陜西华阴县)东至于底柱(今河南陜州之三门山)又东至于孟
津(今河南府孟津县)东过洛汭(今巩县)至于大伾(今大名府浚县有大伾山一名
黎阳山注即禹贡大伾山河防一览注在今汜水县即故成皋两存备考)北过浲水(今冀州北枯泽
渠一曰溃水亦曰漳水)
至于大陆(今邢州钜鹿泽名也)又北播为九河(齐桓公塞
九河以广民田居故馆陶贝丘广川信都东光河间以东城池旧迹犹存在今河间府沧州南及东北献县庆
云平原海丰等处)同为逆河入于海(由今宁津吴桥南皮诸处迤东入海)

  此大禹导河之故道也

卷一 第 40a 页 WYG0579-0634a.png
  商

  顾景范方舆纪要注契始封商今西安商州相土迁商
丘今归德府汤居亳今归德东废榖熟县是曰南亳府
北四十里有大家城为北亳有景山亦名景亳汤始兴
地偃师为西亳 查皇甫谧曰亳今榖熟县废焉北亳
即吴亳汤受命之地榖熟为汤南亳汤定都焉偃师为
西亳盘庚所徙尚书立政所谓三亳也或曰考城为北
亳榖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榖熟县在归德府东南四
卷一 第 40b 页 WYG0579-0634b.png
十里

  成汤迁亳

  仲丁迁嚣(亦曰敖今郑州荥阳县)

  河亶甲迁相(今大名府内黄县又彰德府西北五里洹水南岸有丰田城云是古相都未知孰是)

  祖乙迁邢迁耿(邢今顺德府邢台县耿今平阳府河津县)

  盘庚迁殷(殷即西亳)

  此河决之始也夫成汤至盘庚不过三百馀年而
六迁其国都则当时大河南北决已屡矣况古昔
卷一 第 41a 页 WYG0579-0634c.png
土旷人稀又文字简略苟害不及于都邑方策弗
载则此外必更有不及纪者世谓自大禹随刋以
来凡千七百年无水患殆亦未之考也

  周

  定王五年河徙砱砾

  此河失故道之始也

  汉

  文帝十二年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今延津荥阳诸县至清丰郓濮达于安平

卷一 第 41b 页 WYG0579-0634d.png
  绵亘千里皆是)

  武帝建元三年河溢平原(今德州)

  元光三年河徙顿丘(今开州清丰)东南流夏复决濮阳(今濮
州)瓠子(今开州西南二十五里)注钜野道淮泗汎郡十六

  此河通淮之始也

  元帝永光五年冬十二月河决清河灵鸣犊口(今高唐州南二

  十五里)

  初武帝既塞宣房仍导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后
卷一 第 42a 页 WYG0579-0635a.png
复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今卫河)东北入海广深与
大河等(大河发源登州栖霞县为东流今清洋河入海)故因其自然不塞
堤也是岁河决而屯氏河绝(禹厮二渠以引河一出贝邱西南二
折一则漯川是也)

  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灌四郡三十二
县居地十五万顷坏官亭庐舍且四万所以王延
世为河堤使者延世以竹络长四丈大九围盛以
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堤成改元河平

卷一 第 42b 页 WYG0579-0635b.png
  河平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千乘海口
在今青州乐安县)所坏者半建始时复遣延世往治六月
乃成

  鸿嘉三年镌底柱石没水中不能去水愈怒明年秋
渤海清河信都河水溢灌县邑三十一败官亭民舍
四万馀所

  绥和二年求能浚川治河者待诏贾让言治河三策
东汉

卷一 第 43a 页 WYG0579-0635c.png
  明帝永平十二年诏王景修汴渠堤自荥阳东至千乘
海口千馀里每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
溃漏之患明年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故迹

  新莽三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

  隋

  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榖洛水达于河复自
板渚引河历荥泽入汴自大梁之东引汴入泗以
达于淮又开䢴沟入江

卷一 第 43b 页 WYG0579-0635d.png
  四年发北河诸郡男女百馀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
达于河北通涿郡名曰御河

  六年冬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馀杭八百馀里广十馀
(今江浙运河也)

  唐

  中宗嗣圣十年(周武氏长寿二年)河决棣州

  玄宗开元十年河决博州(今东昌)

  十四年河决魏州(今冀州)

卷一 第 44a 页 WYG0579-0636a.png
  十五年河决冀州

  昭宗乾宁三年夏四月河涨滑州朱全忠决为二河夹

  城而东为害滋甚

  后唐

  庄宗同光二年塞决河先是梁攻杨刘(今东平州杨刘镇)决河
水以限晋兵所决河岁为曹濮患发汴滑兵塞之
未几复坏

  晋

卷一 第 44b 页 WYG0579-0636b.png
  天福二年河决郓州(今郓城县)

  四年决博州

  六年决滑州

  十一年河决临黄观城两县

  开运元年河决滑州侵注曹单濮郓

  三年秋七月河决杨刘西入莘县广四十里自朝城
北流

  汉

卷一 第 45a 页 WYG0579-0636c.png
  隐帝乾祐元年五月河决鱼池(在滑县)

  三年六月河决郑州

  周

  太祖广顺二年十二月河决郑州滑州

  世宗显德元年河决东平杨刘口筑堤自阳谷抵张秋
遏之然河决不复故道分为赤河

  二年疏汴水初汴水自唐末溃决自埇桥东南悉
为污泽世宗欲击唐命因故堤疏导之东至泗上

卷一 第 45b 页 WYG0579-0636d.png
  四年疏汴水入五丈河自是齐鲁舟楫皆达于大梁
(五丈河在荥阳县南三十五里大周山下京水自荥阳踰汴东北注河通山东之漕其广五丈故名)

  五年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春三月汴梁成于是江
淮舟楫始通(即归德至泗州河)

  六年导汴水入于蔡水以通陈颍之漕又浚五丈渠
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梁山泊在东平州西四十里)

  宋

  太祖建隆元年导闵河自新郑与蔡水合贯京师南历
卷一 第 46a 页 WYG0579-0637a.png
陈颍达寿春以通淮右于是以汴城西南为闵河
东南为蔡河(闵河即惠民河今黄河自汴梁西角历陈镇至寿州正阳镇入淮即宋闵
河故道按宋都汴漕运之路有四东南之粟自淮入汴陜西之粟自三门自波转黄河入汴陈蔡一
路之粟自闵河至京京东粟自广济河至京四河惟汴最大闵河其一也)

  二年浚五丈渠自都城北历曹济及郓以通东方之


  乾德二年赤河决东平之竹村

  三年秋大雨决阳武澶郓河亦决

卷一 第 46b 页 WYG0579-0637b.png
  四年八月济州河决

  开宝四年河决澶渊泛数州

  五年决阳武濮阳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河决温县荥泽顿丘

  八年五月河大决滑州韩村泛澶濮曹济东南流至
彭城界入淮

  此河入淮之始也

  九年春滑州决

卷一 第 47a 页 WYG0579-0637c.png
  淳熙三年开沙河自楚州至淮阴凡六十里以避淮
水之险舟行便之

  端拱元年开荆南漕河自荆南城东至狮子口入汉
江以通荆峡之漕

  淳化四年十月河决澶州陷北城坏庐舍七千馀区
乃于迎阳凿渠导水入黎阳大河以防暴涨(黎阳今浚
县)

  真宗咸平三年五月赤河决郓州王陵埽浮钜野入淮

卷一 第 47b 页 WYG0579-0637d.png
  河徙郓州城于东南十里

  景德元年澶州河决

  大中祥符元年尉氏县惠民河决

  三年十月河中府白浮图村河水决溢九月棣州河
决通利军

  五年河决棣州

  六年以棣州屡苦河患诏徙州城于阳信之八方寺

  七年河决澶州

卷一 第 48a 页 WYG0579-0638a.png
  天禧三年七月滑州河溃漫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
山泊又合清水古汴渠东入于淮邑州罹患者三
十二

  仁宗天圣六年六月河决澶州

  明道二年徙大名朝城县于社婆村废郓州之王桥
渡溜川之临河以避水

  景祐元年河决澶州横垄埽

  庆历八年河决商胡埽

卷一 第 48b 页 WYG0579-0638b.png
  皇祐元年河合永济渠注乾宁军二年河决馆陶县
郭固四年塞郭固河势犹盛殿中丞李仲昌请自
澶州商胡河开六塔渠入横垄故道以披其势

  至和二年穿六塔渠

  嘉祐元年塞商胡河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


  五年都转使韩贽言四界首古大河所经宜浚二股
渠分河流入赤金河以纾决溢之患遂凿二股河
卷一 第 49a 页 WYG0579-0638c.png
工成并五股河浚之

  神宗熙宁元年河决枣强北注瀛二年浚二股河以𨗳
东流商胡河北流稍自塞

  四年七月北京新堤六埽河决漂溺馆陶永济清阳
以北下属恩冀贯御河奔冲为一

  五年开浚二股河成深十一丈广四百尺入于河埽
口亦塞

  六年于北京第四第五埽等处开修直河使大河还
卷一 第 49b 页 WYG0579-0638d.png
二股故道

  八年开浚王供埽引大河注之御河以通江淮漕运

  十年五月河决荥泽自开直河水势增涨七月大决
于澶渊曹村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
山张泽泺分为二派一分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
清河入于海灌郡四十五濮齐郓徐尤甚

  明臣邱浚曰此黄河入淮之始按史汉武帝元光
三年河决瓠子注钜野通淮泗时已通淮至宋太
卷一 第 50a 页 WYG0579-0639a.png
宗太平兴国八年河决滑州东南流至彭城界入
淮真宗咸平三年决郓州浮钜野入淮泗天禧三
年决滑州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又合清汴东入
于淮然则河之入淮旧矣不自熙宁十年始也

  元丰元年四月曹村埽决口塞改名曰灵平五月新
堤成闭口断流河复归北

  三年七月澶州孙村陈埽及大吴小吴埽决

  四年四月澶州小吴埽复大决自澶注入御河都水
卷一 第 50b 页 WYG0579-0639b.png
监丞李立之言河自乾宁军至劈地口入海宜自
大名至瀛州分立东西堤五十九埽从之大抵熙
宁专欲𨗳河东流闭北流然卒无成功

  五年六月河溢北京内黄埽七月决大吴埽堤以纾
灵平下埽危急八月河决原武埽溢入州利津阳
武沟刁马河入梁山泺

  六年开龟山里河以达于淮初熙宁四年自淮阴至
洪泽已开新河独洪泽以上至清汴尚患风涛之
卷一 第 51a 页 WYG0579-0639c.png
险至是发运使罗极蒋之奇请自洪泽以上凿龟
山蛇涌龙肋里河取淮为源不置堰闸以免风涛

  七年七月河溢元城埽决横堤破

  八年十月河决大名小张口

  哲宗元祐四年置修河司时安焘文彦博吕大防力主
东流曰大河北流失国中之险苏辙范纯仁胡宗
愈王存等力言不可以为势必不能不听

  元符三年六月河决内黄口东流断绝

卷一 第 51b 页 WYG0579-0639d.png
  三年河决苏村

  徽宗大观元年河决钜鹿又溢信都南宫

  三年河溢冀州倍堵又决清河埽

  崇宁元年冬开临清县坝子口决北京恩冀沧州永
顺军积水入御河桃源

  三年秋黄河涨入御河行流浸大名府馆陶县败庐
舍役民治之三月堤成工始毕涨水复坏之

  政和四年都水使孟昌龄献言河自大伾山东而来
卷一 第 52a 页 WYG0579-0640a.png
直大伾山之西回而南复折北则又直大伾之东
曾不十馀里而地形水势束迫相直若引使穿大
伾东北二山分两股而过合于下流因三山为址
系浮梁岁省费数百倍可宽河朔诸路之忧从之
巨泺成诏自居山大伾山浮桥属浚州者名天成
桥自大伾山至汶子山浮桥属滑州者名荣光桥

  金

  南渡后两河尽入金境金设官置属以主其事沿
卷一 第 52b 页 WYG0579-0640b.png
河上下凡二十五埽六在河南十九在河北皆从
都水监廉举总统埽兵万二千人岁用薪百一十
一万二千馀束草百八十三万七百馀束桩栈之
木不与焉

  世宗大定八年河决李固渡水溃曹州城分流于郓州
之境

  十一年河决王村南京孟卫州多被其害

  十七年河决白沟

卷一 第 53a 页 WYG0579-0640c.png
  二十年河决卫州及延津京东埽㳽漫至于归德府

  二十六年河决卫州堤坏其城

  二十九年河溢于曹州小堤之北

  章宗明昌五年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又自开封

  北卫州决而入涡河

  元

  世祖至元九年卫辉新乡县河决

  十三年河决河南漂郡县十五役民二十馀万塞之

卷一 第 53b 页 WYG0579-0640d.png
  二十五年汴梁洛阳城诸县河决二十二所

  二十六年淤须城县(今废在东平州东南)安山西南开河引汶
水达临清之御河凡二百五十馀里建闸三十一
度高低远近以莭蓄泄役工二百五十一万有奇
六阅月竣工赐名会通河

  二十七年修浚会通河易闸以石至泰定二年竣

  二十九年开通惠河以郭守敬领之丞相以下皆亲
操畚锸为之倡𨗳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水过双塔
卷一 第 54a 页 WYG0579-0641a.png
榆河引一亩玉泉诸水入城汇于积水潭从东折
而南入旧河每十里置一闸以时蓄泄置闸之处
往往于地中得旧时砖木云

  成宗大德元年秋七月河决杞县蒲口塞之明年复决
其后水北入复故道

  二年秋七月大雨河决漂归德属县

  三年五月河决蒲口儿等处侵归德府数郡

  武宗至大二年秋七月河决归德封邱

卷一 第 54b 页 WYG0579-0641b.png
  仁宗重庆二年河决陈亳睢三州开封陈留等县

  延祐元年以大船入会通河馀𦨣碍不得行于金沟
沽头两开置三隘闸临清置一隘闸各阔一丈正
许一百五十料𦨣得入其后民造长𦨣八九十尺
者皆五六百料比至闸内不得回转又阻馀𦨣又
于隘闸下约八十步河北至二闸中间相离五六
十尺如舟至量长如式方许入闸

  七年七月河决荥泽开封二县

卷一 第 55a 页 WYG0579-0641c.png
  泰定帝泰定二年五月河溢汴梁

  三年河决阳武漂民居万六千五百馀家已复坏乐
利堤

  文宗至顺元年六月河决曹州济阴县

  顺帝至正二年河决封邱又开金口河(今京城南五里河十里河至烟
墩港入浑河即金口河也)于都城外开渠置闸引金口浑河之
水东流达通州以通舟楫后卒以浑河水急冲决
无成

卷一 第 55b 页 WYG0579-0641d.png
  四年五月大雨二十馀日黄河暴涨平地水深二丈
许北决白茅堤又决全堤濒河郡邑济宁单州虞
城砀山金乡鱼台丰沛定陶楚邱武城以至曹州
东明钜野郓城嘉祥汶上任城等处皆罹水患北
侵安山沿入会通运河延袤济南河

  五年河决济阴漂官舍民居殆尽

  十一年四月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发
汴梁大名十有三路民十五万人庐州等戍十有
卷一 第 56a 页 WYG0579-0642a.png
八翼军二万人供役一切大小军民咸凛节度是
月兴工十一月水土工毕堤成河复故道东汇于
淮又东入于海

  二十六年二月黄河北徙先是河决大小疏口达于
清河为患至是复北徙自东明曹濮下及济宁皆
被其害

  明

  太祖洪武元年河决曹州双鱼口流入鱼台大将军徐
卷一 第 56b 页 WYG0579-0642b.png
达开塌场口(在鱼台县东南)入于泗以通运时戴村未坝
汶由坎河注海故引河入塌场以济之

  七年河决开封

  二十三年河决凤池径夏邑永城

  二十四年河决原武黑阳山东经开封凡五里又南
至项城经颍州颍上东至寿州正阳镇全入于淮
而故道复淤(北河记云决黑阳山由旧曹县郓城两河口漫过安山湖而会通淤乃自
济陆运至德州)

卷一 第 57a 页 WYG0579-0642c.png
  此黄河全入淮之始也

  成祖永乐九年以济宁州同知潘叔正言命尚书宋礼
都督周长等发丁夫十六万五千浚会通河开新
河汶上县袁家口左徙二十里至寿张之沙湾接
旧河又用攸上老人白英计于东平州东六十里
戴村旧汶上河口筑坝遏汶之西南流出南旺四
分往南以达徐沛六分往北以达临清分水至临
清地降九尺为闸十有七而达于漳御南至沽头
卷一 第 57b 页 WYG0579-0642d.png
地降百有十六尺为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凡九
阅月而成侍郎金纯从卞城金龙口下达塌场口
筑堤河经二洪南入淮漕事定为罢海运至今赖


  十年浚宋故沙河平江伯陈暄访淮安耆老漕河故
渠得宋转运使乔维岳所开之故沙河而疏浚之
沿河置闸焉

  英宗正统三年开通济河(去通州南二百里在河西务二里许)

卷一 第 58a 页 WYG0579-0643a.png
  十三年河决荥阳自开封城北经曹濮北冲张秋溃
沙湾东堤以达于海又东南经陈留自亳入涡又
经蒙城自怀远东北入淮命侍郎王永和治之弗


  景帝景泰三年命尚书石璞侍郎赵荣相继治之明年
五月复遣石璞往旋塞决十月命都御史徐有贞
治沙湾决口塞之乃于开封金龙口铜瓦厢等处
开渠二十里引河水以济运

卷一 第 58b 页 WYG0579-0643b.png
  天顺六年河决开封

  宪宗成化年间开济宁西河自耐牢坡至塌场口长九
十里汶水入焉改耐牢坡闸名水通

  孝宗弘治二年河决原武支流为三一决封邱金龙口
漫祥符下曹濮冲张秋长堤一出中牟下尉氏一
泛溢兰阳仪封考城归德至宿州命侍郎白昂治
塞金龙口筑阳武长堤防中牟之决于荥泽开渠
𨗳自中牟尉氏旧河由陈颍至寿州达于淮浚宿
卷一 第 59a 页 WYG0579-0643c.png
州古汴河以达泗自归德州小坝地方经睢宁至
宿迁入漕上筑长堤下修减水闸又疏月河十馀
塞决口三十六由是河入淮汴入睢睢入泗泗入
淮以达海又筑渠堤堰于徐兖瀛之间以杀河势

  五年复决金龙口由黄陵冈北趋张秋绝延河而东
掠攸入海

  六年又决张秋镇东堤东入于海命都御史刘大夏
平江伯陈锐役丁夫十二万乃先疏祥符荥泽上
卷一 第 59b 页 WYG0579-0643d.png
流于西岸凿月河三里许属之旧河使通漕不与
河争道乃凿荥泽县孙家渡开新河七十馀里𨗳
水南行由中牟至颍州东入于淮一浚祥符四府
营淤河二十馀里由陈留至归德分为二派入淮
(一由宿迁小河入淮一由亳州涡河入淮)又疏贾鲁旧河四十馀里由
曹县粮道口出徐州运河支流既分水势渐杀乃
于黄陵冈东西筑两长堤蹙水南下由徐淮故道
自武陵属之砀沛北二百六十里曰太行堤于金
卷一 第 60a 页 WYG0579-0644a.png
龙口之东西筑两长堤自于家店及铜瓦厢东桥
抵小宋渠凡百六十里曰新堤又以两堤遥远河
或失守于旧决口南里许为减水堤坝广袤各十
五丈又为窦五以时通之自春徂夏张秋之决塞
由是黄河东流经归德徐州达于淮扬张秋镇名
安平始河自清河隙入淮大夏治之自宿迁小河
口入淮则北三百里矣已又北三百里至徐州小
浮桥入淮

卷一 第 60b 页 WYG0579-0644b.png
  武宗正德四年河决曹单趋沛直抵飞云桥舟楫通行
遂成大河

  八年复决黄陵冈又决曹县以西从县东北行曹单
以北城武以南尽漂没其后十二年复决城武县
没焉

  世宗嘉靖五年河溢没丰县城徙华山避之

  六年河决曹单城武杨家口梁靖口吴士举庄冲鸡
鸣台运大阻

卷一 第 61a 页 WYG0579-0644c.png
  七年河决徐沛淤庙道口三十馀里以盛应期为河
道都御史奏开赵皮寨白河一带𨗳之南由亳泗
归宿入淮以分杀水势别于昭阳湖东岸开新河
百四十里以通漕舟报可兴役垂成罢役革应期


  八年飞云桥河流北徙鱼台谷停水三年不去

  十二年冬河决亳泗归宿迁等处自济宁南至徐沛
数百里运淤

卷一 第 61b 页 WYG0579-0644d.png
  十三年又淤庙道口是年又决赵皮寨入淮本年复
自河南夏邑县大邱回村等集冲数口转向东北
流经萧县出徐州小浮桥下济二洪赵皮寨寻亦


  十九年决野鸡冈由涡河经亳州入淮二洪大涸兵
部侍郎王以旂兼都御史治之开李景高支河一
道引水出徐济洪寻复淤

  二十六年决曹县冲谷亭

卷一 第 62a 页 WYG0579-0645a.png
  三十一年大水卫河决秋河决房村至曲头集凡决
四处淤四十馀里

  三十二年河决房村约淤三十里

  三十七年河北徙新集淤七月向东北冲大成河而
新集河由曹县循夏邑丁家道司家道出萧县蓟
门由小浮桥入徐洪淤凡二百五十馀里趋东北
段家口析为六股曰大溜沟小溜沟秦沟浊河胭
脂河飞云桥俱由运河至徐洪又分一股由砀山
卷一 第 62b 页 WYG0579-0645b.png
坚城集下郭贯楼又析五小股为龙沟母河梁楼
沟杨氏沟胡店沟亦由小浮桥会徐洪河共分为
十一流河南山东徐沛皆苦之

  四十四年五月河大淤全河南绕沛县戚山入秦沟
北绕丰县华山漫入秦沟接大小溜沟泛溢滥入
运河至湖陵城口漫散湖坡从沙河至二洪八月
户部尚书朱衡请开盛应期原议新河自南阳至留
城明年佥都御史潘季驯请接浚留城旧河并力
卷一 第 63a 页 WYG0579-0645c.png
挑浚乃先筑马家桥东堤二十馀里遏河使出飞
云桥尽入沟乃开新河(即盛应期所开而未成者)自南阳至留
城一百四十一里疏旧渠起留城至境山五十三
里凿王家口导薛河入赤山湖凿黄浦引沙河入
独山湖凡为支河八旱则济运潦则泄之昭阳湖
是名夏镇八阅月而成漕舟通河南北支流并入
秦沟河患始息

  四十五年河复决沛县冲运河尚书朱衡都御史潘
卷一 第 63b 页 WYG0579-0645d.png
季驯自南阳至留城开新河一百四十一里自留
城至境山浚旧河五十三里又筑留城至境山东
堤五十馀里遏水归秦沟

  穆宗隆庆元年河南冲浊河鸡瓜沟从徐入洪既而新
河之三河口复决尚书朱衡请开支河杀薛沙二
水之势置闸培堤外卸浊流内引沟泉灌注其内
按三河口在滕县西南五十里上源薛河沙河赶
牛沟三水俱会于此故名

卷一 第 64a 页 WYG0579-0646a.png
  三年南直山东河南河俱大涨秋复海啸徐邳丰沛
一望无际自清河抵淮安城西淤者三十馀里决
方信二坝出海平地水深丈馀宝应湖堤崩坏山
东莒郯诸处水溢从沂河直河入邳州都御史翁
大立奏开鸿沟废渠初治沛旧河淤塞朱衡奏开
新河北旧河徙东三十里然新河馀流旧河积水
犹侵昭阳湖至是大立请开此渠自西昭阳中以
达涌沟自鸿沟以达李家口自李家口以达回回
卷一 第 64b 页 WYG0579-0646b.png
墓而东入留城闸河长六十馀里滕沛利之鸿沟
废渠在新河以西昭阳以东乃往年沙薛二水从
此以入旧河者自旧河淤而此渠亦半淤故废今
所开即此

  四年七月河决沛睢由曲头集王家口马家浅等口
出小河口东由曹家等口注岠山等湖运道淤垫
一百馀里俱为平陆睢宁潦没翁大立议开泇河
寻议复旧(泇河之议始此)河臣潘季驯筑塞诸决明年河
卷一 第 65a 页 WYG0579-0646c.png
仍归故道时郎中张纯请筑遥堤寻以浩费报罢
(遥堤之议始此)

  五年河决双沟先是河涨徐州上下茶城至吕梁两
厓东山不得下又不得决至是乃自双沟而下北
决油房曹家青年诸口南决关家曲头集马家浅
阎家张摆复王家房家白粮浅诸口凡十二支干
流遂微乃淤自匙头湾八十里

  六年春河决邳州运道阻乃诏工部尚书朱衡与总
卷一 第 65b 页 WYG0579-0646d.png
河都御史万恭覆视以泇口限岭阻石竟报罢一
意治徐邳自茶城至邳州宿迁高筑两堤宿迁至
清口尽塞决口以防黄河之决而自茶城秦沟口
至丰沛曹单接缕水旧堤以防黄河之决而入二
处告竣沛县窑子头至秦沟口复筑堤禦之四月
两堤成北堤起磨脐沟迄邳州之直河南堤起离
林铺迄宿迁之小河口各延袤三百七十里河流
乃安

卷一 第 66a 页 WYG0579-0647a.png
  神宗万历二年河壅海口决房村

  三年议开泇河不果八月河从崔镇北决淮水从高
家堰东决清水潭等处徐邳以下至淮南北漂没
千里

  五年时淮泗水溢溃高家堰黄河灌入清口挟淮泗
愈没滥淮扬间命吴桂芳以工部尚书总理河漕
治之六年三月复起潘季驯为右都御史兼工部
侍郎总督河漕先是隆庆年间高家堰大溃淮水
卷一 第 66b 页 WYG0579-0647b.png
东趋决黄浦八浅而兴盐高宝诸邑汇为巨浸淮
城重困黄河亦决崔镇等处而桃清河塞运道梗
阻者数年季驯既任乃筑归仁集四十馀里又筑
高家堰起武家墩经大小涧至阜宁湖六十馀里
以捍淮水东侵筑堤起清江浦沿钵池山迄柳浦
迤东东西共四十馀里以制河南溢塞崔镇等决
一百三十馀处徐睢邳宿桃清两岸筑遥堤共长五
万六千四百三十馀丈马厂坡堤七百四十馀丈
卷一 第 67a 页 WYG0579-0647c.png
自徐至淮六百馀里两堤蜿蜒相望使两河不得
外决筑砀山大坝丰县卲家大坝各一道纳水不得
北徙筑徐沛丰砀缕堤一百四十馀里砌八浅宝
应湖石堤共长一千五百七十馀丈建崔镇徐拱
等四坝减水修复淮安新旧闸坝迁东济闸于淮
安甘罗城南以纳淮水故道尽复海口不浚而通

  十三年修宝应越河工成赐名弘济宝应有泛光湖
最险明初平江伯陈瑄筑石堤于湖之东蓄水通
卷一 第 67b 页 WYG0579-0647d.png
运上有所受而下无所泄后决八浅汇为穴潭兴
盐诸场皆没淮水又间泛周家桥漫入汪洋无际
总漕李世达会同巡按巡盐御史等公议于石堤
之东开越河以避其险工成河身长一千七百七
十六丈凡为石闸三减水闸二为堤九千二百四
十丈石堤三千三十六丈行堤五千三百九十丈
费帑二十馀万

  十五年黄河漫流自开封封邱及东明长垣多冲决
卷一 第 68a 页 WYG0579-0648a.png
十六年四月起原任刑部尚书潘季驯为右都御史
总督河道季驯已镌职为民言官交荐之至是凡
四治河矣季驯请建闸严启闭许之

  十九年秋八月河决山阳江都卲伯等处湖水泛溢
特设巡河御史一员督理九月泗州大水淮水高
于城总督河道潘季驯上言水性不可拂河防不
可弛地形不可强制理不可凿故道必不可失浊
流必不可分

卷一 第 68b 页 WYG0579-0648b.png
  二十三年泗水溢总河杨一魁请分黄𨗳淮

  二十四年开桃源黄坝新河自黄嘴至五港灌口止
分泄黄水入海以抑黄强𨗳淮辟清口沙七里建
武家墩泾河闸泄淮水由永济河达泾河下射阳
湖入海又建高良涧减水石闸子婴沟周家桥减
水石闸泄淮水一由岔河下泾河一由草子湖宝
应湖下子婴沟俱通广洋湖入海尤恐宣泄不及
南注各湖为患又挑高邮苑塘港通邵伯湖开金家
卷一 第 69a 页 WYG0579-0648c.png
湾下芒稻河入江

  二十五年河大决单县之黄堌口溢于河南之夏邑
永城界经宿州之符离桥出宿迁新河口入大河
半由徐州入旧河济运而二洪告涸总河杨一魁
大挑李吉口以挽黄流

  二十六年六月以侍郎刘东星兼都御史总理漕河
东星请开赵渠次年告成又次年渠邵伯湖又次
年议开泇河泇河在滕峄之间受沂汶下流南通
卷一 第 69b 页 WYG0579-0648d.png
淮海屡议屡阻东星次议赞成会病卒

  三十一年四月以李化龙为工部尚书总理河道化
龙遍行淮徐凤泗间得前河臣所开泇河遗迹上
疏请开泇河乃浚旧渠八十七里新开八十二里
费帑二十馀万运𦨣通行并避二洪之险至今赖


  熹宗天启六年五月总河李从心开陈沟骆马湖新河
成自马颊口起下至陈淫沟止计程六十九里

卷一 第 70a 页 WYG0579-0649a.png
  庄烈帝崇祯四年秋决新沟长三百五十丈自淮郡而南
㳽漫千里高宝兴泰被祸尤甚

  五年复决建义南决口长一百四十四丈北决口长
二百三十三丈扬淮民不聊生镌司河者级勒限
修复时涨滔方甚通判陈用鉴就建义之上流挑
引水河以杀其势二月河成通流稍稍分泄南决
始塞北决口桩埽不能透底于上流筑坝先设矶
嘴一座引水北向而后人得施工至六年冬工竣

卷一 第 70b 页 WYG0579-0649b.png
  十五年九月流贼李自成久围开封城中食尽不支
巡抚高名衡与推官黄澍启周王掘河灌贼许之
夜掘朱家寨大堤河水奔入城圮溺居民数十万
贼淹者亦万人次年二月命侍郎周堪赓治决口
踰月工完

  国朝

  世祖顺治二年河决考城流通口

  七年河决封丘荆隆口

卷一 第 71a 页 WYG0579-0649c.png
  九年河决封邱大王庙又决邳州

  十四年河决祥符槐疙疸

  十五年河决山阳柴沟姚家荡

  十七年河决虞城罗家口

  今上康熙元年河决曹县石香垆又决武陟大村又决
中牟黄练集

  四年河决安东茆良口

  七年河决桃源黄家嘴又决江都运河崇湾堤

卷一 第 71b 页 WYG0579-0649d.png
  九年河决曹县牛市屯又决洪泽湖高家堰武家墩又
决清河运河窑湾文华寺高邮运河之茶庵清水潭
江都运河之东堤四浅

  十年河决桃源陈家楼又决七里沟

  十一年复决清水潭

  十二年河决桃源新庄口又决洪泽湖高良涧又决
清水潭

  十四年河决徐州潘家堂宿迁蔡家楼又决江都邵
卷一 第 72a 页 WYG0579-0650a.png
伯河

  十五年河决宿迁白洋河于家冈又决清河张家庄
王家营安东邢家口二铺口山阳罗家口夏宋口
吕家洪家口窦家口并决山阳运河之山东厂净
土庵又决武家墩板工一处高家堰石工七处高
良涧板工二十六处清水潭塞而复决又决高邮
城南小口三十馀处并江都大潭湾四浅竹林寺
邵伯等处

卷一 第 72b 页 WYG0579-0650b.png
  十六年

  命安徽巡抚靳辅总督河道其年秋河决杨家庄二百
馀丈

  十八年河决山阳运河之戚家桥堤工塞之

  二十一年河决宿迁徐家湾又决萧家渡塞之是年
大修各堤工告竣

  河道考

  河南省(南岸)

卷一 第 73a 页 WYG0579-0650c.png
  阌乡县(北临黄河)

  西自陜西潼关界东至灵宝县界河道计长九十里河
身宽十里深三丈不等

  灵宝县(北距黄河十里)

  西起阌乡县界至陜州界河道计长七十里河身宽五
里深二三丈不等

  陜州(北临黄河)

  西起灵宝县界东至渑池县界河道计长一百二十里
卷一 第 73b 页 WYG0579-0650d.png
河身宽四里深一二丈不等

  渑池县(北距黄河一百二十里)

  西起陜州界东至新安县界河道计长一百二十里河
身宽一里深二三丈不等

  新安县(北距黄河七十里)

  西起渑池县界东至孟津县界河道计长七十里河身
宽五十八丈深三四丈不等

  孟津县(北距黄河六里)

卷一 第 74a 页 WYG0579-0651a.png
  西起新安县界东至汜水县界河道计长三十五里河
身上宽十里迤下宽五里深三丈不等

  汜水县(北距黄河二十里)

  西起孟津县界东至河阴县界河道计长四十里河身
宽十里深一丈五尺

  河阴县(北距黄河十五里)

  西起汜水县界东至荥泽县界河道计长二十里

  荥泽县(北距黄河八十一里)

卷一 第 74b 页 WYG0579-0651b.png
  西起河阴县界东至郑州界河道计长二十二里

  郑州(北距黄河三十五里)

  西起荥泽县界东至原武县界河道计长六里河身宽
四里深一丈八尺

  中牟县(北距黄河四十里)

  西起郑州原武交界东四十里至本县黄练集又三十
八里至阳武县大薛庄河身宽十里深一丈五尺

  又贾鲁河由祥符县朱仙镇入于南河河身宽七里
卷一 第 75a 页 WYG0579-0651c.png
深二丈迤北宽八里深一丈五尺

  祥符县(北距黄河二十五里)

  西起中牟阳武县界东至陈留县界河道计长一百九
十八里河身宽八里深一丈五尺迤下宽三四里
深三四丈不等

  陈留县(北距黄河六十里)

  西起祥符县界东至兰阳县界河道计长十二里

  兰阳县(北距黄河十五里)

卷一 第 75b 页 WYG0579-0651d.png
  西起陈留县界东至仪封县界河道计长四十里河身
宽一里深二丈

  仪封县(北距黄河十六里)

  西起兰阳县界东至考城县界河道计长六十六里河
身宽二里深二丈二尺

  考城县(北距黄河七里)

  西起仪封县界东至商邱县界河道计长六十里河身
宽三百五十六丈不等深二丈四五尺不等

卷一 第 76a 页 WYG0579-0652a.png
  商邱县(北距黄河四十里)

  西起考城县界东至虞城县界河道计长四十二里河
身宽一里至二里不等深二三丈不等

  虞城县(北距黄河十五里)

  西起商邱县界东至本县滕家湾下接山东单县界河
道计长五十四里河身宽一百五六十丈至二百
丈不等深二丈馀尺

  河南省(北岸)

卷一 第 76b 页 WYG0579-0652b.png
  济源县(南距黄河四十里)

  北起本县董寨村东南至孟县渡口寨入大黄河河道
计长一百八十里

  孟县(南距黄河一十四里)

  西起渡口寨东至温县河道计长五十五里

  温县(南距黄河四里)

  西起孟县界东至武陟县界河道计长三十五里

  武陟县(南距黄河十五里)

卷一 第 77a 页 WYG0579-0652c.png
  西起温县界东至荥泽县界河道计长七十五里

  原武县(南距黄河二十里)

  西起武陟县界东至阳武县界河道计长五十五里

  阳武县(南距黄河二十里)

  西起原武县界东至封邱县界荆隆口河道计长四十
五里

  封邱县(南距黄河二十里)

  西起阳武县界东至祥符县界母寺地方河道计长十
卷一 第 77b 页 WYG0579-0652d.png
二里

  自母寺东五十六里至陈留县小赛村又三里至兰
阳县铜瓦箱又四十四里至仪封铜阳集又六十六
里至考城县芝麻庄又十八里接山东省曹县界

  江南省(南岸)

  砀山县(北距黄河八里)

  西起虞城县界东至萧县界河道计长一百二十里河
身宽一二里不等

卷一 第 78a 页 WYG0579-0653a.png
  萧县(北距黄河四十里)

  西起砀山县界东至徐州界河道计长五十里河身宽
一二里不等

  徐州(北临黄河)

  西起萧县界东至灵璧县界河道计长一百三十里河
身宽一二里及半里不等

  灵璧县(北距黄河一百馀里)

  西起徐州界东至睢宁县界河道计长三十里河身宽
卷一 第 78b 页 WYG0579-0653b.png
一二里不等

  睢宁县(北距黄河四十里)

  西起灵璧县界东至宿迁县界河道计长一百二十里
河身宽一二里半里不等

  宿迁县(北距黄河半里)

  西起睢宁县界东至桃源县界河道计长八十里河身
宽一二里不等

  清河县(北临河)

卷一 第 79a 页 WYG0579-0653c.png
  西起桃源县界东至山阳县界河道计长三十馀里河
身宽一二里半里不等

  山阳县(北距黄河三十里)

  西起清河县界东至海口河道计长三百四十馀里河身
宽一二里至七八里不等

  江南省(北岸)

  砀山县

  西起单县界东至丰县界河道计长一百二十里

卷一 第 79b 页 WYG0579-0653d.png
  丰县(南距黄河七十里)

  西起砀山县界越萧县东至徐州大谷山止河道计长
一百馀里地高亢无堤

  徐州

  西起大谷山东至邳州界河道计长一百一十馀里内
有堤四十馀里馀俱山冈

  邳州(南临河)

  西起徐州界东至宿迁县界河道计长七十馀里

卷一 第 80a 页 WYG0579-0654a.png
  宿迁县(南临河)

  西起邳州界东至桃源县界河道计长一百里

  桃源县(南临河)

  西起宿迁界东至清河界河道计长一百里

  清河县(南临河)

  西起桃源县界东至安东县界河道计长七十里

  安东县(南临河)

  西起清河县界东至云梯关河道计长一百八十里

卷一 第 80b 页 WYG0579-0654b.png
  山阳县

  西起云梯关东至海口河道计长一百馀里

  山东省(北岸)

  曹县(南距黄河四十馀里)

  西起仪封县界东至单县界河道计长一百五十里

  单县(南距黄河四十里)

  西起曹县界东至砀山县界河道计长六十里

  治河奏绩书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