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1a 页 WYG0576-06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北河纪卷五
明 谢肇浙 撰
河臣纪
自虞舜命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至秦汉
有都水长丞汉武帝以都水官多乃置左右使都以领
之成帝以王延世为河堤使者哀帝初平当为钜鹿太
守以明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晋武帝置都水
卷五 第 1b 页 WYG0576-0648b.png

台而河堤为都水官属梁改都水使者为大舟卿其最
卑者主舟航河堤后魏初有水衡都尉及河堤谒者都
水使者隋炀帝河渠署置令丞各一人唐因之开元中
以宇文融为九河使石晋置堤长宋置都水监黄御等
河都大提举巡河主扫使提举河防司元以工部尚书
为总治河防使国朝或以工部尚书侍郎侯伯都督提
督运河自济宁分南北界或差左右通政少卿或都水
司属又遣监察御史锦衣卫千户等官巡视运河闸泉
卷五 第 2a 页 WYG0576-0648c.png

宣德以后遣郎中一人提督济宁河道主事一人提督
徂徕等处泉源已而部郎罢遣以山东参政副使管理
河漕天顺二年以河南道副使一员整理济宁以北河
道成化初改命通政驻劄张秋掌卫河会通河漕政北
至天津南至鱼台一带凡泉湖闸坝堤浅之事皆𨽻焉
旋以山东副使兼摄之已改都水司郎中奉敕行事凡
沿河有司及管河文武官员悉听节制又除都水司主
事二员奉部檄行事一驻劄宁阳一驻劄济宁掌诸泉源
卷五 第 2b 页 WYG0576-0648d.png

闸坝之政凡有司管泉管河官员皆属焉弘治十八年
南旺别设分司以济阳都水兼摄正德十四年专差主
事一员驻劄南旺嘉靖二十四年罢遣南旺主事而以
宁阳主事兼摄其政隆庆三年罢遣济宁主事而三分
司之政俱属宁阳其临清闸座则正德间设都水司主
事一员管理嘉靖七年罢之而属其事于砖厂然地虽
分管而总理之者北河郎中也既又以济宁东昌天津
三兵备道奉敕带管河政凡事与北河分司会议呈请
卷五 第 3a 页 WYG0576-0649a.png

其文武官属郡有丞判州有判县有簿尉闸有官卫有
指挥所有千百户各守其疆不相渝越是纪稗史也不
敢以辱总督大臣爵里藩臬及府卫州县具见郡邑志
闸官微不足录故但具员焉而都水司郎中独有题名
主客也
钦差总理漕运都御史一员
钦差总督河道都御史一员
钦差巡漕兼理河道监察御史一员
卷五 第 3b 页 WYG0576-0649b.png

钦差巡盐兼理河道监察御史一员
钦差提督河道工部都水司郎中一员
钦差提督泉源兼理南旺济宁闸座工部都水司主事
一员
钦差管理砖厂兼管临清闸座工部营缮司员外郎一
员
钦差漕河道副使一员
钦差管理河工水利济宁兵备道副使一员
卷五 第 4a 页 WYG0576-0649c.png

钦差分巡东昌兵备河道副使一员
钦差天津兵备河道参政一员
兖州府运河同知一员
兖州府捕河通判一员
东昌府管河通判一员
河间府管河通判一员
鱼台县管河主簿一员
南阳闸官一员
卷五 第 4b 页 WYG0576-0649d.png

济宁州管河判官一员(河道南接鱼台界牌浅起北接济宁卫五里浅止共六十八里
内东岸南自鲁桥北至师庄三里属邹县)
天井闸官一员
在城闸官一员
赵村闸官一员
石佛闸官一员
新店闸官一员
仲家浅闸官一员
卷五 第 5a 页 WYG0576-0650a.png

枣林闸官一员
济宁卫管河指挥一员
钜野县管河主簿一员(带管嘉祥县河道南接济宁火头湾起北接嘉祥大长沟止共
二十五里又自大长沟起北接汶上界首止共十八里属嘉祥)
寺前铺闸官一员
通济闸官一员
汶上县管河主簿一员
袁家口闸官一员
卷五 第 5b 页 WYG0576-0650b.png

开河闸官一员
南旺上下闸官一员
东平州管河判官一员
靳家口闸官一员
安山闸官一员
戴家庙闸官一员
东平守禦千户所管河百户一员(河道南接东平冯家庄起北接东平安山
铺止共七里)
卷五 第 6a 页 WYG0576-0650c.png

寿张县管河主簿一员(带管东阿县河道南接东平戴家庙起北接东阿沙湾止共二
十里又自沙湾起北接阳谷荆门上闸止共二十里属东阿)
阳榖县管河主簿一员
荆门上下闸官一员
阿城上下闸官一员
七级上下闸官一员
聊城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东岸南自本县皮家寨起北接博平梭堤止共六十里西
岸南接阳谷官窑口起北接堂邑梁家卿止共六十五里)
卷五 第 6b 页 WYG0576-0650d.png

周家店闸官一员
通济桥闸官一员
永通闸官一员
平山卫管河经历一员(河道止西岸一面南接聊城龙湾铺起北接东昌卫冷铺止共
三里其东昌卫河道南自真武庙起北至粮厂止共九十一丈并无铺舍)
堂邑县管河主簿一员
梁家乡闸官一员
博平县管河典史一员(河道东岸南接聊城梭堤起北接清平减水闸止共二十七里
卷五 第 7a 页 WYG0576-0651a.png

西岸南接清平魏家湾起北接清平丁家口止共四十里)
清平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东岸南接博平减水闸起北接临清潘官屯止共三十九
里西岸南接堂邑函谷洞起北接临清潘家桥止共三十三里内带管德州左卫四铺)
戴家湾闸官一员
临清州管河判官一员(汶河北岸东自潘家桥起西北至板桥止二十里南岸东自赵
家口起西北至板桥止二十三里卫河东岸自板桥起北接夏津赵货郎口止三十四里西岸南自板桥起北
接清河二哥营止三十一里)
新开上闸官一员
卷五 第 7b 页 WYG0576-0651b.png

馆陶县管河主簿一员
夏津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东岸南接临清赵货郎口起北接武城桑园止共四十六
里西岸南接清河渡口起北接武城刘家道口止共七里)
清河县管河典史一员
武城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东岸南接夏津桑园起北接恩县白马庙止共一百四十
四里西岸南接夏津王家庄起北接故城郑家口止共一百一十四里)
故城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南接武城郑家口浅起北接德州卫孟家湾浅止共六十
里)
卷五 第 8a 页 WYG0576-0651c.png

恩县管河主簿一员
德州管河判官一员(河道东岸南接恩县新开口铺起北接德州卫张家口铺止共五十
三里西岸南接德州卫南阳务铺起北接德州左卫郑家口铺止共十五里半)
德州卫管河指挥一员(河道东岸南接恩县回龙庙铺起北接吴桥降民屯止共八十
四里西岸南接故城范家圈止北接景州罗家口止共一百二十七里)
德州左卫管河指挥一员(河道东岸南接德州耿家湾起北接德州四里屯止共三
里西岸南接德州蔡张城起北接德州卫四里屯止共一里半又有四铺在清平县地方县河官带管)
景州管河判官一员
卷五 第 8b 页 WYG0576-0651d.png

吴桥县管河典史一员(河道东岸南接德州罗家口起北接东光连窝浅止西岸南接
德州白草洼起北接东光王家浅止各六十里)
东光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东岸南接吴桥狼拾浅起北接南皮下口浅止西岸南接
吴桥古堤浅起北接交河白家浅止各六十里)
沈阳中屯卫管河指挥一员(河道南接交河刘家口起北接交河刘家口止共一
里)
交河县管河主簿一员
南皮县管河典史一员(河道南接东光北下口浅起北接天津右卫冯家口止共五十
卷五 第 9a 页 WYG0576-0652a.png

里)
河间卫管河指挥一员
沧州管河判官一员
兴济县管河典史一员
青县管河主簿一员
霸州管河同知一员
静海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南接青县钓台浅起北接天津卫稍直口止共一百三十
里)
卷五 第 9b 页 WYG0576-0652b.png

天津卫管河指挥一员
天津左卫管河指挥一员(河道南接青县流佛寺起北接兴济张家口止共七十七
里)
天津右卫管河指挥一员(河道南接南皮北冯家口起北接沧州北杨家口止共十
四里)
北河都水司公署在东阿阳榖寿张三县之交其地曰
张秋宋真宗时名景德镇元设都水分监于此国朝弘
治七年河决张秋命都御史刘大夏等塞之因更镇名
卷五 第 10a 页 WYG0576-0652c.png

曰安平公署在河之西南未详其建于何年嘉靖十四
年郎中郭敦重修四十四年郎中姜国华以堂宇皆南
向而公门独折而东非居正之体乃费公帑二百金改
而南门之左为坊表其右为土地神祠大门三间仪门
三间大堂五间东西廊房各六间左幕厅三间右吏书
房三间外厨房二间衙内上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左书房三间右厨房三间旁小房三间东楼五间其上
有小阁三间楼前有堂五间东连房五间堂之外东西
卷五 第 10b 页 WYG0576-0652d.png

小轩各二间外为客厅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厅南菜
园半亩许万历四十年二月衙房五间灾四十一年春
重建
工部书院在公署之西创自弘治间为管河府佐厅嘉
靖末添设捕厅于城西南隅寻革而以捕务兼属管河
通判于是移驻捕厅而河厅为废署万历十六年郎中
吴之龙修葺其颓圮改为工部书院凡本司新旧交代
以为驻节之所近亦颓圯
卷五 第 11a 页 WYG0576-0653a.png

南旺行署在南旺分水之傍
临清行署在临清州之西南万历四十一年以营缮分
司署偪侧两易之以上二署每岁大小挑往来驻劄焉
张水工部都水司郎中题名
杨 恭
陈 英
吴 珍
汪 僎
卷五 第 11b 页 WYG0576-0653b.png

陈 绮
张 缙
韩 鼎
啇良辅
钱 荣
田 佑
王 溱
李思儒
卷五 第 12a 页 WYG0576-0653c.png

陆应龙
荀 凤
杨 淳
毕济时
孔 凤
钱 澜
李 煌
李 重
卷五 第 12b 页 WYG0576-0653d.png

佟应龙
刘守良
郭 敦
杨 旦
卲元吉
王 廷
朱怀干
张文凤
卷五 第 13a 页 WYG0576-0654a.png

欧阳烈
赵 瀛
吴崇文
严 中
沈 科
梁 恩
邬 琏
徐九思
卷五 第 13b 页 WYG0576-0654b.png

汪 泓
史朝宾
王陈策
周 望
吴道直
姜国华
朱 茹
陈应麟
卷五 第 14a 页 WYG0576-0654c.png

游季勋
涂 渊
张 纯
刘 泮
金学曾
汪 审
牛若愚
徐 儒
卷五 第 14b 页 WYG0576-0654d.png

张德夫
屠元沐
顾其志
郁 文
吴之龙
李民质
詹在泮
黄承玄
卷五 第 15a 页 WYG0576-0655a.png

康梦相
张甲徵
李之藻
赵可教
施尔志
沈朝烨
谢肇浙
管理北河工部郎中敕
卷五 第 15b 页 WYG0576-0655b.png

皇帝敕工部郎中都水司郎中谢肇浙今命尔管理静海
县迤北而南直抵济宁一𢃄河道往来提督所属军卫有
司掌印管河并闸坝等项官员人等及时挑浚淤浅导
引泉源修筑堤岸务使河道疏通粮运无阻其应该出
办椿草等项钱粮俱要查照原额数目依期徵完收贮
官库以备应用出纳之际仍要稽查明白毋容所司别
项支用其各该管河官员务令常行巡视不许营求别
差亦不许别衙门违例差遣但遇水涨冲决堤岸各照
卷五 第 16a 页 WYG0576-0655c.png

地方即时修理如或工程浩大人力不敷量起附近军
民相兼用工事毕即行放回其南旺等处大小挑浚俱
遵照近日题准事理于九月兴工一应兴利除害有益
河道事务悉听尔从宜区处尔仍听总理河道都御史
提督遇有地方事务呈请转达施行若该管地方军卫
有司官员人等敢有徇私作弊卖放夫役侵欺椿草钱
粮及轻忽河务不服调度并闸溜浅铺等夫工食不与
徵给致误漕运者轻则量情责罚重则拿问如律干碍
卷五 第 16b 页 WYG0576-0655d.png

文职五品以上并军职参奏处治事体重大及事干漕
运并抚按巡河等衙门亦要公同会议具奏定夺每年
终通将役过人夫用过钱粮修理过工程径自造册奏
缴其各该掌印管河文武官员贤否尔备送工部转送
吏兵二部黜陟三年满日差官更替如遇升迁考满俱
候委官至日交代明白方许离任尔受兹委用宜修职
奉公尽心经画俾河道无阻粮运有赖斯称任使如或
因循怠忽徒事虚文责有所归尔其钦承之故敕
卷五 第 17a 页 WYG0576-0656a.png

河堤谒者箴 汉崔 瑗
伊昔鸿泉浩浩滔天有夏作空爰奠山川导河积石凿
于龙门疏为砥柱率彼河浒大陆既碍播于北野济漯
咸顺沂泗从流江淮汤汤而冀宅乃州澹菑溅溅东归
于海九野孔安四隩不殆爰及周哀夏绩陵迟导非其
导堙非其堙八野填淤水高民居湓溢滂汨屡决金堤
瓠子潺潺宣房作歌使臣司水敢告执河
都水分监记 元揭徯斯
卷五 第 17b 页 WYG0576-0656b.png

会通河成之四年始建分都水分监于东阿之景德镇
掌凡河渠坝闸之政令以通朝贡漕天下实京师地高
平则水疾泄故为堨以蓄之水积则立机引绳以挽其
舟之下上谓之坝地下迤则水疾涸故为防以节之水
溢则缒起悬版以通其舟之往来谓之闸皆置吏以司
其飞挽启闭之节而听其讼狱焉雨潦将降则命积土
壤具畚锸以备奔轶冲射水将涸则发徒以导阏滞塞
崩溃时而巡河周视以察其用命不用命而赏罚之故
卷五 第 18a 页 WYG0576-0656c.png

监之责重以烦延祐六年秋九月河南张侯仲仁以历
佐詹事翰林院皆能其官且周知渠事选任都水丞冬
十有一月分司东阿诏凡河渠之政毋袭故狃私毋怛
势沮威惟宜适从敢有挠法乱政虽天子使五品以卜
以名闻其下随以轻重论刑毋有所贷侯北自永济渠
南至河东极汶泗之源滞疏决防凡千九百馀所咸底
于理退即以所署治文书庳冗俭陋吏侧立无所爰告
于众曰余承命来此惟恪恭是图顾以函丈之屋制千
卷五 第 18b 页 WYG0576-0656d.png

里之政役徒百工何所受职下官群吏何所听命乡遂
之老州邑之长何所禀政荆扬兖豫数千里供亿之吏
何所视禁山戎岛夷遐徼绝域朝贡之使何所为礼朝
廷重使何所止舍乃会财于库协谋于吏攻石伐材为
堂于故署之西偏左庖右库前列吏舍于两厢次树洛
魏曹濮三役之肆于重门之内后置使客之馆皆环拱
内向外临方池长堤隐虹又折而西达于大逵高柳布
阴周垣缭城遐迩纵观叹曰惟侯明慎周敏惟公罔私
卷五 第 19a 页 WYG0576-0657a.png

故役大而民弗知功成而监益尊政益行斯河渠之利
永世攸赖爰稽在昔自丞相忠武王建议于江表初平
之日少监马之贞奏功于海内一家之时自时厥后分
治于兹者鲜不著勤悼劳载于简书而公署之役乃以
待侯侯非乐侈其居以夸其民所以正官守肃上下崇
本而立政也是役也首事于侯至之明年某月日卒事
于至治元年某月日合内外之屋馀八十楹是岁九月
记
卷五 第 19b 页 WYG0576-0657b.png

都水行署题名碑记 邵元吉
凡公署立题名碑犹古列国乘也可以论世可以劝德
可以考政可以表年匪直为观美已也山东河道旧𨽻
宪职成化间工部建议始割济宁为南北界命郎中二
员主之赐玺书假以事权使继宪职行事然后山东河
道与南北直𨽻均𨽻部矣郎中虽部使有宪体焉故于
官属则司考核之权于钱粮则主稽查之籍于夫役则
酌倩调之宜于势豪则申禁遏之例于词讼则准受理
卷五 第 20a 页 WYG0576-0657c.png

之典是故公考核则官属劝矣密稽查则钱粮清矣时
倩调则夫力节矣抑豪强则河道肃矣公听断则遐迩
威矣出纳之制则有司存徵科于州县有司总贮于府
有司支发于掌印有司给领于佐贰有司郎中惟验估
绳费度力信直省成计弊斯已矣是故昵官属则比亲
钱粮则亵勤倩调则烦阿豪强则䛕滥听断则妄皆自
失也故必存宪体而后可以不愧此官必自宪其身然
后可以举宪之职否则惑也吉为此惧甫涖任即考先
卷五 第 20b 页 WYG0576-0657d.png

辈行事将取师焉公署旧无题名碑鲜有知者喟然曰
缺典也先儒谓名者治世脩身之具治世云者即予所
谓考政表年之类也脩身云者即予所谓论世劝德之
类也今名虽不知况望得其行事之实以资诸政事乎
子言之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是不可已焉者也乃尽
阅废卷为编年考得其职名乡贯者若干人失其名者
一人失其乡贯者二人究其素履始终者则间然矣岁
月若流而逝者如斯也是可慨已恭惟我国家岁漕永
卷五 第 21a 页 WYG0576-0658a.png

赖兹河河之变凡四盖漕河黄河相为表裹而南北河
之利害不同黄河导而南则洪以南利之黄河决而北
则闸以北受其害而害有二经阳阿寿张则溃出金单
鱼沛则淤溃以疏治疏之法以泄淤以衍治衍之法以
浚斯二者先辈治有显绩可监也公署旧在河西务泊
头镇成化以来谓溃之功难成而害最大乃令郎中驻
劄兹土今黄河效灵南行顺轨前之二害万无再至但
溃之害不待黄河而然近沧静间无岁无之其势亦能
卷五 第 21b 页 WYG0576-0658b.png

夺流而注之海直霜降后则势减易塞耳盖上有汶漳
卫下流惟此河而已近虽复古四女树绝堤小埽湾减
水闸犹未足以泄百一议者欲于沧州绝堤大开支河
如兹兹地盐河五孔桥之制或庶几耳况黄河南北不
可期也思患而防待时而动足力而举必有变通之术
存乎其间而非吉今日之所能为也因并识以俟后之
主斯土者
北河纪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