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志 卷七 第 1a 页 WYG0493-01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姑苏志卷七 明 王鏊 撰
沿革
吴自太伯开国迄今几三千年中间离合升降损
益治乱有可言者叙诸首使来者得观焉
苏州府治吴禹贡扬州之域至周泰伯让国来奔
始号句吴武王克殷因以封其后至寿梦益大诸
樊南徙吴阖闾始筑城都之吴亡其地入越楚灭越
姑苏志 卷七 第 1b 页 WYG0493-0133b.png

以其地封春申君秦置会稽郡治吴项梁起兵吴中
遂有其地汉高祖六年立从兄贾为荆王更会稽为
荆国都吴及贾被杀国除复为会稽郡十二年以封
兄子濞濞诛国除复为郡
元
封元年东越平以其地来属而立东部都尉
顺帝时分浙江以西为吴郡领县十三
以东为会稽郡还治山
姑苏志 卷七 第 2a 页 WYG0493-0134a.png

阴三国为吴郡领县十五
宝鼎元年割阳羡永安馀杭临水乌程属
吴兴郡晋太康元年属扬州刺史四年割吴县置海
虞县统县十一与吴兴丹
阳号三吴二年分置毗陵郡东晋为吴国置内史行
太守事宋永初中罢吴国仍为郡领县十二元
嘉中以扬州浙江西属司隶校尉大明七年割属南
徐州八年属扬州齐因之梁初分娄县地置信义郡
姑苏志 卷七 第 2b 页 WYG0493-0134b.png

侯景之乱改吴州寻复为郡陈永定二年割盐官海
盐属海宁郡祯明元年分置吴州以钱塘为属郡隋
开皇九年改苏州领县五十一
年移治横山大业初复改吴州三年仍改吴郡
隋末刘元进沈法兴李子通相
继据之唐武德四年复为苏州置总管六年辅公祏
陷之七年平公祏置都督督苏湖杭暨四州州复旧
治九年罢都督属润州贞观元年隶江南道神龙二
姑苏志 卷七 第 3a 页 WYG0493-0134c.png

年隶本道巡察使景龙二年隶按察使景云二年隶
扬州都督开元二十一年置采访使为江南东道理
所天宝元年改吴郡寻复为州乾元元
年属浙江西道节度使二年置长洲军永泰
元年改节度为处置观察使大历十三年为雄州
领县七黄巢之乱钱镠奄有浙西
光启三年六合镇将徐约攻陷苏州龙纪元年镠遣
其弟銶讨约破走之大顺元年七月杨行密将李友
姑苏志 卷七 第 3b 页 WYG0493-0134d.png

陷苏州九月孙儒围苏州十一月陷之杀李友二年
镠复平苏州乾宁三年杨行密将台濛陷苏州五年
镠讨平之梁开平二年杨行密复围苏州三年镠复
讨平之割吴县地置吴江县后唐同光二年升中吴
军晋天福三年析嘉兴置崇德县四年置秀州宋开
宝八年改平江军节度仍为苏州属江南东道太平
兴国三年钱俶纳土属两浙路置转运使熙
宁七年属浙西路政和五年升平江府宣和
姑苏志 卷七 第 4a 页 WYG0493-0135a.png

五年置浙西提举司建炎四年置浙西提点刑狱
司并治于此嘉定十年割昆山地置嘉定县凡领
县六元至元十二年以府治为江
淮行省以提刑司为两浙大都督府置浙西路军
民宣抚司十四年改宣抚司为平江路总管府改
浙西路为浙西道而属江淮行省在城四厢设置
录事司以治之十八年升平江路达噜噶齐总管
府二十六年改江淮行省为江浙行省移治杭州
姑苏志 卷七 第 4b 页 WYG0493-0135b.png

至正十六年张士诚据之改隆平府十七年复为
平江路国朝吴元年改苏州府直𨽻中书省今𨽻
南京洪武八年以扬州崇明县来属弘治十年又割
昆山常熟嘉定地置太仓州今领州一曰太仓县七
曰吴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崇明
姑苏志 卷七 第 5a 页 WYG0493-0135c.png
姑苏志 卷七 第 5b 页 WYG0493-0135d.png
姑苏志 卷七 第 6a 页 WYG0493-0136a.png
吴县附郡城西秦为会稽郡置吴县王莽改名泰德隋
开皇九年杨素移治横山东唐武德七年复旧开元
四年升望县今管里五百一十一
长洲县附郡城东唐万岁通天元年分吴县之北境置
乾元二年改长洲军大历五年仍为县十二
年升望又割吴地置华亭县今管里七百四十一
姑苏志 卷七 第 6b 页 WYG0493-0136b.png

昆山县在府东七十里秦汉娄县地相传其城吴
子寿梦所筑
梁天监六年分置信义县属信义郡
大同初又分置昆山县隋开皇九
年废十八年复置唐天宝十载太守赵居贞奏分县
之南境及嘉兴海盐二县地入华亭县大历十二年
升𦂳会昌四年升望后析安亭等五乡隶嘉定元元
贞元年升州国朝洪武二年复改为县管里三百三
姑苏志 卷七 第 7a 页 WYG0493-0136c.png

十八
常熟县在府北一百五里晋太康四年分吴
县之虞乡置海虞县梁天监六年
置信义郡大同六年始置常熟县隋废信义郡并所
领海阳前京信义海虞兴国南沙入常熟又废晋陵
郡于常熟置常州后割入苏州唐武德七年移治海
虞城元元贞二年升州国朝洪武二年复为县
管里五百一十四
姑苏志 卷七 第 7b 页 WYG0493-0136d.png

吴江县在府东南四十五里旧吴县松陵镇也五代梁
开平三年析吴县地置吴越于此立南北两城防遏
使所元元贞二年升州国朝洪武二年复为县管里
五百六十二
嘉定县在府东一百四十里故为昆山之疁城乡宋嘉
定十年知府赵彦橚奏割昆山县安亭等五乡于练
祈市置县元元贞二年升州国朝洪武二年复为县
管里六百六十八
姑苏志 卷七 第 8a 页 WYG0493-0137a.png

太仓州在苏州府东一百六里古娄县之惠安乡相传
春秋时吴王于此置仓故名或云吴王濞也或云孙
权和好于辽公孙渊置仓于此宋时置节制司酒库
元创海运海外番舶皆于此市易俗谓六国马头元
贞二年升昆山县为州徙治太仓至正十三年立水
军万户府十六年张士诚据吴始城之州复徙昆山
国朝吴元年立太仓卫洪武十二年又立镇海卫弘
治十年始割昆山之新安惠安湖州三乡常熟之双
姑苏志 卷七 第 8b 页 WYG0493-0137b.png

凤乡嘉定之乐智循义二乡置为州凡三百一十二
里领县一曰崇明
崇明县在府东三百一十四里海中唐武德间海中涌
二洲宋时续涨姚刘沙与东沙接壤
建中靖国初又涨一洲于西北嘉定中置盐
场号曰天赐旧属通州海门县元至元十四年升州
隶扬州路国朝改为县洪武八年以其地来属管里
一百一十
姑苏志 卷七 第 9a 页 WYG0493-0137c.png

分野
先儒谓古者受封之月岁星所在之辰其国属焉
或谓以其州之星土为国之分星稽诸载籍多有
异同姑从旧志所存是订而次第之
黄帝分星次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须女又曰星纪
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
周礼保章氏郑玄注云星纪吴越也
春秋纬文耀钩云蒙山以东至南江会稽震泽徐扬州
姑苏志 卷七 第 9b 页 WYG0493-0137d.png

属权星
尔雅星纪斗牵牛吴分野
史记天官书二十八舍主十二州吴楚之疆候在荧惑
占为鸟衡
西汉天文志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 地理志吴地斗
分越地牛女分
费直分星次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
分野
姑苏志 卷七 第 10a 页 WYG0493-0138a.png

蔡邕分星次斗六度至须女二度谓之星纪大雪冬至
居之吴越分野
皇甫谧帝王世纪云星纪自斗十一度至女七度吴越
分
陈卓范蠡鬼谷张良诸葛谯周京房张衡分星次分野
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
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会稽入牛一度
临淮入牛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
姑苏志 卷七 第 10b 页 WYG0493-0138b.png

入女六度
晋天文志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
唐一行所分星次分野南斗牵牛星纪之次也丑初起
斗九度中斗二十四度终女四
度其分野自庐江九江负淮水之南尽临淮广陵至
于东海又逾南河得汉丹阳会稽豫章郡西滨彭蠡
南涉越州尽苍梧南海古吴越及东南百越之国皆
星纪分也南斗在云汉之流殷淮海之间为吴分牵
姑苏志 卷七 第 11a 页 WYG0493-0138c.png

牛在南河浸远故其分野自豫章东达会稽南逾岭
徼为越分
陈氏曰春秋占相以岁所在为福岁所冲为灾故岁在
越而吴不利
宋两朝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西各列十一星其
东垣南第六星曰吴越
姑苏志 卷七 第 11b 页 WYG0493-0138d.png

国朝清𩔖分野书吴分野斗牛在丑自斗三度至女一
度属吴越分扬州今两浙苏皆吴分也
疆域
苏财赋甲天下然其土壤不甚广也况江湖之间
水居其半焉观其疆域可以知
唐苏州吴郡领县七东西四百三十九里南北三百三
十里
姑苏志 卷七 第 12a 页 WYG0493-0139a.png
宋平江府领县六东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三百里
元平江路领州四倚郭县二录事司一东西三百二十
五里南北三百里
姑苏志 卷七 第 12b 页 WYG0493-0139b.png
国朝为苏州府领县七东西五百四里南北四百二里
按历代疆域不同东至甬东西至雩娄豫章
姑苏志 卷七 第 13a 页 WYG0493-0139c.png

南至于越艾北至徐钟吾橐皋此春
秋吴国之境也东至句章西至豫章南至南海
郡北至广陵此秦汉会稽郡之境也东至海盐
西至丹阳郡南至会稽北至广陵此东汉吴郡之境
也东至海盐西至丹阳南至会稽北至毗陵此三国
六朝吴郡之境也东至海盐西至宣州南至杭州北
至常州此隋唐五代苏州之境也东至华亭西至太
湖南至吴江北至江阴此宋平江府之境也东至华
姑苏志 卷七 第 13b 页 WYG0493-0139d.png

亭西至无锡南至嘉兴北至江阴此元平江路之境
也东至崇明西至太湖南至嘉兴乌程北至江阴此
国朝苏州府之境也
姑苏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