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存稿-元-赵汸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21-01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山存稿卷二      元 赵汸 撰
  文
   周正考
春秋虽继史为经犹存其大体谓始年为元年岁首为
春一月为正月加王于正皆从史文传独释王正月者
见国史所书乃时王正朔月为周月则时亦周时孔氏
谓月改则春移是也后于僖公五年春记正月辛亥朔
卷二 第 1b 页 WYG1221-0183b.png
日南至十七年夏六月记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
未至当夏四月是谓孟夏记梓慎曰火出于夏为三月
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皆以周人改时改月春夏秋
冬之序则循周正分至启闭之候则仍夏时其经书冬
十月雨雪春正月无冰二月无冰及冬十月陨霜杀菽
之类皆为记灾可知矣汲冢竹书有周月解亦曰夏数
得天百王所同商以建丑为王亦越我周作正以垂三
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烝享犹自夏焉其言损益之意
卷二 第 2a 页 WYG1221-0184a.png
甚明经书春烝春狩夏蒐以此盖三正之义备矣而近
代说者往往不然夫以左氏去圣人未远终春秋二百
四十二年以及战国之际中国无变鲁未灭亡传于当
时正朔岂容有差而犹或有为异论者何也盖尝考之
曰殷周不改月者据商书言元祀十有二月而秦人以
十月为岁首曰夏时冠周月者则疑建子非春而孔子
尝欲行夏之时也按太史公记三代革命于殷曰改正
朔于周曰制正朔于秦曰改年始盖正谓正月朔谓月
卷二 第 2b 页 WYG1221-0184b.png
朔何氏公羊注曰夏以斗建寅之月为正平旦为朔殷
以斗建丑之月为正鸡鸣为朔周以斗建子之月为正
夜半为朔是也殷周即所改之月为岁首故曰改正朔
曰制正朔秦即十月为岁首而别用夏时数月故曰改
年始其言之已详汉书律历志据三统历商十二月乙
丑朔旦冬至即书伊训篇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
伊尹祀于先王以冬至越茀行事其所引书辞有序皆
与伪孔氏书伊训篇语意不合且言日不言朔又不言
卷二 第 3a 页 WYG1221-0184c.png
即位则事在即位后矣凡新君即位必先朝庙见祖而
后正君臣之礼今即位后未踰月复祠于先王以嗣王
见祖此何礼也暨三祀十有二月朔奉嗣王归于亳是
日宜见祖而不见又何也所谓古文尚书者掇拾傅会
不合不经盖如此说者乃欲按之以证殷周不改月可
乎又言从九十五岁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无馀分春
秋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后八岁
为武王伐纣克殷之岁二月己丑晦大寒闰月庚寅朔
卷二 第 3b 页 WYG1221-0184d.png
三月二日庚申惊蛰周公摄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
至礼记孟献子亦曰正月日至七月日至其说皆与传
合夫冬至在商之十二月在周之正月大寒在周之二
月惊蛰在三月夏至在七月而太初历其在立冬小雪
则曰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为十二月唐人大衍
历追算春秋冬至亦皆在正月孰谓殷周不改月乎陈
宠曰阳气始萌有兰射干芸荔之应天以为正周以为
春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以为正殷以为春阳气至天
卷二 第 4a 页 WYG1221-0185a.png
地已交万物皆茁蛰虫始振人以为正夏以为春盖天
施于子地化于丑人生于寅三阳虽有著三正皆可言
春此亦历家相承之说所谓夏数得天以其最适四时
之中尔孰谓建子非春乎乃若夫子答颜子为邦之问
则与作春秋事异盖春秋即当代之书以治当代之臣
子不当易周时以惑民听为邦为后王立法故举四代
礼乐而酌其中夫固各有攸当也如使周不改时则何
必曰行夏之时使夫子果欲用夏变周则亦何以责诸
卷二 第 4b 页 WYG1221-0185b.png
侯之无王议桓文而斥吴楚哉何氏哀十四年传注曰
河阳冬言狩获麟春言狩者盖据鲁变周之春以为冬
去周之正而行夏之时以行夏之时说春秋盖昉于此
然何氏固以建子为周之春但疑春不当言狩而妄为
之辞至程子门人刘质夫则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时
以立义尔则遂疑建子不当言春此胡氏夏时冠周月
之说所从出也先儒见孟子谓春秋天子之事而述作
之旨无传惟斟酌四代礼乐为百王大法遂以为作春
卷二 第 5a 页 WYG1221-0185c.png
秋夲意在此故番昜吴仲迂曰若从胡传则是周夲行
夏时而以子月为冬孔子反不行夏时而以子月为春
矣何氏之失又异于此故朱子以谓恐圣人制作不如
是之纷更烦扰错乱无章也薛氏又谓鲁历改冬为春
而陈氏用其说于后传曰以夏时冠周月鲁史也是盖
知春秋改周时为不顺而又移其过于鲁尔然谓鲁有
历实刘歆之误按律历志言刘向所总有黄帝颛顼夏
殷周历及鲁历为六历自周昭王以下无世次故据周
卷二 第 5b 页 WYG1221-0185d.png
公伯禽以下为纪自阳公至缗公冬至殷历每后一日
则由历家假鲁君世次逆推周正交逆之合否因号鲁
历非鲁人所自为明矣宋书礼志又言六历皆无推日
食法但有考课疏密而已是岂当代所尝用者哉刘歆
惑于襄哀传文遂谓鲁有司历而杜氏因之谬矣然说
者亦自病夏时周月不当并存故直谓春秋以夏正数
月又疑若是则古者大事必在岁首隐公不当以寅月
即位其进退无据如此固不足深辨而惑者犹以为千
卷二 第 6a 页 WYG1221-0186a.png
古不决之疑则以诗书周礼论语孟子所言时月不能
皆合故也夫三正通于民俗久矣春秋本国史记书王
正以表大顺与颁朔为一体其所书事有当系月者有
当系时者与他经不同诗本歌谣又多言民事故或用
夏正以便文通俗书乃王朝史官记言之体或书月则
不书时或书时则不书月况伪孔注二十五篇决非真
古书其有合有否皆不可论于春秋周礼所书正月正
岁皆夏正也诸官制职掌实循二代而损益之其著时
卷二 第 6b 页 WYG1221-0186b.png
月者又多民事与巡狩烝享自夏者同故仍夏时以存
故典见因革盖非赴告策书定为一代之制者皆得通
言之则又不可论于春秋矣若论语言莫春亦如诗书
言春夏皆通民俗之恒辞也不可据以为周不改时孟
子言七八月之间旱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在
左传后则周改月犹自若竹书人记晋曲沃庄伯之十
一年十一月鲁隐公之元年正月也竹书乃后人用夏
正追录旧史故与春秋不同然亦未尝辄以夏正乱春
卷二 第 7a 页 WYG1221-0186c.png
秋之时月也盖殷周改时月与所损益只是一理如尚
齿之由贵德而贵富而贵亲亲迎之由庭而堂而户大
事之由昏而日中而日出之类皆是迭进法所以顺天
道通世变在当时自不异故孔子以为百世可知非徒
曰以易人之观听而已彼秦人以三代为不足法既不
足以知之而后之蔽于今而不知古者亦不足以言之
也自啖赵而后学者往往习攻左氏而王周正月为甚
以其尤害于经特详著焉
卷二 第 7b 页 WYG1221-0186d.png
   私试策问
孟子之书于篇末历叙群圣相传之统而终之曰然而
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先儒所谓明其传之有在而
又以俟后圣于无穷者也至于近代而以兴起斯文为
己任者盖有其人矣何可以不知其传之所在乎或曰
由孔子而上圣人以心相传者也由颜曾而下则学者
传焉道统之云未可轻议也其信然欤昔者春陵周子
之兴河南二程子实受其学自孟氏而来未能或之先
卷二 第 8a 页 WYG1221-0187a.png
也其所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者亦可得而闻其说之
详乎伯子尝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两字却是自体贴
出来叔子亦谓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则所谓受学者
果何事欤其同时则有若司马温公康节邵子横渠张
子焉三君子之所造其优劣何如也订顽正蒙之训精
思而妙契矣所谓非明睿所照而考索以求至者何所
指欤内圣外王之学醇一而不杂矣居洛三十年未尝
一语及其数且有儒伯之讥何欤登程氏之门而得其
卷二 第 8b 页 WYG1221-0187b.png
传者可悉闻欤其所造之浅深亦有可知者欤龟山杨
氏之传为罗仲素氏李愿中氏而子朱子出焉其授受
之际微言精义犹有可考者欤道南之叹程子之属望
于中立者何如也而乃深以著书为戒何欤当是之时
道学虽明而六经群圣人之书俱未有定说乃有转使
人薄之忧何欤岂他有微旨欤胡文定之传为其子仁
仲氏而知言大纪二书作焉其立言之要可得而论欤
其于程氏之学果能吻合而无间欤子朱子折衷诸贤
卷二 第 9a 页 WYG1221-0187c.png
之言而集其成盖有不可得而辞者矣然四书之注至
于易箦犹改窜未已将无尚有待于后之君子欤尝谓
诗集传后有子云必好之矣而若不满于易夲义者何
欤书属诸蔡仲默而克有成其果能继朱子之志欤春
秋尝属诸黄直卿矣而卒无所论著何欤至其晚年尤
惓惓礼书弗置深以不克见其成书为忧今其书成矣
其述作之夲意亦可得而推见欤其同时有张敬夫氏
吕伯恭氏其所造之浅深犹有可论者欤又有象山陆
卷二 第 9b 页 WYG1221-0187d.png
氏者相与上下其说终身不能相一而且美之为为己
之学何欤为己之说可得而闻欤朱子尝徵诗说于陈
君举君举辞焉而以书币求反己之道于陆氏果何所
见欤登朱子之门者众矣得其传而不悖不惑者亦有
其人欤其后又有魏华父氏真希元氏皆学乎朱子之
学者也其于圣人之道亦皆有所发明欤夫传道有宗
适道有涂而立言垂训则又成已成物之馀事也然则
即其传而求其统之所由续夲其身而论其德之所以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21-0188a.png
成此格物致知之先务也有志于学者愿相与讲明之
   对问江右六君子策
    (先生初游虞公之门乃试江右六君子策篇/末拳拳朱陆之异同为问先生素熟于胸中)
    (剖决精当明言始异而/终同焉万世之公论也)
问孟子取友善士自一乡一国至于天下犹以为未足
而尚论古之人焉其言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
乎即一乡一国之人可以谓之天下之士者古有其人
焉何可以不知其人也以江右论之士之励名节者莫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21-0188b.png
盛于东汉矣豫章有徐孺子者千古所谓高士也巽懦
苟且之衰世非斯人吾谁与归观其一木一绳之叹其
于圣人之无可无不可者何如也晋有陶渊明者实生
于九江出处大节世盖拟之诸葛孔明而先儒观其诗
乃或疑其出于老子其信然乎宋有庐陵欧阳公以其
冲和之气发挥治世之隆盖其文以谓上接于孟韩者
也孟子之绪可考乎南丰曾子固当濂洛未兴之先孝
友之行经学之懿帝王之制其见于文者无愧于方来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21-0188c.png
也清江刘原父博学洽闻春秋三传之释仪礼之缺遗
秦汉以来之典故文学之士未能或之先也后之学文
者积学之功为德之厚未至于三君子而曰文乎文乎
哉其南渡也陆子静先生生乎临川之青田高明卓异
前无古人与朱文公起而相望于当世学者从之入德
之门或小异焉尝观陆先生之在白鹿也讲君子喻于
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学者闻之感动流汗朱子亲执笔
而请其书焉其相尊敬如此夫义利之分甚微所谓几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21-0188d.png
也孟子分舜蹠于鸡鸣周子发刚柔之善恶此求端之
至精者也而二先生曷尝有异哉然而朱氏之学实宗
于周子周子之书莫先于太极而有极无极之辨学者
有莫逆于心者乎鹅湖之会固将以一道德也而简易
支离之说终不合而罢然二家之精微非大贤相与剖
击则下二贤一等者殆无从而知之矣道之不行也知
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
及也所以不可不知其人者其在斯乎夫治道必夲于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21-0189a.png
学术环数千里之间必有同志之士得乡先生之微者
幸相与讲明之
对大江之西环地数千里名公钜儒相望而起者众矣
执事发策承学乃独以徐孺子陶元亮欧阳公曾子固
刘原父及象山先生六君子为问始之以孟轲氏尚友
古人之实以开其端终之以朱子象山之异同而尤拳
拳于斯道之所以不明不行焉大哉问乎执事之用心
厚矣晚学小子曾何足以知之然则请因孟子之言而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21-0189b.png
姑诵其所闻以复明问之万一可矣夫所谓天下之士
者不出乎一乡一国也以一乡一国之士而以天下名
则其所立必有大异于常人者矣以天下之士而尚论
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矣而犹有不知其人之忧焉则
孟子之所谓尚友者其亦有在于言词之外者乎(学士/虞公)
(批云应/在后)此所谓必论其世者也今以六君子观之孺子
元亮以风节称欧阳曾刘以文章著若陆先生则学乎
圣贤之道者也(批应/在后)然因其言而考其世则皆有未易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21-0189c.png
知者焉昔汉室之将微也所谓天地闭而贤人隐之时
与有圣人焉生于其时吾不知其出处之何如然党锢
诸贤以身徇国而卒无救于炎祚之亡则孺子之高风
为不可及矣观其辞玄纁之徵避黄琼之辟问国事则
不答问稼穑则答其察乎时义盖非一日虽以郭林宗
之明哲犹有待于一绳一木之言而后感悟则所谓见
几而作不俟终日者非孺子其孰能当之千古而下想
闻其风而顽廉懦立者其以斯欤逮夫典午氏之亡也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21-0189d.png
南面之君欣然操笔以位禅强臣而不悔一时在廷之
士谁复为纲常计者独彭泽令陶潜以大臣之孙耻事
二姓其于君臣之义得矣慕诸葛而以其名为字咏荆
轲而惜其剑术之疏则子房博浪之心孔明复汉之志
元亮犹有不能忘于心者乎然观乎其诗则敛英气于
冲陶寄深心于淡泊有类乎知白守黑之为者而世俗
之论亦惟见其杜德机焉此子房所以诛秦蹶项以报
私雠而终身不以告人者也故先儒谓其出于老氏其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21-0190a.png
亦可谓知言者矣(批是翁心事惟东坡山谷知/之出于老氏乃吾朱子语)然其言
有曰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
淳自昔清谈之士谓淳漓朴散繄礼法使然孰知鲁叟
弥缝将以淳之邪(批亦/是)此孔明之正大所以不为三代
以下人物者元亮其无愧焉嗟夫使晋室之胄而有一
人焉庶几乎昭烈之贤则夫子房孔明之所优为者吾
知元亮其兼之矣(批前数子惟渊明为/难知此独无遗恨)后之君子向慕
比儗而以为不可企及者其亦有感于斯乎后数百年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21-0190b.png
当宋室之盛而欧阳公出焉雄文直道世盖谓孟韩复
生也论其学之所至视知言养气之君子非所敢知然
其立朝也与希文以偕贬而不同其进与定天下之大
策而不自以为功(批指立/英宗)其接后学也不以疏而弃不
以远而遗世皆谓公之求士甚于士之求公焉(批东/坡语)
代史之作反覆乎有国者所以兴衰之由若生乎其时
而忧其世者其视昌黎子所谓畏天命而悲人穷者盖
无间然矣子固出于其门文章经术庶几公之为盛而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21-0190c.png
义理之渊微典故之宏博又有以发公之所未发者焉
然观其力贫以养母而人无间言嫁孤妹九人而皆得
其所善王介甫而深知其非则后之大儒观乎其文而
愿学焉者(批谓/朱子)岂惟以其诰命之不愧三代哉(批亦文/公语)
若原父则公之畏友也其经学之邃则士相见等篇可
补记礼者之缺遗春秋权衡七经小义之作又有以破
专门学究之陋其典故之博则上而秦汉以来帝王之
制作古文奇字之音训下而山经地志阴阳医卜稗官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21-0190d.png
小说之书莫不淹贯虽以永叔之才学而原父犹以其
不读书为惜则其抱负亦伟哉然当群贤汇征之秋馆
职之任七年不迁仁宗亲定夏竦谥则以为侵臣官加
上尊号则以为非古礼(批公是立朝/可见者二事)其官守之际严矣
后之君子喜谈而乐道之者岂惟以其立马挥九制之
为能哉虽然以三君子积学之厚制行之高所谓实大
而声宏者也使非文章之盛犹足以暴白于当世然后
之论者徒知贵其言词而不复稽其行事则亦异乎孟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21-0191a.png
轲氏尚友古人之意矣(批应前/甚好)若夫陆先生之学与子
朱子不同则有非愚生之所能尽知者然朱子之学实
出周程而周子则学乎颜子之学者也程子亦曰孟子
才高学之无可依据学者当以颜子为师至朱子之告
张敬夫也则又以伯子浑然天成恐阔大难依而有取
于叔子以成其德焉其自知也明矣陆先生以高明之
资当其妙年则超然有得于孟氏立心之要而独能以
孟子为师且谓幼闻伊川之言若伤我者观其尚论古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21-0191b.png
人者不同如是则其入德之门固不能无异矣(批讲明/有素者)
(出语/自别)夫儒者之学莫严于义利之辨而学术之弊率由
气禀之偏孟子舜蹠鸡鸣之分周子善恶刚柔之论其
析之也精矣陆先生之在白鹿朱子请其一言以儆后
学先生为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深察乎学
者心术之微而欲其致谨于二者之辨听者为之动心
流汗朱子请其书而藏之今观先生之言深切明白使
人羞恶之心油然而生诚不愧于孟子之训矣然周子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21-0191c.png
太极之说亲授于程子而朱子释之曰上天之载无声
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以其无形而有
理故曰无极而太极以其有理而无形故曰太极本无
极所谓关百圣而不惑者也陆先生兄弟谓太极上不
当更加无极字移书争之往复数四累千万言而不能
相一何欤夫以中训极者是知太极之本体矣而中非
太极所以得名之实也谓易有太极不当言无者是知
论太极者之不当沦于高虚矣而犹未知周子立言之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21-0191d.png
妙也然观朱子尝谓子静不知有气禀之性(批善看即/自姑引此)
(应前气禀刚柔之说见陆/氏于周子之书不甚留意)则其于周子之书庸有未深
考者矣鹅湖之论终以不合而罢者则又有说焉夫所
谓墟墓而哀也宗庙而钦也即孟子所谓人见孺子将
入井之心而朱子所谓介然之顷一有觉焉则其本体
已洞然者也原其所指皆由已发之心而悟其未发之
性则其要归亦有不容于不同者然而简易支离之说
邃密深沈之言终有未合于是毫分缕析者深辨乎疏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21-0192a.png
目阔节之多失石称丈量者又以铢铢寸寸为必差则
其所甚异者殆无过于斯矣执事之言曰二家之精微
非大贤相与剖击则下二贤一等者殆无从而知矣至
哉言也其深有得于二贤者乎晚学管窥复何容喙无
亦徵之于二先生之所自言者可乎子朱子之答项平
甫也其言曰自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
学为用力之要陆子静所说专是尊德性事而熹平日
所论却是道问学上多了今当反身用力去短集长庶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21-0192b.png
不堕于一偏也观乎此言则朱子进德之序可见矣陆
先生之祭吕伯恭也其言曰追惟曩昔粗心浮气徒致
参辰岂足酬议(批此一證岂浅/闻者之可及)观乎斯言则先生克己
之勇可知矣夫以二先生之言至于如是岂鹅湖之论
至是而各有合邪使其合并于暮岁则其微言精义必
有契焉而子静则既往矣抑不知子朱子后来德盛仁
熟所谓去短集长者使子静见之又当以为如何也(批/甚)
(好甚好正要/人知此意)今朱子之书家传人诵其端绪之明则颜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21-0192c.png
曾思孟以至于周程张子之所传可徵也其工夫之密
则自夫洒扫应对进退而达乎修齐治平无间也岂有
待于愚言而后知哉独陆氏之学则知之者鲜故愚亦
不足以言之也然尝闻孟子曰仁人心也放其心而不
知求哀哉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又曰耳目
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先立乎其大者则小
者不能夺也此陆先生之学所从出也是故先生非不
致知也其所以致知者异乎人之致知非不集义也其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21-0192d.png
所以集义者异乎人之集义(批得之矣所谓毫/釐千里者在此)他日朱
子尝曰子静是为已之学又曰子静平日所以自任正
欲身率学者一于天理而不以一毫人欲杂于其间则
其所以夐出千古者岂不在于斯乎若曰苟此心之存
则扩充持守为可略学贵自得则思索讲习之皆非则
虽学知力行之士不足以语此而况于小子后生之至
愚极暗者乎易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又曰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岂徒易简之云乎此先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21-0193a.png
生之高明所以为不可及也然则其可以易而言之乎
奈何前修日远后学寡师求之而不得其要察焉而不
见其端于是专务考索者傅会缴绕而终不知夲心之
犹在致力持守者私心自用而卒无以异于常人然后
知二先生之所为深忧而过计者盖有在也中庸曰道
之不行也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贤者过
之不肖者不及也执事有感于斯言而以江右之先贤
为问且深致意于孟轲氏不可不知其人之一语其亦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21-0193b.png
深悲后生之陷溺而思有以救之者乎(批过当过当亦/嘉与同志者讲)
(明之/耳)不然何其言之忠厚恻怛至于斯也且江右乡先
生多矣而执事所举自六君子之外无及焉岂非以风
节关乎世教文章夲乎学行而圣贤之道又有大于此
者欤(批文字/关键好)尚论古人而至于是焉其亦可谓微矣夫
政治之大由乎学术千里之缪起于毫釐断木为棋刑
土为鞠莫不有法焉有志于学者而于求端择术之际
无以致其思则其流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愚不敏窃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21-0193c.png
尝有志于斯而未之能进也惟执事其幸教之
 古人云在朝言朝在野言野居江右而论江右之前
 贤非敢僭妄辨学以正谊亦君子惓惓不忘乡党之
 意也处忧患之世忠有所不得行孺子渊明之心岂
 苟然乎宋代古文之兴至欧阳公盛矣经学之用曾
 公何可当哉而徒见于文字者亦君子之所慨也近
 时学者从事先儒之成言可谓千古之幸然秦汉以
 来诸儒区区尽心之所存者忽而弗之䆒先儒之成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21-0193d.png
 言力不能有所尽知者矣此亦卤莽寡陋之失不小
 也是以有慨于刘氏焉陆先生之兴与子朱子相望
 于一时盖天运也其于圣人之道互有发明而吾党
 小子知者微矣子常生朱子之乡而又有得于陆氏
 之说其答斯问也于前数君子既已各极其所蕴而
 于二家之所以成已而教人者反覆究竟尤为明白
 盖素用力于斯事者非缀缉傅会之比也一时友朋
 若子常之通达而起予者鲜矣辄书其后而归之集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21-0194a.png
 离群索居安得与子常常相见乎进士科得人斯文
 之幸也得于已而有馀随事答应之无穷舒之敛之
 惟义所在可也雍虞集书
   华川文集序
自汉西京而后文与世俱降者近千载一旦豪杰之士
相继而兴高文大册视西京几可无愧而学则过之何
其盛也然诚能观乎辞与声之变则自春秋而战国每
降愈下殆如老者之不可复少是以不能无慨于斯焉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21-0194b.png
盖尝思之如列国之辞命庄生孙武苏张之徒之书皆
其人各以平日所从事者立言其身之所亲心之所喻
无不在是故能深切明著并夫言所不能及者而传之
知是诸子者易置其事而为书殆将不能以自达然则
非辞与声之为难而学足以周其用为不易有是学则
有是言春秋战国诸子其斯以为不可及乎金华王君
子克早受学于黄文献公既卒业即以文名于时汸与
之别十有馀年矣而子克学益进文益奇自欧阳王曾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21-0194c.png
氏溯而上之以达于太史公往往得其风裁犹若未当
其意乃即春秋战国西汉之书拟其辞命书诏三十有
馀篇其辞与声之高下步趋俯仰之疾徐无弗类者尝
读至齐侯徵诸侯会于首止晋侯请天王狩等篇喜其
可以补传注之缺谬而有益于经其他皆逞辞流而不
失于正然后知其振起衰陋又有不徒在文字间者虽
其得于天者有过于人非学有师法而才足周之则亦
岂能遂兼昔人之能事也哉子充以文学进用已久圣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21-0194d.png
天子既混一华夏即诏修元史乃起宋公景濂总其事
而以子充佐之书将成而宋公入翰林为学士子充为
待制此文运将开之候也二公者居同郡学同师而又
皆有志于复古以周秦先汉之文辞相与鸣国家之盛
使来者有所兴起其不在兹乎
   送叶宗茂还安丰序
新安叶宗茂归自安丰讲业父母之邦居无何复还省
其亲寓里旦出别所与游者而告于赵汸曰亲庭不可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21-0195a.png
以重违吾惧夫师友之日疏也子何以教我汸告之曰
君子之为学固将以事其亲然有急先之务焉非服劳
奉养之谓也子亦观乎圣门之学者乎颜氏之子居陋
巷一箪食一瓢饮子路衣敝袍食藜藿负米百里之外
之二君子者之事其亲非有甘旨之奉也然且从其师
周游天下畏于匡绝粮于陈几殆其身而不反何欤吾
闻人之得于天而贵于物者即其得于亲者也得之于
亲而失之于已虽尽瘁以服劳列鼎以致养不可以为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21-0195b.png
孝孰若得圣人而师之全其得于亲者以事其亲之为
盛乎二君子之志庶几在此予不足以知之也今子自
视家孰与二君子德孰与二君子二君子者师乎圣人
其一时同游之士皆成德达材而子无有也二君子者
学成行尊师表百世而子未能也子之亲年尚强桑田
足以供衣食僮仆足以备使令日用百需不待子而可
足然则即子之身而求其所当务不待子言而后知矣
若夫志于近而遗远舍其大而图细此古人所谓一夫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21-0195c.png
之行者岂足论于知学之士乎然自世降道失学者习
于俗之已成迫于势之难返虽闻颜渊子路之事鲜能
兴起于是乃有徇外以为学怀利以事亲盛气强力以
徼倖其不可必得卒之并其得于亲者失之而后已岂
不可哀也哉夫学然后知不足孝然后知困学而不知
不足者不以事亲为学者也孝而不知困者不以事亲
为孝者也子质美而行修识明而慕古求闻择善不啻
渴饥无亦闻二君子之风而兴起者乎是固予之所畏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21-0195d.png
也请书以为赠
   送操公琬先生归番阳序
圣天子既平海内尽辇胜国图史典籍归于京师乃诏
修元史起山林遗逸之士使执笔焉凡文儒之在官者
无与于是在廷之臣各举所知以应诏汸以衰病屡谢
徵命亦误在选中使者至郡太守将吏皆能言其病状
然莫肯受其咎者故不得终辞舟过严陵适前太史金
华宋公景濂亦至曰有诏召王子克于临漳矣予曰汸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21-0196a.png
衰病日增非可出者纵出亦无补于事所幸者平生故
人重得一见于契阔之馀事固有非偶然者宋公曰然
盖予与宋公不相见者数载而子克则十有馀年矣既
至京师闻番阳操公琬先生在书馆卧病旦夕以闻即
可归私又自念番歙接境自弱冠则知先生先生学通
诸经百氏述作诸家诸兄之家于番者与先生有连姻
相好也每相见辄能言先生动静而未获一识今乃得
相见于此岂非向所谓非偶然者乎自是日上堂与诸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21-0196b.png
公从事笔砚间退则省先生疾先生疾少间辄俾予连
榻卧谈论经史昼夜亹亹相扣击不少休予盖有愧焉
俄而礼部尚书崔公侍郎傅公同至局中以得旨告至
旦为别先生乃为文一篇以告同舍同舍之士莫不惜
先生之归咸赋诗为先生赠予辱知有自遂进言于先
生曰先生归矣士之在山林与在朝廷异其于述作也
亦然纂释群经折衷百氏处则充栋梁出则汗牛马虽
其说未必尽合于圣人非素业与之相出入者不敢议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21-0196c.png
也崇古学贵文章淩厉汉唐上拟三代使穷乡晚进謏
闻浅见之士目动神耸不敢出声以诵自揆终身不能
为者又况陶冶性情吟咏风月或以单辞或以偶句为
人所称皆足以名世虽或无取于作者于人非鬼责亦
何有焉此皆山林之士所为得也若夫朝廷之士则不
然太史公网罗旧闻上接春秋下迄麟趾其序高帝创
业文景守成至今使人如亲见之书封禅平准传货殖
皆諌书也而后世以为谤韩退之未遇时欲作唐一经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21-0196d.png
以垂无穷既入史馆不敢有为柳子厚苦辞迫之曾不
少动仅以职事成顺宗实录数卷卒困于谗口窜走无
完篇司马文正公受知神宗作资治通鉴垂十九年始
就而小人出鄙句以訾之此皆钜人硕德名实孚于上
下以著书为大业者也犹或所遭若是今吾人挟其山
林之学以登于朝廷之上则其茫然自失凛然不敢自
放者岂无所惧而然哉尚赖天子明圣有旨即旧志为
书凡笔削悉取睿断不以其所不能为诸生罪蒙德至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21-0197a.png
渥也于是先生得以病辞归而支离昏昧如汸者亦得
以预闻纂修自诡岂非其幸欤然则汸于先生之行独
不能无所感者良有以也先生曰子姑迟之吾待子于
番歙之间不远矣
   休宁县令朱君考满序
古之宰百里者以导风化察冤滞兴除利害为职故曰
六合之众悬命于县令则令之责亦重矣惟用武之世
兴废无艺雠敛率割令出二三使夫人旦暮凛凛有居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21-0197b.png
兴之忧凡令所以为职皆不暇施为则其重且难又有
异于前所云者昔吾读书至唐宋之末造未尝不抚卷
而太息于斯焉休宁在万山间民因山为田而仰溉于
天旬月不雨则陂塘之利恒以死争故鲜丰岁地狭而
土瘠摘山外无他产舟车不通四方之货罕至当承平
时吏颇以事简为乐一旦天下多故则丝缕膏漆铜铁
之属凡军兴所急者莫不远贾他郡以上供令方急而
民已罢限既穷而输未毕甚哉吾土地之不敏其为邑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21-0197c.png
大夫之累可胜言哉于是乃有仗箠楚以集事者其间
科敛繁夥出纳不时民不能与官会而侵牟乾没以重
困彫氓者视斯人以诈力相仇苟焉自营甚至灭天性
忘瓜葛而不知怪夫岂令之所欲闻哉亦知夫职任之
重有在于兴废之外者而不暇思也若淮海朱君之宰
吾邑则不然君坦荡乐易不倚法以立威而民趋事赴
工惟恐后勤力言谨戴星出入虽疾病未尝少懈故贪
残舞文者无所旁缘闵其俗日漓人心不古若也于纪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21-0197d.png
纲伦类之际尤致意焉是以民皆乐称之虽然今法令
日修赋敛日简亲民之官且得尽其职君在邑既久于
百里间情伪淑慝宜无不知以其暇日举其所当为使
利无不兴而害民者必去善柔不阨于横逆而鳏寡孤
独得以遂其生必有以副斯人之望者而君以秩满告
矣邑人既重德君又幸其征徭粗给不致大为君累且
冀君之再任也故余述自昔百里之职其重且难有不
可同年而语者为君赠意君由此而佐大藩典大郡以
卷二 第 30a 页 WYG1221-0198a.png
临属邑亦必有取于斯焉
   送朱子范赴来安县主簿序
求木于山林者钜细无或遗匠石一过之则拔其萃者
必十围之材也市马于边陲者驽骏常并收伯乐一顾
之则空其群者必千里之足也为国家者取士天下其
亦有异于是乎吾邑朱君子范用举者言得主滁之来
安簿同时以举得官如君者众矣其儒且贤不必人人
皆君若而来安寄治郡中如古行县疑若不足以屈儒
卷二 第 30b 页 WYG1221-0198b.png
且贤如君者其门生子弟与交游之士惑焉余谓不然
余闻古之取士其始常宽其终必严不宽则入官之途
狭而不足以尽天下之材不严则考绩之效微而不足
以成天下之务今君所由进者入官之途与人同也三
载考绩儒者之效必将有异于人乎君自此且大用虽
欲人人同于君得乎十围之木不登匠石之场与拱把
同千里之足不入伯乐之厩与下乘同士之未达何以
异此先正有言士自一命以上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
卷二 第 31a 页 WYG1221-0198c.png
有所济是岂非君素志欤江右古文明之都盖匠石之
场而伯乐之厩也岂有儒且贤又有志如朱君而恒在
下位者乎毋患其宽而有以成其严则上下俱得矣仆
与君居相近交相好而衰病日增不能追交游之后设
祖道傍与君握手为别顾不可无一言乃书是说以赠
君其尚有取于斯也夫
   王节妇汪氏序
汉世复除之令盖夲于周官乡师辨其可任与施舍者
卷二 第 31b 页 WYG1221-0198d.png
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则又由闾师书其敬敏任恤者而
推广之唐之盛时乃命旌表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终身
勿事则感讽之道备矣自是以来数百年间虽田里山
谷之民莫不知有纲常之重岂可不思其故欤吾邑有
汪氏者邑人王天民之妻也年二十七而丧其夫辛勤
刻厉鞠二男一女至于成立虽遭艰难涉忧患未尝少
动其心闾里贤之远近称之凡三十馀年如一日于是
有司援著令复其家表其门诚斯时之旷典矣嗟夫吾
卷二 第 32a 页 WYG1221-0199a.png
闻孝弟力田之科唐人以为无益而罢之割股庐墓论
者谓非中道不取独妇节之贞古今表显无异议岂非
以父子天性苟能感慨矫勉于一时而无服勤敬养之
实与闺门秉志一节终天者不可同日语欤况自丧乱
以来父子兄弟不能相保民俗为之一变视秦人德色
于耰锄谇语于箕帚又有甚焉则天理几乎灭矣而孤
嫠老媪独以女妇之微系民彝之重不亦可尚也哉表
其门复其家使之享恩荣于桑榆非徒以报终身之劳
卷二 第 32b 页 WYG1221-0199b.png
瘁亦所以励妇节于无穷也虽然岂惟妾妇哉感明时
优异之渥竭甘旨奉养之诚下以报慈母顾复之恩上
以答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则为人子者尤宜知所劝矣
汪氏二子长曰有则次曰得奴皆有男女矣而汪氏康
强未艾天之所以报贞节者未可量也故为推本历代
复除感讽之微意而学士君子有感于彝伦之重者诗
以咏之
   送鲍翰林赴官陜右序
卷二 第 33a 页 WYG1221-0199c.png
韦布之士起家而仕于王都则固以远其亲矣虽其人
志存终养初不以得于外者为父母荣然一旦郡太守
奉天子之命以临之而亲劝为之驾则父不得以有其
子子不得以私其亲论诸古人亦曰以义断恩而已况
乎既居官而食禄则臣子之分已定设有中外出入之
异远近劳逸之殊君子岂复容心于其间哉翰林脩撰
鲍君尚絅初以郡太守王公荐辞其亲来京师为中书
典签入翰林为编脩遂升脩撰至是自翰林出贰郡属
卷二 第 33b 页 WYG1221-0199d.png
关中交游之士咸以关中距京师数千里若惧尚絅无
以慰其亲庭之望者抑何见之晚耶吾观尚絅少学于
家虽服劳养志曾无宁日其辨乎出处之际而审乎义
理之安不为不明居翰林者数年接于公卿大夫之论
议而酌乎当务之缓急不为不久所谓中外劳碌之殊
盖无足以动其心虽其家君所属望于子亦有必在此
而不在彼者尚絅何患乎无辞以白其大人哉近代明
公伟人有仕于州县而因得留心政理以成其志业者
卷二 第 34a 页 WYG1221-0200a.png
有以在内为无补而请郡以自效者皆士君子所当取
法凡仕于远郡者不难乎得民而难于获上今大参王
公辍中台之重建行省以抚关中以都司出使军中且
赞襄省事者郑君士恒其人也尚絅尝厚知于大参公
而与郑君游甚善宣上恩德以加惠黎庶宁有不自遂
者哉
   送王驸马都尉赴会稽序
士之能以功名显于天下者岂必皆以殊异非常之绩
卷二 第 34b 页 WYG1221-0200b.png
震耀一世为贤哉当夫创业之初辟地日广新服未定
反侧未安疮痍涂炭之馀未有所休息使人见之如仪
凤祥麟被之如和风甘雨知岁稔之有期而时平之可
冀也则功近而德远矣而岂知勇果敢之谓哉盖必宽
仁有度慈祥恻怛出于其性庶几如窃脂之不榖驺虞
之不杀者而后可以言此此论人物者之所难也而吾
于和阳王公见之公王室懿亲也由星源遂镇新安凡
七年矣方徽饶之间内疑外讧人情未有底止公以数
卷二 第 35a 页 WYG1221-0200c.png
百骑入星源抚而定之一邑士民如脱其水火之厄而
寘于慈母之怀其在郡也适黟祁之众胁于邻境之阻
兵者群不逞四顾观望卒皆相率而归公焉盖吾郡自
是无事则其中心诚信于人久矣是以其民悦而服之
亲而爱之如其始至惟恐公一日去我矣既而有旨以
公移镇于越则虽欲留公一日其可得哉虽然公之德
在吾郡者大矣夫和风甘雨贵乎及时非一郡一邑之
得私也仪凤祥麟要以瑞世非一乡一国之为祥也吾
卷二 第 35b 页 WYG1221-0200d.png
安知上之人不以公之惠吾州者而施于越耶又安知
越人之有待于公者不异于吾人之望公于未至耶然
则在越人为可贺在吾人庶几可以无憾惟幕府之士
以其不得从公于迈无以写其思则来谋述公之德在
邦人者以为公赠且以贺越人之得公焉虽然公之善
众矣书之则不胜书若夫郡邑之离合民生之存亡皆
天也然必有开先之兆焉当星源未定时士有卧病山
中而不能去者悄然隐忧虑其将及也夜梦有所如往
卷二 第 36a 页 WYG1221-0201a.png
在道而暝急投旅馆则已昏黑矣久之闻门外有车马
声开门视之则天明矣问其从者曰自何而来答曰兰
亭来也问何处兰亭曰古人修褉处也明日以告往来
之士盖星源之君子莫不闻焉无何公将至则其姓与
晋右军同而官又为右指挥使于是郡邑事大定则天
明之应也而又安知公终得右军所治之郡而为兰亭
修褉之主人耶呜呼此越人之天明也则吾以谓为越
人贺者夫岂无所徵而言之乎
卷二 第 36b 页 WYG1221-0201b.png
   陶氏孝友堂诗序
士有行乎家庭之间近而乡里说之远而大夫君子叹
美歌咏而不能已焉者其惟良心之充达乎夫秉彝好
德心所同然机动籁鸣无容间息有莫知其所以然者
此陶氏孝友堂之诗所由作也始陶君生富家八岁丧
其母继母张弗子也长遂屏居于外夫人吴氏左乳抱
右执爨犹自力于织纴以助其不给虽忧勤艰苦而不
敢疾怨焉久之父母俱老生理日匮而君之发亦斑然
卷二 第 37a 页 WYG1221-0201c.png
矣乃奉二亲于所居竭力以营旦夕之养于是食其食
而甘之即其寝而安之视已遗体殆弗善也遂欢然笃
慈爱之道弟妹之长者君皆及时为毕婚嫁无敢以异
母而不尽心也父没子凯考礼经佐君治丧事亲戚邻
里素高君行义又喜其有子皆相率致赙甚厚宾客之
自远至者数百人其夫人早失父母沈无子守志以居
夫人迎养于家以终其身人无间言凯所居学者从之
甚众因束脩乘壶之入以足甘旨妹嫁顾氏早卒有二
卷二 第 37b 页 WYG1221-0201d.png
男一女皆育教之不使其亲少动其心焉庶几能竭其
力者凡皆陶氏孝友之实如此于是进士临川葛元哲
闻而叹美之题其所居曰孝友之堂亲为制文以记之
四方之士得诸传诵者作为歌诗以反覆咏叹其事有
得而吟讽之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矣是盖良知良能
本乎天性应复为感如环无端莫之使而莫之遏者欤
至正乙丑冬汸始从葛君闻其详既又从陶君门人得
诗一卷凡若干首乃为次其篇什而传之噫子之于亲
卷二 第 38a 页 WYG1221-0202a.png
服勤至死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者也夫岂以爱恶而二
心哉世变极矣徒赖知行之士孝弟出于其性者相与
系纲常之重于一时若陶氏父子夫妇力行于家盖尤
可贵也然则孝友堂之诗可无传乎
   送陈大博游黄山还诗序
徽之黄山巨镇也北犄九华西拓彭蠡南接广信诸山
其东左挟浙河右起桐汭以尽海壖要皆支陇所分谓
其隤然中居以降势委和于四表有坤道土德焉故名
卷二 第 38b 页 WYG1221-0202b.png
之曰黄山然其上则连峰极天岩岫深窅下则重冈复
岭斗绝环周虽土人有不能遍求而尽达者故自遁世
隐沦之士咸乐居之或以为由轩辕得名者近古所传
也郡非会通之地四方宾客无因而至独唐李太白尝
一游其间为之徘徊而去遂无复蹑其踪者由是兹山
之胜槩世罕闻矣至正十一年岁辛卯夏四月浚仪陈
公子山实来游焉始至风雨弥月而山之主僧适远归
亟率其徒以先导晨发郡城出西郭明霁开豁郊原穆
卷二 第 39a 页 WYG1221-0202c.png
清旦日既旰始遵其麓涧潦平而波流易涉林洳尽而
萝蔓可缘若有阴相之者乃休仆人领宾从相徉乎松
篁竹林之间灵苗不采而自芳丹泉在山而常洁德人
君子之常操犹有可见者乎进而据虎头之岩以下临
白龙之湫风云浡兴雷雨将作凛然神物不可亵而观
也乃循左巘绝大壑陟层崖登莲花之危峰以望分极
浑浑焉皞皞焉若有见夫昆崙磅礴兼覆并育之仁然
后知兹山之大根同乎五岳润达乎四海而英华发挥
卷二 第 39b 页 WYG1221-0202d.png
精爽洋溢与造物相为流通而莫知其终始也矧可以
方隅论哉振衣下迈授馆精庐信宿而还盖充然若有
得者不知我之观山耶山之观我耶与吾游者皆自观
其所观耶抑将同所观于游者耶噫以公高情达识如
斯其有异乎昔人之来者固宜彼仰首注目望岩而退
者于公所存何如也公妙龄积学已超迈等伦俄而贡
春宫对大廷以第一人及第列官朝著闻誉日隆矣顾
犹远寻名山以发登峰造极之趣则夫䆒经纶于功载
卷二 第 40a 页 WYG1221-0203a.png
抱根柢于词林者何可以浅近量哉于是郡之缙绅儒
士喜公之能来而惜其别去也杂取山中景物有名图
志者相与赋诗饯公以寓其向往之私诗皆一章章十
句五言以余获与斯游又俾叙其事于右简是用著兹
山得名之实极一时之荣观以告夫继公而来者
   送戴尚文赴句容县教谕序
休宁戴尚文试进士于乡在遗材之选将以膺朝命主
句容学官自师友交游暨都邑之良咸有言以赠之其
卷二 第 40b 页 WYG1221-0203b.png
后出而别为卷者余复为之叙其言曰士之贵乎仕者
非为观美也将以行其义而已是故官无崇卑惟其时
材无大小惟其志二者一失所安而苟焉徼荣名于旦
夕则君子有弗幸者焉况夫以不足之资而蹈无穷之
变有不并其得于口耳者而失之也几希今校官秩虽
卑然邑大夫僚佐在前经师弟子员在后进有宾主之
礼退有师友之义洁俎豆崇明祀得以致极其诚敬谨
晨昏严朔望得以修著其威仪四方宾客之往来观风
卷二 第 41a 页 WYG1221-0203c.png
论俗得以识时措之宜穷政理之要社稷人民自可驯
致而出位之思泯三年大比修其旧业贾馀勇于一第
而患失之念忘于以事上治民则定志以揆时因时而
立义斯君子之道行矣传曰仕而优则学信乎非优于
仕者不足以言学也又曰学而优则仕信乎非优于学
者不足与言仕也矧尚文齿少而识明业专而行敏盖
优哉其有馀地者乎尚文之尊父曰廷芳翁昔者尝学
于乡先生定宇陈公之门始科诏行陈公一领乡荐归
卷二 第 41b 页 WYG1221-0203d.png
则著书授徒终其身类非以仕为悦者是故戴君隐居
教子从容深厚率有异于常流则尚文所以为句容士
大夫教者固无待于他人言矣或者以不得与南宫进
士偕为夫人惜其言几远于义故余托于仁者之后诵
所闻以为君子赠焉
   送高则诚归永嘉序
高君则诚学博而深文高而赡自为举子已为学者所
归及登进士第调官括苍郡录事学道爱人治教具修
卷二 第 42a 页 WYG1221-0204a.png
郡守前宪副徐公深敬异之比满不忍听其去即学宫
设绛帐身率子弟迎君而请业焉行中书闻其名辟丞
相掾儒生称其才华法吏推其练达而君亦雅以名节
自励公卿大夫咸器君行能每他掾有故辄以兼其事
君稽典册定是非酬应如流意所不可辄上政事堂慷
慨求去时东南乂安藩府无事参政赵郡苏公方以文
治作兴其人君与临川葛元哲俱见称誉日承言议声
闻益隆矣俄台民弄兵城邑驱丁壮集其徒海浦连巨
卷二 第 42b 页 WYG1221-0204b.png
舰数百以自固帅阃吏弗能治有旨行省臣总诸郡兵
平之省臣谓君温人知海滨事择以自从君亦庶几因
得自效时浙东帅达公以除凶为已任一见君欢然既
开幕府乃以论事不合避不治文书于是师出踰三时
卒烦大臣自京师来以上意抚之而后定解严分宪诸
将校缓急利便独君无一辞以秩满即日还省垣告归
矣于是交游之士咸造君且谓儒者虽临事不见用卒
能䆒所守以自旌别为君贺君设俎豆觞客酒行笑谓
卷二 第 43a 页 WYG1221-0204c.png
座中曰前辈谓士子抱腹笥起乡里达朝廷取爵位如
拾地芥其荣至矣孰知为忧患之始乎余昔卑其言于
今乃信虽然余方解吏事归得与乡人子弟讲论诗书
礼义以时游赤城雁荡诸山頫涧泉而仰云木犹不失
吾故也时客多君里人乐君之归皆甚喜有起自席末
而言者曰朝廷以科目取士久矣时方承平自军国要
务至百司庶事举无不集士亦得以浮沈簿书文墨间
稍有牵制辄效俗吏便文自解由是贤否混淆有志者
卷二 第 43b 页 WYG1221-0204d.png
无以自见宜乎君之悠然遐想于去就间欤虽然今中
原多故圣天子贤宰相一旦惩膏粱刀笔之敝尽取才
进士用之则如吾高君者虽欲决遁山林亦将不可得
者然则入践廷宁陪老成之谠议出临郡邑布恩德于
罢氓使殊功茂绩炳然一时以答清朝设科盛意岂非
君平昔之志而亦吾党所望于君者哉众皆曰然乃共
举酒属君赋白驹而别
   送张子仪还姑苏序
卷二 第 44a 页 WYG1221-0205a.png
士之负强果振迈欲有所为者必奋发以励其志静专
以成其能由是日有所积月有所累如拾级以登九层
之台虽弗克遽跻其巅而都邑盛丽之观风云变化之
妙已在吾目中矣若濮阳张天凤子仪之学于汪君仲
鲁也其殆类是乎汪君世家婺源以诗学修进士业尝
因教授休宁里中子仪自姑苏侍其家君从政是邑得
委贽焉屏交游之恬嬉忘寝食之常节激昂愤悱弗得
弗措所以励其志者有方矣既而术业就绪则韬敏给
卷二 第 44b 页 WYG1221-0205b.png
于敦柔发见闻于确慎纷华之悦寒暑之变举不违焉
所以成其能者可冀矣如是而掇巍科登显仕极布衣
之荣名展文儒之夙蕴如引囊取物宁复不得之患哉
踰二年其家君以秩满还子仪亦辞去同学有悦其勤
笃者留与卒业子仪固乐焉而亲弗可汪君于是率交
游之士赋诗饯之授简于余俾代叙其意吾闻渔巨泽
者必善其网罟纤钩细饵不足以冀吞舟之获济大川
者必良其舟楫敝帆坏桨不足以敌风涛之变夫文场
卷二 第 45a 页 WYG1221-0205c.png
巨泽也名途大川也彼或腾奋乎试艺之秋而汨没于
在官之日者殆亦非其具尔朝廷设进士科取天下才
岂直以禄位厚汝书生哉授以州县则莅官治民是务
擢之馆阁则论思献纳是资登于政府则发政施仁是
赖是三者或任其一端焉则必有其具而后可苟无其
具而徒汲汲焉以庶几一旦之或得则夫人之自待者
固已浅其如科目何子仪以英妙之年负坚勇之节又
能取诸师友以笃成之其网罟宜无不善如涉功名之
卷二 第 45b 页 WYG1221-0205d.png
洪波操一致于险夷以收利物之功则姑务坚良其舟
楫汪君拳拳师友之义庶其在此余故申之以辞
   滋溪文藁序
滋溪文藁三十卷浙中书省参知政事赵郡苏公之文
前进士永嘉高明临川葛元哲为属掾时所类次也初
国家既收中原许文正公首得宋大儒子朱子之书而
尊信之及事世祖皇帝遂以其说教胄子而后王降德
之道复明容城刘公又得以上求周邵程张所尝论著
卷二 第 46a 页 WYG1221-0206a.png
始超然有见于义理之当然发于人心而不容己者故
其辨异端辟邪说皆真有所据而非掇拾于前闻出处
进退之间高风振于天下而未尝决意于长往则得之
朱子者深矣当是时海内儒者各以所学教授乡里而
临川吴公雍郡虞公大名齐公相继入教成均然后大
经圣贤下学上达之旨缕析毫分之义礼仪乐节名物
之数修辞游艺之方本末精粗粲然大备盖一代文献
莫盛于斯而俊选并兴殆无以异于先王之世矣若夫
卷二 第 46b 页 WYG1221-0206b.png
得之有宗操之有要行乎家乡邦国而无间言发于政
事文章而无异本者抑亦存诸其人乎公世儒家自其
早岁即从同郡安敬仲先生受刘公之学既入胄监又
得吴公虞公齐公先后为之师故其清修笃志足以潜
心大业而不惑于他岐深识博闻足以折衷百氏而非
同于玩物至于德已建而闲之愈严行已尊而节之愈
密出入中外三十馀年嘉谟伟绩著于天下而一诚对
越中立无朋屹然颓波之砥柱矣其文明洁而粹温谨
卷二 第 47a 页 WYG1221-0206c.png
言而敷畅若珠璧之为辉菽粟之为味自治朝国化之
原名公卿大夫士德言功烈与夫儒先述作阃奥莫不
在焉而浩然删修之志未有止也初官朝著即为四明
袁公伯长浚都马公伯庸中山王公仪伯所深知袁公
归老犹手疏荐公馆阁马公谓公当擅文章之柄于十
年后而王公遂相与为忘年友夫岂一日之积哉昔者
汉唐七百馀年惟董仲舒韩退之辨学正谊庶几先王
遗烈而尚论政理则莫如贾太传陆宣公宋文学特盛
卷二 第 47b 页 WYG1221-0206d.png
而士大夫之间不曰明道希文则曰君实景仁抑未知
三公视程夫子何如是故公平居教人必以程朱为模
范而力求在已不务空言则从事于圣贤之道而审夫
得失之机也明矣故汸以谓读公之文则当求公所学
而善论学者又必自其师友渊源而推之可也
   治世龟鉴序
昔者帝王盛时纪纲法度悉备子孙得以据依为治号
曰成宪旧章其君臣上下相与鉴视前代以保天命而
卷二 第 48a 页 WYG1221-0207a.png
系民心者忧勤愓厉无时敢忘以为家法其治于未乱
者如是故虽或蘖芽其间而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可以
无患夫岂有一旦土崩之祸哉秦人学不师古取二帝
三王所以维持天下之具与其深微之意皆荡灭扫除
之不但燔诗书杀学士为足以亡其国家也自是以来
创业者无所因袭守成者无所持循而庙堂之筹策侍
从之论思遂为治乱安危之本其不轻而重也明矣然
简编之所存忠言嘉谟曷可胜纪当其时或见用或用
卷二 第 48b 页 WYG1221-0207b.png
之而未既或遂不用得失可以具知由今观之则所善
皆可以为劝而戒无不可惩也若夫贯串古今博观约
取以示方来使先王经世之意一二有见则诚哉君子
之用心已乎参政赵郡苏公早岁居馆阁尝即经史百
氏书采其切于治道政要者通为一编名曰治世龟鉴
至简而不遗甚深而非激通疏练达而公平之规著亲
切确古而正大之体存信为谋王断国者之元龟宝鉴
也公为御史知无不言持宪节以洗冤泽物为已任参
卷二 第 49a 页 WYG1221-0207c.png
议政府屹然不阿两典大藩皆勤于庶事尝奉诏宣抚
畿甸旁求民瘼秋毫无隐而又酌理道之中正不迎合
于前无顾虑于后虽一时或不见察于用事者而退居
之日凡可以尊王庇民者未尝少废其讨论之工也盖
公学本先王而志存当世其见于行事者如此则是编
之作岂欲托诸空言者哉新安诸生赵汸序
   送江浙参政苏公赴大都路总管序
邦畿王化所先郡国之本也自昔盛时辇毂之下五方
卷二 第 49b 页 WYG1221-0207d.png
黎民与豪右杂处凭高附崇形倾势轧纷莫为制由是
号称难治汉世选健吏以击搏诛罚先之何有于化民
成俗唐宋宰相欲假剧地病儒者乃得因以自见岂开
诚心布公道之谓哉国朝并包区夏薄海内外罔不臣
属神州赤县之间繁殷极盛列圣相承皆屈重臣以莅
之望尊职隆非前代比矣至正九年冬十月江浙行中
书省参知政事赵郡苏公除大都路总管命下之日街
谈巷议咸以江浙大藩方赖公为治不宜用彼易此其
卷二 第 50a 页 WYG1221-0208a.png
殆未知祖宗重内之弘规圣上官人之睿断者乎夫发
施政仁枢机转移务当其会古之圣人所以不疾而速
无为而成者用斯道尔皇帝临御日久明睿所照于民
生休戚臣子行能秋毫无隐既为亲择循吏布诸列郡
深惧京师冠冕万国长民苟非其人则四方无所视效
乃辍儒臣于外省俾以其道行焉变法律以诗书通政
刑于礼德盖不言而示天下守将以楷模也传曰欲平
天下者先治其国又曰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卷二 第 50b 页 WYG1221-0208b.png
昔之为国者何独昧于斯与公起家成均诸生致位宰
辅清忠粹学简在上心久矣莅官王都为二千石帅表
非公谁然公平日论治道必本三代所谓明道术正人
心育贤才兴教化盖拳拳焉今天下承平朝廷閒暇圣
天子将登用真儒上稽唐虞近鉴中古建久安长治之
策极维持巩固之方以垂无穷京师虽众且大殆不久
烦公矣士民怀公之德惜公之去而弗可留也咸相率
为歌诗以泄其怨思于是临川葛元哲述公所以临政
卷二 第 51a 页 WYG1221-0208c.png
而得民者冠于篇首汸敢推明德意窃取昔人后叙遗
义属辞末简以终之
   送江浙参政契公赴司农少卿序
国家既收中原兵革之后所在为墟圣天子恻然思有
以安集之旁求故老宿儒忠厚畅达习知畎亩事首为
劝农使绾印绶载官属行田里间呼其父兄子弟家人
语告谕之辟榛莽疏沟洫立阡陌假牛贷粟皆因其所
欲而利导焉遣属吏行傍郡招徕其人时江南民苦重
卷二 第 51b 页 WYG1221-0208d.png
役应之者众不数年生聚大复官府之设公上之供始
得施其政令于是罢使以其权归宪府郡邑之长皆以
劝农系衔大司农司实总覈其事盖古后稷之官至我
朝始复视前代会计出纳弛张权利者不可同年而语
矣然承平日久良法美意寖失其初尝见江南郡邑每
岁使者行部县小吏先走田野督里胥相官道傍有墙
堑篱垣类园圃者辄树两木大书畦桑二字揭之使者
下车首问农桑以为常吏前导诣畦处按视民长幼扶
卷二 第 52a 页 WYG1221-0209a.png
携窃观度不解何谓而种树之数已上之大司农矣使
职农事者皆若是所为则国家富有四海之实何自而
可充乎夫古之帝王所以长治久安者无他焉能使天
下之人均齐方一以奉其上无所偏而已方今经费所
出以东南为渊薮大河以北水旱屡臻流亡未复居民
鲜少五帝三王之所井牧燕赵齐晋梁宋鲁卫之所资
以为富强其遗墟故迹多芜没不治安得裒衣博带从
容阡陌间劳来绥辑复如中统至元时哉大司农位尊
卷二 第 52b 页 WYG1221-0209b.png
而职专长贰卿佐皆公卿辅相其人必有念此者矣至
正九年冬十一月诏以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契公
为司农少卿公北庭文儒由初科进士高第历官省宪
所至具有成绩古所谓天子之宝臣者也举国家之旧
典以复唐虞三代之治安知不在公乎士民怀公盛德
多见于歌颂刍荛之言忧在畎亩非公之贤则不能自
达也故窃附其说于卷终
   别葛廷哲序
卷二 第 53a 页 WYG1221-0209c.png
汸昔游临川闻进士葛君元哲之贤心窃识之未几君
复以乡贡第一人擢第授官闽中辟行中书掾时大臣
镇江浙者皆称名卿思得儒者为助故君至闽官未及
上而徵书至矣至正九年冬汸来钱唐君在职已逾岁
观其执特操于等夷之中抗高情于事物之表进而省
闱则简书委填官守严密而赞画不忘于忠鲠退而燕
处则诸生在庭交友在坐而论著弥事于精详昔之所
闻于是益信而余亦始获与君游矣君又不鄙授粲于
卷二 第 53b 页 WYG1221-0209d.png
馆使日亲切摩尝相与论平生为学大槩乃喟然语余
曰人心与宇宙同体而梏于私者不足以知其大也与
造化同运而溺于流者不足以知其精也今夫清明在
躬于穆无间岂有一毫之蔽隔哉惟其暂然之复不足
以胜思虑之多于是而一体同运者始判为二物而攻
取之欲行矣然则君子之学其可舍此而他求也乎汸
谨谢曰善夫君之论学可谓识此心之妙者矣向余见
君之外而已今又知君所以进乎内者顾余不敏将何
卷二 第 54a 页 WYG1221-0210a.png
以与于斯盖尝闻曰学必已闻道然后能立已能立已
则扩充变化之机在我矣尚何化物之足虑哉盖不闻
道则毫釐千里之忧常在旦夕而闻非耳目之所官也
今君之所以自致而慑友者如是其殆有徵乎若余者
勉焉而不足于力察焉而不足于明殆无以进于斯也
久矣君将何以教之意以余闻君之旧而后克会乎新
乃得相与几至于道也又遽别以去能无慨于中乎君
苟不弃余犹尚有以相之也
卷二 第 54b 页 WYG1221-0210b.png
   赠钱彦宾序
古之所谓轻世肆志者虽有奇才博识常深自晦匿不
欲人知是故择其可以怡神遣兴者隐焉使夫人皆即
其所隐以命之而不辞然不百年为其子孙者亦几无
以名其德则亦可悲也已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
直道而行也一何至于是欤岂其审夫盛衰之故存亡
之机俯仰一世若无足为者而然欤其人虽曰长往而
不来违乎大中然视夫毁冠裳绝人纪自逃于方外或
卷二 第 55a 页 WYG1221-0210c.png
玄思遐举欲后天而老以观世变之所极而终失于愤
激之过者其优劣何如也吾邑令吴兴唐君子华尝为
余言赵文敏公以清才雅望见用国朝名声流于四海
其同时有牟成甫张刚父姚子敬钱舜举文学之美皆
与公相先后舜举以绘事擅名公甚敬其为人尝赠之
诗有鲁国万钧王月重汉天一点客星孤之句而不及
其画盖皆一时之杰也至正己丑冬余访唐君吴兴因
得牟先生之书而传之未几又得姚张钱三公之诗而
卷二 第 55b 页 WYG1221-0210d.png
讽咏焉皆清迈博洽寄兴深远非浅闻可冀而钱公跌
宕真率格力优暇无怨愤不平之意要为不可及云独
其所谓经说者不可得见访其家问诸其兄子国用则
曰公尝著书有论语说春秋馀论易说考衡泌间览之
目后皆焚之矣盖当时同游之士多起家教授而舜举
独隐于绘事以终其身世之见其杜德机者亦惟称其
善画而已呜呼其真所谓轻世肆志者乎何其掩抑藏
遁如是之深也国用字彦宾敬慎淡泊不愧其先能写
卷二 第 56a 页 WYG1221-0211a.png
花木翎毛盖公之古学经说既已无传则食其所隐者
以世其家而有待焉亦君子之志也然则钱公之所以
遗其族人子孙者不亦安且远乎余既有感于舜举氏
之事窃叹文敏公之知言而喜唐侯之不余欺也故叙
其说以遗彦宾俾其子孙之尊祖尚德者有考焉
   留别范季贤序
至正九年青龙赤奋若月嘉平仆还自吴门访邑大夫
唐公于苕溪之上公为除馆授粲俾改岁而归因得与
卷二 第 56b 页 WYG1221-0211b.png
其家义塾之师范季贤氏游季贤温恭慎重教小学弟
子常数十百人取束脩乘壶之微以养慈亲庶几能竭
其力者与人交无论事急缓言必信仆敬之爱之而季
贤犹以日惟人田是芸不克速成其学为叹比仆将归
则又慨然有离别之感焉愧无以答其意者则告之曰
夫朋友之交非群居族处之为贵也切摩于晤语之际
致勉于索居之时考德于契阔之馀刮目乎再见之日
斯古人之道矣仆不敏无以相发请以不肖之身所得
卷二 第 57a 页 WYG1221-0211c.png
于前辈者为子诵之仆之乡先生皆善著书所以羽翼
夫程朱之教者具有成说仆自幼即已受读然未知所
以为学也尝过严陵闻夏氏家学甚高即往访之其老
成惟教授君大之在谓仆曰子生朱文公乡于公书宜
无不读且公尝自言平日所得多在文义中故所为经
传训辞精切严妙无一字之苟然余窃怪论语篇端以
效训学可也所谓之为言者于义何所当邪仆时卒无
以应心愧甚退而默思圣经贤传中如夏先生所举可
卷二 第 57b 页 WYG1221-0211d.png
以关余口者多矣盖自是稍知反其卤莽灭裂者以致
力乎䆒竟谨审之道焉他日以事过东陵之北敷浅原
之东闻有黄楚望先生者尝起家文学俄弃去侨居城
中杜门著书馀四十年矣因即求之得其纂释之目千
馀条皆六经传注中疑义先儒所未言或言之而未䆒
与夫聚讼不决者谨请曰人皆有言理学至近代大明
明理以释经而天下之能事毕矣固无待于后人也且
以大儒先生竭其心思所极而犹有弗得者焉则亦末
卷二 第 58a 页 WYG1221-0212a.png
如之何矣今先生尚发其所未发者乎先生曰为斯言
者众矣岂非以先儒所未尽者终非后人思虑可及不
如谨守其已言者之易为功乎以吾所见正恐其所已
言者或不容遽知其所未言初未尝不可通尔今姑举
一二为例传曰女有五不娶其一为丧父长子先儒以
为无所受命盖丧父而无兄者是也使其言已当则女
之丧父无兄者众矣皆不得嫁乎如以为未当则固学
者所当致思也思之思之而又思之而终有不得焉则
卷二 第 58b 页 WYG1221-0212b.png
阙之可也以俟后之人亦可也一或思之而有得则知
先儒之所未及者或有时而可通此今未尝用一日之
力而遽诬以为不可更通且訾他人之用力者是殆以
已之无目而欲废天下之视也夫集诸儒之大成以立
言者莫若朱子论语集注篇端有曰明善而复其初者
为圣门之学发也其所谓初何所指乎以为禀生受分
之始耶则其气质之杂固与理以俱赋矣以为赤子之
心邪则昔人盖有闻襁褓之声而知其为大恶不仁者
卷二 第 59a 页 WYG1221-0212c.png
是孰为初之可复耶彼谓先儒之已言为易知而辄诵
焉以自文者殆于富人子兼其田畴惰其作业徒抱其
遗契之齿而日数之以为能不坠其家尔时先生年近
八十贫无置锥之地食指所需朝不及夕而严毅清苦
介然以居听其言者莫不爽然自失也仆盖由是益知
讲学而不切于已治经而不䆒其事者无可得之道焉
其后游临川见雍郡虞公因举所闻质之公曰所贵乎
师友者正如是尔吾生平取友甚众然因一言之善而
卷二 第 59b 页 WYG1221-0212d.png
得以自勉者有二人焉早岁从吴文正公于豫章时清
河元公复初为行省掾尝与余谈诸经要义余悉以关
洛以来之说答之明日复初告吴公曰伯生经学殆未
博也余始闻之不以为然继取古今百氏传注之说旁
迕错综而䆒观之然后知不能博通于彼而遽以为有
得于此者非愚则妄是则复初之赐后与四明袁公伯
长同仕于朝有交友之义伯长一日叹曰我辈以文学
见知于世不及盛时力自充拓他日老于乡里门生子
卷二 第 60a 页 WYG1221-0213a.png
弟四方朋来之士质疑请益更迭而前一或无以应之
则虽欲学焉而岁云暮矣余深有感于其言故虽在应
酬胶轕中而潜搜默讨以裨补其不足未成者未尝少
后此余得之于伯长者也夫公之壮日文学经艺之富
何可当也而一闻规益之言辄大肆其力如此其所就
之远宜哉仆之不肖者虽尝一二有闻于人然每思殚
精毕力以极其朴钝驽蹇之所未至而未之能也是以
志念之间常若负积逋钜万者故每乐为质美而嗜学
卷二 第 60b 页 WYG1221-0213b.png
者言之子诚有意斯事则请因仆之所闻者而思之苟
有取焉固无待群居族处而后为益也仆以为子之勉
诸身者得古人为学之本故倾倒言之子幸毋忽子之
友曰鲁君伯常者安然其善学蔚然其有文仆敬之爱
之顾以亟归不获求切磨之道会文之日试出吾言相
与论之其必有感于仆之学不加勉徒负师友之训者

   送郑徵君应诏入翰林诗序
卷二 第 61a 页 WYG1221-0213c.png
至正十五年冬诏以新安郑子美先生为翰林待制时
先生卧疾精舍使者与郡监守致朝廷之意甚厚先生
坚辞不能拜命者久之适宪使番阳周公在郡亲劝为
之驾其门生子弟进而言曰今圣天子举群策以清海
内大丞相集众彦以图治功不惜禁苑次对之职起先
生于山林岂惟以先生业觚翰攻文章哉先生学通古
今以诗书礼乐为教于史长于治乱兴衰之说正谊直
言不忘忧世先生不出如朝廷何时先生疾良已乃翻
卷二 第 61b 页 WYG1221-0213d.png
然曰欲报朝廷者吾素志也吾将辞官赴诏亲见圣主
陈所欲言耳乃命趣装诹日偕吏者北行郡长贰县大
夫与寓公缙绅之士张郡南门外设祖道为先生别里
中耆俊文学诸生又相与作为歌诗以咏叹其行休阳
赵汸病不能陪缙绅之后又不善诗则赠言曰先生应
诏趋朝得极言天下事此千载一时也今为天下患者
盗贼而已自淮蔡发患延于江湖所在蜂起为祸尝烈
矣然雄杰怙众有名字力足以横骛四出者亦无闻焉
卷二 第 62a 页 WYG1221-0214a.png
视前代中世钜寇不能什一疑若不足平者国家以四
海全盛之力命将出师今五六年民力已屈而盗犹未
息何也不举天下大势以定攻守之宜而所在浪战不
求智勇之士真可任将兵者而使省台贵人与州郡俗
吏纷然群起共军旅之权自轩辕氏以来用武之世未
有能以是而全师制胜者也仗行省讨贼御史台督视
如平时而贾凶鬻顽诛求劫夺之弊偾军杀将反覆坏
烂之由朝廷终无自知之兵财两匮郡县之间繁征横
卷二 第 62b 页 WYG1221-0214b.png
敛一切以矫假病民而上官大吏方且拘文法守故常
不思变通长久之道赏罚者用兵之大权也赏罚不明
而是非淆乱天下之士不复以功名自期而中世以来
治安拨乱之术行军克敌之方皆废不讲吾未知其所
以为天下国家者何也今群盗大者跨郡邑小者据一
城植根固矣苟不尽反前失而欲以岁月削平安可得
哉为国家计欲并两淮而南尽江湖之间求要害形便
之地为四五钜镇镇各屯精兵二万选士大夫公廉有
卷二 第 63a 页 WYG1221-0214c.png
威方略能抚士爱民招纳降附可为大将者付以一镇
之权慎简中外有文武才学者为之副凡辟士募兵刑
赏律令训练程式进退节度出攻城守禁防约束皆自
朝廷考求故事为法以授之郎官博士出入觇视以资
庙谟而事无大小皆得专达列镇屯军屹然相望脉络
贯通首尾为一内可以尊京师之势外可以销奸雄之
心鼠窃狗盗进退无据者将不战而自服其尤倔
诸镇出兵犄而攻之无不破矣其要在得人而已郡邑
卷二 第 63b 页 WYG1221-0214d.png
之间皆什伍其民以相守护毋使散越于外一家而三
男子则简尤壮者一人为郡守之兵以大户之税衣食
之郡皆选贤守以防禦系衔各将其兵以固封圉盖郡
守必兼有兵民之柄而后缓急可仗不然虽重其失地
之罪无益也此制一定则列郡有备而民心不摇矣夫
使诸郡各制其兵以保一郡之民而四五大藩皆握成
军据形势以扫清群盗奠安东南诚当今之急务也若
夫知人之明任使之术在朝廷矣昔汉公以六万人讨
卷二 第 64a 页 WYG1221-0215a.png
西羌微族赵充国定计必分兵屯田以待其敝贵万全
也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击吴楚终不肯为梁分兵审
于势也李德裕平泽潞军中利害有将帅不知而庙堂
辄知之者得居中制外之宜也今群盗散据非有汉七
国唐藩镇之强而充国亚夫德裕之故智则有今日所
当师者矣汸无谋夫策士之术也当其避地间关朝不
谋夕每恨民间利害不得上闻以至如此是以于乡先
生之行而窃致其畎亩之思焉先生倘以为然虽言之
卷二 第 64b 页 WYG1221-0215b.png
可也若夫本原深切有非草茅所知知无不言言无不
尽在先生矣使朝廷收得士之效于一时而先生之功
及乎天下则虽铭彝鼎被弦歌可也岂惟一时一乡之
所咏叹者哉
 
 
 
 东山存稿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