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云。每读老子庄周之书。因而叹曰。美即
美矣。然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也。后见净
名经。欣然顶戴谓亲友曰。吾知所归极矣。
遂弃俗出家。罗什昔闻三玄与九部同极。
伯阳与牟尼抗行。乃喟然叹曰。老庄入玄
故。应易惑耳目。凡夫之智。孟浪之言。言之
似极。而未始诣也。推之似尽。而未谁至
也。略陈六义明其优劣。外但辨乎一形。内
则朗鉴三世。外则五情未达。内则说六通
穷微。外未即万有而为太虚。内说不坏
假名而演实相。外未能即无为而游万有。
内说不动真际建立诸法。外存得失之门。
内冥二际于绝句之理。外未境智两泯。内则
缘观俱寂。以此详之。短羽之于鹏翼。坎井
之于天池。未足喻其悬矣。秦人疑其极。吾
复何言哉。问伯阳之道道曰太虚。牟尼之道
道称无相。理源既一则万流并同。什肇抑扬
乃谄于佛。答伯阳之道道指虚
无。牟尼之道道超四句。浅深既悬。体何由
一。盖是子佞于道。非余谄佛。问牟尼之道
道为真谛。而体绝百非。伯阳之道道曰杳
冥。理超四句。弥验体一。奚有浅深(此梁武帝新义。用
佛经以真空为道体)。答九流统摄。七略该含。唯辨有
无。未明绝四。若言老教亦辨双非。盖以砂
糅金。同盗牛之论。
覈人第二。问佛名大觉。老曰天尊。人同上
圣。法俱妙极。苟欲存异。将非杜不二之玄
门伤得一之渊府哉。答悉达
处宫方绍金轮圣帝。能仁出俗遂为三界
执义受名。此因住处为目(此山有石。堪作灰。此部
住彼山中修道。故以为名)。其执毗昙是实教。经律为权说
故。彼引经偈云。随宜覆身。随宜饮食。随
宜住处。疾断烦恼。随宜覆身者。有三衣
佛亦许。无三衣佛亦许。随宜饮食者。时食
佛亦许。非时食亦许。随宜住处者。结界住亦
许。不结界亦许。疾断烦恼者。佛意但令疾
断烦恼。此部甚精进过馀人也。至二百年
中。从大众部内又出一部。名多闻部。大众
部唯弘浅义弃于深义。佛在世时有仙人。
值佛得罗汉。恒随佛往他方及天上听法。
佛涅槃时其人不见。在雪山坐禅。至佛灭
度后二百年中。从雪山出觅诸同行。见大
众部唯弘浅义不知深法。其人具足诵浅
深义。深义中有大乘义。成实论即从此部
出。时人有信其所说者。故别成一部。名多
闻部。于二百年中。从大众部更出一部。名
多闻分别部。佛在世时。大迦旃延造论解
佛阿含经。至二百年。大迦旃延从阿耨达
池出。更分别前多闻部中义。时人有信其
所说者。故云多闻分别部。于二百年满有
一外道。名大天。尔时摩伽陀国有优婆塞。
大弘佛法。诸外道为利养故。皆剃头出家。
便有贼住比丘。大天为贼住主。大天身自
出家。所度弟子依大天众出家受戒。尔时众
人共诤斯事。上座部云。和上无戒及破戒。阇
梨有戒。大众亦有戒。受戒则得。戒从大
众得。大众知和上无戒。而与共受戒者。大
众得突吉罗罪。问戒既不从和上得。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