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 1a 页 WYG1217-00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师山集卷三 元 郑玉 撰
序
春秋经传阙疑序
呜呼夫子集群圣之大成春秋见夫子之大用盖体天
地之道而无遗具帝王之法而有徵其于事也可以因
则因可以革则革其于人也可以褒则褒可以贬则贬
其为纲也则尊王而贱霸内夏而外夷其为目也则因
卷三 第 1b 页 WYG1217-0016b.png
讲信脩睦救灾恤患之事而为朝觐聘问会盟侵伐之
文其主意也则在于诛乱臣讨贼子其成功也则遏人
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拨乱世反之正损益四代之
制著为不刋之典也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
其惟春秋乎知之者知其与天为一罪之者罪其以匹
夫而行天子之事又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
之深切著明也故易诗书言其理春秋载其事有易诗
书而无春秋则皆空言而已矣是以明之者尧舜禹汤
卷三 第 2a 页 WYG1217-0016c.png
之治可复昧之者桀纣幽厉之祸立至有天下国家而
不知春秋之道其亦何以为天下国家也哉然在当时
游夏已不能赞一辞至于三家之传左氏虽若详于事
其失也誇公榖虽或明于理其失也鄙及观其著作之
意则若故为异同之辞而非有一定不可易之说两汉
专门名家之学则又泥于灾祥徵应而不知经之大用
唐宋诸儒人自为说家自为书纷如聚讼互有得失程
子虽得经之本旨惜无全书朱子间论事之是非又无
卷三 第 2b 页 WYG1217-0016d.png
著述为今之计宜博采诸儒之论发明圣人之旨经有
残阙则考诸传以补其遗传有舛讹则稽诸经以證其
谬使经之大旨粲然复明于世昭百王之大法开万世
之太平然后足以尽斯经之用而某也非其人也间不
自揆尝因朱子通鉴纲目之例以经为纲大字揭之于
上复以传为目而小字疏之于下叙事则专于左氏而
附以公榖合于经者则取之立论则先于公榖而参以
历代诸儒之说合于理者则取之其或经有脱误无从
卷三 第 3a 页 WYG1217-0017a.png
质證则宁阙之以俟知者而不敢强为训解传有不同
无所考据则宁两存之而不敢妄为去取至于诛讨之
事尤不敢轻信传文曲相附会必欲狱得其情事尽其
实则以经之所作由于斯也其他常事则直书而义自
见大事须变文而义始明盖春秋有鲁史之旧文有圣
人之特笔固不可字求其义如酷吏之刑书亦不可谓
全无其义如史官之实录也圣人之经辞简义奥固非
浅见臆说所能窥测重以岁月滋久残阙惟多又岂悬
卷三 第 3b 页 WYG1217-0017b.png
空想像所能补缀与其强通其所不可通以取讥于当
世孰若阙其所当阙以俟知于后人程子谓春秋大义
数十炳如日星岂无可明之义朱子谓起头一句春王
正月便不可解固有当阙之疑某之为是书也折衷二
说而为之义例所以辞语重复不避繁芜者盖以常人
之心窥测圣人之意反复推明犹惧不得其旨也况敢
吝于言乎然亦姑以便检阅备遗亡而已非敢谓明经
旨传后世也观者幸恕其僭
卷三 第 4a 页 WYG1217-0017c.png
周易大传附注序
伏羲画八卦而文籍生则易于诸经为首出秦焚典籍
而易独存则易视诸经为全书天地万物之理古今万
事之变易无不具吉凶消长之故进退存亡之几易可
前知所以为洁净精微之教而示人以开物成务之道
也易其可一日不讲乎予自中年即有志于是书学陋
识卑不敢有所论著至正壬辰蕲黄红巾攻陷吾郡祸
及先庐累世藏书无片纸存者求之亲旧悉皆煨烬虽
卷三 第 4b 页 WYG1217-0017d.png
欲一周易白文读诵亦不可得后三年乙未被召至四
明始从友人胡伯仁氏假得程朱传义归来山中日诵
一卦似若有所得者折中二先生之说合为一书名曰
程朱易契间有一二已见不敢附入始有僭越论著之
意又以无书考据而止丁酉之秋复避乱淳安之梓桐
源出入涧谷上下林壑寂寥无事心地湛然因思天地
一易也古今一易也人物一易也而吾身亦一易也自
天地而敛之以至于吾身易之体无不备自吾身而推
卷三 第 5a 页 WYG1217-0018a.png
之以至于天地易之用无不周又以吾身而论之心者
易之太极也血气者易之阴阳也四体者易之四象也
进退出处之正与不正吉凶存亡之所由应者易之用
也如此则近取诸身而易无不尽矣虽无书可也无画
可也又何有于传注乎又何事于考据乎况伏羲作画
文王系之辞以明其卦周公系之辞以明其爻者经也
孔子为之彖为之象为之文言所以释文王之卦辞为
之小象所以释周公之爻辞其源委纲领之论不可附
卷三 第 5b 页 WYG1217-0018b.png
入各卦者则为之总论号系辞上下篇其各卦义有未
尽者则发凡例于系辞之中又为序卦以明其次说卦
以明其象杂卦杂述其义者则易之传也今人舍夫子
之易传而欲明文王周公之易经其亦昧于明易之道
矣乃取文王周公之辞以为经而列夫子之辞以为传
其或夫子之传辞义深奥则附以注说名曰周易大传
附注庶几三圣人之书不费辞说而义自明矣呜呼四
圣人之心天地之心也三圣人之书所以发明天地之
卷三 第 6a 页 WYG1217-0018c.png
精微乾坤之蕴奥夫岂浅见薄识所能窥其万一是书
之作徒见其妄诞不知分量之罪而已何有补于易哉
虽然二文之经夫子之传自足相发有不待论著而明
者则亦千古之确论也读者试以是求之
送赵典史序
典史县幕官也其受省檄秩从九品下其事则检举勾
销簿书拟断决禄薄位卑务繁任重一县之得失百里
之利害常必由之官所以治其民民所以治于官而位
卷三 第 6b 页 WYG1217-0018d.png
乎官民之间者典史也欲上而奉承无怠下而抚字无
亏其为职不亦难乎故催科少缓簿书失实则长贰责
我刑政稍猛期会太迫则吏民责我惟虚心待物善则
称人过则称已布长贰之德以施诸吏民致吏民之颂
以归美于长贰始可免焉宣城赵显甫典史淳安县解
而东归举是说以赠且书之送行诗卷之首
送黄子厚序
星源王仲履以明经教授诸生文学德行在诸老中尤
卷三 第 7a 页 WYG1217-0019a.png
为超卓与余交甚善尝为余言其里中黄君子厚之贤
而余未之识也至治癸亥秋余与仲履同试艺于有司
时子厚为于潜簿亦被檄在院后数日始相识于钱塘
旅邸望其气和而有容色听其语平易而直谅余既验
前闻之不诬又以喜仲履之能知人也如此越明年余
复与子厚遇于新安传舍一见如平生欢相与议论古
今穷极经史下逮名诗法帖刑名术数靡不谈讨亹亹
不倦余又以知子厚之学为有本而其施之有序也抑
卷三 第 7b 页 WYG1217-0019b.png
余闻子厚之在于潜凡簿之所得为者无不为而其所
不得为者亦无不尽心竭力以佐其长令而务及其民
子厚之政固贤于流俗矣虽然导以善而不善者化古
之善教也旌其能而不能者勉后世之善治也于潜虽
小刘女子之遗烈洪平斋之文献在焉子厚其为我求
二家之后顾问而存恤之将见子厚之政不劳而治矣
他日归以语仲履仲履又将为余喜也
送徐推官序
卷三 第 8a 页 WYG1217-0019c.png
士君子在天地间唯出处为一大事故观其出处之节
而人之贤否可知虽然出处之际祸患之来常有不可
避者君子亦曰听其在天者而已故观人者不特论其
得失之见于外又必察其是非之存于中者而后人之
出处可得而论也今自三代以上孔子孟子羁穷困厄
此圣贤之出处不敢说姑即自唐以来数君子而言之
平章事陆贽敬舆吏部侍郎韩愈退之宋丞相司马光
君实龙图阁学士苏轼子瞻轼弟黄门侍郎辙子由太
卷三 第 8b 页 WYG1217-0019d.png
史黄庭坚鲁直徐州教授陈师道无已此其人皆有事
业在天下文章传后世为士者所共知识敬舆以言事
忤宰相裴延龄责授忠州别驾退之言迎佛骨非是几
置之死末减斥逐岭南君实以直道谠论号为巨德元
勋身陷诬诟名书党籍禁锢之酷及其子孙子瞻与章
惇不合儋州安置子由贬雷州鲁直作承天寺记议者
以为言涉讪谤窜宜州无已特以送别苏公亦坐免官
此数君子者甚或除名削籍颠沛流离一至于极而不
卷三 第 9a 页 WYG1217-0020a.png
害其为出处之正是岂以自外至者为荣辱邪聊城徐
公敏夫以江浙行省都事来为吾郡推官虑狱详谳人
不称冤以其暇日进儒生讲说诗书觞酒赋诗无虚日
盖亦君子人也泰定元年四月被论连坐去官士友至
有为之流涕者而公处之怡然若无与于得失予于是
益有感焉于其归也备述前世诸君子之出处以解士
友之忧以颂公之行事而复书以为送行序云
送鲍国良之官巢县诗序
卷三 第 9b 页 WYG1217-0020b.png
鲍君国良与予生同里闬观其平居暇日冲默简静若
不能言矩步徐行如不胜衣父母具庆子孙诜列闺门
之间孝友慈爱处已待人咸有法度予每敬慕焉他日
受调巢县主簿归自京师过予言别予知鲍君以率其
身者化其人刑于家者施于政其于巢县之治有不难
矣虽然古人以治县为最难事故目县曰县滩谓人之
为县若舟楫之过滩濑也然此特指县令而言尔古今
异制古者县令专制一县之事簿则分掌簿书而已今
卷三 第 10a 页 WYG1217-0020c.png
之制长令与簿共坐一堂之上遇有狱讼公议完署而
后决遣之矧一县之事自下而上必始于簿簿苟可否
失其宜政不平矣故今簿之职视古为尤难而责为尤
重也鲍君是行承上接下必思有以尽其心毋徒曰栖
棘非吾志也吾苟岁月以待调耳吾将见鲍君为淮右
之最官而巢民蒙其福矣于其行也乡之俊彦以蛟龙
得云雨雕鹗在秋天分韵赋诗以重其别以予尝从四
方贤士大夫学问政焉属予以序予不得辞
卷三 第 10b 页 WYG1217-0020d.png
送唐仲实赴乡试序
唐仲实将随举试艺于有司以其尊府君之领教分水
也先期而行枉道省觐临行从予徵言为别予谓科举
之设久矣唐宋之盛名公钜卿胥此焉出我国家延祐
初诏行科举今二十年马伯庸为御史中丞许可用为
中书参政欧阳原功为翰林学士张梦臣为奎章学士
科举之士台省馆阁往往有之不为不盛矣其取士之
法经疑经义以观其学之底蕴古赋诏诰章表以著其
卷三 第 11a 页 WYG1217-0021a.png
文章之华藻复策之以经史时务以考其用世之才亦
既严且详矣然朝廷不以是为难也必曰乡党称其孝
弟朋友服其信义然后得与是选焉岂非以德行为本
文义为末乎予与分水君为忘年之友辱爱最深知仲
实之才超于人人而学出乎等夷也今将试艺于有司
又必先过其亲躬省觐之礼尽孝弟之实可谓知所先
后矣其言其行必有合乎今之良有司以无愧乎科举
之盛也故序而送之
卷三 第 11b 页 WYG1217-0021b.png
送汪仲罕主簿序
称隐汪先生生先先君子一年道德学问实相表里出
处仕宦又相先后故两家子弟相与如骨肉而乡里称
二父为乡先生焉先君子既没予父事而师承之者唯
汪先生而已每过先生必造卧内拜先生床下起而侍
立见壁间所书无非警学者语而于戒酒之训尤拳拳
焉似若为其仲子罕发也罕工书善画嗜饮酒终日陶
陶世间荣辱利害未尝毫发挂于心也所至醉墨淋漓
卷三 第 12a 页 WYG1217-0021c.png
人争取之以为奇玩去年冬侄潜来谓罕酒戒甚严予
未之信今年春往见先生退与罕语且曰吾为酒所困
二十年今而戒之岂惟不致废事神气清爽于养生之
道盖有得焉是皆吾父之教也今将之官丽水子于吾
有兄弟之好其何以教我予为之言曰昔刘玄明谓傅
翙作县令惟日饭一升莫饮酒此第一策子能克守家
训益严酒戒则子之明足以烛理勇足以任事惠足以
爱民严足以御下于从政乎何有而又何待于予言罕
卷三 第 12b 页 WYG1217-0021d.png
曰吾行矣请书诸绅以为佩
王仲履先生诗集序
先生姓王氏讳仪字仲履新安婺源人幼颖悟力学过
人于书无所不读高于古文尤高于诗自其少时日课
一诗稍有未安吟哦至夜分不睡故其为诗直追古人
近世作者未见其比也然其格律高古用意深远非笃
嗜古学不沦流俗深有得于诗之妙者不足与论乎此
也延祐元年科举初行当时未有陈腐之习所得多山
卷三 第 13a 页 WYG1217-0022a.png
林实学之士故先生首与焉羁穷困苦又十有七年始
获为池阳儒学教授未几以外忧去官明年先生卒矣
后五年徵诸其子得诗七百六十有六篇刻之梓以广
其传若夫其文之传尚有望于同志之士而所刻诗但
据家藁所存旁蒐博采续为外集使无遗逸之恨是亦
同志之事也玉于先生为诸生弟子先生常以伯仲视
予且谓予诗似邵康节又似陈希夷呜呼先生没今七
年矣予诗进否安得起先生而一论之
卷三 第 13b 页 WYG1217-0022b.png
罗鄂州小集序
文章与天地相为终始视世道之升降而盛衰者也盖
自夫天地既判三辰顺布五行错出其文著矣伏羲画
卦而人文始开文王赞易而文益备矣及夫两汉二马
扬班或以纪事迹著于策书或以述颂功德刻之金石
文章之作始滥觞矣自是而降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
制而文章亦由是而见焉岂唯足以传其事功因以观
其治乱故唐之盛则称韩柳宋之初则有欧苏南渡以
卷三 第 14a 页 WYG1217-0022c.png
来又世道之一变也见称于时则有吾州二罗公焉六
朝五季盖寥寥乎无闻矣然则三代而上圣贤迭兴其
所述作尊以为经不专于文章而不能不文章两汉而
下文人才士相与论著流而为史必工于文章而后能
文章今之文章两汉之谓也大罗名颂尝知郢州小罗
名愿尝知鄂州鄂州之文尤为缜密古雅惜其全集不
传今行于世者鄂州通守刘清之子澄之所刻盖鄂州
既终于郡子澄因以所见裒集成书号鄂州小集视其
卷三 第 14b 页 WYG1217-0022d.png
大全盖什一耳岁月既久小集亦不复存予尝得之于
藏书之家读而爱之乃谋刻之梓以广传布从予游者
洪氏之兄弟曰斌曰杰曰宅鲍氏之叔侄曰元康曰深
乐以其资共成之而请予为之序予闻诸先生长者南
渡后文章有先秦西汉之风新安二罗其人而淳安县
社坛记尤为世所称诵以予观之陶令祠堂记张烈女
庙碑理严辞畅读之如登轩陛而闻钟吕之音至于论
成汤之惭德则所以发千古圣贤之心明万世纲常之
卷三 第 15a 页 WYG1217-0023a.png
正者为何如哉宜其称于当时传于后世也但朱文公
常欲附名集后卒不及有所论作顾予何人而序其首
此则鄂州之不幸而予之大幸者也因为上下天地经
史之文古今盛衰之变使读者知其所自而不苟焉是
亦为学之一助也鄂州字端良号存斋乾道二年进士
送郑照磨之南安序
国朝之制各路设首领官三员总领六曹职掌案牍谓
之宾幕与郡侯别驾分庭抗礼不敢待以司属其官曰
卷三 第 15b 页 WYG1217-0023b.png
经历曰知事曰照磨照磨初名提控案牍行省版授后
改兼照磨承发架阁乃命于朝列第九品今铨曹以员
多虽正从八品皆借注为之又兼领对同承发检举勾
销与夫图籍之所藏案牍之所𢇮别有印章其位视经
历知事虽在下而事加繁剧焉令甲凡在外诸司署牍
皆自下而上故一路之事必自照磨始照磨以为可则
署而呈之府然后行之州县照磨以为不可则格不得
行故一郡之休戚众务之得失在于照磨一署之顷照
卷三 第 16a 页 WYG1217-0023c.png
磨署之当则一郡蒙其福照磨署之不当则一郡受其
害矣照磨之职可不谓重且剧哉同姓兄仲贤由文学
掾借注巡检既有武备矣乃辟广东帅府掾尤长于吏
事考满当升八品铨曹以无阙借注南安照磨行有日
亲族咸在设宴以为饯玉举酒属之曰不卑其官而勤
其事古人之所以为善政也吾兄之为南安一事之来
必思其当当而后行不当必不行凡阅一牍商一事必
尽其心曰钱粮者生民之脂膏刑名者百姓之司命词
卷三 第 16b 页 WYG1217-0023d.png
讼不理则民生怨怼铨选不公则吏不劝戒如此事其
有不当者乎吾将见南安之吏安恬于职南安之民歌
谣于道矣岂特南安之幸亦吾宗之荣也
燕耕读堂诗序
余年十八九时从胡先生绿槐氏学明年先生与乡举
余以年不及格不得行先生之友张子经氏实与偕行
未几子经自杭先归携先生书过予始得相识书有过
元城不可不见刘忠定公之语今三十年矣子经乃来
卷三 第 17a 页 WYG1217-0024a.png
乡里横经开讲席诸生得闻所未闻独余为最故三月
七日骤雨乍霁天气清明携酒过鲍氏耕读堂与子经
叙故旧是日会者项子闻鲍仲安与其侄伯原以仁伯
尚诸生得侍者鲍安鲍葆以时赴郑老同襟期分韵赋
诗留余为序不得赋余惟感今思昔俯仰慨叹方余从
先生游时年少气锐勇于为学故先生有元城刘忠定
公之语所以望余者至矣今余发种种年已入无闻学
问日益荒落所以负先生者至矣固无以见子经也他
卷三 第 17b 页 WYG1217-0024b.png
日又何以见先生于地下乎因为之序以识余之愧云
颂叶县丞平金课时估诗序
徽素不彦金至元间山民淘涧谷得金如糠秕校所取
不酬劳事寻已献利者罔上病民遂传令令岁入金以
锭计五十有二郡既不产金民无从得金猾吏豪右贸
他郡待民急而售之又从索费与贾雠至倍号揽户事
觉则以其倍计臧论罪如法官中每月以民间所用平
其直递申所司谓之时估揽户惧事之觉也则请托吏
卷三 第 18a 页 WYG1217-0024c.png
高其估以待觉逭罪长令署纸尾申达府若省漫不省
以为常至正五年市中金贾两以钞计才五锭有奇至
增以为十适中原饥议者请以金折收钞为救荒计歙
县丞叶君以他事在省知折收与金贾争县状曰是岂
可重困吾民乎亟以牍闻府会郡守哈刺公别驾王公
皆贤而爱民惊问故求贾于市卒改从实估民以不害
虽二公之善政实叶君有以致之其用心贤矣哉予往
留京师见两都和买法凡民间直一钱物中入县官即
卷三 第 18b 页 WYG1217-0024d.png
可得两三钱物竞至而官不彊取是以民富而国用足
江南州县去京师远不知朝廷德意惟恐亏之官故常
疲民以奉上民困而官不恤此岂法之罪哉古之善为
国者必先富民民者国之本也国用乏而裒民财以足
之犹割四肢之肉充口腹之食其能久乎叶君尝仕中
朝知国家大体故能推吾君所以爱民者而爱吾民真
今之良吏也使天下皆叶君民其有困苦者乎士友既
为歌诗颂之复徵予序
卷三 第 19a 页 WYG1217-0025a.png
送葛子熙之武昌学录序
临川葛君子熙将之武昌录学事挟太史危君太朴之
书过予黄山之下留连累日将别徵言以为赠予语之
曰予家新安朱子之乡也子家临川陆子之乡也请各
诵其所闻可乎方二先生相望而起也以倡明道学为
已任陆氏之称朱氏曰江东之学朱氏之称陆氏曰江
西之学两家学者各尊所闻各行所知今二百馀年卒
未能有同之者以予观之陆子之质高明故好简易朱
卷三 第 19b 页 WYG1217-0025b.png
子之质笃实故好邃密盖各因其质之所近而为学故
所入之涂有不同尔及其至也三纲五常仁义道德岂
有不同者哉况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尊周孔同排释
老同以天理为公同以人欲为私大本达道无有不同
者乎后之学者不求其所以同惟求其所以异江东之
指江西则曰此怪诞之行也江西之指江东则曰此支
离之说也而其异益甚矣此岂善学圣贤者哉朱子之
说教人为学之常也陆子之说高才独得之妙也二家
卷三 第 20a 页 WYG1217-0025c.png
之学亦各不能无弊焉陆氏之学其流弊也如释子之
谈空说妙至于卤莽灭裂而不能尽夫致知之功朱氏
之学其流弊也如俗儒之寻行数墨至于颓惰委靡而
无以收其力行之效然岂二先生立言垂教之罪哉盖
后之学者之流弊云尔呜呼孟子殁千四百年而后周
子生焉周子之学亲传之于二程夫子无不同也及二
先生出而后道学之传始有不同者焉周程之同以太
极图也朱陆之异亦以太极图也一图异同之间二先
卷三 第 20b 页 WYG1217-0025d.png
生之学从可知矣子之教于武昌也其为朱氏之说乎
抑为陆氏之说乎幸诵其所闻以教我
心田道院设醮诗序
国朝之制士大夫官至七品皆得推恩其亲爵秩视其
子至正七年五月新安鲍同仁以年劳升七品受从仕
郎邵武路泰宁县尹以归明年之官泰宁以状请于朝
如故事九年十一月命下同仁父景文先生周封从仕
郎徽州路黟县尹母妻皆宜人命下之日先生适年八
卷三 第 21a 页 WYG1217-0026a.png
十自思朝廷宠以爵秩造物赋之寿考无以报效先是
先生预卜葬所于城南之叶有筑宫其旁居道流以守
之正一教主天师大真人为题曰心田道院十一年二
月即其中设醮三日既以答天贶又以报国恩阐事之
际云𨫼钲鼓声震林谷步虚散花韵绕云汉先生盛服
入就厥位俯伏在地诚敬恐悚真若上帝之临乎前也
九朝既毕四鼓方鸣天地开豁星辰明穊乃行三祭酒
之礼醮事告周坛壝斯彻神人喜欢形于歌咏道士黄
卷三 第 21b 页 WYG1217-0026b.png
师玄首赋唐律一首以道其事子姓宗族朋友交游更
唱迭和积成巨帙乡里传诵以为美谈师玄一日携以
见过求予序其首此诗人天保之意而虎拜稽首之事
盖余之喜闻而乐道者况玉于先生为通家子弟执笔
书之其又何辞
师山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