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堂稿-宋-度正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170-023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性善堂稿卷十一     宋 度正 撰
  记
   仁智堂记
由锦官北过新都少折而东是为金堂金堂始有山山
行数里山愈高地愈峻又东至石城紫云之峰拔出天
际蔚然为蜀山之秀金雁之江既入于峡束于两山之
间而不得肆山之石又从而阨之则雷怒霆击若不可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170-0235b.png
犯夏秋水潦汎溢汹涌湍悍观者为之股慄由石城以
东山之高者逶迤曲折舒徐而下水之激者亦复优游
平易安行于地中又东至郡城之东逶迤曲折者化而
为坡阜优游平易者潴而为湖湖之广数百亩霜降水
落则其光可鉴有凫雁千百日游其中而坡阜之间松
柏萧疏神祠佛宫麦畦菜圃间见错出明爽如画前人
于城堞之上作堂以领之名曰仁智其来旧矣嘉定九
年冬十二月正始至乐之与宾客从容其间夜而忘归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170-0235c.png
惟是墙垣颓圮栋宇欹侧每风自北来则动荡震摇殆
不可居欲撤而新之未暇也明年夏六月大雨连日夜
不止自以事多缪戾天降之罚中心恐惧将诣而祷于
山川之神忽有声甚巨使人视之城裂于江堂亦摧压
明日雨止遂议改筑计其功役而以其事属之签书判
官事张大光斲石以护其基为小屋以庇其址增其柱
础厚其垣墉以禦大风雨斥其溜槽前为南厦以防腐
败阅三月而后成既成因复其颜而记之自天地定位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170-0235d.png
山泽通气峙而为山流而为川亦已久矣至孔子始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何也夫天地之间
万物皆备人生其间有目者即有见有耳者即有闻然
习矣而不察行之而不著日由其中而莫之知者则亦
众矣夫惟知性之原识道之体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为
能见之是故在川上者不知其几独孔子叹其不舍昼
夜而人莫之察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者独曾点
之见如此而三子者不然也夫山之性静而动之用存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170-0236a.png
水之性动而静之用在云兴于山氤氲充塞而时雨降
焉水流于川停涵浸灌而草木茂焉岂不曰静者以动
为用动者以静为用与夫使动而无静静而无动则造
化之用天地之功亦有时而息矣反之于身静者渊嘿
也故寿动者雷声也故乐惟其渊嘿故沉潜而暇豫惟
其雷声故条达而疏畅然则沉潜暇豫者其味永条达
疏畅者其意适尝登斯堂览观山川之胜深味乎孔子
之言而求其所以然当自得之大光之祖尝为怀安有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170-0236b.png
惠政人思之是役也亦其志云嘉定十一年十二月十
一日山阳度正记
   眉山苏氏思敬亭记
眉山苏梓存规谓正曰梓之先君子去文忠文定之世
为未远生平自力于学当世贤士大夫闻其风者率以
礼币罗致使子若弟从受业而士之从吾先君子游者
往往多有闻于世独先君子不偶赍志以没今既葬矣
重惟先君子以敬名其燕居之室而其平生之所自得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170-0236c.png
者实在于此梓兄弟不肖不学惧无以祗承遗训今将
作墓道之榜扁以思敬盖将朝夕瞻仰凡以致人子终
身之思慕也子盍为我记之正谢不敢而存规足数及
门叙其兄樟之意请之不置正惟存规兄弟拳拳之诚
有不得而终辞者则揖之坐而问焉夫人受天地之中
以生其所以为性者既无有不善则其发于身接于事
物者宜亦无有不至而无所事乎存养持循之力也然
一气之流行于天地间者有清浊之不齐而人生乎其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170-0236d.png
间者遂有昏明之异苟不知所以复其固有之性而澄
其易溺之情则物交物而喜怒哀乐之发胶胶扰扰将
荡然莫知其所止矣是故君子之学以敬为本敬者所
以一其心定之于内以禦乎其外者也天高地下万物
散殊君子敬而无失则内外宾主本末精粗有不可得
而乱夫经礼三百威仪三千其要在于毋不敬则敬之
为用至是有不可胜用者矣子之先君所以周旋环堵
之宫所以存诸心履诸身以及于后世子孙者不在于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170-0237a.png
是乎虽然子之所以致其思者岂徒思之云尔哉夫人
之一身父母之遗体也于父母之遗体苟焉而莫知爱
委焉而莫知重则不敬莫大乎是世之君子曷尝自以
为无哉父母之几杖则知所以藏之父母之犬马则知
所以养之至于父母之遗体独不知所以贵重之戕贼
其良心毁伤其善性盖有懵然而不自知者岂爱父母
之遗体不若几杖犬马哉弗思而已矣今子既知所以
思矣子之先君平日之所以用其敬者何如也子思子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170-0237b.png
之先君所以敬身者而敬其身焉可也由是而推之子
之先君敬道义焉子思道义而服行之以用其敬焉可
也子之先君敬师友焉子思师友而尊事之以用其敬
焉可也子之先君敬古圣人之格言焉子思古圣人之
格言探求之充广之以用其敬焉可也由是而推之至
于一草一木如南国之人爱召伯之甘棠焉亦无所不
用其敬夫如是则穷不失义而有以安其穷达不离道
而有以致其用思敬之义庶乎其得矣子以为如何存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170-0237c.png
规跃然曰是吾心也遂书以与之使归刻焉敬堂讳恭
孙字伯俭事具后溪先生所述墓志嘉定六年八月旦
日奉议郎通判嘉定军府兼管内劝农事赐绯鱼袋山
阳度正记
   爱莲亭记
正所居大门之东偏有小池焉其形如圭种莲二本单
叶红花者藕如竹千叶白花者藕如儿子股于是架亭
其上取濂溪之说目之曰爱莲或曰万物生生一理也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170-0237d.png
学者妄生爱恶非私也耶主人对曰善哉问也自孟子
没圣道中绝异端并起学者陷溺于其中秦汉以来无
大见识得圣人门户为之破迷刮昏其间良材美质不
知几许人大率穷高极远自以为是而不可以入尧舜
之道惜哉且天地之间万物备焉或为人或为禽或为
兽或为草木冠万物而贵者人而已禽之属如凤如雉
如凫如鸡如鸿如雁如枭如鸱不可胜纪其间冠禽而
贵者凤而已兽之属如麟如虎如马如牛如豕如羊如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170-0238a.png
貔如貅不可胜名其间冠兽而贵者麟而已草木之属
亦然草有薰有莸木有材有不材岂一槩哉夫絪缊相
感而化生品物流形或小或大或短或长或天或寿或
美或恶是皆不得已而然孟子所谓物之情者也天地
尚不能私况于人乎子反而求之有馀矣
   临斋记
天地之间不越阴阳两端而已然阴阳有进退而其道
有消长方其进也阳虽微而不足虑及其退也阴虽盛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170-0238b.png
而深可忧盖进则长长则盛退则消消则微理之必然
也圣人作易惟乾坤纯体之外其馀震坎艮为阳巽离
兑为阴阳卦宜若多阳也而反多阴阴卦宜若多阴也
而反多阳何也盖阳卦则阳之方进也阳之方进则阴
之多也其消也可立而待矣阴卦则阴之方进也阴之
方进则阳之多也其消也亦不旋踵矣可不察乎一阳
之生其卦为复二阳浸长其卦为临复之初固已元吉
临之初与二皆能以诚感物有吉之义盖其道浸长而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170-0238c.png
其进为未已也圣人于复则原其始曰七日来复言其
进之难也于临则要其终曰八月有凶语其消之易也
临刚长之卦六爻皆吉无咎盖凶者遁也一阴生为姤
二阴浸长为遁阴长则阳消圣人于刚之浸长已致其
戒其为后世虑者岂不远哉此天地之间阴阳进退消
长之理耳其在人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微之间亦
进退消长之机也夫人心者阴之为也道心者阳之为
也道心长则人心消人心长则道心消无间之容息甚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170-0238d.png
可畏也返求诸心良知良能无不毕具遏人欲于未萌
循天理于当然充恻隐之心则仁不可胜用充羞恶之
心则义不可胜用辞逊是非亦莫不然若夫忘其所固
有而惟外物之徇则道心日消人心日长其不为君子
之弃小人之归者几希矣颜氏之子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盖得于复之初九其始盖甚微也然其
进而未已克己复礼三月不违至于为邦之问圣人遽
以四代礼乐许之盖自复而进于临也宰我善为说辞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170-0239a.png
孔子置之言语之科考其所至盖已在于冉伯牛仲弓
之下而出乎子贡子路之上矣使之修辞而立其诚言
顾行行顾言虽进于圣人可也而道不胜欲求仁之念
日消而怠忽之心日胜其末也至于书寝焉故孔子他
日断然以为不仁而切责之若予者岂非自姤而遁自
遁而剥不知自反者耶潼川费百矩强敏之士也蚤知
诵习师友渊源之书顷以诸生敷奏大廷天子擢为第
三议论深远粹然一出于正得献纳之体识者伟之今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170-0239b.png
佐大幕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补益者为多又以
临名其斋以励其志而求其说于正是盖知以刚德自
进进而未已者也夫能自强不息则积善在身犹阳之
长其于古之圣贤何远之有故正为陈颜子之所以进
者为法而以宰我之所以退者为戒所以为法者愿伯
矩勉之所以为戒者正因以自警云尔
   敷文阁直学士安抚制置使长沙吴公生祠记
自三代而下大学之道不明士之所以为学者不过章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170-0239c.png
句文词之末不原于致知格物不本于正心诚意故其
为用内不足以治身外不足以治天下国家而随世以
就功业者往往出于权谋智巧而不由于学则遂以学
为迂缓而不切于世用彼所谓学乃世俗之所谓学而
非圣贤之所谓学也而可不察哉孔子之门其学之几
于圣人者颜子曾子而已颜子不幸而不及于用曾子
又不遇而不见于用仲尼之徒三尺童子羞称管仲而
功业乃尔至孟子时遂有欲以管仲拟孟子者其心盖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170-0239d.png
尊孟子也而孟子不悦孟子岂好为大言以高世者哉
今且以孔子论之道至于孔子极矣鲁之定公初非深
知孔子而委己以听者也独迫于事变勉强以用孔子
耳其摄行相事盖俄顷之间而服强齐归侵疆已章章
如是使其期月三年有以极其规摹运用之功则其作
东周也决然无疑矣乃若管仲得君如彼其专行乎国
政如彼其久至五公子争立而平日所以格君心之非
者遂暴白而不可掩世俗以为学者不适于用而君子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170-0240a.png
以为惟学者之用万事而无弊也可不信哉孟子没乐
正子之徒已不能尽传其学然孔门之书与凡平日讲
论口以传授固无恙也至秦而扫地矣然秦之所以弃
夫学者非苟于弃之政谓其无用而弃之耳谓腐儒无
用独不可求真儒用之乎此世俗之所以陋也自汉以
来孔子孟子之所为学者隐而不章晦而不明物极而
通迨乎本朝舂陵周子实始得之五传而至长沙吴公
公之未试者固未易量而其已试者可谓章章较著在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170-0240b.png
人耳目者也始公佐司业刘公焞于广西帅幕适值狂
寇李揖为乱郡县骚然公左右刘公冒徂暑犯瘴疠奋
身而前不旋踵而一方乂安者公之经画为多其后有
谮刘公于时相者相入其说黜刘公公以一介抗章力
辨其冤自是大节伟然闻于天下识者谓公不畏强禦
可属大事然竟以是坎轲者久之绍熙之末入为监察
御史众论属目风采凛然会故相赵公汝愚罢去朋党
之论起公遂斥于外凡十有馀年方稍复收用而兵端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170-0240c.png
已开诸将屡败衄乃以公宣抚荆襄治于荆州时敌骑
冲荆门叩安陆且蹂践景陵之境荆州孤危士大夫多
引去留者才数人而已公以为荆州吴蜀之脉一摇足
则首尾衡决遂毅然不顾修城池备器械为不可动之
计抚存其人至诚恳恻于是人人皆有固志而敌亦不
敢犯襄阳围犹未解而蜀将以畔闻公即日遣将料简
士卒控拒三峡将谋讨贼蜀人素闻公名谓公必来人
心大慰朝廷益知公可用遂以宣谕使使于蜀公以耆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170-0240d.png
德盛夏远役人不堪其忧公慨念王事无甚难之色所
至周咨博谋尽得利害之实以闻于是下情上通蜀人
按堵已而遂以蜀帅之任属于公公之所以能尔者皆
学问之功理明义精动中机会而非偶然也盖公之学
得于南轩先生南轩得于五峰五峰得于其父文定公
文定公亲见伊川门人谢显道侯师圣而考论之其渊
源远矣自公再命作帅未及下车则曰兴学校正人心
非第一义乎于是揭白鹿学规以道学者趋向刋程氏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170-0241a.png
遗书经学使知渊源所自朔望必至学宫亲与诸生周
旋又择知经者俾与诸生陈说大义而公动容猊出词
气訚訚侃侃观者叹息闻者兴起士风为之一变焉石
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至是来者甚众学廪将乏有
富室之田当籍于官者或曰归之有司可济用度公曰
如此是利之也所益几何而所损多矣于是以其半继
绝以其半养士公之政大率如此初公之来议祠濂溪
明道伊川三先生于学而又从以晦庵南轩又谓故礼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170-0241b.png
部郎中范公游晦庵南轩之门而传其学者实为乡先
生遂并列之于是天子召公将用之行有日学之士请
于教官愿图公于诸老先生之后以为学者无穷之思
教官虽如其请而度公不悦不敢以告寻校艺它郡岷
阳苏在镕实摄其职董其事讫工谓正曰愿有以记之
正惟公在蜀三年劝农桑兴孝悌黜奸恶掩骼埋骴养
老恤孤严教阅振军伍修官寺之坏通沟洫之废凡可
以为根本之计久远之虑者无不为为之无不至其可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170-0241c.png
书者盖甚众然正独详于学校之事且备论学之功用
者所以明风化之本使来者有考云耳嘉定三年三月
乙卯门生通直郎知成都府华阳县主管劝农事山阳
度正谨记
   南峰黄氏第一峰修路记
嘉定十三年正奉亲赴重庆四月初吉次楼滩从叔之
婿黄膺辰梦得自其家来迓时一春亢旱至是大雨连
日夜不止平地泥深尺明日上第一峰望尖子山仰而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170-0241d.png
上步一失辄退数尺困踬久之而后至于峰顶峰回路
转复俯而下步一失辄进数尺趋蹶久之而后至于梦
得家坐定正曰是道也西达普简以至于成都东达于
重庆以通于东南商贾之往来冠盖之东西行者日不
知其几以正之崎岖艰阻知人之不易也正尝从行都
趋建阳见晦庵先生道江山登栖霞栖霞之高殆与此
峰相上下然人由之不以为苦者好事者累石而梯级
之也今若有能如修栖霞者积累而修之则可使与坦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170-0242a.png
涂无异顾何难之有夫人患不为耳梦得之母顾梦得
曰斯言也有会于吾心汝其图之今年秋梦得来言曰
岁幸中熟吾奉吾母之命命工斲石起九月至十月亲
董其事今为八十馀丈邻士王之珍亦慕而为之为二
十馀丈自今以后过吾里者虽霖潦之久泥淖之深亦
无所病焉愿记之以示来者昔李太白赋蜀道难极言
蜀道之险后人反而𢋫之作蜀道易蜀道岂有难易哉
特存乎此心而已心险则难平则易此古今不易之路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170-0242b.png
也然正观世之人往往多藏厚积不肯拔一毛以利人
其视人之饥寒穷困颠踣于道路者如越人视秦人之
肥瘠泰然不以动其心自以为得计也不知多藏厚积
无益于己而适所以愚子孙子孙既愚未有不败者败
而悔之则已无及矣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
之家必有馀殃可不信哉梦得之家曾不及中人而能
自竭其财力无所爱吝汲汲孜孜期于济人使梦得得
行其志必有可观者梦得读书应举者富于文而工于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170-0242c.png
诗诗精深圆熟得古人律度今其所立如此大未可量
也梦得之母杨氏故夔州路帅司干官元申妹也有柏
舟之操好仁而喜义尤为一乡所推重云
   华藏义冢记
淳熙八年夏五月蜀旱冬民饥于是有司下州县宽租
赋发常平米且诱民出粟甚急于时州县吏多不称职
弗能奔走承命讲究方略反惜毫末弗肯子民而子之
者亦不得其术虽有赈济之虚名亡赈济之实利饥民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170-0242d.png
无所得由是居者死于家行者死于道其强壮而可以
幸免者则散而之他故死者又无以葬焉后六年今转
运判官赵公善舆来视事则下州县议收而掩之议下
之日乡人有为浮屠者晓聪幼从吾人游慷慨喜名义
唱言于人曰吾虽力薄尚足办事乃访其乡凡得若干
人以某年十一月某日穴而藏之庙山之下事成而来
告曰愿有所记予以为古者国不足则资于民民不足
则资于国上下相资用以济故虽有水旱之灾而民不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170-0243a.png
至于大困今也不然易于取民而难于济民平居无事
中下之户大抵乏食一遇凶年则不免于流转为之有
司者不过咨嗟叹息付之无可奈何未有一人能奋然
尽力以期于活人者此甚可叹也夫尽力以活人犹不
免焉则死者于我将无憾矣万一有可救之道为民上
者弗能尽力以救之凡饥而死者皆能无憾乎呜呼耕
也弗免于饥蚕也不免于寒死也不免于暴露君子又
何尤焉故余因晓聪之请略道其事以告于当世仁人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170-0243b.png
君子愿无罪岁而已晓聪姓杨氏其居曰华藏云十五
年正月二十有七日乐活布衣度正记
   掩马记
庆元三年正月乡舍调官阙下既踰宣城六月八日发
朱唐度十许里有马尸于地旁无人问之往来者或曰
天厩马也方从西来或曰民马也病而死或曰非病也
国马也日行千里群驽马恶其异已曹蹄而齧之校人
莫察马不胜其毒遂死是时连日大雨青蝇集于口口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170-0243c.png
且腐不掩不埋正心恻然曰生则用其力死则弃之涂
人理其殆舛欤夫子曰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
为埋狗也狗马物也人物之有仁义者也马以载狗以
警人役也死则恤之非厚也仁义之道耳噫狗马异类
也其有功德于人微也古人其待之也如此况同类乎
况有大功德于人者乎马哉马哉正因汝有感也古之
人心如此后之人心如彼何其异也后之人其于狗马
则既失之矣其视人能如古之待狗马者乎马哉马哉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170-0243d.png
正悲人心之漓而伤礼义之消亡也于是命从者采山
之草加诸上而掩之遂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