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582-027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运河水
东阿县河道北自五里铺接阳谷县南界起南至沙
湾铺接寿张县北界止计长一十五里其堤岸北自
阳谷县河道荆门闸上红庙起南至沙湾铺止计长
二十里而安平镇居其中安平镇旧名张秋春秋为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582-0275d.png
卫地秦汉以来为东阿寿张阳谷三县地或属济北
或属东平周世宗时遣宰相李谷治堤自阳谷抵张
秋口镇名昉此宋改为景德镇明弘治七年塞决河
功成赐镇名安平抱河为城北河都水郎中治之其
地仍为东阿寿张阳谷三邑边界云
张秋城南曰广济渠在运河西岸明景泰四年徐有
贞治沙湾河决时先为疏水之渠起张秋金堤通寿
张之沙河西南至于竹口又西南至大渚潭乃踰范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582-0276a.png
暨泊而上又西北接河沁之水命曰广济渠渠口为
通源闸有石堤二道自大感应庙起至沙湾长一百
六十丈运堤自沙湾起至荆门驿长一千九百三丈
有五空桥在张秋城南与沙湾相对即为减水石坝
广袤各十五丈又于上甃石为五窦以漕渠馀水入
之小盐河顺治七年黄河决荆隆冲张秋南北堤岸
俱溃唯此石堤巍然独存复行修整以便牵挽实为
利漕有浅八曰挂剑曰新添曰沙湾曰北湾曰安家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582-0276b.png
口曰仲渡口曰南浮桥曰北浮桥东岸戴家闸东有
三空桥大河神祠北有五空桥俱泄入盐河西岸南
自老黄河口次即沙湾闸又次坎河斜对东岸之五
空桥而西岸沙河由夹河出减水坝乃在五空桥之
北至荆门上闸东岸稍远又有黑龙潭亦泄入盐河
此处遏汶西北与故道清河东北之处呼吸关通旱
不令运河枯涩潦不致运河涨溢节宣最宜慎云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582-0276c.png
张秋迤南八里庙有沙河一道出道人桥入运其源
出滑县开州有魏河洪河小流河三道俱由濮州范
县以达张秋每遇雨潦之年其水盛大势莫能禦再
往南沙湾有枣林河一道出小闸入运其上源自荆
隆口旧决口至张秋有六七百里之遥每逄大雨之
年此六七百里远之水俱至张秋出小闸入运河沙
河枣林河之水俱入运河运河势不能容曹家单薄
必致冲决此以前屡决屡塞最称险要者也然曹家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582-0276d.png
单薄地既洼下土又虚松势难建闸故宜于大感应
庙东地势高阜之处开引河一道建闸一座使水过
闸东行仍由曹家单薄旧河入盐河下海则既可以
泄运河有馀之水又可使盐船直入运河且可以通
商贾往来而濮州范县阳谷寿张东阿永无淹没之
患矣
沙湾在张秋南十二里黄河旧决口也明弘治间塞
黄陵冈口有里河一道由郓城来经寿张黑虎庙至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582-0277a.png
此入漕
枣林河由沙湾小闸入运其上为壈丘坡之水又其
上为天鹅坡之水递而上之以至于荆隆口六七百
里之遥若稍为疏通其利当无穷也奈今处处淤塞
水滞不行急宜疏通以利运道 此河自张秋南沙
湾小闸起系东阿县地方三里至丁家桥又七里至
万家桥河东岸系东平州地方河西岸系阳谷县地
方又三十一里至黑虎庙系寿张县地方又十四里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582-0277b.png
至李家桥系汶上县地方又九十里至红船口桥系
郓城县地方又二十五里至阎什口桥系濮州地方
直至双河集两坌分流一入小黄河至南旺下入牛
头河一即为枣林河其源自陈桥古黄池来
寿张县河道北自沙湾铺接东阿县南界起南至东
平州界戴家庙闸下三空桥止计长二十里内沙湾
运河西岸有积水闸一座旧黄河口自前成化七年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582-0277c.png
建每岁伏秋郓濮等处倒坡之水接流于此济运
东平州河道北自戴家庙闸下三空桥接寿张县南
界起南至安山闸接东平所河道止计长三十里内
石闸二座曰戴家庙闸曰安山闸又北自安山闸起
南至靳家口汶上县北界止内除东平所河道一十
二里实管河道一十八里内石闸一座曰靳家口闸
共计东平州所管河道四十八里 靳口闸至安山
闸三十里安山闸至戴家庙闸三十里戴家庙闸至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582-0277d.png
荆门上闸四十五里闸路颇远向藉安山湖水为之
节宣今安山湖久为平陆倘遇亢旱之岁闸远路长
水力不厚虑有胶浅应于三闸适中之地增建一二
闸以节水势路近则水力自厚可无阻涩之虞矣
戴家庙闸旧候荆门闸会牌以致迟滞今不宜候荆
门闸会牌但安山会牌一到即便启板放船盖荆门
闸旧止一闸下板不候会牌恐致通漕今上下两闸
卷一百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582-0278a.png
俱经下板一启一闭必无通漕之患矣 安山闸板
宜多下盖以靳口闸地势太高若此闸一少下板则
靳口闸水势必致太峻且闸上之水一泄无馀而袁
口开河上下必致浅阻此必然之理也然亦宜俟靳
口放两塘此闸始可放一塘 靳口闸地势最高故
闸上之水视闸下之水每高四五尺必须安山闸多
下闸板则此闸上下之水不至大相悬远若此闸上
水比闸下高四五尺即知安山闸少下板块须速著
卷一百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582-0278b.png
人去叫安山闸下板安山闸既多下板则此闸上下
水势自不大差无论启板之时粮船易放而闸上之
水亦不至一泄无馀袁口上下亦不至浅阻矣此闸
放船一完即送袁口会牌而不送安山会牌须俟袁口
再放一塘来此闸再放一塘去然后送安山会牌使安
山放船盖此闸放两塘安山始可放一塘也
安山湖即安民山湖以此得名在运河堤西岸周围
一百馀里永乐间宋礼陈瑄经营漕河既成建议设
卷一百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582-0278c.png
水匮以济漕渠在汶上为南旺在东平为安山在济
宁为马场在沛县为昭阳名曰四水匮漕河水涨则
减水入湖水涸则放水入漕各建闸坝以时启闭凡
盗决侵种者有禁万历六年清丈安山湖原广百里
其高而宜田者止七十七顷有奇其卑而宜匮者止
四百一十六顷有奇当时建议欲于高下相承之处
筑束湖小堤画分二区堤以内匮水济运堤以外听
佃税粮万历十七年筑土堤共长四千三百二十丈
卷一百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582-0278d.png
又于似蛇沟八里湾增建二闸以为蓄泄永利自通
河口起过焦天禄以西吴家口止共十七里系帮湖
运堤自吴家口运堤起至王禹庄又至青姑堆环转
复至通河口共十九里皆缩内湖堤其间不无缺口
自吴家口至青姑堆中有横截东西子堤一千八百
一十五丈亦多缺口又运堤四闸之内各有随堤小
河自南而北共约二十馀丈引流顺下以出济运皆
宜修治然总论诸湖唯蜀山马踏在漕岸之东可称
卷一百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582-0279a.png
水匮南旺西湖及安山湖在漕岸之西但称水壑不
可称水匮且自顺治年间河决荆隆泛张秋安山湖
淤成平陆前河臣卢崇俊会议挑复湖心计费帑金
二十馀万无可设法因而中止今湮塞巳二十馀年
听民开垦倘国用嬴馀力可修复或沧桑变更势必
资之以为漕利则豁赋仍加挑浚未为不宜也
康熙十八年听民开垦佃种共开地九百二十五顷
卷一百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582-0279b.png
三十八亩九分零起科银两载入全书本州起解邳
睢厅河库永以为例是向之所谓安山湖者今一望
皆禾黍之场矣
安山湖原以蓄水济运最关𦂳要自前河宪靳 题
明开垦输租充饷是以蓄水无资致河北一带节年
浅阻前据东平州详以地亩碱荒恳请豁租当即详
宪行查在案但查原报开垦湖地九百二十馀顷今
据州详荒地止四百二十馀顷查碱荒之地俱在湖
卷一百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582-0279c.png
西其东尚有湖地四百七十馀顷方与运河相接本
道再四查阅如止除四百二十馀顷即不能蓄水济
运须将原报开垦九百二十馀顷之地一槩豁租俱
作蓄水官湖庶湖水得蓄而于运道方有裨益
东平所河道北自安山闸接东平州河道南界起南
至东平州河道北界碑止计长一十二里在东平州
河道之内
卷一百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582-0279d.png
南旺南河北自汶上县袁家口闸迤北东平州交界
起南至鱼台县辛庄桥王家口止计程共二百七十
五里一百八十步设闸十九座属兖州府运河同知
管辖 临河汶上县嘉祥县钜野县济宁卫济宁州
鱼台县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582-0280a.png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582-0280b.png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582-0280c.png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582-0280d.png
汶上县河道北自靳家口东平州南界起南至孙村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582-0281a.png
嘉祥县北界止计长五十六里一百八十步闸五座
曰袁家口曰开河曰南旺下曰南旺上曰寺前铺
袁家口闸不放水北注运道浅阻势所必至故粮船
至此必须积至三百或二百馀只则水自充足有馀
而后启板放船若水非有馀船决不可放必将开河
闸板南旺下闸板尽启使南旺之水全注于此若开
河闸上有船即将上塘之船归并此塘以便蓄水盖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582-0281b.png
船不虞多惟患水小耳此闸板须全下始足以蓄水
南旺下闸开河闸不下板始无浅阻之虞苟此闸下
板或少则南旺下闸开河闸上下未有不致浅阻者
且南旺上闸不能蓄水南运势必不足此不可不知
也此闸船多水足始无浅阻若船少即放未有不浅
阻者盖塘内水大固可以水送船塘内水小亦可以
船送船何为以船送船数塘合一塘是也如此塘之
船不能行走即将上塘之船归并此塘盖船多则水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582-0281c.png
亦长而船俱可下矣如半盆水内置西瓜两三个则
盆内之水立刻长满是其验也此又各塘放船之法
不独袁口为然也袁口积船既多将启板放船必须
先著人令开河下板则水不至于大泄矣俟袁口放
完船下板之后开河仍旧启板矣若开河下板袁口
之船不能放完上下或有浅阻即将开河亮板一二
块船自无不行矣此法固善但昨于闰四月初一日
下板少而上下俱经浅阻又不可不虑也是不若开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582-0281d.png
河仍旧下板开河放两塘袁口放一塘袁口放两塘
靳口放一塘自无浅阻之患若一塘有三二百势必
不能容两塘者亦可以一塘放一塘矣此又在人之
随时变通耳 袁家口闸上下河水甚浅每逄天旱
船最难行此闸放船须先将南旺上闸板严下用人
看守然后将下闸板全启放水北注若闸上有船即
令随水放下至开河闸又将开河闸板全启放水北
注若闸上有船亦令随水放下并放到袁口闸然后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582-0282a.png
将袁口闸板全启放船自无浅阻之虞放过袁口将
此板勿下再启靳口闸板放船直待船放完时却先
将靳口闸下板然后再下袁口闸板却将南旺上闸
板全启将闸上之船直放至袁口若开河闸上水浅
将板略下一时水足即启自无不通行者 开河闸
要与南旺下闸上闸酌量启闭寻常水足用时一例
启闭无容置议矣独至北运水小之时则此闸启闭
须要得法如水甚小南旺下闸既不下板矣此闸或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582-0282b.png
下板六块或下板四块或下板二块或可不下板亦
竟不必下矣如南旺塘河内粮船浅阻则酌量下一
二块或三四块使粮船得行便止不必多下 或曰
开河不下板南旺下闸下粮船浅阻奈何曰俟粮船
浅阻时再将开河酌量下板三五块至粮船齐帮后
则将板尽启放船及船放完时闸板又不必下矣然
亦当视分水口水势之大小若分水口不足五尺五
寸则南旺下闸宜酌量下板矣此闸不下板其法固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582-0282c.png
善但恐袁口闸一少下板而上源之浅阻立见是不
若开河仍下板开河放两塘袁口放一塘或船太多
有三两帮塘内不能容者仍一塘放一塘 开河闸
亦宜下板十八块积水使由关家大闸及五里铺滚
水石坝入南旺湖中蓄以待用 南旺下闸不宜下
板故粮船一过南旺上闸上闸下板即可竟过下闸
与开河闸直抵袁家口闸矣若北运之水既盛而上
闸以南水或不足用即将此闸下板上闸亮板一块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582-0282d.png
而南运自无不足矣然又宜视分水口水势之大小
若分水口不足六尺下闸即宜酌量下板数块若仍
不足六尺即宜再下几块若足六尺即止若过六尺
即酌量启板盖以六尺为率过即当启板不足即当
下板而开河亦当下板矣总贵相机启闭斟酌得宜
然此为北河水小故也若北河水势足用遇汶河水
大即宜将南旺上下两闸闸板全下使水由斗门入
南旺湖蓄之备用 南旺下闸启闭宜得法平常水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582-0283a.png
足之时宜与上闸一例启闭不可或偏独至北运水
小之时则此闸宜少下板一二块如水仍小则再少
下一二块如北边水势十分小时则此闸之板竟可
不下使此塘之水南至南旺上闸北直至开河闸南
旺下闸竟可不用如北边水仍小则开河闸亦宜酌
量下板矣然此闸之板要少迟而启使汶河之水灌
满塘河则水之所蓄既盛南旺下闸一开往北之水
自多矣上闸闭板之后必迟一二日下闸方可启板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582-0283b.png
南旺上闸为南运之第一闸南旺以南湖水甚多
不虞水少故上闸宜常闭南旺以北止恃此一线之
水故下闸开河闸宜常开但恐北既有馀而南或不
足又宜暂闭下闸将上闸亮板一块以接济南运然
此北运之水有馀然后可不然恐南有水而北又无
水矣不可不虑也南旺塘河原所以酌南北之宜南
运水小宜启上闸板放水使南北运水小宜启下闸
板放水使北若南北水俱足用而汶河之水仍大则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582-0283c.png
宜闭上下二闸使水由斗门入南旺湖仍以备南北
不时之需旧例南旺上下闸一例启闭予今直以上
闸为界水第一闸常闭此闸堵水使不南行汶水专
济北运泗水专济南运上闸下粮船积至二百方可
开放一次决不可轻易启板使水南泄也盖南运原
不少水多泄于南不惟堤岸难保民田受淹而粮船
亦难行走况北运之需水更急乎宜以上闸为北界
水闸使汶河之水不得南行直注北河则自南旺以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582-0283d.png
至临清可无浅阻之患矣此闸宜下板十八块若运
河水大使由五斗门入南旺湖中蓄以待用 寺前
闸最宜严谨盖南旺之水南行最顺此闸一不严谨
则水之泄于南者太多而北运势必浅阻此一定之
理也若逄天旱之年汶水不足济运开利运闸以济
北运则此闸尤为𦂳要此闸既严而南旺上下二闸
开河闸俱不下板而水始可以通行北注乙酉初夏
汶河水微不能济运巳经用此法以济北运甚觉有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582-0284a.png
益 寺前铺闸不可多开启板太勤则泄水必多闸
下粮船必积二百馀只足满一塘方可启板闸板一
启即速开船船过完即速闭板则水之所泄必少矣
寺前铺闸宜下板十八块盖板须多下则水不大
泄如闸上水大则令由盛进口张箱口入南旺湖以
蓄之务使水足济运而止水大则宜加板草塞席贴
毋使泄水乃妙 宜于寺前铺闸作中界水闸使泗
水不得北行汶水不得南行则汶泗各有专济之功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582-0284b.png
矣此闸亦宜下板十八块积水使由焦鸾口盛进口
张箱口入南旺湖中蓄以待用 关家大闸亦所以
泄运河有馀之水且蓄水以济运者也年久废坏无
存遂失古人之制宜重为修整 利运闸在寺前铺
闸之北在南旺上闸之南为蜀山湖之门户相傅以
为济南运不济北运予始亦信以为然见南来济运
之水甚多而北运每苦无水故二年以来坚闭利运
闸不令开放使蜀山湖水由田家楼口邢家林口入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582-0284c.png
汶河出南旺分水口济运今初夏
皇上回銮见运河自南旺以北水势甚小乃相度形势
量水浅深知利运闸之水可以北注于是令闸官坚
闭寺前铺闸并启南旺上下开河三闸二板开利运
闸放水北注其势畅流心窃喜之遂赴台庄接
驾岂期闸官不用吾命寺前铺闸数日并不下板以致
水尽南注南旺以北水势仍小
圣驾一到子恐有浅阻乃闭开河袁口靳口三闸板俟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582-0284d.png
圣驾到时即为启板幸得
龙舟无阻方
皇上在五里铺下营见河水甚小一夜之间内侍到闸
数次问水大小众河官纷纷议论有谓利运闸济南
运而不济北运者有谓当闭利运闸者有谓当闭南
旺上闸者予虽有百口无能置辩及
圣驾巳过河水更小盖因随
驾船只不时北上闸板难下泄水太过粮船停泊南旺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582-0285a.png
塘内已月馀矣不能行走乃坚闭寺前铺闸启南旺
上闸下闸开河闸各板开利运闸放水北注而从前
停泊之粮船遄行无阻自此以后河官闸官乃皆知
利运闸可以济北运矣前言济南运而不济北运者
盖以利运闸之水一过寺前铺闸至通济闸有三十
馀里之远且地势最下水性就下安得而不往南乎
北过南旺上闸至下闸止十里远又有汶水南行上
闸一启板汶河之水且往南流利运闸之水又安能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582-0285b.png
北往乎是利运常开则止济南运而不济北运矣余
今用一法南北兼济将闸板常闭南边少水则闭上
闸启寺前铺板开利运闸放水以济南运水势足用
即行下板不可多泄北边少水则闭寺前铺闸启南
旺土下开河三闸之板开利运闸放水以济北运水
势足用即行下板则南北可以兼济而水势不致妄
泄似为得节宣之要矣
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