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九 第 1a 页 WYG0581-03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八十九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运河水
荆及衡阳惟荆州 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逾越也河在冀州南东流
故越洛而至南河
卷八十九 第 1b 页 WYG0581-0359b.png
此州北界至荆山之北故言据也南及衡山之阳其
境过衡山也以衡是大山其南无复有名山大川可
以为记故言阳见其南至山南也浮此四水乃得至
洛
荆山襄阳南漳县衡山即南岳也荆州之贡由江沱
潜汉者各从所便至豫州境陆行踰洛乃至于河曰
南河者在冀州南犹其西为西河也
卷八十九 第 2a 页 WYG0581-0359c.png
卷八十九 第 2b 页 WYG0581-0359d.png
禹贡有两荆山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孔氏云在雍州
导嶓冢至于荆山孔氏云在荆州惟此二山皆名荆
故班孟坚有二条之说谓南条荆山在南郡临沮县
东北此则荆州之荆山也谓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
县南此则雍州之荆山也以此二荆山名相乱苏氏
卷八十九 第 3a 页 WYG0581-0360a.png
谓自南条荆山至于衡山之阳谓荆州自北条荆山
至于河为豫州者其意盖谓荆州之言荆者南荆也
豫州之言荆者北荆也虽以此二山分配二州然而
以地理志考之其实不然此荆与河相去不甚远苟
以荆州为北荆之荆则豫州之境界不应如是之狭
也曾氏曰临沮之荆其阴为豫州其阳为荆州此说
是也盖荆之与豫亦犹岱之分青徐也 浮于江沱
潜汉浮舟于此四水也江沱潜汉其相通之始末不
卷八十九 第 3b 页 WYG0581-0360b.png
可得而见矣逾于洛至于南河苏氏曰江无达河之
道舍舟行陆以达于洛故曰逾于洛自洛则达于河
矣河在冀州之南故曰南河曾氏以为汉与洛不相
通故曰逾于洛自洛以至豫州之河故曰至于南河
此二说皆相合然而苏氏谓自江而逾洛曾氏谓自
汉而逾洛此盖为差异然而以文势考之当从曾氏
之说
荆州北界荆山南踰衡山尚书家谓之南条荆山扬
卷八十九 第 4a 页 WYG0581-0360c.png
纪阳鸟荆界至衡阳今衡岳南峰为回雁峰其号名
犹有然欤贡道独言沱潜则不及东境独言江汉则
不及西境故兼称之荆州初水运溯江汉而上乃舍
舟陆运出汝叶至洛阳西逾洛不复渡河至孟津而
止故曰至于南河不复冒厎柱之险也东南贡道入
河者皆不过厎柱
尔雅曰水自江出为沱自汉出为潜江汉源发梁州
流经荆州故梁荆皆有沱潜此则荆州江汉之出者
卷八十九 第 4b 页 WYG0581-0360d.png
也江沱潜汉其水道出入不可详大势则自江沱而
入潜汉也程氏曰不径浮江汉兼浮沱潜者随其贡
物所出之便或由经流或循支派也
汉志云周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颜注谓省徐
以入青并梁以合雍诸儒皆从其说而林少颍独疑
之曰职方氏于青州其山镇曰沂山其川淮泗其浸
沂沭则徐合于青无足疑者若夫雍州其山镇曰岳
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浸渭洛梁州之山川
卷八十九 第 5a 页 WYG0581-0361a.png
无一存者果何所据而谓梁合于雍乎荆州其川江
汉据江汉之水发源于梁由荆而东至扬然后入于
海今以江汉为荆之川则禹贡之梁州其无合于职
方氏之荆州乎按林氏此言发前人所未发 荆州
之建国春秋时可考者楚夔聃权郧州
罗贰轸凡九国战国
时属楚而韩秦亦少得其地秦并天下置南郡黔中
长沙南阳汉复置荆州后汉魏晋并因之
卷八十九 第 5b 页 WYG0581-0361b.png
唐为山南东道之江陵竟陵富水齐
安汉阳夷陵巴东等郡江南西道之江夏
巴陵长沙衡阳零陵江华桂阳邵
阳武陵澧阳等郡黔中道之黔中宁夷
涪川卢溪卢阳灵溪潭阳清江播川
夜郎义泉龙标溱溪等郡又淮南道之
安陆义阳及岭南道之连山等郡按以上通
典所列连山郡当出隶古南越
卷八十九 第 6a 页 WYG0581-0361c.png
黔中宁夷涪川播川夜郎义泉溱溪七郡
皆梁南徼外蛮夷非古黔中地不在九州之限
卷八十九 第 6b 页 WYG0581-0361d.png
又有当来属者
豫域襄阳之南漳汉东之光化及南越始安郡全义
县岭北之地是也
以今舆地言之湖广武昌汉阳安陆荆州
岳州长沙衡州常德辰州宝庆永州十一府郴靖二
卷八十九 第 7a 页 WYG0581-0362a.png
州施州卫其襄阳府则唯南漳县德安府则安陆云
梦孝感应城应山及随州之南境废光化县地黄州
府则黄冈麻城黄陂黄安四川则夔州府之建始广
西则桂林府之全州
及兴安县岭北之地
皆古荆州域也 荆之北界判自南漳
县之荆山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漳水所出其西为远
安兴山北与梁接界荆山之西百馀里为景山水经
卷八十九 第 7b 页 WYG0581-0362b.png
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注云出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
山首也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元和志云沮水出房
州永清县西南景山永清本汉房陵县地也县南一
百一十三里有建鼓马騣二山并高峻又竹山县西
南三十五里有白马塞山孟达叹为金城千里盖皆
景山之馀脉矣南漳以东为荆门钟祥京山
及随州之南境废光化县地
又东为应
卷八十九 第 8a 页 WYG0581-0362c.png
山县县北有义阳三关一曰平靖
关
一曰黄岘关
一曰武阳关
即古之大隧直辕冥阨也
又东为黄安县有大
活关白沙关
卷八十九 第 8b 页 WYG0581-0362d.png
又东为麻城县有穆陵关阴
山关
诸关依山为阻与荆山
东西准望相直皆荆豫接界处 荆之南界越衡山
之阳大抵及岭而止史记曰秦有五岭之戍晋地理
志曰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故曰
卷八十九 第 9a 页 WYG0581-0363a.png
五岭据水经志五岭大庾最东为第一岭在扬域馀
皆属荆第二骑田岭在郴州南
第三都庞岭在衡州府
蓝山县南
第四萌渚岭在永州府江华县南
第五越城岭在
桂林府兴安县北五岭之最西岭也岭
北一百三十里接宝庆府城步县界经曰衡阳未知
卷八十九 第 9b 页 WYG0581-0363b.png
所极然郦氏有言古人云五岭者天地以隔内外韩
退之曰衡之南八九百里地益高山益峻水清而益
驶其最高而横绝南北者岭中州清淑之气于是焉
穷藉此表界差为近理耳 荆之东界准扬约略言
之盖自麻城黄冈踰江而南为武昌县又西南为通
山咸宁崇阳通城又南为浏阳醴陵攸县茶陵又东
南为兴宁桂东桂阳又西南为宜章皆与扬分界处
也 荆之西界经无可见今据战国时巴楚分地约
卷八十九 第 10a 页 WYG0581-0363c.png
略言之盖自巴东踰江而南为建始施州麻阳沅州
又东南为黔阳靖州通道以讫于兴安与贵州广西
接界 汉水北距洛水六七百里欲自汉逾洛则必
溯山源而上其惟丹水乎汉志弘农郡丹水县下云
水出上雒冢领山东至析入钧
上雒县下云
禹贡雒水出冢领山东北至巩入河
水经注丹水出京兆上洛县
卷八十九 第 10b 页 WYG0581-0363d.png
西北冢领山东南流
与清池水合又东南径其县南楚水注之
丹水自仓野又东历菟和山
又东南径商县南历少习出武关
又东南流入臼口历
卷八十九 第 11a 页 WYG0581-0364a.png
其戍下又东南淅水注之
又东南径三
户城又径丹水县故城西南
又东南流至其县南
又南径南乡县故城东北又
东历于中之北所谓商于者也
丹水又南合
汋水谓之淅口
卷八十九 第 11b 页 WYG0581-0364b.png
按
沔水注云沔水自武当县城东又东南
径涉都县东北均水于此入沔谓之均口
在今谷城县界均钧同或从水作汮韵会均字下云
隋置均州取汮水名之是均即汮也史承水经之误
曰汋口晋桓温伐秦水军自襄阳入汋口至南乡是
也或又曰汋均口齐陈显达攻魏马圈军入汋均口
卷八十九 第 12a 页 WYG0581-0364c.png
是也楚通少习汉入武关皆在丹水之旁而南朝北
伐其舟师必由均口而进可见为南北水陆之孔道
商州西北诸山皆秦岭也冢领亦秦岭之别名丹水
出其东南洛水出其东北中隔一岭陆行当不甚远
禹贡逾洛之道计无便于此者以今舆地言之浮汉
水至榖城县东北入均口溯丹水而上经淅川南阳
内乡抵商州导源之处越冢领而北浮洛水经卢氏
永宁宜阳洛阳偃师至巩县以达于南河此荆州之
卷八十九 第 12b 页 WYG0581-0364d.png
贡道也 自汉逾洛之道黄文叔云舍舟陆运出汝
叶金吉甫云自汉入丹河白水河即踰山路入洛今
按陆行出汝叶则必更天息女几嵩少轘辕诸山中
崎岖二三百里贡道必不由此丹河即丹水白水河
盖谓淯水是两道淯水出卢氏县熊耳山溯此水而
上亦可逾于洛然洛水在县南五里淯源北去县百
五十里宋元嘉中伐魏庞季明柳元景皆从山谷中
度军出卢氏不闻有水道淯洛之间陆运百五十里
卷八十九 第 13a 页 WYG0581-0365a.png
殊费民力唯丹水为自楚入秦之捷径水多陆少逾
洛从此无疑
或问厎柱三门之险古今所同
患荆豫及兖青徐扬与冀之东北境贡入帝都必由
南河经厎柱将若之何曰唐裴耀卿于三门东西置
仓开山十八里为陆运以避其险疑禹时亦用此法
贡物轻约易赍与漕榖不同避险从陆而改舟以达
卷八十九 第 13b 页 WYG0581-0365b.png
平阳无难也然厎柱初析阏流之害除或不若后世
之险绝亦未可知
荆河惟豫州 浮于洛达于河
豫州南荆山北界河贡道由洛入河
此州界南至于荆山荆山之南则荆州也北距河水
河水之北则冀州也豫州去帝都甚近浮舟于洛则
达于河达于河则达于帝都矣
豫州居天下之中四方道理适均汤之亳今河南偃
卷八十九 第 14a 页 WYG0581-0365c.png
师成王之洛邑今河南洛阳县其地北距河南抵荆
山东抵徐西抵雍梁今为河南府虢陜郑汝陈蔡唐
邓汴宋等州之地
传曰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曾氏曰临沮之荆山其
阴为豫州其阳为荆州渭按荆山已见荆州河南河
也后同其不言南者蒙上至于南河省文而可知也
荆山主南言传不当兼西亦犹青之岱主南言不当
兼西也 豫州有古太皞祝融之虚及帝喾成汤所
卷八十九 第 14b 页 WYG0581-0365d.png
都虞戈邳封葛三鬷诸国皆在焉春秋时
可考者管蔡郜曹郑东虢西虢凡蒋祭把宋焦申许
蓼密随厉唐戴
沈息房滑郐鄀
榖邓赖项顿胡江黄道柏州来绞蛮陆浑凡四十一
国战国时属宋魏韩而秦楚亦兼得其地秦并天下
置三川砀郡颍川南阳南郡汉复置豫州
后汉为司隶
卷八十九 第 15a 页 WYG0581-0366a.png
豫州魏因之晋分置司州唐
为都畿之河南府陜郡临汝荥阳等郡河
南道之陈留睢阳济阴谯郡颍川淮阳
汝颍汝南等郡山南东道之淮安南阳襄阳
汉东武当等郡及河东道之弘农郡按以上
通典所列济阴之乘氏当往属兖襄阳之南漳汉东之
光化当往属荆又有当来属者兖域灵昌之匡城梁域
上洛之上津东境废长利县地是也以今舆地言之河
卷八十九 第 15b 页 WYG0581-0366b.png
南则河南开封归德南阳汝宁五府及汝州直𨽻则大
名府之东明长垣山东兖州府之定陶曹县城武单县
江南则凤阳府之颍州颍上太和亳州蒙城湖广则襄
阳府之襄阳光化宜城枣阳榖城均州郧阳府之郧县
保康及郧西之东境德安府随州之北境皆古豫州域
也 豫之南界亦判自南漳县之荆山西起保康历宜
城枣阳及随州之北境故随县地又东
为信阳罗山皆与荆接界处 豫北滨冀之南河其西
卷八十九 第 16a 页 WYG0581-0366c.png
与华阴接界华阴雍域也按职方豫州山镇曰华山通
典云即今华阴郡山连延东出故属豫州九域志云华
山四州之际东北冀东南豫西南梁西北雍十字分之
四隅为四州也豫之北界由华山而东为阌乡灵宝陜
州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巩县汜水河阴荥阳荥泽又东
北为阳武延津皆在南河之南
又东北抵浚县大伾山冀兖豫三州之交也 豫
东接兖徐扬三州之界自封丘而东为长垣长明又
卷八十九 第 16b 页 WYG0581-0366d.png
东为考城定陶曹县城武单县与兖接界又南为夏
邑永城亳州颍州又东为颍上蒙城皆在淮北与徐
接界自颍州以西为商城息县真阳踰淮而南为信
阳与扬接界 豫西自阌乡以南为卢氏郧县及郧
西之东境故郧县地与雍梁接界豫居中央为辐辏
之地接界者七州唯青为兖徐所隔与豫不相接云
蔡氏曰豫之东境径自入河豫之西境则浮于洛
而后至河也 蔡氏此例诸州略同但豫东之水禹
卷八十九 第 17a 页 WYG0581-0367a.png
时概不通河先儒以鸿沟为禹迹故其说如此然鸿
沟禹时实未尝有荥川始见于周官济隧亦仅见春
秋传𩔖皆非禹迹其通河者唯汜水耳汜水出浮戏
山北流径虎牢城东而北注于河源委颇短郑地之
舟或当由此入河而宋许陈蔡之郊自南而北其浮
于汝颍不可鸿沟未开汝颍皆不与河通舟行不知
从何处入河今按郦道元云汝水出鲁阳县之大盂
山其西即卢氏界也大盂山在今汝州鲁阳县西南
卷八十九 第 17b 页 WYG0581-0367b.png
七十里而伊水出河南卢氏县之峦山一名闷顿岭
者在县东南百里伊汝二源相去甚近其间必有可
逾之地陆行若千里浮伊入洛度亦不多也然则经
遏不书逾曰贡道亦纪其大略州境广远间有小小
绝水处若欲书逾何可胜书且豫之西境无所逾不
得言逾于伊浮于洛故略而不书此等当以意会也
行水金鉴卷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