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七 第 1a 页 WYG0581-033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八十七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运河水
济河惟兖州 浮于济漯达于河
东南据济西北距河济漯两水名因水入水曰达
济河惟兖州以济水河水之间为兖州也
卷八十七 第 1b 页 WYG0581-0335b.png
浮水运也兖州朝贡之道或浮于济或浮于漯以入
于河而达冀州不言冀州举河而冀州可知矣
舟行水曰浮漯者河之支流也兖之贡浮济浮漯以
达于河
济自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此兖之东南
与豫徐青分界处河自大伾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又
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此兖之西北与冀分
界处 兖州有古帝颛顼之虚
卷八十七 第 2a 页 WYG0581-0336a.png
鬲观有穷昆吾韦固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
卫郕胙燕凡四国战国时为
卫魏宋齐赵五国地秦并天下置东郡砀郡齐
郡钜鹿上谷汉复置兖州后汉魏
晋并因之唐为河南道之灵昌濮阳济阳东
平等郡河北道之清河魏郡博平平原
乐安景城等郡按以上通典所列有当往属者
东平之须昌钜野宿城及寿张之东境
卷八十七 第 2b 页 WYG0581-0336b.png
鲁郡之任城龚丘
改属徐济阴之
南华灵昌之匡城改属豫
济阳之长清及东阿之东境平阴之
北境改属青其南境改属徐也又有
当来属者冀域信都郡及邺郡之内黄尧城临河
汲郡之黎阳东境其豫
域则济阴之乘氏也以今舆地言之河
卷八十七 第 3a 页 WYG0581-0336c.png
南卫辉府之胙城县
直隶大名府及真定河间二
府之东南境山东则东昌府
其兖州府则曹州阳榖寿张郓城济南青州二府则
西北境皆古兖州域也
东南据济与豫分界当自兖州府之曹州始何以知
之按导水济入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
菏菏泽在今定陶县境经系诸豫雷夏在今曹州境
卷八十七 第 3b 页 WYG0581-0336d.png
经系诸兖故知二泽之间为兖豫之界也济水至曹
州西分为二一水东南流为菏水一水东北流入钜
野泽为济渎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取济西田左传云
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郦道元云济水自是东
北流出巨泽即此地也济水又北过东昌府之濮州
范县东与徐分界又北为阳榖茌平东与青分界转
东为济南府之齐河济阳齐东青城又东为青州府
之高苑博兴乐安
卷八十七 第 4a 页 WYG0581-0337a.png
南与青分界今历城以东有小清河即济水入海之
故道其北为兖南为青也 西北距河与冀分界河
自今河南卫辉府胙城县北东至直隶大名府浚县
大伾山西折而北经河南彰德府界中又东北经直
隶广平顺德真定河间四府界中东入于海此禹河
之故道曲周以下即汉时漳水之所行也 九河济
漯入海并在兖东徒骇最北八枝次之漯在鬲津之
南济又在漯之南其所入皆勃海也自天津卫直沽
卷八十七 第 4b 页 WYG0581-0337b.png
口与冀分界南历静海县东又南历沧州东又南历
沾化利津蒲台县东折而东历乐安县北以小清河
入海处与青分界 汉志东郡东武阳县下云禹治
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
又平原郡高唐县下云桑钦言漯水所出今按禹引
河自大伾山西折而北循大陆东畔入海而漯首受
河自黎阳宿胥口始不起东武阳也水经注所叙河
卷八十七 第 5a 页 WYG0581-0337c.png
水自宿胥口又东右径滑台城又东
北径黎阳县南又东北径凉城县
又东北径伍子胥庙南又东
北为长寿津河之故渎出焉河水又
东径铁丘南
又东北径濮阳县北又东北径卫
国县南又东径
鄄城县北又东北径范县之
卷八十七 第 5b 页 WYG0581-0337d.png
秦亭西又东北径委粟
津皆古漯水也自周定
王五年河徙从宿胥口东行漯川至长寿津始与漯
别其津以西漯水之故道悉为河所占而上游较短
矣然河之故渎不经东武阳亦不经高唐迨汉成帝
建始末河决馆陶由东武阳绝漯水而东北至
高唐又绝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虽尝塞治而故道
犹存王莽始建国三年复决于此莽为元城冢墓计
卷八十七 第 6a 页 WYG0581-0338a.png
不堤塞明帝永平中王景修之遂为大河之经流自
是委粟津以西漯水之故道又为河所占上游益短
矣漯水一出于武阳再出于高唐据成帝后言之耳
水经注委粟津河北即东武阳也漯水出焉
水上承河水于武阳县东南而北
径武阳新城东引水自东门石窦北注于堂池水匝
隍堑于城东北合为一渎东北出郭径阳平县之冈
城西
卷八十七 第 6b 页 WYG0581-0338b.png
又北绝莘
道城之西北又东北径乐平县故城
东又北径聊城县故
城西又东北径清河县故城北
又东北径文乡城东南
又东北径博平县故城南右与黄
沟合
卷八十七 第 7a 页 WYG0581-0338c.png
又东北径援县故城西
又径高唐县故城东
桑钦地理志曰漯水出高唐余按穆天子传
称丁卯天子自五鹿东征钓于漯水以祭淑人丁已
天子东征食马于漯水之上寻其沿历径趣不得近
出高唐桑氏所言盖津流出次于所间也俗以是
水上承于河亦谓之源河矣
卷八十七 第 7b 页 WYG0581-0338d.png
漯水又东北径漯阴县故城北
又东北径著
县故城南又东北径崔氏城北
又东北径东朝阳故城南又东径汉
徵君伏生墓南又东径邹平县故城北
又东北径东邹城北又东北
卷八十七 第 8a 页 WYG0581-0339a.png
径建信县故城北又东北
径千乘县二城间
又东北为马常坈
坈东西八十里南北三
十里乱河枝流而入于海
此自西汉末以迄后魏漯川之原委也以
今舆地言之浚县滑县开州清丰观城濮
卷八十七 第 8b 页 WYG0581-0339b.png
州范县朝城莘县堂邑聊城清平博平禹
城临邑济阳章丘邹平齐东青城高苑
诸州县界中皆古漯水之所经自宋世河决商胡朝
城流绝而旧迹之存者鲜矣 济漯二水为东南四
州贡道之所必由非独兖也青承兖曰达于济则由
济入漯可知矣徐承青曰达于菏则由菏入济可知
矣扬承徐曰达于淮泗则由淮入泗由泗入菏可知
矣淮通泗泗通菏菏通济济通漯漯通河四州之贡
卷八十七 第 9a 页 WYG0581-0339c.png
道无不由济者而总与陶丘荥泽之间无涉此其所
以不言逾也 禹时济实通漯林少颖云案经文无
济漯相通之道非也但孔疏云从漯入济自济入河
则必有舍舟行陆之事是为大谬耳周希圣更定其
文曰由济而入漯由漯而入河经旨灼然矣近惟朱
长孺深知此意其所著禹贡长笺曰古时济漯通流
汉以后遂不相属孔疏与经文所次水道不合当是
从济入漯从漯入河郑端简亦云旧作二道者非是
卷八十七 第 9b 页 WYG0581-0339d.png
此适与周氏闇合也新唐书许敬宗传云高宗东封
泰山次濮阳问书称浮于济漯今济与漯断不相属
何故敬宗对曰沇济自温入河伏地南出为荥泽又
伏而出曹濮之间汶水从入之故书又言浮汶达济
不言合漯者漯自东武阳至千乘入海也或据此以
駮济与漯通之说余曰济漯本相附近迨西汉末河
行济漯之间高唐以西至东武阳二水为河所隔唐
世犹然故高宗谓济漯断不相属敬宗不知古今水
卷八十七 第 10a 页 WYG0581-0340a.png
道之变迁而凭臆以对殊失经旨未可以證禹贡也
然则济与漯通当在何处曰是不可知按水经邓里
渠与将渠合北径茌平县东临邑县故城西北流入
于河河水又东北径四渎津注云河水东分济亦曰
济水受河也自河入济自
济入淮自淮达江水径周通故有四渎之名盖其时
济漯之间为河所隔故云河分济又云济受河在禹
时则固漯分济或济受漯也汉临邑县在今茌平县
卷八十七 第 10b 页 WYG0581-0340b.png
东
四渎津在临邑故城东北
当为古济漯通波处此亦
不敢定以为是然济与漯通必在会汶之后又北将
东之际而临邑适当其地东北接高唐故城为漯之
所经枝津径通理无可疑 黄文叔云或浮济或浮
漯而皆达于河愚谓兖之北境可径浮漯以达河而
其南境则必由济入漯也准此以推则青之汶徐之
卷八十七 第 11a 页 WYG0581-0340c.png
淮扬之江海荆之江沱潜汉雍之龙门虽并列于经
而或由或不由各随其便唯豫之洛梁之潜沔渭为
道所必由耳
海岱惟青州 浮于汶达于济
岱岱宗也青州贡道由汶入济济固达于河矣
卷八十七 第 11b 页 WYG0581-0340d.png
即所谓导沇水东流为济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
是也谓此州将欲达于帝都当浮于汶以达于济然
后由济以达于河也
卷八十七 第 12a 页 WYG0581-0341a.png
汶水五源皆出袭庆奉符县界至东平中都县贯钜
泽入济青州贡道由汶入济由济入河不言河兖已
见也
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入济易氏
云唐兖州乾封县本汉泰山郡博县后改为袭庆府
奉符县汶水出县东北原山盖博与莱芜皆在兖州
之西南故汶水所出之原山介两邑间又有北汶嬴
汶柴汶牟汶述征记云泰山郡水皆名汶今县界有
卷八十七 第 12b 页 WYG0581-0341b.png
五汶皆源别而流同其原山之汶水西南流经乾封
县治南去县三里又西南流九十里入郓州中都县
孔子为中都宰之地自济之上流既绝故汶水入大
野陂而不入济
孔疏曰尧时青州越海而有辽东舜分青州为营州
即辽东也汉公孙度据辽东自号青州刺史矣
按成王赐太公履曰东至于海季札闻齐音曰表东
卷八十七 第 13a 页 WYG0581-0341c.png
海者其太公乎齐湣王谓张仪曰齐僻陋隐居东海
之上是东据海也而传兼言北楚子谓齐侯曰君处
北海苏秦说齐王曰北有渤海盖自今成山以至乐
安者是也故云东北据海然自朝鲜以至日照皆青
也所遗多矣专言东则固可该琅邪与朝鲜也地理
志岱山在泰山郡博县西北今山东济南府泰安州
东南有博县故城山在州北五里于故城为西北也
公羊传曰越在岱阴齐苏秦说齐王曰南有泰山史
卷八十七 第 13b 页 WYG0581-0341d.png
记曰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岱主南言与徐分界
也而传兼言西则岱不足以表其界盖青西以济为
兖界齐语正封疆西至于济其明徵也北自琅槐以
西亦以济为兖界故王莽改汉齐郡曰济南而经不
言济者蒙兖济河之文从可知也传兼言西则欲密
而反疏甚矣说经之难也 周礼正东曰青州其疆
域与禹贡大异郑注云青州则徐州地也盖以其山
镇曰沂山其川淮泗其浸沂沭知之经曰海岱及淮
卷八十七 第 14a 页 WYG0581-0342a.png
惟徐州又曰淮沂其乂又曰浮于淮泗是知徐并于
青也贾疏云周之青州于禹贡侵豫州之地盖以其
泽薮曰望诸知之望诸即孟猪经于豫州曰导菏泽
被孟猪是知侵豫之地也疏又云周时幽州南侵徐
州之地盖以其泽薮曰豯养知之地理志琅邪长广
县西有奚养泽琅邪郡属徐州是知侵徐之地也渭
按长广故城在今登州府莱阳县东汉属徐州实古
青州域幽之所侵乃青地非徐地也不但此也其川
卷八十七 第 14b 页 WYG0581-0342b.png
河洓其浸菑时皆青地为幽所侵而贾不言何其疏
也盖今青登莱三府之地在青域者周时皆割入幽
其西又为兖所侵而损豫之东南境以益之徐则岱
山大野皆入于兖是青亦不全得齐也郑云青州即
徐州亦言其大略而已 青州有古爽鸠氏之虚为
季崱有逢伯陵蒲姑氏之所因及斟灌斟寻寒过之
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齐纪谭州夷介莱凡七国
战国时为齐燕二国地秦并天下置齐郡琅邪
卷八十七 第 15a 页 WYG0581-0342c.png
辽东汉复置青州后汉魏并因之晋分置
平州后改曰幽州唐为河南道之北
海济南淄川高密东莱东牟等郡河
北道之安东都护府按以上通典所列高密之莒县
及诸城之南境当往属徐又有当来属者兖域济阳
之卢县及东阿之东境平阴之
北境徐域鲁郡乾封莱芜之北境是也以今舆地言
之山东登州莱州二府其青州府则益都临淄昌乐
卷八十七 第 15b 页 WYG0581-0342d.png
安丘寿光临胊及诸城高苑博兴乐安之南境济南
府则肥城长清历城章丘邹平长山新城淄川及泰
安莱芜之北境兖州府则唯东阿及平阴之北境
其东北跨海为
故辽东都司之东境及朝鲜国皆古青州域也 青
之东境登莱二府之地斗入大海中东西长八九百
里形如吐舌史记徐世家云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
被于海膏壤二千里盖并登莱计之也海水自日照
卷八十七 第 16a 页 WYG0581-0343a.png
县东与徐分界北历诸城县
东折而东北历胶州即墨莱阳栖霞文登诸县南又
东北出而西折历宁海州及福山蓬莱二县北
又西历招远掖县昌邑潍县北与
兖分界 青西及北以济为界郑渔仲云不言济者
卷八十七 第 16b 页 WYG0581-0343b.png
以兖州见之也按水经注济水自临邑过平阴卢县
历城台县梁邹临济安平乐安利县至琅槐入海以
今舆地言之平阴长清齐河历城界中之大清河及
章丘邹平常山新城高苑博兴乐安界中之小清河
即汉时济水会汶入海之故道古青兖分界处也
青之东北界无可考疏云越海而有辽东之地恐未
尽通典云青州之界东跨海从岱山东历密州东北
经海曲莱州越海分辽东乐浪三韩之地西抵辽水
卷八十七 第 17a 页 WYG0581-0343c.png
此说近是然三韩地太远而玄莬不可遗窃疑汉
武所开二郡皆古嵎夷之地在青州之域者而三韩
不与焉盖嵎夷羲和之所宅朝鲜箕子之所封不应
在化外先儒但云有辽东非也汉书言东夷天性柔
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
九夷后汉书言东夷率皆土著喜饮酒歌舞或冠弁
衣锦器用俎豆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观其
土俗则青之东北界不止于辽东明矣史记秦始皇
卷八十七 第 17b 页 WYG0581-0343d.png
本纪云地东至海暨朝鲜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
东朝鲜列传云自始全燕时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
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燕秦之所经略盖禹贡
嵎夷之地唐一行所谓北戒山河抵恒山之右乃东
循塞垣至濊貊朝鲜以限戎狄者是也星传谓北戒
为胡门 明辽东都指挥使司兼辖汉辽东西二郡
之地都司城西四百二十里为广宁卫本辽东无虑
县也卫西幽州域卫东营州域都司城东至鸭绿江
卷八十七 第 18a 页 WYG0581-0344a.png
五百六十里与高丽分水太康地志云乐浪遂城县
有碣石长城所起通典云在今高丽旧界盖即蒙恬
所筑起临洮至辽东者也东汉以来故阯湮没都司
城北至三万卫三百三十里古肃慎氏地卫西有开
元城金置会宁府号为上京禹贡青州之北界当极
于此卫东北距长白山千馀里其水北流为混同江
南流为鸭绿江唐书东夷传云高丽马訾水出韎𩏌
之白山色若鸭头即此江也都司城南至旅顺海口
卷八十七 第 18b 页 WYG0581-0344b.png
七百三十里去登州不远顺风扬帆信宿可达明初
辽东士子附山东乡试后以渡海之艰改附顺天犹
周之并营于幽也 按此经蒙兖之文曰达于济则
由漯以入河可知矣其东北境径浮济不必从汶也
水经注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西南径嬴县故城南
卷八十七 第 19a 页 WYG0581-0344c.png
又东南径奉高县北屈从县西南
流与一水合俗谓之牟汶
又
南右合北汶
又西南径徂徕山西又南径博县
故城东又西南径龙乡故城南又西
南径亭亭山又南左会淄水世谓之柴汶
卷八十七 第 19b 页 WYG0581-0344d.png
又南径钜平县故城东
又西南径鲁国汶阳县北又西径汶阳县故
城北又西洸水出焉
又西径蛇丘县南
又西南径冈县北又西南径东平章
卷八十七 第 20a 页 WYG0581-0345a.png
县南又西南径桃乡县故城西
又西南径寿张县北又西南
至安民亭入于济汶水自桃乡四
分当其派别之处谓之四汶口其左二水双
流西南至无盐县之郈乡城南又西南径东平陆故
城北又西径危山南又西合为一水西南入
茂都淀次一汶西径郈亭北又西至寿张故
城东遂为泽渚其右一汶西流径无盐县故城
卷八十七 第 20b 页 WYG0581-0345b.png
又西径洽乡城南又西南径寿张县故城北
又西入于济以今舆地言之汶水自莱芜历泰
安肥城宁阳至东平以济合流以至于海此禹迹也
迨元人引汶绝济为会通河明永乐中又筑戴村坝
遏汶水尽出南旺以资运而安山入济之故道填淤
久矣 元和志乾封县界有五汶源别而流同五汶
者曰北汶嬴汶柴汶牟汶其一则经流也
按郦注无嬴汶嬴汶在今莱芜县南三十
卷八十七 第 21a 页 WYG0581-0345c.png
里源出宫山之阴流合牟汶宫山者新甫之别名也
山在新泰县西北泮水源出泰山分水岭即北汶州
志谓之堑汶在今泰安州南五汶之外有小汶在州
东南七十里源出宫山流径徂徕山南又西入汶水
所谓大汶口也嬴汶流合牟汶故郦注不言五汶以
小易嬴斯为当矣又有水出莱芜县寨子村流合牟
汶者近志指为浯汶据汉志琅邪灵门县有高柘山
浯水所出东北入潍说文云水出灵门山世谓之浯
卷八十七 第 21b 页 WYG0581-0345d.png
汶在今莒州界与莱芜无涉志妄言
耳东汶出朱虚县小泰山北流至淳于县入潍在今
临胊安丘界淮南子曰汶出弗其西流入济高诱云
弗其山名在朱虚县东是即入潍之东汶言入济者
淮南之误也 曾彦和曰汶水有二出莱芜县原山
入济者徐州之汶也出朱虚县泰山入潍者青州之
汶也渭按原山北接淄川延袤跨青徐之境汶虽徐
水其导源处犹为青域故青之贡道书浮于汶云
卷八十七 第 22a 页 WYG0581-0346a.png
卷八十七 第 22b 页 WYG0581-0346b.png
行水金鉴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