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三 第 1a 页 WYG0581-017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七十三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汉水
沔水中有鱼梁洲
庞德公所居士元居汉之阴在南白沙世故谓是地
为白沙曲矣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
接泛舟褰裳率尔休畼岂待还桂柁于千里贡深心
卷七十三 第 1b 页 WYG0581-0170b.png
于永思哉水南有层台号曰景升台盖刘表治襄阳
之所筑也言表盛游于此表性好鹰尝登此台歌野
鹰来曲其声韵似孟达上堵吟矣
又径桃林亭东
又径岘山东羊祜之镇襄阳也尝登之及祜薨后人
立碑于故处望者悲感杜元凯谓之堕泪碑
又东南径蔡洲
卷七十三 第 2a 页 WYG0581-0171a.png
汉长水校尉蔡瑁居之故名蔡洲侍中襄阳侯习郁
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池池中起钓台东北二边限
以高堤楸竹夹植莲芡覆水是游宴之名处也山季
伦镇襄阳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恒言此是我
高阳池其水下入沔
又东南径邑城北
习郁襄阳侯之封邑也故曰邑城矣
又东合洞口
卷七十三 第 2b 页 WYG0581-0171b.png
水出安昌县故城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水
北有白水陂有汉光武故宅所谓白水乡也
又东过中庐县东淮水自房陵县淮山东流注之
县即春秋庐戎之国也县故城南有水出西山山有
石穴出马谓之马穴山
又东南径黎丘故城西
建武四年朱祐自观城围秦丰于黎丘是也
卷七十三 第 3a 页 WYG0581-0171c.png
又南过邔县东北
又南得朩里水会
楚时于宜城东穿渠上口去城三里汉南郡太守王
宠又凿之引蛮水灌田谓之木里沟径宜城东而东
北入于沔
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出自房陵东流注之
卷七十三 第 3b 页 WYG0581-0171d.png
夷水蛮水也桓温父名彝改曰蛮水夷水导源中庐
县界康狼山山与荆山相邻其水东南流历宜城西
山谓之夷溪又东历宜城西山谓之深溪东流合于
夷水谓之深口也与夷水乱流东出谓之淇水夷水
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即是水也水
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
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
名其陂为臭池臭池溉田陂水散流又入朱湖陂朱
卷七十三 第 4a 页 WYG0581-0172a.png
湖陂亦下灌诸田馀水又下入朩里沟朩里沟故渠
引鄢水也灌田七百顷白起渠溉三千顷膏良肥美
更为沃壤也
又径鄀县故城南
古鄀子之国也楚昭王都之所谓鄢鄀卢罗之地也
秦以为县
又东敖水注之
水出新市县东北又西南流注于沔实曰敖口又南
卷七十三 第 4b 页 WYG0581-0172b.png
径石城西
又东南与臼水合
水出竟陵县东北耶屈山西流注于沔鲁定公四年
吴师入郢昭王奔随济于成臼谓是水也又东过荆
城东
自荆城东南流径当阳县之章山东
禹贡所谓内方山至于大别者也既滨带沔流寔会
卷七十三 第 5a 页 WYG0581-0172c.png
尚书之文矣
又东右会权口
水出章山东南流径权城北古之权国也权水又东
入于沔
又东南与阳口合
水上承江陵县赤湖径郢城南东北流谓之杨水又
东北流白湖水注之又东北流得东赤湖水口又东
入华容县又北径竟陵县西又北注于沔谓之杨口
卷七十三 第 5b 页 WYG0581-0172d.png
中夏口也沔水又东得浐口其水承大浐马骨诸湖
水周三四百里及其夏水来同渺若沧海洪涛巨浪
萦连江沔故郭景纯江赋云其傍则有珠浐丹漅是
也
又东南径江夏云杜县中夏水从西来注之
即堵口也为中夏水县故郧亭禹贡所谓云土梦作
又故县取名焉县有云梦城城在东北
卷七十三 第 6a 页 WYG0581-0173a.png
又东径左桑
昔周昭王南征渡沔中流而没百姓佐王丧事故曰
佐丧左桑字失体耳
又东合巨亮水口
水北承亮河南达于沔
又东得合驿口又东谓之横桑又东谓之郑潭又东得
卷七十三 第 6b 页 WYG0581-0173b.png
死沔
言昭王济自是死沔王尸岂逆流乎但千古芒昧难
以昭知推其事𩔖似是而非矣
又东与力口合
有溾水出竟陵郡新阳县西南河地山又东南流注
宵城南又南入于沔水是曰力口
又东南涢水入焉
沔水又东径沌水口水南通县之太白湖湖水东南
卷七十三 第 7a 页 WYG0581-0173c.png
通江又谓之沌口
又东径沌阳县北
处沌水之阳也又东径林鄣故城北
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北南入于江
庾仲邕曰夏口一曰沔口矣禹贡曰汉水南至大别
入江左传定公四年吴师伐郢楚子常济汉而陈自
卷七十三 第 7b 页 WYG0581-0173d.png
小别至于大别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大别汉东山
名在安丰县南杜预释地曰二别近汉之名无缘乃
在安丰也案地说言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与江
合则与尚书杜预相符但今不知所是矣
卷七十三 第 8a 页 WYG0581-0174a.png
以今舆地言之汉水自均州北又东南径光化县西
南又东南径谷城县东北
又东南径襄阳县北
又东南径宜城县东又
南径钟祥县西又南径荆门州东
又东南径京山县西南又
卷七十三 第 8b 页 WYG0581-0174b.png
东径潜江县北又东径景陵县
南又东径沔阳州北
卷七十三 第 9a 页 WYG0581-0174c.png
又东径汉阳县北
又东至大别山折而南是为汉口经所
谓过三澨至大别南入于江者也
卷七十三 第 9b 页 WYG0581-0174d.png
汉志云东汉水一名沔过江夏谓
之夏水入江又云沮水南至沙羡南入江过郡五
行四千里盖曲莫如汉故其所行有若是
之远也
东汇泽为彭蠡
汇回也水东回为彭蠡大泽
彭蠡今鄱阳湖也纳江西饶信州诸水自南康军星
卷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0581-0175a.png
子县东北至湖口县入江
彭蠡之为泽寔在大江之南然以地势北高而南下
故其入于江也反为江水所遏而不得遂因却而自
潴以为是㳽漫数十百里之大泽
江汉之水相合而其流浸大于是东流于彭蠡大泽
水既钟于彭蠡则有所回旋曲折不至于泛溢漂悍
以冲突下流之势故东为北江入于海也盖先为之
卷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0581-0175b.png
汇而后为之归也
叙汉江皆言东者主岷嶓居西而云非指曲折为文
也
三江相会而南不能以敌中北西来之势故中北遏
南而南相与回旋而为一大泽者其来久矣今禹夲
其所由有泽之因故归之于漾而为之言曰东汇泽
为彭蠡而于江亦曰会于汇耳其实彭蠡一泽三江
之水为之也说者未有𤼵明此义
卷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0581-0175c.png
江汉二水势均力敌皆能自达于海者也故禹贡虽
纪其合流仍各见其首尾纪其合流故于汉水言南
入于江江汉朝宗于海各见其首尾故于汉水言东
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于江水则言东迤北
会为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彭蠡固江汉之所汇者
也今春月江水暴涨则汇而入湖盖江流浩渺而其
下束以小孤山水道狭甚其势不得不逆流而入此
泽故有𤼵舟湖口无风而一夕达鄱阳之安仁者问
卷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0581-0175d.png
其故乃舟乘逆流行甚迅速犹随潮而上者也故江
水之汇众所共知今乃疑之顾弗深考耳且谓汉自
大别入江合流已七百馀里安能复识其汇泽者为
汉水邪亦可谓胶固之甚者矣夫单叙汉水源流则
其势不得不以汉水为主但既云南入江则东汇泽
为彭蠡即江汉共汇可知矣不成曰南入于江东与
江共汇泽为彭蠡然后为明白耶又谓彭蠡在大江
之南当曰南汇不当曰东汇汇既在南则当曰北为
卷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0581-0176a.png
北江不当曰东为北江其论南北反戾几为可笑盖
江汉两水皆发源西蜀而东流入海独汉水到大别
入江则折而南流与江相合仍旧东流而汇为彭蠡
又东流为北江以入海其东西南北以天下大势论
不主一江南北而言也今若欲改云南汇彭蠡则是
南流入江之后又南汇彭蠡则汉水当逆流向洞庭
矣汇泽之后不云东为北江而云北为北江则汉水
又当决破安庆横入淮河矣
卷七十三 第 12b 页 WYG0581-0176b.png
赣水出豫章南野县西北过赣县东
山海经曰赣水出聂都山东北流注于江入彭泽西
也班固称南野县彭水所发东入湖汉水庾仲初谓
大庾峤水北入豫章注于江者也地理志曰豫章水
出赣县西南而北入江盖控引众流总成一川虽称
谓有殊言归一水矣故后汉郡国志曰赣有豫章水
雷次宗云似因此水为其地名虽十川均流而此源
最远故独受名焉豫章水导源东北流径南野县北
卷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0581-0176c.png
赣川石岨水急行难倾波委注六十馀里径赣县东
右会湖汉水水出雩都县西北流径金鸡石又西北
径赣县东西入豫章水
卷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0581-0176d.png
又西北过庐陵县西
十三州志称庐水西出长沙安成县吴宝鼎中立以
为安城郡东至庐陵入湖汉水也
又东北过石阳县西
汉和帝永平九年分庐陵立汉献帝初平二年吴长
沙桓王立庐陵郡治此豫章水又径其郡南
卷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0581-0177a.png
又东北过汉平县南又东北过新淦县西
牵水西出宜春县东径吴平县又东径新淦县而注
于豫章水湖汉及赣并通称也又淦水出其县下注
于赣水
又北过南昌县西
盱水出南城县西北流径南昌县南西注赣水又有
卷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0581-0177b.png
浊水注之水出康乐县故阳乐也浊水又东径望蔡
县建成县又东至南昌县东流入于赣水赣水又北
径南昌县城西秦以为庐江南部汉高祖六年始命
灌婴以为豫章郡治此王莽更名县曰宜善郡曰九
江焉刘歆云湖汉等九水入彭蠡故言九江矣建安
中更名西安晋又名为豫章城之南门曰松阳门门
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苏垂荫
数亩汉官仪曰豫章郡树生庭中故以名郡矣赣水
卷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0581-0177c.png
又径郡北为津步水之西岸有盘石谓之石头津步
之处也西行二十里曰散原山北五六里有风雨池
东太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与城齐南缘回折至
南塘水通大江增减与江水同汉永元中太守张躬
筑塘以通南路兼遏此水冬夏不增减水至清深鱼
甚肥美每于夏月江水溢塘而过民居多被水害宋
景平元年太守蔡君西起堤开塘为水门水盛则闭
之内多则泄之自是居民少患矣又北径龙沙西沙
卷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0581-0177d.png
甚洁白高峻而陁有龙形连亘五里中旧俗九月九
日升高处也又北径椒丘城下又北径鄡阳县馀水
注之水东出馀汗县馀水北至鄡阳县注赣水赣水
又与鄱水合水出鄱阳县东西径其县南又西注于
赣又有僚水入焉其水导源建昌县又经海昏县谓
之上僚水又谓之海昏江分为二水县东津上有亭
为津渡之要其水东北径昌邑而东出豫章大江谓
之慨口其一水枝分别注入于循水也
卷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0581-0178a.png
又北过彭泽县西
循水出艾县东北径永循县又东北注赣水其水总
纳十川同凑一渎俱注于彭蠡也
北入于江
卷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0581-0178b.png
大江南赣水总纳洪流东西四十里而清潭远涨绿
波凝净而会注于江川
以今舆地言之赣水自湖广郴州宜章县流入江西
崇义县界历上犹南康赣县万安泰和
庐陵吉水永丰峡江新淦清江丰城
至南昌入彭蠡湖又北历星子都昌
德化湖口注于大江春夏时彭蠡浩荡无涯
及乎霜降水涸则赣川如带而已此水自昔有南江
卷七十三 第 17a 页 WYG0581-0178c.png
之称郑康成说三江云右会彭蠡为南江南史王僧
辩传陈霸先自岭南起兵讨侯景出南江行至湓口
胡三省云赣水谓之南江唐张九龄都督洪州有望
南江入始兴郡路诗又自豫章南还江上作云归去
南江水磷磷见厎清豫章水之为南江其来已久非
宋人臆说也
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
尚书禹贡汇泽也汉与江斗转东成其泽矣
卷七十三 第 17b 页 WYG0581-0178d.png
又东北出居巢县南
古巢国也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水遵巢湖
东径乌上城北又东径附农山北又东左会清溪水
又东左会白石山水又东南积而为窦湖湖水东出
谓之窦湖口栅水又东南径高江产城又北委折蒲
浦出焉栅水又东南流注于大江谓之栅口水
又东过牛渚县南又东至石城县
卷七十三 第 18a 页 WYG0581-0179a.png
经所谓石城县者即宣城郡之石城县也牛渚在姑
熟乌江两县界中也于石城东北减五百许里安得
径牛渚而方界石城也盖经之谬误也
东为北江入于海
自湖口以东江汇固同流矣而有北江中江之号者
以今江西言之谓之北江荆扬言之为中江也大江
卷七十三 第 18b 页 WYG0581-0179b.png
过湖口东行至通州海门县入海尚数千里禹贡止
于汇者扬州无江患也
汉既入江与江混为一水而又曰东为北江入于海
有似别为一水然何也盖汉水源远流大可亚于江
两相匹配其他小水入大水之例不同故于荆州言
朝宗于海必以江汉并称盖曰江之入海非独江水
实兼汉水江固为江汉亦为江也故汉得分江之名
而为北江记其入海者著其为渎也三渎皆自为一
卷七十三 第 19a 页 WYG0581-0179c.png
渎惟江与汉共为一渎导水九条始之以三水终之
以二水而中间记四渎其一河一渎也其二汉与江
一渎也其三济渎其四淮渎河渎非无他水入之然
皆小水入大水故河得以大并小而专为渎江汉势
体均敌二水合流所以如此其大不以汉附于江而
泯其入海之实故于汉于江并言入海而同为渎也
若汉不为渎则东为北江入于海七字衍文而其序
当殿导洛之后矣
卷七十三 第 19b 页 WYG0581-0179d.png
禹贡于嶓冢导漾之下则曰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
蠡东为北江入于海于岷山导江之下则曰东迤北
会为汇东为中江入于海此二条者朱子及九峰蔡
氏皆以彭蠡乃江西诸水所潴固无仰于江汉之所
汇而江汉二水并持东下又不见所谓北江中江者
执是以疑经之误其说甚备愚尝亲历其地细观其
说而以经文证之乃知经文无误二先生之说皆过
论也夫汇本训回乃下流泛溢他水势不能泄于是
卷七十三 第 20a 页 WYG0581-0180a.png
回旋渟蓄潴而为泽之谓也今春夏之间江汉水涨
则彭蠡之水郁不得流而逆注倒积漭为巨浸茫然
数百馀里无复畔岸其汇为泽盖如此虽无仰于江
汉之所入然是因其下流牣故湖水壅阏沮抑而不
能出方能成其泽尔非谓江汉之水截入泽内而为
汇也若其截入为泽则但如他条曰至曰入可也何
必变文言汇哉此东汇泽为彭蠡东迤北会为汇本
无误矣汉水不言会者为江水所隔与彭蠡不相接
卷七十三 第 20b 页 WYG0581-0180b.png
也江水不言彭蠡者与汉互见也逮夫二水渐消则
彭蠡之水溢出大江循南岸而行与二水颉颃趋海
所谓其北则江汉之浊流其南则鄱阳是矣第江水
浚发最在上流其次则汉水自北岸而入又其次则
彭蠡之水自南岸而入三水并持东下则江为中江
汉为北江而彭蠡之水入江并流为南江者不言可
知非谓分支各派判然殊途为二江也此东为北江
东为中江入于海亦无误也而理明义精如我朱子
卷七十三 第 21a 页 WYG0581-0180c.png
九峰又其高弟乃皆不能无疑于斯何与况经文简
奥其言南入于江东汇为泽盖亦无远不包而曰南
曰东与今水道屈折迤逦势正相符今却又云经文
自有谬处与今水道全然不合不可强解此不可晓
也又按江水自东陵而下汉水自汉阳而下其势皆
渐趋东北湖口为江汉所汇之处正在东陵汉阳东
北与经文亦合今却又云于汉水则宜改曰南汇彭
蠡于导江则宜改曰南会于汇此又不可晓也若夫
卷七十三 第 21b 页 WYG0581-0180d.png
所谓横截南入于鄱阳又横截而北流为九江又谓
至此而后一先一后以入于彭蠡既汇之后又复循
次而出以为二江此自说者之误非经文之误也盖
经意以为汉虽入江而自循北岸以达于海不可泯
灭故有东汇北江入海之文朱子偶未之思以为二
水既合则有江无汉故既疑其误而复有取于郑樵
之说以为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二句宜
衍蔡氏笃信朱子不复别求其说遂再立论以疑经
卷七十三 第 22a 页 WYG0581-0181a.png
皆非也或曰南之有江犹北之有河皆大水也然渭
水洛水皆入于河不言中河北河安知中江北江之
说不为误乎是不然河源远出闷磨黎山自积石龙
门而下气势雄猛流波汹洽而洛渭二水近出鸟鼠
同穴熊耳诸山不数百里遂达于河几不能见安得
与河为敌若夫江源出于嶓冢既不相远而其通流
之地大小虽殊终不相掩则汉虽入江犹得各纪其
为汇为江入海之实夫岂过乎河可以包渭洛而江
卷七十三 第 22b 页 WYG0581-0181b.png
不得以包汉故于兖州则曰九河既道不兼渭洛而
言荆州则曰江汉朝宗于海对举二水而并言之禹
贡之立义精矣呜呼经赖真儒而明禹贡有朱子及
蔡氏者为之辨析其义犹晦信乎说难矣
汉既入江所行与江同道故于导江下释之
行水金鉴卷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