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 1a 页 WYG1189-03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则堂集卷三 宋 家铉翁 撰
说
塑夫子像说
河间古文物郡为士者笃意内修不求闻达往往隐于
农工商贾之间昼治其业夜课书史暇则相与聚而讲
习故其气象蔼然有儒生之风王润卿其人也润卿工
于塑艺冠河朔瀛保清沧大州钜邑有兴学校像吾先
卷三 第 1b 页 WYG1189-0311b.png
圣贤者必得润卿为之士论乃惬盖其志虑端悫有以
取重于人异乎俗工汲汲趋利者矣吾尝观于浮屠老
子之宫栋宇翚飞金碧焜耀梓人程其技工人炫其能
莫不盛光景饰奇怪使观者动心骇目争投金钱粟帛
于地以此累赀肥身联骑结驷而鼎食者多矣而润卿
穷年犹像吾先圣贤以为事动循规制不事靡丽不求
赢馀非夫中有所存岂能若此充润卿之此心可以求
道于艺乎何有哉昔者洙泗之上门人高弟朝夕侍夫
卷三 第 2a 页 WYG1189-0312a.png
子函丈不惟质疑问难以求片言之益而于圣人容色
动作审视而谨记之不违丝毫良以道德气象随事著
见譬之元气之运流行宇宙间固不可以有迹窥然不
观天体之高明地体之博厚日星之运行寒暑之推迁
何以识造化之妙乎子艺于斯肖圣人之容仪服采像
亚圣大贤诸子峨冠盛服列侍左右几年于兹矣当其
用志专一肃乎如有见于其位瞠乎若抠衣趋隅从于
门人户屦之列义理之心油然而生有莫知其然而然
卷三 第 2b 页 WYG1189-0312b.png
者加以存养之功庶几近道夫岂与众工论锱铢较优
劣乎子其勉之
澄鉴说
人有老而观书忘倦者或问之曰子目力疲乎曰否观
书以心不以目人有衰而作字弥劲者或问之曰子笔
力劳乎曰否作字在心不在笔心者神明之舍目之视
耳之听手之持足之行皆受命于此心者也心不在焉
视之而不见书之而不能工动作起居皆放纷而无其
卷三 第 3a 页 WYG1189-0312c.png
纪是故穷理者必澄其源游艺者必正其本此学问之
道随事而见者也真定史国卿以风鉴之术游士大夫
间而于绘事亦能造写生之妙求余为下一转语持以
谒当路者余语之曰善风鉴观书法也善绘事作字法
也吾于二事每求之于心得之于手应之于目尔于二
艺亦尝求之于心否乎收视敛听于目力未用之先则
人之形色可得而知矣沈思周观于笔力未施之顷则
物之情状可得而传矣是之谓澄源正本乃书澄鉴二
卷三 第 3b 页 WYG1189-0312d.png
字以赠之鉴乎鉴乎其定而能应者乎
德昭字说
余始来瀛僦居中城与郭君舜元为邻壁遂定文字之
交见其子焉年方龆龀挈提左右头角崭然余固以异
之长而敏慧日诵数千言皆能得其旨趣进进不巳远
到未可量也比加冠命名曰晋俾余为之字之余取晋
之大象君子自昭明德之义字之曰德昭而为之说晋
之象离明出乎地上渐升乎天衢中而为昼皆本体自
卷三 第 4a 页 WYG1189-0313a.png
然之明也君子观晋之象而自昭其本有之明故曰自
昭明德大学之明明德晋之自昭明德其义一也人负
阴抱阳钟五行之秀有诸已无待乎外者此德也蕴之
吾心虚灵不昧达之于事泛应曲当动与理会此德之
明也是明也固厥初之赋与贤愚之同德而人之闻道
有早晚之异其用功于学有勤惰之不齐故其事物相
接也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行不能纯乎天理有时而
汨于物欲之累如离明丽乎太空容光必照一为阴翳
卷三 第 4b 页 WYG1189-0313b.png
所薄其明不能无亏迨夫翳去明见本体之虚灵未尝
一息间也君子自昭其明亦不过克去物欲之累复还
本体之真欲净理明吾之得诸天而有诸已者固自若
也夫子既著其义于易之晋曾子复于大学而详言之
大学之明德晋之自昭圣人吃𦂳为人欲其求诸已无
待乎外也我之德而我自昭之是之谓自昭余以德昭
有受道之资故以是为告然余所期于德昭者又有在
也晋之为卦诸侯承君之象也故其彖曰康侯用锡马
卷三 第 5a 页 WYG1189-0313c.png
蕃庶昼日三接康侯者康国之侯也惟其有自昭之明
是以膺三接之宠然则晋之三接以明合明夫岂自外
至者哉德昭其勉之
公度字说
友人李景山之犹子幼名九将冠景山为其孤也不忍
更其名乃因其旧名而命之曰九畴字之曰公度俾余
为之发所以名之义余曰美哉子之为是名也天地之
初阴阳之始惟九而巳河龙负图五居中而成九上古
卷三 第 5b 页 WYG1189-0313d.png
圣人因之画易象数之原也其后箕子为武王陈洪范
五皇极居中八者环之于外而成九愚意中古圣人因
河图之九而成范以垂法于后代汉儒以为洛书非也
盖畴之为九乃天地民物自然之范正心修身治国平
天下之要莫不在是八者环处于外皇极居中以统之
皇极者大中之道也自君身以至诸侯卿大夫士下及
庶民尊卑殊途而共由乎皇极之中为其大也而名之
曰皇以其中也而揭之为极盖自尧舜禹授受以来历
卷三 第 6a 页 WYG1189-0314a.png
夏商周圣圣相授者此一中也天下事物至中而止故
名之曰极近世大儒不取孔安国之说以皇为君以极
为至极之标准谓极乃在中之义不可指以为中余深
味经旨旧说未为害义而新说非之过矣盖极者中之
位也位之所在即中之所存事至中而止是之谓极舍
中而言标准则所谓标准者宁可有过不及之差乎盖
八畴列居四方四隅而皇极居中如轮之有毂以其位
而毂当为中毂既居中则中之所在乃极之所止即四
卷三 第 6b 页 WYG1189-0314b.png
方四隅面内之中也极不为中则为过高过大之名又
岂足为万事万物之标准乎景山字其侄曰公度者日
用躬行随时随事之则亦积九之所成学者苟有志于
中其必循度而进度之所在即中之所存畴虽有精粗
大小之殊至于度则无所不齐至于齐则无所不中此皇
极居中而统八畴之说也或曰畴有九而以五福终之
其义何居乎五行五事畴所以首也五行天所以赋乎
我也五事人所以修乎天也视必明听必聪貌必恭言
卷三 第 7a 页 WYG1189-0314c.png
必从思必睿五者皆中其度而不忒则随事皆中无有
偏颇而五福之应随之矣五福盖范内之福由中而来
非自外至者也书所谓自作元命诗所谓自求多福刘
子曰人受中以生是以有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其命皆
此义也余愿公度率尔伯父之诲言被服礼义学问诗
书惟度之循而福与中会远到其可量哉冠礼之祝辞
曰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以介景福愿为公度
诵之
卷三 第 7b 页 WYG1189-0314d.png
诚甫字说
中山古文物之邦名儒硕德轨辙相望后进彬然好学
见称于时张君诚甫其人也名德信与余相会燕京求
余发扬命字之义余曰子知信而诚在是矣夫仁义礼
智是为四端仁得信实其为仁义得信实其为义礼得
信实其为礼智得信实其为智必实而后能成其德故
阴阳之有五行木火金水必得土而后能成其为用天
一生水得土而为冬其数六地二生火得土而为夏其
卷三 第 8a 页 WYG1189-0315a.png
数七天三生木得土而为春其数八地四生金得土而
为秋其数九此阴阳五行之理而仁义礼智必得信而
后能成其为德此天道之自然也子之严君命子之名
盖本于此师之命字乃所以终成其义而术家谓土寄
旺四季非寄旺也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
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圣人之事
也思诚者择善固执之者也夫诚未易言也而思诚者
乃学道君子所当勉也信所以为思诚地也择善而固
卷三 第 8b 页 WYG1189-0315b.png
执之吾子之所当务也择善之要惟信而巳先儒尝谓
信之一字自不妄语入朝思夕思择善而固执之随事
皆信乃所以思诚也夫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
有之必孳孳乎用力于信然后有以诚乎本然固有之
德如是而为仁如是而为义如是而为礼如是而为智
皆以信而实之信在是则诚在是矣择善而固执乃思
诚之大端诚甫其勉焉
景贤字说
卷三 第 9a 页 WYG1189-0315c.png
赵君景贤求余发明字义余曰子之师命子以字岂无
意乎景贤曰某名从智父命之也师语之曰智有二良
心善性与生俱生清明内存事至能应此贤人君子之
智也机巧辩给逐物而迁此众人之智也尔当从贤人
君子之智勿堕众人之智字之曰景贤以是故尔余曰
子之师所以命子者尽之矣余复何云然念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夫所谓德者天所以与我我之受于天而有
诸已者也然是德也合而言之为明德别而言之则为
卷三 第 9b 页 WYG1189-0315d.png
四端仁也义也礼也智也而智者又所以知夫三者自
明其明而有诸己也者是其为德贤者与众人同得于
天惟贤者能循其性分之固有而加之以学问充拓之
功众人有不能然是故传之首章援康诰之克明德太
甲之顾諟明命帝典之克明俊德而蔽以一言曰皆自
明也明其性分之本有不假外求夫是之谓自明学问
之道亦自明其明而巳矣自余来瀛今八九年士之志
学而向道者辱从之游余亦因是不废其讲习之益景
卷三 第 10a 页 WYG1189-0316a.png
贤端愿谨恪业其所业不汲汲于外骛余是以识其为
受道之器兹因发明字义而以大学之自明者为告景
贤则扣余以自明之要余惟格物而致知子曾子所以
述圣师之意而垂训于后自明之要也人之此心虚灵
莹彻万善毕备是所谓本然之明也然非即事即物孳
孳焉究极其理之所存则本然之明有时而湮汨所知
不远何以能自明其明而尽吾心体之用乎或曰物物
而格之将不为玩物丧志者乎曰否此格之以其理理
卷三 第 10b 页 WYG1189-0316b.png
在我知在我物至而格之以尽吾心之用非求之于外
也先儒谓读书为格物之事余谓穷经所以穷理理穷
而物无不格矣士笃志于道及年岁之未迈率以之三
载日力而通一经积二十之久诸经皆通天下义理触
处洞然吾之知有不致乎易之晋圣人于其象而曰明
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易之自昭即大学之自明自
之一字最圣贤吃𦂳为后人处余为子扁书斋曰自明
勉之哉
卷三 第 11a 页 WYG1189-0316c.png
晋斋说
学问之道所贵乎见善之明也用心之刚也见善明知
之事也用心刚行之事也二者相须而相为用去一非
学也在易大壮之后继之以晋既盛壮则必进物无壮
而终止之理也故夫子于壮之大象而曰雷在天上大
壮君子以非礼弗履言学者用心之必刚也于晋之大
象而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言学者见善之
必明也然用心之刚者其见善必明见善之明者其用
卷三 第 11b 页 WYG1189-0316d.png
心亦必刚圣人于序卦著学问之道学者读易之晋而
原其明之所自来必由于壮不惟知之又有以行之不
惟行之知之惟恐其有未尽二卦所以相为继也韩君
子升余久要之朋也笃学而好修沈静而有立比年以
来岁治一经每经皆能谛详其义手不释卷志不外驰实
为受道之器以晋斋名其读书之室求余为发其义余
尝传易释卦义子升既见之矣余今所以告子升者不
惟昭晋之明兼有取于大壮之刚为学问之道凡见善
卷三 第 12a 页 WYG1189-0317a.png
之明者由用心之刚者也夫雷行天上与明出地上以
其象而言其义固各有所在然壮之必明明之必壮实
相须而相为用者也天左旋一日一周大明与天俱旋
亦一日一周惟其壮盛健行是以明丽乎上洪纤高下
靡不毕照以学而言知之者于行行之者于知实非二
事也昔颜子问克己之目夫子告以非礼勿视勿听勿
言勿动与壮之大象其旨实同颜子勇于自克无复留
难他时洞见道体卓然如有所立端自夫用心之刚有
卷三 第 12b 页 WYG1189-0317b.png
以臻之曾子于大学篇首而著其义曰在明明德又引
书以为之證曰皆自明也与晋之大象义实相符曾子
自明其德用功恳到他时优入圣域亲传道统千载之
绪实见善之明有以致之颜曾二子之学其皆有得于
易乎子升用晋名斋盖有志于自昭其明者也吾必告
之以明刚相须之义盖以子升孳孳讲习每在于易故
以余平日所常言者而重为之言非子升不以是为告
也或曰卦下之辞有取于康侯而不及学问之道何哉
卷三 第 13a 页 WYG1189-0317c.png
文王所言者易之用也夫子所言者易之学也即象以
明义初无以大相远盖侯之言康为坤体故也学者笃
志于道静厚而专一亦道中之侯自康济其一身者也
锡马蕃庶表其行之无疆也昼日三接表其明之不息
也学者进道日新又新亦犹康侯之蒙宠膺锡皆道内
所宜有初不待得之于外而后为荣也孟子谓修其天
爵而人爵从之然则蕃庶之锡三接之宠皆天爵中事
吾于子升有望焉
卷三 第 13b 页 WYG1189-0317d.png
约斋说
余始北来从搢绅诸公问河洛道学之传今有人乎皆
曰鲁斋许公师道之所存也其学宗二程先生务内而
近实北方学者莫或先也余以使事有旨不得往见已
而自燕徙瀛公归老覃怀之下颇识其门人高弟言论
典刑森然具有师法私窃自念光岳中分百有馀年而
道学一线之绪至今犹有存者岂非天乎而及门之士
又皆勉自树建尊闻行知以不坠其师之付托是可尚
卷三 第 14a 页 WYG1189-0318a.png
矣靳君士约从于户屦之后有年于兹方在弱冠公字
之曰士约因以名其斋有取务实近本之意士约俾余
为之记之以发扬鲁斋示训之深旨余惟圣门平日教
人于约之一字每亟言焉有矫时俗之偏尚而示之以
约者里仁篇所言是也至论道学之全体言博必反之
于约言约必先之以博二者不偏废也盖斯道之大一
本而万殊也万殊而一致也大而三纲五常微而百行
万善诗书易礼之教性命道德之原以至登降揖让之
卷三 第 14b 页 WYG1189-0318b.png
节应对进退之事凡见之日用躬行何莫非道体之著
形不穷之致之无以探其原不讲之习之无以诣其极
是故学问之道必先之以博所以博天下之义理而会
之于此一心也既博之而反之于约所以融天下之义
理而贯之于此一心也颜子之约礼复之之事也曾子
之守约守之之事也子夏早年与于文学之科至晚岁
语人有所自得乃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志之笃
思之近非敛其博而就之于约乎子贡早年与于言语
卷三 第 15a 页 WYG1189-0318c.png
之科至中岁以后夫子所以告之者直欲其弃去多识
之旧闻勉希圣学之一贯不以其既多者之为尚欲其
反之于约也如人将营居室致材于山楩楠豫章苟可
以为吾室之用者吾致之惟恐或遗所以博之也既得
其材则规矩而方圆之准绳而平直之为梁为楹为桷
为榱小大各适其用合而成室所以为约也是道也博
之固难约之尤为不易约之乃所以成之也余尝与士
约邂逅古瀛馆中见其言论温雅动作有则心固异之
卷三 第 15b 页 WYG1189-0318d.png
已而闻之于人则知其师友渊源厥有自来涵养成就
非一日矣吾复何以为告然念理义无穷心体广大博
之有要约之有程其要其程不在乎他在乎主敬而巳
矣是故主约者主乎敬者也主敬者主乎一者也颜曾
赐商造道虽有浅深而所得于圣门者在是吾意子之
师鲁斋所以拳拳属望于子者亦惟在是请以主敬二
字伸许公不尽之意乃书以复之
志堂说
卷三 第 16a 页 WYG1189-0319a.png
余弟祖仁甫笃学好诗合毛郑以来诸儒训说而为之
折衷扁读书室曰志堂取义在虞书其用志于诗久之
矣精之矣书来乃更欲余发扬其义附于平舟翁题扁
之下祖仁求道之志老而弥确余忧患摧折学殖荒落
不能有所发也然昔日读诗深有味于诗序在心为志
之旨以为在心之志乃喜怒哀乐欲发而未发之端事
虽未形几则巳动圣贤学问每致谨乎此故曰在心为
志若夫动而见于言行而见于事则志之发见于外者
卷三 第 16b 页 WYG1189-0319b.png
非所谓在心之志也是以夫子他日语门弟子曰诗三
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之思在心之志皆端本
于未发之际存诚于几微之间迨夫情动而言形为雅
为颂为风为赋为比为兴皆思之所发志之所存心之
精神实在于是非外袭而取之也序诗者即心而言志
志其诗之源乎本志而言情情其诗之派乎自心而志
由情而诗有本而末不汨不迂盖门人高弟亲得之圣
师而述之于序非后儒所能到也是道岂惟诗圣贤平
卷三 第 17a 页 WYG1189-0319c.png
日讲贯每于此而拳拳焉告子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
逐乎外而不由其本者也孟子辞而辟之为之说曰志
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持其志毋暴其气反复详说大
率以持志为学问据依之地志足以驭气动容貌正颜
色出辞气何莫非天理之著形是固心学而曰勿求于
心岂非失之远乎诗人之诗所以嗟叹咏歌不知手之
舞足之蹈亦由气统乎志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非由
外也是故善观诗者观其辞之洋溢畅达而知其气之
卷三 第 17b 页 WYG1189-0319d.png
充周观其辞之雅正温纯而知其气之安定观其乐而
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知其气之循轨而有节由
学问操存有以主乎其内也诗序孟子其相为发明欤
或语余曰若子所言志一而巳其发也乃有多歧之异
何哉曰志乎道德者在心之志也伊傅周召颜曾思舆
隐见不同而其志乎道德则无不同也彼志乎功名志
乎富贵则管晏申商之所谓志中无所守沦而入于他
歧者也所贵在心之志操之而存如水之有本自源徂
卷三 第 18a 页 WYG1189-0320a.png
流行地万里一本而巳溢而为潢污别而为沟渎是岂
水之正哉余昔与祖仁俱侍先君周游四方过庭讲习
一在义理每见祖仁读书多密察之功遇事有素定之
画尝期之以前辈事业而余也迂拙自信恪守绳尺之
外无他中年因读礼采内则名篇之义命堂曰则尝语
祖仁我则其则子志其志持是自见于世何行而不可
乎自尔以来沈埋州县垂四十年晚岁有位于朝大厦
告倾栋折楹摧非一木可支余以国事见驱而北祖仁
卷三 第 18b 页 WYG1189-0320b.png
避地入闽别去八九年穷困百罹未尝一日废书也比
闻祖仁更用功于易著论成编余自燕以来瀛卒春秋
旧业成集传三十卷以为春秋者圣人见志之书易为
天下事物之准志之所至则亦至焉则之所止志亦在
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何志而非则之所存易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何则而非志之所在吾兄弟
虽衰迈日侵不复有意当世犹能以既老之识从事于
经尚庶几托圣言以垂不朽乎昔坡颍弟兄感夜床风
卷三 第 19a 页 WYG1189-0320c.png
雨而兴会合不偶之悲今吾与祖仁南北相望万里寒
饥疾惫之弗恤而汲汲于道惟恐失之是固常情所迂
而吾徒暮年舍此复何所事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自
今益知所以自勉乃书此复于祖仁甲申正望某书于
古瀛归洁道院
心斋说
余丱角时受学于梁山贾齐乡先生不以余为童稚未
有知每为具道心性命之大指且曰学问之道能自有
卷三 第 19b 页 WYG1189-0320d.png
所得夫然后自信而无所疑未能自有所得而信他人
之言以为自已之得徒学也余具记其语不敢忘自是
以来周游四方请益于当世大老派系之自武夷出者
虽诲诱谆谆不倦而余犹有疑也独于梁山先生在宿
昔所言涵泳省索由少而壮而老服膺弗失虽不敢自
以为有所得而笃信之无所疑也岁在癸亥余年半百
始定学问之指归著心原性原春秋易纲领以述其中
欲言者独与子侄讲之家庭亦有宾朋久要时时相过
卷三 第 20a 页 WYG1189-0321a.png
辨讹订惑于义理大端始而知所疑中而释所疑最后
涣然粗若有省每自念梁山先生所言自得而自信者
庶几在是乎方将加以静存之功益求其所未至会国
有大难余坐抗议不挠牵联北行留滞积年旧业顿荒
故交尽隔巳乃自燕徙瀛地近中原士有志于道者不
鄙而辱临之于是记忆旧闻勉揩病目手萃成编相与
共学李君茂实是邦之秀也从余最久于余平日言论
叩颠末穷幽渺辨质不嫌十反必求无所底滞而后释
卷三 第 20b 页 WYG1189-0321b.png
盖以学为嗜者也余衰老日益甚讵意飘流异方乃得
见此美才英质笃信内守而不悖如茂实者其进于道
岂可量哉余孤陋寡闻不能有益于君而拳拳爱助不
能自巳乃出其二十年间心性命之业见诸论难而有
成说者手以授君而重为之言曰夫心非身外物也天
所以与我我之得于天而有诸已者也士希贤贤希圣
圣希天希之以其心也存之而存正之而正养之而定
贯之而一融之而妙是之谓心学心之外无他学也易
卷三 第 21a 页 WYG1189-0321c.png
六十四卦彖象系辞文言圣人心法之见于经者也春
秋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圣人心法之见于事者也后
儒以卜筮而求易以史传纪载而求春秋此最说经之
大弊余尝著春秋传系辞文言解义务革除二弊以昭
圣人心术之精微茂实于余之春秋既信之而不疑于
余易解义犹未觌其全会当以此为告盖穷经者心圣
人之心者也于易春秋而知圣人心法之所在则道之
全体大用可得而知矣是之谓心学心之外无他学也
卷三 第 21b 页 WYG1189-0321d.png
吾师尝有言心如明鉴悬空有象毕照而蚀之者有三
辞章绮丽而好之一蚀也外物纷华惑而入之二蚀也
异端末流以空虚为至道慕而悦之三蚀也远彼三蚀
保此一真心在是矣心在是则道在是矣乃书心斋二
字遗君致余期望远大之意云茂实勉之
稽古斋说
高阳阴振之以稽古名斋余过而问焉曰士莫不以稽
古为尚而志之所趋有弗同也志功名者稽其成志学
卷三 第 22a 页 WYG1189-0322a.png
问者稽其程志典章文物议论政事者稽其巳往之废
兴大率考古订今求为有用非以独善此身也子亦有
志于此乎振之砉然而笑曰吾隐者也奚用之可致吾
授徒于乡冠者童子从吾游常数百人朝夕所稽皆六
艺之言与夫训诂传注之辞诸生有问依古为对其非
古者有未暇言也少尝治易以分蓍布卦为事人有以
是来扣据经而答其非经者有不能知也吾所谓稽古
如是而巳矣尝闻汉儒有受宠王庭退而陈其车服之
卷三 第 22b 页 WYG1189-0322b.png
美自矜耀以为稽古之力者吾浅之而不敢慕也余闻
君言矍而作曰子立志如此异乎人之为稽古矣然愿
有以告夫古一也而有中古焉有上古焉溯洙泗而上
迄于夏商之世是为中古溯尧舜而上迄于轩羲之世
是为上古道之大原由是而出至于今几万年学士大
夫所为稽古此而已然而上古之上复有古焉非书传
之所纪无语言文字之可稽则所谓义理之原先天地
而生者也宇宙之初人物之始书虽未形理则已具迨
卷三 第 23a 页 WYG1189-0322c.png
夫河龙负图洛龟出书阴阳分而五行列易于是乎有
象易之有象以图书而为古者也图之九书之十以太
极而为古者也冲漠无朕者太极之本体而阴阳五行
之理之象实具于其间古之上复有古此易之原也子分
蓍布卦因变以求易后天学也即象数之可稽者而原
易理之所从来则先天之学画前易也万殊而一理也
万古而一心也千万人而一致也即心以悟易即易以
求道由后天而窥先天之蕴即有象而悟无象之奥则
卷三 第 23b 页 WYG1189-0322d.png
古之上复有古所谓易理之原者可得而知矣振之明
于易有静守之功筮虽奇中而志存学古不以是名家
也故吾乐以先天画前之易为君告是所谓稽古之能
事余与君皆当勉焉
勉堂说
由典谟而后君臣交相警戒惟一懋字懋所以勉也自
洙泗以来圣贤所以启迪后进作成人材惟一勉字勉
所以懋也懋之义大矣勉之义精矣帝王之世非有怠
卷三 第 24a 页 WYG1189-0323a.png
于事者孜孜警告惟曰懋哉圣人之门非有惰于学者
而谆谆训饬惟曰勉哉懋从心欲其笃志而无怠也勉
从力欲其自力而罔懈也懋与怠勉与懈常相为对出
乎此则入乎彼是以帝王圣贤以是为训告之先务欲
人之无怠于事勉进于学也夫子于乾之大象而曰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义又益大益精矣天运于上
日月星辰系焉或一日而一周或一月而一周或一岁
或累岁而一周运行有常晷刻无爽春秋冬夏相为循
卷三 第 24b 页 WYG1189-0323b.png
环者大化生生不息之功也学者学为圣人自十五志
学至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充而至耳顺心从之境亦
自强不息而已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自强所以不
息也或曰勉强而行乃困知之事天分高明者无待于
勉是不然学道以力行为贵知而不能行行之而不能
力惰于自勉者也颜子亚圣也其喟然之叹曰仰之弥
高钻之弥坚叹圣道之大而难攀也又曰既竭吾才如
有所立卓尔则勉强力行必期于得而不能自巳也故
卷三 第 25a 页 WYG1189-0323c.png
三千之徒圣人独许颜子以好学惟其好之也笃而后
求之也勤勉之也至是知一勉之功乃圣贤所以自强
不息也平阳郑君通甫久客古瀛一日来访以易经大
纲领为问余知其笃学好修将以予之所学从君商确
焉曾未几日通甫忽以省亲告归乃曰昔常禀学于乡
曲老先生以勉堂二字题其读书处愿公为我发扬其
义余语之曰子扣我以易吾将有以告子而子乃动归
欤之兴吾今欲为子勉舍读易之外他无以为言矣夫
卷三 第 25b 页 WYG1189-0323d.png
易性命道德之蕴四圣所传此心而已此道而巳后儒
断之以卜筮杂之以术数蠹乎易者也余所著纲领子
既见之愿加以玩索之功苟有疑焉还以砭我吾与君
以易道相勉不亦善乎然则是勉也吾与君共之遂书
以为赠
恕斋说
人受中以生其本心之所以根柢万善而希圣希贤者
曰仁而已仁道至大未易名言而恕之一字则圣门平
卷三 第 26a 页 WYG1189-0324a.png
日教人以求仁之方由恕而仁涂辙正大脉理融彻用
功之久而仁在是矣子贡尝问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之为言遏绝私
欲不使有萌则恕之在我日以充而仁不远矣他日子
贡又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夫子则
告之曰赐也非尔所及也盖子贡自以为有得于仁而
夫子惟许之以恕所以勉其进而几乎仁也芦川李君
资夫乡之德人余在瀛久稔其高誉而未及识也一日
卷三 第 26b 页 WYG1189-0324b.png
友人有携此轴见示者则知君年踰七帙通经学古动
作谦礼乃实践之君子其积功于恕由壮暨老已造为
仁之地位非初学之士所浅窥也故余以圣门由恕践
仁者而为君告盖仁者天地生物之心所以散见乎万
形者也人得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故是心之恕发达
乎事物之间惟公惟溥广大而纯一皆其本然固有之
善随事而见者也但心交乎外有时而蔽于物则公者
梏于私广大者梏于隘狭而本心之德不能推以及人
卷三 第 27a 页 WYG1189-0324c.png
则去仁于是乎始远矣譬之涉千里之途仁则其所欲
止之处恕则通都大逵由之必可以至于仁然非识之
精行之力则是途也虽车辙所必由有时而榛塞将滞
碍而不得通何者私欲为之蔽由乎恕而未及乎仁也
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恕而言强见其用力之
难勉勉朝夕然后能至于所止余昔所闻于师而用力
于恕者敬题于诸贤之后幸有以教之
笃信斋说
卷三 第 27b 页 WYG1189-0324d.png
交友之道以信义为本信义著于平居暇日人皆可能
也至于处患难临死生而义形于色信著于事若金石
之弗渝是当于古人中求之而不可望于薄俗也予周
游海内岁行五周所与缔交数千百人就其中相从之
久相知之深殆不十数平居无事握手论心期岁寒不
忍负及余身履患难之境十更寒暑困苦千状莫有能
走一乘之使存问生死少见朋友之谊者况望其如巢
元修徒步海南谒二苏公冒瘴疠滨九死而不顾者乎
卷三 第 28a 页 WYG1189-0325a.png
余在瀛追想前事每叹风俗薄恶友谊凋丧遽至于是
然亦自咎其取友之非其人也或谓余曰吾里则异于
是有殷君玉者笃厚尚义有古人之风其友张生殁无
以为葬君为之葬既葬其妻改适有子幼稚依君以食
俄而以疾失明君抚之曰汝不天丧尔明他年壮大何
以奉承祭祀供给岁时殆将为沟中之瘠乎吾为尔忧
之不能置也乃为之办束脩礼使之从河间刘巨川学
易占久而尽得其业游行闾里卜者竞趋家事复振如
卷三 第 28b 页 WYG1189-0325b.png
厥父存时殷君乃释然自喜曰吾今而后无愧吾亡友
于地下矣若君者岂不足以愧薄俗之弃义者乎岂非
行人之所难乎相与嗟赏不能已时犹未识君也居久
之君来见则粹然一儒生坐语良久又知其通诗书论
语孟子闭户自饬有年矣然后知殷君所以能笃朋友
之谊自平日讲习中来古语云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又
曰使死者复生而生者无愧于死者夫然后不食其言
若殷君可谓不食其言矣充君之信以是求道如乘驷
卷三 第 29a 页 WYG1189-0325c.png
乘行千里之险輗軏既具何行而不达乎尚勉之哉乃
书笃信二字以遗之
实斋说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人得之以为性者一实理也
圣人因性中固有之善而修之以为教仁义礼智之大
端君臣父子之大伦皆实理之得于天者也士君子践
圣贤之言学其所学事其所事由格物致知以至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以至治国平天下皆实理之修于身实
卷三 第 29b 页 WYG1189-0325d.png
学之致于用者有此实则必有此效岂空言哉吾夫子
生知而天纵其示人以为学之渐次必曰十五志学三
十而立以至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步步践实以造于
从心不踰矩之地正欲后人向实地上渐次而进如九
层之台自下而上以有实地以为之基也外乎实则皆
虚也卮言蜡貌饰虚美以炫外也锦心绣口崇虚观以
谐俗也绮言簧辞驾虚辩以苟同也为文不根乎义理
造句不本乎风雅则晋宋之雕镂晚唐之妖丽巧则巧
卷三 第 30a 页 WYG1189-0326a.png
矣工则工矣皆浮伪之为文反乎实者也故君子必践
实之为贵余来古瀛十二祀矣士之笃学好修者粗皆
识之而李君积中则有志于践实者也尝过余共谈终
日亹亹不离乎道退又率其同志就乡先生讲说虽隆
冬盛寒至夜分乃散此其为学之实也自其高祖以来
子孙义聚者五世内外雍睦无间言虽长之率之而积
中节之以礼将之以敬入其门典刑肃然气象蔼然犹
有中原承平之旧俗此又其事亲从兄处家睦宗之实
卷三 第 30b 页 WYG1189-0326b.png
也余尝题其读书室曰实斋积中复求余为发其义则
告曰夫实所以为诚也中庸曰诚之者择善而固执者
也择善而固执之由实积功以造于诚也又曰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者由实而诚所以积
功之目也学者苟志于道于是五者朝夕用其实力有
不为为之必要于成不成不措也积中余之实友愿于
中庸五者之目而尽心焉他时举而致之于用如种之
必生炊之必熟其效验可胜既哉
卷三 第 31a 页 WYG1189-0326c.png
习古斋说
里人王君子祥过余言曰某少也有志学问师扁其室
曰习古自是以来周游四方未尝不服膺斯训惟古是
习习之而未得其要愿公有以告之余曰君言是也夫
万古在前人之习之如以片帆孤艇涉乎沧溟汪洋混
涵孰得而窥其际惟习于海者而后知之耳吾闻海之
南北东西有大山巨镇为一方之树表习于海者生于
斯长于斯习于斯相风而驰望树表而趋故虽数千万
卷三 第 31b 页 WYG1189-0326d.png
里之远惟意所欲之皆有以至其所止为其知要故也
学者有志乎古能知树表之所存则得其要矣由羲黄
而尧舜禹汤以迄于文王周公孔子孟子万古树表之
所存耳诗书易礼春秋论语孟子则大山巨镇之津涘
习乎是可以知其要也余愿君以十年之功先通乎孔
孟之格言又十年遍通馀经万古在前可得而知其要
矣余闻君通于阴阳之学是学也以易为古易之为书
以羲文周孔四圣人为古而系辞文言则其纲领绳尺
卷三 第 32a 页 WYG1189-0327a.png
之所在是所谓阴阳之古也后儒有著书儗圣如子云
之玄子平之包乃一家之书非古也又如焦氏京氏以
推占为事乃筮家之学尤非古也子远后儒之古而习
圣人之古用功之专真积之久而一阴一阳之道可得
而识矣子祥孝友端恪为学不倦方以户役有事于燕
暂归亟还余未暇与言易他日再来当与之言先书此
谢其意
肃堂说
卷三 第 32b 页 WYG1189-0327b.png
天地以肃而成四时圣人以肃而成万化肃之所以成
之也士君子之学本诸心修诸身达诸政由内而外自
源徂流亦贵乎肃而巳矣夫肃非任威以为肃也亦非
事事而肃之以求其肃也中有所主而外自肃矣奚主
乎敬也敬者本心之德一而不二纯而不杂肃之源也
敬主乎内则修诸身者无不肃修诸身者既肃则达诸
事者无不皆肃肃非由外至者也坤之六二之文言曰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卷三 第 33a 页 WYG1189-0327c.png
而德不孤先儒为之说曰主敬所以直其内也守义所
以方其外也又曰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敬所以为
义也直所以为方也方所以为肃也所主在是则所守
必在是近而一心一身远而一国以达于天下敬之所
主随地而皆方方之所存随事而皆肃肃者自心自身
之敬所以为肃夫岂由外至哉侯公字某笃学而好礼
好友而温裕自早岁入侍旒扆擢佐春闱言论中理规
赞有程缙绅大夫士固巳交称无异辞乃者高阳择牧
卷三 第 33b 页 WYG1189-0327d.png
公以朝廷之望世济之英首膺是选期年报政民望具
孚作堂治所俾余为之名之余惟名者所以旌其实也
公之治状肃矣请以肃名斯堂复为说著所以名之义
惟河间古礼义之国毛公董子遗化在人俗纯易治地
大物众五坊游手参错其间积习肆暴达官不敢伸其
击强之手长吏不得布其字民之仁此顽梗不肃之病
民者也自公下车躬履阡陌延问疾苦布宣教条饥鹰
噬犬闻风遁藏而田野之患肃矣异端浮屠日新月盛
卷三 第 34a 页 WYG1189-0328a.png
大兴绀宇日役万人六郡为之骚然绵亘数年役不得
息此异端不肃之病民者也自公下车因事裁约斧斤
罢剪于山林锄耰获安于耕耨而异教之扰肃矣大邦
学政一道具瞻黉宇不修佩衿解散芹宫鞠为茂草精
舍几同牧场此庠序不肃而病乎风化者也自公下车修
明旧典渐立新规春秋二丁豆笾于粲登降有仪在列
咸耸兹又兴举颓废延礼师儒顿复承平之旧而泮林
肃矣至于决讼立谈之顷折狱淹系之馀郁者获伸枉
卷三 第 34b 页 WYG1189-0328b.png
者得直明则察奸而声色不露简则禦繁而动作有则
由府而郡由郡而邑前日之未肃者今皆肃矣以是名
堂岂不称其实乎余又尝闻之师曰天地间一理而巳
一气而巳理行而气从是以敬主乎中而气肃乎外一
身之气既肃而天地之气亦肃自然之应也洪范五事
貌曰恭恭曰肃又曰肃时雨若则以在我之肃而肃天
地间之不肃也自公以来雨旸时若岁事屡丰此理行
气从之效自主敬中来者也是气也养之斯充充之斯
卷三 第 35a 页 WYG1189-0328c.png
大充之大则用之也亦大孟子谓志气之帅也持其志
无暴其气此养气之大端也敢以是为公献
又
肃水卞上人少尝从儒先生学问长而游方为达摩学
浮屠后来之秀也求余为名其所居室余虽未及识之
闻其自儒入佛手儒书弗释亦吾人也故乐于语之以
道乃因其里之名而为其堂之扁复书此以赠之夫学
问之道以敬为主敬主乎中则肃形乎外肃非自外至
卷三 第 35b 页 WYG1189-0328d.png
者也戒谨不睹恐惧不闻敬之主乎中者也容止可观
进退可度肃之著乎外者也有诸中必形诸外肃其外
以养其中此吾儒入道要领而佛之为教亦不异此盖
吾之所谓敬在尔教中是名为戒岩居而野处草衣而
木食其动也无斯须惰其苦也无几微厌尔之所谓戒
也周旋乎三千之威仪出入乎八万之细行起居作止
动与戒会则戒之所以为肃也然必持之以久要之以
定使夫内敬外肃表里常相为应夫然后敬之用乃行
卷三 第 36a 页 WYG1189-0329a.png
肃之功乃见已肃而人亦肃也人肃而境亦肃也仰而
天日星之运行风霆之鼓舞俯而地山川之流峙气化
之消息中而人有伦有理有法有式千汇万状莫不皆
归于肃是谓道内之肃自然而然者也若是者何主乎
一有以摄乎万也主乎一者主乎敬者也子持戒精进
坐禅面壁思无所思为无所为曷若持敬以为内主而
肃以成之乎乃书此为肃堂说
青鼎说
卷三 第 36b 页 WYG1189-0329b.png
余曩在燕寓于东华与崔君善卿居同里洁修好礼而未
及识也岁庚寅善卿自燕来瀛一日过余言曰某家世
业岐黄之经以青鼎自表其庐自京师及四方之人目
吾家为青鼎崔氏衣冠缙绅为文赋诗以发其义备矣
然吾不独艺医少尝从师授诗书礼论语孟子讲明道
要犹冀有以自见于世愿公有以告之余嘉其意为之
言曰子业医经号以青鼎足以昭子活人之功矣子有
志于道将由医而进乎儒则鼎中之调剂诚未足以究
卷三 第 37a 页 WYG1189-0329c.png
子远大之业请以余自挈其鼎者而为子告可乎昔余
始冠先君子命之名曰铉而说之曰在易鼎之六五其
辞曰鼎黄耳金铉利贞夫鼎重器也中虚而上植可以
胜重任而致远必有铉焉横贯于鼎耳之上所以举鼎
也人之此身鼎象也所以胜重任而致远惟刚惟中惟
正犹鼎之有铉铉之用金为其坚强中正而可以挈也
以是名汝守汝之中用金之强庶乎可以胜鼎之重矣
余禀承先训尝作鼎加铉于其上而置之座右朝夕观
卷三 第 37b 页 WYG1189-0329d.png
省由少壮暨老耄历患难之境处抢攘之会老壮穷坚
不改其操以有是铉以自挈其身铉非吾身外物也善
卿勉之子有鼎而饰之以青足以见子活人之心吾有
鼎而铉必用金者持身之要也吾行世六纪年近八十
不复有志当世将释金之坚强而用玉之温润从乎鼎
之上九以为节也愿以吾之金铉加于子青鼎之上庶
有以尽子之用而伸子为儒之志矣
中庵说
卷三 第 38a 页 WYG1189-0330a.png
医学问之道也近于儒进则为儒矣百家末流艺术工
贾各事其事者也其不能以齿乎医是故儒为贵医次
之道虽有小大业虽有精粗然皆积功而后入非巧力
智计躐而得之是其所可贵耳盖儒以心运医亦以心
运儒者之学本之心推而致之达之于治如种之必生
炊之必熟者道学功用也而医之学其学亦本之一心
推而致之达之于疗惫者可使之起痼者可使之瘳效
验在人亦有不可掩者良以其学本末具举近类乎儒
卷三 第 38b 页 WYG1189-0330b.png
积诸中而有自得之功故达诸用而有必得之效事虽
殊而理有相似者耳是故医可为儒医之为学可以进
于道使和扁仓华而有志于儒吾知其必能造于盛大
光明之域与圣贤同其归岂止著效膏肓收功瞑眩而
巳哉边氏由唐末五季代有显人居公卿之位盖著族
也镇之早通医经识趣高远推惠乡党典领济民老贫
幼孤赖以全活孳孳善道蔼然尚有典刑求余为扁其
堂余惟学问之道求中为先中有定名而无定位随寓
卷三 第 39a 页 WYG1189-0330c.png
而存各止其所者中也是故有一堂之中一家之中一
国之中地虽异而中常在是惟理明义精者乃能识之
而医之为道亦犹是耳素问云五方之气不同民生其
间嗜好亦异而疾之感于外者常自其所偏而入是故
制为攻疗之法有砭有艾有针有剂有导有按率视其
过不及者而损益之名曰异法方宜方宜云者随时求
中之义也余生长蜀道自蜀而荆由荆而吴周流四方
所识善医不过数人皆随地制方不泥于古书有得于
卷三 第 39b 页 WYG1189-0330d.png
中意每许之以善学兹来寓瀛介燕赵之间获见守贞
刘公所著宣明论證无常形而治之以有常之法是所
谓中也计自是而中原齐鲁莫不视此以为准子归而
求中在是矣乃书中庵二字以复之此学问之道也亦
医人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