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堂集-宋-家铉翁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189-02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则堂集卷二      宋 家铉翁 撰
  记
   肃堂记
余始至瀛僦居中城邻于种德李氏获与志远及其弟
茂实为文字友余敬之爱之恨相得之晚里人或语余
曰子未识其父兄耳识其父兄则知渊源所渐厥有自
来也久而种德翁簿正高阳满考来归舜臣亦自肃宁
卷二 第 1b 页 WYG1189-0290b.png
至余乃得升老子之堂遍交群从典刑法度炳乎相辉
或以文采著或以政事称皆端静而内守笃学而好修
信乡誉之不虚得也肃宁壮邑也介燕赵之间民物繁
阜风气杂揉自昔以为难治或劝无往君慨然曰邑以
肃名吾平日售用一肃字当以吾之肃肃彼之未肃奚
难治之有乃随事而整葺之邑庠久废衿佩散而之四
方文风索然君首以兴学为务聿新泮宇渐复旧章弦
诵之音洋乎盈耳人知讲学之为贵是其政之肃而文
卷二 第 2a 页 WYG1189-0291a.png
也五方游惰之人怙威群行积为田里之害君震之以
不怒驯之以有礼强梗率服入其境相戒无犯是其政
之肃而和也健险好胜之氓持吏短长以为讼端败俗
伤化莫此最甚君临之以庄镇之以静伸其郁滞而平
其险嚚莫不革心向善俯首从化旧习为之丕变是政
之肃而有纪也在官六七年乃获授代以去邦人为之
立碑颂德以为前之宰是邑者几人久而肃肃而成如
君全美实所鲜俪余昔扁君之堂曰肃以昭其实也君
卷二 第 2b 页 WYG1189-0291b.png
欲记之以发扬其义乃重告之曰夫肃之为肃乃圣贤
学问中之事非世俗尚威严以为肃也肃之此心肃之
此身心正而身修肃之本也其本既正然后推以达之
于事本正而末举圣贤学问之肃也三代而下为政者
尚防禁设章程以求人之肃此吏治之肃非学问中事
君子有不贵也易之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又曰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文言之敬
直即学问之道所以肃乎其内者也文言之外方即吾
卷二 第 3a 页 WYG1189-0291c.png
内肃所以达之于事而无不肃者也大率主敬以为之
肃则心正身修而内自肃也未有中无所主而能内肃
者也未有内之既直而外之不能方者也文言之直方
贯本末该内外而为言也余观舜臣父子兄弟所以修
之家庭者而知其平日用工在内所主在敬也惟其所
主在敬故其达之于外者无往而不肃君今赞贰淮安
以其施之一邑者而施之一州廉誉著闻士论归重无
异辞此敬直之效验随地而著者也由是而扩充在我
卷二 第 3b 页 WYG1189-0291d.png
之工夫无有间断则其肃之于外者将日异而月不同
岂止一邑一州而已哉舜臣其勉之
   敬室记
朱张二先生倡道东南共扶千载之坠绪志同而道合
相得而弥章者也而武夷之传至于今百有馀年门人
高弟皆能尊闻行知以其得于师者复畀于后今再三
传莫不曰我朱门之的派噫其盛矣余独恨南轩先生
无恙时士之登门受业者袂联踵接而吾蜀人互乡阙
卷二 第 4a 页 WYG1189-0292a.png
党之执经隅坐视他邦为尤众中更蜀乱衣冠散落南
土或以文学显或以科举政事奋莫有溯其学问源脉
之所从来而以广汉之道自鸣于当世者虽时使之然
而从游之士亦不为无责也宇文氏再世从先生尝在
大弟子之列淳祐间子敬始自蜀来辑其先世所闻于
先生者求订證于庸斋赵公之门庸斋深器许之为之
大书以表其传且曰南轩之道在子其勉之哉自是以
来子敬钦承一线之绪为学愈笃用志愈专而缙绅士
卷二 第 4b 页 WYG1189-0292b.png
大夫所以期之者亦莫不在是会余以国事久羁于北
子敬书来孳孳问辨不以患难零落而废其讲习之功
且属余为书敬室二字曰此南轩先生所以遗吾祖者
中燬于火愿为我更书之余辞不敢僭然宇文氏之得
于南轩者在此一敬亦吾徒所当共讲也乃述旧所闻
书而复之盖人所以中天地而立者此一心也心所以
主宰此身而裁制万事者此一敬也操之而存存之以
此敬也治之而治治之以此敬也养之而无害充而致
卷二 第 5a 页 WYG1189-0292c.png
之以造乎至诚无息之地大率始终乎此敬夫敬岂自
外至者哉人生而静敬之原也是故君子之学贵乎主
静主静者主乎一者也主一无适夫是以为敬中庸戒
慎不睹恐惧不闻敬之在中而未发者也迨夫喜怒哀
乐之既发则散见于外者何莫非此敬之流行出门如
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皆戒慎恐惧之所积而慎独之
功也敬虽随事而在所以为敬则本乎其中先生以敬
加室亦欲人谨之于宫庭屋漏之间耳嗟夫世沦俗斁
卷二 第 5b 页 WYG1189-0292d.png
弓冶之传不遗其后而子敬独能溯其父祖学问所从
来恪守毋坠求之衰俗殆不多见余愿子敬心乃祖之
心学南轩之学以是自名其家以是私淑诸人益衍其
传于后使广汉之派与武夷并传顾不伟欤乃书为敬
室记
   李氏敬聚堂记
三代而上以宗法联合族属亲亲之恩虽百世不渝也
宗法坏于秦义聚兴于汉义聚者古宗法之遗意绝无
卷二 第 6a 页 WYG1189-0293a.png
而仅见是故君子贵之善乎先正范公之言曰吾宗党
自始祖而下诸父昆弟犹子稚孙常数十百人自吾之
身而言虽有戚疏远近之不同然皆吾先祖一体之所
分也夫以一体之所分而痒疴疾痛不相知闻贫富贵
贱莫相收恤是岂吾祖先垂泽裕后之意哉乃立义庄
聚族而居之至今二百馀年范氏裔孙犹列居文正坊
中义规炳然海内视以为则余昔尝寓迹于吴慕而效
之宗党散落四方集之不能会每以自慊晚岁来瀛邦
卷二 第 6b 页 WYG1189-0293b.png
人父老为余言吾城中李氏乡之义门也自其高祖脱
身乱离拮据卒瘏始营居室遗命子孙聚庐合㸑毋得
他徙厥祖厥考率而行之迨至惠甫弟兄复从而推广
之聚指日蕃家政益治俭勤均节内外无间言盖义居
者五世矣余闻而善之一日造焉主人延客坐堂上弟
子侄左右列侍撰杖奉几各以其职童子胜衣以上拜
跪皆能如节余为之感叹不能巳噫嘻此中原旧俗毛
公董子道化之所及于今不多见是当有褒表前此阙
卷二 第 7a 页 WYG1189-0293c.png
焉今总管仆散公开镇是邦崇尚风化大书张公艺事
以示旌奖李氏荣之揭之西南特室求余扁其堂且为
之记之将以传示子孙期毋负贤牧表扬之意余于乡
党美善固喜闻而乐道之李氏复以此为请其庸无书
余惟公艺朴谨人也平居非有学问讲习之益乃能恪
承祖训以一忍字联合族属是可尚矣然忍之为义见
之经传所以节止喜怒之过乎中者喜之过则流怒之
过则厉家人嗃嗃怒之厉也妇子嘻嘻喜之流也节而
卷二 第 7b 页 WYG1189-0293d.png
止之徐而正之夫是之谓忍非含蓄不发以是为忍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人之大伦所以行之者
一敬而已矣长者敬身以率其下少者敬事而从其长
和而肃顺而则相与共由于礼教之内始于忍终于无
所用其忍而家道成矣吾观于李氏一门雍睦整饬相
观而善惠甫弟兄复能协赞其长招延师儒以暇日讲
说经义吉凶祭宾考于礼而后动是知敬矣传曰敬德
之聚也请名斯堂曰敬聚因书此以为记
卷二 第 8a 页 WYG1189-0294a.png
   直斋记
夫易天地自然之易也历四圣成书至夫子而后集其
大成一易之外无他易也汉末有扬子云者著太玄始
僭圣拟经而为之玄至卫之平又从而为之包其后率
皆得一数成一书皆僭其号为易后人以其新奇而学
之而天地自然之易隐矣是故易可学也而僭圣之书
不必学矣学僭圣之书则四圣人之易愈不明矣此予
平日之论也晚岁来瀛平生旧交皆远惟闭户读易而
卷二 第 8b 页 WYG1189-0294b.png
已既而赵君敬叔自燕而归朝夕相从惟谈周易不及
其他予问之曰世人皆好拟圣之书子何为不谈之敬
叔曰吾惟知有易而已他未暇学也予闻其言敛衽钦
叹曰子可谓善学者矣僭圣人之书不接于目则圣人
之易始著于心自是与敬叔论易一日敬叔语余曰吾
以直名斋子为我发其义余曰直之字义见于经者多
矣未知敬叔所以名斋之意何所本敬叔曰吾尝读易
至坤之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以为圣人之学实在
卷二 第 9a 页 WYG1189-0294c.png
于此朝夕思之以为学问之大经吾之名斋取是而已
余作而对曰善乎子之读易也此余平日所得于易者
而敬叔乃与余同夫直方而大乃圣贤传心之要也本
之吾心根诸天分此直此方也著之德行达之事为此
直此方也自东而西自南而北以至上下内外左右前
后何往非直何行非方惟直惟方是以为大斯乃天然
一定之理与帝典执中中庸时中其义相须彼言中推
之一家之中一国之中天下之中莫不皆然此言直言
卷二 第 9b 页 WYG1189-0294d.png
方推一国一家以及天下之大亦莫不然此直方所以
大也圣人之用易也以吾心本然之直自然之方而律
天下万事万物之理推而致之何往而非直何行而非
方此直方之所以为大也以其出乎至公本乎自然非
智巧安排所可及是以云不习无不利非穷理之深有
见于道者未易语之以此然敬叔以敬为字以直名斋
合敬与直而其义乃备夫敬主乎一者也不贰以二不
参以三乃所以为敬文言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
卷二 第 10a 页 WYG1189-0295a.png
立而德不孤此圣人教人以敬而求直所以直其内也
由是而推之则义立而德方矣大学絜矩之道所恶于
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
所恶于后无以从前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所恶于右
毋以交于左大学所谓絜矩即坤六二敬以直内之所
推也知夫子敬以直内之意即知大学絜矩之方所以
合乎义也知大易之直方即知大学之絜矩主敬直内
守义方外相须以成也知敬义相须即知直方所以为
卷二 第 10b 页 WYG1189-0295b.png
大也吾与敬叔相处久而知其为人洞洞属属惟敬惟
畏语不妄发发必中节行不妄动动必皆谨周游四方
所与交游者皆当世名士确而信守而笃直能以敬而
直其内者也由是而推之何行而不方乎惟直惟方所
以必至于大真善易者也至于命蓍求卦必按乎义理
而为之说不与时而俱迁故动中于礼不爽于义其平
日用功专在持敬以行乎义吾观其立心制行应事接
物未有违乎敬者而其所得大率本之坤六二一爻非
卷二 第 11a 页 WYG1189-0295c.png
善读易不能也世之学者笃意于僭圣人书至于圣人
之经往往忽焉予每病乎是故于敬叔所学深有取焉
敬乎敬乎其直方之所以为大乎乃书以复之
   节斋记
易于涣之后而受之以节节者所以正天下之涣而纳
之于至善之地也粤自天高地下万物散殊盈乎宇宙
之间者莫不皆有自然之节至众而至一也至不齐而
莫不皆止于齐也由其有自然之节而圣人因之以为
卷二 第 11b 页 WYG1189-0295d.png
节故凡天下之涣者皆至于节而止日星运乎天涣也
而有常度寒暑行乎地涣也而有常经在人则君臣父
子之伦日用常行之道所以止仁止敬止孝止慈各止
其止而不得过者皆其自然之节也士君子学问之道
存养之功亦贵乎知所节知所止而巳矣傅君梦臣中
原望族世有爵邑于朝而梦臣以儒名家嗜学不倦中
年奠居河间则以岐黄之道教授于其里扁所居曰节
斋其用志固已过人远矣余惟盘古三圣人为天地立
卷二 第 12a 页 WYG1189-0296a.png
心既创制立法以冒天下之道复为生民立命而医之
教兴焉其事虽不同而所以为节则无不同也子不观
乎涣与节之二象乎风行水上为涣风固动物而水与
之俱风行而不留水逝而莫之止犹情感于物而动与
物俱迁者也是故圣人受涣以节见水泽之义焉盈虚
之不常者水也止节之有定者泽也义理之节情犹水
之节乎泽止其所而不得过也是乃学问之道而医之
理存焉涣其受病之源节其制病之药而甘节苦节云
卷二 第 12b 页 WYG1189-0296b.png
者则参芝瞑眩随所施各得其当者今吾与子目视而
耳听手持而足行所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者此
节也而形命于气气为形役寒暑晦明蚀乎其外吉凶
忧患感乎其前神放而驰气暴而弗敛则疾疢之所从
生也而医经之节易经之节乃有相似者温凉以剂其
燥湿补泻以制其盈亏窒者通之痹者砭之逸者收之
疾之来无穷而吾之节无所不尽是固医术而学问之
道存焉若秦和陈六气序五节以告晋平公且曰君不
卷二 第 13a 页 WYG1189-0296c.png
节不时能无及乎夫所谓节惟其时也若医和者其有
得于用易之时者乎是故上医明理引经以断疾中医
明方引古以断疾梦臣以节名斋庶几上医之明理者
乎若夫以巳之节而节人之未节以我之治而治彼之
未治梦臣方将有用于世充而扩之其为节也又有在
于医之外者矣
   拙斋记
昔者洙泗之上四科七十子聪睿明辨孰非当世之英
卷二 第 13b 页 WYG1189-0296d.png
才而子曾子独以天资一鲁受知圣人其后造诣既深
优入圣域独承道统千载之绪传之子思孟子流衍盛
大至于无穷皆自前日一鲁中来也余始至北方问中
州道脉所托今有人乎缙绅诸公交诵鲁斋许公之贤
且曰笃实内守学为曾子者也余未及往见而自燕徙
瀛许公亦告老而归旋闻下世每用此为恨厥或告余
曰继许公而作者拙斋刘公仲宽其人也余时欲见之
而刘公适以使事来瀛乃得相识听其言论观其风致
卷二 第 14a 页 WYG1189-0297a.png
蔼然道学气象而用拙名斋与许公所以为鲁心法实
有相似者余喟然叹曰继鲁翁而作者舍拙翁而谁归
乎道之源脉其在斯乎夫鲁之与拙非容色之外见者
也根诸天禀之自然加以学问之日益义精理明纯一
无杂故能以道自任譬之广谷易川地力深厚种之无
不生生之无不长大茂盛以其植本深厚故其发达悠
远彼浅中弱植倏盈而疾萎者夫岂任重道远器哉而
况拙之字义与巧为对者也夫子尝有云巧言令色鲜
卷二 第 14b 页 WYG1189-0297b.png
矣仁又曰刚毅木讷近仁于一巧一拙之间有仁不仁
公与私义与利之辨圣人之虑后世深矣有人于此簧
其辞贲其容饰乎其外以求人之悦已斯人也所为虽
未至流荡而忘返而志之所之常骛于外则人欲之分
数视天理为胜去道之远从可知矣复有人焉刚且毅
不为苟容木且讷不事速售中有所主外无所慕斯人
也纵未能全体皆仁而心之所存常务乎内则天理之
分数视人欲为胜谓之近仁岂不信乎盖天禀之厚者
卷二 第 15a 页 WYG1189-0297c.png
为朴为纯由是而加之以审问慎思益之以明辨笃行
若绘事之后素其施功也有地其进德也有本何往而
不为仁乎而人伪之滋者为巧为诈巧而乱德巧而足
恭口给之禦便佞之友如张锦帆饰桂棹而涉沧溟万
里之险何行而可济乎是故圣人示人以求仁之方常
有取于磪钝而深戒乎巧令亟言之不一言之为是故
也君早以才名自奋而务内践实不为表暴俗尚文君
则敛华而就质俗尚衒君则韬光而内守覃精义理之
卷二 第 15b 页 WYG1189-0297d.png
书笃志性命之蕴其静而正其纯而直忱确内充德隅
外著然犹以拙自命则君之谦也而亦君实行内充自
得而自信者也君年踰耳顺二亲具庆而旨甘之奉温
清之节早暮必躬犹慊然自以为未足扁其堂曰取足
此又君实行之著于家庭者也孟子论曾子之养志而
曰事亲若曾子可也可之为言仅可而不自以为足此
曾子所以大过人者拙斋务内践实亦学为曾子者也
曾子之学仁也曾子之孝曾子所以成其仁也学问之
卷二 第 16a 页 WYG1189-0298a.png
道由明善而诚身悦亲以至信乎友获乎上得乎民体
用兼该有诸中必达于外穷而在下则任斯道之托达
而居上则任世道之托莫不自务内践实中来吾于拙
斋有望焉书此为记以见余区区期望之意云
   尊教堂记
陆象山先生近世大儒也尝有云东方有圣人生焉此
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方有圣人生焉此心同也此理同
也数千百载之上有圣人生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数
卷二 第 16b 页 WYG1189-0298b.png
千百载之下有圣人生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语出人
或谓象山兼取二氏之学余曰不然此心此理四方上
下实无不同岂惟圣人同之智愚贤不肖得诸天而有
诸已莫不皆同但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是故
圣人因心以明道因道以立教道在天地间一而已矣
教在天地间亦一而已矣自羲农黄帝迄于唐虞商周
之盛此一道也此一教也由中邦达于四外极于八表
日月所照霜露所坠此一道也此一教也闻域中有四
卷二 第 17a 页 WYG1189-0298c.png
大者矣而未闻教之有三也至西汉初年有为黄老之
言者暨晋宋齐梁魏隋而西竺之教行乎中国虽并驱
相先各尚其所尚然其即心以明道因道以立教谓人
性无有不善人皆可以学至于圣贤与吾圣人所以立
教有相似者象山翁所谓此心之同此理之同以是故
尔余昔在里中乡人有立祠象设吾圣人与老子瞿昙
而参事之者榜之曰三教圣人之祠余语之曰教可三
乎教可三道亦可三乎盍扁之曰尊教庶几合异为同
卷二 第 17b 页 WYG1189-0298d.png
则其三者可会而归于一也众皆曰然晚岁至瀛闻任
丘范君字某所居当南北大道儒先生与黄冠缁侣过
其门者莫不延入礼遇尽敬余闻而异之已而求见具
道所以然之故曰吾于三圣人之道敬之如一故于三
圣人之经与三圣人之徒礼遇致敬亦惟一吾尝治堂
奉九经居中左佛书右老子道德经诸子百氏列之两
傍客有知道者延入于斯就而访之以道冀有得焉余
闻君言重用嘉叹嗟夫如君者志于求道是以庸敬在
卷二 第 18a 页 WYG1189-0299a.png
道视世俗之人尊崇异教以徼求福利者不可同日语
矣乃书尊教二字以扁其堂复为之记
   思义斋记
思义斋者鲸川李氏所以垂训于其子孙也李氏祖子
孙三世相承无他兄弟至思义君乃有三子皆业儒通
经行谊著于其里思义君每为之戒曰吾孤根独传于
今三世每惧弗克负荷汝兄弟壮大鼎立自今子孙绳
绳足以胜祖先门户之托然吾欲尔曹之聚而相依不
卷二 第 18b 页 WYG1189-0299b.png
欲尔曹之析而相远也夫人所以族居林立于宇宙之
内孝友睦姻交相爱者以有义存焉耳义者天理之自
然人心之固有义存则由祖暨孙至于永世一本而众
支也譬之松柏生乎高冈枝叶扶疏上干霄汉自本自
根一而已矣是以昔之钜贤伟人聚族而处名曰义聚
为之田曰义庄为之居曰义宅比屋而处共㸑而食揭
为义规祭祀婚嫁庆吊吉凶交相收恤百世如一日也
吾以思义名斋欲汝曹之思乎义而常相保也其嗣长
卷二 第 19a 页 WYG1189-0299c.png
卿率其仲季恪遵遗训扁思义于中堂介友人求余为
之记之余闻其言敬其意而不敢拒也昔者洙泗之上
格言昭垂而有九思之目始之以视听貌言之思终之
以见得思义思至于九圣门所以垂训者备矣李氏所
以名斋其义有所在然思而必在义其于义利之辩可
谓知所决择矣夫见得思义非事至而后为之思也盖
心者一身之主宰而思则心之精神所以酬酢事物而
使之各中其度而不忒者也圣贤学问之功惟思为谨
卷二 第 19b 页 WYG1189-0299d.png
操而常存此思也定而能应此思也惟其用功笃志思
之在我者一而不二纯而不杂先有以主宰乎其内故
事至物来各就吾之条理而无爽于义本之正而末之
随也天理在是外物纷至无由而入故思不在于得而
在乎义是其谨思之功也他日子路论成人而曰见利
思义子张论士之为士而曰见得思义夫以子路之坚
强子张之明辩而其用功特在乎此则知九思之目以
思义为终圣门高弟犹或难之学者可不致谨于是乎
卷二 第 20a 页 WYG1189-0300a.png
鲸浦居川陆之会帆樯夜驰轮蹄昼奔莫不逐逐于荣
利之徒穷者思通蛰者思奋未得者期于得而长卿兄
弟端靖自守澹然无营恪遵先训以垂裕于后其胸次
所存可以想见推其思义之功何行而非义乎故吾乐
以孔门垂训与子路子张所以决择于义利之辩而为
君告尚勉之哉
   时思堂记
曲沃许氏中州望族也孝弟之行著于乡闾由祖仲玉
卷二 第 20b 页 WYG1189-0300b.png
翁至其孙君祥三世同一心法前辈名人尝为扁其堂
曰时思搢绅大夫士为之记为之赞为之铭及诗篇成
一巨轴亦以示余俾继题其后余惟时思之义美矣况
祖传之子子传之孙百年相承如一日是盖人之所难
其可不为之书乎然念人子之事亲有终身之养有殁
身之思文王之事王季曾子之养曾晰行之有常守之
不懈此圣贤所以尽道而垂法于后世者也武王率文
王之巳行不敢少替而曾元之事曾子乃不其然是知
卷二 第 21a 页 WYG1189-0300c.png
祖子孙三世一心以事亲为事之本在古犹难况于今
乎故余谓能尽终身之养者乃能致殁身之思许氏祖
暨孙所以奉养其亲者见于诸贤之记铭诗颂称赞无
异辞则其孝敬之实有以大信服于人矣而又能推其
平日奉养之心而为殁身追远之心即晨昏定省之勤
而致其春秋烝尝之思礼与哀俱至而无遗憾斯岂非
人之所甚难乎愚读礼内则篇见圣人教人以养亲之
事子事父母鸡鸣而起各服其服各事其事躬扫洒问
卷二 第 21b 页 WYG1189-0300d.png
起居职饘𨠑治滫瀡一日之内斯须之顷思存乎事事
无所不在所谓终身之养也又尝读祭义篇而见圣人
教人以殁身之思霜露既降则有悽怆之心雨露既濡
则有怵惕之心至其祭也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
乐思其所嗜思之所存即孝敬之所存是之谓殁身之
思必能尽终身之养而后能致其殁身之思将之以礼
敬行之以哀慕如亲之在此堂所以致殁身之思也余
愿君祥书内则于居处之室书祭义于飨祀之堂使世
卷二 第 22a 页 WYG1189-0301a.png
世子孙当养而升斯堂睹内则之教而思所以养当祭
而升斯堂睹祭义之教而思所以祭则孝敬之心油然
而生子暨孙至于曾玄传心法于无穷矣若乃显亲扬
名之事不在乎他在于贵已之贵而已修其人爵以道
自贵已贵而亲亦显是谓孝子慈孙之能事君祥其勉
之哉
   节孝堂记
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有取于王凝妻李氏守节事所
卷二 第 22b 页 WYG1189-0301b.png
以扶世道于既坠愧当时之为臣者也五季冯道历相
四朝身事七姓偷生苟全至其将终犹著长乐老叙自
矜为荣孟子所谓无羞恶之心非人者其道之谓欤是
故君子之秉史笔者于守节之妇为之立传记姓名俾
其志节有传于后人苟知王凝妻之为贤则于冯道之
偷生苟全唾弃而不顾矣道晚岁得封于瀛邦犹有指
其生平游历之处相与言曰是瀛王旧游之地余每惧
其污染后人坏乱风俗屡因碑碣间恳恳见意欲人之
卷二 第 23a 页 WYG1189-0301c.png
知慕乎古毋羡乎冯盖为世道虑与欧公五代史为节
妇立传同意非徒言也国子安为余言吾里于瀛南之
交河习俗笃厚好礼义夫节妇比世间见无慕于冯也
里中有张得山之母杨氏早丧夫父母欲夺而嫁之誓
志弗听家贫子幼舅姑垂白在堂杨氏躬井臼之劳治
耕织之事旨甘不废温清如节厥后舅姑殁竭力丧祭
皆能称礼斯烈丈夫所难而杨氏乃能行之由少暨老
四五十年子壮而后其忧乃释族党父兄共高其行名
卷二 第 23b 页 WYG1189-0301d.png
其所居堂曰节孝谓其守节而能孝求余为之记之余
羁客也辞不敢当居数月子安再从邑里来致乡党之
请益勤余又念瀛为冯道封食之壤其一时贵盛疑足
以移人而是邦是邑妇之义子之孝臣之忠比世而间
见是因人心秉彝之常不待教之率之而自趋于善者
而亦可见汉献王毛公董子诗书道化所及至于今而
未艾也是其可无书乃题此下方以待作史者采焉
   积庆堂记
卷二 第 24a 页 WYG1189-0302a.png
坤之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先儒为之说曰善以
积言父祖修之身存之心者是也庆以馀言父祖积诸
此身此心所遗子孙者也积之者源也积而成庆自源
徂流非由外至者也其积者深且厚则其成流大以远
如长江巨河发源乎岷峨积石会百川众流东注沧海
其流无尽由其源之来无穷也是故仁人孝子深思父
祖积累之艰勤而有上栋下宇以为安则曰吾祖吾父
之所营构也食而有左𩜾右粥以为养则曰吾祖吾父
卷二 第 24b 页 WYG1189-0302b.png
之所菑畬也以至仕而禄食有身章之荣车马之奉则
又慨叹而永怀曰吾祖吾父积仁累善乃弗得食其报
其报乃在我吾何修而有此乎岁孟春率宗族拜省世
墓徘徊顾瞻而不能去尊者老者贵者视其幼者孤者
贫不能自存者恻然兴叹曰尔曹皆吾皇始祖一气之
所分也皇祖积庆以逮后嗣吾独享其成而不能分其
惠以及宗党吾所内愧而不遑安也继自今仕而有禄
食者居而有馀财者各分其有馀以逮其不足丧未举
卷二 第 25a 页 WYG1189-0302c.png
者众共举之男未室女未家者众协力以成之老而无
以为养病而无以为药则为居庐以收恤之俾吾祖之
德泽均逮后人夫然后有以见松楸而无馀憾矣众皆
曰善遂为约以倡之凡族大而子孙众多者推一人为
约主期以十年买田为庄名之曰义庄渐而益之庄成
则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以为养无散而之四方沦而
事他业者矣倡斯义者先正范公天下第一流人也规
约至今具存海内视以为则古瀛王君成之聚族交河
卷二 第 25b 页 WYG1189-0302d.png
百有馀年中更丧乱屋庐毁焉惟成之先隐君所居岿
然独存其地近于祖墓自成之晋登膴仕每归必会族
省扫退而序拜斯堂思与父祖弟侄共大厦之覆以推
广前人遗后之泽且将创立义庄如范氏之约属余为
之记之余惟世沦俗斁人有同室藩墙共居越秦忧患
吉凶不相收恤者而成之拳拳葛藟之情以睦族为急
先务求之当世能几人哉余用是不敢辞然愿有以补
义规之所未及夫祖先所以裕及其后者诗书之业义
卷二 第 26a 页 WYG1189-0303a.png
规既成幸皆可以为养然不可以无教也延致里中宿
儒聚宗族子弟之有志于学者俾之教之各通一经各
为一艺无适他途无营他业也席珍待聘怀忠信以待
举可也他年峨冠垂绅于朝廷之上以行其所学夫然
后有光祖宗而究显扬之美流积庆于无穷矣
   种德堂记
曰人有问余者曰积善降祥有德必得其寿信乎否耶
曰自六经圣贤以来有是言矣奚其不信盖通天地间
卷二 第 26b 页 WYG1189-0303b.png
惟理与气而巳仁义忠信理之存乎人者也寿考福泽
气之应乎理者也理行而气从有必至之应然必为之
力行之勇要其久而后信子不观之农圃之事乎稻粱
菽蔬所以种之必生生之必遂者物理之常也然有耕
并壤而登耗之弗齐种同时而美恶之或异者气有厚
薄使之然耳理其常也气不可常者也理足以主宰是
气气惟理之从其不常者皆可常也是故上农老圃之
事其事也惟其理不惟其气时而耕之时而布之时而
卷二 第 27a 页 WYG1189-0303c.png
灌之溉之耘之耔之去其稂莠之害苗者夫然后生意
流行无所不及理在是则气斯应之矣人之有是心犹
物之有其实操存涵养之功则栽培种艺之事也操之
而存养之而不害理之充于我者无不尽则气之应乎
理者无不周故作善降祥有德得寿有莫知其然而然
者书曰皋陶迈种德德而言种言迈为之力行之勇要
其久而后信云耳余寓河间之中城与李君吉甫为邻
每造其室见其家庭肃雍长幼顺承子孙环侍终日无
卷二 第 27b 页 WYG1189-0303d.png
惰容以是敬之退而询诸乡党则知吉甫筮仕四方所
至以善状著闻去而见思其强于为善有自来矣吉甫
葺堂既成扁之曰种德中子志远与余游从最久求余
为发其意前既引稼为喻而意有未能尽者复于此而
毕其说盖士生斯世莫不求为有用种学所以种德也
种之身以及于家以及于国是其种工非一朝夕所能
致也在易地中生木为升山上有木为渐圣人于升之
象而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于渐之象而曰君子
卷二 第 28a 页 WYG1189-0304a.png
以居贤德善俗盖地中之木由根干而枝叶寸寸而生
以及于丈寻夫然后适于用学者进德之序也山上之
木挺特卓立与山体俱高足以风厉于下君子有位之
事也积小高大成已也居德善俗成物也皆积而后升
渐而后至吾所谓为之力行之勇要其久而后信者也
吉甫老成更练诸子森然阶庭或以学问自力或以才
能奋身他日成就可栋可楹可榱可桷远到未可量也
乃书以勉之
卷二 第 28b 页 WYG1189-0304b.png
   瑞云寺记
区宇中分而释氏宗教亦判为南北各师其师各道其
道枘凿冰炭不相为谋百有馀年矣岂期车书混同万
里一辙释氏宗教因是亦合于一淮浙荆楚有志于访
道者络绎而北燕赵齐魏有志于求师者亦振臂而南
南北一家佛道祖教由此而中兴噫亦盛矣虎岩大长
老奋身淮甸踏遍诸方晚岁简知九重擢主灵隐方丈
以当世第一流主东南第一刹南北学徒充溢锡下动
卷二 第 29a 页 WYG1189-0304c.png
以千数前是百馀年未之有也虎岩不以地位高峻接
引忘倦每示众曰吾老矣汝诸人有疑速问莫待吾影
落空山持铁锹而问灵骨乃即钱塘之瑞冈介竺峰灵
鹫之间度地数顷据山水要会创一招提示为退居之
计欲学徒笃志求道惟日孜孜非自成已所以成物也
中为大殿外为山门左有僧堂右有香积环以精舍荐
被恩命以瑞云院开山俾其徒甲乙主掌密近灵隐而
自为门户各无相关内外圆成遣一禅人求予作记曰
卷二 第 29b 页 WYG1189-0304d.png
是吾退居也是吾菟裘也公为我发其意予告之曰进
必有退亦物理之常师之道价方隆遽求高退不太早
计乎予闻近代尊宿矫世俗兴作之弊卜退居于扬子
江心者又有卜退居于海门潮上自以为高者予尝语
之曰奇则奇矣而未高也夫居其所当居乐其所可乐
何山不可以藏骨至与鱼龙争其洞穴以为退不亦隘
乎虎岩之卜瑞云不幽而深不藏而密乐哉斯丘异乎
他人之退居矣吾圣人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卷二 第 30a 页 WYG1189-0305a.png
位行天下之大道道之所在即居之所在进一广居也
退一广居也三千大千世界何往而不可居何山而不
可退乎百尺竿头更宜进步虎岩勉之
   寂照阁记
真谷居士陈君彦祥早岁周游中原遍交当世名卿巨
儒以至外方博达之士无不就而访之以道充然若有
得也乃归筑室高阳之下父子自为师友名其读书阁
曰寂照予过之问焉曰子为吾圣人学乎亦有取于释
卷二 第 30b 页 WYG1189-0305b.png
氏语乎圣人言寂释氏亦言寂义近而理殊不可以莫
之辨也居士请予发其意为之言曰夫心一太极也冲
漠无朕者太极之本体也寂然不动者此心之本体也
方其冲漠无朕一理混然而动静互根所以生两仪四
象八卦者举在是矣方其无思无为寂然不动而道德
性命之理所以离为仁义别为五常散为百行万善者
举在是矣是故未发而寂心体之本然也已发而通心
体之妙用也无思非无所思也无为非无所为也其寂
卷二 第 31a 页 WYG1189-0305c.png
然不动之本体固如是也及夫感而遂通天高地下万
物散殊孰有出于思虑之外者是之谓以一理而贯万
殊羲之画文之彖孔之系如斯而巳矣佛氏则不然其
所谓寂即空以为寂心无心也形无形也物无物也以
是为体而不能该乎天下事物之理非体也至其动而
接乎物境空境也相空相也法空法也以是为用而不
能周乎天下事物之理非用也何则寂非空也彼视其
身与天地万物等一虚空露电以原其始而莫知所始
卷二 第 31b 页 WYG1189-0305d.png
梦幻以要其终而莫适所终是之谓以一空而了万法
体之不能该用之岂能通乎故吾儒异端言寂虽同而
所以为寂则异不辨则不明也或曰若子所言寂之为
感与寂之为照有以异乎曰自此心之本体而言寂而
感者心体之妙用也自学问积功而言寂而照者亦心
体之妙用也子不观之日乎夕而向晦日之寂也朝而
升乎天衢无容光之不照者向晦之所息也子不观之
岁乎冬而闭藏者气之寂也春而阳明发舒万生被其
卷二 第 32a 页 WYG1189-0306a.png
光荣者闭藏之所为也人之此心虚灵莹彻万善毕备
然非主静以正其本谨独以澄其源存诚于几微毫忽
之间积功于不睹不闻之地何以复此心本体之浑全
辉光日新明明德而靡不周乎故寂照云者学问存养
之功积久而后见非即空以为寂即寂以为明也居士
覃怀人尝佐大名幕倦游而归绘松林秋月为图著深
衣持麈拂据磐石而坐若思非思其有志于自治其心
者乎其嗣子新笃学好修强毅有守他日必将有用于
卷二 第 32b 页 WYG1189-0306b.png
世其所涵负殆未可以浅窥也余以羁客来瀛获交君
父子朝夕所讲皆义理之大端故登斯阁喜而为之书
   洞霄宫记
道为三极之祖大包宇宙而不见其外细入毫粟而不
见其内生阳生阴神鬼神帝陶镕千圣橐籥万象不见
其迹是故莫大乎天地此道撑拄乎天地莫幽乎山川
此道充塞乎山川道即理理即太极太极本无极撑拄
乎其上无一瞬之或息故曰天柱充塞乎其中无一隙
卷二 第 33a 页 WYG1189-0306c.png
之不周故曰洞天呜呼为天柱洞天之说者其知道乎
其至人示以至道之精众妙之门乎夫天有形道无体
以无摄有谁为之耶天至大洞至小以小纳大谁司之
耶天柱即大易统天承天之象老氏天地得一清宁之
旨洞天即大易天在山中之象老氏谷得一以盈之意
无疑矣夷考往牒女娲氏断鳌足以立四极非鳌也道
也天柱之喻也元始坐浮黎宝珠十方天神悉入其间
何神也道也洞天之喻也馀杭大涤山洞霄宫为三十
卷二 第 33b 页 WYG1189-0306d.png
六洞天之一与舒州寿阳天柱为三金堂玉室上通太
微奇异神秀不可殚纪汉武立馆候神历晋暨唐以至
宋世累朝礼奉深谨代生高人主张斯道咸淳甲戌腊
月不戒于火千础皆灰会世运更革归化圣朝山中诸
老合力营之既底于成为力勤矣至元甲申六月郁攸
荐作一夕复尽四众还视于邑太息提点宫事一山郎
公如山提举宫事桂林舒公元一敏毅介特人也不沮
不惧宣言于众曰吾将新之取木他山运粟他所叶心
卷二 第 34a 页 WYG1189-0307a.png
集思鸠工度材先建庖帑乃筑大殿以及馀屋元贞乙
未之三月壬子告成金碧瑰丽照映林谷神运鬼工殆
不是过朝家钦崇护持视昔有加既成嘱余为记余辞
不可巳而告之曰洞有天天有柱吾言于前矣天中有
天盍终言之夫天中之天上极无上是为三境境虽三
清则一也又三其为九名虽九清则一也学道之人鍊
阳消阴朝夕存存以我之清同造物之清清乎清乎超
万形而不坏者乎遂笔之记
卷二 第 34b 页 WYG1189-0307b.png
  序
   孝先诗卷序
人之为善乃已分之所当为非有为而为之也如种之
必生炊之必熟种者炊者但知其用力之勤而已为之
不怠则种者必能生炊者必能熟皆自然之理也于公
自谓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兴者令高大门闾以需
之于异日其言果验然以已之阴德责报于造物学道
君子所不言也余久羁古瀛地与鲸川相接知张氏为
卷二 第 35a 页 WYG1189-0307c.png
孝弟之门由祖而子而孙传以孝弟至于孝先不懈
愈勤乡党称之士大夫敬之余虽未识其人知之久矣
一日见此轴以于公阴德为言余语之曰子之德修之
于身行之于家由祖至孙传之如一日世所为实行不
期报于造物而造物之报常在焉所谓孝弟之道通于
神明者也而岂世俗阴德阳报者云乎哉中庸曰大德
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寿此虽为大舜而言然人
之有一行之修一事之善莫不能不格而孚不感而应
卷二 第 35b 页 WYG1189-0307d.png
自然而然者也栽者培之岂不信哉子力行不倦其效
有不可得而言者愿言勉之
   送崔寿之序
余读诗至郑风子衿掩卷而叹曰周之东迁未久学校
之废乃至是乎及观鲁颂之泮水其诗曰鲁侯戾止小
大从公又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上以是率其民下以
是从其上八章蔼然与郑风我往而彼不来者异矣盖
周公鲁公之化在人未泯故其习俗渐渍有以异乎他
卷二 第 36a 页 WYG1189-0308a.png
邦也河间古文物郡毛公董子之化至今犹有存者士
尊名教而贵礼让远功利而谈诗书出而仕于四方所
至皆以兴学校崇教化为事然有行之而通者焉亦有
率之而不能应感之而未能尽孚者焉是则鲁郑比壤
而学之兴废不同其俗使然非士君子所病也崔君寿
之河间之秀弱冠从其乡曲老先生讲问经义敏而好
修有党里之誉往岁调官安阳始至即延师儒设讲席
率郡之子弟执经请疑人肃然知有师道学宫久废墟
卷二 第 36b 页 WYG1189-0308b.png
为牧场前之仕乎此者莫或过而问之君独以是为戚
亟佐其长鸠工度费兴颓举坏辟宫墙拓厦屋像先圣
贤而事之春秋岁祀俎豆具设登降如礼长老预在列
者咨嗟太息不图盛事复见于今政将成翩彼飞鸮乃
或鸣其不善亟委而去之士论共惜寿之则不以是芥
蒂杜门讲习忘倦久之乃调广平之宾幕春仲将发众
为祖于郭南或举觞而言曰鲁僖之化不可以行于郑
校泮林咏歌不可以加于城阙子是行欲兴学其毋遽
卷二 第 37a 页 WYG1189-0308c.png
乎余曰不然士之仕也观其志之所存及其既仕也观
其政之所先其所先者乃其志之所存也存之于平居
先之于临事惟学问君子能之不可望此于众人也寿
之筮仕之始涖官之初即能以延儒兴学为急先务由
其志之所存也在是故其政之所先者亦在是此正寿
之所以卓然过人出处通塞系乎所遭其可以是沮吾
志乎况广平地大物众秀民汇兴皆有志于道夫岂安
阳可儗余愿君举安阳之巳行而行之广平推安阳之
卷二 第 37b 页 WYG1189-0308d.png
未及行而究之广平必致其长于鲁僖郑侨汉文翁之
上使人曰路幕有儒者故路之政事皆出于经美声洋
溢主宾俱荣不亦善乎若夫治簿书课功程苟逃旷责
刀笔吏类能之不足为君浼也乃书此以饯之
   送杨善长序
三代盛时耕于野者为民升于学者为士士者民之秀
杰千百而一二者也故有选士有俊士有造士由俊而
造德成行尊是之谓进士王与二三大臣论其材能而
卷二 第 38a 页 WYG1189-0309a.png
授之以位公卿大夫由此其选也乃若府史胥徒之属
则庶人之在官者耳蠲其征输而役之以事官长所举
不以荐之于王是乌得俊造齿哉盖上之所贵者在士
故天下之士莫不知所以自贵风俗淳厚人才众多用
此道也降春秋而战国王者之制日以隳坏而老学宿
儒犹能以道自任不与世变俱迁也当时诸侯大国之
君亦知儒之为贵卑躬尽礼惟恐不能致其肯以待众
民异术者而待之乎又降而两汉选举之制虽与古异
卷二 第 38b 页 WYG1189-0309b.png
然非经明行修名为儒者不得在高位国之羽仪民之
师表于是乎在其有由他途而进或阶曹掾而升不过
职钱榖治簿书试以其所长而止耳自是以来千有馀
年九流名家并驰争先而圣人之道儒者之教如三辰
丽天清明光洁万目同仰夫岂以一屈一伸或用或舍
而为晦明轩轾乎道如是教如是儒者之所以为贵亦
如是万钧一羽在我而不在物也河间杨善长家世业
儒中间为菽水之养试掾于京俄而风木缠悲以是返
卷二 第 39a 页 WYG1189-0309c.png
舍既除丧自念禄不逮养乃舍去刀笔之陋复儒冠焉
乡党以是贤之一日过余具道所以然之故求一言以
表其向道之夙忱余语之曰人有下乔而入幽者矣子
今舍掾从儒所谓出幽而迁乔子之立志善矣虽然立
志非难而坚志为难余愿子持之以静深要之以悠久
毋动于荣利毋夺于贫苦毋安于卑近岁通一经以植
其大本闻海内有先觉之士必往请质所疑以定学问
之指归使在我者充然实有可恃万钟轩冕且不足以
卷二 第 39b 页 WYG1189-0309d.png
累其方寸庶人在官之禄又何足为浼乎
   送穆秀之序
周子太极图义理之宗也邵子先天图象数之源也二
子发前圣未发之蕴海宇所共宗仰人无异辞也而朱
汉上易表乃谓穆君伯长得二图于华山陈希夷氏以
太极图授周子以先天图授李之才之才传之邵子则
二图乃伯长所传于华山翁者汉上之语其徵信乎近
世大儒乃谓太极图周子自得之学似不以汉上之语
卷二 第 40a 页 WYG1189-0310a.png
为然盖推尊周邵不欲汨之于异教而伯长付授之功
其可没乎嗟夫长江大河行地万里以趋于沧海而岷
嶓积石乃其发源所自江河之大初不以发源为讳也
盖伯长传之周邵二先生推而衍之伯长传其图二子
得其图外之心由是成通书成皇极经世流衍盛大以
至于今如长江大河汪洋浩博东注于海而伯长之传
则岷嶓积石之发源有不容废也穆氏裔孙少见于南
方余羁寓古瀛乃得与秀之相识伯长先生之裔孙也
卷二 第 40b 页 WYG1189-0310b.png
捧宪檄巡行属郡洁廉自将端靖无扰民誉交归公退
之馀坐驿手不释卷或遇儒生质疑辨惑亹亹不倦其
学厥有自来信乎其为伯长之裔孙矣将还求余赠行
语余谓秀之子之职业优矣子之才具美矣子之仕进
有梯矣余所望于子者修明尔祖之学以显尔祖之道
且以淑尔身使天下之人知太极先天二图之所自来
非吾子之当务乎盖周子通书邵子经世书观物等书
皆图外之心而近代晦庵朱子著太极解义及易启蒙
卷二 第 41a 页 WYG1189-0310c.png
等书又所以推明周邵二子之学其书浩博不可涯子
勉读之道在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