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125-02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龟山集卷十六 宋 杨时 撰
书一
见明道先生
某鄙朴无知不量力之不足也窃慕古人之学诵其书
论其世想见其为人而师之有日矣然以浅闻卑见未
能灼知古人大体故刻意虽坚终未有得也尝观古之
为士者所至远近虽不同其秉节励行皆有以自立于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125-0264b.png
世岂其材悉能过人耶特以先王教学之道明而士于
此时无私习之蔽故也周道衰庠序之法废故家遗俗
随以熄灭幸而有孔子出焉振先王已坠之教驾说于
当世而从之游者若参之鲁师之辟由之谚师之过商
之不及其材固非有大过人也然其闻所未闻见所未
见而馀言遗行有后世宿儒皓首而不能穷者则士之
得所依归岂曰小补之哉自秦汉迄于魏晋隋唐之间
明知之士见于其时不无人矣间有一节一义可称于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125-0264c.png
世者概以圣人中道非过则不及岂其材皆不逮古耶
徒以学无师承不知所以裁之故也以今较古则学之
难易又可知已且三代而上道德明而异端熄邪说诐
行不作于下士之朝夕蹈袭者无非礼乐之间则其学
岂不易致耶末世以来诸子百家异端并起是非纷错
无所考正士之始学者如适九达之衢从横曲折眩然
莫知所之非有𨗳其前则终身未见其至也呜呼师道
废久矣后世之士不能望见古人之万一者岂不以此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125-0264d.png
欤某尝悲夫世之人自蔽曲学不求有道者正之而又
自悲其欲求有道者而未之得也调官至京师于朋游
间获闻先生之绪言鄙俗之心固以潜释于是慨然兴
起曰古之人其相去甚远矣尚或诵其诗读其书论其
世想见其为人而师之又况亲逢其人哉其往不可后
矣此区区所以有今日之请也先生其将哀其愚悯其
志而进之使供洒扫于门下则千万幸甚
寄明道先生其一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125-0265a.png
自奔走南归不闻诲言久矣所居穷僻贤士大夫不至
其境每学有所疑则中怀罔然思所以考正徒北向瞻
望而已附语者以其视听不用耳目故能传死者之事
有人所不知者既已闻命矣然其所以能视听不用耳
目则未闻其说古者冠婚丧祭必筮之吉然后行事则
古之人其动作未尝不择日也其旨安在春秋不书即
位者四隐庄闵僖是也诸儒之论纷然不知所从左氏
谓隐公为摄以经考之则隐非摄明矣然三传皆谓有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125-0265b.png
让桓之志其果何也先王之时诸侯疑无相盟之事然
考之周官司盟之职曰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
则掌其盟约之载觐礼朝诸侯于坛讫乃加方明于坛
而祀之列诸侯于庭玉府共珠盘玉敦戎右以玉敦辟
盟遂役之赞牛耳桃茢司盟北面诏告明神诸侯以次
歃血则诸侯相盟礼所有也不识二礼之说果可以为
据耶抑亦附会之说耶春秋之凡书盟者又何谓也秋
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以传考之则仲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125-0265c.png
子者惠公之妾桓公之母也从之说者皆以为惠公之
母其曰惠公仲子者以别惠公之母耳其不同若此何
也春秋之学不传久矣每以不得从容左右亲受指诲
为恨鄙心所疑非止一二但未敢缕陈恐烦听览耳惟
先生不以愚鄙见弃一一见教幸甚
其二
某尝欲治春秋读之数卷浅识未能窥见其门户远去
师席疑无质问中欲辍之又惜其初心之勤惓惓不能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125-0265d.png
自已诵习之馀每妄有所亿然未知圣人之旨果可以
如此求否谨录之以质诸左右傥因暇时一赐观览正
其非谬以开𨗳之则幸甚矣隐元年郑伯克段于鄢段
以不义得众公弗能制终欲制之畏人之多言则克段
者郑伯而已非国人所欲也故不称国讨而书曰郑伯
盖交讥之也夫仁人之亲爱其弟非徒富贵之而已亦
必为之节也富贵而不为之节使之骄慢陵僣以速祸
败则其亲爱之也适所以害之耳故诗称郑伯不胜其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125-0266a.png
母以害其弟而春秋书曰郑伯克段正谓是欤夫克者
胜敌之辞以胜敌之辞加之则段之强可知矣段之强
由辨之不早辨也日有食之谷梁曰吐者外壤食者内
壤阙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言有物食之也夫日月之
变有常数焉此巧历所能穷也而春秋记以为异者盖
先王克谨天戒因以正厥事则日之有变岂徒然哉必
有以也故书曰日有食之而其辞若有食之者盖所以
归咎于人事而不以常数为不足畏也桓元年三月公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125-0266b.png
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二年三月公会齐侯陈
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夫宋督
杀其君而公成其乱取郜大鼎以归公弑隐公而郑伯
会公于垂以璧假许田则鲁之乱郑伯成之也不书为
内讳也夫郑伯之假田与公之取鼎其求赂一也而书
之异辞内外之分然也三年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胥
命盖若葵丘之会束牲载书而不歃血有五命之类是
也齐卫适国莫为命主故曰胥命也至治之时诸侯述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125-0266c.png
职以听天子之命而已何胥命之有哉然葵丘之会不
书命何也盖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实为盟主故不
书命盖不与其擅命也其他若及宋之类义例甚众并
前书所问皆未能晓略赐疏示乃至愿也浼渎左右徒
用愧畏惟先生诲人不倦未拒绝之幸甚
寄伊川先生
某窃谓道之不明智者过之西铭之书其几于此乎昔
之问仁于孔子者多矣虽颜渊仲弓之徒所以告之者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125-0266d.png
不过求仁之方耳至于仁之体未尝言也孟子曰仁人
心也义人路也言仁之尽最亲无如此者然本体用兼
举两言之未闻如西铭之说也孔孟岂有隐哉盖不敢
过之以起后学之弊也且墨氏兼爱固仁者之事也其
流卒至于无父岂墨子之罪耶孟子力攻之必归罪于
墨子者正其本也故君子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
弊正谓此耳西铭之书发明圣人微意至深然而言体
而不及用恐其流遂至于兼爱则后世有圣贤者出推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125-0267a.png
本而论之未免归罪于横渠也某窃意此书盖西人共
守而谨行之者也愿得一言推明其用与之并行庶乎
学者体用兼明而不至于流荡也横渠之学造极天人
之蕴非后学所能窥测然所疑如此故辄言之先生以
为何如
伊川答论西铭
前所寄史论十篇其意甚正才一观便为人借去俟
更子细看西铭之论则未然横渠立言诚有过者乃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125-0267b.png
在正蒙西铭之为书推理以存义扩前圣所未发与
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二者亦前圣所未发岂墨
氏之比哉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
老幼及人理一也爱无差等本二也分殊之蔽私胜
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
私胜之流仁之方也无别而迷兼爱至于无父之极
义之贼也子比而同之过矣且谓言体而不及用彼
则使人推而行之本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125-0267c.png
荅伊川先生
示论西铭微旨晓然具悉如侍几席亲承训诱也幸甚
幸甚某昔从明道即授以西铭使读之寻绎累日乃若
有得始知为学之大方是将终身佩服岂敢妄疑其失
比同于墨氏前书所论谓西铭之书以民为同胞长其
长幼其幼以鳏寡孤独为兄弟之无告者所谓明理一
也然其弊无亲亲之杀非明者默识于言意之表乌知
所谓理一而分殊哉故窃恐其流遂至于兼爱非谓西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125-0267d.png
铭之书为兼爱而发与墨氏同也古之人所以大过人
者无他善推其所为而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所谓推之也孔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
则无事乎推矣无事乎推者理一故也理一而分殊故
圣人称物而平施之兹所以为仁之至义之尽也何谓
称物亲疏远近各当其分所谓称也何谓平施所以施
之其心一焉所谓平也某昔者窃意西铭之书有平施
之方无称物之义故曰言体而不及用盖指仁义为说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125-0268a.png
也故仁之过其蔽无分无分则妨义义之过其流自私
自私则害仁害仁则杨氏之为我也妨义则墨氏之兼
爱也二者其失虽殊其所以得罪于圣人则均矣西铭
之旨隐奥难知固前圣所未发也前书所论窃谓过之
者特疑其辞有未达耳今得先生开论丁宁传之学者
自当释然无惑也相去阻修未缘趍侍以请毕馀教兹
为恨耳
与杨仲远其一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125-0268b.png
录所惠书谓能不变于俗此固区区所望而吾子所当
勉也甚慰甚慰道废千年学士大夫溺于异端之习久
矣天下靡然成风莫知以为非士志于道者非见善明
用心刚往往受变而不自知此俗习之移人甚可畏也
若夫外势利声色不为流俗诡谲之行以是为不变于
俗则于学者未足道也吾子勉之先帝睿圣方将大有
为而遽有凶变如此固天下所同戚也今天子即位务
在宽民一时聚敛之臣迁谪殆尽东州民吏如释重负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125-0268c.png
息阴休迹而遇清风也幸甚幸甚不知吾乡亦觉如此
否司马君实已作两府甚慰民望伯淳先生近自汝召
作宗丞想已在京师君玉或未归计早晚当勉之令就
学也某苟禄如常贱吏冗职无补于万分而旧学日废
以此易彼孰得孰失
其二
近日不审为学何地向者欲往定夫处今果然否夫为
已之学正犹饥渴之于饮食非有悦乎外也以为弗饮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125-0268d.png
弗食则饥渴之病必至于致死人而不学则失其本心
不足以为人其病盖无异于饥渴者此固学之不可已
也然古之善学者必先知所止知所止然后可以渐进
伥伥然莫知所之而欲望圣贤之域多见其难矣此理
宜切求之不可忽也某迂拙之学无以希世而望古不
及又不自量力之不足也犹孜孜不已宜为后生豪俊
之所悯笑而乃过为吾弟之所取信故尤区区不敢嘿
也惟亮之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125-0269a.png
其三
辱示高文用意精深益见好学之笃也夫养气之道如
治苗然舍之而不耘则有稂莠之伤助之长则揠之而
槁矣其说是也然将不舍而耘之则宜奈何与夫助之
长者又何辨此近似之际体之者尤当慎择也夫以天
废人以人灭天固不可也然养气者不废人不灭天则
天人犹两立矣乌睹所谓合一者哉反身者反求诸身
也盖万物皆备于我非自外得反诸身而已反身而至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125-0269b.png
于诚则利人者不足道也伯夷求仁而得仁子贡以是
知孔子不为卫君其言正为让国而发至于天下视之
为去就则夷齐非求为此也乌得以此为求仁之效哉
是犹未免以迹论也生之谓性未有过也告子论生之
所以谓之性则失之矣老氏之有无佛氏之色空盖将
明天下至赜非有人物之异也老子以有生于无又曰
有无之相生是不知有无一致矣正蒙谓万象为太虚
中所见物则物与虚不相资卒陷于浮图以山河大地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125-0269c.png
为见病之说山河大地正指物言之也若谓指物言之
可也则浮图见病之说不足非矣此与佛氏以心法起
灭天地更当究观所谓心法起灭天地之旨未易以一
言攻之也更详味之如何或有未尽无惜疏示
其四
寄示杂论用意精确益见好学之笃也甚慰甚慰夫克
已者扬雄所谓胜已之私是也反身而诚则常体而足
无所克也故前书论反身与克已异意耳更详考之告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125-0269d.png
子知生之谓性而不知生之所以谓之性故失之非生
之谓性有二说也特告子未达耳乾之六爻有臣位而
坤之六爻无君位夫乾之九二虽曰有臣位然君德也
故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
其此之谓乎用是求之则乾坤君臣之位可推而知也
某在此虽多事亦时得开卷闻于经史颇有论著并所
讲乾坤义无惜录示冗迫书不能究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125-0270a.png
其五
世之学者皆言穷达有命特信之未笃某窃谓其知之
未至也知之斯信之矣今告人曰水火不可蹈人必信
之以其知之也告人曰富贵在天不可求亦必曰然而
未有信而不求者以其知之不若蹈水火之著明也孟
子曰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又曰得
之不得为有命世之后生晚学读孟子者皆知之矣孔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岂今之后学者皆能如孔子必至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125-0270b.png
五十而后知耶盖孔子之所知殆不止此也宦学之馀
试一思之如何
其六
诸子之学折诸圣人犹望洋向若其辨自屈也儒佛之
论造其极致则所差𦕈忽耳其义难知而又其辞善遁
非操戈入室未易攻也虽横渠之博辨精深犹未能屈
之为城下之盟况馀人乎置而勿论可也要当深造而
自得之则其辨自见矣近日治经读史如何家居既不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125-0270c.png
为外事湮汨谅须精到也或有论议寄示为幸先生书
录去某到此未暇开卷西厅稍宽旷有园亭足以自适
旬日事渐定计可温寻旧学也冗迫不能尽万一
寄程二十三其一
自去年夏曾奉问并颍川书一角及得吾友递中附到
八月书乃知未达不审此书竟能达否某正月尽离乡
四月初方到官所敝司事稍简不至废学然彭城士类
凋落友朋绝少索居终日无过门者不闻道义之益恐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125-0270d.png
遂默默浸为庸人深可忧畏追思在颍之乐进趋文席
退讲所闻邈不可得汝阳迩日所游从者何人所读者
何书因书示及未涯良会惟希力学慎爱
其二
为别倏两年穷居寡便邮置安否之问彼此旷绝倾念
之至每形梦寐迩日不审起居何如某到官逾月矣人
事稍息过此渐可追寻旧学汝阳亦不至多事想不废
读书因风愿以所得来告尚远高论暑毒切冀自重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125-0271a.png
与杨君玉
久别不审为况何如比得足下书辞旨超迈慨然似有
志者甚慰甚慰夫君子之学求仁而已孔子之徒自子
贡以下其说有未闻者而吾子自谓知之其所造远矣
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愿加好焉则异日所进未易量
也某诸况如昨差足为幸未间千万加爱
与杨孟坚
相去之远不及朝夕趋侍款奉谈论中怀欿然每以为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125-0271b.png
恨钦慕之至不能去心夏热伏审尊候起居万福吾丈
以高才盛德宜在显位以泽吾民久沈下僚不副舆论
然清时引年五福兼备蝉蜕嚣尘之中俯仰泉石之下
高蹈物表与世之酣豢富贵而不知反者有间矣此固
哲人之所荣非常俗可到钦羡钦羡诗二篇辄浼左右
辞鄙意陋不足以游扬盛美徒有累乎高明耳惭悚惭
悚
龟山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