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 第 1a 页 WYG1466-07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粤西文载卷五十八
桂林府通判汪森编
考
古南越考 马端临
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北越之地亦谓
之南越古谓之雕题非禹九州之域又非周礼职方之
限在天文牵牛婺女则越之分野兼得楚之交秦始皇
卷五十八 第 1b 页 WYG1466-0702b.png
略定扬越谪戍五方南守五岭后遣任嚣攻取陆梁之
地遂平南越置郡此为南海桂林象置南海尉以典之
所谓东南一尉者也秦末赵佗遂王其地汉因封之佗
后数代其相吕嘉反叛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讨平
之元封初又遣军自合浦徐闻入南海至大州方千里
略得之后兼置交趾刺史其馀土宇自汉以后历代开
拓后汉建武中交趾女子徵侧妹徵贰反于是九真日
南合浦蛮俚皆应之自立为交趾帝使马援平定交部
卷五十八 第 2a 页 WYG1466-0702c.png
始调立城郭置井邑至献帝乃立为交州其边州诏使
持节给鼓吹以重威镇加九锡六佾之舞汉末其地并
属吴仍分为广州后属以建宁太守遥领交州晋平蜀
亦然及平吴仍旧交广二州宋分为广州交州越州齐
并因之梁陈以来废置混杂不能悉举唐分十五部此
为岭南道五代时为刘氏所据宋乾德四年平南汉始
尽得岭南之地分为广南东路西路五岭之南人杂夷
獠不知教义以富为雄珠厓环海尤难宾伏是以汉室
卷五十八 第 2b 页 WYG1466-0702d.png
尝罢弃之大抵南方遐阻人强吏懦豪富兼并役属贫
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其性轻悍易兴迷节爰自前代
至于唐朝多委旧德重臣抚宁其地也
洮水考 蒋冕
洮阳为县属零陵郡载在前汉书地理志中后汉书所
志亦同而史记本纪已有汉将破英布军洮水南北之
说实高祖之十二年则洮阳正以破布军有闻于时而
名县水北曰阳洮阳则洮北也前汉书王子侯表武帝
卷五十八 第 3a 页 WYG1466-0703a.png
元朔五年封长沙定王发之子狩燕为洮阳侯则元朔
以前洮阳已为县矣注史汉诸家者皆莫能的知洮水
所在苏林则曰洮音兆徐广则曰洮音道在江淮间至
史炤著通鉴释文亦谓洮音兆在淮南盖史炤字音引
用苏说而所谓在淮南者则因英布王淮南遂篡取徐
广之说以为洮水在淮南皆以已意揣度言之非其实
也惟胡三省灼知其误且云按通鉴布军既败走江南
高祖令别将追之别将击布军于洮水南北皆大破之
卷五十八 第 3b 页 WYG1466-0703b.png
则洮水当在江南罗含湘中记零陵有洮水水经注洮
水出洮阳县西南东流注于湘水如淳注汉志洮阳之
洮音韬盖布旧与长沙王婚其败也往从之而洮水又
在长沙国境内英布之军实大败于此杜佑曰汉洮阳
城在永州湘源县西北按今全州汉洮阳县地有洮水
在清湘县北胡氏此说考据最为精审史记黥布传布
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布故与番
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诒布伪与亡诱走越盖洮阳
卷五十八 第 4a 页 WYG1466-0703c.png
在零陵南为楚极南之境洮阳之南则越境也自楚入
越未有不经洮阳者胡氏以洮水南北为吾洮阳而用
如淳之音一洗徐广苏林史炤诸说之谬今陜西有临
洮府又有洮州卫临洮在汉属陇西郡陇西洮水出西
羌中北至抱罕洮州卫亦以西羌洮水所经得名春秋
鲁僖公八年及二十五年公两会诸侯盟于洮杜氏谓
洮曹地盖以西羌洮水经曹地因而名之皆与吾洮阳
之洮全不相涉东晋时宋武帝继母孝懿皇后父萧卓
卷五十八 第 4b 页 WYG1466-0703d.png
为洮阳令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宗悫以功封洮阳侯皆
吾全之洮非陇西之洮也鹤山魏文靖公亦谓清湘土
溪东出于濂溪西会于洮水正指汉将破布军处盖洮
水视湘水虽小而县以洮名顾在湘水未名县之先自
汉至隋皆然隋平陈后始废洮阳而湘源名县历唐逮
宋又改湘源为清湘云
致堂流寓全州考
致堂胡先生以绍兴二年壬子岁来吾全有初至清湘
卷五十八 第 5a 页 WYG1466-0704a.png
闻安仁帅司为曹成所袭五言律诗四首次年癸丑游
砻嵓有五言古诗十二韵具皆载在斐然集中今集之
二十卷又有悼亡别记大略谓其妻张宜人以绍兴元
年辛亥四月西入邵十二月盗曹成败帅兵于衡又迁
于全西南至灌江与昭接境敝屋三间两庑割茅遮围
之上下五百馀指度冬及春瘴雾昏昏大风不少休郁
薪禦寒粢食仅给壬子六月成馀众卒入灌江宜人与
二姒将子女仓惶奔避一夕忽闻鼓声已近徒从鬨然
卷五十八 第 5b 页 WYG1466-0704b.png
四逸独馀负轿者不去遂偶脱冬十一月先生奉其父
文定命省家岁尽逢宜人清湘山寺中癸丑文定来湘
潭秋八月然后尊卑会南岳先生初至清湘诗中有税
鞅年华暮及岁晏风云惨之句与此岁尽之说当是其
年岁除前数日抵吾全至其游砻嵓诗谓我来庚伏初
则先生之去其在癸丑之初秋乎盖游砻嵓未几即挈
家北行是以秋仲长幼始会于衡耳然则先生寓吾全
已阅历寒暑非泛泛使轺经过者比称为寓公夫岂不
卷五十八 第 6a 页 WYG1466-0704c.png
宜而前后郡志顾无一言及之何也冕备员内阁检宋
人所修清湘县志见先生游砻嵓诗乃据斐然集较补
其讹缺者数字并录初至清湘四诗藏于家先生讳寅
字明仲建宁崇安人文定公长子五峰先生兄也父子
兄弟皆名列宋史儒林传中文公朱子尝称先生议论
英发人物伟然可谓豪杰之士鹤山魏文靖公亦称先
生自游庠序已深诋王氏专尚关洛诸儒之学举进士
与张忠献公同召引谊劘上往往有敌已以下所不能
卷五十八 第 6b 页 WYG1466-0704d.png
堪者追废王安石配食孔庙追谪章蔡诬谤宣仁后远
徙炎荒几陷五十三家罗织之狱平生任重道远之死
不渝扶植三纲大有功于斯世吾全既辱先生流寓则
当奉祀学宫以申后学景模仰范之心先生卒官徽猷
阁直学士左朝请郎提举江州太平观冕尝考先生流
寓吾全岁月景仰不已遂形于诗
乡先辈萧圭及窦道翁陈孟宾科第考
吾全士入皇明来举进士始萧圭圭治尚书以州学生
卷五十八 第 7a 页 WYG1466-0705a.png
举洪武十七年湖广乡试明年第进士其会试也名在
九十五其年会试录于圭名之下书曰湖广永州府全
州学生盖是时吾全尚𨽻湖广故也予尝见此录抄本
于先师大学士琼台先生家故大宗伯华容黎文僖公
家亦有此录二本所书皆同然考之州志及州学进士
题名记皆无之圭官监察御史以与千户乔用交恶被
逮谪戍株连乡人谪戍者数十人岂乡人忿之故并其
履历不欲道而后之修州志记题名者遂因而遗之欤
卷五十八 第 7b 页 WYG1466-0705b.png
抑吾全文献不足故然也在胜国时虽科举取士甫行
辄罢前后仅十六科然吾全士之登乡科者亦未尝乏
方延祐甲寅初科已有窦道翁者以明易举湖广省试
其名第于十六其所试经义有司为刻梓以传见于前
八科三场文选中可考也其后又有陈孟宾者以善赋
中湖广省试其名次亦与道翁同其所试荆山璞赋予
在京师藏书家尝得而录之窦以全州路贯陈之贯以
清湘县其名姓郡邑若此焯焯而州志及乡贡题名记
卷五十八 第 8a 页 WYG1466-0705c.png
皆遗而不载且二子皆以有文见录于主司故姓名得
附其文以传若其他名虽见录而文不见录者计亦未
必无也志记又安得不遗之哉此诚文献不足之故矣
暇日间与州守姑苏顾侯华玉谈及此事侯因属予笔
之以补志记之缺遂疏其略如右
总督两广军务考 王世贞
洪武元年师下广西命永嘉侯朱亮祖出镇广永乐中
广西则都督韩观山云侯柳溥相继为大帅得专征及
卷五十八 第 8b 页 WYG1466-0705d.png
诛赏独有文臣督摄之寄至正统十四年苗寇猬起广
东则命侍郎揭稽广西则命侍郎李棠各巡抚之然二
广地势犬牙贼东西豕突来往叵测而武臣自守便利
不相策应天子用兵部尚书于谦言命太子太保左都
御史王翱总督两广军务自总兵以下悉听节制一切
便宜从事然事已即归不恒设马昂再以提督至叶盛
以巡抚至成化元年复命都督赵辅率大兵讨之升浙
江参政韩雍为佥都御史赞理军务然于制书独重雍
卷五十八 第 9a 页 WYG1466-0706a.png
既平寇遂命总督军务兼理巡抚久之雍以两广土地
广远恐馀孽复生重贻边患请于朝愿得文武大臣分
理其事上命副都陈濂抚广东佥都张鹏抚广西而雍
专治军寻以忧去五年复起雍以右都御史总督兼巡
抚于梧州开设总府居中调度两广副总兵参将而下
悉听节制而两广巡抚复不设仍统于总督正德十一
年改总督为提督嘉靖四十五年因广东寇发遥制不
便兵部题准总督军务止抚广西于广东另设巡抚至隆庆
卷五十八 第 9b 页 WYG1466-0706b.png
四年又改总督闽广兼理粮饷巡抚广东于广西另设巡抚
广西山川考 章 潢
桂林正禹贡要荒之服所谓荆楚之南百粤之西衡山
之阳苍梧之野九疑之塞皆是也五岭西止于越峤峤
去兴安五十里去灵川九十里秦伐南越运道皆由于
此非陆梁地也山自岷山之脉一支为衡山者从南而
分东西一度大庾一度桂岭水自九疑五入洞庭四落
南海者皆出越峤之东西域内灵之三源皆三山为主
卷五十八 第 10a 页 WYG1466-0706c.png
分其一海阳别为湘漓出于灵江口者人知之熟矣郦
道元云湘漓之间谓之始安峤自峤之阳南流注漓名
曰始安水又南与沩水合出西北邵陵县界邵陵乃武
岗新宁之境也有夫夷川源出广西全州北至邵阳会
澬水盖西延之山有嵓如海阳然水分东西背流而别
西北去新宁历宝庆新化至于益阳会澬水入湘江达
于洞庭东南为黄陌江为六洞江合漓江达于南海同
为沩水之源此则世所未讲者也又兴灵之界有阳高
卷五十八 第 10b 页 WYG1466-0706d.png
山东南发源为川江为小融江南为路江出为北偃下
连南偃径邑之东南小融出邑北二十五里与漓沩三
水合故曰大融水经引汉书曰漓津者此际也大融而
下历千秋峡风水相搏如银故曰银江银江而下有淦
江出兴安严关从南而东会漓江之东南二里淦江而
下有甘棠江自小融分为东西带融历龙嵓合甘棠出
白石湫同为漓江会桂郡之东南世传湘漓一窍不知
三源七派合助上流中有淦棠二水及尧山之三百源
卷五十八 第 11a 页 WYG1466-0707a.png
支分派落复归于桂故自白石而下深潭广浸与湘江
埒然禹导九江澬湘二水与焉其源出海阳西延者世
未之及盖导其流便之疏而山水之源入蛮服者所不
暇究盖王者不治夷狄之意非言不事于攻取也不为
治其井邑沟洫而亦不责其赋税贡货盖势有所不能
尽焉者然匹夫匹妇得所之心而圣人亦未尝忘焉至
秦始皇其志与古人异穷兵黩武尽天下之利以为己
有慕越之珍奇异物乃命史禄凿渠仅十馀里而舟楫
卷五十八 第 11b 页 WYG1466-0707b.png
之利遂薄南海岂惟楚越之民独赖焉是岁丁亥自临
洮至辽东同筑长城逮今足为藩障均可谓无圣人之
心而有圣人之泽者矣何也始则厉民终则归利于民
非泽乎然天下后世颂神禹之功而不追祖龙之泽者
原其心故也
三江考 魏 浚
府江左江右江谓之三江府江本漓江东南注经平乐
出梧江昭州既为郡从郡名府原无别义翁宪副周庭
卷五十八 第 12a 页 WYG1466-0707c.png
定以阳朔而下龙门而上属昭州者为府江谓不如从
漓江桂江之名为雅左江发源交趾径丽江朗宁横贵
出浔州而右江则自牂牁入粤径融柳乌泥西来注之
又径象武与左江会于浔合流而东予初不解左右之
义阅地形则左宜为右而右反为左后询之知者乃得
其故两江处粤西南极陬入者多由东粤或下漓水皆
溯流而上从溯流者分左右相沿习有此语故不变尔
又邕州自有左右三江之号左出广源右出峨利会于
卷五十八 第 12b 页 WYG1466-0707d.png
合江镇流入横州是为郁江郁江左江也右江又曰黔
江
说
湘漓二水说 柳 开
湘漓二水始一水也出于海阳山山在桂州兴安县东
南九十里西北至县东五里岭上始分南北为二水北
为湘水南为漓水求其二水之名于书记皆无所说淳
化元年开自全州移知桂州乘船溯湘水而抵岭下沿
卷五十八 第 13a 页 WYG1466-0708a.png
漓水达于桂州问其岭之名即分水岭也分水是湘漓
水也二水异流也谓其同出海阳至北岭分南北而相
离也二水之名疑昔人因其水分相离而乃命之曰湘
水也漓水也其北水所谓湘南水所谓漓将有以上下
先后而乃名之也水固属北方北方为水之主也以其
北流者归主也乃尊之以湘字加其名为上焉又疑为
以北者入于华南者入于夷华贵于夷也故以湘字为
先焉既二水以二字分名之即北者为先名湘也即漓
卷五十八 第 13b 页 WYG1466-0708b.png
者必加南流者也所以漓江是分水之南名也因其水
之分名为相离也乃字傍从水为湘为漓也凡为字皆
命名者也名者强称物也古之以万物错杂惧难别识
也乃以名各记之矣即物之名有类有假有义有因焉
斯二水之名以其水分相离为名是取类也是所假也
是从义也是有因也今书漓江为离字疑其不当为此
离字也当以字傍加水作此漓字也又字书古无此漓
字酌其理增而合之为字焉亦犹古之他字皆以义以
卷五十八 第 14a 页 WYG1466-0708c.png
理撰物者以成字也非与天地同生于自然耳亦皆由
于人者也于今悉为世所用矣以斯而言之即古之所
为者未必即为是今之所作者未必即为不是即凡事
亦无古无今惟其为当者是也则湘漓二江之名孰曰
非乎若以其南方为离流南方为漓江也即所说之义
甚疏矣
瘴疟说 王 棐
南方天气温暑地气郁蒸阴多闭固阳多发泄草木水
卷五十八 第 14b 页 WYG1466-0708d.png
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元气不固感而病作是谓之瘴
轻者寒热往来正类痎疟谓之冷瘴重者蕴热沉沉昼
夜如卧灰火中谓之热瘴甚者一病失音莫知其所以
然谓之哑瘴冷瘴不死热瘴久而死哑瘴无不死此方
书之说也愚谓哑瘴者非伤寒失音之症乎非中风不
语之症乎治得其道间亦可生安得谓之无不死耶若
夫热瘴乃是盛夏初秋茅生夹道人行其间热气蒸郁
无林木以蔽日无水泉以解渴伏暑至重因而感疾或
卷五十八 第 15a 页 WYG1466-0709a.png
饮食不节偶成此症热昼夜不止迟治一二日则血凝
竟不起矣南方谓之中箭亦谓之中草子然挑草子法
乃以针刺头额及上下唇仍以楮叶擦舌皆令出血徐
以草药解其内热应手而愈安得谓之久而死邪至于
冷瘴或寒多而热少或寒少而热多亦有叠日间日之
异及其愈也疮发于唇验其症则是外方之疟本非重
病每因误而致祸亦不可以不死而忽之但诊脉息极
微见其元气果虚与附子川乌等药而愈或误投以寒
卷五十八 第 15b 页 WYG1466-0709b.png
药所谓乘风入胃阴盛乃亡若诊其脉息雄盛审其症
候实热且服和解等药而徐治之或误投以热药所谓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但诊脉而用药万不失一然观其
形气之怯壮察其脉息之虚实参以病之盛衰分其症
之阴阳极工巧以审之其庶几乎病者亦不可全咎于
风土皆不摄不节有以致之间自入广以来但用修养
之法晨兴盥漱后先服平胃散间或投以不换金正气
散洗面后啖少粥巳时早食申时晚食夜则服消食等
卷五十八 第 16a 页 WYG1466-0709c.png
药一聚会宜节饮不宜大醉及频数耳但天气不常一
日之间寒暖数变却须脱著以时稍稍失节亦无深害
所甚急者宜加意焉省食生冷则脾胃自壮省餐油腻
则胸膈自快无大忿怒以伤天和重节色欲以固真气
如此调摄决可以保无恙也
五瘴说 梅 挚
濒海之地岭表之区皆有瘴焉何则冈峦重复之势日
月回薄之所靡不蒸郁人或不支缘间以生疾有自来
卷五十八 第 16b 页 WYG1466-0709d.png
矣太宗御宇提封万里外诸荒服率皆内附文轨一同
故命官分治大小之职岁无虚旷用能适遐迩之宜均
劳逸以行由是宽传宣化远民受赐其间供职或康宁
者有之疾疫者有之奄忽者有之康宁固无他议疾疫
奄忽者皆曰瘴之由也是俾仕者皆畏远惮瘴而独后
斯民轻斯任哉载之传曰天有六气淫则生疾阴阳风
雨晦明此其常也且二气之大生育万物各遂其宜焉
有异于南北而戕人乎盖人自暴自残之耳予谓仕有
卷五十八 第 17a 页 WYG1466-0710a.png
五瘴之患避之犹未能也若夫急征暴敛剥下以奉上
此租贼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晨
昏荒宴废弛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民利以实私储此
货财之瘴也盛陈姬妾以娱声色此帷薄之瘴也有一
于此民得以怨之神得以怒之而后逆气成象俾安者
疾之疾者殛之以示天戒虽日在辇毂下亦不可逭矧
其绝远乎世之仕者或不自知五瘴之过止归咎于土
瘴得不谬欤予被命遐服忝知州事大惧五瘴之渐行
卷五十八 第 17b 页 WYG1466-0710b.png
无以箴戒又奚惧山川之瘴乎因为瘴说以袪惑焉
玉髓泉说 林 岊
盘石之石湘之奇石也盘石之泉湘之奇泉也由东西
往来者水浮湘江陆径磐石而磐石之下亦有江流则
螺江也螺江之岸修平如带湘山右据峥嵘超突十步
一嵓五步一窦层见巀嶪者磐石之石也生于洞穴覆
以嵚嵌色青味甘响摇江潭者磐石之泉也余比政暇
尝游斯境喜而徘徊瀹流寻源循涯导津有溜而涧有
卷五十八 第 18a 页 WYG1466-0710c.png
溢而盂有澄而泓觉粹精之混融饮一瓢以自适因旧
址为亭据冲要领晴晖坐挹江光石乳留照徜徉左右
拾骚吟于林壑访钓隐于烟波超然忘归盖逸兴之四
集也客有踞泉上问余家闽会巨涛沃日之红澄澜际
天之碧既倚嵓而熟睨历江淮抵燕赵太行之峻特黄
流之奔猛抑又接于心日乃爱是焉何也余曰泉亦多
爱矣有海泉有渊泉有山之泉有井之泉有谷之泉有
石之泉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海
卷五十八 第 18b 页 WYG1466-0710d.png
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渊也险止亨行山也冽食寒泉
井也谷之泉唐人所谓振鹭之瀑石之泉汉人所谓太
山之霤晋人所谓涓涓始流是也今斯泉生斯石无一
点尘杂气又当楚粤之通衢瀑容井德毓山之趾出知
所适三江会同淼然湖海湘中号之第一此固余之所
甚爱而思与往来者数也
降真香说 桑 悦
柳之怀远产香藤叶大如掌多刺钻蹀绞啮巨材产多
卷五十八 第 19a 页 WYG1466-0711a.png
于山林纡挛之处岁久色微黄曰藤香或深藏巑岏巨
石攫路人迹不到霜饕雪虐积以岁月皮肉俱烂赤心
如铁谓之降真真之所成假降久矣天之于人纯真并
畀长与世接巧伪日滋欲聪明尽亡耳目俱丧纤假悉
屏独全其天果易得邪呜呼物降其假其真香于一时
人降其假其真香于万世故曰人为贵安得举世皆淳
万物同春入混沌室结鸿濛邻焚真香会人以遗乎假
合之身
卷五十八 第 19b 页 WYG1466-0711b.png
用茅说
柳州郊野多产茅根株如蛇虺结蟠长没牛马因猺獞
藉埋伏劫商至冬则尽焚之弘治甲寅二月予奉当道
檄筑玉融之缺城数百丈且置敌楼百楹于其上与里
胥筹其役佥曰未或易致邑瓦工惟三四人瓦难猝具
盖楼合暂用茅便便茅已尽焚各村老弱至回禄虐焰
不及处采取有得蓬蓬胜于兰蕙予惧新城灰土未乾
忽春雨连绵冀城楼帡幪其颓圮故求茅甚急日坐行
卷五十八 第 20a 页 WYG1466-0711c.png
府中闻负担簌簌声则喜吾茅将至虽连城之璧化㿻
之金不愿易也且是物未火前随处翳塞最为人所贱
恶岂知丁时之缺亦逄亨运上下贵重之有如是邪呜
呼茅一也昔焉在野为薮以蔽贼今转而输官护城以
禦寇凡物能取其长未必无可用也抑亦僻远之茅素
不党恶至是而得显用欤虽然城楼耸军民之具瞻不
得已而用茅茅性易腐其品极卑升之兹楼之上气象
萧然无以压人之望是可暂而不可常也因循苟且不
卷五十八 第 20b 页 WYG1466-0711d.png
急求瓦以易之而以全城专托焉则误矣昔汉高祖以
安刘付周勃勃犹士夫也刘卒赖以安唐太宗取李绩
于群盗因以为将不为无补使居相臣托孤之任安能
久而不变哉高祖用瓦太宗用茅故其后之城或固或
不固
应泉说 顾 璘
天气之将至厥符乃见故阳生则灰动霜降则钟鸣物
理所徵无足怪者柳山故有泉迩者书院废圮池涧湮
卷五十八 第 21a 页 WYG1466-0712a.png
塞泉涸不流正德甲戍二月八日璘与中丞蒋公及诸
宾僚来访遗址遂议兴复是日命山人浚池即得旧所
甃石龙首泉涓涓自口出不数日遂循徐而流至山下
郡人莫不喜曰泉固有知也哉璘曰不然天地之气运
诸玄间以时盛衰其徵在三光山川与人物尔湘南之
气于今为盛若太宰泾川张公中丞梅轩少宰敬所二
蒋公秉钧中外自馀方岳郎署之贤联辉接迹蔚然并
兴斯固元气之积而发焉者也泉之至不其然乎泉旧
卷五十八 第 21b 页 WYG1466-0712b.png
名达乃更曰应盖表其灵矣
辨
还珠洞辨疑 陈 琏
桂城伏波山下有洞名还珠相传前代有一渔者由洞
口数百步深入渐明朗见一物状如犬瞑目而睡前有
一珠甚光莹因急怀归官府寻知之意其为异物亟命
还之渔人复至故所此物犹未醒故世传为还珠洞或
云汉马伏波征交趾回载薏苡珠经此因得名至今未
卷五十八 第 22a 页 WYG1466-0712c.png
有定论然宋人题此洞有云凛凛威声振百蛮肯将梱
载溷溪山无人为起文渊问端的珠还薏苡还以此观
之乃伏波之事无疑彼渔人之说涉于怪诞奚足信哉
桂林淫祠辨疑
予闻桂林属邑有周文王太伯孟母汉高祖张良韩信
等庙莫究所以及观建武志邕州亦有高祖祠云马伏
波征蛮酋长请降愿朝汉天子于是立高帝祠以祭之
又父老相传云宋胡颖守潭专毁淫祠惟前代帝王及
卷五十八 第 22b 页 WYG1466-0712d.png
忠臣烈士祠不毁后颖转官广西乡人闻风皆以淫祠
易以帝王名臣之号倖免一时相传至今遂不能改以
其所言近理彼溺于淫祀者尚当省哉
沉香潭辨疑
洪武戊寅冬琏偕桂林府照磨临洮马可俊如京师舟
下清湘数十里有沉香名潭潭在石崖下有枯木横置
崖上相传沉香言有神物呵护人不敢取取则致祸予
既蓄疑未得其实因停舟崖前命可俊射之叠发数矢
卷五十八 第 23a 页 WYG1466-0713a.png
偶落其一片拾而视之甚轻纹理如桂木爇之则不香
始知其为伪也桂林大墟下石崖上有一木亦云沉香
后为人窃去皆此类也去沉香潭不远有一石函谓诸
葛武侯藏兵书于石崖上殊不知武侯平生出师未尝
至此又其所著书盛传于世人莫不知其肯为诡秘之
事哉此特好事者为之耳琏既辨沉香之伪因及此以
释世人之惑
陶澈斋墓称呼辨 蒋 冕
卷五十八 第 23b 页 WYG1466-0713b.png
乡先贤宋宝谟阁学士陶公崇方理宗宝庆初元以著
作佐郎上保业慎独谨微持久四事帝嘉纳之且曰卿
所陈四事切于朕躬朕当行之其略见于宋史全文元
人修宋史采入理宗本纪而不为公立传其履历治行
皆莫能详惟郡志谓公字宗山少聪敏十岁赋笔山诗
有惊人句登嘉泰二年进士第历仕两广召试馆职慕
柳子厚为文尝撰宋铙歌鼓吹曲及楚词七叙以进于
朝理宗在潜邸时公为讲读官龙飞被召首陈保业等
卷五十八 第 24a 页 WYG1466-0713c.png
四事及因轮对又陈郡县武备厚民生厉士气之论与
时宰忤黜知信州终于任赠特进谥文肃有澈斋文集
行于世子梦训典舂陵瑞阳两郡终监丞郡志又云公
历官行事见国史而竟莫详公之所历何官今惟郡北
洮村坊有觉苑寺宝庆以后题额书公职衔甚备曰中
大夫右文殿修撰崇政殿说书兼侍讲宝谟阁学士正
奉大夫知信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使清湘县开
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陶崇寺虽重建于元至
卷五十八 第 24b 页 WYG1466-0713d.png
大三年而寺额犹是宋人书其书公职衔可信无疑公
墓在升乡安道市北路傍石翁伸石兽尚存盖当时赐
葬乡人称为陶学士墓或称陶大监墓二说皆是而成
化中修州志者乃云陶大监墓俗呼为陶学士墓则不
考之过也公尝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省有监有少监为
长贰公由著作佐郎历贰而长故当时有大监之称后
又进宝谟阁学士寻知信州故当时又称公为学士则
公之墓称学士或称大监无不可者自唐宋至元凡官
卷五十八 第 25a 页 WYG1466-0714a.png
秘书崇文诸监者类有大监少监之称或止以姓加于
官名之上曰某监如知章称贺监诚斋称杨监故周文
忠公必大诗有杨监全胜贺监家之句虞文靖公集有
送宋诚甫大监祀天妃又有为欧阳原功少监题宋好
古竹二诗此其尤著者至我朝专以太监少监名内臣
长贰今内府二十四监皆然外臣虽有国子钦天上林
苑诸监而其长贰则不复以大监少监称之矣盖前代
所称大监之大读为如字而今代所称大读为太州志
卷五十八 第 25b 页 WYG1466-0714b.png
岂习闻今代所称遂误以前代所称者混而为一不复
分别邪乡人阅州志概以为疑因漫笔为疏其略如右
抑公官至侍从方以旧学为时君所宠任乃以忠言谠
议见忤时宰出补外郡赍志以殁则其平生持守之正
亦可概见不独文藻之逸发而已惜其言行无所于考
不能得其详也宋人清湘志谓公殁在理宗庙所忤时
宰岂史弥远邪抑韩侂胄耶
苍梧九疑之辨
卷五十八 第 26a 页 WYG1466-0714c.png
檀弓云舜葬于苍梧之野晋习凿齿云虞舜葬零陵元
和郡志亦云九疑舜之葬也汉文颖注曰九疑山半在
苍梧半在零陵如淳曰舜葬九疑九疑在苍梧之凭乘
县九域志谓九疑山亦名苍梧山未免皆牵合按山海
经云舜之所葬在今道州零陵县界苍梧九疑当是两
处后人误引舜死之地以为舜葬之所耳太史公曰舜
南狩行死于苍梧之野归葬于零陵之九疑山太史公
遍历天下名山大川必有所据今当从史记及山海经
卷五十八 第 26b 页 WYG1466-0714d.png
桂林非有粤辨 章 潢
今之桂林春秋战国属楚自楚灭越时越人散去海滨
各为君长今桂林在岭之北去海二千里与越不相涉
东越都会稽闽越都瓯冶南越都番禺骆越都交趾盖
百粤之统名在岐海中者是也秦桂林为西越地者以
其为南越之属后赵佗所击并苍梧寔不与焉即非秦
之桂林可知矣五代时刘日晟尽有岭南西地者二十
年时亦僭称南汉地非越王也终始无越之名何得以
卷五十八 第 27a 页 WYG1466-0715a.png
百粤名之楚越虽皆有南蛮之名而其种类自别今越
西蛮与武陵九疑多同者同一疆界故也
虞山尧山辨 魏 浚
史记舜崩于苍梧之野归葬于零陵之九疑则信以为
即今之苍梧矣而戴记止谓葬于苍梧之野其说辨者
甚众吕氏春秋载舜葬于纪苍山今陈留平丘有鸣条
而海州东海县有苍梧山海州近莒之纪城去鸣条不
远合之孟子此说近是但以舜尝有南巡之事桂州遂
卷五十八 第 27b 页 WYG1466-0715b.png
名山为虞而建庙以祀舜黄潭萦于虞山之后亦曰
皇泽湾皆以舜得名遂因舜而有尧山以其与虞山正相
望也尤可异者灌阳遂有禹庙岭右禹贡不载履迹实
所未至古人遗迹创自一人附会后遂转相谬讹率多
类此然三圣精神如水行地何所不在使夷乡知所钦
仰亦佳事也
解
瘴解赠贵县知县吴警众 靳 贵
卷五十八 第 28a 页 WYG1466-0715c.png
人有恒言五岭之外多瘴今广之东西是也盖其地当
天之极南之区恒燠而过炎风气与中原殊仕其土者
类以是为词其来尚矣今年夏吾乡友国子生吴君警
众以论判试吏部吏部嘉其才授贵县知县夫以一介
儒生释褐拜七品官为一邑万民父母亦可为荣矣而
或者乃犹以地僻多瘴为虑予以为不然夫瘴亦天地
之气也元气固虽日当之无伤也不然郁林苍梧之境
户不下数百万彼人之生屯林立者将藉养于他方乎
卷五十八 第 28b 页 WYG1466-0715d.png
元气不充而外气乘之又何特百粤然也且人必有所
警而后知畏知畏则善心生善心生则德日谨业日修
令闻日起禄位日进者实由之审若此其为病邪非邪
况夫摄生知畏则嗜欲不期节而自节起居不期慎而
自慎元气日充而外不干虽不有斯龄可期矣则兹病
也乃所以为庆也而又何虑焉虽然吾尝闻之矣仕有
瘴非方隅之谓也而世顾昧焉而不虑何哉急催暴敛
剥下奉上租税之瘴也深文巧抵良恶不白刑狱之瘴
卷五十八 第 29a 页 WYG1466-0716a.png
也昏晨酣宴弛废公事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利
储货财之瘴也盛陈姬妾以娱声色帷薄之瘴也是五
瘴者非特百粤有之而官中州处内地者尤多何者无
所警而畏心不存也彼方以得善地为庆有求必得有
欲必遂放僻邪侈之心生而五瘴作吾见民怨神怒安
者疾疾者殒西周东鲁之邦皆椎髻箕踞之地也以是
论之则世之所谓庆者又恶知其非所以为病乎吾以
是为警众庆不知所谓患也虽然丹书有之敬胜怠者
卷五十八 第 29b 页 WYG1466-0716b.png
吉怠胜敬者凶敬即畏之谓也可以禔身可以理人可
以养生可以成名一敬立而百瘴消矣警众雅与吾善
非燕游一日之好其为精敏好修其于民情吏事洞然
也其别也请言于予予不可默作瘴解赠之警众执是
以周旋则一敬立而百瘴消于一令乎何有警众往哉
粤西文载卷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