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十四 第 1a 页 WYG0440-06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七十四
明 杨士奇等 撰
崇儒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春帝东巡还幸阙里以太牢祠孔
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命儒者讲论
兰台令史孔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
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b 页 WYG0440-0674b.png
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
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
郎中赐褒成侯使校书东观
和帝永元十二年帝召见诸儒鲁丕等相难数事特善
丕说赐以衣冠丕因上疏曰说经者传先圣之言非从
已出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
立其义浮华无用之言不陈于前故精思不劳而道术
愈章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无令幽远独有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a 页 WYG0440-0674c.png
遗失也
魏明帝初即位廷尉高柔上疏曰臣闻尊道重学圣人
洪训褒文崇儒帝者明义昔汉末陵迟礼乐崩坏雄战
虎争以战阵为务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太祖初
兴悯其如此在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教学之官高
祖即位遂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于是天下之士
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陛下临政允进睿哲敷
弘大猷光济先轨虽夏启之承基周成之继业诚无以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b 页 WYG0440-0674d.png
加也然今博士皆明经行脩一国清选而侵迁除限不
过长吏惧非所以崇显儒术帅励怠惰也孔子称举善
而教不能则劝故楚礼申公学士锐精汉隆卓茂搢绅
竞慕臣以为博士者道之渊薮六艺所宗宜随学行优
劣待以不次之位敦崇道教以劝学者于化为弘帝纳
之
唐太宗贞观二年帝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
非其才必难致理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夲谏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a 页 WYG0440-0675a.png
议大夫王圭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
大任汉宣帝时有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
惑隽不疑断以蒯聩之事宣帝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
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太宗曰信
如卿言
太宗又谓中书令岑文夲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
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
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b 页 WYG0440-0675b.png
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夲曰夫人性相近
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
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懿宗咸通中著作郎皮日休上疏曰臣闻圣人之道不
过求用用于生前则一时可知也用于死后则百世可
知也故孔子之封赏自汉至隋其爵不过乎公侯至于
吾唐乃策王号七十子之爵命自汉至隋或卿大夫至
于吾唐乃封公侯曾参之孝道动天地感鬼神自汉至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a 页 WYG0440-0675c.png
隋不过乎诸子至于吾唐乃旌入十哲噫天地久否忽
泰则平日月久昏忽开则明雷霆久息忽震则惊云雾
久郁忽廓则清仲尼之道否于周秦而昏于汉魏息于
晋宋而郁于陈隋遇于吾唐万世之愤一朝而释傥死
者可作其志可知也今有人身行圣人道口吐圣人言
行如颜闵文若游夏死不得配食于夫子之侧愚又不
知尊先圣之道也夫孟子荀卿翼传孔道以至于文中
子文中子之末降及贞观开元其传者醨其继者浅或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b 页 WYG0440-0675d.png
引刑名以为文或援从横以为理或作词赋以为雅文
中子之道旷百祀而得室授者惟昌黎文公之蹴杨墨
于不毛之地蹂释老于无人之境故得孔道巍然而自
正夫今之文人千百士之作释其卷观其词无不裨造
化补时政繄公之力也公之文曰仆自度若世无孔子
仆不当在弟子之列设使公生孔子之世公未必不在
四科焉国家以二十贤者代用其书垂于国胄并配享
于孔圣庙堂者其为典礼也大矣美矣苟以代用其书
卷二百七十四 第 5a 页 WYG0440-0676a.png
不能以释圣人之辞笺圣人之义况有身行其道口传
其文吾唐已来一人而已不得在二十一贤之列则未
见其典礼为备伏请命有司定其配享之位则自兹已
后天下以文化未必不由夫是也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帝谒孔子祠将拜左右曰孔子陪
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帝曰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
敬乎遂拜之
宋真宗尝谓谏议大夫陈彭年曰儒术污隆其应实大
卷二百七十四 第 5b 页 WYG0440-0676b.png
国家崇替何莫由斯故秦衰则经籍道息汉盛则学校
兴行其后命历迭改而风教一揆有唐文物最盛朱梁
而下王风寖微太祖太宗丕变弊俗崇尚斯文朕获绍
先业谨遵圣训礼乐交举儒术化成实二后垂裕之所
致也人君之难由乎听受臣之不易在乎忠直其君以
宽大接下臣以诚明奉上君臣之心皆归于正直道而
行至公相遇此天下之达理先王之成宪犹指诸掌孰
谓难哉彭年对曰陛下圣言精诣足使天下知训伏愿
卷二百七十四 第 6a 页 WYG0440-0676c.png
躬演睿思著之篇翰真宗为制崇儒术为君难为臣不
易二论示之彭年复请示辅臣刻石国子监焉
仁宗天圣八年直集贤院谢绛乞开内馆恢景德之制
疏曰臣闻唐室丽正史官之局并在大明华清宫内太
宗肇造三馆更立秘阁于升龙门左亲飞白题额作赞
刻石于阁下景德中图书寖广大延天下英俊之士乃
益以内帑西库二圣因数临幸亲加劳问递宿广内有不
时之召人人力道术究艺文知天子尊礼甚勤而名臣
卷二百七十四 第 6b 页 WYG0440-0676d.png
高位繇此其选也往者延燔之后简编略尽访求典籍
是正疑文而笔工坌集有司引两省故事别创外馆以
从缮写考校之便然直舍卑喧民櫩丛接太官卫尉供
拟滋削非先朝所以隆儒育才之本意陛下未尝迂翠
盖降玉趾寥寥册府不闻舆马之音旷有日矣议者以
谓慕道不笃于古待士少损于前士无延访之勤而因
循相尚不自激发文雅渐弊窃为圣时惜也愿开内馆
以恢景德之制
卷二百七十四 第 7a 页 WYG0440-0677a.png
至和二年太常博士祖无择上奏曰臣伏见至圣文宣
王四十七代孙孔宗愿袭封文宣公乃是其人未死已
赐谥矣臣切观前史孔子之后袭封者众在汉魏则曰
褒成褒圣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
圣后周及隋封以邹国唐初曰褒圣或为君或为侯为
公为大夫使奉祭祀唯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
公遂以均为褒成君至唐开元二十七年追谥为文宣
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是皆以祖之美谥而加后嗣生
卷二百七十四 第 7b 页 WYG0440-0677b.png
而谥之不经甚矣欲乞明诏有司详求古训或封以小
国或取尊儒褒圣之义别定美号加以封爵著于令式
使千古之下无以加于我朝之盛典也
神宗熙宁七年判国子监常秩等上奏曰切惟孔子之
道万世帝王所宜师法历代之主虽知慕其名而不能
行其道虽尝崇其号而不能尽其实今陛下发明经术
陶成天下之士至于作新百度又未尝不推原其意可
谓能行孔子之道矣然其爵号犹袭唐制臣等闻皇以
卷二百七十四 第 8a 页 WYG0440-0677c.png
道帝以德若孔子可谓道德之至者也宜因盛时追谥
帝号以尽圣人之实以称尊崇之意其冕服祠事乞下
有司详定制度又言孔子之后能明圣人之道者莫如
孟轲扬雄而历世以来未尝加以爵号又不载之祀典
欲乞于孔子庙庭建立像猊加以爵号岁时从祀以称
陛下崇尚儒术之意帝诏两制与国子监礼院官详定
以闻于是翰林学士元绛等上言曰恭详自生民以来
莫盛孔子虽当时无位不得以有行然其载之后世者
卷二百七十四 第 8b 页 WYG0440-0677d.png
上自天子下逮黔首莫不师用其道则其德业盛大不
待论之而后著也中间有唐虽尝加以王号在于后世
尚为臣爵诚不足以仰称先圣道德之实欲乞依国子
监所请尊加帝号委得允当所有冕服祠祭等乞下有
司别详定制度孟轲扬雄出于孔子之后能明其道以
辟邪说其于后世诚为有功各乞封以公爵欲并依国
子监所请孔子旧号有所未尽乞别赐改谥时判太常
寺李清臣奏曰臣伏准批送下判国子监常秩等劄子
卷二百七十四 第 9a 页 WYG0440-0678a.png
奏为乞追谥孔子帝号及乞于孔子庙庭建立孟轲扬
雄像貌加以爵号岁时从祀等事送臣等详议者臣闻
尧舜用道以治天下孔子明道以传后世尧舜君也孔
子臣也同为圣人道德同也尧舜圣人也孔子亦圣人
也而或为君师位号不必同也故道德存于人而所归
常同位号受于天而所遭常异此事理之固然而名分
之所不能齐也然则孔子虽无位岂害孔子之圣哉故
历代尊之庙貌荐奠服被衮冕弟子侍配自天子以下
卷二百七十四 第 9b 页 WYG0440-0678b.png
皆北面师事之或封其子孙世世不绝今陛下以不世
出之聪明有尧舜之位而用孔子之道德以制作法度
养育天下其于二三圣人之业可谓兼之矣而左右之
臣推原道之所自建画大义谓宜追谥孔子而帝之意
义甚美然臣愚惓惓切有未同者昔子路欲使门人为
臣孔子之所不与今无位而帝之虑非先圣之本意且
孔氏虽圣异姓也究考古今自非推五岳之天神及追
谥祖宗之同体而以异姓为帝号于故事亡有若以之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0a 页 WYG0440-0678c.png
显号发策动观听于天下臣诚以为未安也陛下若深
采儒老从官尊广道德之意折衷其论发自圣断特诏
有司升先圣释奠为大祀使列于郊庙日月天神之次
礼乐祠事皆增而大之及封爵孟轲扬雄赐谥立像侑
坐配食卓然异于武成之祀亦足以示陛下兴儒隆师
修德明道之大旨臣愚职为礼官获奉明诏使得预兹
议不敢回隐所见以苟免违异之罪惟圣神裁幸
元丰七年雄州防禦推官知秀州崇德县事充州学教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0b 页 WYG0440-0678d.png
授陆长愈上奏曰臣窃闻朝廷近降敕命追封孟轲为
邹国公长愈幸蒙推择备数外学以督州徒遭遇圣世
崇向儒术推原道德发明之由以孟氏为有功于圣人
特加爵号不惟锡土封贲庙祠而已将使天下学者知
所尊尚而不失其指归此当今甚盛之举往者之所未
尝及也天下幸甚然长愈犹有管见伏睹每岁春秋释
奠于先圣至圣文宣王以先师兖国公颜子配享近制
十哲皆得分献长愈切以谓朝廷既封孟轲为邹国公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1a 页 WYG0440-0679a.png
则亦宜从祀盖爵位既加礼数必异跻之于先师则为
已隆班之于十哲则为已杀惟与颜子并配为得其宜
至于序坐则非长愈所敢议也孔子之得颜回则回也
见而知之孟轲之学孔子则轲也闻而知之见而知之
而为圣人之亚闻而知之而为圣人之徒其时虽殊其
道则一此长愈所以谓并配为得其宜也论其知觉之
先后居世之近远则门人为亲而颜必处孟上以其闻
先圣之道距杨墨之言后世为有功而孟不在颜下此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1b 页 WYG0440-0679b.png
长愈所以谓序坐则非所敢议者也欲乞今后春秋释
奠并以兖邹二公配享帝诏太常寺定夺本寺看详以
谓先圣文宣王先师颜子配享以次从祀皆其门弟子
也孟子之道固当尊礼然于孔子异代难与颜子并行
配享于是礼部侍郎林希奏曰臣伏见古者配享及从
祀但取著德立功其道有以相成者不必皆用同时之
人如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先农之祠则以后稷
配农勾芒为少昊氏之子祝融为高辛氏之子今春秋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2a 页 WYG0440-0679c.png
之祭则勾芒配伏羲祝融配大庭迎气之日又为之从
祀是异代之人得为配享明矣唐贞观二十一年诏以
伏胜高堂生杜预范宁之徒二十一贤与颜子俱配享
孔子庙堂至今犹为从祀孟子于孔圣之门当在颜子
之列至于荀况扬雄韩愈皆发明先圣之道有益学者
久未配享诚为阙典伏请自今春秋释奠以邹国公孟
子配享文宣王设位于兖国公之次所有荀况扬雄韩
愈并以世次先后从祀于左丘明等二十一贤之间所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2b 页 WYG0440-0679d.png
贵上称圣朝褒崇儒贤备脩祀典之意
哲宗元祐元年翰林学士范百禄乞循祖宗故事视学
状曰臣伏惟二圣临御以来朝廷清明海内乂安边隅
弭兵革之灾田里无狗吠之警耄老倪稚咸乐其生德
之休明治古何远原其所以诚由举措施设率循祖宗
典故而然人无智愚莫不共知此说丰功美实何可殚
陈独有视学之行缺而未举臣伏见太祖皇帝建隆元
年正月二月四年四月太宗皇帝端拱元年八月淳化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3a 页 WYG0440-0680a.png
五年十一月真宗皇帝咸平二年七月皆幸国子监仁
宗皇帝天圣二年八月幸国子监谒文宣王召从臣升
讲堂令直讲马龟符说论语一篇赐龟符三品服恭惟
祖宗隆儒师古躬化天下之意如此今陛下天纵将圣
日进于道光明缉熙体合自然圣学之积可谓勤而不
倦矣然方领矩步之士挟书观光者四方万里竭蹶而
来游于京师分处庠序未尝一闻銮舆之音而望属车
之尘意者陛下专事讲筵游心经史而祖宗以来至天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3b 页 WYG0440-0680b.png
圣故事犹有未遑暇者乎臣愚伏望陛下特诏有司检
举祖宗视学故事以待万机之暇而赐临观焉令耆儒
博士横经进说以示天下文明之化岂不盛哉伏惟圣
慈留察恕其狂僭天下幸甚
二年崇政殿说书程颐上奏曰臣近言迩英讲读渐热
乞移就宽凉处贴黄称如别无稳便处所只乞就崇政
殿或延和殿窃闻给事中顾临有言以延和讲读为不
可臣夲谓迩英热恐于圣体非宜今闻修展迩英苟得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4a 页 WYG0440-0680c.png
宽凉则臣志愿遂矣于临之言在臣自不必恤然有所
甚害不得不为陛下辩之若临之止于移惑太皇太后
圣意臣官非谏诤不辩尚可也今以临言为是则误主
上知见臣职当辅导安得不辩臣谓自古国家所患无
大于在位者不学在位者不学则人主不得闻大道朝
廷不得致善治不闻道则浅俗之论易入仁义之言难
进人君功德高下一系于此臣非敢以䛕言悦陛下窃
闻陛下博览前史请陛下历观简策前世母后临朝有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4b 页 WYG0440-0680d.png
不坏纪纲者乎以至公为心孜孜为治为英主之事如
陛下者乎此陛下所自知也陛下有简策所无之盛德
则天下亦望陛下为简策所无之功业不止维持岁月
俟人主长大而已盖望陛下致海内于治安诒孙谋于
久大诒谋致治之道当使圣德日跻善功日新进德在
于求道图治莫如稽古道必询于有道之士古必访诸
稽古之人若夫世俗浅士以守道为迂以稽古为泥适
足惑乱人主之听近年以来士风益衰志趣污下议论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5a 页 WYG0440-0681a.png
鄙浅高识远见之士益习以成风矣此风不革臣以为
非兴隆之道乃陵替之势也大率浅俗之人以顺从为
爱君以卑抑为尊主以随俗为知变以习非为守常此
今日之大患也苟如是者众则人君虽有高世之见岂
能独任哉臣不知进道德之言足以增益圣德者有几
而损陛下之远图移陛下之远意则有矣如顾临之言
是也臣料临之心不过以讲官不可坐于殿上以尊君
为说尔夫殿上讲说义理之意古昔所常行也臣不暇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5b 页 WYG0440-0681b.png
远引只以夲朝故事言之太祖皇帝召王昭素讲易真
宗令崔颐正讲书邢炳讲春秋皆在殿上当时仍是坐
讲立讲之仪只始于明肃太后之意此乃祖宗尊儒重
道之盛美岂独子孙当以为法万世帝王所当法也而
临以为非临谓讲官不可坐殿上则昭素布衣之士其
不可更甚矣迩英讲读只自仁宗时亦从便尔非是避
殿上也若避殿上则不应置崇政说书之职虽以殿名
设职不必须在本殿说书然亦不肯于不可讲说之处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6a 页 WYG0440-0681c.png
置说书官也臣每进说未尝不规劝主上以祖宗美事
为法如临之意则是禁止主上不得复为优礼昭素之
事及有崇政设职之意祖宗美事而使主上独不得为
若主上信以为然所损岂不甚大殿上说书亦是常事
人主崇儒之道甚有重于此者臣今口未敢言然中心
惟欲辅养主上重道之心如前代明王光辉史册不止
此一事而已临之见与臣之心何其异也且讲经与饮
宴孰重真宗仁宗时皆宴讲读官于崇政殿从来侍宴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6b 页 WYG0440-0681d.png
者皆在殿上而讲经独不得在殿上臣未谕其义也临
之意必曰彼一时之事尔曰常则不可夫于义苟当曰
常何害义或不可一时亦不可也臣始言之执政大臣
未以为非也及临一言则是而从之以臣度之以临之
言为是者亦或有之若谓四五大臣皆以为是则必不
然盖非难知之事不应四五人所见皆如是也特以陛
下信临之言而又迫于尊君之意故不敢言尔恐非以
道事君之义今世俗之人能为尊君之言而不知尊君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7a 页 WYG0440-0682a.png
之道君唯道德益高则益尊若位势则崇高极矣尊严
至矣不可复加也过礼则非礼强尊而不尊汉明帝于
桓荣亲自执业可谓谦屈也周宣帝自比上帝群臣斋
戒清身数日方得朝可谓自尊矣然以理观之汉明帝
贤明之君百世所尊也周宣帝昏乱之主百世所贱也
如临之见则必以桓荣为不能尊君以周宣之臣为能
尊君矣不知道之人益进不合理之言日闻虽人主圣
明习熟见闻亦恐不能无损尔后世功业益卑先王粹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7b 页 WYG0440-0682b.png
美之道不复见于世者正由浅俗之论易信而得行尔
夫先王之美虽未能尽行然稽古之心不可无也犹学
者于圣贤之事业虽未能尽行然希慕之心不可无也
此乃进学求益之道今临之意则以古先之事为不足
法今日之事足矣不可更有进也此乃塞进善之门绝
稽古之路方主上春秋之富进德之际其所献纳如是
劝讲官稍思职业敢不辨乎若陛下以臣言为非则狂
妄之诛不敢避也万一以臣言为是则愿陛下明示好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8a 页 WYG0440-0682c.png
古求道之意使朝廷在位皆知之虽鄙见之人见陛下
圣虑高明不喜浅近亦将勉思义理不敢任其卑俗之
见惧获鄙于圣鉴矣诚如是则将见道学日明至言日
进弊风日革为益孰大于此臣职当辨明义不敢默臣
无任恳切惶惧待罪之至
礼部员外郎颜复上奏曰臣闻二帝三王之道至孔子
而大明百家之辩不能诬万世之远不能晦有天下国
家者既有其教思隆其报故与社稷并祀自古皆有土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8b 页 WYG0440-0682d.png
邦无化不立有生皆欲食俗无礼不成由是论之其功
轻重又可喻矣历代致治之君又爵其后使袭美号以
昭圣人之泽赐田给廪以丰其享然制度未立圣人之
祀容有时而不振度今之可行者其要有五一曰专其
祠享二曰优其田禄三曰复其庙干四曰司其法则五
曰训其子孙专其祠享者汉魏以来皆以嗣侯专宰祠
事国朝乾德以来尝诏其后宜延世祚任曲阜官使严
时享又诏袭封人令常任近便官不得远去家庙近世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9a 页 WYG0440-0683a.png
孔氏虽绍孔圣公爵多任外官违离陵庙名实乖异无
主祭之官则俎豆之事势难精虔欲乞今后袭封之人
并理所入资序留奉祭祀如有卓异才行为朝廷采擢
及通判以上并择以次当承袭人权主庙事子孙未立
通择近属汉孔霸元帝即位为帝师锡爵关内侯食邑
八百户号褒成君上书求奉孔子祭祀诏以所食八百
户祀孔子故霸还长子福于鲁奉夫子祀乃其故事优
其田禄者前代褒成褒圣崇圣奉圣侯食至千户唐增
卷二百七十四 第 19b 页 WYG0440-0683b.png
给百户为采邑国朝太平兴国二年免其家租赋至真
宗朝又增赐田至二百顷后因京东监司奏官为制仆
岁课甚薄欲乞赐增良田俾其家自垦庶仰祀俯养仅
得封公之禄复其庙干者自汉以来孔子之庙或以吏
卒百户守卫或又增户以备洒扫国朝祥符中给近便
户以奉茔庙又给守兵后定差乡兵五十人谓之庙户
以备庶役熙宁役法之更此制渐削今差使仍旧欲乞
复差庙户五十人以守卫洒扫师庙及充主祀者白直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0a 页 WYG0440-0683c.png
其约束并用役人之法则人不知劳悦乎输力不悖圣
师使民之义司其法则者孔氏祭享恭怠财赋均滞使
人勤逸皆系一时主家之人使刻薄之吏得以摭阙而
为言致缘其小故以废其大者由无立法防弊之素也
欲乞置官一员或就择本邑佐掌其祭祀之式财用之
例役使之科郡县以时钩考而惩劝焉则弊消于未然
而师门益尊矣训其子孙者祥符初赐曲阜宣圣庙九
经书疏释文史集令本州选儒生讲授祖宗锡圣人之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0b 页 WYG0440-0683d.png
裔又如是之深厚后人不能茂明以及废失是可惜矣
欲乞朝廷命有经行官或选儒生而秩以禄俾讲授阙
里诲励孔氏及其乡党则能者成才罢者远罪邹鲁之
风教易复行不止能保其祭祀而已五者并用则圣朝
崇儒报本之实淳粹悠久度越前代远矣
四年秦凤路提点刑狱张舜民乞追赠张载疏曰臣伏
睹凤翔府横渠镇居住故崇文院校书张载学际天人
诚动金石义之所在白刃可蹈心有不厌万钟何加口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1a 页 WYG0440-0684a.png
如不能言体若不胜衣议论感激凛如秋霜虽万军之
将不足言其勇也平居与人言退然若不知读书者坐
而讲贯剖判是非谈辨如流虽滔滔江汉不足方其广
也著书万言名为正蒙阴阳变化之端仁义道德之理
死生性命之分治乱国家之经罔不究通方之前人其
孟轲扬雄之流乎如荀况辈不足望于载也关中学者
靡然就之谓之横渠先生一登其门言行皆知孝悌仁
义有如夙成虽去载千里之远十年之久不敢一蹈非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1b 页 WYG0440-0684b.png
义常若载之临其左右前后也自此西土学者洒然知
先圣贤之学乃知乡者诵说之富组绣之文特小道尔
在熙宁中累荐朝廷召至阙下授以崇文院校书未几
以疾辞归熙宁末年再至阙下神宗方将任用使行其
所言其疾再作谒告西归死于道路当时议者以谓载
身逢明天子缘饰礼文修明治具之时再至朝廷竟不
能伸其一言以终此载之短薄则不幸也有士如此当
年不能兴举举于老疾垂死之时治国者亦不得无慊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2a 页 WYG0440-0684c.png
然于心也载之死于今十有五年中外臣僚犹录其平
生以言于朝廷者略以十数或乞赐田或录其子或乞
降谥然天听高邈未蒙响荅今载止有一妻一子衣食
不足寄托亲友日来月往人情愦烦饥寒之忧其势甚
迫若不干告朝廷何所赴愬且君子平日修身谨行固
不为身之与子孙也朝廷褒贤录善岂特为其贤者之
后乎如孟轲荀卿扬雄于今千有馀年学者徒能读诵
其书而已至于礼貌寂寥孰肯来括大朝一旦列之封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2b 页 WYG0440-0684d.png
爵血食庙堂使后世观之贤于孟轲荀卿扬雄乎贤于
本朝乎故知臣今日之言非为载也伏乞朝廷检会累
次臣僚奏陈于录子赐田追谥三者之间凡可以厚载
者举一而足庶使褒贤之典独见于本朝为善之风不
坠于今日
五年谏议大夫朱光庭上奏曰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以
教育人材为先务教育之道在学得乎正而已学得其
正则始于诚意正心而终于致君泽民足以成君子之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3a 页 WYG0440-0685a.png
事业然则所谓正者何也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孟轲之正道非释老庄列申韩之他道也学者苟得其
正则幼而诵习长而讲解久而入心成德至于终身践
履不离乎正则养就美才皆此涂也伏自陛下临御之
初患天下学者狃习异端未能纯一向道尝下明诏申
敇有司不得于庄老出题又引用释氏申韩之说此可
谓教天下学者适正之本也今来科场诏已降窃闻学
者狃习异端未至悛革兼有司将来考校自当遵前日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3b 页 WYG0440-0685b.png
之诏进退多士臣愚欲乞朝廷申明前诏内自大学之
官外至诸州教授俾告谕学者一意遵守正道不得依
旧狃习异端不唯自可以应科举之选庶几从此人人
适正养就美材隆太平基址伏望圣慈特赐施行
光庭又乞定子思封爵疏曰臣切详孔若蒙陈乞孔子
之子鲤孙伋封爵事伏缘古者封爵之及或以德或以
功或以言如鲤虽孔子之子然始闻诗闻礼德未著见
而早世伋字子思尝学于曾子得圣道之传著为中庸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4a 页 WYG0440-0685c.png
一书垂之万世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尽斯道者可
以造圣贤之域至于穷性命之理䆒中和之致讲天德
之微旨论至诚之妙用孟子师之然后得其传固非荀
扬韩之可企荀扬韩尚蒙圣朝茅土之封而独未及子
思诚阙典也伏乞朝廷特下礼官定子思之封爵以显
朝廷尊隆圣道之意乃盛德之举也伏乞圣慈特赐施
行
八年侍讲学士范祖禹乞改正先圣冠服奏曰臣伏见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4b 页 WYG0440-0685d.png
礼部员外郎杨杰上言曰唐开元中追谥先圣为文宣
王内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今乞用唐故事衣以衮
冕之服臣窃惟祖宗褒崇先圣比之前代礼意加隆而
冕服未用王者之制此盖有司之误诚为阙典陛下钦
明稽古圣德日跻臣愚欲乞因驾幸太学酌献之日亲
睹先圣服章特降圣旨命有司改正用三代王者之礼
以彰陛下尊师重道崇儒之意此乃一朝之盛典圣学
之美事也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5a 页 WYG0440-0686a.png
哲宗时毕仲游奏黜异端疏曰上古之书皆所以为治
也然圣人不为之断则异端出于其间而不可以为治
必杂异端为治是不若无书而治也故圣人深惧所以
然揔其可以常行之大者为六经六经定而异端不得
出于其间是万世为治之本也周衰不任经术圣人为
治之书既已少废秦为大无道又重燔之圣人为治之
书遂至大废汉承二废之后讲求访失六经仅得其完
其术虽不全取以为用亦不全废以为不用故循吏能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5b 页 WYG0440-0686b.png
以饰治而酷吏能以辅刑饰治者贵辅刑者进是以公
孙弘治春秋而为丞相望之通经术而位在九卿张汤
补能傅古义之士以决大狱吕步舒执春秋之法持莭
专断此皆饰治辅刑贵进已然之效也然博士之官自
武帝以五经而立后益以家法而进家法进而五经之
术支离故如施孟之易严颜之春秋各立博士而不相
废是非能为易春秋之大道而为施孟严颜之家法也
故有以教子弟者而不见孝顺之化有以三公举者而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6a 页 WYG0440-0686c.png
不见知治之人有增多其员者而不见补于训道有变
更其名者而不见称其职是皆未能恤其实也今朝廷
乐以经术取士以古义决狱而欲置博士之官定博士
之员课功册书以说天下则可谓治博士之职而非治
决狱取士之路也如朝廷内以经术为意外以经术为
用则天下之人皆将以经术为任夫博士之废兴又何
累于治乱哉愚闻儒者之道帝皇立治之道也帝皇不
称为儒而立治后世称为儒而立治其称不称虽殊而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6b 页 WYG0440-0686d.png
立治之道一也说者不知儒道根源之久远乃以道德
阴阳名法之𩔖分而为九以谓道德之流出古之史官
得于清虚卑弱而失于放阴阳之流出古羲和之官
得于顺天授时而失于拘法家之流出古之理官得于
信赏必罚而失于刻以至名墨农𨽻纵横小说之流莫
不皆有得失短长然以儒道为治之至大所出之久远
而谓出古司徒之官得于仁义而失于惑为此说者至
塞不通之学也夫儒备天下事而为有道焉有异趋之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7a 页 WYG0440-0687a.png
长而可相尚哉所谓道德法家阴阳者偏得儒一端之
美尔而强谓所长不出于儒所短不损于道非所以辅
经术而施教化也若夫谈六家之论以道为无所不宜
以儒为寡要少功则其悖甚又奚足数于此哉
钦宗时起居郎胡安国论伊川学状曰臣忝预从臣职
当次对虽婴疾疹尚窃祠宫苟有见闻自当论奏庶逃
尸素之责以酬隆厚之恩伏见元祐之初宰臣司马光
吕公著秉政当国急于得人首荐河南处士程颐以为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7b 页 WYG0440-0687b.png
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实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乞加
召命擢以不次遂自韦布超居讲筵而台谏臣僚朱光
庭等又奏颐道德纯备学问渊博有经天纬地之才有
制礼作乐之具寔天民之先觉圣代之真儒也而颐之
见知于当世至矣自颐之司劝讲不为辩辞解释文义
所以积其诚意感通圣心者固不可得而闻也及当官
而行举动必由乎礼奉身而去进退必合乎义其修身
行法规矩准绳独出诸儒之表门人高弟莫获继焉虽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8a 页 WYG0440-0687c.png
崇宁间曲加防禁学者向之私相传习不可遏也其后
颐之门人如谏议杨时右史刘安莭舍人许景衡殿院
马伸待制吴给等稍稍进用于是传者浸广士大夫争
相淬砺而其间志于利禄者托其说以自售学者莫能
别其真伪传者既失之河洛之学几绝矣壬子年臣尝
至行阙有教授仲并者言伊川之学近日盛行士大夫
将转而为伊川矣臣语之曰伊川之学不绝如线可谓
孤立而以为盛行何也岂以其说满门人人传写耳纳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8b 页 WYG0440-0687d.png
口出而以为盛乎自是服儒冠者以伊川门人妄自标
榜如喻樗辈又益甚焉或者又言非伊川门人却皆进
用樗真其人也乃不见知近臣亦有信之而称叹者故
樗之改官入馆舍人王居正命其辞曰顷穷西洛之渊
源遂见古人之大体夫西洛渊源古人大体虽其高弟
谢良佐游酢杨时诸人尚难言之而况樗等曷为者也
乃敢托于词命妄加褒借识者有忧之士大夫所学各
分党与互相排击自此起矣绍兴五年省试举人经都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9a 页 WYG0440-0688a.png
堂陈状乞不用元祐人朱震等考试盖从于新学者耳
目见闻既已习熟安于其说不肯遽变而传河洛之学
者又多失其本真妄自尊大无以屈服士人之心故众
论汹汹深加诋诮夫有为伊洛之学者皆欲屏绝其徒
而乃上及于伊川臣窃以为过矣夫圣人之道所以垂
训万世无非中庸非有甚高难行之说离世异俗之行
此诚不可易之至论也然中庸之义不明久矣自颐兄
弟始发明之然后其义学者可思而得也不然则或谓
卷二百七十四 第 29b 页 WYG0440-0688b.png
高明所以处已中庸所以接物本末上下析为二途而
其义愈不明矣士大夫之学宜以孔孟为师庶几言行
相称可济时用此亦不可易之至论也然孔孟之道不
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而后其道可学而至也不
然则或以六经语孟之书资口耳取世资以干利禄愈
不得其门而入矣今欲使学者蹈中庸师孔孟而禁使
不得从颐之学是入室而不由户也不亦误乎夫颐之
文于易则因理以明象而知体用之一源于春秋则见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0a 页 WYG0440-0688c.png
诸行事而知圣人之大用于诸经语孟则发其微旨而
知求仁之方入德之序然则狂言怪语淫说鄙喻岂其
文也哉颐之行其行已接物则忠诚动于州里其事亲
从兄则孝悌显于家庭其辞受取舍非其道义则一介
不以取与诸人虽禄之千钟必有不顾也其馀则亦与
人同耳然则幅巾大袖高视阔步岂其行也哉昔者伯
夷柳下惠之贤微仲尼则西山之饿夫东国之黜臣耳
本朝自嘉祐以来西都有邵雍程颢及其弟程颐关中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0b 页 WYG0440-0688d.png
有张载此四人者皆以道学德行名于当世公卿大夫
之所钦慕而师尊之者也如司马光吕公著韩绛吕大
防等莫不论荐之会王安石当路重以蔡京得政曲加
排抑故有西山东国之阨而其道不行深可惜也今雍
所著有皇极经世书六十卷载有正蒙书一十七篇颐
有易春秋传一十卷颢虽未及著述而门弟子质疑请
益荅问之语存于世者甚多又有书疏铭诗并行于世
而传者多失其真臣愚伏望陛下特降指挥下礼官讨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1a 页 WYG0440-0689a.png
论故事以此四人加之封号载在祀典比于荀扬之列
以见圣世虽当禁暴诛乱奉词伐罪之时独有崇儒重
道尊德乐义之意仍诏馆阁裒集四人之遗书委官校
正取旨施行便于学者传习羽翼六经以推尊仲尼孟
子之道使邪说者不得乘间而作而天下之道术定岂
曰小补之哉
高宗时胡寅上疏曰臣窃见建国公出就外傅陛下选
儒学老成之士充辅导之职固将使国公近正人见正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1b 页 WYG0440-0689b.png
事闻正道涵养器质薰陶德性以副陛下茂建宗支之
意凡有举措可不慎哉臣谨考古帝王教世子之法莫
备于周其在礼记文王世子篇曰始入学者必释奠于
先圣先师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
也夫父子君臣之性人同禀之于天先圣先师则尽其
道载之于六经语孟之书以示万世者也故始入学者
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欲其知道之所本故也若老佛二
氏之说则毁父子无君臣泯乱民彝为世大害自前代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2a 页 WYG0440-0690a.png
有国家者溺心于此无不致乱亡之祸今置其像设于
资善堂而不以先圣先师为矜式非所以训示国公也
若谓福祐护持俗所不免则鄙俚尤甚君子不道伏望
陛下询之范冲朱震必亦以此举为非纵国公未冠未
能行释奠之礼且当崇饰先圣先师之像于资善堂中
使晨朝瞻仰以生恭钦之心是亦劝学之一助也今士
大夫家训诲童蒙未有不然者诚以人之趣习罔不在
初曾谓初建资善而可轻有过举乎所有录黄内缘有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2b 页 WYG0440-0690b.png
此画一一件未为允当臣未敢书行
右正言陈渊上奏曰昔者孟轲著书七篇其末章历叙
尧舜至于孔子有见而知之者有闻而知之者而其终
继之以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
其甚近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其意以谓道
之在天下自古至今无适不然必有人焉发明而推行
之然后传之万世而无弊是数圣人者道之所赖以传
者也道固不穷传亦无尽由孔子而来至于轲犹可以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3a 页 WYG0440-0691a.png
耳目接也得其传者非轲而谁故自汉迄唐知道之士
如扬雄韩愈莫不推尊孟氏而世之言道者亦必曰孔
孟孔孟云者明其无二致也岂诸子百家之所可拟欤
近者陛下诏天下学者当以孔孟为师无所偏执此诚
万世不可易之论也然孔孟之言载在方册昭如日星
有目者之所共睹有心者之所共知其要焉在岂非所
谓大中至正之道乎大中至正之道则孔孟之所以为
孔孟也若夫诸子百家之学或蔽于人而不知天或蔽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3b 页 WYG0440-0691b.png
于天而不知人或蔽于为我而不足以及物或蔽于兼
爱而不足以成已幽明殊归内外不合于是诙诡谲怪
之论兴诐邪淫遁之辞胜而大中至正之道始不行矣
今欲学者以孔孟为师则必使之知大中至正之道自
更科以来天下学士无所适从若朝廷尚不免以文章
取人谓宜明诏有司审所去取毋溺于诸子百家之说
唯大中至正之道是从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志复
行于今岂唯今日学者之幸将天下后世实幸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4a 页 WYG0440-0691c.png
渊又上奏曰臣闻古人有言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
行如何耳夫言而不能行自古所病譬之欲之燕者北
首而趋不舍朝夕虽有迟速终必至燕若坐而说燕亦
何能至此傅说所以言行之惟艰而孔子所以贵夫躬
行也虽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
而乐之所以行也而必先于知之则知其可已乎盖不
知而必行譬之适燕而南辕纵复疾驰心幽并而足吴
越必不至矣臣观墨子之道取茅茨土阶之俭悦手胼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4b 页 WYG0440-0691d.png
足胝之勤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则其所行宜若于儒
者无异矣然孟子辟之以为兼爱无父作于其心害于
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不可以训是岂儒者之所为
乎故是尧舜而非桀纣儒墨之所同乃若尧舜之所以
为尧舜墨固有所未知也未知尧舜而托于尧舜以行
其私意此孟子所以正名其为邪说而辟之欤由是言
之行之惟艰而知之亦未易也自王氏之学达于天下
其徒尊之与孔子等动之以卓诡之行而矜之以华丽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5a 页 WYG0440-0692a.png
之文如以锦绣蒙覆陷阱悦而从之鲜不坠者行之六
十馀年其祸已见今可以改矣而人之所知初无以异
于昔也方此之时欲使天下学者背邪以归正弃旧以
图新非反其所知以知圣人其能一变而至于道乎孟
子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又曰圣人人伦
之至也又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夫学所以明人伦
而人伦之至不越孝弟此固王氏以为浅近而不足知
者而不知同天人通物我合内外之道有在于是是之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5b 页 WYG0440-0692b.png
不知其何以行之哉今陛下躬尧舜之孝弟行之既久
至诚感神而干羽自格其效已著岂非有以深知之耶
然陛下既知而行之亦当使天下皆知之知而行之者
众则吾道不期而已至矣前年之诏谕天下学者当以
孔孟为师是固然矣然王氏之说未即禁止朝野纷然
莫知所适谓宜明示好恶一切罢黜使学者胶口不敢
复道庶几各舍其故而天下之真知出矣臣不胜区区
之心惟陛下裁察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6a 页 WYG0440-0692c.png
孝宗时国子司业刘爚上奏曰宋兴六经微旨孔孟遗
言发明于千载之后以事父则孝以事君则忠而世之
所谓道学也庆元以来权佞当国恶人议己指道为伪
屏其人禁其书学者无所依向道义不明趋向污下人
欲横流廉耻日丧追惟前日禁绝道学之事不得不任
其咎望其既仕之后职业修名莭立不可得也乞罢伪
学之诏息邪说正人心为宗社之福
宁宗初即位侍讲彭龟年论复经筵坐讲疏曰臣窃见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6b 页 WYG0440-0692d.png
本朝艺祖开宝四年召王昭素赐坐讲易自是累圣相
承凡有讲读无不赐坐乾兴间孙奭坐讲时仁宗尚幼
跂案而听之奭因请立讲论者不以为是熙宁元年吕
公著等请复坐讲之旧制诏太常礼院详定于是韩维
等言列侍之臣尚得环坐执经而讲者顾使独立事体
轻重诚为未安请如天禧旧制以彰陛下稽古重道之
意时龚鼎臣等以为不可遂不复行恭惟陛下留心学
问增置讲读当讲之日早晚两讲固已有光祖宗早间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7a 页 WYG0440-0693a.png
御殿一循近例讲者立侍不废君臣之礼晚御后幄又
复旧制讲者坐侍且尽君臣之情情礼两尽古今所难
识者无不窃叹圣性高明区处有道既有施行而议者
乃以坐讲为非执后世尊君卑臣之见而失先王好善
忘势之诚虽知陛下不得已而从之然使陛下圣德不
明祖宗旧制不复诚为可恨臣今检到程颐与顾临辨
殿上不讲书奏劄缴连进呈颐之本意但欲因此辅养
人主重道之心实为可采傥蒙睿览便见近曰坐讲罢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7b 页 WYG0440-0693b.png
行为是为非如臣不学固不足厕劝讲之列若此礼一
复天下通经学古之士必有闻风而起副陛下之意者
矣臣不胜拳拳愿忠之至
龟年为吏部侍郎又论经筵讲读不当以官职杂压为
序疏曰臣辄有诚恳仰干渊听臣素无学术叨侍经幄
朝夕凛凛大惧无以称塞伏见中书舍人陈傅良焕章
阁待制朱熹并除侍讲而臣忝为吏部侍郎班著偶在
二臣之上臣之学问委是不如二臣经帷讲读政当以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8a 页 WYG0440-0693c.png
学问高下为差不当以官职杂压为序兼臣照得傅尧
俞任吏部尚书兼侍读之日以翰林学士承旨苏颂兼
侍读班序在尧俞之下尧俞以颂国之隽老学识贯通
非尧俞比遂乞迩英进见居颂之次且以并侍经幄事
异外廷崇德尚齿足以风励天下为说臣愚欲望圣慈
许臣如尧俞之请当讲之日今臣班傅良熹之下非特
使臣愚分少安亦于公议为允
嘉定八年转运判官魏了翁上议曰臣猥以晚学误被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8b 页 WYG0440-0693d.png
柬注擢司祥刑既服攸司会漕挽空官复令共二顾职
分所系其于教学立师崇化善俗所不当后因惟国朝
盛时先正钜公多仕于蜀其生有显秩没有恤章载在
史册者臣既不复赘陈然其间有道德隆重为世师表
而爵位弗称未举易名之典则臣职在劝学所当敷陈
臣窃见故虞部郎中周颐尝为合州佥书判官州事不
经其手吏不敢决治下之民不敢违传谓蜀之贤人君
子莫不喜称之其流风所渐迄今未泯士竞讲学民知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9a 页 WYG0440-0694a.png
向方春秋奉尝有永无替臣始到官尝遣吏即其祠而
用币焉退复惟念是特颐所以施诸一方见诸行事之
一二焉耳盖自周衰孔孟氏没更秦汉魏晋隋唐学者
无所宗主爽离判涣莫适与归醇质者滞于佔毕训诂
隽爽者溺于记览词章言理则清虚寂寞之归论事则
功利智术之尚诬民惑世至于沦浃肌髓不可救药斯
民也尧舜三代之所以治也涉秦而后千数百年治之
日少乱之日多宁不以此而颐独奋乎百世之下乃始
卷二百七十四 第 39b 页 WYG0440-0694b.png
探造化之至赜建图著书阐发幽秘而示人以日用常
行之要使诵其遗文者始得以晓然洙泗之正传而知
世之所谓学者非滞于俗师则沦于异端有不足学者
矣又有河南程颢程颐亲得其传其学益以大振虽三
人者皆不及大用于时而其嗣往圣开来哲发天理正
人心其于一代之理乱万世之明闇所关系益甚不特
以命秩弗崇其莭惠之文未有能发明之者绍兴之初
侍讲胡安国尝有请于朝乞爵程颢兄弟使得从食于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0a 页 WYG0440-0694c.png
先圣先师之庙其后乾道间太学录魏掞之又尝白宰
相请祠程颢兄弟于学会不果行如周颐则又程颢兄
弟亲炙而师事之者安国掞之亦未及以为言诚为阙
典臣愚欲望圣慈详臣所陈如以为可采乞下之礼官
如先朝邵雍徐积等故事将周颐特赐美谥使海内人
士咸知正学之宗其于表章风厉诚非小补如程颐兄
弟并得在易名之典则尤足以章明时崇儒重道之意
臣本为蜀人致甘棠之思而儳言及此越职踰分臣知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0b 页 WYG0440-0694d.png
罪矣惟陛下财幸
宁宗时袁说友乞留朱熹状曰臣等窃闻陛下近降御
笔直付侍讲朱熹与之外祠此命一传举国疑骇馆学
皆有章奏给舍台谏相继论駮似闻圣意已即开悟而
未见收回成命人心皇皇深为国家惜此事体臣等备
位从列不敢自默窃谓人主初政莫急于收人望其亏
盛德莫大于拂人心朱熹之贤海内共知陛下践祚之
初首加聘召寘之经筵莫不传诵以为盛德之举未及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1a 页 WYG0440-0695a.png
再月无故弃逐非惟遂失讲学之助而前日之美意天
下亦不复信之矣其拂人心孰大于此熹自入朝以来
凡所论奏无非爱君忧国之言今一旦遽去莫晓所谓
皆以谓陛下惮其说之高大若强人以所难者然尊向
于畴昔而弃置于顷刻乐闻于软熟而严惮于切直此
人主之所深戒陛下好贤乐善当不出此臣等窃见朱
熹抱负圣贤之学累聘不起幡然为陛下一出有以见
君臣道合相得之诚心熹平日归洁其身盖其素志成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1b 页 WYG0440-0695b.png
命既出熹必不肯复留臣等区区所论实以国体所关
非止为一朱熹而已盖命令之出虽自九重至于施行
当由中书故唐人云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祖宗之
朝未有以御笔直付某人者如此是无用中书废坏纲
纪他日援此为故事者必以为自今日始陛下岂不重
惜于此哉臣等欲望圣慈收回前日直降御笔俯从给
舍台谏之请虽朱熹决不肯留而陛下崇儒礼贤改过
从善之意尚可以暴白于天下不胜厚幸干犯天威无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2a 页 WYG0440-0695c.png
任震惧俟命之至
元太宗时中书令耶律楚材上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
守成者必用儒臣儒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
帝曰果尔可官其人楚材曰请校试之于是随郡考
试虽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
宪宗即位高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
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
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2b 页 WYG0440-0695d.png
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
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
世祖时侍讲学士图克坦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
重教而轻禅乃言于上曰儒亦有教有禅科举𩔖教道
学𩔖禅帝怒召姚枢许衡与宰臣廷辨奉训大夫董文
忠自外入帝曰汝日诵四书亦道学者文忠对曰陛下
每言士不治经讲孔孟之道而为诗赋何关脩身何益
治国由是海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臣今所诵皆孔孟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3a 页 WYG0440-0696a.png
之言焉知所谓道学而俗儒守亡国馀习欲行其说故
以是上惑圣听恐非陛下教人脩身治国之意也事遂
止
岁戊申春释奠致胙于世祖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
如张德辉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
其庙猊脩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
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世祖曰今而后此礼勿
废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3b 页 WYG0440-0696b.png
始曲阜孔子庙历代给民百户以供洒扫复其家世祖
时尚书省以括户之故尽收为民太常少卿王磐上言
曰林庙户百家岁赋钞不过六百贯仅比一六品官终
年俸耳圣朝疆宇万里财赋岁亿万计岂爱一六品官
俸不以待孔子哉且于府库所益无多其损国体甚大
时论韪之
布衣赵天麟上策曰臣闻圣人之立教也畅达情性而
言诗条理纪纲而定书因天理人文以制礼宣国风民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4a 页 WYG0440-0696c.png
俗以作乐参天两地发挥于阴阳而为易尊上卑下严
示于名分而为春秋自上古洪荒之时莭文虽未分而
此理未尝不具也统言之为道分之为五常散之为百
行可以脩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此之谓
真儒昔者圣人之学有诸内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
口蕴之为灵明现之为英华出言启语莫非文之自然
也后世轻才浅见之徒拾古人糟粕之馀沥以文章为
极致乃有聚萤积雪孜孜汲汲穷一经而皓首成一篇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4b 页 WYG0440-0696d.png
而历年粤自诗变而骚骚变而汉魏六朝至于唐末儒
风扫地矣其间耀名千载卓然不群者皆三都两京大
人长杨之流春草池塘枫冷吴江之𩔖自以为儒者之
宗师而不知其已陷于俳优之小技矣夫儒文同宗而
异派举世莫之肯辨也孔门四科之中文学子游子夏
臣尝就鲁论而考之子游之为言曰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曰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此之所谓文学适所
以务其本也岂后世趋末失本之文哉圣人以其文胜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5a 页 WYG0440-0697a.png
犹抑之于政事之下则知夫圣门文不可绝而亦未尝
贵之也故因文传道道传而文为筌蹄矣道衰以来昧
道之人竞相推重以文不加点为颜孟以咳唾珠玑为
曾闵懵公政而弗精委大猷而莫顾比之穷一经之流
又出乎其下矣选曹据之而采人时议钦之而缄口及
其身居要职家食丰禄处事罔然权归吏手饱千古之
书泥无决之论拘一介之廉滞当时之政事条丛脞治
迹纷优虽复才同司马廉若范丹秀而不实清而不干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5b 页 WYG0440-0697b.png
将安用哉遂使狼戾儿曹反唇而相稽曰儒者之道我
知之矣听其名则彻于清霄之上考其实则例于黄泉
之下矣臣以为此非真儒也皆文学俗士辱圣人之门
旷国家之职盗窃天下之名滥齿四民之首使欧阳论
之决为之呜呼使贾谊闻之决为之痛哭圣人曰女为
君子儒又曰天之未丧斯文也今国家车同轨书同文
臣以为莫如用真儒亦未宜遽弃文人之𩔖也伏见方
今内本京师外覃庶境皆设学校以易风俗张皇化纪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6a 页 WYG0440-0697c.png
伏望陛下载宣天旨令有司策问科举限人数以权衡
天下才德之人则儒文两无遗矣凡对策超等堪以从
政者㩀三德八才量入政事流品凡详习礼义文学富
赡者许令试课阅实其等授以教官凡教官考满不限
人数许令对策策中累阶与官不然则止于教官内流
转凡已进政事之官者则有考幽明之法在焉庶乎官
无旷官儒无庸儒且使家塾党庠术序国学莫不究极
于道器之妙研精于政化之源幼而学之壮而行之润
卷二百七十四 第 46b 页 WYG0440-0697d.png
当代之宪章绵社稷之福祚安黎庶之生资壮名教之
元气一举而四便立矣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