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奏议-明-杨士奇卷二百四

卷二百四 第 1a 页 WYG0438-074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
           明 杨士奇等 撰
  听言
宋哲宗时右正言朱光庭上奏曰臣窃以自古以来甚
盛德之朝必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中庸曰夫妇之愚
可以与知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焉诗曰先民有
言询于刍荛故敢谏之鼓进善之旌诽谤之木皆所以
卷二百四 第 1b 页 WYG0438-0746d.png
通治道而来谏者也固未尝限以日月伏睹六月诏书
俾天下臣庶并许实封直言此盛德也必使知无不言
而言无不尽然后与谏鼓善旌谤木之设初无以异若
乃上之治底于无为下之人至于不议然博访之道不
可少废况圣政日新方欲闻所未闻岂可于求言之始
为日月限哉欲望圣慈复诏天下臣庶依今年六月诏
书并许实封直言更不限以日月如此则舆情尽达朝
政常无壅塞之弊而圣治可不劳而成矣
卷二百四 第 2a 页 WYG0438-0747a.png
光庭又上奏曰臣窃以事之机密者不可以口陈心之
精微者固难以书尽夫天下之广万机之繁其间情伪
万状取舍两途一失其当咎缘而生朝廷增置谏员实
司陛下耳目之任凡天下之事无不得言者若忠贤之
未进奸佞之未除刑赏之失中政令之违常如此之类
皆得以闻上使之日对清光献纳论奏尚虞未尽况天
门九重邈若霄汉傥令祗上封奏不得面睹威颜则事
之机密心之精微何缘尽达伏自陛下临御以来除执
卷二百四 第 2b 页 WYG0438-0747b.png
政外馀皆未许上殿臣遂于去年十二月内奏乞上殿
至今未奉俞音兼臣或闻故事改元后许令臣寮上殿
今已改元矣望出自宸断检会故事早赐指挥令台谏
先次上殿上以广陛下之聪明下以尽愚臣之职事
光庭又上奏曰臣窃以自古人君致功德巍巍与天地
并者积众善之效也夫以天下之广万机之繁以一耳
目兼听周视欲事事中理其要道莫过于取善而已大
凡好胜自古之公患苟不以事之善否而皆欲莫予违
卷二百四 第 3a 页 WYG0438-0747c.png
则拒人于千里之外矣夫舍己从人唐尧之盛德也与
人为善虞舜之盛德也以数圣人之盛德犹闻取人之
善恭惟陛下临御以来盛德日新百度脩举求贤如不
及从谏如转圜与尧舜禹汤之盛德无以异前日权给
事中王岩叟封駮安焘知枢密院不当陛下直令下吏
部施行更不令给事中书读臣窃以谓非取善之道也
焘之不幸无公望陛下又素知之今日圣政如此退大
奸进大忠天下翕然咸称有古圣帝明王之风在焘之
卷二百四 第 3b 页 WYG0438-0747d.png
躐等超升一事何惮而不改耶且居陛下耳目之任者
不敢不尽言盖思所以称陛下付委之意若俾焘却居
旧职任用不为不重告命必须书读纪纲方始不紊臣
愿陛下以尧舜禹汤盛德取善为事则臣之职可以无
愧伏望圣慈留神天下幸甚
光庭又上奏曰臣窃以谏诤之臣为天子耳目之任救
正朝廷之事贵于其初凡政令未安于理除授或非其
人于命未行之日俾先知之则献纳之间事体甚便近
卷二百四 第 4a 页 WYG0438-0748a.png
日朝廷所关报者皆是已行之事言者急思救止其道
无繇又不免暴于人听不若于命未行之前都无辙迹
足以成朝廷之美故事谏臣许随宰相入閤盖当议论
之初便思救补不俟命令已行然后攻其失也臣欲乞
朝廷今后凡有政令除改才到门下并令给事中即时
关报台谏所贵先事为虑所补不细又足以成朝廷之
美伏望圣慈详酌施行
光庭又论张舜民罢言职疏曰臣切以正直之臣以遭
卷二百四 第 4b 页 WYG0438-0748b.png
时遇主为盛事盖敢言之气虽天与有素非圣君养之
厚容之深则敢言之气未易伸也历古而来青史之上
直臣无几不独天生其才难而遇圣君养其才尤为难
也恭惟陛下自临御以来以尧舜之德养直臣之气以
尧舜之量容直臣之言故去天下之邪如拉朽除天下
之弊如反掌千载以来一人而已方今内外清明百度
修举人民乂安此已试之效也唯在久而不息则尧舜
巍巍成功不难致矣臣切见吏部关报台官张舜民为
卷二百四 第 5a 页 WYG0438-0748c.png
言文彦博照管刘奉世特罢言职臣以谓御史之职自
许风闻言事使舜民之言尽中义理陛下固当行之设
若未当止于不行而已岂可遽罢其职也今陛下从而
罢之岂不沮敢言之气哉切以古今之治天下唯使忠
劲之气充塞朝廷然后纪纲正法度立奸邪无间而入
臣与舜民接迹颇熟稔闻其有正直之莭司马光贤之
荐充馆职陛下擢寘御史士论皆以谓得人今视职才
两月正直之莭未少伸一言不合大臣已闻罢职自陛
卷二百四 第 5b 页 WYG0438-0748d.png
下临御以来天下之人唯知从谏如不及圣德冠古今
若因舜民一言不合大臣遽使罢职致陛下今日有逐
言事官之名臣为陛下惜之伏望圣慈开天地之量容
养正直之臣以增敢言之气特降圣诏还舜民旧职以
尽其材臣愚不胜惓惓之忠
右谏议大夫孙觉上奏曰臣窃以后世谏臣为天子左
右耳目之官三代以来官不常置孔子曰天子有诤臣
七人所谓七人者三公四辅是也天子一言一动七人
卷二百四 第 6a 页 WYG0438-0749a.png
者在焉有过不及随辄正之故人君之失不闻于外不
见于下尚书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是也后
世七人者不任其责始置谏官唐太宗每召宰相平章
必遣谏官俱入小有颇失随即箴规以此见谏官之职
必待命令已行阙遗宣播然后从而救之亦已晚矣唐
太宗虽不责宰相以七人之职犹使谏官与闻政事国
家以来虽不全用唐制然祖宗朝谏员亦不为少前后
以言举职见于国史磊落相望大扺于人主躬亲听决
卷二百四 第 6b 页 WYG0438-0749b.png
独断万微之际谏员常少先朝是也人主委任柄臣责
成揽要之时谏员常多仁宗庄献太后是也臣窃以今
者皇帝陛下冲年嗣位太皇太后同揽政机此宜多设
谏员以广视听庶几有补万一若其人庸下奸邪自宜
加罪窜斥以肃百寮若其人直方无所附丽则其所言
必有可采如六典谏大夫补阙拾遗凡两员今臣独员
供职不唯驽蹇朴陋无所闻识又绵力寡助深恐不逮
伏乞特赐指挥依六典备置谏官
卷二百四 第 7a 页 WYG0438-0749c.png
觉为给事中又乞令台谏先次上殿疏曰臣昨自先帝
祔庙后曾具劄子乞赐指挥许臣寮奏对庶几人情不
至壅隔至今未奉圣旨窃以人情壅隔则乖离疑惑之
患生假窃盗乱之祸作于易乾下坤上为泰泰者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坤下乾上为否否者天地不交而万物
不通也今者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大统万国天临
四方即位以来且一年矣群臣望清光聆德音者三省
枢密院大臣八人而已使此八人者聪明有馀论议皆
卷二百四 第 7b 页 WYG0438-0749d.png
当中立而无所附丽方正而无所阿私可也万有一人
焉不足以任此而曲折反覆不可以见于文字而御史
不得请对谏官不得面陈则陛下何由而知之且谏官
之设本以拾遗补缺为任密启面陈乃其职也今一切
须具章疏劄子然后可得上闻则与夫百执事等矣伏
望圣慈特许谏官御史上殿奏事
尚书左丞刘挚论群罢台谏是自塞绝言路疏曰臣伏
自罢去言职待罪都省以来不复章疏论事盖以谓职
卷二百四 第 8a 页 WYG0438-0750a.png
在执政苟有所见自当与同列佥议进对显奏公论而
行之不当私有密请恐非谓直道事上也必料陛下亦
已察臣之意在于如此而已今乃有不得已之事须至
一言冀效万一十五日吕公著送下内降批旨罢谏官
梁焘等或移易或免黜者共十数人臣切料陛下必以
近日张舜民事言者救解纷纷不已虽然仁恕包涵而
又欲加弹压故不行重责但罢其言路此足以见圣度
广大爱惜数人之才黾勉而为此也臣观舜民之论文
卷二百四 第 8b 页 WYG0438-0750b.png
彦博止有照管刘奉世一言而已此一言小事也奉世
有才可用方出入彦博门下受其知遇而照管之乃大
臣所宜则于彦博何伤兼彦博自不以槩意而议者私
忧过计恐彦博有所不乐致陛下为罢舜民舜民之罢
亦小事无足道也而言事者若欲论之一再言足矣何
至议论蜂起相继并作紊渎天听至烦宣召申谕尚且
不已诚有罪也夫舜民轻言以及元臣一失也议者欲
慰说大臣而罪御史又一失也言者之救舜民以全言
卷二百四 第 9a 页 WYG0438-0750c.png
路而不能体圣明优礼故老之意又一失也今朝廷又
从而移罢台谏则恐不止于三失而朝廷之失最处其
大者也此臣所以夙夜徬徨深为陛下惜之也古之贤
君明主唯以开广耳目优养直臣为甚盛之德故曰主
圣则臣直唯尧舜及三代之盛王乃有其事而陛下今
优游行之自前岁以来闻善若饥渴从谏若转圜台谏
言苟可采无不行者虽有失当一切包纳故臣子无戮
辱之惧罔避权要舒心展诚知无不言所以养就今日
卷二百四 第 9b 页 WYG0438-0750d.png
忠直之气然上下奸邪摩牙切齿嫉恶台谏亦已久矣
夫台谏以区区小官上则触龙鳞而犯忌讳下则结仇
怨而取祸患不知其何所利也盖恃陛下之主张谨其
官守以尽事君之义耳一旦以小故摧沮罢去之适足
以快憎怨之气开私枉之门非朝廷福也若言者有所
私徇涉于倾陷近于朋党则不可不深责而痛治之乃
若出于公议则虽有强直乖忤之言古之圣人一皆容
之考于传记不可胜数今夫以一言旁及大臣而罢之
卷二百四 第 10a 页 WYG0438-0751a.png
则后来者不肯言大臣矣以一言弹给事中而罢之则
后来者不肯言近侍矣以多言而去之则后来者循默
不言矣以刚劲而黜之则后来者柔和取容矣人情不
远相与为戒必然之理也深惟陛下恭默未言太皇太
后陛下帘门行政之日正宜大开聪明以广万事之听
而乃杜绝言路是自蔽其耳目也言路一塞何事不生
天下之朋党大吏之私邪百官之罪恶远方之利害陛
下何由一一知也今成命已行臣不敢尽乞改正所以
卷二百四 第 10b 页 WYG0438-0751b.png
区区言之者非独为数人盖所惜者朝廷事体尔内梁
焘孙升外议皆以为责之太重臣欲望圣慈详酌宽此
二人之责还其职任以救言路以扶持忠臣之气且天
下之广莫知其详但见台谏官连群罢去凡与前日之
事不同必疑谓朝廷厌倦言者则奸谀者张目攘臂而
动矣后来所用未必皆得如此数人邪正既不可知言
路风采一变岂不有损盛德之治臣天生愚直孤立于
朝受陛下异恩至深至厚夙夜思报唯有竭诚以主公
卷二百四 第 11a 页 WYG0438-0751c.png
道不敢雷同倡和苟有所见可以裨补若不尽言于陛
下则将何告诉也因此得罪亦不敢辞伏望赦其狂愚
特赐详察开允
挚又上奏曰臣备位左右忧深责重虽夙夜尽瘁恐终
无所补报切谓国家先务莫如得人近臣事君唯有进
善臣伏见知陈州传尧俞知齐州王岩叟知潞州梁焘
通判虢州张舜民知广德军贾易皆早蒙陛下识擢分
任言责不幸志业未伸谤嫉横作罢职补外各已数月
卷二百四 第 11b 页 WYG0438-0751d.png
按尧俞等皆忠直之臣守正不挠任职未久知无不言
此固陛下素所奖爱未必弃捐然臣私忧过计恐有补
外渐久朝廷渐亦忘之不避僣越辄效一言夫人才不
同所用亦异或长于政事或善于文学或言语侍从或
行义师表今多士盈庭于此数色固无乏事至于公忠
朴直不避仇怨不附朋党一节自守可当大事肯为国
家效死守法之人则非独今日难求也从前世以来不
易得也譬如人之一身耳目手足肌肤爪发阙一诚不
卷二百四 第 12a 页 WYG0438-0752a.png
可然而强四支者必以骨为主故自古人君崇奖忠直
谓之骨鲠之臣传曰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言猛兽
在山则山中之物不敢犯者如直臣立朝则奸佞有所
畏惮也今尧俞等皆有骨鲠大节公论所重邪党所畏
况当今陛下明辩忠邪汲汲进贤之日而反使数人流
落外郡为奸邪所快臣实痛惜兼观近日言语稍异于
昔虽章奏交上议论不少然而所推荐者非豪强则亲
旧所排击者非孤寒则怨隙明比之心公无忌惮陛下
卷二百四 第 12b 页 WYG0438-0752b.png
试取近来言事章疏密察其意其间心出于至诚言出
于忠信忧国如饥渴谋议知大体有如尧俞者乎孤立
不惧弹劾权强赤心事上略无私意有如岩叟者乎守
正坚确不惮大吏不党同列嫉邪指恶有如舜民焘及
易者乎以此验之真伪立见今圣明在上方修善政而
群小不快争进于下布列朋党造作谤议欲以倾陷善
良动摇政令纷纷籍籍甚可惧也然上下相罔谁为陛
下辩之者当此之时唯且收聚人才使在朝廷若正直
卷二百四 第 13a 页 WYG0438-0752c.png
之路广则邪枉之志销而治道成矣臣疏贱拙直天下
无毫发亲党之助独蒙二圣选拔致位于此恩至厚矣
则报效之心岂宜自比众人故当知无不为宁敢避罪
臣愿圣慈深赐省察特发睿断召此数人忠正之臣入
备任使以慰公议以消朋党幸甚
御史中丞传尧俞论张舜民以言事罢职疏曰臣等窃
以御史之任以敢言为先自昔以来常难其选臣等昨
被诏同举御史两员累月之间咨询考察于千百人中
卷二百四 第 13b 页 WYG0438-0752d.png
乃得张舜民一人臣等素皆不识但见众所共推学行
兼美安贫守道不汲汲于进取熙宁元丰间尝慷慨论
时事言辞激切有谏臣之风司马光嘉其端亮荐之馆
职关西士人称为第一臣等取以应诏既至台中与之
相接见其忠淳朴直心无所附向言无顾避臣等深以
得人自喜居职未久今以一言旁及大臣而遽罢之甚
非陛下所以命臣等择御史之初意也御史为天子耳
目或怀奸挟附大臣则所当声其罪而黜之也岂有不
卷二百四 第 14a 页 WYG0438-0753a.png
欺于君反以指摘大臣为罪也虽或论事有误要之用
心则忠欲厉事君所宜奖借傥加摧抑谁肯尽诚此臣
之所为陛下惜也若要俛仰浮沉无所忤犯巧于自全
之人以当言职固不难得然国事何如哉伏望陛下察
求材之甚难亮进忠之非易恕其小失而录其大莭复
舜民于言路以全朝廷之美臣等不胜幸甚
尧俞又上奏曰臣近有劄子论列不当罢张舜民监察
御史事至今未蒙付外施行臣窃以陛下自临御以来
卷二百四 第 14b 页 WYG0438-0753b.png
未有此举臣既谓朝廷大体须当爱惜又谓陛下全德
将遂亏缺所以叹惋愤懑不能下食而安寝者也言事
之官稍及大臣不原其情遽加废黜此实不足为法于
天下也陛下以高世绝人之资事皆抳于未萌而公开
此端不防微而杜渐故臣深以为惑也陛下必谓事不
在我但欲以慰安老臣出于至诚无私故决意行之尔
殊未知既害大体且无益老臣若彦博于此恬然自处
臣恐彦博遂失贤士大夫之心而为众手所指矣是陛
卷二百四 第 15a 页 WYG0438-0753c.png
下欲爱之而实损之也臣闻人谁无过善于能改愚臣
死罪深以此举为陛下之过矣虽然君子之过如日月
之蚀焉其过也人皆见之其更也人皆仰之今众人延
颈张目以待更焉不知何惮而不为也自昔人君以改
过为难者无他恐事数移则威权不重尔臣独以为未
之思也夫兴事不计当否而执之如金石此何益于威
权哉盖用术者犹可以激而为之其状隐微难于窥测
唯不惮改必于中理而后已则其权常重而其威无敌
卷二百四 第 15b 页 WYG0438-0753d.png
其要易持而其利甚博使用术者无以施其巧则人将
胆破矣愿陛下深念而亟改之则天下幸甚天下幸甚
臣衰拙无取以朴忠自信所以敢辱此地苟非益陛下
之光明者岂敢以告惟留神省察
尧俞又上奏曰臣近累论奏罢张舜民监察御史不当
未蒙施行窃以言事之官人所憎畏在权重者尤甚何
则持权既重则人莫敢违忤独言事者伺察而弹劾之
其憎之也固宜而所以畏之者非衣冠颜状之有异盖
卷二百四 第 16a 页 WYG0438-0754a.png
人主信任而崇奖之尔夫人臣既辱知遇又行其言故
轻绂冕捐躯命为国家正纪纲以伸万分之报若稍加
摧抑则人亦何惮况直为大臣而罢黜之臣恐而今而
后有不忠于陛下而事权臣者矣不但偷合取容而已
也陛下岂可不加意而念之自古谏官御史之患在敢
攻人主之短不敢忤权臣之意若舜民者宜被擢赏而
反蒙废黜岂所以劝忠义之莭哉臣前日奏事延和亲
奉德音谓舜民之言不可行而不可怒也今诏旨甚峻
卷二百四 第 16b 页 WYG0438-0754b.png
极骇物听必有借彦博之重以激怒陛下而行其私忿
者此陛下不可不察陛下欲慰安老臣放罢舜民言职
今采公议不得已而还之是陛下待老臣之礼备矣于
彦博何伤彦博四朝宰相宜有体国之诚岂敢以此望
陛下哉愿勿轻臣言而详其区区之心特奋睿断早赐
指挥臣不胜恳激之至
尧俞又上奏曰臣等窃以言事之官许令风闻祖宗之
诏曲全过当许风闻则岂皆责实全过当则必欲尽言
卷二百四 第 17a 页 WYG0438-0754c.png
张舜民昨因论列西事因及刘奉世乃天子左史下使
属羌恐失事体众谓因文彦博照管且非斥言彦博又
非专击奉世其大意在尊朝廷爱国体而已其间侵诋
论议大臣之言为多故中外之人以谓舜民之罢名为
言及于彦博实由怒触于柄臣臣等窃以朝廷罢一御
史必当正其罪名布告中外可以示天下励臣莭正纪
纲贻后世今舜民既无朋附无中伤之迹又非犯颜逆
鳞之过不当以一言风闻之失罪御史以柄臣之意违
卷二百四 第 17b 页 WYG0438-0754d.png
祖宗曲全过当之诏损仁圣至诚听纳之德非所以示
天下励臣莭正纪纲贻后世今臣等惓惓愚忠至于再
三不能自已也伏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少霁天
威曲回睿照省察臣等前后奏章降付三省施行如臣
等所论不当乞行贬黜以谢冒犯宸严
尧俞又上奏曰臣前日与侍御王岩叟列衔申奏乞检
会前后言张舜民文字降出施行至今未闻诏旨臣闻
忠义之士精贯白日诚洞金石臣虽无状肺肝竭矣实
卷二百四 第 18a 页 WYG0438-0755a.png
冀精诚上通有以感悟圣意臣窃见近日执政憎厌言
事之官往往形于词色今遂伺间而逐之不知如何而
后可以厌其意也臣读唐史见宰相裴垍传云谏官言
得失大抵执政多忌之惟垍奖励使尽言初拾遗独孤
郁李正辞严休复三人皆迁及过谢垍垍独责休复曰
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前日进拟上固为疑休复大
惭臣不敢望执政以皋夔之心辅陛下得如裴垍足矣
今非徒憎恶言事者既逐之又移过于陛下使陛下本
卷二百四 第 18b 页 WYG0438-0755b.png
无一事横被拒谏之名此得谓之忠乎且风闻言事旧
矣既黜舜民尚有言职不识自此以往凡须勘当得实
而后言耶或风闻之事独不行于大臣耶亦乞明降指
挥臣既不得其言又未知所守岂敢默然伏俟谴黜
尧俞又上奏曰臣等所论张舜民罢职不当事蒙宣谕
后又两疏开陈舜民本无罪由大臣搆成乞赐照察复
许还职尚未蒙听纳施行臣等恐进说者以谓御史无
已罢复还之体请举故事陛下考焉方开元之初明皇
卷二百四 第 19a 页 WYG0438-0755c.png
励精政事是非明而不可欺纪纲正而不可乱典刑无
私而不以姑息事有蒙蔽而不知则已知而必行故端
良得以尽其忠奸邪无所用其巧时崔日知为京兆尹
贪暴不法侍御史杨㻛与御史大夫李杰谋劾举之杰
反为日知先构罢言职㻛廷奏曰纠弹之司若遭恐胁
以成奸人之谋则御史台固可废矣上以其言切直遽
令杰依旧视事贬日知为歙县丞当时天下不称杨玚
之能言而服明皇之能听不矜日知之被逐而喜李杰
卷二百四 第 19b 页 WYG0438-0755d.png
之复用不高风宪之自全而快奸言之终破明皇不吝
于改过而其益如此史册一书流美万古今大臣以非
是误陛下之听有甚于日知御史惷直敢言忠信获罪
有冤于李杰言责之臣守义以争有多于杨玚又陛下
圣哲之资十倍明皇察之宜深改之宜速而迟迟如此
此愚臣之所惑也不知自古设谏官御史者欲以顺朝
廷之意邪欲以正朝廷之事邪若欲顺意则臣以谓不
须置若欲其正事则臣以谓不可废陛下以万乘之尊
卷二百四 第 20a 页 WYG0438-0756a.png
与臣论势臣之言不得而行也陛下虚方寸之地与臣
论理臣之言庶几于用也伏望陛下观开元之所以盛
思明皇之所以贤圣心略回破奸言而全风宪易若反
掌矣臣等以尧舜望陛下非敢以明皇始勤终倦比于
全德也陛下以为不可则乞罢臣之职纪纲之地由臣
等不振以为朝廷羞得蒙窜殛以塞至公臣等之幸也
左谏议大夫梁焘论张舜民罢言职疏曰臣近论奏不
宜以大臣之故辄罢御史乞还其言职至今未蒙指挥
卷二百四 第 20b 页 WYG0438-0756b.png
臣切以为始拒直言损纳谏之美下移威罚失权断之
公所可爱者君德所可惜者君体也决知此事不出圣
意臣敢复论之国家所以尊安者以法度修而纪纲振
也御史者守法度持纪纲之官也人主或有阙失犹且
直笔正论至于犯颜逆耳无所讳忌况臣下过恶安得
畏避而不言哉今御史敢言大臣者天下之公议也大
臣不快御史者一夫之私心也罪天下敢言之公议便
一夫不快之私心非大公至正之法度也大臣虽重人
卷二百四 第 21a 页 WYG0438-0756c.png
臣也御史虽微法官也徇大臣而废法官非尊君卑臣
之纪纲也况两宫临御之时必使上有尊严不可犯之
势下有报义忘私之臣安得假天威屈正论以中伤议
己者乎自古全治之世必用天下清议故清议伸则正
直之道行聪明之助多清议屈则奸邪之计得欺罔之
患作今日清议喧然不平皆谓陛下之优大臣者亦巳
至矣大臣之事陛下者未有以副人望也清议之罪大
臣者日益以深则恐非所以安大臣也伏望圣慈以保
卷二百四 第 21b 页 WYG0438-0756d.png
君德为难以全国体为重即日召还御史以正权纲然
后慰籍大臣优加恩礼尊朝廷而强主威万世之法也
焘又上奏曰臣近屡论朝廷不当假借大臣罢斥御史
命令失当公议不平玷陛下至仁求言之明损国家大
公驭下之制非所以全养忠劲之气感励敬顺之心也
陛下末即垂听而至恩优容面命相臣布宣慈旨臣等
迫于公议愿以至公之道上广圣意下厌人望不敢奉
诏而复再上章矣伏望陛下勿以既下之命为难改勿
卷二百四 第 22a 页 WYG0438-0757a.png
以已宣之旨为难回唯强其刚明之德从谏如转圜之
易也臣闻唐宣宗将幸华清宫已命治道两省官拜章
极谏宣宗谓宰相曰卿勉谕谏官勿更论列宰臣奉旨
召两省官宣谕俄而谏章再入宣宗谓宰臣曰谏官疏
极恳切朕决不为游华清之行矣卿宜说我此意宣宗
唐室英明之主也行幸一时娱乐之事也谏臣犹且恳
切进言之初未能回听既令宰相宣谕而谏臣进言不
已宣宗幡然感悟遂辍其行又令宰臣告以纳听之意
卷二百四 第 22b 页 WYG0438-0757b.png
是能自屈至尊欣纳直谏真得人君之道矣故终获忠
贤之助而大中之政号为中兴声名辉映前代至今流
为美谈恭惟陛下之聪明远过唐宗之德朝廷纪纲法
度不比华清之事臣辈区区陈诚意皆激切尝蒙圣恩
曲赐宣谕臣祗知尊君卑臣为万世之计不知畏附权
强便不论列陛下喜忠纳谏上法仁祖言事之臣得尽
诚莭更觊留神省察主张必行追还成命以解群言遂
使朝廷益见清明之象天下驯致安静之理明德日跻
卷二百四 第 23a 页 WYG0438-0757c.png
可以并隆尧舜矣虽宣宗贤主何足为陛下道哉
焘又乞终始从谏疏曰臣愚不肖蒙恩还以言职夙夜
思所以副圣知者不敢以为荣而独以为惧臣前日建
言正纲纪明法度以尊君卑臣强公家弱私室正以皇
帝陛下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太后陛下保祐圣主
制政帘帷权臣易为强悍奸人易为蒙蔽外之人情有
可畏可恤者必欲陛下遍察外之事势有可忧可疑者
必欲陛下周知欲臣莭忠一而人无欺罔欲君势隆重
卷二百四 第 23b 页 WYG0438-0757d.png
而下皆敬畏此臣自誓报陛下之心虽万死不可变也
窃谓陛下复置臣于言路者必以臣前日之言为是必
以臣前日之心为忠臣前日之言为是则今日之言不
为非矣臣前日之敢言为忠则今日之不敢言为负矣
陛下既能知臣之忠必能用臣之言则臣报陛下之心
岂可怠于前日哉臣闻人主不以受谏为难而以臣下
敢言之为难人臣不以敢言为难而以君上从谏之为
难唐李绛曰小臣昼思夜度将有上谏欲谏十事至时
卷二百四 第 24a 页 WYG0438-0758a.png
已除五六逮其缄封又削其半其得上达者十无一二
信乎敢言之难也如此又曰圣主知直言有益于己正
谏有裨于时温颜容纳奖励劝导忠臣抱义不顾其身
怀忠不避祸患苟有致君济时之益不识触忌冒讳之
诛何哉顾食君之禄其事不得不然也信乎听谏之难
也如此夫人主以臣敢言之为难是也然而有忠臣则
不难矣人臣以主上从谏之为难亦是也然而遇明君
则不难矣臣幸亲逢两宫之明切不以敢言为难在陛
卷二百四 第 24b 页 WYG0438-0758b.png
下信而听之也辩奸人之妄而塞其谗诬折权臣之强
而抑其排斥使多士以臣为法而进其忠勿使多士以
臣为戒而挫其直当今之事所可言者尚不为少臣方
且次第上之愿陛下清心谛察而必行之至有切于圣
德急于民隐者不敢犹豫以留清衷后时之忧也致陛
下有开纳诤谏之美名有收揽权纲之明威朝廷尊严
而清静宗社长久而安宁此臣爱君谋国自誓之本志
也唯陛下裁择臣不胜惓惓尽莭之至
卷二百四 第 25a 页 WYG0438-0758c.png
右正言上官均乞听言考实疏曰臣窃闻人主之治天
下考得失察邪正存乎知言听言之难在乎同异之际
听纳当则政令善而众悦听纳失则政令乖而人不服
两汉以来治乱成败之机未尝不在于此世俗之情议
论是非往往以多同者为是然而情有爱憎识有明暗
心有向背同而多者或出于合群而为朋党异而少者
或出于守正而独立则是同者未必可取也有反常而
为奇背公而行私不稽可否不顾是非惟势利之为徇
卷二百四 第 25b 页 WYG0438-0758d.png
则是异者未必可取也然则人主之听言其辩得失之
际果不系于同异之多少当察理之是非以定去取耳
贾谊明于治体尝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
莫敢妄言盖事有显迹推事以考言则诈者不能变白
以为黑巧者不能饰非以为是此知言之要术也自陛
下临御以来出政令行刑赏稽合义理顺于人心者不
可胜数其间固有出于独断或有取于众论公听并观
不牵于异同之说天下之人皆以为陛下至公无私以
卷二百四 第 26a 页 WYG0438-0759a.png
治安天下为计故能洞照真伪判别是非无所壅蔽此
中外之所歌颂非臣之私言也然政令之损益百官之
黜陟万机日新自执政大臣以至侍从谏官御史皆得
以言陛下宽仁好谏是非兼容而论者又得以尽言者
既众则意趣未必合识虑未必同意趣不合识虑不同
则进言不得不异言意既异则互生爱憎迭相排毁以
务相胜则是非汨乱尤为难察伏愿陛下于众言同异
之际更加审择推究事实凡言邪正者必考为行之实
卷二百四 第 26b 页 WYG0438-0759b.png
迹则同异之间瞭然而判然后在廷之臣不敢挟情饰
言以荧惑圣听故邪正区别政令刑赏皆合公论天下
乌有不治哉
御史中丞苏辙论言事不当乞明行黜降疏曰臣闻孟
子有言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
则去故祖宗朝凡任台谏言而见听则居职言而不用
则黜罢理之必至前后悉然惟有去年台谏论回河不
当言既不从而言者皆获美迁今年复论邓温伯不可
卷二百四 第 27a 页 WYG0438-0759c.png
任翰林承旨言既不效而言者亦并进职虽人臣迫于
朝命黾俛就位而中外观望不知曲直所在为损不细
诚使朝廷偶有过举闻善而改适足以增开纳之光其
或言者论事不当据法罢免亦足以示进退之公今者
不辩是非一加进擢朝廷则负讳过便私之毁臣下则
被苟简怀禄之非风俗渐成士莭陵替载之史册不为
美事臣今待罪执法才力疲软何能发明然在职思忧
不敢不勉若所言中理望陛下力赐主张行之无吝一
卷二百四 第 27b 页 WYG0438-0759d.png
有不当亦乞明加流窜以惩妄言惟乞勿为隐忍包含
之计使臣主俱受其谤不胜甚幸
苏辙又论用台谏劄子曰臣闻书称尧舜之德曰明四
目达四聪盖人君居高宅深其势易与臣下隔绝若不
务广耳目则不闻外事无以预知祸福之原臣不敢复
论前代请陈本朝故事每当视朝上有丞弼朝夕奏事
下有台谏更迭进见内有两省侍从诸司官长以事奏
禀外有监司郡守走马承受辞见入奏凡所以为上耳
卷二百四 第 28a 页 WYG0438-0760a.png
目者其众如此然至于事有壅蔽犹或不免今自太皇
太后陛下皇帝陛下垂帘以来每事重慎群臣得对于
前者惟有执政及台谏官而已然天下之事其是非可
否既决于执政陛下欲于执政之外特有所闻者又独
有台谏数人而已臣观今日台官三员谏官二员其间
非执政私人特出圣意所用者又不过一二人孔子有
言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陛下试取此五人言
行之实而谛观之则其邪正向背槩可见也昔汉成之
卷二百四 第 28b 页 WYG0438-0760b.png
世王凤用事群臣莫敢尽言惟刘向王章力言其恶无
所顾避皆为凤所不喜言卒不用或继以死而凤推荐
其门人如杜钦谷永之流使上封论事钦等所言皆掩
蔽凤短专攻帝失由此直言不闻汉亦不竞今陛下深
处惟幄耳目至少惟有台谏数人若又听执政得自选
择不公选正人而用之臣恐天下安危大计无由得达
于前而朝廷之势殆矣惟陛下留神省察无忽臣言则
社稷之福也
卷二百四 第 29a 页 WYG0438-0760c.png
苏辙又论所言不行劄子曰臣两次面奏熙河路范育
种谊等违背大信贪功生事以速边患乞移降他路更
选帅臣俾之镇守臣方奏对间蒙太皇太后再三宣谕
以臣言为是然至今多日但见种朴一人移泾原路勾
当公事至于育谊并未见移动臣窃伏思念人臣言事
不患圣意不回患在圣意已回而大臣固执事辄中止
何者圣意不回惟当再三开陈期于必悟若圣意已回
而大臣不可事不得行则是君权已移上下倒置虽欲
卷二百四 第 29b 页 WYG0438-0760d.png
纳忠何益于事此臣所以昼夜忧惧欲言而复止者也
昔齐桓公游于郭问郭公之所以亡其父老对曰以善
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此贤君也而何故亡父
老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此其所以亡也今
陛下以臣言为是而不用以大臣为非而必听臣窃惑
之且陛下虽处帏幄之中实揽人主之事今依违退托
专听大臣事有未安谁受其弊故臣以为居其位而不
任其事任其事而不断其是非者古今未尝有也臣以
卷二百四 第 30a 页 WYG0438-0761a.png
非才误蒙擢用尽忠献言上牾大臣下牾边吏其所以
再三论列不为身计者诚以为外可以利民而内可以
报国故也今所言不从空结怨怒无补于国臣虽狂愚
何苦而为此哉臣恐忠臣自此结舌不敢复以至言闻
于陛下矣去年之冬陛下知回河之失深诏大臣罢东
流之役天语恻怛中外具闻而大臣奉行不得其半虽
罢回河之名仍存试水之实锯牙马头率皆如故意幸
涨水之至河或可回然今日观之终复何益是以众议
卷二百四 第 30b 页 WYG0438-0761b.png
皆谓陛下圣明察物照见千里之外而号令不行未见
成效是时奉使契丹还奏其事此章具在可覆视也今
熙河边事大略类此若使圣意又为大臣所沮则君权
愈夺臣势愈张养之不已后将益甚及其事极难忍而
后制之则伤君臣之恩失朝廷之体不若今制其渐使
事无所失而臣亦获安之为善也臣不胜区区为国远
虑触冒忌讳甘俟斧钺
殿中侍御史吕陶辩朱光庭弹苏轼策题事疏曰臣窃
卷二百四 第 31a 页 WYG0438-0761c.png
闻苏轼试馆职策题朱光庭弹奏以为讥议两朝奉圣
旨苏轼放罪轼遂乞补郡蒙陛下降诏不允光庭论列
未巳臣既待罪言路理当辩明敢竭愚鄙为陛下极陈
之夫台谏之职为天子耳目要在维持纲纪分别邪正
凡所弹击当徇至公不可假借事权以报私怨万一及
此是谓欺君今苏轼所撰策题首言齐鲁皆圣人之后
其政化之弊至于衰乱其次乃曰国家承平百年六圣
相授为治不同同归于仁详味此言固无讥议两朝之
卷二百四 第 31b 页 WYG0438-0761d.png
意其次又曰今朝廷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
不举其职或至于媮欲法神考之励精而恐监司守令
不识其意或流于刻则所谓媮与刻者明言百官有司
监司守令不能上体朝廷本意而或至于媮与刻非指
言二圣之失于媮刻也其终又曰昔汉文宽大长者至
于朝廷之间耻言人过而不闻有怠废不举之病宣帝
总核名实至于文理之士咸精其能而不闻有督察过
甚之失者盖言汉文汉宣之时其臣下能如此不怠废
卷二百四 第 32a 页 WYG0438-0762a.png
不过甚今朝廷当以何术治之使百官有司监司守令
不至于媮刻乎盖作文者发此问端以观其荅即非谓
仁宗不如汉文神考不如汉宣也光庭指以为非亦太
甚矣假使光庭直徇巳见不为爱憎而言则虽不中理
义犹可恕或为爱憎而发则于朝廷事体所损不细今
士大夫皆曰程颐与朱光庭有亲而苏轼尝戏薄程颐
所以光庭为程颐报怨而屡攻苏轼审如所闻则光庭
固已失之轼亦未为得也且轼荐王巩为不知人戏程
卷二百四 第 32b 页 WYG0438-0762b.png
颐为不慎言举此二者而罪之则当也若指其策问为
讥议二圣而欲深中之以报亲友之私怨诚亦过矣臣
又闻轼与邓温伯同进策题三道陛下点此一道而用
则陛下圣鉴必谓切于时务故遂用之决知其不讥议
两朝也又况御史上官均近尝论奏为政之道有宽猛
两端大槩与苏轼策题同意陛下谓其言可取著为法
令颁于天下夫上官均之奏苏轼之策题二人之言皆
是讲明治道一则颁以为法一则指以为罪何轻重取
卷二百四 第 33a 页 WYG0438-0762c.png
舍之异哉此士大夫之意不能无惑也恭惟陛下圣虑
高远从谏如流然臣下之言或至于激则亦愿加审察
昔富弼韩琦天下知其忠且贤弼因除张茂实管军中
丞韩绛乃言富弼欲谋不轨韩琦不赴文德殿押班中
丞王陶乃言韩琦反状已露尚赖圣主深炤情伪二人
者始终安完以富弼韩琦之贤而言者犹如此中伤之
则不迨于弼与琦者又可知矣今日光庭中伤苏轼之
心颇类前事欲使朝廷为之报怨不可不察也臣与苏
卷二百四 第 33b 页 WYG0438-0762d.png
轼皆蜀人而不避乡曲之嫌极论本末既备位台职而
辄糺谏官之失当二罪皆不胜诛然喋喋不敢自默者
非特为一苏轼盖为朝廷救朋党之弊也孤忠危迹敢
以死请
右司谏王觌上奏曰臣谨按中庸曰舜好问而好察迩
言夫好问不察而迩言则察者盖舜欲有问必择乎端
人正士而后问之所问皆端人正士则不察而信之可
也察其人在前故也至于迩言则有不问而闻之者矣
卷二百四 第 34a 页 WYG0438-0763a.png
舜不以人废言亦不遽信其言必察其真伪善恶而后
用舍焉故不问无以致忠言之启沃不察无以辩迩言
之是非臣伏见陛下自春至今凡施设废置莫不大慰
天下之望虽天纵睿智如日月之照临无所不烛然所
以深䆒民情洞见物理者亦好问察言之助也陛下当
龙潜之日政事无所预威福不在手凡达于圣聪者皆
无心之言以所闻无心之言裁以英断而施之政教则
法出而公论归令下而民情悦不亦宜乎今陛下尊居
卷二百四 第 34b 页 WYG0438-0763b.png
九重奄有四海庆赏刑威卷舒于颐指之间有所问焉
或畏威而匿情或怀利而曲说况乎迩言情伪万状欲
如前日无心之言岂易多得故好问尤不可以不择其
人迩言尤不可以不察其实也舜典曰朕堲谗说殄行
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舜之好问
察言者既如彼用以命龙者又如此可谓重且慎矣陛
下以大舜之资行大舜之政故臣敢以大舜之所重且
慎者上尘听览
卷二百四 第 35a 页 WYG0438-0763c.png
觌又上奏曰臣窃闻中书省欲以后省散骑常侍谏议
大夫起居舍人正言厅为制敕院擗截两省见今谏官
厅出外别作门出入以防制敕之漏泄论者以谓名虽
为关防制敕而实不欲谏官在两省与给舍相见恐其
或闻政事之本末而论列之频数也何以验之盖欲其
作制敕院而巳则舍人厅后起居舍人厅正言厅及直
舍廊庑等屋已数十间作制敕院自足不须更取散骑
常侍谏议大夫厅以塞绝谏官出入之路而别为之门
卷二百四 第 35b 页 WYG0438-0763d.png
也兼门下后省既无制敕院而亦擗截谏官厅出外即
知不为关防制敕之漏泄而实不欲谏官在两省与给
舍相见恐其或闻政事之本末而论列之频数而已臣
闻自古为国家者未有疏薄谏诤之官而可以有为者
臣不敢备引历代之事以渎圣听今且以李唐言之昔
太宗尝谓侍臣曰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规正敕中书
门下及三品已上入閤必遣谏官随之欲其预闻政事
有所开说故自后谏官得閤中奏事遂以为常而谠言
卷二百四 第 36a 页 WYG0438-0764a.png
直论有补于朝政者世有其人也夫唐太宗之圣自三
代以后本朝以前千载一人而已当时谏官之才能智
识岂复有敢望太宗者哉不惟不敢望太宗而岂复有
如当时之执政大臣者哉然太宗不自有其圣而虚心
求谏如此当时执政大臣亦未尝有以谏官预闻政事
为嫌者也唐自武德至昭哀三百年之间谏官皆列于
中书门下两省而亦未闻有臣僚建议谏官不得在两
省以防制敕之漏泄者也只自五代衰替朱梁初建都
卷二百四 第 36b 页 WYG0438-0764b.png
事事草创故谏官不在两省圣朝祖宗承五季版荡之
后兴弊极坠百馀年间凡前古之法度日以修举至神
宗而浸备是以鼎新两省列谏官于其间以循唐制夫
谏官必列于两省者盖使在于政事之地而有所闻见
则凡所论列庶几不误朝廷而有补于治道也惟是随
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閤则尚未及讲臣窃以谓必
行于陛下之手虽或未暇柰何至于使谏官不得在两
省而惟恐其或闻政事耶又疑其漏泄制敕耶何示天
卷二百四 第 37a 页 WYG0438-0764c.png
下以不广也况今谏官虽在两省日与给舍相见而于
政事委曲亦何所闻但存羊所以爱礼不犹愈于尽废
哉执政大臣若谓谏官不才罢之乃宜不可缘一二谏
官之故而遂废朝廷之法度也臣不能俛首循默为自
安之计以负陛下言责惟圣慈详酌施行
觌又上奏曰臣近于十一月二十五日有封事言两省
擗截谏官厅出外隳坏法度乞行寝罢及十一月二十
七日与谏官鲜于侁朱光庭列状闻奏各未蒙施行臣
卷二百四 第 37b 页 WYG0438-0764d.png
窃以自古圣帝明王莫不有谏诤之臣盖三代以前上
自公卿次及百执事下至百工刍荛皆可谏诤故虽不
以谏诤名官而鲠言直论常达于人主之听及世衰道
微言出于口而祸及于身者浸多故为人臣者若不以
谏诤名官则鲜肯以谏诤为事于是秦汉以来乃始有
谏大夫率皆列职清要日侍人主然岁月绵远其厅之
所在有不可考者惟隋唐事近传记甚明谏官于隋属
门下省唐初因之亦尝属中书省后乃分列两省终于
卷二百四 第 38a 页 WYG0438-0765a.png
有唐未之或改也夫御史与谏官均任言责然御史台
在外而独谏官既为侍从又列于两省者何也盖御史
专在糺正百官必在外然后百官趋赴听事鞫狱为便
諌官之职在于论政事之过差补人主之缺失故不在
政事之地则无以尽闻政事之过差不列侍从之班则
无以尽知人主缺失也自五代乱离隋唐法度无复存
者本朝祖宗以来讲复前代之法度十八九矣惟是两
省之阔典至神宗而后复然谏官虽已列于两省政事
卷二百四 第 38b 页 WYG0438-0765b.png
之地犹未预于入閤侍从之班乃防谏官漏泄政事而
欲擗截厅事出外使不得在两省亦异于设谏官之本
意矣夫两省若有几密之事吏人可密者谏官岂不能
密耶兼见今谏官虽在两省于政事实不预闻况几密
哉昔魏少府杨阜欲上疏省宫人召御府吏问后宫人
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
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明帝闻愈敬
惮阜后世以为美谈臣常谓陛下圣德比尧舜岂于此
卷二百四 第 39a 页 WYG0438-0765c.png
而不迨明帝耶臣常以皋夔稷契期执政岂于此而不
迨杨阜耶且先帝孜孜讲复隋唐数百年之法度既合
于古又宜于今乃一旦无故而坏之一不可也中书所
谓制敕院者吏舍也迫逐天子之谏官以广吏舍二不
可也深信胥吏与之为密而过疑谏官以为漏泄三不
可也使天下朝廷有疑谏官之心厌諌官之迹非所以
广圣德于天下四不可也散骑常侍下执政一等尔今
偶员阙不可谓终无其人也至于左右史亦陛下侍从
卷二百四 第 39b 页 WYG0438-0765d.png
之臣安可使中书吏人据其厅事夺其正门而常侍谏
官左右史乃屏置一隅冗垣墙而出入事体颠倒增长
吏气五不可也憎谏官者虽取快一时而五不可长久
之患归于朝廷又使三省执政大臣皆受迫逐谏官之
名为后世笑臣窃为陛下惜之臣愚暗不才陛下过听
擢为谏官若议论失当陛下罪之执政大臣恶之或一
二日而罢或二三月而黜皆不可知也岂谓谏官可以
久为而两省可以安处哉盖欲为朝廷长久之计而已
卷二百四 第 40a 页 WYG0438-0766a.png
非臣谋身之计也若既忧得罪于陛下又虑见恶于大
臣坐视法度之废坏而缄默不言则不惟有负陛下言
责亦岂不自愧于心哉故不避冒渎圣听而喋喋不已
陛下或采其言或赐之斧钺之诛惟圣慈裁择臣无任
激切忠愤之至
侍御史陈次升又奏乞留正言孙谔疏曰臣伏见责降
左正言孙谔知广德军事风闻谔以论役法有过当之
语以此得罪未审果是耶为复缘他事耶若不缘他事
卷二百四 第 40b 页 WYG0438-0766b.png
只缘役法臣窃谓朝廷复行免役之法实欲便民所系
至大其利害不止一州一县而普及天下处之适中天
下均被其利苟一失当天下均被其害而谏官以言为
职既有见闻必须上达其言傥是则当听纳其言或失
亦在曲全以示朝廷之容德也臣伏睹天禧元年二月
七日敕戒台谏诏书曰虽言有失当必示曲全则知圣
朝广开言路激昂士气不以人言失当为虑而患在人
之不言也今谔若无他罪止是议役法失当推原其情
卷二百四 第 41a 页 WYG0438-0766c.png
盖欲补完良法亦可矜察欲望朝廷再赐详酌施行
同知枢密院范纯仁乞宽王觌之罪疏曰臣与吕公著
等并今日与文彦博等两次帘前奏陈乞宽王觌之罪
盖欲假借台谏使人敢言其间虽有不当亦须稍垂宽
宥以彰朝廷容諌之美况陛下临御已来未尝严责諌
臣一旦行之恐伤仁化又虑来者或多若一一窜逐寖
失朝廷清净之体其心止于如此更无他意侧闻圣训
以谓朋党甚多宜早施行恐于卿等不便以臣愚见朝
卷二百四 第 41b 页 WYG0438-0766d.png
廷本无朋党只是善恶邪正各以类分陛下既用善人
则匪人皆忧难进遂以善人之相称举者皆指以为朋
党欲得人主深防严戒尽行贬逐自然君子道消小人
可以得志所以臣等不避违迕缕缕开陈罄竭愚诚莫
回天意臣若面从顺旨则是苟容之臣何足以副陛下
柬求何面目处群臣之右又况彦博公著等皆是累朝
旧人陛下留在左右已二三年辅翊皇猷未尝有阙今
日岂肯雷同罔上庇护党人盖其爱君之心与臣无异
卷二百四 第 42a 页 WYG0438-0767a.png
唯在陛下深加采纳所有先降贬谪王觌文字臣未敢
签书更乞圣心熟虑臣自先朝言事不合摈斥处外几
二十年遭遇陛下一新庶政从谏任贤夷夏欢呼古今
无比此皆圣心所悉非愚臣独敢妄言而一旦拔臣于
疏远之中骤置于丞弼之位故臣夙宵尽瘁恐负圣知
岂有容庇朋党自损身名玷辱家声取笑千古盖是爱
惜圣政思报大恩蝼蚁之诚惓惓不已今若陛下决以
臣言无取即乞谪臣补外被指为朋党者自明臣虽一
卷二百四 第 42b 页 WYG0438-0767b.png
身斥远若遂决朝廷大疑则是犹有少补不辜东拔则
臣死之日犹生之年矣又臣曲谢日已曾奏闻昔先臣
与韩琦富弼蒙仁皇同时用为执政三人各举所知引
用忠良有匪人之不得进者遂搆造谤语指为朋党先
臣与韩琦富弼皆得补外所用之人类遭贬逐当时搆
谤之人皆欣快相贺曰且得一网打尽此事未远众人
犹知亦可以为朝廷深戒
纯仁又论王觌乞从文彦博等所言疏曰臣昨日入劄
卷二百四 第 43a 页 WYG0438-0767c.png
子未敢签书王觌文字因以文彦博吕公著累朝旧人
其言乞加采纳及论朋党事系善恶消长皆愚臣受恩
之深罄沥血诚用伸补报更无顾望婴触之虑伏望圣
慈特加详览又彦博公著年皆垂老屡乞退閒陛下特
留平章国事盖以重德老臣一心向国直可委信此圣
虑之深高出前古兼吕大防等皆陛下选拔于众各有
公望之人今若商量一谏官差除有言不蒙垂听则与
陛下眷留擢任之意轻重不同臣所以更望圣衷审虑
卷二百四 第 43b 页 WYG0438-0767d.png
少回天意良加采纳以成唐尧舍已从人之意不使大
臣有不用之言则社稷幸甚臣前年初到阙时闻有德
音令台谏官但言事太皇自主张臣愚不胜欣喜今见
彦博已下诸大臣奏事未蒙听纳臣不胜忧惧
翰林学士范百禄乞审议转对之制状曰臣恭闻太祖
皇帝建隆三年诏自今每五日内殿起居翰林学士及
文班常参官转对并须指陈时政得失朝廷急务或刑
狱冤滥百姓疾苦咸采访以闻事有要切者许非时诣
卷二百四 第 44a 页 WYG0438-0768a.png
阙上章不得须候次对既又命尚书省集官议其可者
而行之为民求治之心可谓至矣真宗皇帝诏有司录
转对章疏一本留中听言择善之志可谓勤矣祖宗之
于转对其勤且至如此今一岁之中视朝有数臣寮转
对者每次二员凡不过十馀人借使人悉知而言言皆
见用亦不过十数事耳臣窃惟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
下固尝有太祖为民求治之心真宗听言择善之志然
于此事今昔有异心迹未侔补阙拾遗必在旁通于众
卷二百四 第 44b 页 WYG0438-0768b.png
志博览兼听未能全美于前闻臣虽甚愚窃惜言路之
未广而恐人情之恬默苟有所闻则积为蔽塞伏愿陛
下法尧之询于众蹈舜之取诸人使四目尽明庶言必
达则时政之得失可以周知朝廷之急务能无小补刑
狱冤滥百姓疾苦必无壅于上闻而有裨于圣德矣孔
子曰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斯可谓民之父母苟不周咨
于人言物论何以臻兹伏望宸慈诏执事审议转对之
制率由太祖真宗之旧章则天下幸甚
卷二百四 第 45a 页 WYG0438-0768c.png
吏部侍郎彭汝砺上奏曰臣窃闻礼部侍郎曾肇以议
礼不当乞从罢黜蒙恩降知徐州给事台谏臣有言臣
窃谓南北郊合祭事朝廷自许近臣集议或同或异乃
是常理必以此罢黜一从官如肇用意真国家忠臣朝
廷容纳直言爱惜人才义当为改命令体问画黄已到
吏部臣以为过矣臣伏念才难久矣人常千百亿而无
一二苟或有之或流落而不偶幸而有之又既得之或
弃于无所用故治安之日常不足而危乱之日常有馀
卷二百四 第 45b 页 WYG0438-0768d.png
孔子曰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如肇者其文可以当大命
令其学可以决大谋议顷在西掖屡能补缝阙漏及还
礼部遂能是正典常循名观实谓之贤可矣且并祭之
礼不经见如臣辈皆莫遑安其能奋不顾身忤大臣为
陛下言者独肇而已朝廷既不用其言又遂黜其人故
臣以为过或曰朝廷非恶肇议礼谓其言过当而已夫
言不直则道不见今病者之求药唯病之愈是望故能
五毒遍施针砭切骨而不为过使唯香味颜色之悦则
卷二百四 第 46a 页 WYG0438-0769a.png
岂唯不足治病适足以误病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
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肇之言虽有所拂以
道观之为当矣夫欲安荣恶危辱人情之所同也臣愿
陛下少留神明以其理度之今人不肖朋比大臣而肇
为朝廷明是非论然否此为其身邪以国家故邪顺从
缄默则远得福奋厉激昂则速得祸而人臣终不忍不
言以负陛下此其心不在其身而在人主不在其私而
在国家可见如曰人臣沥肝胆披腹心为陛下国家长
卷二百四 第 46b 页 WYG0438-0769b.png
久虑患而陛下屏去不容此甚非计也夫上所好恶人
之表也今侍从之臣不能依随大臣而陛下去之则孰
不愿附大臣今一有言而陛下去之则孰不欲学不言
近臣与国家同安危共休戚使皆附大臣而不以国为
忧闭口不言而为妻子计此非社稷之福也惟陛下察
之念之方朝廷多事宜尽得心膂之贤遍置左右博求
骨鲠之士并为辅拂盖犹恐不足今有一曾肇而不能
留故臣以为过非独臣也凡忠于陛下者皆然南北郊
卷二百四 第 47a 页 WYG0438-0769c.png
祭议始下臣尝与肇言天地之祭至大至重今欲易于
改作实所未安肇云使无言责某决不敢缄默肇为礼
官其言当在肇遂有论议肇既逐臣亦难处肇终不可
留臣亦愿与同罪焉肇命已下而未行臣至愚欲望皇
帝陛下深以爱大才容直言为念出自圣断且留肇置
朝廷肇守官任职必有以报国臣言或谬靡所逃诛夫
改易差遣常事也留贤者盛德也在朝廷盖优为之矣
毕仲游上言曰昔仁宗皇帝之治天下也优礼大臣而
卷二百四 第 47b 页 WYG0438-0769d.png
听用台官谏官之言盖大臣者天子之辅也不优为之
礼则无以励其节尽其心听用台諌官之言所以存天
下之公议而禁制大臣不得自放之术也故大臣起居
进见未尝不躬已以待之若久于其位而不可动者及
台官谏官一有论列则十言之中行其七八虽老故大
臣必正其罪以是而去位者盖可数矣故嘉祐以来大
臣平日足以致君臣之欢体貌之隆而私门奸吏破胆
而不敢为仁宗皇帝所以四十二年天下安宁大臣无
卷二百四 第 48a 页 WYG0438-0770a.png
甚纵恣小官得行其志不法之事稀阔无闻者以优礼
大臣而听用台官谏官之言所致也
 
 
 
 
 
 
卷二百四 第 48b 页 WYG0438-0770b.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