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 第 1a 页 WYG0435-079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
明 杨士奇等 撰
封建
秦始皇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
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
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
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
卷一百四 第 1b 页 WYG0435-0794d.png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
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
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
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
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
六郡
始皇置酒咸阳宫仆射周青臣进颂曰陛下神圣平定
海内以诸侯为郡县无战争之患上古所不及始皇悦
卷一百四 第 2a 页 WYG0435-0795a.png
博士淳于越曰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
辅今陛下有四海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
何以相救事不师古而能长久非所闻也
汉文帝以代王入即位后分代为两国立皇子武为代
王参为太原王小子胜则粱王矣后又徙代王武为淮
阳王而太原王参为代王尽得故地居数年梁王胜死
亡子时贾谊为粱怀王太傅上疏曰陛下即不定制如
今之势不过一传再传诸侯犹且人恣而不制豪植而
卷一百四 第 2b 页 WYG0435-0795b.png
大强汉法不得行矣陛下所以为蕃捍及皇太子
之所恃者唯淮阳代二国耳代北边匈奴与强敌为邻
能自完则足矣而淮阳之比大诸侯廑如黑子之著面
适足以饵大国耳不足以有所禁禦方今制在陛下制
国而令子适足以为饵岂可谓工哉人主之行异布衣
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于乡党人主唯天下安
社稷固不耳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
而起以为不可故蔪去不义诸侯而虚其国择良日立
卷一百四 第 3a 页 WYG0435-0795c.png
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
而天下安故大人者不牵小行以成大功今淮南地远
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其吏
民繇役往来长安者自悉而补中道衣敝
钱用诸费称此其苦属汉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归诸
侯者已不少矣其势不可久臣之愚计愿举淮南地以
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
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阳梁起于新郪以北
卷一百四 第 3b 页 WYG0435-0795d.png
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楗之江则大诸侯之有
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
楚陛下高枕终无山东之忧矣此二世之利也当今恬
然适遇诸侯之皆少数岁之后陛下且见之矣夫秦日
夜苦心劳力以除六国之祸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
意高拱以成六国之祸难以言智苟身无事畜乱宿祸
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宁不可
谓仁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毕
卷一百四 第 4a 页 WYG0435-0796a.png
其愚忠唯陛下财幸
八年夏又封淮南厉王四子皆为列侯谊知上必将复
王之也上疏谏曰窃恐陛下接王淮南诸子曾不与如
臣者孰计之也淮南王之悖逆无道天下孰不知罪陛
下幸而赦迁之自疾而死天下孰以王死之不当今奉
尊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此人少壮岂能忘
其父哉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大父与伯父叔父也
白公为乱非欲取国
卷一百四 第 4b 页 WYG0435-0796b.png
代主也发忿快志剡手以冲仇人之胸固为俱靡而已
淮南虽小黥布尝用之矣汉存特幸耳夫擅仇人足以
危汉之资于策不便虽割而为四四子一心也予之众
积之财此非有子胥白公报于广都之中即疑有剸诸
荆轲起于两柱之间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
少留计
武帝时大司马霍去病上疏曰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
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
卷一百四 第 5a 页 WYG0435-0796c.png
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
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位号
师传官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
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唯愿陛下幸察制曰下御史丞相臣青翟谨与御史大
夫臣汤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等议古者裂地立国并
建诸侯以承天子所以尊宗庙重社稷也今臣去病上
疏不忘其职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让自贬以劳天下
卷一百四 第 5b 页 WYG0435-0796d.png
虑皇子未有位号臣等宜奉义遵职愚憧而不逮事方
今盛夏吉时臣等昧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
侯王昧死请所立国名制曰盖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
或子男附庸礼支子不祭云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朕
无闻焉且天非为君生民也朕之不德海内未洽乃以
未教成者强君连城即股肱何劝其更议以列侯家之
青翟等议曰臣伏闻周封八百姬姓并列奉承天子康
叔以祖考显而伯禽以周公立成为建国诸侯以相传
卷一百四 第 6a 页 WYG0435-0797a.png
为辅百官奉宪各遵其职而国统备矣窃以为并建诸
侯所以重社稷者四海诸侯各以其职奉贡祭支子不
得奉祭宗祖礼也封建使守藩国帝王所以扶德施化
陛下奉承大统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续萧文
终之后于酂褒厉盛臣平津侯等昭六亲之序明天施
之属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锡号尊建
百有馀国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踰列位失序不
可以垂统于万世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制
卷一百四 第 6b 页 WYG0435-0797b.png
曰康叔亲属有十而独尊者褒有德也周公祭天命郊
故鲁有白牡骍刚之牲群公不毛贤不肖差也高山仰
之景行向之朕甚慕焉所以抑未成家以列侯可青翟
等议曰臣伏闻康叔亲属有十武王继体周公辅成王
其八人皆以祖考之尊建为大国康叔之年幼周公在
三公之位而伯禽据国于鲁盖爵命之时未至成人康
叔后捍禄父之难伯禽殄淮夷之乱昔五帝异制周爵
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时而序尊卑高皇帝拨乱世反诸
卷一百四 第 7a 页 WYG0435-0797c.png
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皇子或在襁褓
而立为诸侯王奉承天子为万世法则不可易陛下躬
亲仁义体行圣德表里文武显慈孝之行广贤能之路
内褒有德外讨强暴极临北海西凑月氐匈奴西域举
国奉师舆械之费不赋于民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
禁仓以赈贫穷减戍卒之半百蛮之君靡不乡风承流
称意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故珍禽至嘉榖兴
天应甚彰今诸侯支子封至诸侯王而家皇子为列侯
卷一百四 第 7b 页 WYG0435-0797d.png
臣等窃伏熟计之皆以为尊卑失序使天下失望不可
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四月癸未奏未央宫
留中不下青翟等复言曰臣等前奏大司马臣去病上
疏言皇子未有号位臣谨与御史大夫臣汤中二千石
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昧死请立皇子臣闳等为
诸侯王陛下让文武躬自切及皇子未教群臣之议儒
者称其术或悖其心陛下固辞弗许家皇子为列侯臣
等窃与列侯臣寿成等二十七人议皆曰以为尊卑失
卷一百四 第 8a 页 WYG0435-0798a.png
序高皇帝建天下为汉太祖王子孙广支辅先帝法
则弗改所以宣至尊也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
御史奏舆地图他皆如前故事制曰可
元光中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彊弱之形
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
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
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
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
卷一百四 第 8b 页 WYG0435-0798b.png
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
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其计
东汉光武即位初大司马吴汉请封皇子不许重奏连
岁建武十五年三月乃诏群臣议大司空窦融固始侯
李通胶东侯贾复高密侯邓禹等奏议曰古者封建诸
侯以藩屏京师周封八百同姓诸姬并为建国夹辅王
室尊事天子享国永长为后世法故诗云大启尔宇为
周室辅高祖圣德光有天下亦务亲封立兄弟诸子不
卷一百四 第 9a 页 WYG0435-0798c.png
违旧章陛下德横天地兴复宗统褒德赏勋亲睦九族
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今皇子赖天
能胜衣趋拜陛下恭谦克逊抑而未议群臣百姓莫大
失望宜因盛夏吉时定号位以广藩辅明亲亲尊宗庙
重社稷应古合旧厌众心臣请大司空上舆地图太常
择吉日具礼仪制曰可夏四月戊申以太牢告祠宗庙
丁巳使大司空融告庙封皇子辅为右翊公英为楚公
阳为东海公康为济南公苍为东平公延为淮阳公荆
卷一百四 第 9b 页 WYG0435-0798d.png
为山阳公衡为临淮公焉为左翊公京为琅邪公
光武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馀各有差博士丁恭
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
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
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
者即授印绶
魏齐王时宗室曹囧上书曰臣闻古之王者必建同姓
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故传曰庸勋亲亲昵近
卷一百四 第 10a 页 WYG0435-0799a.png
尊贤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云怀德维宁宗子维
城由是观之非贤无与兴功非亲无与辅治夫亲亲之
道专用则其渐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弊也劫夺
先圣知其然也故博求亲疏而并用之近则有宗盟藩
卫之固远则有仁贤辅弼之助盛则有与共其治衰则
有与守其土安则有与享其福危则有与同其祸夫然
故能有其国家保其社稷历纪长久本支百世也今魏
尊尊之法虽明而亲亲之道未备诗不云乎鹡鸰在原
卷一百四 第 10b 页 WYG0435-0799b.png
兄弟急难以斯言之明兄弟相救于丧乱之际同心于
忧祸之间虽有阋墙之忿不忘禦侮之事何则忧祸同
也今则不然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一旦疆埸称警关
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
丹诚贡策朱阙谨撰合所闻叙论成败论曰昔夏殷周
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
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夫与
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卷一百四 第 11a 页 WYG0435-0799c.png
先王知独治之不能久也故与人共治之知独守之不
能固也故与人共守之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建
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兼并路塞逆节不
生及其衰也桓文帅礼包茅不贡齐师伐楚宋不城周
晋戮其宰王纲弛而复张诸侯傲而复肃二霸之后浸
以陵迟吴楚凭江负固方城虽心希九鼎而畏迫宗姬
奸情散于胸怀逆谋消于唇吻斯岂非信重亲戚任用
贤能枝叶硕茂本根赖之欤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
卷一百四 第 11b 页 WYG0435-0799d.png
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暨于战国诸姬微
矣惟燕卫独存然皆弱小西迫强秦南畏齐楚忧惧灭
亡匪遑相恤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
位海内无王四十馀年秦据势胜之地骋谲诈之术征
伐关东蚕食九国至于始皇乃定天位旷日若彼用力
若此岂非深固根带不拔之道乎易曰其亡其亡系于
苞桑周德其可谓当之矣秦观周之弊以为小弱见夺
于是废三等之爵立郡县之官弃礼乐之教任苛刻之
卷一百四 第 12a 页 WYG0435-0800a.png
政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地内无宗子以自
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藩卫仁心不加于亲戚惠泽不流
于枝叶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棹
观者为之寒心而始皇晏然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
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岂不悖哉是时淳于越谏曰
臣闻殷周之王封子弟功臣千有馀城今陛下君有海
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而无辅弼何以
相救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听李斯偏
卷一百四 第 12b 页 WYG0435-0800b.png
说而绌其议至于身死之日无所寄付委天下之重于
凡夫之手托废立之命于奸臣之口至令赵高之徒诛
锄宗室胡亥少习刻薄之教长遵凶父之业不能改制
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谭申商咨谋赵高自幽深宫委
政谗贼身残望夷求为黔首岂可得哉遂乃郡国离心
众庶溃叛胜广倡之于前刘项弊之于后向使始皇纳
淳于之策抑李斯之论割裂州国分王子弟封三代之
后报功臣之劳士有常君民有定主枝叶相扶首尾为
卷一百四 第 13a 页 WYG0435-0800c.png
用虽使子孙有失道之行时人无汤武之贤奸谋未发
而身已屠戮何区区之陈项而复得措其手足哉故汉
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自开
辟以来其兴立功勋未有若汉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
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理势然也汉监秦之失封殖
子弟及诸吕擅权图危刘氏而天下所以不倾动百姓
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磐石胶固东牟朱虚受
命于内齐代吴楚作卫于外故也向使高祖踵亡秦之
卷一百四 第 13b 页 WYG0435-0800d.png
法忽先王之制则天下已传非刘氏有也然高祖封建
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郡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
侔京室故有吴楚七国之患贾谊曰诸侯强盛长乱起
奸夫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令海内
之势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
伐之事文帝不从至于孝景猥用晁错之计削黜诸侯
亲者怨恨疏者震恐吴楚倡谋五国从风兆发高帝衅
钟文景由宽之过甚急之不渐也所谓末大必折尾大
卷一百四 第 14a 页 WYG0435-0801a.png
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武
帝从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自是之后齐分为七赵分
为六淮南三割梁代五分遂以陵迟子孙微弱衣食租
税不预政事或以酎金免削或以无后国除至于成帝
王氏擅朝刘向疏曰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
本根无所芘荫方今同姓疏外要党专政排摈宗室孤
弱公族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国嗣也其言深切多所
称引成帝虽悲伤叹息而不能用至于哀平异姓秉权
卷一百四 第 14b 页 WYG0435-0801b.png
以周公之事而为田常之乱高拱而窃天位一朝而臣
四海汉之宗室王侯解印释绶贡奉社稷犹惧不得为
臣妾或乃为之符命颂莽恩德岂不哀哉由斯言之非
宗子独忠孝于惠文之间而叛逆于哀平之际也徒权
轻势弱不能有定耳赖光武皇帝挺不世之资禽王莽
于己成绍汉嗣于既绝斯岂非宗子之力也而曾不监
秦之失策袭周之旧制踵王国之法而侥倖无疆之期
至于桓灵阉竖执衡朝无死难之臣外无同忧之国君
卷一百四 第 15a 页 WYG0435-0801c.png
孤立于上臣弄权于下本末不能相御身首不能相使
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宫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榛
薮居九州之地而身无所安处悲夫魏太祖武皇帝躬
圣明之资兼神武之略耻王纲之废绝悯汉室之倾覆
龙飞谯沛凤翔兖豫扫除凶逆剪灭鲸鲵还帝西京定
都颍沛德动天地义感人神汉氏奉天禅位大魏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
策观前车之倾覆而不改于辙迹子弟王空虚之地君
卷一百四 第 15b 页 WYG0435-0801d.png
不使之民宗室窜于闾阎不闻邦国之政权均匹夫势
齐凡庶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磐石宗盟之助非所
以安社稷为万世之业也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
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民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
弟并据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间厕其间与相维持非
所以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虞也今之用贤或超为名都
之主或为偏师之帅而宗室有文者必限小县之宰有
武者必置百人之上使夫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
卷一百四 第 16a 页 WYG0435-0802a.png
才能之人耻与非𩔖为伍非所以劝进贤能褒异宗室
之礼也夫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枝繁者荫根条落
者本孤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
言虽小可以譬大且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
朝而立皆为之有渐建之有素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
本根茂盛其枝叶若造次徙于山林之中植于宫阙之
下虽壅之以黑坟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而何暇
繁育哉夫树犹亲戚土犹士民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卷一百四 第 16b 页 WYG0435-0802b.png
平居犹惧其离叛危急将若之何是以圣王安而不逸
以虑危也存而设备以惧亡也故疾风卒至而无摧拔
之忧天下有变而无倾危之患矣
吴大帝黄武七年孙虑封建昌侯后二年丞相顾雍等
奏虑性聪体达所尚日新北方近汉宜进爵称王帝未
许久之尚书仆射存上疏曰帝王之兴莫不褒崇至
亲以光群后故鲁卫于周宠冠诸侯高帝五王封列于
汉所以藩屏本朝为国镇卫建昌侯虑禀性聪敏才兼
卷一百四 第 17a 页 WYG0435-0802c.png
文武于古典制宜正名号陛下谦光未肯如旧群寮大
小咸用于邑方今奸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亲
与贤辄与丞相雍等议咸以虑宜为镇军大将军授任
偏方以光大业
黄武中南鲁二宫初立尚书仆射是仪以本职领鲁王
傅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
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
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但臣言辞鄙野不
卷一百四 第 17b 页 WYG0435-0802d.png
能究尽其意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
之本
晋武帝时议郎段灼陈时宜曰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五里之郭圜围而攻之有不剋
者此天时不如地利城非不高池非不深榖非不多兵
非不利委而去之此地利不如人和然古之王者非不
先推恩德结固人心人心苟和虽三里之城五里之郭
不可攻也人心不和虽金城汤池不能守也臣推此以
卷一百四 第 18a 页 WYG0435-0803a.png
广其义舜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而天下自理由尧
人可比屋而封也曩者多难奸雄屡起搅乱众心刀锯
相乘流死之孤哀声未绝故臣以为陛下当深思远念
杜渐防萌弹琴咏诗垂拱而已其要莫若推恩以协和
黎庶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是故
唐尧以亲睦九族为先周文以刑于寡妻为急明王圣
主莫不先亲后疏自近及远臣以为太宰司徒卫将军
三王宜留洛中镇守其馀诸王自州征足任者年十五
卷一百四 第 18b 页 WYG0435-0803b.png
以上悉遣之国为选中郎傅相才兼文武以辅佐之听
于其国缮脩兵马广布恩信必抚下犹子爱国如家君
臣分定百世不迁连城开地为晋鲁卫所谓磐石之宗
天下服其彊矣虽云割地譬犹囊漏贮中亦一家之有
耳若虑后世强大自可豫为制度使得推恩以分子弟
如此则枝分叶布稍自削小渐使转至万国亦后世之
利非所患也昔在汉世诸吕自疑内有朱虚东牟之亲
外有诸侯九国之彊故不敢动摇于今之宜诸侯彊大
卷一百四 第 19a 页 WYG0435-0803c.png
是为太山之固非我族𩔖其心必异而魏法禁锢诸王
亲戚隔绝不祥莫大焉间者无故又瓜分天下立五等
诸侯上不象贤下不议功而是非杂揉例受茅土似权
时之宜非经久之制将遂不改此亦烦扰之人渐乱之
阶也夫国之兴也由于九族亲睦黎庶协和其衰在于
骨肉疏绝百姓离心故夏邦不安伊尹归殷殷邦不和吕
氏入周殷监在于夏后去事之诫诚来事之鉴也
咸宁三年卫将军杨珧等建议以为古者封建诸侯所
卷一百四 第 19b 页 WYG0435-0803d.png
以藩卫王室今诸王公皆在京师非捍城之义又异姓
诸将居边宜参以亲戚帝乃诏诸王各以户邑多少为
三等大国置三军五千人次国置二军三千人小国一
军一千一百人诸王为都督者各徙其国使相近
东晋元帝时后军将军应詹上疏陈便宜曰先王设官
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卑上无苟且之志下无觊觎之心
下至亡秦罢侯置守本替末陵纲纪废绝汉兴虽未能
兴复旧典犹杂建侯守故能享年享世殆参古迹今大
卷一百四 第 20a 页 WYG0435-0804a.png
荒之后制度改创宜因斯会釐正宪则先举盛德元功
以为封首则圣世之化比隆唐虞矣
后魏大武帝时方士祁纤奏立四王以日东西南北为
名欲以致祯吉除灾异诏司徒崔浩与学士议之浩对
曰先王建国以作藩屏不应假名以为其福夫日月运
转周历四方京都所居在于其内四王之居实奄邦畿
名之则逆不可承用
孝明帝时诏访冤屈光禄大夫右丞张普惠上疏曰诗
卷一百四 第 20b 页 WYG0435-0804b.png
称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皆所
以明德睦亲维城作翰汉祖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
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又申之以丹书之信重
之以白马之盟其以彊大分王罪犯蹙邑者盖有之矣
未闻父基子构世载忠贤一死一削用为恒典者也故
尚书令臣肇未能远稽古义近究成旨以初封之诏有
亲王二千户始蕃一千户二蕃五百户三蕃三百户谓
是亲疏世减之法又以开国五等有所减之言以为世
卷一百四 第 21a 页 WYG0435-0804c.png
减之趣遂立格奏夺称是高祖本意仍被旨可差谬之
来亦已甚矣遂使勋亲怀屈幽显同冤纷讼弥年莫之
能息臣辄远研旨格深穷其事世变减夺今古无据又
寻诏书称昔未可采今始列璧岂得混一内分天地
也故乐良乐安同蕃异封广阳安丰属别户等安定之
嫡邑齐亲王河间戚近更从蕃食是乃太和降旨初封
之伦级勋亲兼树非世减之大验者也博陵袭爵亦在
泰和之年时不世减以父尝全食足户充本同之始封减
卷一百四 第 21b 页 WYG0435-0804d.png
从今式如此则减者减其所足之外足者足其所减之
内减足之旨乃为所贡所食耳欲使诸王开国弗专其
民赋役之差贵贱有等盖准拟周礼公侯伯子男贡税
之法王食其半公食三分之一侯伯四分之一子男五
分之一是以新兴得足充本清渊吏多减户故始封承
袭俱称所减减谓减之以贡食谓食之于国斯实高祖
霈然之诏减实之理圣明自释求之史帛犹有未尽时
尚书臣琇疑减足之参差旨又判之以开训所减之旨
卷一百四 第 22a 页 WYG0435-0805a.png
可以不疑于世减矣而臣肇弗稽往事曰五等有所减
之格用为世减之法以王封有亲疏之等谓是代削之
条妄解成旨雷同世夺以此毒天下民其从乎故太傅
任城文宣王臣澄枢弼累朝识洞今古为尚书之日殷
勤执请孜孜于重议被旨不许于此遂停又律罪例减
及先帝之缌麻令给亲恤止当世之有服律令相违威
泽异品使七庙曾玄不治未恤嫡封则爵禄无穷支庶
则属内贬绝仪刑作孚亿兆何观夫一人吁嗟尚曰亏
卷一百四 第 22b 页 WYG0435-0805b.png
治今诸王五等各称其冤七庙之孙并讼其切陈诉之
按盈于省曹朝言巷议咸云其苦恐非先王所以建万
国亲诸侯睦九族之义也臣猥忝今任于兹五年推寻
旨格谓无世减之理请近遵高祖减食之谟远循百代
象贤之诰退由九伐进从九仪则刑罚有伦封不虚黜
斯乃文王所以克慎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公侯伯子
男乎今旨访冤滞愚以此为大者求寻光锡之诏并诸
条格所夺所请事事穷审诸王开国非犯罪削夺者并
卷一百四 第 23a 页 WYG0435-0805c.png
求还复其昔尝全食足户充本减从令式者从前则力
多于亲懿全夺则减足之格不行愚谓禄力并应依所
封之食而食之若是则力少蕃王粟帛仍本户邑虽盈
之减两秦既有全食足户之异故不得同于新封之力
耳亲恤所裒请依律断伏惟亲亲尊贤位必功立尊贤
以司民可不慎乎亲亲以睦族其可弃乎如脱蒙允求
以旨判为始其前来吏秩悉年久不追
隋高祖践阼命奉车都尉于宣敏抚慰巴蜀及还上疏
卷一百四 第 23b 页 WYG0435-0805d.png
曰臣闻开磐石之宗汉室于是惟永建维城之固周祚
所以灵长昔秦皇置牧守而罢诸侯魏后昵谄邪而疏
骨肉遂使宗社移于他族神器传于异姓此事之明甚
于观火然山川设险非亲勿居且蜀土沃饶人物殷阜
西通邛僰南属荆巫周德之衰兹土遂成戎首炎政失
御此物便为祸先是以明者防于无形治者制其未乱
方可庆隆万世年踰七百伏惟陛下日角龙颜膺乐推
之运参天贰地居揖让之期亿兆宅心百神受职理须
卷一百四 第 24a 页 WYG0435-0806a.png
树建蕃屏封植子孙继周汉之宏图改秦魏之覆轨抑
近习之权势崇公族之本支但三蜀三齐古称天险分
王戚属今正其时若使利建合宜封树得所巨猾息其
非望奸臣杜其邪谋盛业鸿基同天地之长久英声茂
实齐日月之照临臣虽学谢多闻然情深体国辄申管
见战灼惟深帝嘉纳之
唐太宗即位初上皇欲彊宗室以镇天下自三从昆弟
以上虽童孺皆为王上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卷一百四 第 24b 页 WYG0435-0806b.png
封德彝以为令封爵太广恐非所以示天下至公上曰
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有劳百姓以养已之宗
族乎降封宗室郡王皆为县公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馀年秦罢诸侯二
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
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
州都督吴王恪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
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宋州刺史房玄龄等一十四人
卷一百四 第 25a 页 WYG0435-0806c.png
并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以駮世封事曰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思
闻理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然命
历有赊促之殊邦家有理乱之异遐观载籍论之详矣
咸云周过其数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于郡国周氏以
鉴夏殷之长久遵皇王之并建维城磐石深根固本虽
王纲弛废而枝干相持故使逆节不生宗祀不绝秦氏背
师古之训弃先王之道剪华恃险罢侯置守子弟无尺土
卷一百四 第 25b 页 WYG0435-0806d.png
之邑兆庶罕共理之忧故一夫号呼而七庙隳圯臣以
为自古皇王君临宇内莫不受命上玄册名帝箓缔搆
遇兴王之运殷忧属启圣之期虽魏武携养之资汉高
徒役之贱非止意有觊觎推之亦不能去也若其狱讼
不归菁华已竭虽帝尧之光被四表大舜之上齐七政
非止情存揖让守之亦不可焉以放勋重华之德尚不
能克昌厥后是知祚之长短必在于天时政或兴衰有
关人事隆周卜世三十卜年七百虽沦胥之道斯极而
卷一百四 第 26a 页 WYG0435-0807a.png
文武之器尚存斯龟鼎之祚已悬定于杳冥也至使南
征不反东迁避逼禋祀阙如郊畿不守此乃陵夷之渐
有累于封建焉暴秦运距闰馀数终百六受命之主德
异禹汤继世之君才非启诵借使李斯王绾之辈咸开
四履将闾子婴之徒俱启千乘岂能逆弟子之勃兴抗
龙颜之基命者也然则得失成败各有由焉而著述之
家多守常辙莫不情忘今古理蔽浇淳欲以百王之季
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
卷一百四 第 26b 页 WYG0435-0807b.png
俱为采地是则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
刘曹之末纪纲弛紊断可知焉锲船求剑未见其可胶
柱成文弥多所惑徒知问鼎请隧有惧勤王之师白马
素车无复藩维之援不悟望夷之衅未堪羿浞之灾高
贵之殃宁异申胥之酷此乃钦明昏乱自革安危固非
守宰公侯以成兴废且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
化为仇敌家殊俗国异政强陵弱众暴寡疆场彼此干
戈侵伐狐骀之役女子尽髽卲陵之师只轮不反斯盖
卷一百四 第 27a 页 WYG0435-0807c.png
略举一隅其馀不可胜数陆士衡方规规然云嗣王要
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天下晏然以治待乱何斯言之
谬也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治之寄
刺举分竹何世无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父
母政比神明曹元首区区然称与人共其乐者必急其
忧与人同其安者必拯其危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
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何斯言之妄也封君列国籍
其门资忘其先业之艰难轻其自然之崇贵莫不世增
卷一百四 第 27b 页 WYG0435-0807d.png
淫虐代益骄侈离宫别馆切汉凌云或形人力而将尽
或召诸侯而共乐陈灵则君臣悖礼共侮徵舒卫宣则
父子聚麀终诛寿朔乃云为己思治岂若是乎内外群
官选自朝廷擢士庶以任之澄水镜以鉴之年劳优其
阶品考绩明其黜陟进取事切砥砺情深或俸禄不入
私门妻子不之官舍班条之贵食不举火剖符之重衣
惟补葛南阳太守敝布囊身莱芜县长凝尘生甑专知
为利图物何其爽欤总而言之爵非世及用贤之路斯
卷一百四 第 28a 页 WYG0435-0808a.png
广民无定王附下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
至如灭国弑君乱常干纪春秋二百年间略无宁岁次
睢咸秩遂用玉帛之君鲁道有荡每等衣裳之
会从使西汉哀平之际东洛桓灵之时下吏淫暴必不
至此为政之理可以一言蔽焉伏惟陛下握纪御天应
期启圣救亿兆之焚溺扫氛祲于寰区创业垂统配
二仪以立德发号施令妙万物而为言独照宸衷永怀
前古将复五等而脩旧制建万国以亲诸侯窃以汉魏
卷一百四 第 28b 页 WYG0435-0808b.png
已还馀风之弊未尽勋华既往至公之道斯革况晋氏
失御宇县崩离后魏乘时华夷杂处重以关河分阻吴
楚悬隔习文者学长短纵横之术习武者尽干戈战争
之心毕为狙诈之阶弥长浇浮之俗开皇在运因藉外
家驱御群英任雄猜之数坐移明运非克定之功年踰
二纪人不见德及大业嗣立世道交丧一人一物扫地
将尽虽天纵神武削平寇虐兵威不息劳心未康自陛
下顷顺圣慈嗣膺宝历情深致理综覈前王虽至道无
卷一百四 第 29a 页 WYG0435-0808c.png
名言象所绝略陈梗槩实所庶几爱敬蒸蒸劳而不倦
大舜之孝也访安内竖亲尝御膳文王之德也每宪司
谳罪尚书奏狱大小必察枉直咸举以断趾之法易大
辟之刑仁心隐恻贯彻幽显大禹之泣辜也正色直言
虚心受纳不简鄙讷无弃刍荛帝尧之求谏也弘奖名
教劝励学徒既擢明经于青紫将升硕儒于卿相圣人
之善诱也群臣以宫中暑湿寝膳或乖请移御高明营
一小阁遂惜家人之产竟抑子来之愿不吝阴阳之感
卷一百四 第 29b 页 WYG0435-0808d.png
以安卑陋之居顷岁霜俭普天饥馑丧乱甫尔仓廪空
虚圣情矜悯劝加赈恤竟无一人流离道路犹且食惟
藜藿乐彻簨虡言必悽动猊成癯瘦公旦喜于重译文
命矜其即序陛下每见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
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求远方不籍万古之英声以
存一时之茂实心切忧劳迹绝游幸每旦视朝听受无
倦智周于万物道济于天下罢朝之后引进名臣讨论
是非备尽肝膈惟及政事更无异词才日昃必命才学
卷一百四 第 30a 页 WYG0435-0809a.png
之士赐以清閒高谈典籍杂以文咏间以玄言乙夜忘
疲中宵不寐此之四道独迈往初斯实生民以来一人
而已弘兹风化昭示四方信可以期月之间弥纶天壤
而淳粹尚阻浮诡未移此由习之永久难以卒变请待
雕琢成器以质代文刑措之教一行登封之礼云毕然
后定疆理之制议山河之赏未为晚焉易称天地盈
虚与时消息况于人乎美哉斯言也中书舍人马周又
上疏曰伏见诏书令宗室勋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嗣
卷一百四 第 30b 页 WYG0435-0809b.png
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臣窃惟陛下封植之者诚
爱之重欲其胤裔承守为国无疆可使世官也何则以
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况下此已还而欲以父取子
恐失之远矣傥有孩童嗣职万一骄逸则兆庶被其殃
而国家受其败政欲绝之也则子文之理犹在政欲留
之也而栾黡之恶已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宁
使割恩于己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所谓爱之者乃适
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材行随
卷一百四 第 31a 页 WYG0435-0809c.png
器方授则翰翮非强亦可以获免尤累昔汉光武不任
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世者良由得其术也愿陛下
深思其宜使夫得奉天恩而子孙终福禄也太宗并嘉
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也
太宗问左仆射萧瑀朕欲长保社稷柰何瑀曰三代有
天下所以能长久者𩔖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
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
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纳之始议封建
卷一百四 第 31b 页 WYG0435-0809d.png
太宗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曰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
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
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
兵地内难以奔赴
宋神宗时苏颂上论王公封爵故事疏曰唐令王正一
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正元二年五月敕御史中丞
窦参等奏文武官辞见宴集请依天宝三年礼部详
定敕亲王嗣王任卑官职事仍依王品郡王任三品以
卷一百四 第 32a 页 WYG0435-0810a.png
下职事者在同阶品上自外无文武官者嗣王在太子
太保下郡王次之国公在正三品下郡公在从三品下
县公在正四品下正元四年五月敕御史中丞窦参等
奏文武官辞见爵虽高官或下列于上官之上非制也
自今已后宜列于本官班之上正元二十一年五月敕
御史台奏准公式令诸文武官朝参行立各依本职
事官品为叙缘有检校官高职事卑及嗣王郡王任
职事官高卑不等今请应检校仆射及尚书以上及
卷一百四 第 32b 页 WYG0435-0810b.png
嗣王郡王任职事官者一切在职事本品之上
国朝故事惟亲王恩礼优异外馀郡王嗣王国公郡
公县公皆无异礼惟立班在本官之上又唐诸侯王薨
子得袭封为嗣王
嗣王薨子皆袭封
有不袭封者有降爵为公侯
者有
初但为嗣后数年乃封嗣王者
卷一百四 第 33a 页 WYG0435-0810c.png
有由嗣王而迁郡王者其带职事官有为国子员
外祭酒司业者有加银青阶者
有为诸卫将军者有
为员外洗马者有为宗正卿及
州郡上佐官者皆出朝廷一时之命即无定制
本朝未有嗣王之号若欲封
拜谓宜先委礼官及两省参详定制然后行之
哲宗时宣德郎华镇上言曰世或有谓周以封建而天
卷一百四 第 33b 页 WYG0435-0810d.png
下强其弊也陵夺秦以郡县而天下弱其弊也土崩汉
封同姓矫枉过正数十年间七国内向孝武分析侯国
削弱已甚强臣无惮坐移龟鼎唐重方镇浸以强大久
而不变至于灭亡因谓法有必弊国有定势法弊而势
偏不知矫革数十年之后则患不可支矣是果然乎抑
亦未然乎夫汉初列国过制孝文盛时贾生已患之矣
厥后诸侯微弱不与政事武宣之间已与哀平时𩔖矣
唐世方镇强大天宝末年范阳干纪不在数世之后彼
卷一百四 第 34a 页 WYG0435-0811a.png
制置之失者也祸乱之几其初皆已暴见第未有强者
发之尔苟有强者则如范阳之起于天宝此贾傅所谓
火未及燃者也是岂百年之形势哉不足引以为论至
于周室封建秦人郡邑亦非所以制国势之强弱定脩
短之期数者也试粗言之周建万国亲贤并任列爵惟
五分土惟三大者无不掉之势小者有自全之力维之
以法统之以道率职有功则庆赏必至犯分陵制则刑
诛随之方其盛时如指臂之附支体莫见陵夺之渐也
卷一百四 第 34b 页 WYG0435-0811b.png
后世浸强不可制役者由天子失道王法不行征法自专
并吞无禁纵之使大也使穆王无耄荒之政夷王无下
堂之失厉王无板荡之风幽王无淫昏之行守文武之
成法无所失坠虽万世如成康之隆可矣何陵夺之有
哉若曰封建之势必至于强不可制厉王之时诸侯已强
大矣宣王将不能复会于东都因其力以南征北伐复
文武之业矣秦置郡邑守令分治汉家因之与侯国并
建文景而上诸侯强大僭乱不轨无屏翰之益孝武而
卷一百四 第 35a 页 WYG0435-0811c.png
下列国微弱等于郡邑无磐石之势东京郡国轻重相
若不足以维持然而两汉用之四百馀年天下安宁不见
土崩之弊秦人所以二世而亡者频征远戍厚赋重役人
不见德而惟繁苛惨切之痛以失天下之心也由始皇二
世之道而为政虽建万国亲诸侯殆无救于乱亡若曰
郡县之势必至于孤弱而土崩文景武宣世祖明章之
时将不能康民阜物讲道息刑比隆成周之盛矣由是
言之天下有道封建郡邑皆足以底平治而保无患天
卷一百四 第 35b 页 WYG0435-0811d.png
下无道封建则陵夺郡邑则土崩制国之势果在封建
乎在郡县乎人主务隆道而已主道世隆则天下世治
俯而师二汉文景明章之主也仰而遵商周汤武成康
之君也尚何土崩陵夺之有哉汤之法非不善也传之
五世至小甲而商道衰文武之法非不善也传之四世
至昭王而王室弱西汉之法不美于三代也传之七世至
宣帝而愈盛东汉之法不劣于西京也传之四世至和
帝而浸微唐之法亦二汉之比也传之四世至中宗而
卷一百四 第 36a 页 WYG0435-0812a.png
丧其宝圣贤不世主道弗隆则禹汤文武之法不过一
再传而衰微中智之君继世有为振隆主道则高祖孝
文之法行六七世而愈盛盖安其位而忘危者天下虽
甚安而危常及之保其存而忘亡者天下虽甚固而亡
常及之有其治而忘乱者天下虽甚治而乱常及之夏
商之君保有成业而不知惧轻为逸豫而重为兴造轻
为逸豫则多过失重为兴造则鲜功德功德不见而过
失日加危乱丧亡之所由至也西汉之主不忘危乱而
卷一百四 第 36b 页 WYG0435-0812b.png
知自勉轻为兴造而重为逸豫轻为兴造则有功德重
为逸豫则无过失过失不作而功德日增治安存固之
所由至也国家艺祖以成汤之勇智周武之圣德受天
休命戡定大业身及太平纪纲法度经制施设之方所
以垂裕贻谋者固已跨绝汉唐简杂之术兼该四代久
大之美矣太宗平晋征燕王业大定敦崇教化光济丕
烈真宗总文武之两端合威德以并用震叠殊俗协和
中夏礼乐既备然后告成岱宗祈榖后土垂拱乎法宫
卷一百四 第 37a 页 WYG0435-0812c.png
之中明堂之上味广成之训师黄帝之治以清静无为
涵养天下仁宗检身以俭抚民以慈敬赏慎罚视之如
赤子生而不伤厚而不困扶而不危节而不尽举三王
之善政以宠天下四十馀年生灵熙熙如在春台之上
英宗挺睿哲之资知人间之利病即位之日振权纲修
法度慨然有兴造之意虽享国未久而规模宏远矣神
宗继文考之志述文考之事宵衣旰食厉精庶政发明
道术讲修武备制作日新典章咸举表饰治具奋扬声
卷一百四 第 37b 页 WYG0435-0812d.png
采炳炳然三代之文物凛凛然中夏之威棱帝王事业
益可观矣今慈母与陛下复以仁恕忠厚之德济之神
圣相承兢兢业业视已治如未治视已安如未安克艰
克勤世有兴作故百三十馀岁而主道益隆天下益治
三代之盛未之有矣考之以古准之以今国之强弱盛
衰本无形势之可定顾人主之德何如尔人主务明德
以隆道隆道而盛大之业固矣区区形势之论何足道
哉
卷一百四 第 38a 页 WYG0435-toc.png
知太常礼院刘攽上奏曰臣等伏见周礼封爵诸侯皆
有命书典策又有约剂书于宗彝及汉封功臣亦有丹
书铁契藏之宗庙诚以封爵之事传世无穷不可不慎
重其礼且以防后世之争辨也本朝庆历中始为诸王
置后传袭其时上恩虽厚而有司典策不备约束不明
昨因邢国公世永亡殁冀王越王两宫争讼寻求故事
以断是非自中书宗正寺礼院史院皆无文书可以讨
论然亦非有司有所坠失也臣等以谓诸宫传袭封国
卷一百四 第 38b 页 WYG0436-0001a.png
者甚多今不为造作约束恐后日常有纷竞不已宗室
争辨薄义伤化甚非美事本朝制度虽不尽用三代自
当因宜立宪著为律令使可遵守藏之大宗副在中书
太史礼官贰之合于周礼之宗彝约剂汉氏之丹书铁
契传示无穷于体甚便欲望朝廷特赐详酌下礼官等
参议施行
毕仲游上言曰圣人治天下其经制不啻万事而万事
之中其经制有大且重者二焉曰封建曰郡县也由商
卷一百四 第 39a 页 WYG0436-0002a.png
周以上知封建之利而不知郡县之为利也由秦汉而
下知郡县之利而不知封建之为利也好古者喜封建
而趋时者脩郡县是以王通称郡县之治不知其用子
厚谓封建非圣人之意而汤武不得已是好古趋时之
说不同也然世更数十或治或乱或强或弱或久或促
未有能出此二者之经制也故封建则为诸侯郡县则
为牧守诸侯则其势重牧守则其势轻今知势轻之易
御而不知势重之易治此子厚所以惑封建不如郡县
卷一百四 第 39b 页 WYG0436-0002b.png
者也夫三代之上诸侯之势非不重也三代而下牧守
之势非不轻也然至于末世晚路则皆归于乱亡是故
不系于势轻势重而系于为上者善恶得失也为上者
事善而得则势虽重不敢怙重而逆也为上者事恶而
失则势虽轻不肯守轻而顺也二者之路其弊如一然
其治则郡县之势不若封建而久且完也以久完之势
而终亦有弊者是皆失封建之本意也昔唐虞之封建
世传万国不知有封建之弊也商之封建世传千七百
卷一百四 第 40a 页 WYG0436-0002c.png
有馀国亦不知有封建之弊也周之封建世传八百国
而后卒有封建之弊非封建之罪也为上者不善而封
建之意已失也故其始则国裂八百益衰则并为数十
又并而为十二又并而为九又并而为六遂皆并于秦
而周始亡矣使周无甚愚之主而不失封建之本意制
八百国之众而不使相并始有相并则代而更封之国
众而易治力小而易御则封建安有不善哉不然则秦
取李斯之议去天下诸侯分为三十六郡置郡守与
卷一百四 第 40b 页 WYG0436-0002d.png
尉监二世而易姓者郡县不如封建一也汉以同姓异
姓杂建为诸侯郡守因主父之说又以计弱同姓故社
稷夺于王氏郡县不如封建二也自魏而下尽刬封建
之迹一以郡县为治郡县之力不足计其强弱故未有
不夺于强臣者是郡县不如封建三也岂惟郡县之势
不如封建哉唐自天宝以后常变郡县为藩镇而大借
其权矣及正元之间藩镇节度势强而力骄故无朝贡
之礼无生杀之情天子为赐铁劵尚宗室而无益也以
卷一百四 第 41a 页 WYG0436-0003a.png
诏削以兵征而无功也无封建之益而有封建之祸是
方镇亦不如封建之效也且外强者封建也外弱者郡
县也外强则患生于外外弱则患生于内患生于外者
内可以制而祸迟患生于内者外不可制而祸速然则
封建可以制外患而郡县不可以制内祸也何以知封
建之可以制外患也封建者为诸侯诸侯者为国国则
有君也有臣也有士民也有邻国也有上下相维左右
相持畏义而不敢易动也易动则臣或不从也士民或
卷一百四 第 41b 页 WYG0436-0003b.png
不信也邻国或不听也不从则深谏不信则上告不听
则力禦如封建不失其本意国众而势小有易动者以
天子之师因其深諌上告力禦之一端则易制矣是故
知封建之可以制外患也何以知郡县之不可以制内
祸也郡县者为牧守牧守者为外臣外臣则无大势也
无专兵也无擅制也内有强臣之变变而不知知而不
敢擅动强臣以牧守之权不足忌于外于内则日月劘
削朝夕用力而已矣是故知郡县之不可以制内祸也
卷一百四 第 42a 页 WYG0436-0003c.png
不徒有可制不可制之形且又有可治不可治之实焉故
封建则经界易均税赋易平榖禄易分官吏易择兵民
易立郡县则经界不能均税赋不能平榖禄不能分官
吏不能择兵民不能立是又可治不可治之实也是以
二者之势始则同归于无事而封建归可治也末则同
归于乱亡而封建归可久也如上得其本意而善守则
可久之患亦无有也故可久之患生于上失其本意而
不善守如不善守则虽郡县乱愈速也是郡县不如封
卷一百四 第 42b 页 WYG0436-0003d.png
建之明说也今夫常人之家必凿其井矣是井者家家不
可无而有不可益者也使或有狂子蹈之而死则井非徒
无益亦有损矣然不以狂子之蹈而废井者知非井罪也
今以诸侯之不顺不责上不能守其本意而责封建是
由并溺狂子不责狂子之蹈而废井也岂不过哉若夫
方镇则最无说也小其权则与郡县无异而不足以蔽
难大其权则徒有封建之势而无君臣民庶邻国之畏
此唐亡之计而五代求祸之途也今国家上鉴三代之
卷一百四 第 43a 页 WYG0436-0004a.png
封国二汉之杂建秦魏晋周隋之郡县唐五代之方镇
而方镇患又切而近故痛绝方镇节度无益之势而使
京官朝吏皆得出长郡县至于百年无事矣信得其道
也然今或意州县之权轻而东南不可不虑者非徒事
未然也前日贝州之役智高之军是权轻之害东南之
祸已效者也今必欲变更则莫若封建必欲因循则莫
若郡县方镇之患则已去矣然封建之势非四夷无虑
畜积丰富兵力盛强臣有异姓之良同姓之贤则不可
卷一百四 第 43b 页 WYG0436-0004b.png
暴去郡县之久制而卒为也若守郡县之常法则弊不
生于今日必成于后世不可不改也为今之策若以贵
臣之贤者然后出为守以宗属之贤者然后封为侯如
皇汉之杂建而大不使至七国之强小不使如长沙之
弱京官朝吏更为令丞而佐治之是变更而不暴因循
而有改者也及乎四夷益服积储益富兵力益众良臣
贤戚益众然后大割而众建以天下为千国上立其
法而守其全恩结兵御不使有能相并者是万世之计
卷一百四 第 44a 页 WYG0436-0004c.png
而得其本意也
卷一百四 第 44b 页 WYG0436-0004d.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