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麓集-明-王樵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285-03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方麓集卷十三
             明 王樵 撰
 解 问答 策问 杂说
  老子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徼吉/吊切)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285-0362b.png
 朱子语录庄仲问道可道如何解曰道而可道则非
 常道名而可名则非常名庄子曰以本为精以物为
 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
 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即此/章所)
 (谓常无/常有)主之以太一以儒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
 万物为实(空虚则物/物皆全矣)关尹曰在已无居(无私/主也)形物自
 著(形物而其/理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所谓在/已无居)
 (形物/自著)同焉者和(异则/乖矣)得焉者失(以无所得为得/有得则有失矣)未尝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285-0363a.png
 先人而常随人无藏也故有馀人皆求福已独曲全
 以深为根以约为纪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关尹老聃
 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呜呼得老氏之宗旨者庄子也
 故引于端使读者知老子之所谓道者道其所道而
 非吾之所谓道然后可以得其说矣可道者如仁之
 道义之道可名者如名之曰仁名之曰义老子以为
 此非常道常名也常道常名本不可道不可名不可
 道不可名者无也名之曰天地之始有天地则有矣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285-0363b.png
 名之曰万物之母有天地有万物有至于不可胜穷
 而无者常为之主在已无居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形
 物自著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动若水静若镜应若响
 则其有也不失无之妙其无也能为有之徼此两者
 所以同出异名而同谓之玄也有无字皆句朱子谓
 向来人皆作常有常无点不若只作常有欲无欲朱
 子所从盖旧注也今按此只当以老子本书为證后
 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285-0363c.png
 于无正承此章而言有无皆明言矣若如旧注有名
 无名犹无关文义无欲有欲恐有碍宗旨老子言无
 欲(如无知无欲无为/不见可欲之类)吾儒亦言无欲若有欲则吾说
 与彼说皆所未闻夫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
 性之欲也言性之欲则可单言有欲则不可若以中
 庸喜怒哀乐之已发为即老子之有欲则老子之所
 以异于吾儒者正欲并此而悉无之也又安肯言常
 有欲以观其徼耶且发而皆中节始谓之和今以有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285-0363d.png
 欲为已发则不必其中节而亦可以观其徼耶徼旧
 皆读作窍于山川之窍朱子只如字读谓徼是边徼
 如边界相似是说那应接处应接处太史公所谓以
 因循为用是也太史公论六家要旨曰道家其术以
 虚无为本因循为用(无是中有是徼/无是本徼是应)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
为利无之以为用(辐方六切毂古禄切当丁浪/切埏夷然切埴昌志切)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285-0364a.png
 辐车轮轑也三十者考工记以为象日月是也毂车
 轮之心外实而持辐内空以受轴者也当其无有车
 之用或以车之坐处为无朱子曰非也上文本就辐
 毂而言与下文户牖埏埴一例盖无即毂中空处也
 惟其中空故能受轴而运转不穷庄子所谓枢始得
 其环中以应无穷亦此意也埏和也土黏曰埴和土
 为器陶者之事无者器之空处也参同契曰器用者
 空朱子以为器有形而其用乃在其形之空处是也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285-0364b.png
 牖窗也所以通明古者室东户西牖无则户牖及室
 中空处是也室无户牖及空处则人不可以寝处庄
 子曰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车也器也室也皆有也
 所以利天下之用者也故曰有之以为利车之受轴
 器之受物室之通出入光明处皆无也又三者之所
 以为用者也故曰无之以为用有之为利人所知也
 无之为用人所不知也故老子特以三者明之言近
 而旨远尽乎道妙天下之理不能出此近取诸身形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285-0364c.png
 体皆有也其使形者则无也然以天地之始观之则
 耳之聪目之明心之精爽又皆有也而其所以灵所
 以聪明者则无也无则不可得而言矣生于无也是
 谓天地根用于无也是谓众妙之门此有无所以同
 出异名而同谓之玄也 王介甫曰无之所以为用
 者以有辐毂也无之所以为天下用者以有礼乐刑政
 也如其废辐毂于车废礼乐刑政于天下而坐求无
 之为用也则亦近于愚矣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285-0364d.png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
其病病是以不病
 旧解皆不得老子之意此章知病病病不病是三个
 眼目言甚约而意甚包涵言甚近而用之不尽旨甚
 易晓而人多错解老子常言无知又言知者不博博
 者不知无知者徇外之知不博者内照之知也故此
 言知而不知者知之上也何谓耶亦曰不知而知病
 耳人苦多病又苦不自知夫身有病而不知乌在其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285-0365a.png
 为知耶此不知而知病所以为上也夫惟知病则能
 病病夫惟病病则能不病人之于病也未更者玩已
 过者忘惟当其病之时疾痛真切可谓病病而又晚
 矣使以此心戒慎于平日则何病之有圣人之所以
 大过人亦不过能戒而已圣人虽无病而未尝不病
 病是以不病是以为圣人也此言甚易知甚易行天
 下莫能知莫能行可以养生可以修身可以治人保
 国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为之于未有治之于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285-0365b.png
 未乱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此皆知病病病之说
 也呜呼其安易持而不持常至欲谋之于已兆而无
 及者多矣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
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
不治
 尚矜尚也用贤舍不肖贤者在上不贤者在下自然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285-0365c.png
 之理也然以为异而矜尚之则启民之争心矣尧舜
 之急亲贤三王之求士有用贤之实而无尚贤之名
 民且化而不自知将孰与争耶逮德下衰慕名者忘
 实矫枉者过正战国诸侯以得士相倾拥彗迎门延
 接恐后尚贤之风成于上而士之饰巧驰辩以徼能
 钓利者争赴之东汉崇节义李膺范滂之徒清心嫉
 恶激扬声名互相题拂尚贤之风成于下而卒以招
 党锢之祸乃知不尚贤使民不争老氏之言有深味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285-0365d.png
 也正言若反此类是也古之圣人未尝不资货以养
 民然贸迁有无凡以佐民之衣食耳非此类也圣人
 何贵之有不贵异物贱用物不作无益害有益使民
 足于衣食则盗窃之源塞矣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乱
 而失其常者见所可欲故耳程子曰欲牵于前而求
 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其背所见者在前而
 背乃背之是所不见也止于所不见则无欲以乱其
 心而止乃安老子之言亦程子之意也尚贤也贵难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285-0366a.png
 得之货也见可欲也世之所役役不出是三者矣百
 事集之为忧乐之旅舍心安得而虚乎心实而神气
 不内守而腹则虚矣愿求必遂为期必成志安得而
 弱乎志强而精力耗尽于物而骨则弱矣此有知有
 欲之累也故圣人之治也心则欲其虚而腹则欲其
 实志则欲其弱而骨则欲其强常使民无知无欲知
 者亦不敢任其知而有所妄为也夫天下之所以多
 事起于有知有欲而敢为今也民无知无欲则无为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285-0366b.png
 矣知者不敢为则无为矣天下乌得不治无知无欲
 虚其心也不敢为弱其志也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
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
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
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
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耶非
乎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蹶音厥数/上声碌音)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285-0366c.png
(禄珞历/各切)
 一者未分之名即所谓万物之母也一不能不生二
 二各有一一又不能不生二而为四四各有一一又
 不能不生二而为八八各有一此造化之所以无穷
 也一之所注在在皆圆一于覆则天之所以清也一
 于载则地之所以宁也一于屈伸往来则神之所以
 灵也一于虚受则谷之所以盈也一于治则侯王之
 所以为天下贞也贞正也正君也长也书曰以台正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285-0366d.png
 于四方其致之一也谓天地谷神侯王之一其致一
 而已天无以清反覆上意发如震动水泉涌之类蹶
 仆也贵以贱为本以下专言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之意侯王守其一而公卿大夫各依其等列士农工
 商各就其职分得不一之一以为一天下自然而治
 庶民归之自匹夫而为侯王庶民去之自侯王而为
 匹夫是侯王之贵高以庶民之下贱为基本故孤寡
 不榖皆穷民下贱之号而侯王以自称不忘其本也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285-0367a.png
 致数车无车言人就车历数之为轸为辀为轴为毂
 为辐数之至尽无有名为车者然合众材之不一以
 为一乃所以为车也以喻侯王之道无为而寄于群
 下以成也碌碌玉貌硌硌硌亦作落石坚不相入貌
 言贵贱高下相须以成当相取相下如轸辀毂辐合
 而成车不欲碌碌如玉硌硌如石玉虽贵石虽多坚
 确不能相入则不能合众不一之一以成用也孔子
 亦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明大人之道不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285-0367b.png
 当尔也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
之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
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
以身为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
 朱子曰言宠辱细故而得之犹若惊焉若世之大患
 则尤当贵重之而不可犯如爱其身也宠为下者宠
 人者上于人者也宠于人者下于人者也是辱固不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285-0367c.png
 待言而宠亦不足尚今乃得之而犹若惊而况大患
 与身为一而可以不贵乎若使人于大患皆若其将
 及于身而贵重之则必不敢轻以其身深预天下之
 事矣得如是之人而以天下托之则其于天下必能
 谨守如爱其身而岂有祸败之及哉 今按诸家于
 此章多妄解朱子此解极发越可谓深得老子之意
 但于末四句似犹有可议者盖诸本有作贵以身为
 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285-0367d.png
 朱子恐㨿是本而为解也今细详之贵爱寄托语意
 重复老子本文为人妄增损者甚多如此章失之若
 惊下一有是谓宠辱若惊六字其为赘疣不辩可见
 惟寻其语脉折以义理文势则人心之所同然固必
 有合于古人者矣贵以身为天下四句此盖承上文
 而言无身之意无身者吾不有其身所谓无以生为
 者是贤于贵生也身为忧患之本知畏大患而不能
 不私其身未可谓之真知畏也故凡私其身以为贵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285-0368a.png
 其身者非能贵者也私其身以为爱其身者非能爱
 者也善贵其身者不自贵而贵以身为天下之身善
 爱其身者不自爱而爱以身为天下之身身为天下
 之身则身非我有而直寄托之于天下耳此所谓无
 身也无身则有何患匪直无患夫寄托于天下者天
 下固不得以宠辱及之也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亦十有三民之生动
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285-0368b.png
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
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刅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朱子曰出生入死章诸家说皆不惬人意恐未必得
 老子本指今只自夫何故以下看则语意自分明盖
 言人所以自生而趋死者以其生生之厚耳声色臭
 味居处奉养权势利欲皆所以生之者惟于此太厚
 所以物得而害之善摄生者远离此累则无死地矣
 此却只是目前日用事便可受持他既难明似亦不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285-0368c.png
 必深泥也 愚按生死两途也而一机出生入死言
 中间无去处善摄生者了出入之机而已矣陶渊明
 诗曰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乃复不
 如兹善摄生者非谓其能违生死之常理而独不死
 也谓其能无死地乃所以了出入之机而善保其生
 也生之徒由乎生之涂者也死之徒由乎死之涂者
 也民之生动之死地者好恶无节所为每足以伤生
 此又一类也三言十有三言恒有十之三也天下之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285-0368d.png
 人十分而此三类居其九趋生者寡而入死者众无
 他故也以生生之厚耳别章所谓民之轻死以其求
 生之厚是以轻死凡老子于此意盖屡言之善摄生
 者知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惟无以生
 为而能无死地陆行不避兕虎以下盖甚言无死地
 之意庄子曰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
 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
 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夫兕虎兵革且不能为之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285-0369a.png
 害而奉养嗜欲岂足以杀之然人盖有终身不逢兕
 虎兵甲而杀于奉养嗜欲者恒什而八九矣庄子曰
 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
 而后敢出焉不亦智乎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
 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又曰兵莫憯于志镆
 铘为下寇莫大于阴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非阴阳
 贼之心则使之也此所谓民之生动之死地者也能
 知为之戒则能无死地矣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285-0369b.png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
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
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芸音/云)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以其本无一物也谓之虚虚静
 一也司马子微曰心不受外名曰虚心不逐外名曰
 安安亦静也然此虚静之渐耳非其至也庄子曰圣
 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与挠/同)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285-0369c.png
 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
 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
 德之至斯老子之所谓致虚极守静笃者矣因言虚
 静复验以物理作生也复反也芸芸物多貌言万物
 并生吾观其反而得心则焉夫物芸芸而盛而及其
 成也生意无有不反归于其根者归根而生意閟伏
 于重阴之下而不复动此物之静时也是谓复命命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285-0369d.png
 者所以生也盖有生之初一阳动于冥冥之中胚胎
 下兆而后渐升渐昌以至于芸芸之盛今结裹成就
 而复还于此以为复生之机故曰复命也观木之枯
 者生意不复归根故不能复生是命不复矣故曰归
 根曰静静曰复命夫物且然而况于人乎众人纷纷
 与物并驰知有静者少矣夫重为轻根而好离之静
 为躁君而好荡之此老子之所悯也故教之曰此逐
 物忘返者是以妄为常诚不可常也诚愚也夫惟复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285-0370a.png
 命是之谓常夫惟知常是之谓明彼不知常而妄作
 者未有不凶者也观复知常此章之要领也下又极
 言知常之大知常容所谓不毁万物也盖空虚则物
 物皆全矣如太虚焉万物出于太虚而不能碍其虚
 也如是者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所谓公也公之一
 字王之所以为王天之所以为天举在是矣夫域中
 天大王大道大而惟公为尽之惟知常为足以语乎
 此见知常之大也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功被万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285-0370b.png
 物而神明之虚静不变故没身不殆此章之言盖庄
 子所称内圣外王之道也虚静之德成则帝王之道
 备汉文帝张子房得此意亦既见其效矣然而未尽
 老子之学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
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
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
不宰是谓玄德(畜许六反/长上声)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285-0370c.png
 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此言众人有生有死之常
 也人之生也精气聚而成形气阳而其神为魂精阴
 而其神为魄精气盛则魂魄盛精气衰则魂魄衰精
 气耗极则魂游魄降与形相离而人死矣老子曰载
 营魄抱一无离者只欲守其合也载如魏公子无忌
 从车骑虚左迎侯生生直上载之载营魄魂魄也楚
 辞曰载营魄而登遐王逸注曰抱灵魂而上升也载
 字无工夫工夫只在抱一无离上广成子告黄帝曰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285-0370d.png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
 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
 守形形乃长生此皆抱一之义而其神守形一语即
 所谓载营魄者也专气致柔以下皆言抱一之事婴
 儿未有闻见思虑其气甚专欲专气致柔者如之则
 能抱一矣致柔者至柔之极也才有一毫发露即属
 刚而此气即粗矣能婴儿乎能下一有如字非是凡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1285-0371a.png
 六能字盖曰能如是乎如是而后为至也涤除洗心
 也玄览常无欲以观其妙也无疵无隙也如是则能
 抱一矣善爱民者任其自生自遂而勿伤善治国者
 任物以能不劳而成所谓无为也如是则能抱一矣
 天门开阖此造化出入之机我虽用之而知雄守雌
 不敢为天下先则能抱一矣圣人之聪明无所不见
 然常因万物之情贤不肖是非使各自明而已不与
 焉则能抱一矣生之畜之以下又申言爱民治国能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1285-0371b.png
 无为之意首章同谓之玄发明道妙此章乃备言所
 以造乎此境之工夫故曰是谓玄德抽关启籥可谓
 无隐乎尔者矣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
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
臣躁则失君(观去/声)
 首二句亦载营魄之意潜心于渊神不外也则重常
 为根静常为君矣秦少游为其甥杨道孚作真赞曰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1285-0371c.png
 其气扬以善动其神骛以思用盍观老氏之言乎君
 子行不离辎重辎重荣观及万乘之主皆喻言也
 梵川作偈书答达观上人(一微涉动境成此颓山势/上人谈平湖事而举此)
自然之道静人其动机也人生而静心其动机也一微
涉动境山可颓海水可翻其势莫回也利刃在手莫掣
予肘可以百战无前可以一忿堕首恶气未散守其残
躯判牒一至消化无馀万起万灭咸以是观
  又答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1285-0371d.png
自然之道静人生而静此静不与动对正所谓一微之
前也大抵人间世有不定然后有争有争然后有乱乱
到势穷理须有定定者理也天下理而已矣理定心定
我定人定此吾儒达本忘情(上人所/引语)之学也事到一定
起灭俱无一微也无故曰咸以是观
  策问
问大学一篇杂于戴记程子始表章之以为此孔氏之
遗言而凡有志于斯道者皆必由是而学焉然后可以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1285-0372a.png
不差也其亦何所㨿欤西山真氏又衍其义亦颇有所
本欤有格物致知之要有诚意正心之要有修身之要
有齐家之要其略亦可得而言欤衍至齐家而止而不
及治平二目其又何欤真氏之书既已详备而近日先
正邱文庄公又补其义其亦何所见欤其宏纲钜领最
关切于治道者有可举而言者欤夫大学传治平不过
絜矩两言而后儒之著明若将有不可胜穷者果足以
相统而不嫌于略足以相发而不厌于详否欤愿一一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1285-0372b.png
为我言之
  特恩与选法不同
嘉靖二十二年严嵩欲升子世蕃尚宝司丞文选郎中
郑公晓持不可少宰张公治曰李序庵子白衣径除尚
宝少卿世蕃以治中转尚宝何不可郑公曰特恩与选
法不同皇亲有白衣拜都督者特恩也世蕃既以官生
入选历都事经历治中自有知府可升升后乞改乃有
例耳嵩寻自奏男世蕃见任治中系亲民之官乞改授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1285-0372c.png
简僻一职奉旨着吏部查拟改用得改尚宝司少卿二
十三年吏部尚书许赞以男㒜升任知府乞减授品级
量改在京閒简衙门改礼部主客司员外郎仍于中书
舍人衙门办事与原升服色三十六年大学士徐公阶
之子璠以宗人府署经历升云南广南府知府徐公陈
乞改用引前二事为例改尚宝司司丞徐许二家俱于升
后乞改又俱减授品级与嵩异矣世蕃以治中升尚宝
少卿虽出特恩实坏选法本不可为例故许公为子奏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1285-0372d.png
改远引先年升任知府汪登事例而不近引严氏之例
知其不可也汪登为母老奏愿减级改任得改顺天府
治中上特为许氏从之馀不许也若二十七年吏部尚
书闻渊以男思学任宗人府经历历俸七年给由例当
推升但身合回避奏请上命左右侍郎量议相应职事
于是思学升礼部主客司郎中于中书舍人衙门带俸
则又用许氏之例也以上数者虽递相援比然皆出特
恩不可援以为例也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1285-0373a.png
  天子绝期
嘉靖二十八年庄敬皇太子薨逝礼官议本朝丧服之
制父为长子服期又仪礼臣为君长子齐衰不杖期传
曰何以期也从服也言从君而服也奉旨天子绝期况
十五岁之外方出三殇朕服非礼止辍朝十日百官服
制可无谨按期之丧有二有正统之期为祖父母者也
有旁亲之期为世父母叔父母众子昆弟昆弟之子是
也正统之期虽天子诸侯莫降然古礼父为长子丧亦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1285-0373b.png
三年故周穆后崩太子寿卒叔向曰王一岁而有三年
之丧二焉本朝虽为长子服期然于国本之重似犹有
当议者先朝既未有定议至庄敬太子之薨礼官当详
考以请上裁而止泛引期服则圣语天子绝期之一语
宜乎折之而无辞也
  建请安储
嘉靖三十九年原任左春坊左中允调两淮都转运盐
副使閒住郭希颜奏为天恩未报处君父骨肉之间愿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1285-0373c.png
献微忠事臣退㐲畎亩生未报恩死何瞑目今天下谈士
皆称徼外之敌为中国忧臣切以为帝王欲安天下有
缓急若孔子所谓不在颛臾者是已明内之尤急也臣
往岁恭读圣谕欲建帝立储者道路相传以立储贺臣
度曰立储难皇上诚欲立储宫则重臣有可与计者如
犹未也莫若安储臣愿陈忠之日久矣以为说从则两
存俱利臣之大荣也说不从则出位死罪臣之大惧也
乃间岁星变地震大殿灾皆天垂仁爱之象谬计在廷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1285-0373d.png
或有出死力为皇上计此迄无调护者臣欲避死终不
言每念主恩感泣忽然忘生又臣尝疏罢监国后有谤
者必追咎及臣则是不言亦死为负国言之虽死为报
国不敢言立储请言安储何者君相相信则储安兄弟
相保则储安父子相体则储安相信有道释疑是也相
保有道分封是也相体有道总揽是也三者安储之急
务也何谓释疑自言者论劾严嵩有请皇上召问二王
之说臣恐辅臣疑而不自安则何暇善后二王疑而不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1285-0374a.png
自安则事之可虑又有大焉者皇上何不降德音谕元
辅使知王无他也不必疑于王谕二王使知嵩终无他
也不必疑于嵩夫然后王心无所惶惑而师保是依大
臣无所忌避而匡赞愈力故曰释疑而君相相信则储
可得而安也何谓分封二王同处京府智与年长则崇
高所共欲防不豫设则谗隙所由成是故幼而昵就膝
下者所以笃恩也长而出就藩封者所以强本也今藩
府已建不宜久虚愿圣明蚤断遣王就国故曰分封而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1285-0374b.png
兄弟相保则储可得而安也何谓总揽今四郊多垒一
日万几天意人心莫不愿大圣人万万年垂拱者分封
之典既定留京之意已明臣愿皇上端拱以顺天人从
容以议建立亦无不可者故曰总揽而父子相体则储
可得而安也疏上内阁初拟礼部看详圣谕云若用其
言第郊庙告行何如于是改拟礼部会同三法司参看
圣谕嵩云汝昨一见彼本岂不闷怒但以疑字一端却
未见彼怀逆之意本内建帝立储四字夫立子为储是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1285-0374c.png
所建立帝谁可同二辅票来又谕卿等所票拟欲下部
议然细邪必无可赦之理今不忠之臣不义之民皆恶
不速行新政以君相久位不言君只攻辅相槩可见矣
部众皆大臣又谓阿谀可着耳目官看议于是旨下云
这本有建帝之说不明礼科便会科道官看议即回奏
该科道官看议云仰惟皇上玄穹默佑圣寿同天内外
大小臣工悉心仰戴何乃有此悖逆之臣妄为建帝之
说以干天听参看得郭希颜本以憸壬久遭摈斥心怀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1285-0374d.png
怨望阴行欺谤之私志在倾谗肆为狂悖之语此其罪
不容逭而法当重究者也乞敕法司明正其罪以为人
臣欺罔之戒奉旨你每看彼物悖逆理法俱所不容着
三法司按律拟罪来看刑部尚书郑晓太子少保都察
院左都御史周延大理寺卿马森等议得郭希颜所犯
合依造妖言惑众者律斩秋后处决奉旨这逆犯依律
便着彼处巡按官即时处斩发各省枭示十八日谕嵩
汝于暇日一出可安心赞我未宜功亏于一篑也彼逆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1285-0375a.png
物令法司行文不许将他人替刑必斩本逆自庄敬皇
太子薨后震位久虚礼官四请册立不报圣意无他但
两殿下俱在京委于事体未便若请裕殿下留京景殿
下就国则事理晓然上何所怒而郭希颜妄测疑间之
端遽及总揽之说则圣谕所谓恶不速行新政者似乎
有是心矣观四十四年四月圣谕及禅位辅臣徐阶答
言我朝原无禅例即在前代亦多弗美所不必言其代
摄一件若摄行政事亦与禅无大异所不当言惟是举行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1285-0375b.png
册立则本朝廷彝典国家喜庆之事况今皇上只有一
位殿下纵不与其名亦何所掩其实乎此须断自圣心
亲裁敕谕使恩自上出乃可尔此可以见前后圣意果
无他矣惟是臣子不善开导其取咎不足言大臣之奸
回固宠者又激怒其间以成上之过举其贻祸不可言
耳希颜之狱法司入西苑见内阁会议之言严嵩已先
知之怒色而出曰朝廷甚怒今拟何罪刑书郑公曰拟
妖言律秋后决嵩曰可至秋后乎盖嵩上密奏而旨下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1285-0375c.png
如其言嵩复谓诸公曰希颜止望拿问不过充军即论
死不过监候他日新政便得入阁岂料圣明洞烛其奸
即时杀了希颜身死而言行未几景王就国严嵩欲
加希颜以离间之罪果尔则朝廷之上反生形迹奸邪
之不为主谋如此使景藩为永乐间之汉邸则久矣不
靖矣幸而上自可保然安知下无有如李邺侯之所谓
欲树功于舒王者乎
  壁帖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1285-0375d.png
吾自少至老惟喜读书每日从朝至暮手不释卷虽当
事冗应酬少暇未尝废览道途车马之上未尝废思以
故六经诸史百家靡不淹贯发明义理敷叙事情文章
自然流出不假安排所以然者只是熟而已其熟者只
是专而已夫命非在外人事尽处命即随之人事之尽
只在专与熟诸男但能如我读书古人事业亦可到况
区区一第哉
读书只在遍数多不在强记遍数果多虽未能一时即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1285-0376a.png
背诵如流毕竟心与气合已是熟了待心定气清再温
数遍未有不背诵如流者也且可以永久不忘若遍数
不足止务强记材敏者上口虽易止足以应点一时随
复遗忘与不读无异其少钝者催之愈急而心愈忙将
熟书也背得七颠八倒了盖心忙气昏之故也故书贵
熟读须在隔夜多者百遍少者七八十遍随自家材性
纵然已熟宁可加多如此一年何书不记
幼时不读到年长而书犹生要温又恐人笑则终身自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1285-0376b.png
误矣
知书意者读亦可以兼思知笔路者读亦可以晓作众
妙之门未有不由读而入者也
朱子语录因论十月为阳月不应一月无阳曰九月阴
极则下已阳生从十月积起至冬至积成一爻不成一
阳是陡顿生亦须以分毫积起且如天运流行本无一
息间断岂解一月无阳且如木之黄落时萌芽已生了
不特如此木之冬青者必先萌芽而后旧叶方落若论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1285-0376c.png
变时天地无时不变(义刚录在/十一卷) 纯叟言枇杷具四时
之气秋结菩蕾冬花春实夏熟才熟后又结菩蕾先生
顾谓德明曰如此看去意谓生理循环也(德明录/在四卷) 右
因观庭中山茶牡丹记此山茶叶不落冬间所生者即
花之菩蕾牡丹叶早落枝间所出者乃叶之萌芽而别
于新枝发蕊耳贞下起元无间容息此朱子所谓生理
循环也吾人得无因物而亦知所以自省乎
寒冬夜长鸡未鸣而已觉天未明而欲起固由年衰血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1285-0376d.png
少亦坐心不宁定之故甲午十月二十四日早起至书
房取书过户限失跌致伤额角鼻梁皮破血出踰时方
止自咎躁急二字为生平大病不知克治空负手中之
书血点其上令童子勿去以存吾戒
知在先犹眼之见也行在后犹足之随也谓知行无先
后者缪也
谓气有聚散而理无聚散则可然当知气之聚散即理
之聚散也理者其聚其散之所以然也释氏谓气有聚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1285-0377a.png
散而知无聚散其所谓知者何物乎明谓灵知矣明谓
灵知为本性矣幻身有坏而本性不坏故谓无聚散在
吾儒则谓灵知还属气性即理也所以有心性之辨理
气之分佛氏不然谓自迷者而言则徒有幻心不见本
性所以心性为二若自悟者而言则悟心即本性非二
也其说无理气之辨心性之分请折衷以圣人之言曰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所谓中者
即天命之性所谓道心也不杂于形气而亦不离于形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1285-0377b.png
气发于形气之私者如饥食渴饮之类岂得谓之人欲
而欲屏绝之乎所以谓之危者以无道心为之主宰则
危耳道心之所以微者以人心胜之耳所以必待于精
之一之而后中可执由此言之则心性岂容无别而灵
知不可以为性也明矣
吾儒谓性即理故谓尽心知性穷理尽性存心养性皆
有事在而万法皆实也彼谓灵知为性故谓明心见性
谓圆觉谓寂湛谓妙明皆本无一物而万法皆空也其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1285-0377c.png
自谓空中自有妙用者不过作弄此虚灵尔非物各付
物止之各于所之妙用也
能觉者心之灵也所觉者心之理也此心性之所以决
当有辨而谓灵知为性本性为空者皆不见性之言也
  彦浈字说
曾孙彦浈为吾三世嫡长孙人家盖有祖孙不相识者
矣有识而逮事未久知之不深者矣今吾于彦浈则孙
得识翁于尚健之时且得以家学口传心授浈颖悟而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1285-0377d.png
孝谨其领受吾教甚敏而确吾既命之名今岁戊戌八
月督学使者试其可进进之郡庠年才十有四于礼未
应有字吾以为既游庠序则朋友相呼非字何以称则
又为之字曰孟原夫水之不已而渐进于海以其有原
也浈乎浈乎俟女之知所进也尚当以原之说为女申

 
 方麓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