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156-07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慈湖遗书卷十一 宋 杨 简 撰
家记五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圣人于此无以形容其妙唯曰知者所乐者水托
象以示学者惟觉者自觉夫水流行汩汩不息至虚
而无实体至动而非思虑如此解释亦未足以尽水
之妙亦莫能言知者之乐又继之以动之一辞虽言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156-0795b.png
其动亦不能言其所以动之者得动中之妙真不可
度思学者求道率求之于静徒观圣人之言曰天下
何思何虑往往离动而求静愈求愈远而不知圣人
未尝溺于静惟能动者乃得之必也酬应万务扰扰
胶胶而未始不寂然不可以心知意度者庶几乎知
者之动矣动即水水者动中之妙也必至此而后可
以言仁必能动而后能静必乐水而后可以进于乐
山山亦非专于静而已草木生焉未尝无用而尝静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156-0796a.png
焉知者虽得动中之妙而未能常明常觉事物汨之
间有转移未能如仁者之常觉常明常不动故惟仁
者可以言静静即山知者之动即仁者之静动静离
不足以言仁知知者得动中之妙岂不堪乐仁者念
虑常静则气常和平心火不炎火常济水故多寿考
腐儒不知道意其必有深义不可作寿考训释而妄
引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若老子无此言又当引何
言为证耶乐五孝反者非为此音者不知道默而识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156-0796b.png
之义学而不厌乃可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知道之谓知知非心思之所及伊尹谓之觉孔子
谓知及之此曰知子欲言知者之所乐不可得而言
姑指水以明之盖学者观水而忽觉循循善诱虑其
或未觉又释之曰动圣人每见学道者率求诸寂静
止定不悟变化云为喜怒哀乐之妙故曰动以别知
者所觉之妙又曰知者乐者初言乐水指在于水虑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156-0796c.png
学者未得其乐兹专言乐明知者常乐知者虚明澄
然死生忧患不足以动或曰用常乐仁者乐山又何
也仁觉也医家谓肌体无所知觉曰不仁知者亦觉
而不同其仁何也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仁几
于圣矣知者虽觉虚明而旧习未尽消意念微动即
差未能全所觉之虚明必至于纯明不已而后可以
言仁知者虽得动中之妙虽动而未尝动虽扰扰而
未尝扰扰而旧习之气忽乘隙而至终未得静中之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156-0796d.png
妙或有迁动故圣人又取山为象山之妙不可言即
水之妙不可言答子张仁者何乐乎山之问曰山者
岿然高至哉圣言妙不容言子张又不领又问高则
何乐尔子不得已而言曰夫山草木植焉禽兽蕃焉
财用出焉直而无私焉兴吐风云以通乎天地之间
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咸飨此仁者之
所以乐乎山也亦犹观水而曰以其不息遍与诸生
而不为也即山虽静而未尝无发生之妙用特以仁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156-0797a.png
则纯明知未纯明虽大体虚明而未纯舜曰惟精惟
一用力于仁也孔子发愤忘食用力于仁也用非思
非为之力故未见力不足知者乐则仁者之乐不言
可知仁者寿以无思无为之妙纯一无间故至和保
育多寿考焉颜子之夭命也天下事皆不可以一槩
论然寿与夭亦一也
先生曰子曰知者乐水汝以为何如汲古对云知之运
动犹水之周流先生曰孔子欲言知者之所乐不可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156-0797b.png
得而言姑取水以喻惟学者自觉夫水虽流行汨汨
不息而所谓水者本至虚而无思虑汲古问如此则
何谓知者动先生曰孔子能言其动亦不能言其所
以动使可训释则不足以为动矣智者得动中之妙
真不可度思学者求道千人万人率求之虚静多溺
于沉寂不知日用应酬万变无非妙用必能极天下
之至动而实未尝动者始可言知汲古又问以至动
而未尝动言知则必静矣未晓仁者静又何如先生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156-0797c.png
曰离动而求静则愈求愈远不知圣人未尝溺于静
惟动者乃得之必也应酬万务扰扰胶胶而未始不
寂然不可以心知意度者庶几乎可以言仁之静必
能动而后能静必乐水而后可以进于乐山山亦非
专于静而已草木生焉水泉发焉宝藏兴焉未尝无
用而常静焉知者虽得动中之妙而未能常明常觉
事物汨之间有转移未能如仁者之常觉常明不动
故惟仁者可以言静静即山智者之动即仁者之静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156-0797d.png
动静离不足以言仁智汲古又问古注读作知者乐
水今先生读作乐水何义先生曰乐是
有意乐是自然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
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圣贤气象大略相类宰我之问孔子之答在今时风
俗必且大笑以为愚人不通晓之甚也特以孔子宰
我为是言故不起诮使言不出于孔子必付一笑置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156-0798a.png
之不足复道之域吁无惑乎今人之不如古也木讷
近仁巧言鲜仁岂今时风俗所知哉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夫读
书为学者文也三百三千者礼也或者以礼为理非
的也礼固理之不可易者而必易以理为礼则不可
也盖因小戴记有曰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故近
世学者多以理释礼舍礼而言理以三百三千之众
多疑其不可以为约也故必归之于理不知夫三百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156-0798b.png
三千条目虽多为礼则一三百三千非自外至皆由
人心以生者也尊尊卑卑升降揖逊周旋裼袭皆循
吾心之所安加一毫不可也损一毫不可也一而已
矣不必舍三百三千而言也即礼而未尝不约也即
其至繁而未尝不至简也小戴记有曰礼自外作者
非知礼之言也博学之初多识前言往行不胜其多
故曰博犹未得返约之本至于礼则一贯矣约矣惟
近世学者沈溺乎义理之意说胸中常存一理不能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156-0798c.png
忘舍舍是则豁焉无所依凭故必置理字于其中不
知圣人胸中初无如许意度此曰博文约礼正谓三
百三千之礼岂不易简岂不中庸岂非天下之至理
若必舍礼而言理乃不知理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德本无可
言至矣之名生于民鲜使圣人不因民鲜之久则亦
无至矣之叹然则何以为之中庸之德曰圣人极力
形容惟有至矣一语虽欲言之又恶得而言之然圣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156-0798d.png
人名之曰中庸者中言其不必求之过庸言其不必
离乎日用之常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至哉斯言俨
然有道者之情状也有道者无思无虑一无所以为
故其居世不得已而后动故多述而不作古人有道
我与之同故深信深好之不知道者不足以与此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舜告禹曰无
稽之言勿听稽者稽千古也傅说曰事不师古以克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156-0799a.png
永世匪说攸闻康诰曰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
民又曰由古先哲王用保乂民召诰曰其稽我古人
之德周官曰唐虞稽古唯大圣大贤信古好古述而
不作古典古则经几圣人皆述而不敢作故老彭如
此孔子亦如此其作聪明乱旧章者皆昏愚自取凶
祸之徒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而
识之觉也不可思不可言也故孔子曰吾有知乎哉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156-0799b.png
无知也易上系易曰神而明之默而成之此学而不
厌即默而成之孔子亦谓用力于仁又曰时习舜曰
惟精惟一学也以此诲人而在我实无所有默识知
及之也学不厌仁能守之也文王不识不知即帝则
即学也有毫发焉即为放逸为意为我
孔子言吾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言无所有也又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
敢不勉不为酒困而已何有于我哉言我何所有也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156-0799c.png
群弟子皆疑孔子胸中有所蕴蓄不以尽告故尝曰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他日又曰吾有知
乎哉无知也可谓至明白矣而学者不悟立意植我
如胶如漆如荆如棘如铁如石然则本有无体无方
之道心何从而清明乎
子曰德之不倄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吾忧也人有德而不脩则偏则亏学未能时时而习
或时习而未说其间气质不同所见不同孔子答门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156-0799d.png
人之问每每不同学之不可不讲如此子与颜子言
终日退而省之知其已发发觉也讲之足以启觉又
如此至于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孔子之告语所
不及唯忧焉忧其纳诸罟获陷阱之中而莫知之辟
也冉有之不能救季氏之旅泰山又实佐季氏伐颛
臾而伪曰不欲千载之下此辱不可洗涤
汲古问孔子云吾不复梦见周公或谓圣人叹道不行
故托梦为辞非果梦也此说是否先生曰孔子方强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156-0800a.png
壮可行道之时屡梦见周公必有神交之祥孔子不
言尔一日忽曰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以衰
老道不可行故不复梦见孔子之心澄明如大虚既
与天通又与古圣神通故梦随时而见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当日启诲门
弟子之时其详必不如此记录者欲严其辞而浸失
圣人之旨也然而圣言之大旨终在孔子之本旨非
并列而为四条也叙事先后浅深云尔通三才惟有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156-0800b.png
此道而已天以此道而高明地以此道而博厚日月
以此道而照临四时以此道而变通人物以此道而
散殊于天地之间无他物也无他事也皆此物也皆
此事也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学者
舍道诚无所用其心人知所以用心于他事他物也
非果有他事他物之可用心也谬以为他事而不知
他事之即道也谬以为他物而不知他物之即道也
不知故昏昏故妄作而为无道非果无道也百姓日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156-0800c.png
用而不知也虽视听言动心思之皆道而自昏也此
心即道奚俟他求既昏既妄则不可不志于此故曰
志于道学者孰不知志于道求者纷纷得者千万无
一二求道于外心不内觉道非在我由非我有德者
得道之名道非有物初无实体之可得谓之得者姑
以别夫昏不知者耳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孟子
曰仁人心也所谓入则孝出则弟者此心也所谓忠
恕者此心也所谓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者此心也不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156-0800d.png
学而能不虑而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孟子谓之良
知良能诚非作为之所到意态微起即入智故孟子
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孟子非不谆谆而天
下学者终不领会求性于意虑而自不省也用心于
心外而放逸也直方大不习旡不利不习即孔子之
无知也即文王之不识不知也直而不思直而不习
是谓实得非疑似意度恍惚不实之谓也故曰据故
直心而行谓之德字从直心微起意焉则支离则曲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156-0801a.png
矣有德者虽实有道而或不能常觉常明或转移于
事物虽能旋觉其未觉也犹为不仁仁觉也觉非思
为故易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之故草木之实曰仁政以明无思无为感而遂通之
妙此古圣之寓教也草木无思为而自发生孔子曰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德即知知与仁
一也皆觉也惟常觉而后可以言仁仁非思为之谓
一而非二依犹据也非仁在彼而我依之也一也亦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156-0801b.png
犹何莫由斯道也非谓我与道为二也达其旨可也
艺谓礼乐射御书数亦非道外之物虽非学者所当
急而非学者所当弃高明之士傥以为末务而弃之
亦非道之全故卒曰游于艺是谓彝伦攸叙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盖本旨次第而
言记者误条列而为四士志于道而罕觉唯觉始知
道在我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故直心为德舜曰
道心明心即道忽觉心明无所不通确信无疑实有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156-0801c.png
所据非疑似恍惚故曰据非谓德在彼而我据之也
虽已得道而未精纯或不能不动于旧习或因事物
意微动即谓不仁故依于仁亦非仁在彼而我依之
也亦犹德曰据云尔不然亦岂记录之差邪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于
乡党一篇所载皆非圣人之所勉强为人之所不能
亦非圣人之遏此心而为此皆圣人率此自然尔夫
道在圣人当哀而自哀当乐而自乐当敬惧而自敬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156-0801d.png
惧当舒徐而自舒徐当微哀而自微哀当极哀而自
极哀当甚敬而自甚敬当小敬而自小敬不待斟酌
审处圣人之心自如此也故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天下无穷之义皆自性中出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前
辈以为用之则弥满六合敛之则不盈方寸正不必
如此穿凿如前辈所云乃贤不肖所共有夫子何得
以我与颜子独有此此只合作平常解释却是圣人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156-0802a.png
之事大凡意在于行必不能藏如子路冉有不能正
季氏之妄作而不知止意在于藏者必不能行如长
沮杰溺荷蓧丈人知止而不知动至如柳下惠三黜
而不已与闵子骞汶上之辞之类皆未能至于意必
消尽固我都忘此心和平毫发不动者也然则圣人
谓唯我与回也有是夫信乎非诸子之所及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156-0802b.png
子游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
人学道则易使也谓弦歌音乐之为道也子曰成于
乐记曰礼乐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又曰乐者天地
之和也常情莫晓乐之为道也尤其莫晓闻韶而三
月不知肉味也司马迁莫晓故于三月上加学之二
字迁于道无觉尚何望其纯明后学皆迁之徒故或
从其说或疑三月为音字之讹简初亦疑之后知孔
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其初勇进敏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156-0802c.png
修至于不知老之将至则和乐融融何思何虑无始
无终大虚不足以拟天地自然默同言之不可推之
莫穷加以韶音之至和妙合感通三月不知肉味圣
心变化岂比于横目之遇蒙纵于道或觉终日虚明
澄然无始无终之日至尚不逮弥月虚明澄然无始
无终之月至亦不逮三月虚明澄然无始无终如颜
子之不违仁仁非思非为孔子虽曰若圣与仁则吾
岂敢谦恭则然而其不知老之将至况耳顺从心所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156-0802d.png
欲不踰矩之妙愈不可思不可称赞而或妄议其无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之事坐井观天多见其不知量
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虚明变化动静一穷达一死
生一其乐不可言不可思
圣人五十以学易而后始可无大过是犹未免小过也
而学者小有得遽曰吾无过圣如伯夷伊尹柳下惠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156-0803a.png
而犹过于清过于任过于和而况未至三子者乎仕
止久速无毫发差可否唯诺无一语失俯仰屈伸无
锱铢弗当而后可以谓之无过易之为书正所以开
物成务惟变所适委曲周尽者也此圣人晚年所到
如其本则自十五志学时已洞白于胸中至三十时
已坚固不可摇动矣盖未得道者以得道为难而已
得道者又以尽道为难也
汲古问易即已也孔子何以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156-0803b.png
可以无大过矣圣人必待五十而学易其义如何先
生曰易者千变万化无一不中节圣人学而时习日
就月将蒙以养正至于五十则渐入耳顺纯一无间
故圣人谓可以无大过至七十而不踰矩此是五十
学易之效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者文雅之谓雅言谓
非俗语乡音乃雅正之音也圣人于平居无事不必
修敬故只常言至谈诗书与执礼之时则乃为雅正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156-0803c.png
之音非圣人之改其常也圣人之心即天道自天道
中流出自有如此变态非不知道者所能知也
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尔发愤忘食用力如此不知如何而用力也乐以忘
忧不知所乐安在也不知老之将至此何语也发愤
疑无乐今圣人则乐天下之所谓乐者必有时而已
今圣人乃以此乐终老此意圣人自知之自夫子以
来更几千百年更几千万人敢谓举不知也不知者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156-0803d.png
固不得而知知者亦不得而知使可得而知则离于
思虑不离于思虑则有起必有止思虑起则知之止
则不得而知也此知尚不能为一日之久而况于终
身之久耶当知夫发愤忘食非用人力乐以忘忧乃
有天乐人心可知道心不可知人乐有尽天乐无尽
可知者有久暂不可知者前无端绪后无终止喜如
此怒亦如此哀如此乐亦如此今日如此明日亦如
此千岁亦如此无思虑亦无不思虑融融悠悠是岂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156-0804a.png
为生而存死而亡生与死尚不能入而况于老幼耶
不知老之将至夫子尚自不知后人岂得而知夫子
所可得而知者以吾一心存焉耳吾心所可得而知
者以吾之心即夫子之心也以古今无二心也文王
之不识不知颜子之如愚子思之无声无臭孟子之
圣不可知一辙也以古今不容有二心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
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言虽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156-0804b.png
不矜而实天下皆无及子曰有颜子者好学今也则
亡未闻好学者也又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谁能发
愤至于忘食发愤忘食已未之见又谁能乐以忘忧
孔门之日月至者三月不违仁者舞雩咏归者能乐
以忘忧矣而曾晰挞曾子几于死无发愤忘食之学
颜子短折馀无好学日月至者虚明澄然而精一纯
明至于不知老之至惟夫子而已矣比一二十年以
来开明者何其多也日月至者相与切磨以发愤忘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156-0804c.png
食惟精惟一以无负先圣所以垂教所望于后学之
旨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
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惟
言愤不言所愤而为之者何事惟言乐不言所乐者
何意惟继曰不知老之将至呜呼至矣使愤而为之
者其事可言则无以为孔子使所乐者其意可言则
无以为孔子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门弟子往往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156-0804d.png
多以孔子为有知故孔子语之曰吾无知人心即道
是谓道心无体无方清明静一其变化云为虽有万
不同如水镜之毕照万物而非动也如日月之溥照
万物而非为也世名之曰心而非实有可执可指之
物也言其无所不通而托喻于道谓如道路之四通
人所共由而非有可执可指之物也愤者愤已德之
未纯而愤融融纯纯非思非为也故忘食此惟亲履
者自知之此无思无为之妙固无始终无今古则固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156-0805a.png
不知老之至也呜呼至矣子又曰我学不厌者此也
又曰用力于仁者此也仁者道心常觉常明之称常
觉常明者常不昏而已非思也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
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虽如此言亦不能言其无隐
之状不能言其无行不与之物予幼读论语常病圣
人不明以告人自予惟省始悟古圣贤亦止可如此
告人如此告人已详矣若复加诸言则反失之矣圣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156-0805b.png
人言止于此他日犹曰予欲无言而况欲详说其所
以然乎君子胸中空洞诚无所以然之故昧者出入
乎意必固我之中不能暂离故疑圣贤言之不详
先生谓汲古曰孔子言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
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汝以为何如汲
古对曰道在圣人何隐之有视听言动无非教也如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
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此谓天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1156-0805c.png
虽不言初无所隐又曰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
露无非教也先生曰是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
谓云尔已矣此为当达其旨此为即圣人之学即无
时不习之为即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即哀乐相生正
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
闻也即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即
一以贯之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1156-0805d.png
动容貌何为便能远暴慢正颜色何为便能使人信出
辞气何为便能远鄙倍此固有精神之妙行乎其间
我亦不知他亦不知一动容貌而人自敬一正颜色
而人自信一出辞气而自无不服此上帝所以降衷
于我天以是覆地以是载人以是生者在人谓之心
是心有慈有爱有恭有敬有忠有信有刚大有高明
有博厚有神圣有武文穷天下万世之思虑集天下
万世之名称不足以尽此心之形容而是心人皆有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1156-0806a.png
之惟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则有如此妙用远暴慢近
信远鄙倍岂止于此而已可以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无所不通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呜呼至哉
非曾子安知此百圣所传唯此一心曾子传之子思
子思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心我心也为则
成外物也子思传之孟子孟子曰仁人心也可谓直
而无隐而学者不省也又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
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又曰君子之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1156-0806b.png
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非心而何天下之至深常存
乎至浅天下之至难常存乎至易至浅故虽明告之
以此心即道往往复疑以为天下之至妙必不止此
于是乎始他求始放其心纷纷支离终日不休终岁
不休终身不休也曾子既明知此矣何不明告人曰
此心而已盖道虽不离此心而径告之则往往未必
自悟未必自信不如发其端形容其似而使人自得
也然亦有纯实之士与夫明智之士亦可以径告彼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1156-0806c.png
亦径领不复疑贰故孟子悯思秘之未剖一举而告
人曰仁人心也信孟子者不可谓无其人而复有疑
者往往而足也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
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此数语正画出圣
门气象混混融融一片和气唯无己私而后有此己
私无处即是道即是吾心虽众人亦时有此心形见
时此便是道而人不自省者多吾友谓孔门诸贤大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1156-0806d.png
略如此而近世士大夫多尚乎豪与孔门气象冰炭
矣孔子温良俭让殊非近世所谓豪者之容
汲古问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或以此为学者治
身之序又以为成人材之道其言孰是先生曰诗者
正心之所发正心即道心三百篇皆思无邪诵之则
善心兴起由此心而行自有伦理即礼然经礼三百
曲礼三千惟圣人一一中节学者道心方兴其言其
行未能一一中礼或语默动止未知所据依学礼则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1156-0807a.png
有所据依而立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乐者和也至
于全成则和乐融畅何思何为夫子之武城闻弦歌
之声有牛刀之笑子游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
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子曰二三子偃之
言是也前言戏之尔成于乐之旨于是益明谓乐为
道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有才智者往往有骄病自视以为一世不如我故有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1156-0807b.png
骄意自尊自大自珍其所怀有吝惜不予之意故曰
吝然骄吝皆私意非君子之道圣人所以成就后学
如此其周也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
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好礼者往往过于执从众者往
往过于和此皆意必固我有以害之也圣人则都无
一从一违皆天道当如此非圣人如此也圣人之心
即天道其体本如此非勉而进此也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1156-0807c.png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纵有鄙夫来问于我常情以为甚
易于答而我亦空空如也无以答其问我但扣之以
一二端而已竭焉实无以酬之鄙夫之问尚无以为
答群弟子之问盖知随机以解其惑释其疑救其过
耳实无得以与人也实无所知以告人也然而圣人
又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
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如此则又自以为有
知然则圣人果有知乎果无知乎曰无知者圣人之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1156-0807d.png
真知而圣人知之实无知也如以为圣人之道实可
以知之则圣人之道乃不过知识耳不过事物耳而
圣人之道乃非知识非事物则求圣人之道者不可
以知为止然以圣人之道为可以知者固未离于知
以圣人之道为不可知者亦未离于知惟其犹有不
可知之知非真无知也圣人之真无知非智识之所
到非知不知所能尽一言以蔽之曰心而已矣此心
非知非不知苟明此心自然非知不知之所及此之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1156-0808a.png
谓真无知不得此心而求无知则愈无知愈多知去
却一重障又有一重篱不如休心无作即心自是妙
更不可测度不惟他人不可测度我亦自不能测度
子思曰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心无异心即目视耳
听之心手握足行之心自是不可知不可限量不可
形容也知者必信信者必知是谓无知之知
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以群弟子以我为有知也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1156-0808b.png
故告之曰吾有知乎哉无所知也尝有鄙夫来问于
我鄙夫宜易于答而我空空无所有无以告之我不
过叩其一二端而我已竭矣盖详言胸中实无所有
实无所知而群弟子往往多谓孔子必有高识远见
而不以明告故疑孔子为隐吁使孔子有知则无以
为圣人矣有知则有意孔子每每戒门弟子曰毋意
则有意何以为孔子其所以教人特去人之蔽尔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1156-0808c.png
汲古问孔子云空空如也其义当如何解先生曰孔子
言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虽有鄙夫来问于我我亦空
空如也无可为答我不过叩问其一二端而我已竭
焉无复可言矣言即不言不言即言知即不知不知
即知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
困何有于我哉此皆平常初无高峻难行之状孔子
明示中庸庸常之道所以破学者求道于高深幽远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1156-0808d.png
之弊又谓我实无所有盖门弟子多疑孔子胸中有
所蕴蓄不以尽告故尝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
隐乎尔又曰吾有知乎哉有鄙夫问于我易于酬答
矣我亦空空如也不过叩问其一两端而已竭尽无
可告者乌虖孔子如此谆谆明告而学者率不领会
立意植我如胶如漆如荆如棘如铁如石然本有无
体无方之道心何从而清明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运而往自生至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1156-0809a.png
死流逝如川之急常情恋景着物多不误时运如此
之速故不勇于道学圣人斯言所以警诲学者深矣
乡党一篇皆夫子之变化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
明人惟睹其变色屏气勃如躩如礼节纷然而不知
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汲古问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
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
学子游子夏以自德行而上为孔子言也德行而下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1156-0809b.png
则门人之所记也如何先生曰晦翁集注弟子因孔
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某因其书字不书
名此非孔子之言然分为四科又害道孔子曰心之
精神是为圣孟子亦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此书德行
则善而谓宰我子贡止于言语冉有季路止于政事
子游子夏止于文学则害道子夏虽为小人儒使西
河之民疑子夏于夫子以言不称师而曾子责之然
孔子于子夏未尝弃绝忠告无隐况馀子虽不及颜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1156-0809c.png
闵而精神之圣盖人之所同奚可止科之以言语或
政事或文学乎大不可吁以孔门而知道者如此之
寡无惑乎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强曾子而
曾子不可也一贯之妙知之者有几
汲古问夫子答季路问事鬼神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及宰我问鬼神之名子曰气
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
也此圣人之言也而先儒又曰鬼神者造化之迹二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1156-0809d.png
气之良能也又云鬼神自家要有便有要无便无又
以心无死生几于释氏轮回之说如何先生曰人鬼
生死实一非强一盖人道之大通三才贯万古分而
言之有气有魄合而言之一也魄气轻清其死也复
于天体魄则降而复于土天地之分也孔子曰人者
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中庸曰天
地之道其为物不贰天者吾之清明非特吾之魄气
归于天而已地者吾之博厚非特吾之体魄复于地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1156-0810a.png
而已人心广大虚明变化万状不出于中其曰范围
天地发育万物岂特圣人如此圣人先觉我心之所
同然尔德性无生何从有死非二道也此道昭然不
可亟语于庸人之前唯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
生焉知死合鬼与神教之至也庸情知魂气归天如
彼其高体魄归地如此其下以为不可合而为一达
者观之未始不一也人之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此
吾之地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悽怆此吾之天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1156-0810b.png
百物皆有此地皆有此天天地之精妙名之曰鬼神
如曰祖曰考者圣人使民知祖考之精神终不泯灭
遂制为祭祀之礼筑宫室以为庙设宗祧以序远迩
亲疏顺人心亲爱等杀所以教民反古复始追思祖
考不忘其所由生也皆由乎人之本心之孝而又使
之报以二礼早朝祭事有燔燎膻芗萧光见焉此以
报气气神也此教民反始所以通祖考之神也至于
荐黍稷羞肝肺首心间以侠甒齐酒加以郁鬯臭阴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1156-0810c.png
所达此以报魄魄鬼也又教民相爱以通祖考之魄
也上下用情孝事其亲鬼神合一生死无二岂不甚
明人自以为二尔故曰反古复始追思祖考而不忘
其所由生是以敬发情竭力从事不惟行吾道心之
孝而亦以教民也学者当以圣言自信毋以异说滋
惑汲古承先生之诲乃知人心与天地鬼神之心通
一无二虽云贤愚有异而此心初无少异唯智者由
之则清明在躬愚者失之则昏蔽不反如释氏自云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1156-0810d.png
能觉于礼教则不知矣先生曰释徒多昏蔽误读梵
纲戒经不礼拜君王父母大悖逆大坏人心大败风
俗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
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众人皆谓过愈于不及圣人
独谓过犹不及开明天道于是为切人心即道是谓
道心特以或加之意而过之或畏惰退缩而不及之
耳使子夏无畏惰之心则子夏之道心无恙也使子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1156-0811a.png
张不于心外而加意焉则子张之道心无恙也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此亦过犹不及之
意道心人所自有本不必更求或于其中生进意或
于其中生退意进者去其进意退者去其退意则道
心无恙矣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观圣人此问谁则无他日欲有所为之志曾晰独无
子路率尔而对有华再承师问而对及晰再承师问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1156-0811b.png
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亦
无所言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晰于是不容但
已乃徐而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数语者乃适然暂
语非中怀本说悠然澹然无所止倚即文王之不识
不知即夫子之不知老至故夫子曰吾与点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大哉克己复礼之训乎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1156-0811c.png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千有馀岁学者罕有知其解者
知其解者大道在我矣克有二训能也胜也左氏谓
楚灵王不能自克继以孔子克己复礼之言为證是
谓克为胜而未必孔子本旨果尔也以颜子粹然之
质加以屡空之学虽未能至于无过过亦微矣何俟
于克而胜之也诗书所载多以克为能况此孔子又
继曰为仁由己殊无克胜其己之意且一己字无二
义也大哉巳乎由孔子而来至于今千有馀岁知其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1156-0811d.png
解者鲜矣己本无过本与天地为一亦能范围天地
亦能发育万物不独圣人有此夫人皆然尧舜与人
同尔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孟子亦曰仁人心也
道在我矣何假他求我即道矣何必复求颜子劳于
钻仰欲从末由尚疑道之在彼孔子于是教之以至
易至简之道曰能已复礼则为仁矣礼亦非已外之
物礼者我之所自有凡礼之所有皆我心之所安复
我本有之礼斯已矣复何所为是已尚足以范围天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1156-0812a.png
地则天下安有不归吾仁再言由己所以明仁道之
在我颜子于是虽领会犹疑其复有条目之事孔子
又告之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盖曰不过礼而已矣无他事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云云孔子所与颜子终
日之言惜乎其不记颜子聪睿静止闻即领会无疑
可问故如愚孔子省察其私见其有启发之状与未
与言之前不同此颜子之始觉也是谓知及之至是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1156-0812b.png
又问仁守之道夫子告以能克己复礼则仁礼者道
心之发见于文为之名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皆吾心
所自有以动乎意而放逸始失之今复我本有之礼
无一点私意则孔子所谓心之精神是谓圣虚明无
际万善具足谓之天下归仁不为过傥如诸儒谓克
去己私则为仁由己又非己私况己启发洞觉虚明
无我本无己私可克仁守之道蒙养而已非礼勿视
听言动初不必求诸外孔子发愤忘食盖用非思非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1156-0812c.png
为不识不知之力此惟觉者自知颜子自知此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之旨即精神谓圣之心左氏谓楚灵
王不能自克继以克己复礼之言为證是训克为胜
恐非孔子本旨
先生谓汲古曰孔子言克己复礼为仁晓得否汲古对
曰克谓克尽己私天理浑全所以为仁所晓者止如
此先生曰克有二训能也胜也左氏谓楚灵王不自
克继以孔子克己复礼之言为證是谓屡空之学虽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1156-0812d.png
未能至于无过过亦微矣何待于克而胜之诗书所
载多以克为能况此孔子又继曰为仁由己殊无克
胜其己之意大哉己乎由孔子而来至于今千馀岁
知其解者鲜矣己本无过与天地为一亦能范围天
地亦能发育万物不独圣人有此夫人皆然尧舜与
人同尔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孟子亦曰仁人心
也道在我矣何假他求我即道矣何必复求颜子劳
于钻仰欲从末由尚疑道之在彼孔子于是教之以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1156-0813a.png
至易至约之道曰能已复礼则为仁矣礼亦非己外
之物礼者我之所自有凡礼之所有皆我心之所安
复我本有之理斯已矣夫何所复为自是已尚足以
范围天地则天下安得不归吾仁再言由己所以冉
明仁道之在我颜子于是虽领会犹疑其复有条目
之事孔子又告之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盖曰不过礼而已无他事也先生又曰颜
子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此时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1156-0813b.png
犹未觉及问仁与请问其目此时方觉故曰请事斯
语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
已矣可谓远也已矣明即远远即明孔子知子张未
必喻明之道故又曰远夫道本无近远惟人苟徇浅
近日用逐逐不知广大故曰远然而学者求道于远
不悟其不出乎此心故又曰不远诚内省此心之无
体无方无限量则范围天地发育万物何思何虑澄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1156-0813c.png
然而静自无所不照矣故曰远即明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不
可而犹不止亦忠爱矣而失于过是谓私欲故圣人
止之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
弃也至哉圣言此三条岂樊迟之所独宜诚万世学
者之要路人心即道不必雕琢特有以害之故圣人
之训惟治其害人心者居处不恭则放逸而此心失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1156-0813d.png
矣执事不敬则放逸而此心失矣日用万变无非执
事常敬则虽动而常静与人不忠则变而为诈为不
信而此心失矣放逸之门无出此三者窒此三门则
道心自无恙矣
子曰若藏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
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人道大矣与天地
并名之曰三才非得道者不能而孔子止云尔者正
以明夫道者道路物皆由之无所不通之义本无实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1156-0814a.png
体人性即道惟意起蔽兴故智不明故不能无欲故
摄而无勇故陷于孤静而无艺故礼乐不备诚兼此
数者非道而何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
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之道诚
非众人之所能知亦非众贤所能知往者子贡闻圣
人莫我知也之叹又疑其不无悼道之不行殆有怨
天尤人之微情也故孔子首释其不然人惟观孔子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1156-0814b.png
好古敏求发愤忘食终夜以思是殆下学耳安睹所
谓上达者又见夫子在乡党则恂恂似不能言在朝
君在则踧踖如使摈则色勃如足躩如入公门鞠躬
如不容升堂则屏气似不息执圭如不胜盛馔变色
而作迅雷风烈必变是安睹所谓何思何虑寂然不
动者莞尔之笑前言之戏如常人耳以貌取人失之
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见南子从佛肸不脱骖于
门人而说骖于旧馆故子贡以为多学而识之子路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1156-0814c.png
以为迂甚者陈子禽疑仲尼不贤于子贡叔孙武叔
至于见毁而微生亩以为栖栖晨门荷蒉荷蓧接舆
沮溺咸致讥贬是诚有所不可晓者然则所谓孔子
者果何如哉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自孔子犹不
能以自知而况于他人乎孔子之欲启告门弟子亦
勤矣惟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
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终不能详言无行不与之
实自孔门诸贤犹疑其师为隐而况于门外之人乎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1156-0814d.png
夫可以知则可以言孔子既不能知则亦安能自言
所可得而言者特其近似耳子思曰譬如天地之无
不覆帱无不持载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知四时之错行则知孔子矣知日月之代明则知孔
子矣知天地之犹有愆阳伏阴日月薄食而星陨则
知孔子之过差矣此犹可以类而知者犹不足以见
圣人之全其不可以类而知者如孔子告子夏曰哀
乐相生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
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1156-0815a.png
不可得而闻也人皆以哀乐相生为可见可闻而孔
子乃以为不可见不可闻此固众人之所莫晓而明
者以为固然初无可疑此非训诂之所及也或者求
其义不可得则又曰是言其相生之妙耳意不在哀
乐也吁彼以同异虚实揣度之见见圣人是何异指
白曰黑谓青曰丹也孔子又曰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
庶物露生无非教也知此所教之旨则知孔子矣子
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1156-0815b.png
击磬于卫荷蒉者以为有心瞽者固无与乎文章之
观也子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终不言水之说孔子
岂有隐而不详言之哉欲致其辞不可得也孟子以
为取其有本善矣而非圣人之旨也知水则知磬矣
则知孔子矣孔子知则自知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
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所见者何物也忠信笃敬
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1156-0815c.png
也是物不属思虑纯实混融无始无终曾子谓之皓
皓舜谓之精一子思谓之诚则形形则著皆不过忠
敬而已矣忠信不妄语而已不为欺而已无他奇也
笃敬亦犹是也不放逸而已矣不慢易而已矣无他
奇也中庸而已矣动乎意而支离则失其忠信失其
笃敬矣失其皓皓精一者矣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
子哉此言学者之序义以为质则己私不存洞然无
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1156-0815d.png
我全体为义而行之有重轻进退之节是为礼至于
孙以出之则纯熟和顺矣至于一出于诚心无有他
而自合乎义自中乎礼自孙出而顺是谓成孔子又
尝语子张曰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
者即忠信也孔子曰主忠信明忠信之为主本也诚
信无说之可言无义之可寻诚信而已矣此之谓道
心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此非病其无名病其无实也
卷十一 第 42a 页 WYG1156-0816a.png
有实则有名其上曰君子病无能焉下曰君子求诸
己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则
是学非思也然则子曰我学不厌曰用力于仁皆非
思也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又曰不知老之将至
的然无所知也又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是
不逆不亿而亦先觉其诈不信果无俟乎思虑也子
曰天下何思何虑明天下之实道也吾心清明无体
卷十一 第 42b 页 WYG1156-0816b.png
而变化云为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而天地
无思无为也呜呼此孔子之学也亦天下万世学道
者之学也故曰哀乐相生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
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然则学不足以言
之而孔子曰学者盖道心初觉虽纵心皆妙而旧习
未尽泯日用万变微有转移皆足以蚀吾无思无为
之本明是故不可以不学而学非思也不学之学非
力之力不可以有无言不可以作辍言不可以动静
卷十一 第 43a 页 WYG1156-0816c.png
言不可以虚实言然则何以泯旧习何以免转移道
心发光如太阳洞照过累之泯如雪入水不可度思
矧可射思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是谓蒙养是谓用
力于仁
圣门讲学每在于仁圣人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
之必失之又曰力行近乎仁以此知仁非徒知不行
之谓吾目视耳听鼻嗅口尝手执足运无非大道之
用而有一私意焉隔之不觉不知谓之不仁可也然
卷十一 第 43b 页 WYG1156-0816d.png
则仁者谓己常觉之非徒知而已圣人曰造次必于
是颠沛必于是非徒知而已也又曰不仁者不可以
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非徒知而足也又曰唯仁者
能好人能恶人必于好恶间验之非知者所能也又
曰观过斯知仁矣必无过而后谓之仁过失未尽去
未可谓之仁也荅颜子之问以克己复礼答仲弓之
问以敬与恕答司马牛之问以讱其言荅子张之问
以能行五者答樊迟之问以爱人又荅以居处恭执
卷十一 第 44a 页 WYG1156-0817a.png
事敬与人忠无非即实履以语学者达之者本末贯
通浑然天成即孝弟忠信即无声无臭之妙即戒谨
恐惧即不识不知之则即人伦日用即惟精惟一之
极未达者循循慎谨业业恭愿不失为寡过之士必
无异端猖狂忘行为小人之无忌惮是故儒者不可
不以仁为己任用力于仁圣人深志三月不违亚圣
之仁日月至焉诸子之仁惟仁者为能静知者虽得
乎动之妙终不及也惟仁者乃能寿为其念虑闲静
卷十一 第 44b 页 WYG1156-0817b.png
气凝而意平长年之道也此固非徒知者所能到学
而不仁非儒者也
自古知道者寡故先儒误释孔子知及之一章以为创
业以知守成以仁况乎易系又曰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又秦二世而亡正应夫知及之仁不
能守虽得必失之说呜呼痛哉是无惑乎自秦汉而
下治日少乱日多也下系之言虽非子曰犹未至于
甚悖也曰大宝者谓位可以行道孔子不得位道不
卷十一 第 45a 页 WYG1156-0817c.png
可得而行故云而先儒用以證仁守之则大乖矣自
秦汉以来号英杰豪雄者率以权谲攘夺土地视杀
人如刈草菅坑降不知其几千万往往以此为知及
故肆行而无忌乌虖痛哉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
也知道之谓知不知道何足谓之知而医家者流谓
四体不仁曰无所知觉者盖知者虽觉而旧习未能
顿释必纯明无间所觉无亏而后曰仁颜子三月不
违仁者三月澄然非思非为照用无方纯明无间也
卷十一 第 45b 页 WYG1156-0817d.png
三月之外不无微违不远即复孔子发愤忘食为之
不厌犹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简之行年二十有八
也居大学之循理斋首秋初夜燕坐于床奉先大夫
之训俾时复反观简方反观忽觉天地内外森罗万
象幽明变化有无彼此通为一体曰天曰地曰山川
草木曰彼曰此简皆名尔方信范围天地非空言发
育万物非空言唯旧习未易释后因承象山陆先生
扇讼是非之答而又觉简澄然清明安得有过动乎
卷十一 第 46a 页 WYG1156-0818a.png
意始有过自此虽有改过之效而又起此心与外物
为二见一日因观外书有未解而心动又观而又动
愈观愈动掩书夜寝心愈窘终不寐度至丁夜忽有
如黑幕自上而下而所谓窘者扫迹绝影流汗沾濡
泰然旦而寤视外物无二见矣亦有小人而觉者但
不改过是谓无忌惮之中庸是谓仁不能守之虽得
之必失之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
卷十一 第 46b 页 WYG1156-0818b.png
小知也君子而不大受则道不明小人大受则为无
忌惮之中庸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未能不蔽于物奚可不思明听
未能不蔽于物奚可不思聪色患不温恶得而无思
貌患不恭恶得而无思言有未忠恶得而不思忠事
有未敬恶得而不思敬既有疑恶得不思问既有忿
胡可不思难既见得矣则必思义苟不见得不必思
义可也有病必施药人之无病者寡矣当思不思则
卷十一 第 47a 页 WYG1156-0818c.png
罔不必思而思则赘不可罔亦不可赘初学之思即
成德之无思成德之无思即初学之思思非劣无思
非优致优劣之见者不足以学道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
天何言哉自有天地以来至于今不知几春几夏几
秋几冬矣而识其春秋冬夏者有几不知百物几生
几死何止百物人自谓吾识某物某物生某物死而
实能识者有几孔子谓哀乐不可见不可闻而春秋
卷十一 第 47b 页 WYG1156-0818d.png
冬夏可见可闻乎又谓庶物露生无非教不知如何
而教也此教不可见不可闻即可见可闻言即无言
无言即言此非梏束于形体沉溺于文义胶执于意
见者所能知也惟洞觉者自知未至于洞觉者终疑
疑即知知即疑一以贯之妙不可思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众
人无知安能自至于道唯遭亲丧乃能自致何以明
之人心即道本不假求因物有迁始动始放始昏始
卷十一 第 48a 页 WYG1156-0819a.png
乱初遭亲丧哀痛由中全体真实全无计度全不顾
利害全无其他念虑纯然道心但人自不觉尔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
言无以知人也人之所以营营不已意欲前进者以
不知命也苟知命则吾之所处皆命也贫富命也贵
贱命也其居此位处此室衣此衣食此食毫发皆命
非人之所为也则庸何求无求则无所用其思虑人
之所以进学不已者以其能约于礼也知约于礼则
卷十一 第 48b 页 WYG1156-0819b.png
一进一退一语一默一动一静一予一取皆有正礼
不可移易故曰立于礼礼道之所在至于知言之妙
则非方术之所可施非思虑之所能到人心自明人
心自灵无作好无作恶无思无虑自清自明自能知
言自能知人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
言无以知人也即今所居何位何所所饮食所衣服
其贫富其死生皆命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小人以为
卷十一 第 49a 页 WYG1156-0819c.png
亦有以无道为之而得者非命也不知夫所得者亦
命也不以无道为之亦得徒以无道而致后祸故君
子亦无所作为唯循道而行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
语其默其进其退视听动止无非礼不知礼则茫乎
无据无以立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所措知言不可强
明者自知不明者自不知何由而明人心未尝不明
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谓之圣则聪明睿知不假
他求唯以动意而昏始失其明无我则明矣孔子又
卷十一 第 49b 页 WYG1156-0819d.png
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如水鉴水鉴无意无我故无
所不照之
今世所行论语乃鲁语非孔壁中古文论语古论分尧
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
次不与齐鲁论同新论云文异者四百馀字夫论语
乃有子之徒所集有子尚不为曾子所可而况其徒
乎首篇载有子之言为多次载曾子之言亦略使颜
子记集必专记孔子之言必不失本真今记集者见
卷十一 第 50a 页 WYG1156-0820a.png
识乃出有子之下则何以知圣言之本旨所幸大圣
之言虽纪录有差大体犹在孔子每每止绝学者之
意每每止绝学者之固止绝学者之必止绝学者之
我纵不能尽记或每事记其二三则犹可以明示后
世其馀至言当亦备记如今孔子闲居一篇燕居一
篇礼运一篇及所与子思言心之精神是谓圣及鲁
公曰是非吾言也吾一闻于师也孔子吁焉其色曰
嘻君行道矣公曰道耶子曰道也能详记如此则一
卷十一 第 50b 页 WYG1156-0820b.png
以贯之之道岂不大彰明也哉今鲁论又有异于古
论者四百馀字则不能无差明矣况为文简短多失
当日语话本真故后学不克遽明众说殽乱有子子
夏之徒之言害道多矣虽有善言惟当存之卷末不
可著之前篇有问答乃可因圣言而录
论语乃有子之徒所记首篇首记有子之言又不止于
一二章有子尚为曾子所不可而况其徒乎其所记
亦难尽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此记者之辞耳非孔
卷十一 第 51a 页 WYG1156-0820c.png
子之言也孔子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而记者冠文
于首见识又不逮有子矣所幸圣言本无瑕故记者
虽差亦可默会
卷十一 第 51b 页 WYG1156-0820d.png
慈湖遗书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