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遗书-宋-杨简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156-07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慈湖遗书卷十     宋 杨 简 撰
  家记四(论论语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学之道者以时习而说
 不知学之道者以时习为劳苦劳苦则安能时习时
 习必不劳苦今学者欲造无时不习之妙断不可有
 毫釐劳苦之状当知夫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
 已矣但夫放逸则劳他求他求则成放他求则成劳
卷十 第 1b 页 WYG1156-0767b.png
 是心有安有说无劳无苦是心初无奇初无心则吾
 目视耳听手持足履口语心思之心此心非物无形
 无限量无终始无古今无时不然故曰无时不习时
 习之习非智非力用智智有时而竭用力力有时而
 息不竭不息至乐之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爱人之心也此广大之心
 也此不自私之心也有朋自远方何为乎来也以好
 善之心来也则吾乐与共之乐吾之善盖有不自知
卷十 第 2a 页 WYG1156-0768a.png
 其所以然而然此乐天乐也非人乐也杨朱拔一毛
 利天下不为固无是乐也此则异端之道非天地大
 公之道也庄子谓杨朱得道于老聃则亦非碌碌者
 朱盖知有己而已不知他也见天地间未始有一物
 而不见天地间未始无万物也知一而不知十百千
 万也知静而不知动也溺心于小而不知大也然而
 此非碌碌者所能知故天下靡然从之而无君之说
 遍天下非孟子不能辟非知夫子朋来而乐之意无
卷十 第 2b 页 WYG1156-0768b.png
 以知孟子所以辟杨墨之意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虽贤者容
 或有之此愠不必暴见于外苟动于念虑间即谓之
 愠已子思曰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易曰
 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谓之潜龙之德非德之纯
 而无毫釐外驰者至是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者多疑所习者何事
卷十 第 3a 页 WYG1156-0768c.png
 必有其说吁使所习之有说则必不能时习矣时习
 者言乎时时而习无时而不习也使所习有说则必
 有意意作必有时而息至于息则非时习也惟其无
 意也故能时时而习时习之习乃不习之习易曰不
 习无不利今学者患乎习之不能时者正以其以思
 虑而习以智力而习故不能时也使果有说果有可
 言之事则孔子已明言之矣孔子无所言正以明时
 习之习非学者作辍之习也正以明学者本有之心
卷十 第 3b 页 WYG1156-0768d.png
 即道而无俟乎复为也作辍之学安得有悦非智非
 力无作无辍之学故有无穷之悦乐也或者又曰孔
 子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
 有馀力则以学文若斯之类是乃所习之说吁是又
 实未识所谓孝弟谨信汎爱亲仁学文者也方子之
 事亲时爱敬之心自生不知所以然此则孝也使作
 意曰吾将以学为孝也则亦伪而已矣非真心之孝
 也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
卷十 第 4a 页 WYG1156-0769a.png
 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
 无不知敬其兄也使胸中有意有说则失其所以为
 真孝真弟矣不真则伪伪则终于失孔子诲学者使
 出入之间无非孝弟则真而不伪不思不勉而自爱
 自敬矣谨则无放逸无思虑信则允塞亦安得有思
 虑惟如此者乃能汎爱其不能汎爱者必其思虑纷
 扰私意横生则不虚明不广大也孝弟谨信汎爱无
 非道心之所发见自然喜于亲仁自然与仁者同心
卷十 第 4b 页 WYG1156-0769b.png
 自然谦虚不敢自足其有不亲于仁必有私意必有
 阻隔但顺此孝弟谨信汎爱亲仁之心而行谓之由
 道而行行之既熟为有馀力乃可学文文非道外之
 物文学之事皆此道之精华日用之妙何往而非一
 贯但圣人设教之序当自孝弟始当自幼而达之通
 则悟其本一一则无时而非习矣伯成子高不以一
 毫利物后学靡然从之偏枯孤止无爱利之大用非
 道也夫朋至而吾乐善之心油然而生乃道心之变
卷十 第 5a 页 WYG1156-0769c.png
 化非思虑之所及是为圣人之大道举天下万古之
 人皆有此而人自不知之自不信之自偏溺之不溺
 于动则溺于止朋来而乐不溺于静止之阱矣然又
 虑其复溺于动乐于人之知己不知则愠则亦非君
 子之道君子朋至而乐自生者非动也朋不至人不
 知而不愠非勉强抑止也清明之性自尔寂然夫是
 之谓学夫是之谓天下何思何虑夫是之谓不习之
 习论语谓之时习中庸谓之时中无时而不中也无
卷十 第 5b 页 WYG1156-0769d.png
 时而不中即无时而不习有意则必有倚著不可谓
 之中故曰时中即时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者多疑所习者何事
 必有其说吁使所习之有说则必能时习矣时习者
 言乎时时而习无时而不习使所习有说则必有意
 意作必有时而息至于息也非时习也非时时而习
 也惟其无意也故能时时而习时时而习乃不习之
卷十 第 6a 页 WYG1156-0770a.png
 习易曰不习无不利今学者患乎习之不能时时者
 正以其思虑而习以智力而习故不能时也使果有
 说果有可言之事则孔子已明言之矣孔子无所言
 正以明时习之习非学者作辍之习也正以明学者
 本有之心即道而无俟乎复为也作辍之学安得有
 悦非智非力无作无辍之学故有无穷之悦乐也或
 者又曰孔子又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
 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若斯之类是乃所习
卷十 第 6b 页 WYG1156-0770b.png
 之说吁此孔子言弟子之事言岂一端而足然事似
 异而实非异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孟子亦曰仁
 人心也此心即道故舜曰道心心无形体故变化无
 方孝之心何状弟之心又何状谨之心又何状信者
 不诈欺而已不诈欺之心又何状汎爱之心又何状
 亲仁之心又何状学文虽不可胜纪(阙/)  之心精
 神变化又何状孔子谓孝者天之经地之义(阙/)礼断
 然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
卷十 第 7a 页 WYG1156-0770c.png
 然则百姓日用之妙果有不可得而思不可得而言
 者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后学靡然从之偏枯孤
 (阙/) 自古学者率求于无思无为之说而不悟无思
 无为之实乃人心之精神妙用易曰变化云为日月
 之光(阙/)所不照而无思也无为也溺于沉寂而不达
 日用之妙故子曰知者动知道之谓智夫朋至而吾
 乐善之心油然而生乃道心之变化非思虑之所及
 是谓圣人之大道举天下万古人皆有此大道之常
卷十 第 7b 页 WYG1156-0770d.png
 而人自不知之自不信之自偏溺之不溺于动则溺
 于止朋来而乐不溺于静止之阱矣然而又虑复溺
 于动乐于人之知己不知则愠则亦非君子之道君
 子朋至而乐自生者非动也朋不至人不知而不愠
 非勉强抑止清明之性自然寂然夫是之谓学夫是
 之谓天下何思何忧夫是之谓不习之习论语谓之
 时习中庸谓之时中时中无时而不中也有意则必
 有倚著不可谓中有说则必有倚著不可谓中无时
卷十 第 8a 页 WYG1156-0771a.png
 而不习即无时而不中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又曰刚毅木讷近仁雍也仁而
 不佞大抵精神外浮此心放逸则安得仁仁人心也
 动则失之而况于外浮乎放逸乎由心而发为事亲
 为从兄为众善为百行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
 明随物而动为昏迷为机巧为诈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盖曾子有此三过故日以自省
 此三语者乃问心之辞人若不自(阙/) 其不觉又陷
卷十 第 8b 页 WYG1156-0771b.png
 乎此也尝读檀弓见曾子出祖之遽以告从者裼裘
 之讥遽以示人而实未尝学习观此则知曾子有传
 而不习之过特无所考见君子不以过为讳而以不
 能改过为耻人心即道自灵自明过失蔽之始昏始
 乱观过则知仁矣无过则此心清明广大如故矣云
 气散释而太空澄碧矣
汲古问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
 以时此亦是圣人治天下之道而孔子止言千乘之
卷十 第 9a 页 WYG1156-0771c.png
 国者其义何也先生曰千乘谓侯国其时王室微诸
 侯寖彊盛而多故此言其多者古之治天下者必圣
 人诸侯难遽责以圣度其能行者言之事不敬必失
 必害不信无以出令民无信不立而况于君乎敬生
 信治国之道敬信为大其次节用节用则可以推有
 馀以补助斯民不节用则厚敛于民矣民为邦本厚
 敛于民是自伐其邦本民离国亡君随以亡爱民而
 后能使民以时国君爱民乃所以自爱其国自爱其
卷十 第 9b 页 WYG1156-0771d.png
 身(见诲语/)
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
 己者过则勿惮改又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
 然人望而畏之子思亦曰斋明盛服非礼勿动所以
 脩身也盖严重则此心不放逸自然有德威所学亦
 固此要当知主于忠信忠信即吾之心吾心日用平
 常无诈伪是为忠信是即吾之主本非吾心之外复
 有忠信也人皆有此忠信之心而不自知其为吾之
卷十 第 10a 页 WYG1156-0772a.png
 主本故孔子明以告之使勿外求学者既自省主本
 又当亲贤以求助不可友不如己者若不如己者来
 亲于我固不可拒若不来求而我自友之好之与胜
 己者疏与不如己者亲畏人之压已乐人之奉己此
 学者大患又有虽亲能胜己之友谦虚乐善而止于
 此惮于改过此尤切身大害学道无他改过而已高
 明之士往往不无过而改过之士诚为难得此心虚
 明一无所有安得有过因起意故生过(见训语诲语/)
卷十 第 10b 页 WYG1156-0772b.png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记者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恭而安此非夫子学温又学良学恭又学俭也亦非
 学温而厉又学威而不猛又学恭而安也初学者则
 然至于适道则不然矣而况于圣人乎人心自神人
 心自灵人心自备众德不学而能不虑而知自温自
 良自恭自俭自温而厉自威而不猛自恭而安人不
 自知因物有迁故昏故失自适道而上则自知自信
 孟懿子问孝夫子对以无违孟武伯问孝夫子对以
卷十 第 11a 页 WYG1156-0772c.png
 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夫子对以敬子夏问孝
 夫子对以色难所问则一所荅则异夫子之意安在
 哉盖曰孝者人之良心也人人之所自有也人之所
 自有而有不足焉者有以蔽之也孟懿子蔽处在违
 礼孟武伯蔽处在父母不以疾而忧子游蔽处在不
 敬子夏蔽处在色各去其蔽则数子之心固自全也
 数子之孝固未始不足也圣人不能予人以其所无
 能去人之蔽而已
卷十 第 11b 页 WYG1156-0772d.png
子曰为政以德为政之道无出于德吾夫子以一语尽
 之甚明白甚简易更无馀论而自两汉以来至于五
 代无一人信得及者岂夫子欺罔天下后世哉盖后
 世不识所谓德者习闻其号未烛厥理故辄疑德之
 外更有事在如法令如礼乐如任选如赏罚如兵财
 科条殆纷纷未易一二数呜呼有是哉有是言也是
 岂德之散殊哉谓德之外自有无穷之事不惟不知
 德亦不知事政事不出于德非德政也政非德政苟
卷十 第 12a 页 WYG1156-0773a.png
 非安即危乱矣法令不出于德则将以遏民之不善
 反以长民之不善民有良心不可贼也不可扰也衰
 世之法唯便利之从增之削之唯己意所欲非有皋
 陶之胸中何足定天下之刑一失其中则贼民之良
 性多矣礼乐不出于德则礼文不足以导民心之正
 而反以起民心之伪乐音不足以导民心之和而反
 以感民心之淫任选不出于德则我既无德亦不知
 何者为德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后世法度坏礼
卷十 第 12b 页 WYG1156-0773b.png
 乐崩风俗浮荡虽有贤才亦难于不随其间无文王
 而自兴者几人故贤才多不成就不缺则瑕然贤者
 虽有瑕缺大槩诚悫不肯习诈故过失亦不隐小人
 终日为不善见人则掩然去其不善而著其善又善
 于佞媚使人君无德其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也
 则宜赏罚不出于德则赏以行一人之私喜罚以行
 一人之私怒兵财不出于德则将不肖而兵惰兵虽
 多而蠹财兵多财匮虽周公不能为也善为财者如
卷十 第 13a 页 WYG1156-0773c.png
 刘晏王者之佐乎晏之术三代之法乎苟道耳人君
 无德而欲为政无一可者然汉唐治绩亦有可称者
 亦其君不至于全无德也是德之在人心人皆有之
 非惟君天下者独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得其所同然者谓之德同然者天下同此一心同此
 一机治道之机缄总于人君之一心得其大总则万
 目必随一正君而国定矣选任自明教化自行庶政
 自举如水之有源也何患其无流如木之有本也何
卷十 第 13b 页 WYG1156-0773d.png
 虑其无枝叶凡后世君臣之所忧不足忧也不知后
 世何为不及此而为是纷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哉德
 乎天以此覆地以此载日月以此明四时以此行百
 物以此生君以此尊臣以此卑父以此慈子以此孝
 家以此齐国以此治故曰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
 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何以能至此也天下同此一德故也孟子曰圣人先
卷十 第 14a 页 WYG1156-0774a.png
 得我心之所同然耳人皆有此德性患上之人无以
 感之则民之应也如响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
 下服矣以德施教其妙如神故曰神道禹谟谓后克
 艰臣克艰而政即乂民即敏德亦神速矣孔子又曰
 正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曰其身正不令而
 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曰德曰孝弟曰神明曰克艰
 曰正其名不同其实一也秦汉以来不复知有此矣
 权谋纵横唯利是务张良发八难谓汉高必不能行
卷十 第 14b 页 WYG1156-0774b.png
 仁义娄敬谓汉不当比隆成周君臣相与规图乃如
 此故高帝断弃诗书慢骂陆贾及贾说曰使秦行仁
 义法先圣汉安得而有之于是心动始听贾言赖有
 此耳故汉家规模本以霸王道杂之使贾果能开明
 正德帝明达易晓导而入王道不难也贾亦唯义利
 为言耳故仅足小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孔
卷十 第 15a 页 WYG1156-0774c.png
 子之学异乎他人之学他人之学冥行而妄学孔子
 之学明行而实学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
 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于此深省天下何思何虑实
 无可思虑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皆吾心中之物无
 俟乎复思无俟乎复虑至于发愤忘食虽愤而非起
 意也好谋而成虽谋而非动心也终日变化云为而
 至静也终身应酬交错而如一日也是谓适道之学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孔
卷十 第 15b 页 WYG1156-0774d.png
 子如是者久之至于三十而后有立所谓立非于学
 之外后有立也学久而固如木之生久则坚立非有
 二木也成就之叙也困苦患难之足以动其心非立
 也富贵声名之足以动其心非立也白刃鼎镬之足
 以动其心非立也此非勉强而为立也立非强力之
 所能致也以强力而立立于暂不至于久不以强力
 而立者吾心之所自有也吾心未始不刚健也戕而
 贼之始弱始不立立非孔子之所独能而他人无之
卷十 第 16a 页 WYG1156-0775a.png
 也人皆有之而未明也未学也是以未立也明乎已
 故立通乎物故不惑物已一贯而进德有序知己而
 不知物者有矣天下古今物情事理利害本末虚实
 众寡曲折万状不可胜穷自古明智之士至此一无
 惑者有几孔子既明乎已又明乎物物已一贯利害
 一贯本末一贯虚实一贯众寡一贯夫是以惑无从
 而生也一则虚虚则明明则无所不照故凡物之情
 理昭然自明凡事之利害晓然自辩虽询谋不废而
卷十 第 16b 页 WYG1156-0775b.png
 明德内彻学道而至于不惑可谓光明洞彻内外矣
 而旧习之气或未能尽泯感物而动日用百为犹有
 谓吾之所为不知其为天也非不知也习气间兴而
 偶昏则虽谓之不知天命可也孔子至五十则旧习
 之气消尽无有或昏者矣必至是而后可以言知天
 命呜呼至矣日用百为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
 明如水鉴之永无尘矣天而不人矣物之拂违乎我
 者不知其几也顺适乎我者不知其几也进德之纯
卷十 第 17a 页 WYG1156-0775c.png
 至于六十则凡物之顺乎我不复微动其意凡物之
 逆乎我阻乎我亦不微动其意顺逆一物物我一体
 明之非难常明为难常纯纯然而无间则耳顺矣目
 之所见犹寡耳之所接为多莫夜无月与烛目力所
 不及而耳接其声又自近而远四方万里目所不及
 而言辞之所传事物情状不胜其多举不足以动其
 意又自此而上极于远古简册之所载言辞之所及
 亦属乎闻无不融然而一怡然而顺纯然而和是谓
卷十 第 17b 页 WYG1156-0775d.png
 耳顺耳顺则无不顺矣无不纯一矣而亦非一无所
 辩如鉴焉妍丑万状纤微毕见而鉴无动也自志学
 而已默造斯妙矣至是而纯乎纯也孔子曰加我数
 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闻蘧伯玉使者寡过
 之言而叹美之寡过之难如此微动乎意即谓之过
 微有不一即谓之过故六十而始耳顺至七十虽从
 心之所欲未尝踰矩焉纯乎纯不足以言之矣至矣
 尽矣不可以有加矣非谓未七十而犹踰矩因言从
卷十 第 18a 页 WYG1156-0776a.png
 心而及乎此释学者之疑也然圣人至此初无以异
 于志学之道道无先后精粗之间而进德则有先后
 精粗之序如谓道果有先后精粗之不同则何以谓
 一以贯之
汲古问人既知觉则无不通达何孔子谓五十而知天
 命先生曰此圣人之学也自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学力进进有次第志学之初虽已知
 天性之本然而习气间起未纯乎天日用应酬人为
卷十 第 18b 页 WYG1156-0776b.png
 未尽释至五十始知皆天命无俟乎人为六十而耳
 顺无所不顺有顺无逆纯乎天矣汲古又问耳目同
 体何以言耳顺而不及目先生曰目之所见者寡耳
 之所接者多莫夜无月与烛目力所不及而耳接其
 声又自近而远四方万里事物情状目力所不及而
 耳皆闻之又自此而上极于远古方策之所传言辞
 之所及亦属乎闻(见诲语/)
先生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则善有进
卷十 第 19a 页 WYG1156-0776c.png
 而无退知新则善愈益而愈通道不在他善而已矣
 人性自善又能尽集天下之善则道在我矣学者自
 少至壮由壮至老所知不胜其多惟其旋得旋失是
 以终为无成诚能已知者不失其善未知者又知之
 则此心无非善日用无非善学者如无顿觉之明当
 自此入虽觉而未能无过亦不可无学汲古云尝见
 周子通书云曷为天下善曰师故先觉觉后觉闇者
 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
卷十 第 19b 页 WYG1156-0776d.png
 廷正而天下治矣先生曰是如此汲古问曰道者所
 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不尊非道不
 明此夫子答曾子之问其分道与德而为尊与明之
 义如何先生曰道德非二道者言其无所不通谓如
 道路之四通人心之善谓之德此德即道也苟不通
 达则已虽有德而不自知故曰道所以明德非德外
 复有道道外复有德也然人亦有虽明乎道而已德
 犹有不善则人心终未服故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
卷十 第 20a 页 WYG1156-0777a.png
 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又曰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
 虽得之君子所不贵君子行斯可乐德义可尊是以
 其民畏而爱之原壤孔子之故人母死而歌其德不
 脩则人咸贱之圣人以学者于道未洞明或微明而
 未全则德行多亏故循循善诱(见诲语/)
子曰君子不器偏则器不偏则不器止则器不止则不
 器有意必固我则器无意必固我则不器(见训语/)
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之心无私好无私恶如天地太虚
卷十 第 20b 页 WYG1156-0777b.png
 然万物纵横纷乎其中孰为反我者孰为顺我者反
 我顺我在物则尔天地太虚安知哉惟其若此故周
 而无可比者也小人之心夺于物倚于物又从而为
 血气所使有顺我者喜之反我者恶之喜则比恶则
 否比左则遗其右比此则失乎彼安得周天下哉此
 无他本心一失坐血气纷扰之中吾固知其然也君
 子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如日月之光然日月
 之光容光则及何所取舍知此则可以知君子之心
卷十 第 21a 页 WYG1156-0777c.png
 矣故亲亲而仁民仁固杀于亲而君子非私也仁民
 而爱物爱固杀于仁而亦非私也惟其义尔故君子
 之爱铢分锱别而天下不以为私固非如墨氏兼爱
 而二本也小人以利合尔汝爱昵相濡以沬胡越可
 使一家一旦临小利害父子有疑心焉私欲之为害
 如此血气之能夺本真如此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多矣
 以不知为知非曰饰其辞之谓饰辞以欺人者不足
卷十 第 21b 页 WYG1156-0777d.png
 道固有胸中自以为有见自以为知道如斯而已不
 复求知若此者多矣然非真知诘之则穷用之必不
 继似是而非似明而昏似真而伪以此知为知殆不
 若不知之愈也然能自知其不知不认伪为真不执
 昏为明此亦明者也此虽不知乃所以为知也其进
 于真知也有日矣以不知为知是无时而知也子张
 亦有此病故夫子诲之曰多闻阙疑盖子张以疑为
 不疑而言者有矣此子张所以难与并为仁而由知
卷十 第 22a 页 WYG1156-0778a.png
 德者鲜
子谓子路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大哉圣言夫不知而曰是知何也子曰道不
 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又曰心之精神
 是谓圣又谓忠信为大道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不知为不知诚实无他无思无为非道而何圣言善
 于明道如此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卷十 第 22b 页 WYG1156-0778b.png
 圣训至矣惜乎子路之不领也不知为不知何以曰
 知孔子谓忠信大道见于大戴记中庸曰诚者天之
 道也子又曰主忠信又诲子张见其参前倚衡者指
 忠信也学者于此所以多疑者以于平常实直心之
 外复求之也孔子曰中庸庸常也平常也箕子曰王
 道平平孔子又曰心之精神是谓圣人皆有是心即
 平常实直之心空洞无形体无际畔变化云为不可
 度思矧可斁思诚实之妙如此复何求即此即知(见/)
卷十 第 23a 页 WYG1156-0778c.png
 (训语/)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直与服同一机缄枉与不服
 同一源流天下之道二善与不善而已矣善者天下
 之公道不善者非天下之公道直者善道为公为民
 心之所服枉者不善道为不公为民心之所不服一
 开其端其类咸应于戏直者民心之所同然枉者非
 民心之所同然圣人得我心之所同然举之于上而
卷十 第 23b 页 WYG1156-0778d.png
 天下之同然者应矣此之谓要道(见训语/)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
 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学者随文释义
 皆能言之而能深知孔子之心者有几后世学者其
 能于平居事亲从兄时与出而事君临民果一而无
 二乎于以验孔子之心常一而无二变化云为日用
 万殊而道心常一此一人人所自有而自不知自不
 信(见训语/)
卷十 第 24a 页 WYG1156-0779a.png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实为信实则不伪不伪则直无
 矫揉无支曲荡荡坦坦可与天地同鬼神合人生天
 地间所以相处群而不乱者以其有此心也无是则
 相诬相罔相诈相夺亦安能一日而处今日平居暇
 日所与人交苟未睹利害往往皆诚实语有物夺之
 则伪耳人惟不知自有良昏蔽既久奸诈日炽至以
 机变为巧不复知耻见伪诈之巧者则喜见信实之
 人则窃笑又从而讥侮甚至父子兄弟之间无所不
卷十 第 24b 页 WYG1156-0779b.png
 用其诈此与禽兽鬼魅等耳尚何可齿以为人哉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
 易也宁戚俭则不放逸奢则放逸戚则不放逸易则
 放逸不放逸之心至矣哉为孝为弟为谨为信为忠
 为恕为敬为恭为刚健为中正为万善顺而无失应
 而无穷不识不知何思何虑俭与戚人皆有之而不
 自信其为大本孔子又曰礼本于天所谓天道在此
 又曰礼本于大一所谓大一者在此不放逸之心至
卷十 第 25a 页 WYG1156-0779c.png
 矣哉孟子亦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尧
 曰钦哉禹曰克艰皋陶曰兢兢周公曰无逸孔子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一也
汲古问圣门言礼者非一子张问礼之损益曾子问婚
 祭之礼言偃问礼之急也惟林放问礼之本而夫子
 乃答云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因其问礼之本而有奢易俭戚之分非礼有本末欤
 先生曰孔子答门人之问每每不同各去其蔽尔或
卷十 第 25b 页 WYG1156-0779d.png
 有非切要者唯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以礼之
 本难言礼即人心之妙用奢易放逸则非道使放即
 俭戚而忽觉焉虚明澄一即太一即天地即四时即
 鬼神即经理三百曲礼三千无本无末匪异匪同匪
 有匪无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见诲语/)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子曰绘事后
 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绚
 文也巧笑美目之文不俟外饰以质素为文也孔子
卷十 第 26a 页 WYG1156-0780a.png
 于是明质素之为本而曰绘事后素子夏稔闻夫子
 一贯之教故曰礼后乎疑不可以礼为后也文质一
 致也本末一贯也他日以子游本末之论为非即此
 意也子夏蔽在溺于文故孔子示之以质素子夏之
 论又高焉夫子安得不是之曰起予者商也非子夏
 能发夫子之所未知谓能发夫子之所未言也子夏
 不为诗所拘则庶乎善观诗矣他日子夏以有若似
 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不可则子夏犹不无
卷十 第 26b 页 WYG1156-0780b.png
 蔽
汲古问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
 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因观卫人闵庄姜之诗止有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而无素以为绚兮一句恐此诗之阙文
 何圣人又据以子夏之对而为起予耶先生曰硕人
 诗四章章七句若益素以为绚兮一句则八句矣他
 章皆七句又此章文势不应继此一句此疑当阙孔
卷十 第 27a 页 WYG1156-0780c.png
 子答以绘事后素者谓绘画之事后于素功质素为
 本也其旨欲潜消子夏尚文无实之蔽子夏不领孔
 子之旨而为大言如此则礼后乎言文与质一也无
 本末先后孔子于是因而善之曰起予者商也圣心
 虚明广大一无意必(见诲语/)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
 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杞宋二国
 文献既皆不足无所徵验则孔子何所考而能知夏
卷十 第 27b 页 WYG1156-0780d.png
 商之礼既无所考又何所据而能言大哉礼言本于
 大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为四时生而为万物行
 而为万务为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父以此慈子以此
 孝君以此尊臣以此卑兄弟以此笃夫妇以此和是
 谓天则是谓帝则是岂以有文与献而存无文与献
 而亡近在人心本非外物贤献知之愚众惑之唯孔
 子自知自信故自能言但无文策可證无贤献能證
 则庸众必疑必不信也然则礼岂礼家之所能知
卷十 第 28a 页 WYG1156-0781a.png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此门弟子纪录之辞若夫孔子之
 心则知鬼神之实在也不止于如在何以明鬼神之
 实在知人则知鬼神矣知我则知彼矣人不自知我
 故亦不知鬼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
 事鬼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于以明死即生人即鬼
 神鬼神者无形之人人者有形之鬼神夫人之所以
 为人者以其神也神无形无形故无限量易大传言
 范围天地之化中庸言圣人之道发育万物圣人与
卷十 第 28b 页 WYG1156-0781b.png
 人同耳圣人先觉我心之所同然耳举天下万古之
 人皆能范围天地发育万物而人自不知也知人之
 神心无方无体无所不在则知鬼神亦无所不在孔
 子自信故亦信鬼神以为鬼神实在非意之也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师挚之始乱洋洋盈
 耳之音也师挚能知其音不达其道孔子能知其音
 又达其道此乐而不淫即人之乐而不淫此哀而不
 伤即人之哀而不伤此不淫不伤之妙至矣哉至坦
卷十 第 29a 页 WYG1156-0781c.png
 明至简易从心所知自乐自不淫自哀自不伤自怒
 自不迁自惧自不慑人之本心自如此不昏不放则
 常如此微昏微放则不如此意起则昏意起则放
子曰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此惟指人心
 放逸之病至于子张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思敬
 思哀虽异乎不知耻者然亦伪已导学者为伪不可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此亦意说曾子曰吾闻诸夫
 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夫子发明人之道
卷十 第 29b 页 WYG1156-0781d.png
 心如此端的亦异乎子游矣人之本心临丧自哀临
 祭自敬敬与哀乃道心之变化迁于物动乎意则昏
 矣肆矣
子曰知者利仁深知仁之为美为利故好之好德不如
 好色未知仁之为美为利故也何思何虑之妙静虚
 纯明如天地日月融融和乐无始无终如春风和气
 此唯知者知之仁者安之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卷十 第 30a 页 WYG1156-0782a.png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
 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
 沛必于是仁者欲恶与众人同至于不以其道得之
 则不处不去则与众人异志于仁用力于仁则必不
 处不去自古知道者大不易得比一二十年觉者寖
 多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勉学者用力于仁也盖
 知者虽觉而旧习久固未精未一唯纯明无间辍始
 能尽仁知者所觉造次颠沛已无非妙用矣然蒙养
卷十 第 30b 页 WYG1156-0782b.png
 未精一与已精一者不同此曰必于是者明精一也
 圣言一字不苟学者感圣训明切罔极之恩何以报
 也
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呜呼圣言至矣造次颠沛始信不可置意必固我于
 其中始信忠信即我之道心始信涉河丈人出入风
 波之中不过忠信无他奇巧孔子使弟子志其事者
 此也子曰知者动惟得天下之至动斯可以言知及
卷十 第 31a 页 WYG1156-0782c.png
 之惟吾心之喜怒哀乐造次颠沛如天地之变化四
 时之错行而未始不寂然而后知知者之动而后知
 丈人出入于风波之中即仁即忠信
学者观孔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往往切意饮食
 之外自有所谓仁之道以此求仁却行而求前也不
 知夫举匙施筴仁也咀嚼厌饫仁也别味知美恶仁
 也但于其中微起意焉则心始动始迁始不仁矣仁
 人心也人心清明澄然如鉴万象毕照而不动焉(互/)
卷十 第 31b 页 WYG1156-0782d.png
 (见训语/)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知仁者鲜好仁尤鲜既知而后可
 以言好不知则安所好仁人心也何知之难求仁于
 心外故难求仁于心内亦难心无实体安有内外微
 起意象辄昏辄迷意实非意象实非象直心直意实
 无内外变化万状实无作止智者知之故得动中之
 妙无所似之托之乐水仁者不惟知之又能好之斯
 好非意斯好非为常静常明山或似之好仁固鲜知
卷十 第 32a 页 WYG1156-0783a.png
 不仁而恶之者亦鲜何以明之仁既难知则不仁亦
 未易知不仁之粗者易知不仁之微者难知意象微
 起即为不仁意象微止亦为不仁此类无穷不可备
 述孔子绝四止绝学者四病意必固我无越四者病
 本不去祸流无穷众蔽百恶皆自此出尽知不仁之
 病则不仁渐除仁道渐著矣颜子曰仰之弥高钻之
 弥坚盖尝自以为道如是矣又知以为如是者意也
 非道也既知以为如是者非道矣又知以为如是非
卷十 第 32b 页 WYG1156-0783b.png
 道者亦意也非道也穷之而益远测之而益深夫是
 以有弥高弥坚之叹以为如是者皆未离乎意知其
 尤为不仁而恶之也又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夫欲
 从未离乎意夫子之所绝而恶之者恶其不仁也惟
 颜子知夫不仁之病如此其微故他日获至三月不
 违之妙用力于仁之力异乎他人之所谓力他人之
 用力乃意必固我之力故有不足用于仁之力乃不
 识不知之力故无不足盖有之矣谓他人
卷十 第 33a 页 WYG1156-0783c.png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
 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虽已闻道而未精未一奚可不
 用其力是力非思非为故孔子未见力不足盖有之
 矣谓他人他人不知道用思为之力故有不足孔子
 得道道心无思无为而如日月之光无所不照故其
 力未见不足君子道心初明旧习未释断不可不用
 力未精未熟岂能遽绝思为久而精纯泯然无际孔
 子曰用力其旨甚明特其初不免于思为然亦至平
卷十 第 33b 页 WYG1156-0783d.png
 至易过失之泯如雪入水道心发光如大阳洞照无
 拟议无渐次不可度思矧可斁思自然无力不足之
 患彼小人之中庸荡然无忌惮者则以为无所用其
 力此学者之大患孔子教学者惟言仁曰知及之仁
 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仁则常觉常明如日月如
 水鉴如天地中庸曰力行近乎仁仁非徒知不行之
 谓果实核中之所藏曰仁此仁无思无为而能发生
 仁道亦然圣人正名百物而寓教焉其旨微矣曾点
卷十 第 34a 页 WYG1156-0784a.png
 咏归之妙夫子所与而逮大杖挞曾子气绝几死则
 亦不用力之故也孔子曰我学不厌孔子犹用力而
 况于他人乎至于耳顺从心所欲不踰矩则无所用
 其力(见训语/)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说者曰党偏
 也简年六十四始省偏与党相近而微不同党者意
 好所向人心本清明动于意欲始有过知意欲之为
 过则知意欲之不作为仁矣仁者复其本心之清明
卷十 第 34b 页 WYG1156-0784b.png
 如鉴如日月万物毕照而未尝思为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党偏也动乎
 意则有所倚故曰党倚则有过观动意有倚有过则
 知不动乎意庸常平直虚明日用非思非为斯仁矣
 中庸矣大过易知小过难知知过不尽以过为仁(见/)
 (训语/)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精神虚
 明无体未尝生未尝死人患不自觉耳一日洞觉则
卷十 第 35a 页 WYG1156-0784c.png
 知死生之非二矣则为不虚生矣(见训语/)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此心在
 道则不在物在物则不在道耻恶衣恶食是堕在事
 物中为事物移换未能格物而欲致之是无理也格
 物不可以穷理言文曰格耳虽有至义何为乎转而
 为穷文曰物耳初无理字义何为乎转而为理据经
 直说格有去义格去其物耳程氏倡穷理之说其意
 盖谓物不必去去物则反成伪既以去物为不可故
卷十 第 35b 页 WYG1156-0784d.png
 不得不委曲迁就而为穷理之说不知书不尽言言
 不尽意古人谓欲致知者在乎格物深病学者之溺
 于物而此心不明故不得己为是说岂曰尽取事物
 屏而去之耶岂曰去物而就无物耶有去有取犹未
 离乎物也格物之论论吾心中事耳吾心本无物忽
 有物焉格去之可也物格则吾心自莹尘去则鉴自
 明滓去则水自清矣天高地下物生之中十百千万
 皆吾心耳本无物也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卷十 第 36a 页 WYG1156-0785a.png
 天下何思何虑事物之纷纷起于虑念之动耳思虑
 不动何者非一何者非我思虑不动尚无一与我孰
 为衣与食必如此而后可以谓之格物格物而动于
 思虑是其为物愈纷纷耳尚何以为格若曰今日格
 一物明日又格一物穷尽万理乃能知至吾知其不
 可也程氏自穷理有得遂以为必穷理而后可不知
 其不可以律天下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无适
卷十 第 36b 页 WYG1156-0785b.png
 无莫非学而至者也君子之心本如此也岂独君子
 之心如此举天下人心皆本如此也本如此而或者
 蔽之故有偏倚有适莫若曰我欲如此我不欲如此
 吾方寸中窒矣碍矣安能惟义之从君子之心如太
 虚安得有适与莫也人心皆然识我之心则识君子
 之心(见训语/)
汲古问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先儒谓君子安安而能迁小人则怀居矣君子以刑
卷十 第 37a 页 WYG1156-0785c.png
 为体小人则惟利之从而又谓乐善恶不善所以为
 君子苟安务得所以为小人其说是否先生曰上之
 德政则一而怀之者不同君子怀其德又怀其刑以
 其不及无辜小人则怀其土得安土不扰故怀其惠
 (见诲语/)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意正不必推大
 之深求之若曰忠譬则流而不息恕譬则万物散殊
 皆未得曾子之意曾子见夫子之道只寻常忠恕之
卷十 第 37b 页 WYG1156-0785d.png
 心便是故曰忠恕而已言不必外求只此已足且何
 以知其已足夫子之道穷之则无穷究之则难尽曾
 子何所见而谓尽在于此此非君子胸中洞彻无疑
 岂敢为此断然之论向者曾子之有孝悌而已知事
 吾亲而已他不知也事亲之心自是事亲之心与他
 人之心自是与他人之心断不相似一旦闻夫子一
 贯之诲正触此机忽通其碍向之二今之一也忠恕
 之心即吾孝友之心即吾事亲之心也一而不二通
卷十 第 38a 页 WYG1156-0786a.png
 而无间不可别择漫举一事言之即夫子之道何浅
 何深何内何外不曰孝悌而曰忠恕盖曾子从其所
 通处言之使曾子纵言之则曰仁义而已矣亦可也
 曰礼敬而已矣亦可也曰和乐而已矣亦可也曰中
 而已矣曰正而已矣曰顺而已矣亦可也曰洒扫应
 对而已矣亦可也曰事亲从兄而已矣亦可也读书
 不可只读纸上语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语甚善子思曰忠恕
卷十 第 38b 页 WYG1156-0786b.png
 违道不远此语害道忠恕即道岂可外之以忠恕为
 违道则何由一贯
或问吾道一以贯之而曰忠恕而已矣则所谓一者即
 仁否程正叔曰然此一字当子细体认一还多在忠
 上多在恕上曰多在恕上曰不然多在忠上才忠便
 是一恕即忠之用此论殊为蔽窒既已谓之一矣何
 多何少体认两字便见用意积力之状孔子未尝教
 人体认惟曰一以贯之别无注脚曾子曰忠恕发明
卷十 第 39a 页 WYG1156-0786c.png
 亦坦夷明白不谓后世学者穿凿撰造至于此其病
 甚著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善求夫子之道者不求诸夫子
 而求诸吾之心夫子之忠恕固夫子之心也亦吾之
 心也天下同然者谓之心或者贱己而贵圣人平时
 妄虑纷纭恶习深固织织藩蓠复复限阈一旦语夫
 子之道固望而惊畏而遁慊然自以为不敢企及闻
 曾子之言曰忠恕而已固以为曾子姑以其浅者告
卷十 第 39b 页 WYG1156-0786d.png
 之不然则夫子之忠恕必非常人之所谓忠恕也是
 不可不推而大之曰忠犹流而不息恕犹万物散殊
 又曰忠则无我恕则无物呜呼此夫子之道所以愈
 昏昏于天下乾坤易简之理所以戛戛乎始返而为
 难善乎孟子之言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
 诸难又曰仁人心也可谓大明白而无隐情知尧舜
 之道无出于孝弟则知夫子之道无出于忠恕尧舜
 之道不出乎徐行后长之间夫子之忠恕固不出于
卷十 第 40a 页 WYG1156-0787a.png
 众人之日用众人日用此心苟与人而诚孰非此忠
 苟待人以宽孰非此恕忠则忠直恕则平恕夫子之
 道坦然甚明无有馀蕴谓之一贯信乎其为一贯何
 往而非此心何往而非此忠恕天得此忠恕而高明
 地得此忠恕而博厚日月得此而明四时得此而行
 鬼神得此而灵万物得此而散殊于天地之间人得
 此忠恕而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人惟裂于其
 私囿于所见夺于其形执于其名断断然谓天地必
卷十 第 40b 页 WYG1156-0787b.png
 不与我相似万物必不与我一本心体之间其喜其
 怒其哀其乐与夫语默意虑少壮衰老尚不得而一
 而况自身之外如天地万物之纷错又乌得而一略
 不思天地之所以施生运化者不可得而知日月之
 所以明四时之所以行亦不可得而知鬼神之吉凶
 万物之生生不穷飞鸣蠢动走伏潜跃者亦不可得
 而知人之能视能听能言能动能思能虑能喜怒能
 哀乐能爱敬恤睦者亦不可得而知可以知则可以
卷十 第 41a 页 WYG1156-0787c.png
 异不可以知则不可以异可以异则二不可以异固
 一也自夫不可以异者而观之则天之气地之形与
 万殊之不可胜穷与人之位乎两间皆同体而异形
 同机而异用如人之耳目鼻口手足而一身也如木
 之根干枝叶华实而一木也顺是而达之曰仁曰义
 曰礼曰智曾子之谓忠恕又谓之孝子思之谓中庸
 又谓之诚逆是而行之则为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为
 愚为小人亦曰不忠恕然而此私也非公也妄也非
卷十 第 41b 页 WYG1156-0787d.png
 诚也曾子指其诚者而告人故曰忠恕孟子指其全
 体而告之故曰仁人心也人虽甚不肖忠恕之心盖
 每发见是心之发不由矫激不由要誉悠然出于其
 天而不由乎人此固夫子之大全天地之大用尧舜
 之大德而非曾子一人之论也人皆有此心皆闻曾
 子之言往往直信而不疑者千百无一二若信而忠
 以为未必然者皆是也此非曾子之言犹有隐乎尔
 也指金而告人曰此金也识者固信不识者固疑然
卷十 第 42a 页 WYG1156-0788a.png
 则奈何曰夜半爨火息灭饥者索食对烛而坐不知
 烛之为火也则亦终饥而已忠恕之论烛喻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
 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天地内外人物
 有无变化万状未始不一不必言贯以曾子未觉姑
 言贯以启之曾子既唯既觉悟此心日用无非此道
 与人忠信恕人如己此道也日用见于忠恕者多故
 曰忠恕孝此道也弟此道也礼此道也乐此道也不
卷十 第 42b 页 WYG1156-0788b.png
 必贯而本一也中庸篇曰忠恕违道不远者子思记
 言之讹欤(见训语/)
先生问汲古曰忠恕二字晓得否汲古对曰忠以尽已
 恕以及人此合体用而言只是一道汲古又问曾子
 曰指忠恕为夫子一贯之道则忠恕即道矣至中庸
 却谓忠恕违道不远如何先生曰曾子言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此语甚善子思言忠恕违道不远此言
 未安忠恕即道岂可外之以忠恕为违道则何由一
卷十 第 43a 页 WYG1156-0788c.png
 贯一贯是一片无间断
汲古谓易云德不孤者以其敬义之立也语曰德不孤
 者以必有邻未晓此所谓德不孤者如何先生曰人
 心之善谓之德此心天下之所同同然之机翕然而
 应众所共服苟动乎意则邪枉而民不服子曰为政
 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曰君子之德
 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又曰德之流行速于
 置邮而传命直心感动之妙如此(互见诲语/)
卷十 第 43b 页 WYG1156-0788d.png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生于放心心
 苟不放逸日用常在不识不知中安得有繁数之事
 事君与朋友而数虽出于忠未离私欲(见训语/)
汲古问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
 瑚琏也未达圣人何以取其器质之美先生曰明堂
 位云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皆黍稷器
 也子贡达于事理而未达其道故不及君子之不器
 汲古又问子曰君子不器此言君子之广大无方非
卷十 第 44a 页 WYG1156-0789a.png
 拘于一用是否先生曰器则可名生于有意无意必
 固我则不器
先生曰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汝晓
 此否汲古对曰漆雕开自以为其学未能见信于人
 未可以仕故夫子喜其知己而笃学先生曰漆雕开
 可以仕而不仕故子使之仕夫圣人以为可以仕则
 仕异乎子张之干禄仲弓子路之为季氏宰矣乃曰
 吾斯之未能信唯曰斯者以所觉不可信而言也曰
卷十 第 44b 页 WYG1156-0789b.png
 道曰德则可得而言而非漆雕开之所觉孔子以觉
 为知及之又必仁能守之漆雕开虽已觉此不可容
 言之妙可曰知及而用力于仁蒙养之功未至纯明
 虽颜子三月不违而三月之外亦或违虽不远复终
 未纯明漆雕开未自信其纯明欤唯曰未信不复详
 言蒙养之妙非思非为略言即泯不可度思矧可射
 思是宜子说(互见诲语/)
夫子之文章也性也天道也其名言不同而一物也而
卷十 第 45a 页 WYG1156-0789c.png
 子贡以为三又以文章为可闻以性天道为不可闻
 是安知可闻之即不可闻不可闻之即可闻也哉故
 夫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
 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群弟子率求夫子之道于日
 用之外率以不一之见见夫子夫是以得其门者寡
 矣天地间何物不一人自不一起思起意绝然殊异
 不知一贯无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张横渠以为
卷十 第 45b 页 WYG1156-0789d.png
 圣人深美之辞若曰再斯可矣况能三耶所以明夫
 思之可贵所以明夫思之不可不深曰思曰睿睿作
 圣曰思无邪曰思之弗得弗措也周公仰而思之夜
 以继日何止于三而已乎又曰思之一门其大矣哉
 横渠之论甚有味乎其言但圣贤立言不必以一定
 论执言语以求圣人之道非但圣人所望于学者横
 渠发挥思之一义尽美尽妙而不可以此论再斯可
 矣之旨圣贤之言有时如此论有时乎不如此论要
卷十 第 46a 页 WYG1156-0790a.png
 当会圣贤之意不可执圣贤之言况季文子之思乃
 每事必三思而后行思曰睿终身思可也思之弗得
 弗措终年思可也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夜以继
 日思之可也至于日用之事苟每事必三思而后行
 则过矣滞矣不通矣随遇辄应而不思固不可思之
 思之又思之每事如此亦不可随遇辄应谓之太简
 每事三思谓之太详太简谓之不及太详谓之过太
 简未是太详亦未是太简则有简之意太详则有详
卷十 第 46b 页 WYG1156-0790b.png
 之意皆非无意无必大中至正之道也是道也初非
 绝思虑之谓得此中虽终日思虑终年思虑不可谓
 动心也失此中虽终日不思虑终年不思虑不可谓
 不动心也周公日夜以思乃圣人之道原壤登木之
 歌乃反而用之智者知其动心也圣人扣之以为老
 贼此非得圣人大中之道未易辩此(见训语/)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
 愚不可及也其知有才智者或能之其愚非有道者
卷十 第 47a 页 WYG1156-0790c.png
 不能有一点动心处便不能愚也故宁武子之不可
 及至于愚乃见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是过简是不
 及狂是为简是不为狂是动简是静狂是进简是止
 过非此道不及亦非此道为非此道不为亦非此道
 动非此道静亦非此道进非此道止亦非此道此道
 甚坦夷惟人动其心斯失之矣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邱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
卷十 第 47b 页 WYG1156-0790d.png
 其人左邱明耻之丘亦耻之圣人何为深耻乎此人
 皆有此良心有此质直心此质直心即道心而合也
 昏迷颠倒驰放不返为诈为变为巧为机为鬼为魅
 故圣人深恶深羞之或者曰此圣人深诛小人变诈
 之心耳未可遽谓发明道心道心恐不止于质直而
 已是不然独不闻圣人曰主忠信忠信之心乃大本
 使圣人于此姑言其浅者则其深者为如何圣人之
 言无浅深无本末吾圣人之道所以至于今不明于
卷十 第 48a 页 WYG1156-0791a.png
 天下正以学者不知孝弟忠信即天下大道夫是以
 圣人之道往往以平易见卑于高明之士而异端空
 虚寂灭之论满天下孔子曰莫我知也夫又曰知我
 者其天乎言人不我知也(见训语/)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观圣人此语益信圣人之道不为难也夫子亦尝曰
 主忠信是忠信圣人之主本今十室之邑即有忠信
 如圣人则苟诚实无诈伪即已得圣人之主本但以
卷十 第 48b 页 WYG1156-0791b.png
 不好学不能通达耳然则圣人之道朴实无诈伪而
 已岂不甚易观此则忠信之士不可不自信然此自
 信亦复难常以语人人终未信非直不信终不无疑
 者亦多矣固有天资纯朴确诚无伪宛然有圣人之
 质而自不知良可惜哉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
 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
 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由道心而发其居自敬
卷十 第 49a 页 WYG1156-0791c.png
 其行自简居不敬则慢行不简则扰居敬行简乃道
 心之常意念微作即有微偏君子不器以其无意无
 必无固无我故人不得名之以器子桑伯子则为孔
 子所名故孔子亦以此微贬之使不可以简名则善
 矣敬简不偏本于无意好恶微偏人即得以名之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怒不贰过知道者有之好学者难得如闵子骞冉伯
 牛仲弓与夫曾子诸贤不可谓无日至月至至于三
卷十 第 49b 页 WYG1156-0791d.png
 月不违非颜子不能颜子纵有怒过怒不迁而旋止
 过不贰而旋释意念微动便自寝息他人岂无志于
 学者往往不能旋止旋释怒过以暴露而不可掩乃
 徐救之或自以为小过无伤于义姑纵而迟之此皆
 怠惰之故虽已至于道者犹有此病则圣人谓独颜
 子一人好学他人不与信乎他人不可得而与也此
 病惟曾闵诸公知之未至于道者亦不知
怒已动于心矣颜子何为而能不迁过已作于心矣颜
卷十 第 50a 页 WYG1156-0792a.png
 子何为而能不贰以颜子之心本无怒动乃有怒颜
 子之心本无过动乃有过今颜子既知其动而改矣
 则复不动如故不动则尚不知心之为心孰为怒孰
 为过曾子曰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无际荡
 荡无涯融融无止是中安得有怒与过也
孔门诸贤孰不愿学何独称颜子好学日至者终一日
 不动于意纯明精一是为至道月至者终一月如此
 亦非众人之所能矣犹不得谓之好学盖比于三月
卷十 第 50b 页 WYG1156-0792b.png
 不违仁者勤惰有间矣好学之所勤非思虑之所到
 非继续之可言本一也本不动也本清明也此学日
 至月至者之所共知惟弗如颜子之勤尔孔子学不
 厌亦此勤也
子华使于齐孔子不与之粟者君子周急不继富也冉
 子不知此道乃为其母请粟孔子亦不以其不当与
 而固执不可之义盖冉子来请又生变通之义焉与
 之釜釜六斗四升亦兼示不当与之义冉子又不悟
卷十 第 51a 页 WYG1156-0792c.png
 而请益孔子亦不执不与之义又益之以庾庾十六
 斗既不深绝冉子之请又兼明不当与之义此与尧
 试鲧同道虽明知鲧方命圮族不可用以佥岳并荐
 谕之不从而姑从众于戏此尧之所以如天孔子所
 以亦如天也冉子擅与粟五秉孔子亦不怒唯曰君
 子周急不继富亦略明大旨而已于戏孔子真如天
 矣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
卷十 第 51b 页 WYG1156-0792d.png
 而废今女画学者常情往往多与冉有同而孔子断
 然不以为力不足以为自画止者何也斯道无不通
 人自阻碍斯道无思无为人自起意意起则碍矣道
 本无所碍孔子所谓力不足者非谓学道者于斯道
 之中有力不足也谓徒步远行而力不足则中道而
 废负任而行而力不足则中道而废谓此类也夫斯
 道忠信而已矣何思何为何阻何碍而曰力不足乎
 足与不足皆人心自作此见道初不如此不作足不
卷十 第 52a 页 WYG1156-0793a.png
 足之见则人心之灵未始不一贯非力不足而自不
 学者谓之画地而曰止于此吾不进也学者多此类
 也唯圣人则不画日月至者亦不画馀皆画也(见训/)
 (语/)
学道安得有力足不足足与不足皆人心自作此见道
 初不如此不作足不足之见则人心之灵未始不一
 贯冉有乃自画
汲古问学者用力果有不足处否先生曰学道安得有
卷十 第 52b 页 WYG1156-0793b.png
 力不足足与不足是人心自为之如冉求曰非不说
 子之道力不足也故孔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
 汝画汲古问用力于仁又如何先生曰用力于仁无
 思无为精明纯一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圣人如此明告不
 知学者何为乎不省视听言动者道也俯仰屈伸者
 道也寐如此寤如此动如此止如此徒以学者起意
 欲明道反致昏塞若不起意妙不可言若不起意则
卷十 第 53a 页 WYG1156-0793c.png
 变化云为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故孔子每
 每戒学者毋意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圣言如此明告不
 知学者何为乎不醒日用云为无非变化无非斯道
 视者斯道所视之形色亦斯道听者斯道所听之音
 声亦斯道思者斯道所思之人情事理亦斯道自清
 浊未分以至于既分阴阳交而四时行百物生皆斯
 道动静有无皆斯道不劳思索念念皆妙曰天曰地
卷十 第 53b 页 WYG1156-0793d.png
 曰人曰物曰事名谓不同尔何者不妙学者惟毋动
 乎意(见训语/)
野不可史亦不可何故野偏史亦偏偏皆未离乎意惟
 文质彬彬庶乎无意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此直非刚直不温
 和之谓乃直正之直子又曰一物失理乱亡之端又
 曰苟违此道民叛如归人惟睹不直而生者满天下
 故玩忽以未必然而妄言妄行者多略不思圣人曰
卷十 第 54a 页 WYG1156-0794a.png
 此乃幸免尔其不免者皆不直也圣言无不验天下
 后世当深思幸免警告切至之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古
 学者几千万人解释论辩自以为知之矣而实不可
 以为知此知不属思虑有思虑不可以言知知者孔
 子谓知及之好如颜子好学日至月至者可以言知
 之不可以言好学不如好之者专为日至月至者发
 言其怠也若孔子则好而乐之矣子曰为之不厌亦
卷十 第 54b 页 WYG1156-0794b.png
 好也知斯好好斯乐好与乐孔子谓仁能守之(互见/)
 (训语/)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而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
 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何也盖孔子之言非谓中
 人以下不可以为尧舜但其气质昏甚难以语上不
 可云者难之之辞也又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亦非
 谓其断不可移也特甚言下愚之不可告语不肯为
 善亦犹上智之不肯为不善故曰不移然又曰性相
卷十 第 55a 页 WYG1156-0794c.png
 近习相远孟子亦曰尧舜与人同耳又曰圣人先得
 我心之所同然耳孔子又曰心之精神是谓圣然则
 所谓中人以下者自昏自迷耳一日内明忽开方悟
 吾性本与圣贤同殊不相远心之精神是谓圣乃孔
 子所以告子思此可谓圣人至言而论语不载首篇
 乃多载有子之言有子乃曾子之所不可者则记论
 语者固不足以知圣人之至言也(见诲语/)
 
卷十 第 55b 页 WYG1156-0794d.png
 
 
 
 
 
 
 
 慈湖遗书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