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第 1a 页
象山先生全集卷之三十三
谥议
宣教郎大常博士孔 炜 撰
议曰学道以圣贤为师圣贤遗书万世标的也孟轲
氏有言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
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逄
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甚矣古人之讲学其端
绪源委诚未易言学而未至于安难与议圣贤之阃
域矣传记所载如曰安而行安则久恭而安皆取诸
此也自轲既没逮今千有五百馀年学者徇口耳之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末昧性天之真凡轲之所以诏来世者卒付于空言
有能尊信其书修明其学反求诸已私淑诸人如监
丞陆公者其能自拔于流俗而有功于名教者欤公
生而颖悟器识绝人与季兄复斋讲贯理学号江西
二陆其学务穷本原不为章句训诂其持论雄杰卓
立不苟随声趋和唯孟轲氏书是崇是信盖谓此心
之良人所均有天所予我非由外铄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莫能夺信能知此则宇宙无非至理圣贤
与我同类大端既立趋向既定明善充类以求之强
力勇敢以行之如木有根如水有源逮其久也此心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之灵此理之明将涣然释怡然顺真有见夫居广居
立正位行大道皆吾分内事所谓操存求得盛行不
加穷居不损者端不我诬也公惟见理昭彻加以涵
养践履之功故能自得于心有馀于身即其成已用
以成物四方才俊之士风动云集至无馆舍以容公
矩彟端严对之者非心邪念自然消沮论说爽厉听
之者如指迷涂如出荆棘质诸遗编义利之分王霸
之别天理人欲凡介于毫芒疑似之间者辨之弗措
叩之弗竭自非学本正大充乎自然安能如是之周
流贯通动与理会也哉繇其推是学以为文则辞达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而不争乎雕镌理胜而无用乎缭绕无意于文而文
自尔工施是学于有政则视吾民如子弟遇僚属如
朋友诚心所孚自有不言之教当时元臣硕辅或荐
进其心悟理融出于自得或称美其治郡善政可验
躬行夫理而造于自得政而本于躬行则君子之所
养可知矣使天假之年上之得君行道次之立言明
道俾获尽宣其用则以利生民以惠后学可胜既哉
谨按谥法敏而好古曰文貌肃辞定曰安公天禀纯
明学无凝滞服膺先哲发挥宪言非敏而好古乎抗
志洪毅师道尊严记久传远言皆可复非貌肃辞定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乎谥曰文安于义为称谨议
覆谥
朝请大夫行尚书考功员外郎丁端祖撰
议曰儒学之盛自三代以来未有如我本朝者也夫
六经厄于秦而士以权谋相倾汉尚申韩晋尚庄老
唐惟辞章是誇先王之道陵迟甚矣至我本朝伊洛
诸公未出之时易之一书犹晦蚀于虚无之谈书之
皇极诗之二南记礼中庸大学之旨春秋尊王之义
皆未有能发明其指归者也自濂溪明道伊川义理
之学为诸儒倡而穷理尽性之说致知格物之要凡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传之大原始暴白于天
下其后又得南轩张氏晦庵朱氏东莱吕氏续濂溪
明道伊川几绝之绪而振起之六经之道晦而复明
是三君子奉常既已命谥矣又有象山陆氏者自丱
角时闻诵伊川语尝曰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
之言不类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及长而与
朋友讲学因论及太极图断然以太极之上不复更
有无极其他特立之见超绝之论不一而足要皆本
于自得天分既高学力亦到盖自三四岁时请问于
亲庭其立论已不凡真所谓少成若天性者惜乎不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能尽以所学见之事业立朝仅丞匠监旋即奉祠以
归惠政所加止荆门小垒而已世固有能言而不能
行内若明了而外实迂阔不中事情者公言行相符
表里一致其吐辞发论既卓立乎古今之见至于临
政处事实平易而不迂详审而不躁当乎人情而循
乎至理而无一毫蹈常袭故之迹若公者在吾儒中
真千百人一人而巳奉常谥以文安诚未为过博士
议是谨议
象山先生行状
先生姓陆讳九渊字子静其先妫姓至齐宣王少子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元侯讳通始封平原般县陆乡因以为氏曾孙讳烈
为吴令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自吴公四十世为唐
宰相文公讳希声是为先生八世祖七世祖讳崇六
世祖讳德迁五代末避地于抚州金溪高祖讳有程
曾祖讳演并以学行重于乡里祖讳戬父赠宣教郎
讳贺生有异禀端重不伐究心典籍见于躬行酌先
儒冠昏丧祭之礼行之家家道之整著闻州里母孺
人饶氏生六子先生其季也先生幼不戏弄静重如
成人三四岁时常侍宣教公行遇事物必致问一日
忽问天地何所穷际宣教公笑而不荅遂深思至忘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寝食角总经夕不脱衣履有弊而无坏袜至三接手
甲甚修足迹未尝至庖厨常自扫洒林下宴坐终日
立于门过者驻望称叹以其端庄雍容异常儿也五
岁读书𥿄隅无捲摺六岁侍亲会嘉礼衣以华好却
不受季兄复斋年十三举礼经以告先生乃受与人
粹然乐易然恶无礼者读书不苟简外视虽若閒暇
而实勤于考索伯兄总家务常夜分起必见先生秉
烛检书伊川近世大儒言垂于后至今学者尊敬讲
习之不替先生独谓简曰丱角时闻人诵伊川语自
觉若伤我者亦尝谓人曰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子之言不类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先生生
而清明不可企及有如此者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
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
宇宙内事乃巳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又尝
曰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
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
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
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
此理同也乾道八年登进士第时考官吕祖谦能识
先生之文于数千人之中他日谓先生曰未尝款承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足下之教仅得之传闻一见高文心开目明知其为
江西陆子静也其始至行都一时俊杰咸从之游先
生朝夕应酬荅问学者踵至至不得寐者馀四十日
所以自奉甚薄而精神益强听其言兴起者甚众还
里远迩闻风而至求亲炙问道者益盛先生既受徒
即去今世所谓学规者而诸生善心自兴容体自庄
雍雍于于后至者相观而化猗欤盛哉真三代时学
校也有一生饭次微交足饭既先生从容问之曰汝
适有过知之乎生略思曰巳省先生曰何过对曰中
食觉交足虽即改正即放逸也其严如此先生深知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学者心术之微言中其情或至汗下有怀于中而不
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千里
素无雅故闻其大槩而尽得其为人尝有言曰念虑
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虑之正者顷刻
而失之即为不正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
观者必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
则不足以救人又曰今天下学者唯有两途一途朴
实一途议论呜呼至哉足以明人心之邪正破学者
之窟宅矣尝攻切问者之疵问者不领恶声辄至旁
观不能堪而先生悠然从容乃及他事淳熙元年授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未上丁继母太孺人邓
氏忧服阕调延宁府崇安县主簿八年少师史公浩
荐先生之辞曰渊源之学沉粹之行辈行推之而心
悟理融出于自得得 旨都堂审察升擢不赴九年
侍从复上荐除国子正诸生叩请孳孳启谕如家居
教授感发良多十年冬迁 敕令所删定官同志之
士相从讲切不替僚友多贤相与问辩大信服先生
自少时闻长上道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雠之义
至是遂访求智勇之士与之商确益知武事利病形
势要害人物短长十一年当轮对期迫甚犹未入思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虑所亲累请久乃下笔缮写甫就厥明即对上屡俞
所奏修宽恤诏令书成有旨改承奉郎十三年转宣
义郎亲朋谓先生久次宜求去先生曰往时面对粗
陈大义 明主不以为非然条贯靡竟统纪未终思
欲再望清光少自竭尽以致臣子之义距对五日除
将作监丞后省疏驳得 旨主管台州崇道观先生
既归学者辐辏愈盛虽乡曲老长亦俯首听诲言称
先生先生悼时俗之通病启人心之固有咸惕然以
惩跃然以兴每诣城邑环坐率一二百人至不能容
徙观寺县大夫为设讲坐于学宫听者贵贱老少溢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塞涂巷从游之盛未见有此贵溪有山实龙虎之本
冈先生登而乐之结茆其上山高五里其形如象遂
名之曰象山自号象山翁四方学徒复大集至数百
人从容讲道咏歌怡愉有终焉之意于是人号象山
先生十六年祠秩满今 上登极除知荆门军是年
转宣教郎又转奉议郎绍熙二年九月初领郡事吏
以故例白内诸局务外诸县必有揭示约束接宾受
词分日先生曰安用是延见僚属如朋友推心豁然
论事惟理是从先生家书有云每一同官禀事众有
所见皆得展其所怀辩争利害于前太守唯默听候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其是非既明乃从赞叹以养其徇公之意太守所判
僚属却回者常有之先生教民如子弟虽贱隶走卒
亦谕以理义接宾受词无早暮下情尽达无壅故郡
境之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忠良材武与猾吏
暴强先生皆得之于无事之日往时郡有追逮皆特
遣人先生唯令诉者自执状以追以地近远立限皆
如期即日处决轻罪多酌人情晓令解释至人伦之
讼既明多使领元词自毁之以厚其俗唯怙终不可
诲化乃始断治详其文状以防后日反覆久之民情
益孚两造有不持状唯对辩求决亦有證者不召自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至问其故曰事久不白共约求明或既伏俾各持甚
状去不复留案尝夜与僚属坐吏白有老者诉甚急
呼问之体战言不可解俾吏状之谓其子为群卒所
杀先生判翌日呈僚属难之先生曰子安知不至是
凌晨追究其子盖无恙也人益服先生之明有诉遭
窃脱而不知其人先生自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
伏辜尽得所窃物还诉者且宥其罪使自新因语吏
曰某所某人尤暴吏亦莫知翌日有诉遭夺掠者即
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初保伍之制
州县以非急务多不检覈盗贼得匿藏其间近边尤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以为患先生首申严之奸无所蔽有劫僧庐邻伍遽
集擒获不逸一人至是群盗屏息荆门素无城壁先
生以为此自古战争之埸今为次边在江汉之间为
四集之地南捍江陵北援襄阳东护随郢之胁西当
光化夷陵之冲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胁
腹心之虞由唐之湖阳以趋山则其涉汉之径已在
荆门之胁由邓之邓城以涉汉则其趋山之道已在
荆门之腹馀有间途浅津陂陁不能以限马滩濑不
能以濡轨者所在尚多自我出奇制胜徼敌兵之腹
胁者亦正在此虽四山环合易于备禦义勇四千疆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壮可用而仓廪藏库之间麋鹿可至累议欲修筑子
城惮重费不敢轻举先生审度决计召集义勇优给
庸直躬自劝督役者乐趋竭力工倍二旬讫筑初计
者拟费缗钱二十万至是仅费缗五千而土工毕后
复议成砌三重置角台增二小门上置敌楼冲天渠
荷叶渠护险墙之制毕备才费缗钱三万又郡学贡
院客馆官舍众役并兴初俗习惰人以执役为耻吏
惟好衣閒观至是此风一变督役官吏布衣杂役夫
佐力相勉以义不专以威盛役如此而人情晏然郡
中恬若无事荆门两县置垒事力绵薄连岁困于送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迎藏库空竭调度倚办商税先是日差使臣暨小吏
伺商人于门检货给引然后至务务唯据引入税出
门又覆视官收无几而出入其费巳多初谓以严禁
榷杜奸弊而门吏取贿多所藏覆禁物亦或通行商
苦重费多由僻途务入日缩先生罢去之或曰门讥
所以防奸列郡行之以为常一旦罢废商冒利必有
不至务者先生曰是非尔所知即日揭示俾径至务
复减正税援例是日税入立增有一巨商巳遵僻途
忽闻新令复出正路巡尉卒于岐捕之先生诘得其
实劳而释之巨商感涕行旅闻者莫不以手加额誓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以母欺私相转告必由荆门旁观者诘其故商曰罢
三门引减援例去我辈大害不可不报德税收增倍
酒课亦如之荆门故用铜钱后以近边以铁钱易之
铜钱有禁而民之输于公者尚容贴纳先生曰既禁
之矣又使之输不可即蠲之又减钞钱罢比较不遣
人诣县给吏札置医院官吏民咸悦而郡吏亦贫而
乐狱卒无以自给多告罢先生以僚属访察得其实
遂廪给之朔望及暇日诣学讲诲诸生郡有故事上
元设斋醮黄堂其说曰为民祈福先生于是会吏民
讲洪范敛福锡民一章以代醮事发明人心之善所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以自求多福者莫不晓然有感于中或为之泣湖北
诸郡军士多逃徙视官府如传舍不可禁止缓急无
可使者先生病之乃信捕获之赏重奔窜之刑又数
阅射中者受赏役之加庸直无饥寒之忧相与悉心
弓矢逸者绝少他日兵官按阅独荆门整习他郡所
无先生平时按射不止于兵伍郡民皆得而与中亦
同赏荐举其属不限流品尝曰古者无流品之分而
贤不肖之辨严后世有流品之分而贤不肖之辨略
先生之家居也乡人苦旱群祷莫应有请于先生乃
除坛山巅阴云已久及致祷大雨随至荆门亦旱先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生每有祈必疏雨随车郡民异之治化孚洽久而益
著既踰年笞箠不施至于无讼相保相爱闾里熙熙
人心敬向日以加厚吏卒亦能相勉以义视官事如
其家事识者知其为郡有出于政刑号令之表者矣
诸司交章论荐丞相周公必大尝遗人书有曰荆门
之政于以验躬行之效三年冬十一月语女兄曰先
教授兄有志天下竟不得施以没女兄䀌然又尝谓
家人曰吾将死矣或曰安得此不祥语骨肉将柰何
先生曰亦自然又告僚属曰某将告终先生素有血
疾居旬日大作实十二月丙午越三日疾良已接见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属僚与论政理如平时宴息静室命扫洒焚香家事
一不挂齿庚戌祷雪辛亥雪骤降命具浴浴罢尽易
新衣幅巾端坐家人进药先生却之自是不复言癸
丑日中奄然而卒郡属棺敛竭诚哭哀甚吏民哭奠
充塞衢道各有辞以叙陈痛恋之情柩归门人奔哭
会葬以千数郡县于其讲学之地为立祠先生遗文
诸生已次第编纪先生生于绍兴九年二月乙亥享
年五十有四娶吴氏封孺人二子持之循之女一明
年十有一月壬申葬于乡之永兴寺山距妣饶氏孺
人墓为近先生之道至矣大矣简安得而知之惟简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主富阳簿时摄事临安府中始承教于先生及反富
阳又获从容侍诲偶一夕简发本心之问先生举是
日扇讼是非以荅简忽省此心之清明忽省此心之
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简虽凡下不足以识
先生而于是亦知先生之心非口说所能赞述所略
可得而言者日月之明先生之明也四时之变化先
生之变化也天地之广大先生之广大也鬼神之不
可测先生之不可测也欲尽言之虽穷万古不可得
而尽也虽然先生之心与万古之人心一贯无二致
学者不可自弃谨状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绍熙五年二月十有六日门人奉议郎知饶州
乐平县主管劝农公事杨简状
象山先生全集卷之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