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 1a 页 WYG1142-057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艾轩集卷三 宋 林光朝 撰
策问
策问二十首
问昔者明王之所为器物也所以寓轨则而传诸其久
远也桃人为剑凫氏为钟旒人为簋梓人为簨簴其轻
重细大圆锐广狭各有定制虽数千百年之后礼乐变
易典章残缺幸而得其一器一物于颓垣败垄之间则
卷三 第 1b 页 WYG1142-0570d.png
权量百度皆可以类求也今之礼家有周官有仪礼有
小戴记其章句训义又有王肃马融郑康成之学然天
下之言礼者往往得之于章句而古人制作未必能尽
晓也是以礼典器物又必按图而后有定议按图而言
礼者有数家聂氏最为后出然而至今独传也聂氏之
传考之三礼其亦无所缪者乎我国家承平日久崇观
以来天不爱宝古物毕见今以秘阁内藏所传之器较
之聂氏其间大有不合者如爵之制如象尊乎鼎之制
卷三 第 2a 页 WYG1142-0571a.png
其或得或失不必论也敢问图之所缺如庚鼎辛鼎何
以辨其为夏商之器也小敦之饰或耳为饕餮足为蚩
尤中尊之饰或环颈以山而其腹文如龙蛇蟠蛰之状
此又何物也有旅甗有旅簋有旅鼎此其义又何也器
物之铭或丁或乙或十有四月或十月九月此其日月
之例又何也其他若尊彝带钩体制不一又何其多变
也秦权汉洗得之以象求之于文而此数事独不可知
乎明天子继志述事其礼典器物有得于三王制作之
卷三 第 2b 页 WYG1142-0571b.png
妙下至州县春秋释菜簠簋樽罍之度皆约古而一新
之诸君试以秘阁内藏所模之器考之二礼其于聂氏
得失为如何
问周人之祭天也其法为甚详日月星辰寒暑水旱司
中司命风师雨师载之祀典可考而知独太一之祭阙
然无闻起一时稽古礼文之事犹或有所未备乎夫太
一天之贵神五帝太一之佐也考之乾象其位在中宫
天一之南盖主役十六相知夫休咎所至之国也楚之
卷三 第 3a 页 WYG1142-0571c.png
九歌有东皇太一无乃祀事发源乎此也汉兴且百年
立其祠于长安而祭以太牢唐人述九宫之神以为大
祀至于乘舆亲飨之我国家开太平之基绪嗣无疆之
历服三代之典莫不兼修百神之祀于斯咸秩况太一
五福之应次于昊天上帝是宜咸平祥符之间有司之
所议独备于前古也主上讨论旧典继述先猷严恭寅
畏应天以实比年复修太一祠于警跸行幸之地有以
见兵寝刑措物阜民康五福所应甚于影响也敢问九
卷三 第 3b 页 WYG1142-0571d.png
宫之说起于何书太一之行下临八卦而始终于坎离
其详可得闻乎所历一宫凡四十有五年大率二百二
十有五年而还息于中宫推以前代历法其雨旸休咎
之应又如何也其他如礼神之玉宫室之度坛壝之制
与夫近世损益同异之说幸并言之若曰曲台之议非
所敢知则亦何贵于学礼者
问古之有大功德于天下者必纪之竹帛铭之彝鼎播
之声诗而载之祀典以示后世子孙不敢忘也共工氏
卷三 第 4a 页 WYG1142-0572a.png
之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厉山氏之子曰农
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自乡遂达
于邦国莫不有社稷之祭三代以还未之或变也韩愈
尝论自古多有以功德得其位者不得常祀句龙弃孔
子虽不得位而得常祀然其祀事皆无如孔子之盛者
虞夏商周国必有学学必有祀事所谓有司行事于先
圣先师四代之学何者为先师先圣反不若句龙弃其
名称晓然可知也汉儒之说谓唐虞有伯夷周有周公
卷三 第 4b 页 WYG1142-0572b.png
鲁有孔子又不知何所据而为是说也四时之制其大
约有三曰释奠曰释菜曰释币考之礼典释奠有六释
菜有三释币惟一而已然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
师及行事必以币始立学以币则四时常奠其用币否
乎始立学以币而衅器又用币谓释币惟一者于义恐
未安也诸君从事于俎豆之日久矣试言四代祀事与
天三者轻重详略之辨如何
问周人之积累有所谓家法者故抗其家法于世子文
卷三 第 5a 页 WYG1142-0572c.png
王之为世子也乃如是武王帅而行之即文王是巳无
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
述之无忧者其惟文王乎恭惟主上崇儒稽古比隆有
周乃正月丙戌有旨令曲台议礼者草皇太子齿胄之
仪师道有光闻者兴起猗欤盛哉此化民成俗所由来
也是宜招诸生而告之夫俎豆之事习之既久则辨之
宜悉古者教世子皆于东序即夏后氏之学也又谓学
礼于商人之学学书于有虞氏之学又谓天子设四学
卷三 第 5b 页 WYG1142-0572d.png
当入学而太子齿是特指四郊之学也至如春秋教以
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太子王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
皆与焉又谓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又谓春诵夏弦
秋学礼冬读书如是数者所以教世子也将合之以四
时又何偶然不相合也贞观之初太常掌故尝更定吉
礼为六十一篇增以皇太子入学数条当代之事或从
而损益若皇太子释奠即自为献祭酒若司业为二献
其或二献更用胄子是开元礼视贞观又有所增益今
卷三 第 6a 页 WYG1142-0573a.png
仪注未定纵言及于此当必有引经援古称先王以为
对者幸毋剿说毋雷同
问昔者明王之治天下也因人心而为礼乐虽有一代
损益之制而无诸家异同之说自秦人变古汉兴以礼
学名家者有高堂生有大小戴氏至于乐律一事则其
说杂然不可齐有知其本原盖亦寡矣夫六同六律所
以合四时阴阳之声四时得其序然后无愆阳伏阴之
变中气既正则中声可求中声一定则清浊疾徐抑扬
卷三 第 6b 页 WYG1142-0573b.png
高下之节莫不以类应是以神瞽作乐必于太平极治
之世者所以考中声也律之有五声犹射之于鹄其差
或以毫釐则其失或在于寻丈之外甚哉中声之难晓
也世之言乐律者往往泥常习故以黄钟一籥之黍积
而为尺则龃龉不合于是乎以指尺定律指尺不足据
又从而模仿古人器物长短阔狭之度然而终亦不可
用是诚言律者本无一定之说也十二律旋相为宫则
六十律也加之以二变则八十四调也十二律皆左旋
卷三 第 7a 页 WYG1142-0573c.png
以八八为位五声加以二变者数之所穷不可增损也
其后有为六十律者盖得之于旋相为宫之法又其最
后则为三百六十律识者谓三百六十律所以发古人
之蕴而深诋六十律之失十二律之为六十犹八卦之
为六十四也六十律之为三百六十犹六十四卦之变
而为四千九十有六也先后述作同出一轨而其予夺
异同如此是诚言律者本无一定之说也司马迁世为
太史其于律历之学必有所传迁谓黄钟长八寸七分
卷三 第 7b 页 WYG1142-0573d.png
林钟长五寸七分太簇长九寸七分是三律所阙者皆
三分班固谓黄钟林钟太簇律皆全寸而无馀分也又
迁所言律吕相生之次阳下生阴阴上生阳阴阳相离
而盈缩之数不可乱也淮南王安京房马融郑康成蔡
邕之徒皆以蕤宾为重上生吕不韦春秋则以大吕为
重上生是诚言律者本无一定之说也仰惟国家稽古
礼文之事炳焉可述比年尝作景钟以郊祀上帝夫景
钟者黄钟之所自出也黄钟者十二律之所自出也太
卷三 第 8a 页 WYG1142-0574a.png
常考制度必有一定之说诸君试辨古之言律者得失
安在亦其庶几于国论有所合也
问三百篇之诗而系之以国风雅颂犹天之有二十八
舍地之有五岳四渎也季札聘于鲁请观周乐鲁人为
之歌风歌大雅小雅歌颂当是时夫子尚幼是国风雅
颂季札巳能辨之不待删削而后定也吾夫子自卫反
鲁其有功于雅颂者不过去其淫哇讹复害于诗者尔
六籍不幸而至于章句残缺学者不能通其说则必归
卷三 第 8b 页 WYG1142-0574b.png
之于秦火诗与易遭秦火而不灭者易以卜筮诗以野
人闾巷之所传故也惜哉汉之初声诗犹有存者一时
用事之人非贩缯之徒则刀笔之吏曾不闻以乐律为
意者其有一二可书之事是亦出于偶然者逮夫武宣
之世乃命礼官考制度开藏书之府设协律之官先代
之微声古人之遗器中偾而起几绝而续是以芝房宝
鼎白麟之歌凡十有九章荐之于郊丘及所作安世歌
凡十有七章用之于宗庙魏晋宋齐梁陈周隋沿革损
卷三 第 9a 页 WYG1142-0574c.png
益虽或不同然源流所出如国风雅颂可以支分而派
别也如晋有夕牲及迎送神飨神之歌齐有雩祭籍田
之歌隋有蜡祭先农朝日夕月之歌或为十二雅或为
十二和或为十二成或为十二顺此历代用之于天神
人鬼地祇而不可杂也其外又有铙歌有横吹曲今所
存者铙歌二十二曲而其四曲无传横吹旧有二十八
章自魏晋以来巳不复存如朱鹭如战城南张籍李白
尝有是作此铙歌词也如入关如出塞张祐杜甫尝有
卷三 第 9b 页 WYG1142-0574d.png
是作此横吹曲也其外又有相和三调皆周人房中所
作之乐也如长歌如燕歌此平调也如苦寒如秋胡此
清调也如公无渡河如饮马长城窟此瑟调也三调之
变又有所谓清商乐者如巴渝明君白鸠白纻之属是
也隋有七部唐有十部而独以清商为中土正声也仰
惟主上纂累圣之洪图修百王之逸典功成治定乐律
毕陈今太常所用求之于历代其损益可知也周人有
燕乐缦乐三百篇之诗其亦用之于燕乐缦乐者乎然
卷三 第 10a 页 WYG1142-0575a.png
而九德之歌九夏之奏狸首之节与夫豳风豳雅皆晓
然见之于经而求之三百篇之中则无有也如九德九
夏则雅颂之流也狸首则风也豳之雅颂犹鲁颂也然
豳一国之事不容有所谓雅者周公之所载仲尼独阙
而不取者又何耶如黄雀四曲此汉铙歌也有其义而
亡其辞后世作者或杂之于三调无乃三调之于鼓吹
清商之于三调同出一本者乎如元结所作五茎六英
皮日休所作王夏肆夏此可以用之于郊庙燕射也王
卷三 第 10b 页 WYG1142-0575b.png
维有平戎辞陆龟蒙有双吹管皮日休有农父谣元祯
白居易有驯犀法曲若此数者其在乐府当何所隶也
愿并闻其说
问姓氏之学随世论次非尽见天下图牒有不可为者
太史公网罗百代而质之故老所言黄帝舜禹皆同姓
而异其国号夏后氏为帝高阳之孙契之为商稷之为
周又皆出于帝喾姒氏之别而斟寻有扈费氏杞氏所
由出也子姓之别而空桐目夷来氏雉氏所由出也至
卷三 第 11a 页 WYG1142-0575c.png
于宗姬之盛则文王之昭武王之穆周公之嗣子三传
所传在黄帝为后裔其亦果如太史公之说乎自秦汉
以来官进之途非由世禄门阀特起衣冠杂出有指霍
子孟为黄帝子孙闾巷之人未必以为然者及永嘉之
变锱铢清浊不可复知山东旧望以门族相高唐初为
甚盛其有以父子居相位者或至累世屡显者裴氏为
冠刘氏次之而河南刘氏不与焉杜氏则有京兆襄阳
之别李氏则有陇西赵郡之别王氏则有太原河东之
卷三 第 11b 页 WYG1142-0575d.png
别张氏则有冯翊中山之别崔氏为相多至二十三人
而其别则有十也元和中有为姓纂者以四声隶之或
以国或以邑或以官或以地或以谥或以王父或取其
更定或由于义起也如司马夏侯则复姓也然又有代
北关西百济西竺之别或三言或四言试即其类例或
中或否者于太史公为如何
问明刑以弼教先王之善经也修德以弥变天下之要
道也王者之于天下譬犹一堂之上疾痛疵疠悲愁转
卷三 第 12a 页 WYG1142-0576a.png
徙一或不知则伤吾之慈况所谓旱乾水溢之变乎先
王之用刑也尽心焉耳轻重出入约之于吾心又乌往
而不合哉其次则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是去古未远也
又其次则谓律令已定而愚民所知辟此去古道为已
远所以抱书而长想也虽然此特检约之具耳明王圣
帝其所以处心者不汲汲在是也文帝之世天下新去
汤火而帝摩拊之且不暇时则有张释之为廷尉又如
河南吴公治状为天下第一在宣帝时则有若于定国
卷三 第 12b 页 WYG1142-0576b.png
有若黄霸有若赵广汉尹翁归韩延寿张敞之属太宗
于即位之初欲以宽平治天下明皇于开元二十年间
狱讼衰息以七制三宗视古人于千岁之日当亦无惭
色也明天子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焦劳恻怛
灼焉可见昨者浙水东西霖潦弥月且有沟壑暴集之
忧弥灾消变乃至多方避正殿减常膳又分郎吏以发
廪粟又捐内帑金帛之储而减单户丁税之扰其为德
甚盛也然而根株之论不止此其在内服则命法官以
卷三 第 13a 页 WYG1142-0576c.png
决滞囚其在外服则任风宪之责者务在平反远近内
外犹一体而天下犹一家也考之史牒所谓断狱四百
几于刑措则天下无冤民矣率数千馀人而以戮死者
尚或一人则其为繁省似不可同日道也天下岁断死
罪二十九人虽成康之治有所不及亲录囚徒至三百
九十人而郡国之数不在是以数岁较之则繁省又何
相远也岁阅刑部以殊死论者才五十八人此何修而
可以至是也今天下决狱岁几何视七制三宗其增减
卷三 第 13b 页 WYG1142-0576d.png
赢缩之数可得闻乎董仲舒谢事老且病而大廷议事
或未决且至遣张汤至陋巷而质问之于是有春秋折
狱二百三十二事汉之章程合之为六十篇而马融郑
康成各为章句是折狱一事由章句而得其大略又有
所谓百姓里居者可以就而正焉苟为得之则以今准
古不为空言
问迎日推荚与书契为并兴颁历改元在甲令为同出
古今之相仍因革之相续而损益行乎其间所以日日
卷三 第 14a 页 WYG1142-0577a.png
新又日新也礼乐庶事于周为大备其或继周何从而
损益之然迎日推筴古犹今也颁历改元今独异于古
乎自忠质文之迭起而三统之说胜太初以还惟用夏
时而三统之说无所用矣三统无所用于后世则建号
改元是宜不闻于三代之前也明天子于方域宁谧之
始且将有事于南郊而正月之吉适临上辛于是乎以
元加于岁所以导民而与之更始也于乎休哉三代而
上惟即位之年谓之元年魏惠王三十六年秦惠王十
卷三 第 14b 页 WYG1142-0577b.png
四年皆更之为元年文帝始改元景帝因之凡再改元
改元昉于此乎前乎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托始焉
尔虽然文景第有中元后元之别至武帝建元则又以
嘉号冠之于其上自是长星见则谓之元光白麟出则
谓之元狩宝鼎至则谓之元鼎有是泥金检玉之举则
又谓之元封至如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亦班班可数者
然谓之天汉谓之地节虽从而臆度之实未易以义起
也昨者隆兴纪元盖稽之李泌其事见于邺侯家传此
卷三 第 15a 页 WYG1142-0577c.png
天下晓然共知之今兹制号发自宸衷曰皇极之敷言
是彝是训于帝其训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
光然则昭回之文万物快睹衡门之下幸相与端拜而
议之也
问文王演周易而为卜筮之书箕子作洪范流而为灾
异五行之说呜呼圣人之经何其不幸也夫八卦之文
九畴之叙虽无文王无箕子而此理素定也天下由之
而不自知耳圣人患其如是于是乎作书以示之学者
卷三 第 15b 页 WYG1142-0577d.png
之观书也舍编简而求之可也奈何源流一失迂儒曲
士肆为异言天人之理不复见矣呜呼学者之弊流毒
至此是河图洛书不得为帝王之嘉瑞也卜筮之说始
于秦而汉儒知之灾异之说始于汉而汉儒不之知也
故不可以不辨休咎之證非耳目所能晓谓天有意于
人邪则九年之水七年之旱非尧汤之罪也谓无意于
人邪则五星聚而汉祚启蚩尤之旗见而兴师三十馀
年兹又已然之验也夫千岁之远六合之外求其说而
卷三 第 16a 页 WYG1142-0578a.png
不得置之可也灾异之说于风化最其关切者而欲置
之可乎乃者彗星东见主上惕然赦过宥罪不忍移咎
于人此先王罪已之道也宋景公春秋之庸君耳一言
之善而荧惑为之退舍今日之事不论可知也敢问春
秋之世彗星三见圣人书之不著其应其意果安在耶
董仲舒刘向善言灾异天人之理果如所料耶将耳目
之外冥漠难测必委之于不可知邪抑此理昭然而学
者不克知也说者谓汉文之世率多灾异哀平而下符
卷三 第 16b 页 WYG1142-0578b.png
瑞毕至是知灾祥之来所以儆戒其德也无德而虚其
应天弃之也所以养其恶也实欤妄欤其必有至当之
理焉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
日至可坐而致也故者何理而已矣诸君试求所以然
者详著于篇无为诸儒牵合之说也
问尧舜之事三代因之三代之事至秦荡然无一可传
者汉革秦天下安于汉汉之法度变于魏晋坏于南北
其流毒至隋且极矣唐革隋天下安于唐唐之法度其
卷三 第 17a 页 WYG1142-0578c.png
在五代五十年间天下不能一日守也国家开造之初
尽去五代弊事而天下安之今之言者莫不远引唐虞
三代往往以汉唐为不足言而不言之耳秦人开阡陌
废井田又破天下为三十六郡自汉以来因之文帝去
肉刑用髡笞之法自魏以来因之隋尚浮靡专以科目
待天下自唐以来因之杨炎废租调而为两税自五代
以来因之五代多故调兵于仓卒瓦桥之役患其不可
用而加之以黥面涅手至今天下二百年因之天下之
卷三 第 17b 页 WYG1142-0578d.png
言治者尚以汉唐为卑陋不足法不知秦隋五代之事
古今未能去之也泥古者不足以随时求便于目前者
不足以复古泥古者书生也求便于目前者流俗之人
也今天下苟欲考井田尚封建议肉刑变科目而乡举
里选易两税而为什一之法省州县之兵而寓之于农
以复还唐虞三代之事又何术而可
问说者谓三代更历千七百年之长且久者以其有循
环迭用之法夏之政忠忠之弊故商人济之以质及其
卷三 第 18a 页 WYG1142-0579a.png
又弊也故周人济之以文文至于不可用而其弊也不
可救于是乎徂邱稷下坚白异同之说起朝而为横暮
而为从从横离合其亦何所穷而其为祸亦无穷故秦
人低回畏忌而欲一切待之以刀锯自秦而下习俗变
迁听其自尔忽然而为经术倏然而为节义建安七子
浮夸未歇而何晏等辈巳善为泊然清虚之唱矣三代
之天下千七百年之事如出一日根苗于易而发露于
诗书有所不敢诬者我国家涤荡五季斟酌百王禹贡
卷三 第 18b 页 WYG1142-0579b.png
之所未备吕令之所未述秘府之所未补曲台之所未
定至是皎皎然见于耳目之前矣比者论思献纳之臣
且以为艺祖太宗二百年来有以固结人心者虽更靖
康之难曾无一夫为是不轨倔强之谋者是皆行仁之
效也然而治道不能无弊欲使仁政久之而无弊亦在
乎济之以义且以为崔实政论欲以严致平而诸葛武
侯之治蜀尚不免于严峻以所适者然耳又其区区所
望于吾君必欲于宣帝之信赏必罚总覈名实宪宗之
卷三 第 19a 页 WYG1142-0579c.png
刚明果断不惑群议将以引君于当道盖在乎以义济
仁而偶有取于宣帝宪宗之事耳宣帝之即位四年亲
览万几而轻重低昂皆所自出韦贤魏相丙吉黄霸于
定国之徒以宽通博裕相继用事是崔实之立说孔明
之行事在宣帝时似有所不必然也唐至宪宗威令复
张擒刘辟执李锜而于頔且翩翩然不自安矣吴元济
所有淮蔡盖三世矣然宪宗必欲讨定之王承宗李师
道欲沮之而卒不可调兵挽粟且至四岁之久而后淮
卷三 第 19b 页 WYG1142-0579d.png
蔡平今欲从搢绅儒生一切之论在宪宗时又有所不
必然也商略时事而求其一得此为儒生职分也居则
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问周公作周官班固著百官公卿表范蔚宗为百官志
而唐之盛时又有六典凡职官所载与夫所以更革繁
省备矣唐虞以还随时损益及至秦人姗笑三代而古
法无几汉兴定三等之爵而大率因秦之旧自丞相二
千石下至徒史斗食之秩凡十三万二百八十五人较
卷三 第 20a 页 WYG1142-0580a.png
之周制损益为如何也自建武以来务从节约如盐铁
属之司农次则属之郡县如水衡令长丞尉二十馀人
并废之又如县之可省者至四百馀所吏职减省十存
其一犹以为未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去长水射声二
校尉当是时不闻有缺然不集之事隋之章程有所不
暇而唐因之太宗定内外官为七百三十员较之两汉
其损益又如何也然贞观巳有员外或特置或因事而
置事已则废或遂置之而不废及中世以后盗贼兵兴
卷三 第 20b 页 WYG1142-0580b.png
又有军功之目以宰相而兼他官其馀可知也仰惟圣
天子于礼乐法度重明又新之日而损益随时不止一
事张官置吏凡以为民也今府台寺阁六馆曹郎皆有
定员而名藩重镇宾友僚属又复镌削可谓清心省事
得夫损益随时之义也然而入仕之流为益费而在官
之日为益少此又必有端本澄源之说也唐虞稽古建
官惟百夏商则又倍之周之制有三百六十两汉隋唐
号为继周者其损益又可知以今天下酌以古道所谓
卷三 第 21a 页 WYG1142-0580c.png
百世可知也诸君必有知其说者
问以一人而临四海以一日而理万几虽若至繁有所
谓至约者盖得夫耳目之相用臂指之相应也汉初以
御史督三辅元封五年始置部刺史周行郡国考察治
状绣衣竹符皂盖朱幡其所以为原隰之华者实非一
事也周有九赋九式而汉有计相中都转输大农盐铁
于汉为旧事太宗尝分天下为十道或为十五道其于
遣使在景云为按察在开元为采访又以发运转盐铁
卷三 第 21b 页 WYG1142-0580d.png
度支为使者之目是皆部刺史之别也国朝官制沿袭
旧代淳化景德以平反狱讼视外台为甚重故以是名
官其亦补汉唐之未备者明天子于国家闲暇之日图
回之方经纬之术求之甚至举当今之务列而为七事
以责之守令而黜陟能否则总之外台汉以六朝问事
唐之科目多至四十有四而敕令且三十若夫五术八
计三科四赋六德五要岂非部刺史所当先者视今日
之所谓七事何如哉幸剖析以对
卷三 第 22a 页 WYG1142-0581a.png
问三代以来列国之大夫有巳命或未命者汉制诸侯
听自置吏而守相则汉为置之如掾史督邮从事则又
任之牧守自魏晋而下始有吏部典选之法晋人得一
山涛而海内人物如枚举而指数之魏有毛玠而时无
鲜衣美食者不知何以得此也若以鉴裁为任而未尝
进寒素黜虚诞特与时浮沉户调门选则又何取于铨
综之法也比岁以来吏部入选视前日为甚密未能属
文不善操弓盖将望其涯而反也兹者以近臣之请谓
卷三 第 22b 页 WYG1142-0581b.png
岁月所积有纷然不同之例而弄刀笔者得以出入摇
手于其间将掇其可用而镌去其不可用者且为成编
以传之久远不止为一时之美意耳姓历铨簿钤键周
密是可以久之而无弊乎有长名铨注之法亦可谓甚
备矣然又定州县升降资拟高下以为故事未几又有
所谓循资格无贤不肖一归之配拟其为法也若滞而
不通又何数百年可用也如魏元同张九龄沈既济又
有如是根株纤悉之论学古入官儒生之职幸通前数
卷三 第 23a 页 WYG1142-0581c.png
事取其有补于今日者言之
问古之官人也与天下共之故其辨论之也详始察之
乡中察之司徒大乐正既而升之司马司马又加察焉
可官而后官之既官而后诏之太宰太宰置其宜者废
其不宜者太宰之所不及内史又从而加予夺焉呜呼
何其如是之详邪汉以三府典选魏晋而下铨品人物
属之吏部然犹察之州郡辨之大中正未有官无小大
一付之铨曹若隋唐以来者也职有剧易人有材否百
卷三 第 23b 页 WYG1142-0581d.png
官千品沓然群至而吏曹欲以岁月之久近官资之崇
卑人次而官叙之此其为利害晓然矣而自隋至唐不
易其法官亦以理事亦以治此何邪国朝因隋唐之制
而增损之铨衡高下总之吏曹而宰臣得以叙进其尤
者谓之堂除资格之外又有保荐二百年用之人无缪
举官无滞才沿习滋久弊端或开铨曹常员自非冗僚
散地往往一切归之政府上下相承渐乖清议荐举取
具员而已圣心灼然比敕铨曹悉还其旧内而台省寺
卷三 第 24a 页 WYG1142-0582a.png
监外而部使者俾近臣得以公共荐之明资历以重其
选严黜罚以杜其私下至州县保荐之法亦皆因其旧
而申严之甚盛举也诸君试即今日之事参之汉晋隋
唐其亦有得于此者乎汉之察举魏晋之中正唐之三
铨以今视之孰得孰失限年资格之制课试之法荐举
之方考之于古孰疏孰密必欲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绝
奔竞杜私党上称明天子甄材别能之意又如之何则
可
卷三 第 24b 页 WYG1142-0582b.png
问尧舜之盛而以知人一事为所甚难者尧之所知者
舜舜之所知者禹皋陶以吾之所可知而欲尽夫天下
之所不可知者此尧舜之所以不自用其耳目而付之
天下也三代以还公道未尝一日不在天下也然而私
意小智每出于上之人而公道之在天下者何为哉今
天子以自诚而明之性以日新又新之德铺张百为酬
酢万变且宵衣旰食而退托于不自为之地比者欲令
内而台省寺监庶尹御事之臣外而侯伯部刺史各举
卷三 第 25a 页 WYG1142-0582c.png
其所知者以内外为差其在唐虞之际所谓急夫先务
者耳然而陈平周勃高帝自用之张行成岑文本太宗
自用之以人物予决常在我不在天下也得一房玄龄
姚元崇者而贤不肖乃定似人才之长短又未必泛乎
在百执事之人也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举以臧
文仲犹若是在他人所举果足为贤乎季札于齐得管
仲与晏平仲于郑得子产于卫得蘧伯玉史䲡于晋得
叔向是其所得皆一时之望者夫知人尧舜以为病何
卷三 第 25b 页 WYG1142-0582d.png
季子曾不以为病也反覆数者又安得敞然无所可疑
哉辨说其所以然者偶或有补于廊庙此亦畎亩惓惓
之义也
问知人一事虽尧舜犹以为难盖世之所难者在尧舜
不可得而易也共工驩兜见于耳目之前者尚苦其知
之或未尽其于百揆四岳州牧侯伯何从而尽知之乎
皋陶以九德为知人之要欲以是九者斟酌而用之其
在庶顽谗说非可以为德者于是侯以明之挞以记之
卷三 第 26a 页 WYG1142-0583a.png
则人之短长物之臧否虽远在千里之外如求之寻丈
之室耳自周公以来所以治百官弊群吏者又有所谓
八法八柄六职六计以官府都鄙与夫杂然之邦国非
此则有所不举也汉于中元二年更秦制为太守以春
行县岁终则条上之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以六条问
事汉以千石为令五百石为长所为太守者即其治状
太守以二千石之重而部刺史又得以六条而黜陟之
汉之法制最为近古者惟此耳明天子若稽大猷垂精
卷三 第 26b 页 WYG1142-0583b.png
庶政以田里未安为惕然宵旰之念间者大臣上故事
以先正温公所为八条欲以为使者守令之责是其为
言盖有关于治体者参之史牒其于郡县升黜将亦有
不出夫八条所谓者乎有虞氏之治周人之法汉人之
制其视今日所以为小大维持之具孰详孰略
问天下大物也内外之势轻重之等昔人有取诸持衡
者盖欲其无彼此低昂之患而后为得耳唐虞稽古建
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稷契皋陶所治
卷三 第 27a 页 WYG1142-0583c.png
一官终其身而已矣周之六官其属各六十较之古为
甚备寰内诸侯入为王卿士至于井牧则使公卿出治
之其在邦国犹吾寰内也郑武公父子并为周司徒齐
之强大则又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此成王周公之典
数百年用之无或偏而不起之处也由汉以来二千石
以高第入为九卿有尝历九卿而绾郡章者馆陶之贵
为子求郎且不可得则郎秩固重矣然千室之邑至使
郎官为之汉氏制法安得不为近古邪恭惟主上总览
卷三 第 27b 页 WYG1142-0583d.png
万几茂扬众俊其视中外有若一体卿监郎曹与夫郡
守部使者则必使之更出迭入其于侍从左右之臣非
由夫鸾台紫薇谏官御史则取之藩辅之重资考之最
者耳训辞温雅发自天衷此诚百世不刋之法也贞观
以来独重内任而县令刺史颇轻其选开元而下雄望
之郡犹或少加择人至于江淮陇蜀则有所不暇虽自
冗官擢方面者皆以为下迁往往视牧守为斥逐之地
因循之弊殆至如是唐之盛时名臣辈出其飞章激论
卷三 第 28a 页 WYG1142-0584a.png
切中一时何者为多也稽参史牒发挥王言此儒生之
职也愿闻其略
问毛玠典选至有乘柴车过府寺者杨绾在相位至有
彻园林损驺驭减声乐者岂以激浊扬清为铨衡之职
进贤退不肖为宰相之事予夺见于此而好恶形于彼
此其所以歆羡嗟叹不约而自合也以一时人物而为
当世轩轾此犹可言也伯夷之所以自处者其于天下
之毁誉有所不顾是以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
卷三 第 28b 页 WYG1142-0584b.png
立志以西山一介之人而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
者莫不兴起也名公巨人与夫世之所谓有道者其视
天下犹如反手况所谓康衢之间尺一之诏其荡涤鼓
舞又当如何哉明天子以慈俭为宝而不敢自暇自逸
十行细札其为郡国而下者盖无虚月也且谓文王之
时在位者有羔羊素丝之节此不待矫揉之方不由劝
沮之术今何修而得此也在渊衷所为默识则又何患
道德风俗之不如古也虽然犹有可言者汉之文帝衣
卷三 第 29a 页 WYG1142-0584c.png
弋绨履革舄视百金为中人十家之产未尝辄轻用之
以文帝自律不能使斯民回心而向道者以俗吏尚多
故也在文帝之世惟河南吴公以治状为天下第一其
他则无闻焉耳若夫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杂然
见称于宣帝之时杜诗任延锡光第五伦宋均之徒在
建武永平之际其亦籍甚者也夫以文帝爱民如赤子
而一时循良终不闻如是辈出又何耶是以其身先之
乎其在责实之政不可后乎通于当世之务者幸道其
卷三 第 29b 页 WYG1142-0584d.png
所以然
问同是尧禹同非盗蹠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此特俗学
常人耳天下固有独是独非者不求之言而求之于忘
言庶几有所合也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杨墨学仁
义学杨墨道是祸仁义也非孟子不知杨墨之为害天
下后世之言杨墨者实不知何者之为杨墨也荀况氏
作书以非墨子是必为知孟子者又何并以孟子非之
韩愈氏考信孟氏是必知墨氏之为害又何以墨子之
卷三 第 30a 页 WYG1142-0585a.png
言为无负于圣人也孟子同非墨子同是可以是非求
之耶抑不可以是非求之耶各以所见言之
卷三 第 30b 页 WYG1142-0585b.png
艾轩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