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师说-清-黄宗义卷下

卷下 第 1a 页 WYG0208-08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师说卷下
馀姚黄宗羲撰
离娄章
六经皆先王之法也其垂世者非一圣人之心思亦非一圣人之竭也虑民之饥也为之井田虑民之无教也为之学校虑民之相侵也为之兵车虑民之无统也为之封建为之丧葬恐其恶死也为之祭祀恐
卷下 第 1b 页 WYG0208-0856b.png
其忘远也为之礼以别其亲疏为之乐以宣其湮郁诗以厚其风俗刑以防其凌夺圣人明见远虑患深盖不可以复加矣后王第因而损益之而已奈何后世以为一代有一代之制度汉世以杂霸自名晋人以宽和为本唐任人宋任法所谓先王之法皆废而不用人徒见其享国苟安遂谓无所事此幸而保守一家之富贵其四海之困穷虽当极盛之世未之能免也岂不忍人之政哉故曰不以三代之治为治者
卷下 第 2a 页 WYG0208-0857a.png
皆苟焉而已规矩者商高荅周公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勾股各自乘三三如九四四一十六并为弦自乘之实二十五减勾于弦为股之实十六减股于弦为勾之实九故曰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谓开方除之其一面故曰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两矩者勾股各自乘之实共长者并实之数)准绳者准是表周髀用八尺表授时历用表长四丈为八尺
卷下 第 2b 页 WYG0208-0857b.png
者五绳系表颠引之至地以望北极以候二十八宿始于周髀继以弧矢割圆测圆至于三角后来愈密矣司马迁律书黄钟九寸八十一分吕览言黄钟三寸九分盖每律各有阴阳也汉儒传黄钟之阳秦儒传黄钟之阴以三十九分合八十一得一尺二寸为十二月之正律九寸者候气之管三十九分者所吹之管是故十二律之长皆以一尺三寸九分为度一尺
卷下 第 3a 页 WYG0208-0857c.png
二寸者按十二月之正气九分者按闰月之气馀一寸为剩馀不吹之处每管一寸之下始窍而吹之除三寸九分为黄钟之律其馀九寸为实管不吹应地下候气九寸之数也地气自下而上人气自上而下其数皆相应也一寸之下除九寸为蕤宾之律其馀三寸九分为实管不吹三寸九分者应地下候气三寸九分之数也长至九寸短至三寸九分皆阴阳升降之极数也中间四寸五分为大吕五寸四分为太
卷下 第 3b 页 WYG0208-0857d.png
蔟六寸四分为夹钟七寸二分为姑洗八寸二分为仲吕变律以九分为度此皆吹律之管也除吹律之外其馀实管不吹之处即候气之数也冬至阳气潜萌入地九寸始得之故黄钟候管长九寸丒月八寸一分寅月七寸二分卯月六寸三分辰月五寸四分巳月四寸五分午月三寸九分未月又四寸八分申月五寸七分酉月六寸六分戌月七寸五分亥月八寸四分自冬至以后阳气渐升夏至以后阳气渐降
卷下 第 4a 页 WYG0208-0858a.png
升则出地渐远然吹律之下一寸为不吹之处候律亦空馀一寸为斜倚补数如斜律一尺止比直律九寸此则乘除之法也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扩充之耳行先王之道正教以扩充之法朝不信道释上无道揆工不信度释下无法守集注兼犯义犯刑谓之六者恐未然不信道以道为迂远而不切事情所行皆富国强兵之事其所揆度者不
卷下 第 4b 页 WYG0208-0858b.png
以道而以事闵子马之所谓不悦学也度者道之则也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此信度也
规矩方员之至章
尧舜执中不是无形无象在人伦之至处为中人伦有一段不可解处即为至五伦无不皆然新安陈氏以为君臣之伦于人伦为尤大非也圣人人伦之至
卷下 第 5a 页 WYG0208-0858c.png
也一句总五伦而言后始抽出君臣事君治民须从尧舜以上来方有本领今人只将秦汉以来见识零星补凑所以头出头没百世不能改真是孝子慈孙痛心处余常见有祖父为小人其子孙因仇君子以为慈孝者适以播扬祖父之恶为不孝不慈甚矣
三代之得天下章
天地之生万物仁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宇宙一团
卷下 第 5b 页 WYG0208-0858d.png
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自三代以后往往有以不仁得天下者乃是气化运行当其过不及处如日食地震而不仁者应之久之而天运复常不仁者自遭陨灭愿世世无生帝王家酷痛如此班彪王命论止以命言犹未离于世俗
爱人不亲反其仁章
王心斋曰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絜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之不正也是以只去正矩却不在方
卷下 第 6a 页 WYG0208-0859a.png
上求矩正则方正矣方正则成格矣故曰物格问反已是格物否曰物格知至知本也诚意正心修身立本也本末一贯是故爱人治人礼人也格物也不亲不治不答是谓行有不得于心然后反己也格物然后知反己反己是格物的工夫反之如何正己而已矣反其仁智敬正己也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此正己而物正也饶双峰曰上面三句包括未尽所以下面又说皆当
卷下 第 6b 页 WYG0208-0859b.png
反诸己皆字说得阔不特说上面三者而已愚以为行有不得者句盖合三者而言之舍仁智敬之外更有何事而谓包括未尽哉
为政不难章
巨室如晋之六卿鲁之三桓是也晋灵公得罪于赵氏而弑鲁昭公得罪于季氏而亡盖流风善政存于故家不可忽也晋之王谢尚有此风唐虽重氏族然不能胜科举而此意荡然矣
卷下 第 7a 页 WYG0208-0859c.png

天下有道章
齐景公涕出而女于吴耻受命也孟子引以为耻受命之證非言其能顺天也集注似取以为顺天之事非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观上文大国五年小国七年是兼大小而言也集注耻受命于大国是欲无敌于天下也单指小国而言亦非
不仁者可与言哉章
不仁者指当时游说之士也其言无非兴兵搆怨之
卷下 第 7b 页 WYG0208-0859d.png
事故言安危利菑乐亡其者谓当时之诸侯也皆因诸侯喜与之言由是有败亡之祸孺子以下言诸侯好大喜功故彼得进其说若人主心地清明则善言易入心地昏浊则邪说自来犹之沧浪之水自取其荣辱非说士之能也自侮以下推广言之无不皆然也
桀纣之失天下章
天下虽大万民虽众只有欲恶而已故为君者所操
卷下 第 8a 页 WYG0208-0860a.png
甚约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此欲恶即从吾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来以我之好恶絜而为天下之好恶恕也仁也聚之勿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也孟子言仁必兼义而言其不言义处如聚之勿施之类即是义也更无悬空理会一仁体者与后儒之言不同
自暴者章
卷下 第 8b 页 WYG0208-0860b.png

自暴自弃不是两样人自其言而言之谓之暴自其行而言之谓之弃大凡言之粗鄙者其行事必苟且行之灭裂者其出言必浮誇二者相因言非礼义口不道忠信之言也不能居仁由义肆意妄行也故不可与有言不可与有为安宅者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正路者行所无事也仁人心也常人心在身中所居血肉之内如何得安仁者身在心中藏身于密祸患不至故为安宅义唯
卷下 第 9a 页 WYG0208-0860c.png
一条更无他岐所见唯路则千蹊万径所见唯义大地无寸土矣故为正路
道在尔章
有问罗近溪居今之世如何都得人人亲亲长长耶曰却不要苛责了人今天下家家户户谁无亲长之道但上之人不晓喻他说即此便是大道而下之人亦不晓得安心在此处了结一生故每每多事百理具在平铺放著只为人起炉作灶平地风波所
卷下 第 9b 页 WYG0208-0860d.png
以事事艰难去道愈远若还其自然亲者当亲长者当长更何所事
居下位章
孙淇澳曰天下之大本无可指名儒者遂有主静之说夫主静者依然存想别名耳而于中心之静如何主也以为常惺惺是一法毋乃涉于空虚无著乎诚身有道明善终是入门明善者全体为明非偏智之明也诚身者全德为诚非偏信之诚也夫圣人未有
卷下 第 10a 页 WYG0208-0861a.png
不以诚合道者也则未有不以明合诚者也君子戒惧即勤勤学问思辨行总为求明用与其抱一空虚无著之心而号为常惺惺者不大有间乎况惺惺亦知觉一边则何如明善之为确也天然之明觉定从研穷之明觉而开研穷之明觉实由天然之明觉而融是为明善是即为诚身太虚之中浑沦旁薄四时不忒万物发生无非实理此天道之诚也人禀是气以生原具此实理有所亏
卷下 第 10b 页 WYG0208-0861b.png
欠便是不诚而乾坤毁矣学问思辨行鍊石以补天也善即是诚明善所以明其诚者耳吾之喜怒哀乐即天之风雨露雷也天下无无喜怒哀乐之人一气之鼓荡岂有不动苟亏欠是理则与天地不相似是气不相贯通如何能动惟精惟一明是精善是一不明乎善则二三其德此身非我所有然明善最难以王塘南之学问一生直至看大乘止观谓性空如镜妍来妍见蚩来蚩见因
卷下 第 11a 页 WYG0208-0861c.png
省曰然则性亦空寂随物善恶乎此说大害道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向使性中本无仁义则恻隐羞恶从何处出来吾人应事处人如此则安不如此则不安此非善而何由此推之不但无善无恶之说非即谓性中只有一个性而已何尝有仁义来此说亦不稳
伯夷辟纣章
王介甫曰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
卷下 第 11b 页 WYG0208-0861d.png
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耶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遥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
卷下 第 12a 页 WYG0208-0862a.png
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耶抑来而死于道路耶抑其至于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耶论语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盖二子逊国而至首阳故饿也民称之者称其逊国之高风也司马迁因此遂移于伐纣之后甚之为饿死合孔孟之书观之当是以逊国饿首阳及闻文王养老想叔齐已死故独往归之文王必以寓公待之老
卷下 第 12b 页 WYG0208-0862b.png
而遂卒不及见伐纣之事也若死于北海死于道路则孟子岂云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乎
求也为季氏宰章
孟子之时号为战国当时之诸侯无不以强战为事至使生民涂炭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皆是善战者导之孟子与诸侯言仁义无非欲息此杀机故于此痛切言之连诸侯者从者连诸侯以摈秦横者连诸侯以事秦是也辟草莱任土地者井田之法
卷下 第 13a 页 WYG0208-0862c.png
九百亩之中为公田者百亩而已其八百亩一无所税也任土地则九百亩皆有税除却庐舍之外凡尺寸之土地尽为公田矣兵食不足不得不出于此可为痛哭流涕者也
存乎人者章
先师曰容貌辞气皆一心之妙用一丝一窦漏一隙一缺陷正是独体之莫见莫显处若于此更加装点意思一似引贼入室永难破除
卷下 第 13b 页 WYG0208-0862d.png
凡人致饰于外以为人可欺也然不知不觉已露于外心以人用故可伪目以天用著不得一毫人为故曰良言虽可伪为而伪为之言毕竟破绽唯明者能察之耳
恭者不侮人章
惟恐不顺者声音笑猊之间以逢迎人为主唯恐己之不顺于人也若言恐人之不顺己则声音笑猊已是拒人并其伪者而无之矣与下文不相应
卷下 第 14a 页 WYG0208-0863a.png

男女授受章
孟子距杨墨道性善不见诸侯不与小人言使百世之下知功利之非仁义之必不可已正是以道援天下援天下人心之溺耳故孟子无日而不援者也淳于髡必欲使孟子出而在位辅佐一王朝诸侯而有天下乃谓之援如此而援是手援天下也载胥及溺而已
君子之不教子章
卷下 第 14b 页 WYG0208-0863b.png

人子于父母原是一人之身既分以后血脉未尝不贯通故啮指心痛滴血沁骨吴纲之类长沙萧颖士之肖鄱阳未尝有间也不孝之子志气乖戾日远日疏较是非于属毛分一身为燕越则路人而已矣故父行未必尽是道在孝子看来则尽是道所谓天下无不是底父母实实如此就如世俗之父母嘻嘻嗃嗃非是望我太切则是虑患过深原无有不是处未有舍父母而别求所谓圣贤者从来弑父与君只见
卷下 第 15a 页 WYG0208-0863c.png
得君父不是遂至于此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此两言乃乱贼张本切莫置为家常话也
事孰为大章
守如城守之守父母生我将此降衷之理完全付我堕地以后爱恶情伪百端交攻我不能守便至丧败故须血战孤城待得夕死交割还与父母始谓之全归不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已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者一生之力无一毫不为父母用其事君事
卷下 第 15b 页 WYG0208-0863d.png
长皆事父母所不可缺之事非移此心以事之也后世谓忠孝不能两尽如楚弃疾汉赵苞皆贼子也一死何足塞责哉养志者父之有子原欲使其继我之志我之所未尽而子尽之我之所未为而子为之以是乐有子也盖身有限而志无穷大戴礼言黄帝三百年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不特黄帝也凡人能使其父之志流长不尽者皆子之事也不能继志便是死其亲矣故
卷下 第 16a 页 WYG0208-0864a.png
子之于父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所谓父在观其志也今人将论语错解以为父在子不得自专唯有志可见非也父殁观其行谓父之平生事实也三年无改三年之久而不改则终身不改矣后儒只以非道防其父母此如浮屠之教以为中阴中元父母必在地狱号而出之之意略同此曾子养志所以为孝后世如迁之因谈而成史记固之因彪而续汉书苏子瞻缘老泉而著书易皆观志之事也尹和靖欲不应举
卷下 第 16b 页 WYG0208-0864b.png
伊川曰子有母在是亦养志而已矣
人不足与适章
圣贤之道未有不从源头做起故平天下必始于明德如导河自积石导江自岷山然后沛然莫之能禦君心犹积石岷山也此处不通则横流汎滥矣武侯诫后主以宫府宣公劝德宗以推诚皆此意也尝见先师之告烈皇必归本德化烈皇以为迂世人亦以为迂然烈皇每每忆先师之言罢而召召而罢亦时
卷下 第 17a 页 WYG0208-0864c.png
有格心之处其如一暴十寒天下事已去矣此盖凡为事君者皆当如此即言用人行政之失未尝不以此意行之令君心自悟岂谓谏争者别有一道庆源之说陋矣
有不虞之誉章
毁誉失真孟子虽为一时言之而后世大抵皆然如程朱之门人尽有庸下而无不多誉象山阳明至今毁者不已至于青史其淆弥甚人言盖棺论定君子
卷下 第 17b 页 WYG0208-0864d.png
之论定毁誉之论未始有定也
人之易其言章
不当责任则视天下之事无不可为故言之易先师楹署云远观古事谈何易实证今身做较难此之谓也
人之患章
檀弓曰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师之重如此好为人师者以仁义之道不足
卷下 第 18a 页 WYG0208-0865a.png
动人于是各立异说如见侮不辱圣人不爱己杀盗非杀人山渊平情欲寡刍豢不加甘大钟不加乐非而谒楹有牛马非马之类惊世骇俗人亦靡然从而师之充塞仁义以为天下之患韩子谓师者传道解惑者也顾所传非道为惑愈甚由是而师为世所轻矣宋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卷下 第 18b 页 WYG0208-0865b.png

乐正子从于子敖章
乐正子之从子敖常人视之原无紧要但取其一时之便然在君子则为苟且于敬慎之心未免一丝逗漏故孟子不以细故而略之南轩云既馆于子敖则未免制于子敖此推原太过
不孝有三章
昏礼皆父命亲迎则父醮子而遣之无有子自主其事者舜之当时想瞽瞍不肯主婚尧代为之主所谓
卷下 第 19a 页 WYG0208-0865c.png
以君命临之故云不告而娶非竟不使瞽瞍闻之也若非尧为主人而舜自主之使父不与闻其不孝大于无后矣
仁之实章
仁义礼智乐俱是虚名人生堕地只有父母兄弟此一段不可解之情与生俱来此之谓实于是而始有仁义之名知斯二者而弗去所谓知及仁守实有诸己于是而始有智之名当其事亲从兄之际自有条
卷下 第 19b 页 WYG0208-0865d.png
理委曲见之行事之实于是而始有礼之名不待于勉强作为如此而安不如此则不安于是而始有乐之名到得生之之后无非是孝弟之洋溢而乾父坤母总不离此不可解之一念也先儒多以性中曷尝有孝弟来于是先有仁义而后有孝弟故孝弟为为仁之本无乃先名而后实欤即如阳明言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亦与孟子之言不
卷下 第 20a 页 WYG0208-0866a.png
相似盖赤子之心见父自然知爱见兄自然知敬此是天理源头何消去存天理而后发之为事父乎如王心斋见父赴役天寒起盥冷水见之痛哭曰为人子而令亲如此尚得为人乎于是有事则身代之此痛哭一念不是工夫所到当此处而求之则天理不可胜用矣先儒往往倒说了理气所以为二也朱子曰实字有对名而言者谓名实之实有对理而言者谓事实之实有对华而言者谓华实之实今这
卷下 第 20b 页 WYG0208-0866b.png
实字正是华实之实仁之实本只是事亲推广之爱人利物无非是仁义之实本只是从兄推广之弟长忠君无非是义事亲从兄便是仁义之实推广出去者乃是仁义之华采愚按此实字乃是虚实之实非华实也盖仁义是虚事亲从兄是实仁义不可见事亲从兄始可见孟子言此则仁义始有著落不堕于恍惚想像耳正恐求仁义者无从下手验之当下即是未有明切于此者也乐则生矣始有推广可言然
卷下 第 21a 页 WYG0208-0866c.png
亦非推广不过完全此实何华采之有
天下大悦章
先师曰予尝断焚廪浚井为必无之事只郁陶思君一语相传是实由此推之可见当时弟兄依旧存却大体在但象语是伪舜答是真这是分圣狂处也当时父母兄弟都坐在庸人局内其父母与弟见得事已如此我原无不是处舜见得事已如此我必有不是处才认无不是处愈流愈下终成凡夫才认有不
卷下 第 21b 页 WYG0208-0866d.png
是处愈达愈上便是圣人要之起脚处只是一些子也及瞽瞍允若之日已是认得有不是处矣只与舜争先后之间耳吕新吾曰孝子之于亲也终日乾乾惟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头无论贫贱富贵常变顺逆只是悦亲为主盖悦之一字乃事亲第一传心口诀瞽瞍未底豫以前舜是一天地底豫以后又是一天地故君子不谓命也
卷下 第 22a 页 WYG0208-0867a.png

舜生于诸冯章
象山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按史记舜冀州人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冀州今北京山西境历山
卷下 第 22b 页 WYG0208-0867b.png
晋地雷泽曹地负夏卫地皆中土也孟子何以云东夷乎是史记不足凭也今馀姚上虞两县皆以舜得名其水之经馀姚者曰姚江亦曰舜江其水之经上虞者曰百官江馀姚有历山上虞有握登山舜母之名也有虹漾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有象田其土中耕者往往得古陶器舜之古迹在此两县为最多故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周处风土记云舜东夷之人生姚丘此皆与孟
卷下 第 23a 页 WYG0208-0867c.png
子之言相合顾野王云馀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是乃附会史记而后人反信以为实然大概舜之生在馀姚上虞故曰东夷之人迁于负夏始在中土耳卒于鸣条史记云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今湖广永州宁远县是也按竹书记年云五十年舜陟鸣条鸣条在古之海州今山东莱州府胶州境其地有苍梧山与孟子言合永州无鸣条则知非卒于彼矣岐周今凤翔岐山县郢今荆州府
卷下 第 23b 页 WYG0208-0867d.png
疏云郢故楚都在南郡则知毕在郢之地故曰毕郢非葬文王之毕在渭北咸阳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章
子产出行见有病涉者一时不忍遂以所乘之舆济之此亦偶然之事后人顾以此美子产之政夫为政自有大体繁缨小物也而夫子惜之大夫不可徒行此上下之等威也而以殉其煦煦之仁故孟子以行辟人言之盖徒杠舆梁乃为政者之事一人一朝之
卷下 第 24a 页 WYG0208-0868a.png
惠其细已甚陈平不对决狱钱榖之问亦此意也岂子产真不知为政哉
君之视臣章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为君臣之正道初非有心于报施也孟子之言大概论其事势如此与孔子之语定公者不同非谓其当然也潘兴嗣以此为圣贤之别非矣然后世君骄臣謟习而成故大略视臣如犬马视君如国人者居其七八顾亦有视之如土芥
卷下 第 24b 页 WYG0208-0868b.png
而视君如腹心者君子多出于是如黄石斋成玄升之类有视之如手足而视君如寇雠者小人多出于是如陈演马士英之流又一变局也
无罪而杀士章
天启时江右万忠贞被杖死先忠端公谓杨忠烈曰公可以去矣王文之得免于刘瑾以其去也忠烈然之而不能决他日使李忠毅过先公再商去留先公曰进退当决诸己与人相商定是不成忠烈卒迁延
卷下 第 25a 页 WYG0208-0868c.png
以及难此违孟子之言也
非礼之礼章
吾心之化裁其曲折处谓之礼其妥贴处谓之义原无成迹今以为理在事物依仿成迹而为之便是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盖前言往行皆圣贤心所融结吾不得其心则皆糟粕也曾是礼义而在糟粕乎
中也养不中章
父子兄弟之间纯是一团天性不容直情径行子弟
卷下 第 25b 页 WYG0208-0868d.png
之不中不才即是父兄之不中不才尧舜之子不肖尧舜未尝不自以为憾丹朱商均终是尧舜化之故其立国不至大段放倒弃之则为路人矣如何尽性尝见有名父之子起居饮食之际不稍假借子视其父真如严君而一离父侧便无所不为反不如市井闾阎不教之子盖以父子之情不能相通片时拘束藏垢愈深故孟子以养字言之太和薰蒸无不融洽
人有不为章
卷下 第 26a 页 WYG0208-0869a.png

人唯志在事功则学无原本苟可以得天下则行一不义杀一不辜亦且为之矣其成就甚浅不为者非忘世也退藏于密而后神武不杀叶水心之志陈同父王道甫曰上求而用之者也我待求而后用者也不我用则声藏景寂而人不能窥必我用则智运术展而众不能间若夫疾呼而后求纳说而后用者固常多逆而少顺易忤而难合也二公之自处余则有憾矣正是此意
卷下 第 26b 页 WYG0208-0869b.png

言人之不善章
马援戒子云闻人之恶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此固忠厚之道新安陈氏以为当官而行有奸慝当言又不可顾后患而缄默也亦是补孟子言外之意然有不然者昔逆奄与魏广微将为表里之时魏忠节劾广微先忠端公止之曰君子小人之名无徒过为分别使小人各怀廉耻之心其祸可以少衰一经论列不可望其包羞显与君子为难彼
卷下 第 27a 页 WYG0208-0869c.png
依草附木之精魂公然为青天白日之魑魅矣忠节不听广微遂导奄为恶几移龟鼎岂非后患也而谓当官不可顾乎
仲尼不为已甚章
心无一事才惹些子便为已甚已甚之事但从些子变现出来不为已甚乃是中体
言不必信章
人只于言行上照管故必信必果是告子之义外也
卷下 第 27b 页 WYG0208-0869d.png
大人沛然从心而出不踰言行之矩所谓集义者也大德敦化则小德自然川流矣
不失赤子之心章
赤子之心只知一个父母其视听言动与心为一视听言动在此心便在此无有外来搀和虽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却是知能本然之体逮其后来世故日深将习俗之知能换了本然之知能便失赤子之心大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过将本然之知能扩充至
卷下 第 28a 页 WYG0208-0870a.png
乎其极其体仍然不动故为不失犹夫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知之有不知知之量也以为知之以为不知知之体也人以为事事物物皆须讲求岂赤子之心所能包括不知赤子之心是个源头从源头上讲求事物则千紫万红总不离根若失却源头只在事物上讲求则剪䌽作花终无生意
养生章
圣人制礼于凶礼特详以送死之为大事也荀子曰
卷下 第 28b 页 WYG0208-0870b.png
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榖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人子之事亲承欢膝下事更无大于此者顾不即以当大事许之至于送死之事则养生自此而尽人子之大事始毕始可谓之当大事即送死无憾养生有
卷下 第 29a 页 WYG0208-0870c.png
憾仍是不足以当大事也
君子深造章
道者吾之所固有本是见在具足不假修为然非深造略窥光影以为玩弄则如蜂触纸窗终不能出故必如舜之好问禹之克艰孔之发愤腊尽春回始能得其固有苟非自得则日用之间不过是安排道理打贴世情血气纵横心体无所归宿居之不安也资之深者资之以应万事其出无穷不亦深乎左右逢
卷下 第 29b 页 WYG0208-0870d.png
其源者心与事融外不见人内不见己浑然至善之中万物一太极也盖无处非大德之敦化矣
博学章
自其分者而观之天地万物各一理也何其博也自其合者而观之天地万物一理也理亦无理也何其约也汎穷天地万物之理则反之约也甚难散殊者无非一本吾心是也仰观俯察无非使吾心体之流行所谓反说约也若以吾心陪奉于事物便是玩物
卷下 第 30a 页 WYG0208-0871a.png
丧志矣
以善服人章
两善字不同服人之善不过事为之际假其名色耳养人之善天下皆被其泽沛然莫之能禦也此亦孟子据三代之事言之后世之得天下者岂皆心服哉故得天下易而王天下难也
仲尼亟称于水章
舜之由仁义行原泉之水也告子之义外雨集之水
卷下 第 30b 页 WYG0208-0871b.png
也象山曰涓涓之流积成江河源泉方动虽只有涓涓之微去江河尚远却有成江河之理若能混混不舍昼夜如今虽未盈科将来自盈科如今虽未放乎四海将来自放乎四海如今虽未会其有极归其有极将来自会其有极归其有极然学者不能自信见夫标末之盛者便自荒忙舍其涓涓而趋之却自坏了曾不知吾之涓涓虽微却是真彼之标末虽多却是伪恰如檐水来相似其涸可立而待也故象山先
卷下 第 31a 页 WYG0208-0871c.png
先立乎其大者正恐无本集注以实行言之非知本之学也
人之所以异章
天以气化流行而生人物纯是一团和气人物禀之即为知觉知觉之精者灵明而为人知觉之粗者昏浊而为物人之灵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合下具足不囿于形气之内禽兽之昏浊所知所觉不出于饮食牡牝之间为形气所锢原是截然分别非如佛氏
卷下 第 31b 页 WYG0208-0871d.png
浑人物为一途共一轮回托舍也其相去虽远然一点灵明所谓道心惟微也天地之大不在昆仑旁薄而在葭灰之微阳人道之大不在经纶参赞而在空隙之虚明其为几希者此也君子兼该圣贤而言舜禹汤文武周皆君子也存之者大概言不失此心未曾及工夫也庶民与君子同具此体为习染所坏其灵明不出于血肉则与禽兽同其昏浊矣下文始历举君子存之之事也
卷下 第 32a 页 WYG0208-0872a.png
真西山曰人物均有一心然人能存而物不能存所不同者惟此而已愚谓君子所存存此知觉中之灵明耳其知觉不待存也物所受于天者有知觉而无灵明合下自与人不同物即能存存个恁么庶物者天地万物之理人伦者日用寻常之事明察者即此灵明之贯通光被者也舜之明察尽天地万物皆在妙湛灵明之中瓦砾皮肤更无一物由此而经纶化裁无非仁义之流行不是古来成迹依仿而
卷下 第 32b 页 WYG0208-0872b.png
行之者也由仁义行者原无仁义人见之为仁义行仁义者先有一仁义而后有行则非本然之德性也此处有诚伪之分君子之存正存此由仁义之本然不假于外顾集注之意以行仁义为君子存之之事恐告子之外义得窜入之矣只缘多分等级有圣人有君子有庶民将舜沟而出之君子之外所以其说之缭绕也行仁义者恁是安排得成片段不过在小德中沿流
卷下 第 33a 页 WYG0208-0872c.png
赴海而已此无本之学其间不能不断续便堕不诚先师云为学莫先于辨诚伪苟不于诚上立脚千修万修只做得禽兽路上人
禹恶旨酒章
千圣相传者心也心放他自由不得程子提出敬字直是起死回生丹药禹汤文武周公五君子其功业盖天地孟子不言单就一点忧勤惕虑之心为之描出所谓几希也盖天地也只是个敬天地虽宽广散
卷下 第 33b 页 WYG0208-0872d.png
漫而四时昼夜不敢稍有踰越其间鬼神往来凛凛于祸福之间非此几希为之主宰乎人得此以为心则虫鱼草木瓦石都作鬼神动定矣饶双峰曰未应事以前未发之中如何执得须是事到面前方始量度何处是过何处是不及方可执而用之是就事物上执若先执定这中待事物来便是执一是子莫执中了愚谓未发之前慎独便是执中非如司马君实念一中字之为执也允执厥中执其两端择善固执
卷下 第 34a 页 WYG0208-0873a.png
圣贤何尝讳执若事物之来方始较量其过不及而执之则是先方圆而后规矩非规矩以为方圆也正是子莫之执中后世模棱调停之说皆出于此尧舜犹病祁寒暑雨民之呻吟未有一日息也文王如伤之心亦岂能一日已乎道无穷尽吾之工夫亦日进无疆才操已至之心便去道日远注云民已安矣而视之犹若有伤道已至矣而望之犹若未见非是
卷下 第 34b 页 WYG0208-0873b.png

王者之迹熄章
集注谓平王东迁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诗亡谓黍离降为国风而雅亡也愚谓风雅体制不同音节亦异以黍离而进之于雅是谓不伦孰从而降之耶且齐鲁韩三家之诗为说不同以关雎葛覃卷耳采繁采蘋驺虞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之类皆康王诗王风为鲁诗鼓钟为昭王诗以黍离为王风者独毛诗耳其为王风尚未可定安知其降不降耶若以季札观
卷下 第 35a 页 WYG0208-0873c.png
周乐有歌王风此在孔子未删诗之前却与孔子所删大同焉知非左氏之附会乎孟子言诗亡是风雅颂俱亡也何得单指为雅亡乎先儒之为此说者以国风多东迁以后之诗而二雅止于幽王故云雅亡然王制云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夫二雅为宴享征行述祖刺上其于天下之民风无与也畿甸之中雅之亡不亡非陈诗所及顾东迁后之诗正可以观民风而谓之亡者盖先王之民风不
卷下 第 35b 页 WYG0208-0873d.png
徒知之而已赏罚行于其间藉以为移风易俗之事今礼乐征伐不出于天子而所传之诗乃删诗者之所捃拾则惩劝之法亡矣故曰诗亡先儒谓夫子之作春秋因鲁史之旧文为之笔削于其间非也观孟子言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则是合三书以成之者也盖鲁史记本国之事与其朝聘盟会所及者其于各国不能尽详也晋楚皆良史晋之乘不可见而书赵盾弑其君此乘中之文孔子
卷下 第 36a 页 WYG0208-0874a.png
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楚之梼杌不可见而崔杼弑其君太史书之见杀南史氏闻太史氏尽死执简以往南史氏乃楚之史官也然则春秋之名虽因于鲁而晋楚之史采入者必多窃取之者窃取此三史也
君子之泽章
此承上章言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盖至战国已百四十馀年大略五世其畏惧之心渐已消灭所
卷下 第 36b 页 WYG0208-0874b.png
谓五世而斩也乱臣贼子复接迹于世孟子欲继孔子而作春秋其圣不及孔子故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不能如之但取春秋之旨私相问难作为七篇而已徒犹类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一例集注以受业为师徒之徒失之矣孔丛子有孟子与子思问答考其生卒年不相接其为伪书无疑
可以取章
卷下 第 37a 页 WYG0208-0874c.png

小而取与大而生死不过义中之迹象眼前只见一义应之自然合节若待临取与生死而后辨其可不可总属意见用事不能无伤矣
逄蒙学射章
古者司射之官通名为羿非有穷氏之羿也有穷之羿为寒浞所杀与逄蒙无与自赵岐注误集注因之若篡夏之羿其罪不容诛顾屑屑较厚薄于学射一事则是不能三年之丧而为缌小功之察也
卷下 第 37b 页 WYG0208-0874d.png
左传襄十四年有尹公佗学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学射于公孙丁卫孙文子逐其君献公公孙丁御公庾公差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軥而还尹公佗曰子为师吾则远矣乃反之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其文多与孟子不合公孙丁既非子濯孺子为卫献公御又非郑人庾公差字子鱼非庾公之斯学射于公孙丁者为庾公差非尹公佗庾尹为孙文子所使非卫所使庾尹为叛臣之党岂称端人
卷下 第 38a 页 WYG0208-0875a.png
按以孟子之言左氏之诬甚矣
西子章
世人多以一节概人生平人亦多以一节自恃夫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为君子背之则为小人故为善者不可自恃为恶者不可自弃所争在一念之间耳才提起便是天理才放下便是人欲
天下之言性章
凡人之心当恻隐自能恻隐当羞恶自能羞恶不待
卷下 第 38b 页 WYG0208-0875b.png
勉强自然流行所谓故也然石火电光涓流易灭必能体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而后谓之利其所以不利者只为起炉作灶无事生事常人有常人之起作学人有学人之起作一动于纳交要誉便是常人之起作舍却当下浅者求之事功深者求之玄虚便是学人之起作所谓凿也只为此小智作祟凿以求通天下所以啧啧多事皆因性之不明也今岁冬至日行至某处与天会每日退天一度来岁
卷下 第 39a 页 WYG0208-0875c.png
冬至日行复至原处虽不在前岁宿度上而其原处万古不变所谓故也故定冬至者取至前后日间晷景折取其中定为冬至且以日差比课推定时刻所谓求其故也千岁之日至谓将来之日至今之未来历也非历元之谓历元是故坐而致者是将来性之为故亦万古不变此心此理同也利以行之则参赞化育亦可坐而致矣象山解故为庄子去故与智之故将故字说坏毕竟
卷下 第 39b 页 WYG0208-0875d.png
于千岁日至之节说不去
公行子章
郝仲舆据荀子以公行子有子之丧子之读为人名即燕相子之也齐伐燕哙死子之自燕归齐至是死按荀子公行子之至燕遇曾元于涂杨倞注云孟子曰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赵岐云齐大夫也子之盖其先也杨倞所谓其先者言其先世同出公行氏耳引此以證子之之为公行氏未尝言丧者之即
卷下 第 40a 页 WYG0208-0876a.png
子之也然荀子亦不足凭史记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生于周敬王十五年丙申孔子卒时敬王四十一年壬戌曾子已二十七岁矣曾子之卒不可考然后此不过五十馀年孟子言曾元养曾子檀弓言曾子寝疾病曾元曾申坐于足计曾元已壮年矣其年当与子思不相上下孟子受业于子思后儒略辨其妄以为年不相接者近百年则曾元可知子之与孟子同时安得与曾元问答也且齐之伐燕年表云君哙
卷下 第 40b 页 WYG0208-0876b.png
及太子相子之皆死汲冢纪年曰齐人擒子之而醢其身安得归齐而为寓公甚矣仲舆之好怪也圣贤于人只就事论其理之当然者如待王驩出吊于滕只说不必有言吊于公行子只说朝廷之礼未尝以其为小人而有绝之之意不若后世立朝先分一君子小人之界限凡事必相龃龉至成朋党之祸此等处恐东汉君子尚未能到也
君子所以异章
卷下 第 41a 页 WYG0208-0876c.png

王心斋有明哲保身论言知保身者则必爱身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我身保矣能保身者则必敬身能敬身则不敢不敬人能敬人则人必敬我人敬我则吾身保矣吾身保然后能保家国天下易曰安其身而后动者此也心斋之言若有所为而为之不如孟子之自然也盖心如火也火辄有影人乃其影人之爱敬则我之爱敬可知人之不爱不敬则吾之不爱不敬可知犹影之或
卷下 第 41b 页 WYG0208-0876d.png
正或倒或浓或淡无不从火而来君子亦惟续火薪传不向影处安排也横逆自反者亦如火在木中钻研急迫而后烟生光现以利天下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之谓也若世无横逆则不哭孩儿谁人不能抱得未免为乡人者乡人亦非恶人但为习俗所锢只是较量是非有一报施一往一来以为当然是故求免为乡人最难日用寻常做成窠臼自谓颇无大过顾人
卷下 第 42a 页 WYG0208-0877a.png
已未融一朝患作皆从昔日窠臼中来免为乡人便是君子
禹稷当平世章
用行舍藏因时制宜终不落事局中取办功名若常人之出处为世所操我不能操世便是落于事局饥溺由己隐见皆是此心莫说闭户是容易事乱世之时多少欲定乱者反以之生乱孔明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亦其次也
匡章章
卷下 第 42b 页 WYG0208-0877b.png

匡章不孝之罪固无所逃而出妻屏子自悔之心亦是可原孟子非轻其罪但不弃其改过耳不然世间无改过一路则怙终者多矣世俗不孝士君子自然不犯然细思之其能免者无几苟不能夙兴夜寐便是堕其四支閒谈湎饮便是博奕好饮酒以财物为己有出纳不禀于父母便是好货财私妻子不能检点身心便是从耳目之欲凡事必欲胜人时有争气便是好勇斗狠与世俗相去
卷下 第 43a 页 WYG0208-0877c.png
其间不能以寸父母之生成此身甚难即今吾之知善与不善还是父母的如何反责善于父
曾子居武城章
易卦之位有贵贱而无吉凶然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故君子思不出其位孟子言此深见体易之妙皆从无可无不可一路来
王使人瞷夫子章
卷下 第 43b 页 WYG0208-0877d.png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求异于人便有许多装点出来便非圣人故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常人者圣人而不肯安心者也
舜往于田二章
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不是空空自责盖竭力耕田自以为子职已尽天下之为人子者不过如此我之为人子或有天下人所不及处只此一念横于胸中便是得罪于父母而为父母所不爱舜之搜索于
卷下 第 44a 页 WYG0208-0878a.png
隐微不容丝毫之隔才能与父母同体史记二女妻之以观其内九男事之以观其外非也舜之玄德升闻久为帝之所知而后有二女九男之事若必待观其内外而始知之九男无论矣不亦轻其二女乎舜之号泣在耕田未遇时到得帝使九男二女瞽瞍已允若矣孟子推其心而言之谓俱不足以解忧非真有其事也
卷下 第 44b 页 WYG0208-0878b.png
史记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盖当其未为相时已俨然为诸侯矣故有百官牛羊仓廪岂复并耕而食完廪浚井亦当使百官为之此事势所必无者师弟设为问答以见境遇百变而此心常一
象日以杀舜为事章
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此非禁制使不得为如后世待藩王之事也古者诸侯之卿命于天子舜使
卷下 第 45a 页 WYG0208-0878c.png
端人正士辅导于象象自无暴民之事
咸丘蒙章
字曰文句曰辞作诗之本意曰志如北山之诗莫非字也云汉之诗靡有字也执之则害辞矣莫非王土莫非王臣其辞言一统无外也岂知其志在养父母乎靡有孑遗其辞言民类尽矣岂知其志在忧旱乎朱子不信小序多即辞而定其为某某所作似乎有所依据若以孟子之言律之未免有以辞害志者矣
卷下 第 45b 页 WYG0208-0878d.png
同时与吕伯恭已不相合郝仲舆作毛诗序说未为可非也
尧以天下与舜章
四时行百物生其间主宰谓之天所谓主宰者纯是一团虚灵之气流行于人物故民之视听即天之视听无有二也主事事治不必言矣百神之享一从民情之和悦见之若以响应言天而求之符命谶纬则与求之谆谆然命之者无异矣天岂滞于迹象堕于
卷下 第 46a 页 WYG0208-0879a.png
方隅者哉
人有言章
莫之为而为者寒暑之不爽其则万物之各有其序治乱盈虚消息盛衰循环而不已日月星辰错行而不失其度不见有为之迹顾自然成象不可谓冥冥之中无所主之者所谓天者以主宰言也莫之致而至者致如致师之致万事之来吾有以致之而后至乃人世富贵贫贱生死祸福多有不召而自至者同
卷下 第 46b 页 WYG0208-0879b.png
是圣人也而得位不得位尧舜何以至寿颜子何以至夭皆无以致之者此则气化不齐运数之自为醇驳人生其中不能不受制而无可奈何所谓命者以流行言也流行者虽是不齐而主宰一定死忠死孝当死而死不失天则之自然便是正命若一毫私意于其间舍义而趋生非道而富贵杀不辜行不义而得天下汨没于流行之中不知主宰为何物自绝于天此世人所以不知命也
卷下 第 47a 页 WYG0208-0879c.png

伊尹以割烹要汤章
龟山云寒衣饥食出作入息无非道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以乐尧舜之道夫尧舜之道岂有物可玩哉即耕于有莘之野是已此语本无病朱子谓其言器而遗道言物而遗则岂龟山见识尚未到著察之地伊尹之在莘野必欲自异于野人乎尧舜之事业总然件件理会亦于日用起居不加分毫也朱子以其说与禅宗相近故难之其实与程子百官万务缘来无
卷下 第 47b 页 WYG0208-0879d.png
一事之义一也乐尧舜之道者欲其以尧舜之泽被诸天下耳相传只此一心若己纳之沟中仁之至也其事为之迹原无一定故能变揖逊为征诛
孔子于卫章
命一也然有常人之命有圣人之命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此常人之命也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此圣人之命也常人之命为命所转到得头来方
卷下 第 48a 页 WYG0208-0880a.png
知是命圣人之命浑化于礼义在得不得之先方可谓之知命好事者为之不是毁谤盖躁进者借孔子行事以为达权通变孔子不以为非孟子言如此何以为孔子不开假借一路使门前路径游移不得郝楚望云赵岐以陈侯名周误也史记年表夫子来陈当湣公之六年湣公怀公子名越孔子居陈三年复去适卫则湣公之八年也湣公在位二十四年楚
卷下 第 48b 页 WYG0208-0880b.png
惠王伐陈杀湣公灭陈贞子与陈侯同死者故曰陈侯周臣周臣即忠臣也春秋传卫宗鲁与齐豹云吾将死之事子以周与此同义可證周之即忠也郝说是也但言贞子先在宋为司城后去仕陈此仍注疏之误只因司城为宋官名司城不过掌营城邑安知陈无是名乎既已仕陈而叙宋之官名亦无谓也
伯夷目不视恶色章
此孟子述学问之源流古来原有此数派传之于后
卷下 第 49a 页 WYG0208-0880c.png
世唯孔子立为人极更不可移易不是汎汎定人品之优劣也伯夷一派流而为避世之士伊尹一派流而为功名之士柳下惠一派不善学者则为乡愿而已虽是流弊毕竟滥觞之处过高一层以至如此以时而论之伯夷有秋冬而无春夏尹惠有春夏而无秋冬孔子则四时之气俱备方可称之曰时也天地间刚柔之气自是各有至处不涉以人欲之私皆是参赞化育之人三子非所见之偏盖各出而救
卷下 第 49b 页 WYG0208-0880d.png
世伯夷出而救顽懦伊尹出而救独善自为柳下惠出而救刻薄不得不然孔子则如化工其救在万世不可以一节名之金声玉振非如注之所云也即今大成乐每按一声八音并作齐起齐止不容断续然必始编钟而末编磬合八声而成一声故金石二声相去但有毫釐之间条理云者合众音以成一音一音之中众音未尝不分明也盖一声必主一字如大哉宣圣之类大字
卷下 第 50a 页 WYG0208-0881a.png
要如此条理哉字亦要如此条理字字相连如贯珠无有生涩间断若先击镈钟后击特磬何难之有况镈钟特磬古无是器而乐之起止乃是柷敔也孔子集大成集三子之成条理者清任和便是条理也始条理清任和之脉络分明终条理清任和浑然无迹到得浑然无迹方谓之成然非始之脉络分明则堕于儱侗心之精神谓之圣精神即是智智圣虽分始终其实相离不得射之命中亦是巧力一时俱
卷下 第 50b 页 WYG0208-0881b.png
到若至而不中则是无巧之力非观德之射矣
周室班爵禄章
周礼封国之制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之地方四百里诸伯之地方三百里诸子之地方二百里诸男之地方百里与孟子公侯百里等大相悬绝其实未尝不同世儒拘于百里之论则以周礼为妄注周礼者则据之以破孟子按井田之法方里为井方十里为成方百里为同方千里为圻天子一圻诸侯
卷下 第 51a 页 WYG0208-0881c.png
一同则所谓方百里者特以田计耳若合山林川泽附庸言之则公侯之国不止于百里也如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而泰山在其封内颛臾亦在邦域之中若曰总方百里则土田无几矣故閟宫之诗曰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然则周礼所谓方五百里者盖合山川附庸大约之限言之而礼记所谓鲁地方七百里者则山川附庸之多所以厚周公也夫以井田之制方方整整而天下地势高高下下故山川林麓
卷下 第 51b 页 WYG0208-0881d.png
虽有馀地而不可以画井亩分沟浍者则以为园地莱地牧地散地耳但取其田之平阔者井之是以古者治田各以其地名如济西之田龟阴之田汶阳之田戚田许田盖可田之地画为井洫随其广狭以为多寡故各以地名其田至于封国则总其田计之公侯则足一同之数伯子男以次降焉周礼疏天子封公以五百里之地其一国之税天子食其半侯伯参之一者谓三分之天子食其一分子
卷下 第 52a 页 WYG0208-0882a.png
男四之一者四分之天子食其一此与后世郡县无异郡县之法赋税之入有存留有起解存留者以备郡县之用起解者以进之朝廷康成言若今度支经用馀为司农榖矣自汉以来皆然也然春秋之时列国之税皆奉之霸主无与于天子矣班禄之制自天子而下凡四等国自诸侯而下凡六等其下惟农农田百亩百亩均也而有上农夫至下农夫五等之差则地有肥硗力有强弱也然古者以
卷下 第 52b 页 WYG0208-0882b.png
周尺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今以官尺五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周尺当今浙尺七寸四分今之浙尺当今官尺一尺一寸三分绝长补短则古者百亩当今东田三十三亩有奇也以今三十三亩有奇之田一夫耕之其屋基与其租税之入古又出之公田宜其力赡者食九人而无不足弱者食五人而亦有馀也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朱子谓孟子后出不及见王制之详反欲以周礼正孟子此与
卷下 第 53a 页 WYG0208-0882c.png
信康节而疑文王之卦位同一病痛
敢问友章
献子而友止五人费惠公而师友止二人晋平公而友止一人帝尧而友止一人取友之难如此世之纷纷以为友者何怪乎有绝交之论也
敢问交际章
君子应世处物只在当下更不必追前保往只在守己更不向人分推求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纯是
卷下 第 53b 页 WYG0208-0882d.png
一团生意若一人之来一物之至义乎不义乎起许多卜度怀许多猜疑全然杀机用事以他辞却之又费多少转折吾先自处于不义矣国门之盗不在受与不受如何与他来往况于交际乎
仕非为贫也章
三代之盛士有恒产原无为贫之仕其后不仁而在高位贤人在下始有为贫而仕者久之以仕为营私之地则惟恐不富惟恐不贵矣道不行者泽不加于
卷下 第 54a 页 WYG0208-0883a.png
民言不听于上尸位素餐而不去则无一非为贫也故以居卑居贫严其界限未尝非出处之正会计当牛羊壮长便是居卑之道位卑而言高所言未必国家之大事非所当言而言则于职分有所不尽可知矣
敢问不见诸侯章
多闻与贤异如左史倚相之通九丘八索子产之答实沉台骀黄熊伯宗之对梁山崩之类后世草创之
卷下 第 54b 页 WYG0208-0883b.png
国其制度文为必藉一人以成皆是也贤则有大小之殊故多闻则天子不召师明其重于贤也
一乡之善士章
古人所留者唯有诗书可见诵诗读书正是知其人论其世者乃颂读之法古人诗书不是空言观其盛衰以为哀乐向使其性情不关于世变浮沉蝣晷便不可谓之善士矣非既观其言又考其行也
性犹杞柳章
卷下 第 55a 页 WYG0208-0883c.png

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告子之意以为人生所有唯此知觉理则在于天地万物学者必当求天地万物之理使与我知觉为一而后为作圣之功故以杞柳喻知觉以杯棬喻天地万物之理以杞柳为杯棬喻求天地万物之理融会于我之知觉此与先儒知是知此事觉是觉此理故必格物穷理以致此知其徒恃此知觉者则释氏本心之学亦复何殊第先儒言性即理也既不欲以性归之知觉又不可以性归
卷下 第 55b 页 WYG0208-0883d.png
之天地万物于是谓性受于生之初知觉发于既生之后性体也知觉用也引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以證之静是天性之真动是知觉之自然因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在人心推原其上一层以谓之性性反觉堕于渺茫矣告子不识天性之真明觉自然随感而通自有条理即谓之天理也先儒之不以理归于知觉者其实与告子之说一也晦翁谓如荀子性恶之说有何交涉孟子言其比
卷下 第 56a 页 WYG0208-0884a.png
喻之谬杞柳天之所生杯棬人之所为杞柳何尝带得杯棬来故欲为杯棬必须戕贼仁义之性与生俱来率之即是若必欲求之于天地万物以己之灵觉不足恃是即所谓戕贼也
性犹湍水章
湍水亦即前章之意言其无善无不善也东流西流只是为习所使晦翁谓其善恶混亦非东流西流告子兼善恶以言习抟之激之孟子单以不善言习其
卷下 第 56b 页 WYG0208-0884b.png
善者即从习来亦是导其性之固有耳
生之谓性章
无气外之理生之谓性未尝不是然气自流行变化而变化之中有贞一而不变者是则所谓理也性也告子唯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者谓之性是以入于儱侗已开后世禅宗路径故孟子先喻白以验之而后以牛犬别白之盖天之生物万有不齐其质既异则性亦异牛犬之知觉自异乎人之知觉浸假而草
卷下 第 57a 页 WYG0208-0884c.png
木则有生意而无知觉矣浸假而瓦石则有形质而无生意矣若一概以儱侗之性言之未有不同人道于牛犬者也假使佛氏而承孟子之问必将曰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也其诪张为幻又告子之罪人也
食色性也章
食色性也即是以阴阳五行化生者为性其所谓仁者亦不过煦煦之气不参善不善于其间其所谓义
卷下 第 57b 页 WYG0208-0884d.png
方是天地万物之理告子以心之所有不过知觉而天高地下万物散殊不以吾之存亡为有无故必求之于外孟子以为有我而后有天地万物以我之心区别天地万物而为理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更不必沿门乞火也告子之言总是一意孟子辨之亦总是一意晦翁乃云告子之词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是尚不知告子落处何以定其案哉他日象山死晦翁曰可惜死了告子象山谓心即理也正与告
卷下 第 58a 页 WYG0208-0885a.png
子相反孟子之所以辨告子者恰是此意而硬坐以告子不亦冤乎后来学者胸无泾渭真不异矮人台下之笑也语类晦翁尝与金溪辨义外之说某谓事之合如此者虽是在外然于吾心以为合如此而行之便是内也且如人有性质鲁钝或一时见不到因他人说出来见得为是从而行之亦内也金溪以为此乃告子之见直须自得于己方是若以他人之说为义而行
卷下 第 58b 页 WYG0208-0885b.png
之是求之于外也遂于事当如此处亦不如此不知此乃告子之见耳愚按告子义外是求义于外而行之金溪之言是也晦翁乃谓其必欲自得于己而在外者一切置之不问恐未必然告子既已为理不在内势不得不求之于外不然则内外两无所主焉能自立其说哉程子性即理也之言截得清楚然极须理会单为人性言之则可欲以该万物之性则不可即孟子之言
卷下 第 59a 页 WYG0208-0885c.png
性善亦是据人性言之不以此通之于物也若谓人物皆禀天地之理以为性人得其全物得其偏便不是夫所谓理者仁义礼智是也禽兽何尝有是如虎狼之残忍牛犬之顽钝皆不可不谓之性具此知觉即具此性晦翁言人物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不知物之知觉绝非人之知觉其不同先在乎气也理者纯粹至善者也安得有偏全人虽桀纣之穷凶极恶未尝不知此事是恶是陷溺之中其理亦全物之此
卷下 第 59b 页 WYG0208-0885d.png
心已绝岂可谓偏者犹在乎若论其统体天以其气之精者生人粗者生物虽一气而有精粗之判故气质之性但可言物不可言人在人虽有昏明厚薄之异总之是有理之气禽兽之所禀者是无理之气非无理也其不得与人同者正是天之理也释氏说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彼欲济其投胎托舍之说蠛蠓之微与帝王平等父母之亲入禽兽轮回正坐人物一气充类以至无理也盖人而丧其良心入于禽兽者
卷下 第 60a 页 WYG0208-0886a.png
有矣未有禽兽而复为人者也投胎托舍偶而一见亦自有之未有展转不已如释氏之论自家亦说不去也
公都子问性章
性无善无不善后世释氏不思善不思恶之说近之但释氏无善无恶以理为障更不复求与告子性无善恶复求理于外者为异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扬子善恶混之说近之可以为善为不善似与无善
卷下 第 60b 页 WYG0208-0886b.png
无恶相类但其可以为者于性中藏此善恶根苗故不同也有性善有性不善韩子三品之说近之后儒气质之说亦近之先儒之言性情者大略性是体情是用性是静情是动性是未发情是已发程子曰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则性是一件悬空之物其实孟子之言明白显易因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发而名之为仁义礼智离情无以见性仁义礼智是
卷下 第 61a 页 WYG0208-0886c.png
后起之名故曰仁义礼智根于心若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先另有源头为仁义礼智则当云心根于仁义礼智矣是故情性二字分析不得此理气合一之说也体则情性皆体用则情性皆用以至动静已未发皆然才者性之分量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发虽是本来所具然不过石火电光我不能有诸己故必存养之功到得溥博渊泉而时出之之地位性之分量始尽希贤希圣以至希天未至于天皆是不能尽
卷下 第 61b 页 WYG0208-0886d.png
其才犹如五榖之种直到烝民乃粒始见其性之美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则性体尚未全也或曰恻隐羞恶恭敬是非执已发而遗未发无乃近于无头学问乎曰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不待发而始有也未发之时此四者未尝不流行于中即使发之时四者有何声臭之可言乎若必以不容说者为头脑则参话头以求本来面目者为正学矣
富岁子弟多赖章
卷下 第 62a 页 WYG0208-0887a.png

此章是性相近习相远注疏孙淇澳先生曰今若说富岁凶岁子弟降才有殊说肥硗雨露人事不齐而谓麰麦性不同人谁肯信至所谓气质之性不过就形生后说若禀气于天成形于地受变于俗正肥硗雨露人事类也此三者皆夫子所谓习耳今不知为习而强系之性又不敢明说性而特创气质之性之说此吾所不知也如将一粒种看生意是性生意默默流行便是气生意显然成象便是质如何将一粒
卷下 第 62b 页 WYG0208-0887b.png
分作两项曰性好气质不好所谓善反者只见吾性之为善而反之方是知性若欲去气质之不善而复还一理义之善则是人有二性也二之果可为性否语类问理义之悦吾心理义是何物心是何物曰此说理义之在事者愚按此理义即天所降之才也故为心之所同然若在于事尽有此然而彼不然者如何能同程子曰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
卷下 第 63a 页 WYG0208-0887c.png
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张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愚谓气质之性既是天赋如何可反若反之反似为伪盖天命至精些少著不得人为故人在陷溺之中凭他搏噬纷夺此一点良心毕竟自要出头别教有云丈夫食少金刚终竟不消要穿出身外何以故金刚不与身中杂秽同止故天命之性岂特如金刚一切清浊偏正刚柔缓急皆拘他不得
卷下 第 63b 页 WYG0208-0887d.png
如谓水本清也以净器盛之则清不净器盛之则臭以污泥之器盛之则浊本然之清未尝不在但既臭浊猝难得清果若是则水一性也器一性也性之夹杂如此安所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乎先儒只缘认习字大狭堕地已后之习无论矣人乃父母之分身当其在胎之时已有习矣不然古人之言胎教何也总之与性无与也
牛山之木章
卷下 第 64a 页 WYG0208-0888a.png

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此即喜怒哀乐未发之体未尝不与圣人同却是靠他不得盖未经锻鍊一逢事物便霍然而散虽非假银却不可入火为其平日根株久禅宗席平旦之气乃是暂来之客终须避去明道之猎心阳明之隔疟或远或近难免发露故必须工夫才还本体此念庵所以恶现成良知也世人日逐于外喘汗不已竟无一安顿处到得气机
卷下 第 64b 页 WYG0208-0888b.png
收敛之时不用耳目则葭管微阳生意渐回息生也好恶与人相近正形容平旦之气此气即是良心不是良心发见于此气也但使此气虚灵不昧以之应事接物则旦昼自然合节朱子却言夜气上未有工夫只是去旦昼理会未免倒说了平旦之气即是寂然不动之体乍见嘑蹴即是感而遂通好恶与人相近即是喜怒哀乐之未发感而遂通即是发而中节孟子指点出来使人人可认不堕于有无二边
卷下 第 65a 页 WYG0208-0888c.png
程子言心要在腔子里腔子指身也此操存之法愚则反之曰腔子要在心里今人大概止用耳目不曾用心识得身在心中则发肤经络皆是虚明佛氏有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何处容其出入天性生生之几无时或息故放失之后少间又发第人不肯认定以此作主宰耳认得此心便是养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自不能已旦昼牿亡未尝非此心为之用而点金成铁迷却当下矣
卷下 第 65b 页 WYG0208-0888d.png
孟子言良心何不指其降衷之体言之而形容平旦之气似落于迹象不知此即流行之命也知此即为知命犹之太虚何处不是生意然不落土则生机散漫无所收拾佛氏以虚无为体正坐不知命
无或乎王之不智章
阳明尝曰吾起初为学尚未力后来被朋友夹持遂放倒不得是故为善未有独成者总是不专心致志专心致志自能求助于君子不为小人所惑陈氏分
卷下 第 66a 页 WYG0208-0889a.png
作两项非也
鱼我所欲也章
凡人之学问不著到于生死终是立脚不定盖世间所最不可忍者只有死之一路功夫到此都用不著如欲从生死上研磨终如峭壁非人力攀援所及唯有一义能将生死抹去死之威力至此而穷化险阻而为平易程子曰能尽饮食言语之道则可以尽去就之道能尽去就之道则可以尽生死之道故孟子
卷下 第 66b 页 WYG0208-0889b.png
只将辞受取与之间说得平常而至烦难者即此而在佛氏生死事大终不脱怖心
仁人心也章
仁无迹象可言孟子于无迹象之中指出迹象人人可以认取如仁义礼智根于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云云仁人心也不一而足盖人之为人除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外更无别心其憧憧往来起灭万变者皆因外物而有于心无与也故言求放心不必言求
卷下 第 67a 页 WYG0208-0889c.png
理义之心言失其本心不必言失其理义之心则以心即理也孟子之言明白如此奈何后之儒者误解人心道心岐而二之以心之所有止此虚灵知觉而理则归之天地万物必穷理而才为道心否则虚灵知觉终为人心而已殊不知降衷而为虚灵知觉只此道心道心即人心之本心唯其微也故危伊尹之言先知先觉初不加以知此理觉此理一字盖无理之知觉则禽兽矣人心顾如是哉岂可比而同之乎
卷下 第 67b 页 WYG0208-0889d.png
李延平曰仁人心也孟子不是以心名仁罗文庄曰延平之见卓矣唐伯元曰二子可谓有功于孟子愚则以为明与孟子之意相反何言功也先儒之求放心者大概捐耳目去心智反观此澄湛之本体澄湛之体堕于空寂其应事接物仍俟夫念头起处辨其善恶而出之则是求放心大段无益也且守此空寂商贾不行后不省方孟子何必又言义人路乎盖此心当恻隐时自能恻隐当羞恶时自能
卷下 第 68a 页 WYG0208-0890a.png
羞恶浑然不著于人为惺惺独知旋乾转坤俱不出此自然之流动才是心存而不放稍有起炉作灶便是放心
人之于身章
民非水火不生活饮食之事与生俱生养生送死郊天祭地皆取办于饮食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是故至粗之物自圣人用之即为礼乐自世人用之即为嗜欲贵贱大小亦从世人为分别身之泰也通
卷下 第 68b 页 WYG0208-0890b.png
体神明朵颐是尚百骸分析夫以参天两地之身而较之以一指寸肤其细已甚哀哉
钧是人也章
耳主于听目主于视皆不离事上心以思为体思以知为体知以虚灵为体不著于事为发于本体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者所谓照心也先立者立此而已世人之心离了事物更无泊处只得徇于耳目耳目非小徇事物则小矣此天之所与我者与汤诰之惟
卷下 第 69a 页 WYG0208-0890c.png
皇降衷刘康公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皆谓此心也集注以耳目心三者为天之所与失之矣
仁之胜不仁章
此为当时诸侯言之新安陈氏之说是也如徐偃王以仁义而失国宋襄公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而败死而灭国辟土地者多出自残忍诈谋之人谓水不胜火当时想有此论故孟子以杯水概此一流
五榖者章
卷下 第 69b 页 WYG0208-0890d.png

仁之于心如榖种之生意流动充满于中然必加艺植灌溉之功而后始成熟易言一阴一阳之道道不离阴阳故智不能离仁仁不能离智中焉而已继之即戒惧慎独之事成之即中和位育之能在孟子则居仁由义有事勿忘者继之之功反身而诚万物皆备者成之之候继之者继此一阴一阳之道则刚柔不偏而粹然至善矣如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虽然未可以为善也从而继之有恻隐随有羞恶有辞让
卷下 第 70a 页 WYG0208-0891a.png
有是非之心焉且无念非恻隐无念非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而时出靡穷焉斯善矣成之者成此继之之功即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之谓向非成之则无以见天降之全到得成之方可谓之熟不然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终归无用
任人有问章
任人不知礼以礼是死板格套故有此问夫礼以义起从吾心之安不安者权衡而出之奚有滞而不通
卷下 第 70b 页 WYG0208-0891b.png
之处
曹交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一语此孟子继往圣开后学一大节目徐行尧服人人能之即人人可以为尧舜也只在著察之间耳后之儒者将圣人看得烦难或求之静坐澄心或求之格物穷理或求之人生以上或求之察见端倪遂使千年之远亿兆人之众圣人绝响一二崛起之士又私为不传之秘至谓千五百年之
卷下 第 71a 页 WYG0208-0891c.png
间天地亦是架漏过时人心亦是牵补度日是人皆不可以为尧舜矣所谓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自阳明之心学人人可以认取圣脉后来近溪只就人所行所习当下指点出著察一路真觉人人去圣不远要知孟子亦是此意只在徐行尧服人所易知处点出何至持灯而乞火也曹交亦有志之士何以见其事长无礼求道不笃集注无乃深文欤详乌获一段言力非可强而有也故有胜有不胜至
卷下 第 71b 页 WYG0208-0891d.png
于尧舜其本体人人俱有无所俟力岂有不胜之患陈氏之论不明
小弁章
甬上讲诗至凯风章万贞一言不安其室不得谓亲之过小陈介眉以旧说折之余是贞一而未有以应也后见宋晁说之诗序之论云孟子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而序诗者曰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是七子之母者于先君无妻道于七
卷下 第 72a 页 WYG0208-0892a.png
子无母道过孰大焉孟子之言妄欤孟子之言不妄则序诗非也始恍然于贞一之说
宋牼章
战国之君但知有利不利故策士得行其说以利不利说之则兵可罢以仁义说之则兵未必可罢然而孟子必欲以仁义易利者兵不罢则害在人身唯利自视则害在心术也
先名实章
卷下 第 72b 页 WYG0208-0892b.png

功利之学必核之以名实故当时之辨名实者纷然荀子曰见侮不辱圣人不爱己杀盗非杀人也此惑于用名以乱名者也山渊平情欲寡刍豢不加甘大钟不加乐此惑于用实以乱名者也非而谒楹有牛马非马也此惑于用名以乱实者也淳于髡亦是此意髡之所论在迹孟子之所论在心
鲁欲使慎子章
孟子末年当鲁平公之世平公之父为景公二十九
卷下 第 73a 页 WYG0208-0892c.png
年景公之父为康公九年康公之父共公二十二年鲁平公元年为齐湣王十年鲁景公二十一年为齐湣王元年鲁景公二年为齐宣王元年鲁共公元年为齐威王四年据齐世家鲁之伐齐在威王六年自后齐强大不见鲁伐齐之事岂慎子将军因孟子之言而止耶鲁之伐齐自是不能取胜孟子不以利害言而以志仁为主此根本之学也是时列国求富强者皆从一
卷下 第 73b 页 WYG0208-0892d.png
己起见志仁者从民生起见从民生起见即莅中国朝秦楚而无不可从一己起见即固有之地亦在所当损
二十而取一章
以二十取一为不可者亦是封建之制非什一不足以备用然当时田授于上故税其十一而无愧今以民所自买之田必欲仿古之什一己为不伦且封建变为郡县苟处置得宜以天下而养一人所入不赀
卷下 第 74a 页 WYG0208-0893a.png
则二十取一何为不可汉氏三十而税一未见其不足也
鲁欲使乐正子章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人未有不好善者只为私心自胜不惟不好善且从而恶善矣今有人语之曰某人善则必曰伪也不然则曰是固尝为不善矣又有人语之曰某人不善则喜谈而乐道之矣
舜发于畎亩章
卷下 第 74b 页 WYG0208-0893b.png

天降大任以其动心忍性而知其降也天无心而成化未尝择人而降之顾不能动忍死于忧患便是不降尝见释氏以离四句绝百非方有入处今以境遇穷极锻鍊出来是实受用之地不徒向语言脱空去也
尽其心者章
孟子所谓扩充动心忍性强恕而行皆是所以尽心性是空虚无可想像心之在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卷下 第 75a 页 WYG0208-0893c.png
可以认取将此可以认取者推致其极则空虚之中脉络分明见性而不见心矣如孺子入井而有恻隐之心不尽则石火电光尽之则满腔恻隐无非性体也人与天虽有形色之隔而气未尝不相通知性知天同一理也易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者尽其心也心即理也故知性知天随之矣穷理则性与命随之矣孟子之言即易之言也先儒未尝不以穷理为入手但先儒以性即理也是公共的道理而心是
卷下 第 75b 页 WYG0208-0893d.png
知觉知得公共的道理而后可以尽心故必以知性先于尽心顾其所穷乃天地万物之理反失却当下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之理矣人心为气所聚勿忘勿助此气常存稍涉安排则霍然而散不能自主故必须存存得恰好处便是养不是两件工夫易言成性存存可知是一也存心正是尽心天下之理皆非心外之物所谓存久自明而心尽矣造化流行之理万有不齐小之而为穷通得丧大之
卷下 第 76a 页 WYG0208-0894a.png
而为生死夭寿此不齐者正是其画一所在所谓命也立命则从流行处见主宰生死不过昼夜耳不知者以为有义理之命有气数之命天固有两命乎
莫非命也章
生死原是一途凡人贪生畏死所以岐而二之昔祁世培问先师曰人于生死关头不破恐于义理尚有未净处先师曰若从生死破生死如何破得只从义理辨得清认得真有何生死可言义当生自生义当
卷下 第 76b 页 WYG0208-0894b.png
死自死眼前止见一义不见有生死在后来先师与世培之死允蹈斯言也尽其道道即义也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则知非其道而生者之非正命矣岩墙桎梏无论死生皆非正命
万物皆备章
盈天地间无所谓万物万物皆因我而名如父便是吾之父君便是吾之君君父二字可推之为身外乎然必实有孝父之心而后成其为吾之父实有忠君
卷下 第 77a 页 WYG0208-0894c.png
之心而后成其为吾之君此所谓反身而诚才见得万物非万物我非我浑然一体此身在天地间无少欠缺何乐如之恕即仁之下手处非有安强之分强之云者即反身之功思诚之则也故诚外无学立诚焉尽之矣
行之而不著章
天地间道理平铺夫妇可以与知谁能出不由户孩提知爱知敬率性而行道不可离说是无工夫未尝
卷下 第 77b 页 WYG0208-0894d.png
无工夫说是无戒惧未尝无戒惧人人如此个个圆成只为妄动手脚凡人动于利欲未免倒行逆施学人不肯安于本分求著求察去之所以更远昔许敬庵言童仆之服役中节者皆道心也高忠宪初甚疑之其后体认之久忽觉平日所谓惺然常明之心还是把捉之意而蚩蚩之民有如鸢飞鱼跃出于任天之便者反有合于不识不知之帝则耳
耻之于人章
卷下 第 78a 页 WYG0208-0895a.png

当时游说之士不出机变之巧及其说行以此誇耀于列国景春之徒欣羡之不置一时以为经济岂复知为耻哉不若人孟子以禽兽比之也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
待文王章
学莫先于立志立志则为豪杰不立志则为凡民凡民之后兴者草上之风必偃耳吾因而有慨如洛闽大儒之门下碌碌无所表见仅以问答传注依样葫
卷下 第 78b 页 WYG0208-0895b.png
芦依大儒以成名者是皆凡民之类也故吾读宋之文集遇此等便不欲观无奈世眼易欺不敢置可否于其间使此学日流于肤浅耳
附之以韩魏章
今人贫贱则欿然贵富则盈满何曾著到自己所以忙迫一世苟能不以此为意其志必有所在矣
霸者之民章
霸者只在事功上补凑王者在心术上感动民之应
卷下 第 79a 页 WYG0208-0895c.png
之亦截然不同驩虞者民为法制所缚无争斗作乱之事皞皞则孝弟忠信相感而化所谓必世而后仁者是也王者未必不行霸者之事而霸者不能有王者之心就如汉唐之治当其太平之时民自驩虞终不免于杂霸三代之治即其末也故家遗俗流风善政尚有王者气象后世之民但有啼号愁惨求驩虞亦无矣王者吾不得而见之得见霸者斯可矣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章
卷下 第 79b 页 WYG0208-0895d.png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有亲亲而后有仁之名则亲亲是仁之根也今欲于亲亲之上求其所发者以为之根有敬长而后有义之名则敬长是义之根也今欲于敬长之上求其所发者以为之根此先儒所以有性中曷尝有孝弟来之论性学之不明由此故也
舜之居深山章
野人之在深山与舜之在深山其食息动静本皆是道不但舜不异野人即野人亦不能异舜野人凝滞
卷下 第 80a 页 WYG0208-0896a.png
于物未免将不识不知之体化为知识舜则胸中豁豁无些子积滞善言善行亦只野人之言行沛然莫禦行所无事还其野人之本分而已
无为其所不为章
不为不欲良知也无为无欲致良知也本是直捷无加勉强人却为闻见多了依傍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无地非我出路所不为者似乎可为所不欲者似乎可欲以至初心渐渐失却学者但当于自心欺瞒不
卷下 第 80b 页 WYG0208-0896b.png
得处提醒作主便是圣贤路上人
广土众民章
其生色也所谓目击道存夫子无行不与之妙向使高谈仁义而与灶养学究同其动定则中之所存便可料算故学必到睟面盎背方有根柢
伯夷辟纣章
五亩之宅说者皆云古者授田二亩半在田二亩半在邑习闻而莫知其非也匠人营国不过方九里九
卷下 第 81a 页 WYG0208-0896c.png
九八十一为方一里者八十一方一里之地为九百亩以八十一倍算不过七万二千九百亩耳其中有王宫有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又道涂九经九纬每经途阔九轨又九卿以至于三百六十官各有公署自公卿而下至于上士中士各有馆舍如诗所云退食自公适子之馆者又皆有家庙又有宾馆神祠作坊仓库狱囚以上诸项度于王国之中必三分去二所存不过二三万亩耳而六乡之民七万五千家工商
卷下 第 81b 页 WYG0208-0896d.png
各不下万家即人给以半亩势所不能况二亩半乎孟子云愿受一廛而为氓礼记云儒有一亩之宫参观之是知二亩半之说妄矣以今世目验之小民有地二十步便可造屋三四间足以成家矣则古者一亩百步之地当必容四五家二亩半之地当必容十馀家也然则孟子所云五亩之宅皆在田野与邑中无与明矣
孔子登东山章
卷下 第 82a 页 WYG0208-0897a.png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今诸子百家言人人殊亦必依傍圣门之一知半解而后得成其说何曾出此范围譬之于水则断潢绝港无波涛汹涌之观譬之于明则爝火阳焰所照无几能如圣门之观澜必照乎盖诸子出其私智穿凿于一隅一曲井蛙之见或断或续不成片段故不可达之天下所谓致远恐泥也
鸡鸣而起章
卷下 第 82b 页 WYG0208-0897b.png

利与善之间真所谓毫釐千里此是第一步一生聪明力量都为此一步所用野葛人参共生一本辨之不得不早也
杨子取为我章
杨子墨子子莫虽判然不同却都只在事为上简点所以有过不及事之过不及处便是恶事念之有依著处便是恶念天地间道理平铺无方所而有规矩所谓权也吾辈时常动一善念细揣之终是多这念
卷下 第 83a 页 WYG0208-0897c.png
有这念便有比偶有为我便有为人有中立比偶生焉有比偶便有贞胜譬如一匹绢才说细便有粗者形他又有更细者形他故曰毛犹有伦有伦则害道
饥者甘食章
古人见道亲切将盈天地间一切都化了更说甚富贵贫贱故曰所过者化世人但见富贵贫贱之充塞更转身不得以为莫大之事孟子以饥渴二字括之便觉甚轻
卷下 第 83b 页 WYG0208-0897d.png

有为者章
此理本是易简直截欲仁仁至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奈何世之学者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自为支离之说以自缠绕穷年卒岁靡所底丽是以有掘井九轫而不及泉者何如尽捐故技反身而自足乎
尧舜性之也章
性之为自诚而明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身之为自明
卷下 第 84a 页 WYG0208-0898a.png
而诚勉而后中思而后得诚无浅深皆由中而出也久假而不归者不归于帝王之诚乌知其非有则以五霸终不知其非己有也彼方有功业可见有声名可借以其在外者为己之所有也不然虽己所不欲为迁于事势而不得不为岂己之所有哉
伊尹曰章
伊尹之志以救民为主所谓民为贵君为轻也放太甲于桐与放桀于南巢其义一也向使桀能迁善改
卷下 第 84b 页 WYG0208-0898b.png
过未尝不可复立太甲不能贤岂可又反之乎后世之视天下以为利之所在故窜夺之心生焉
仲子不义与之齐国章
后世人心汨没于利欲故利之所在视为极重之事齐国之利尤为非望而世之好名者亦遂以让国为绝行非圣人不能至于日用伦常之间视为琐琐末节不屑关怀如此则是宋人之名母而为圣人者必乖戾绝群归之许由之辈尧舜为不足数矣乾坤之
卷下 第 85a 页 WYG0208-0898c.png
所以不毁人类之所以不灭全在亲戚君臣上下太和保合人皆可以为尧舜矣当时许子之并耕仲子之离母皆墨子之徒孟子所以距之也战国策赵威后谓齐使者曰于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自范之齐章
睟面盎背广居之气象也下此之气象皆因所居而
卷下 第 85b 页 WYG0208-0898d.png
变余尝言今日士大夫大概多市井之气并其所居者而失之矣有能不脱学堂之气则十无一二也世风之下如此
形色章
形色气也天性理也有耳便自能聪有目便自能明口与鼻莫不皆然理气合一也心是形色之大者而耳目口鼻其支也圣人践形先践其大者而小者从之
卷下 第 86a 页 WYG0208-0899a.png

道则高矣章
道无形体精义入神即在洒扫应对之内巧即在规矩之中上达即在下学不容言说一经道破便作光景玩弄根本便不帖帖地庄子曰北溟有鱼曰鲲化而为鹏九万里风斯在下然听其自化也使之化则非能鹏也
以道殉身章
以道殉身者事君能致其身此身非吾之所得有也
卷下 第 86b 页 WYG0208-0899b.png
以身殉道者世既丧道道自吾存天下非之而不顾也以道殉人者时风众势便以为道逐队趋之终身不识道之所在
君子之于物章
自佛氏轮回之说兴人物浑然一途人转为物物转为人一人之身其过去现在未来不知多少父母或前生之父母为吾今世之犬马今世之妻孥或是前生之父母故其视现在之父母不过适然之相值飒
卷下 第 87a 页 WYG0208-0899c.png
然来去此多生百千之父母何者为亲孝亲一念从此斩绝古来辟佛者于此等伤害天理处反置之不道何也及袁了凡设功过格今世奉行之者以虫螺蠢动之生准折其忤亲陷人之事于是肆然为恶以为吾有某功可抵也又与于不仁之甚者矣
尽信书章
武成云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是商人自
卷下 第 87b 页 WYG0208-0899d.png
相杀也孟子言以至仁伐至不仁何其血之流杵是明言武王杀之两意相背则知孟子所见之武成非孔安国古文之武成也古文之伪此亦一證
梓匠轮舆章
规矩熟而巧生巧即在规矩之中犹上达即在下学之中学者离却人伦日用求之人生以上是离规矩以求巧也庄周斲轮之喻欲舍仁义以求道德舍糟粕以求古人之不可传正与孟子之意相反
卷下 第 88a 页 WYG0208-0900a.png

好名之人章
让国之人必其私欲净尽诚中形外而后能之若夫矫强一时好名起见则好利之见埋藏于内不知不觉从不及简点处条然发露出来犹如见猎心动数十年之心不知伏在何所未易削除也
民为贵章
周礼疏云社者五土之总神以句龙生时为后土官有功于土死配社而食稷者五榖之长立稷以表神
卷下 第 88b 页 WYG0208-0900b.png
名弃为尧时稷官立稼穑之事有功于民死乃配稷而食名为田正按此则后土也田正也皆是人鬼社稷乃是造化之迹象天地间无一物不有鬼神然其功用之及人非同类则不能以相通社稷二气发扬莽荡如何昭格故必假己死龙弃之人鬼与我同类而通其志气是故配食者非仅报其功也即如郊天祭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殷人禘喾而郊冥周人禘喾而郊稷亦是此意吾与
卷下 第 89a 页 WYG0208-0900c.png
祖宗同气藉其配食以与天地相通先儒谓以此崇其祖父只见得一端耳句龙之配社弃之配稷亦以王者之社稷而言下此一国一乡莫不有社稷则其配食者不必同于王社凡没而祭于社者皆是配食今之城隍土榖莫不以古来著名者实之如文文山之为北平城隍周新之为浙江城隍吕珍之为绍兴城隍郑虎臣之为会稽土榖之类皆在耳目间非著名者之为城隍土榖也亦犹句龙弃之配食一方耳
卷下 第 89b 页 WYG0208-0900d.png
盖城隍土榖之威灵非人鬼不能运动也由是言之旱乾水溢则威灵澌灭祭不能享其变置社稷也有何不可
仁也者人也章
仁者天之生意待人而凝理不离气也由是而之焉之为道彼欲求之于未生之前者非吾之所谓道也
口之于味章
耳目口鼻是气之流行者离气无所为理故曰性也
卷下 第 90a 页 WYG0208-0901a.png
然即谓是为性则理气浑矣乃就气中指出其主宰之命这方是性故于耳目口鼻之流行者不竟谓之为性也纲常伦物之则世人以此为天地万物公共之理用之范围世教故曰命也所以后之儒者穷理之学必从公共处穷之而吾之所有者唯知觉耳孟子言此理是人所固有指出性真不向天地万物上求故不谓之命也顾以上段是气质之性下段是义理之性性有二乎
卷下 第 90b 页 WYG0208-0901b.png

浩生不害章
好必于善恶必于恶性本如是感物而动则有欲有不欲能不失其性体而可欲在善是知及之也善无形质不可把捉我即可欲之而落于想像终非己有如颜子之拳拳服膺是仁守之也有诸己是学者第一关作圣之基在是诚伪之分在是从此以往美大神圣日新又新始有工夫可加耳
有布缕之征章
卷下 第 91a 页 WYG0208-0901c.png

布缕之征唐之所谓调也出之于地以地植桑麻耳后来地与田浑两税之夏税秋粮以蚕成于夏故谓之夏税粟米之征唐之所谓租也力役之征唐之所谓庸也三代盛时井田之制民但助耕公田未尝征其粟米也力役之征据周礼赋法三十夫使出马一匹甲士一人步卒二人三百夫出革车一乘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三千夫出革车十乘甲士百人步卒二百人三万夫出革车百乘甲士千人步卒二千人
卷下 第 91b 页 WYG0208-0901d.png
有巾车以授车有马质以授马有牛人以共牛有司兵以授兵有司甲司戈楯司弓矢以各授其器未尝取具于民间也一乘赋三十人止供力役一岁不过三日岂足为扰布缕之征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不过尺绢大段易办故并用之而无害据孟子之言其时赋法之厉民尽破三代之制矣然数者之征皆凭户口为政所以盛世之编户非户户而编之也必阅其有丁有力能充赋役者而后著之于籍辨其贵贱
卷下 第 92a 页 WYG0208-0902a.png
老幼废弱者此五者皆籍所不书赋役不及焉贱谓贫不能自存者楚蔿敖之为政也曰大户已责赵尹铎之治晋阳也曰损其户数所以政不苛而民不怨也即如唐开宝全盛之时户不登千万若以实论之浙东西两道之地其户岂止千万哉盖下户之不登于版籍者多矣黄霸伪增户口亦只是搜括遗漏填之于册非以无为有也诸葛亮谓刘先主曰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少令游户皆自实此皆衰世之事
卷下 第 92b 页 WYG0208-0902b.png
故欲民无困其于户口当加之意焉切不可徒仍旧贯也
人皆有所不忍章
不忍不为之心人皆有之但石火电光断潢绝港不忍于此或忍于彼不为于此或为于彼壅塞而不流行苟能时时以此为主则达矣至于无欲害人无为穿窬无受尔汝即甚蔽锢之人此心常在无有灭熄苟一返之而是矣然此心流注甚深世人知其粗不
卷下 第 93a 页 WYG0208-0902c.png
知其细粗者人所共见其细者如以言餂以不言餂若是乎应对之常人藏财物于家穴墙而取之人藏思虑于胸钩隐而出之同一机心用事岂以人所不见谓之不同类哉
尧舜性者也章
此为性命合一之学尧舜汤武不过生知学知之异皆率性而行者也中礼哭死不回必信所以尽性莫之致而致之为命若为生干禄正行则是有所致而
卷下 第 93b 页 WYG0208-0902d.png
欲致之也非命之本然而于性有所不尽矣尧舜汤武所谓尽性以至于命者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章
太极图说曰主静立人极此之静与动静之静判然不同故自注云无欲故静本是赵岐论语仁者静之注移之于此然濂溪言无欲而孟子言寡欲者周子先天之学动而有不动者存著不得一欲字孟子养心是学者工夫离不得欲字心之所向谓之欲如欲
卷下 第 94a 页 WYG0208-0903a.png
正欲忘欲助长皆是多欲但以诚敬存之便是寡欲盖诚敬亦是欲也在学者善观之而已
孔子在陈章
世道交丧圣王不作天下之大兆民之众要不能空然无所挟以行世则遂以举世之习尚成为学术但论其可以通行不必原其心术揣摩世态陪奉人情在世路则为好人在朝廷则为鄙夫凡朝廷之资格官府之旧规往来之情面胥吏之成例弥缝周至无
卷下 第 94b 页 WYG0208-0903b.png
有罅漏千百年来糜烂于文网世法之中皆乡愿之薪传也即有贤者头出头没不能决其范围苟欲有所振动则举世目为怪魁矣以是诗文有诗文之乡愿汉笔唐诗袭其肤廓读书有读书之乡愿成败是非讲贯纪闻皆有成说道学有道学之乡愿所读者止于四书通书太极图说近思录东西铭语类建立书院刋注四书衍辑语录天崩地拆无落吾事夫子之恶之亦逆料其祸必至于是也狂狷是不安于流
卷下 第 95a 页 WYG0208-0903c.png
俗者免为乡人方有作圣之路
由尧舜至于汤章
此是孟子自序如庄子之天下史迁之六家指要一例道之在天地间人人同具于穆不已不以一人之存亡为增损故象山云且道天地间有个朱元晦陆子静便添得些子无了后便减得些子然无添减而却有明晦贞元之会必有出而主张斯道者以大明于天下积久而后气聚五百岁不为远也尧舜以来
卷下 第 95b 页 WYG0208-0903d.png
其期不爽至孟子而后又一变局五百岁之期杳不可问然而无有乎尔孟子不敢以见知自居也则亦无有乎尔言五百岁之后未必有闻知也盖孟子已自前知不待韩子言轲死不得其传而后信也说者谓孟子殁千五百年而周子出河南两程子为得其传虽然大醇而小疵终不及于三代岂世运之递降乎吴草庐曰尧舜而上道之元也尧舜而下其亨也洙泗鲁邹其利也濂洛关闽其贞也余以为不然尧
卷下 第 96a 页 WYG0208-0904a.png
舜其元也汤其亨也文王其利也孔孟其贞也若以后贤论之周程其元也朱陆其亨也姚江其利也蕺山其贞也孰为贞下之元乎

卷下 第 96b 页 WYG0208-0904b.png

孟子师说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