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见思无学皆悉异也。譬如生人死人。若一
身分是生。一切身分皆悉是生。若一身分是
死。一切身分俱死。死生之殊岂非一切俱异。
今明乾慧。若如生人。则性地见思无学皆如
生人。他明乾慧若如死人。则性地见思无学
皆如死人也。复次今明乾慧若如死人。则
性地见思无学皆如死人也。他明乾慧若
如生人。性地见思无学皆如生人。当用智断
合譬。始终名相如身分。何曾不同。始终智
断如生死之异何得不异。其得此意者。如人
有目。日月光明照见种种色。其迷此意者
如为盲人设炬。何益无目者乎。此应次明三
藏教空门入道二十七贤圣位者。信法二行
即是两贤。在方便道空门发真无漏断见惑
未尽。无行即须陀洹近向见惑尽名须陀洹
果。空解增明断欲界思惟一品乃至五品。名
斯陀含向。断六品尽即是斯陀含果。断七品
八品尽名阿那含向。欲界九品五下分尽即
是阿那含果。阿那含有十一种。带果行向即
是阿罗汉向。进断上二界思惟也。非想九品
尽即是阿罗汉果。是阿罗汉有九种。贤人有
二圣有二十五。合有二十七贤圣。具出成论。
但事相繁多广说摩诃衍义。昆勒门非有非空门。经不委出论不来此。岂可谬有所
判。问曰。两门不度不可悬判。空门明位胜
阿毗昙。何故舍胜用劣。答曰。毗昙虽劣而是
佛法根本。是故佛去世后流传利物。且又大
乘经论。破小乘用小多取毗昙有门。少用
空门。故须略出毗昙有门。佛法根本贤圣之
即是禀教缘觉。名利根声闻。云何生闻等三
慧耶。又问。何等为生得慧。何等为方便慧耶。
答云。二明分别大小不同者。此二种辟支迦
罗。皆有大小不同。今明独觉辟支迦罗。具有
二种。一者本是学人。在人中生。是时无佛
佛法已灭。或须陀洹七生既满。不受八生自
悟成道。是人不名为佛。亦非罗汉。名曰小
辟支迦罗。若论其道力。或有不如舍利弗等
大罗汉也。二者大辟支迦罗。于二百劫中作
功德。增长智慧得三十二相分。或三十一相。
或三十相二十九相。乃至一相。于九种阿罗
汉中智慧利根胜。于诸深法总想别想。能
知能入。久修习定常乐独处。有如是相名大
辟支迦罗也。皆历三种十二因缘。分别大小也。若因缘觉分别大小亦如是也。三明
宿缘者。今此大小二种独觉辟支迦罗。宿因植不同。或于前世。若偏修性念处。观十
二因缘。善根淳熟出无佛世。因于远离自
然独觉。成小辟支迦罗也。若于宿世修性共
二种念处。理事善根淳熟。独觉自悟。具足三
明八解脱。及六神通。成大辟支迦罗也。而
其共不发四无碍辨者。禅定是内證习因符
慧而发名义。是外法故。虽有宿习而不得发。
皆约三种十二因缘。十种十二因缘。分别宿
缘也。若生佛世闻生灭十二因缘三藏之教。
即发四辨还名罗汉。在声闻众数。犹如迦叶
舍利弗等。皆是辟支佛根性人也。亦名辟
支佛。若不尔者。那得便为求辟支佛乘。说
十二因缘。此人设不值佛亦自有得道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