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义-隋-智顗卷三

卷三 第 729a 页


四教义卷第三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大门第三明四门入理者。寻真性实相之
理。幽微妙绝。一切世间。莫不能契。但以大
圣明鉴通理之门。乃于无言之理赴缘以教
为门。是以禀教之徒因门契理。故法华经
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又云。其智慧门难解
难入。净名经明。诸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即
其意也。今略以五意解释。一略辨四门相。二
正明四门入理。三明四悉檀起四门教。四
约十法成四门义。五明信法两行四门不
同。第一略辨四门相者。门者以能通为义。
佛教所诠正因缘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实
相之理。故名为门。若外人邪因缘无因缘法
四句。因此四句各见四种邪法之理。因此生
十四难六十二见。起诸结业沈轮生死。此
是邪道四门。今所不述。若佛法四门。即是正
因缘四句法。能通行人同入第一义涅槃也。
故大智论云。四门入清凉池。又般若如大火炎四边不可触。又云。般若波罗有四种
相。即四门别义。仰寻佛法既有四教不同。
今约四教明门各有四门别。一三藏教四
卷三 第 729b 页 T46-0729.png
门。二通教四门。三别教四门。四圆教四门。一
明三藏教四门即为四。一有门。二空门。三
亦有亦空门。四非有非空门。一有门者。即
三藏教明正因缘生灭之有。若禀此教能破
十六知见。见阴界入一切有为诸法。悉皆观
无常苦空无我。得世第一法发真无漏。因有
见真有即第一义谛之门也。故大集经云。甚
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陈如比
丘。于诸法获得真实之知见。此即诸阿毗昙
论之所申也。二明空门者。即是三藏教明。折
正因缘假实法生灭入空。若禀此教能破假
实之惑。见假实空发真无漏。因空见真空即
第一义之门也。故须菩提在石室观生灭无
常。入空因空得道。名见佛法身。恐此是成实
论之所申也。三明有空门者。即三藏教明。正
因缘生灭之有空。若禀此教能破偏执有无
之惑。见因缘有空发真无漏。因有空见真有
空。即第一义之门也。此是迦旃延。因此入
道故作昆勒论。还申此门也。四非有非无
门者。即三藏教明。正缘生灭非有非空之
理。若禀此教。能破有无边邪执见因缘。非
有非无发真无漏。因非有非无。见真非有非
无。即第一义之门也。恶口车匿因此入道。未
见论度。有人言。犊子阿毗昙申此意也。彼
论明。我在第五不可说藏中。我非三世即非
见有非无为法。即是非见空也。此恐未可定
用。二明通教四门者。即是智度论明。一切
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佛
于此四句。广说第一义悉檀。中论明此四句。
卷三 第 729c 页 T46-0729.png
皆名诸法之实相。即通教明。正因缘法如梦
幻响化水月镜像体法即空之句也。若三乘
共禀此教。而根缘不同。各于一句入第一义。
故四句皆名门也。此具如青目注解。又注云。
诸法实相有三种。故知。此四句门即是三
乘同入此四门。得见第一义也。三明别教四
门者。若用中论亦名为假名。而辨四门者。
即别教之四门。大智度论四句亦得也。此
别教四门意。正出大涅槃经。但多散说。约乳
明四句譬。即是别教四门也。若明佛性如乳
有酪性石有金性。力士额珠。即是有门。若明
石无金性乳无酪性。众生佛性犹如虚空。大
涅槃空迦毗罗城空。即是空门也。涅槃经
又云。佛性亦有亦无者。即云何为有。一切
众生悉皆有心故。云何为无。从善巧方便
而得见故。又譬如乳中亦有酪性亦无酪性。
即是亦有亦无门也。若明佛性即是中道。百
非双遣故。经譬云。乳中非有酪性非无酪性。
即是非空非有门也。别教菩萨。别禀此四门
之教。因见佛性住大涅槃。故此四句之教。
即是别教之四门也。今一往约涅槃经文分
别别教四门之相。但此经文。或可是圆教
四门。至下圆教四门。自当料简同异也。问曰。
若别教四门。但出涅槃经。若尔前诸摩诃
衍经。何意无别教四门也。答曰。大涅槃经。是
解释前教之经。此前诸摩诃衍岂无别教四
门。具出经文事盛繁也。四明圆教四门者。
四门明入佛性第一义。一往与别教四门。入
第一义谛。见佛性得常乐涅槃。名义是同。细
卷三 第 730a 页 T46-0730.png
寻意趣有异。问曰。以何相知异耶。答曰。分
别有异意乃多途。今略约圆教七义分别。即
知别教四门。与圆教四门有殊也。七义者。一
若明一切法即真性实相。佛性涅槃不可复
灭。而明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二若初
心即开佛知见圆照而辨四门者。即圆教四
门也。三若明不思议不断烦恼圆入涅槃
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四若明圆
行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五若明圆
位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六若明圆
体而辨四门者。即圆教四门也。七若明圆
用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第二正明
四门入理者。若外人四门心行理外诸颠倒
想与颠倒理相应。不得入真性理。所以者
何。随心异故见理亦异。是故各说。谓得一究
竟道因起诤论也。今明佛法四门。皆得入
一理。但有二种不同。一者三藏通教两种
四门同入偏真之理。二者别圆两教四门。同
入圆真之理。一明三藏四门通教四门。同入
偏真之理者。各因四门同入偏真第一义。
得二种涅槃是同也。理虽是一而门有异者。
既有巧拙两度之殊。故有两种四门能通之
别也。真理无二故所通至理是一也。譬如州
城开四门使君是一而从四门入者。门虽有
殊而所见使君只是一也。三藏教四门。如从
州城四边偏门。而入通教四门如从四正
门而入。偏正虽殊入见偏真第一义谛。得二
种涅槃是一也。二明别教四门圆教四门。同
入中道实相真性理者。各因四门而入见实
卷三 第 730b 页 T46-0730.png
相佛性。得常乐涅槃是一也。理虽是同而门
有异。教门既有偏圆之殊。故有两种四门能
通之异也。佛性真理不二故。所通之真性理
是一也。譬如台城有四门。门虽不同所见天
子是一也。别教四门。如从台城四边偏门而
入。圆教四门如从四正门而入。偏正虽殊入
见真性解脱实相之理是一也。第三明用四
悉檀起四门之教者。若外道四门皆不见根
缘。执心取相定说。如旧医常用乳药治一切
病。此不因四悉檀而起四门也。今佛法四门。
皆因四悉檀而起也。一明悉檀起三藏教四
门。二明悉檀起通教四门。三明悉檀起别教
四门。四明悉檀起圆教四门。一明四悉檀起
三藏教四门者。即是生生不可说。有四悉檀
因缘。亦可得说。一明用四悉檀起有门者。
若众生心乐有法。即用世界悉檀。说毗昙有
门。若宜闻生善。即用各各为人悉檀。说于
有门。若执无因缘邪因缘。或执空取著起诸
结业。即用对治悉檀为说有门。若闻即是
悟见第一义。即用第一义悉檀为说有门。如
拘邻等五人。闻说四谛即见第一义谛。得
须陀洹果。若不能用四悉檀赴缘而说法者。
即是差机说法是众生怨。天魔外道一手作
诸牢侣。涅槃经云。说法者诸佛之境界。
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也。二明用四悉檀起空
门者。类前有门用四悉檀起空门义即成也。
而诸成论师云。毗昙有门。但是调心不能得
道。成实见空乃得道耳。诸数论师云。我用小
乘明义见有得道。汝采用大乘明义。故说
卷三 第 730c 页 T46-0730.png
见空得道今谓此并不得三藏教意。大集经
云。常见之人说异念断。断见之人说一念断。
二见虽殊得道无异。大智论云。声闻经中处
处明法空义。岂得言见空得道明大乘。今
约此四悉檀意作成坏义。数人四义成。成论
四义坏。成论四义成。数人四义坏。是则成坏
敌等。何者是成论成。何者是数人坏。若解三
藏教巧拙度。则成论空门义成。数人有门义
坏。三明用悉檀起有无门者。类前有门用
悉檀意。则有空门得道。故为毗昙论之所
通也。四明用悉檀起非有非无门者。亦类
前有门。用四悉檀意可见也。二明用悉檀起
通教四门者。通教四门。虽如幻化但有名
字。即是生不生不可说。而众生四种根缘不
同。若用四悉檀赴缘。即得起四门也。用四悉
檀起通教类前可知也。三明用四悉檀起别
教四门者。不生生不可说。以四悉檀因缘故。
得赴缘起教说四门也。但地论师明。阿梨
耶识是如来藏。即是用别教有门。入道三论
人云。汝是不见真空亦是唼水义。三论师
明诸法毕竟无所有。此是别教空门。地论师
云。汝是外人冥初生觉义。亦是黄蜂黄𧑀
义。执诤不穆何可融会也。今谓此是不得别
教四门之意。不知四悉檀。说此有空两门义
也。四明悉檀起圆教四门者。不生不生不
可说。以四悉檀因缘。起圆教说四门也。第四
明约十法成四门义者。外人亦说。四门但
不为十法所成。故诸颠倒流转生死不得解
脱。今佛法四门。皆为十法所成必得涅槃。故
卷三 第 731a 页 T46-0731.png
不同外人也。就此即为四。一十法成三藏教
四门。二十法成通教四门。三十法成别教四
门。四十法成圆教四门。一明十法成三藏教
四门者。四门即为四。一明用十法成毗昙有
门见有得道者。十法名目具如前出。但知正
因缘法成见有得道者。知无明因缘生一切
法。破一切外人计无因缘邪。因缘生一切
法也。二真正发心成见有得道者。知无明因
缘。有三界一切生死苦。觉悟心生欲断无明
结业正求涅槃。此心真正过一切天魔外道
之心也。三止观进行成见有得道者。因止观
能发无漏定慧。不同外人不知。攒摇乳酪
犹难得。况复生苏。四破法遍成见有得道
者。用生灭无常破身边二见。单四见复四见。
具足四见六十二见无量诸见。皆知从无明
因缘生。心不爱著。涅槃经云。是诸外道无
有一法不从缘生。从缘生法悉皆无常。云何
外道有常乐我净。如此诸见四颠倒悉能遍
破不同外道也。五善知通塞成见有得道者。
知无量诸见皆有道灭故为通。悉有苦集故
为塞。不同外道如彼虫道。不知是字非字也。
六善修三十七品成见有得道者。三十七品
调适行。对涅槃开三脱门。不同外人。如佛
为须跋陀罗。经中作狮子吼八正道。外人
尚无一分决定。不得四沙门果也。七对治助
开成见有得道者。五停心观发诸禅定背舍
胜处。不同外人。根本味禅定起爱见慢之三
病也。八善知次位成见有得道者。知七贤七
圣之位。心不叨滥起增上慢。不同外人。戒
卷三 第 731b 页 T46-0731.png
取见取计生死法为涅槃也。九安忍强软两
贼成见有得道者。能忍八风内外三障四魔。
心不退转。不同外人不能安忍微细遮道法
也。十顺道法爱不生成见有得道者。四善根
人发得善有漏五阴。大涅槃经说。我弟子有
外道则无。若不生法爱。则不顶堕进入忍法
成世第一法。发苦忍真明十六刹那證须陀
洹果。若入超果即成罗汉。故知十法成见
有得道。声闻乘辟支佛乘乃至大乘。故知
毗昙见有得道。此非虚说也。二明十法成空
门。三明十法成有空门。四明十法成非空非有门。悉得见第一义。證二种涅槃类。有门
有十法所成意可知也。今佛法中义学坐禅。
若不深得此意。但言见有见空得道。与外人
有何殊也。故大智论云。若无方便入阿毗昙。
则堕有中。入空门即堕无中。入昆勒门即
堕有无中。中论云。若非有非无即是愚痴论
也。二明十法成通教四门。三明十法成别教
四门。四明十法成圆教四门。皆得入道类前
可知。若偏取四门执诤戏论。不得十法入
道意者。为邪见之火所烧也。故大智论云。
般若波罗蜜。譬如大焰四边不可取。邪见火
烧故。是事前于四教中已处处分别也。第
五明信法两种四门不同者。外人不信三宝。
不学佛法。邪信邪行虽有四门非佛弟子。岂
成信法两行。今明佛弟子深信佛教修集佛
法能发无漏。故成信法两行。若信行人即是
四种教门。若法行人即是四种观门。是则
信行人。以佛教门出三界苦。约四教各有
卷三 第 731c 页 T46-0731.png
四种教门。一往则有十六种教门。十六种
信行人。约四教各有四种观门。一往即有
十六种观门。十六种法行人。若细分别四
教。则有能所信法两行教门无量无边。信
行亦无量无边。观门无量无边。法行亦无量
无边。宜论三藏四门。五百罗汉各说身因。
即是五百观门。况复此经诸菩萨。各说入不
二法门。善财入法界见无量善知识。各各说
所得法门。皆从四教三十二门显出也。若
四不可说故。文殊师利说一切法。无言无
说。尽诸戏论。名入不二法门。净名杜口默
然无说。文殊称叹是真入不二法门。当知一
切法门皆不可说也。
四教义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