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怨坏。为众生主。无恼害。大枝叶。皆是异熟
果中说。非不得馀。摄论云。富贵.大生.大朋
属。此三异熟果。广大业.尘垢薄.知五明处。
后三但约增上果中说。亦不违也。菩萨地
解六度中。一一度后皆言此得大菩提。此
唯于增上果说。若因缘.增上缘皆是增上
果。四十三末说。前各九门分别度等得如
是果别。不能烦引。读者知之。
论。十与三学至一切有情。
述曰。十一三学
相摄门。于中初出学名体第二五位分别。第三正以学摄度。戒学有三。初以七众
戒为体。二以有为无为无漏善法为体。有
漏善法非正应修。体可断故。三谓正利乐
三业为性。如上应知。
论。此与二乘至如馀处说。
述曰。然此三学
与二乘有共不共等。摄论无性第七.世亲
第八。各有四殊胜。初一差别胜。即三聚戒。
二共不共胜。谓菩萨一切性罪不现行。与二
乘共。相似遮罪有现行。与二乘不共等是。
三广大胜。此有四种。一种种无量学处大。二
无量福德大。三利生意乐大。四建立菩提大。
如彼广解。四甚深胜。谓菩萨行杀生等十
业。而无有罪。生无量福。速證菩提等是。
然彼虽有四种殊胜。然初即此三聚戒体。今
以第二共不共。第四甚深。第三广大。合为
三种 如馀处者。即是彼文。
论。定学有四至之所行故。
述曰。文中可解。
然此唯在第四静虑。诸胜定者多是彼中。由
地胜故唯是无漏。既言声闻等不得。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