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生。两手相合皆动作故。三三合生。如芽
等生无有动作。与空等实合时所生之合
也 先二至物不至时名离。此亦有三。初
二翻合如前可解。三是离生。先造实果由
有他缘来离别之果实便坏与空等离。所
生之离名为离生 依一二等数时方等
实。远觉所待名为彼性。此物是一彼物是二
等故属于数。此时彼时故属于时。此方彼方
故属方等 此性翻彼应知其相 觉有
二种。一现。二比。谓至实色等根等合时。有了相生名为现量 此宗意说。眼根舒光至于色境方始取之。如灯照物。声.香.味.触四境来至于根方始取之。故远见打钟久方闻声。声来入耳方可闻也。根与至境邻合之时。有了相生。此了相者是现量体。
比有二种。一见同故比。见不相违法。而比
于宗果。如见烟时比有火等。二不见同故
比。见相违法而比宗果。如见雹时比禾稼
损。见禾稼损比有风雹 适悦名乐 逼
恼名苦 希求色等名欲 损害色等名
瞋 欲作事时先生策励。此名勤勇。发动
势是也 坠堕之因名为重性 地.水.火三
流注之因名为液性 地等摄因名润 行
有二种。一念因。二作因。现比智行所生数习
差别名念因。即智种子。𥎞掷等业所生势用
名作因。行是势用。十句多说作因名势用。
念因名行 法有二种。一能转。谓得可爱
身因。即得生死胜身之因。二能还。谓离染
缘正智喜因。即出世间之因。正智正因也

自下第三诸门辨释。于中有五。一十句相望
一多分别。大同.和合二唯一物。德.业.及异.
有能.无能.俱分.无说七唯多物。实句一种亦
一亦多。空.时.方.我.意五是一物。地.水.火.
风四是多物 第二十句相望常无常分别。
大同.及异.和合.有能.无能.俱分六句是常。
非所作故。业唯无常。说是能作.所作事故。
实.德.无说亦常无常。九种实中五是常。四分
别。地.水.火.风非所作者常。父母极微非所
作故。所作者无常。子微以去皆无常故。馀五
是常。二十四德中觉.乐.苦.欲.嗔.勤勇.法.非
法.行.离.彼性.此性.声.香十四德是无常。其
香唯地上有。设是极微上有亦是无常。如下
引文。故十四德唯无常也。馀十或常。或无常。
色.味.香.触若地所有唯是无常。因门中言。
火合为因。若地所有色.味.香.触等。同类为
因。从前同类为因生故。由此准知。香唯无
常。唯地有故。液性地.火所有一切是无常。
数中二性等数。别性中二别性等。量中大性.
微性.短性.长性唯是无常。圆性定唯是常。并
馀色.味.触.一数.一别性.液性.润.重性.及合。
随所依实若常无常此等亦尔。总有十法
通常无常。五无说中。三常一无常。一亦常亦
无常。初未生无一向无常。与实.德.业生相
违故。此若生时。无便灭故。已灭无.更互无.
毕竟无三。唯是常性。不违实等故。不会无
有常无常如地等实。觉乐等德。不相应故
一向是常。若自许德与自许实虽未相应。
当必相应。一向无常。如常无常所作.非所

作亦尔。三有质碍.无质碍分别。德.业.和合.
有能.无能.俱分.无说七句唯无质碍。实句九
中四无质碍。谓空.时.方.我。馀五有碍。说意
是微如二微果许大而亦有碍。有性及异虽
文不说。亦是无碍。合九句无碍也 四现量
境非现量境分别。此宗现量德句中觉。故彼
论言。觉有二种。一现二比。其业.有性.并俱
分。皆现量得。论自说为诸根得故。无说句
义。非现量得。论亦自说唯比境故。和合句
义。唯识说为非现量得。实句之中地.水.火.
风.父母极微。非现量得。子微以上是现量得。
下破顺世及胜论中云。极微聚集足成根.
境。何用果为。故知耳也。馀空.方.时.我.意。
亦无文说。今解非现量得。德句之中声唯现
境。其觉.乐.苦.欲.嗔.勤勇。是我现境。文不
说重今解亦唯现境。重具德中水火德故。
总有八德唯是现境。法非法全行少分二德
半。唯非现境。此行即是行中念因。非全取
行故是半也。色.味.香.触.数.量.别性.合.离.
彼性.此性.液性.润.及势用十三德半。并通
二种。此中势用即行作因。非全取行故是半
也。其异句义。有能.无能。虽无文辨并非现
得。异但是差别实因。非如俱分是实性故。
有能无能因之所须。亦非现得。总言业.有.
俱分三唯现得。异.及和合.有能.无能.无说
五非现得。馀二通二 五常无常中生果
不生果分别。唯识唯难常生果故。虽有六
句一向是常。三通常无常。一唯无常。实中四
种地.水.火.风父母极微。常能生果。有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