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集注-唐-李白李太白集注 后跋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1a 页 WYG1067-0690c.png
跋五则
太白诗文当天宝之末尝命魏万集录遭乱尽失去及
将终取草藁手授其族叔阳冰俾令为序者乃得之时
人所传录于生平著述仅存十之一二而已然其诗要
皆脍炙人口而无阑入他人所作可知也阳冰序中不
言卷数旧唐书李白列传云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新
唐书艺文志云李白草堂集二十卷李阳冰录乃乐史
作序则云翰林歌诗李阳冰纂为草堂集十卷岂其时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1b 页 WYG1067-0690d.png
草堂原本已有亡其半者抑或未亡而后人并为十卷
耶史别收其歌诗十卷与草堂集互相校勘排为二十
卷号曰李翰林集又于三馆中得其赋表书序等文排
为十卷号曰李翰林别集凡得诗七百七十六篇杂文
若干篇熙宁中宋敏求广搜逸稿又得诗二百二十五篇
并其旧集总为编次题以类别析为二十四卷杂文六
十五篇析为六卷共三十卷篇数虽多于旧然不免阑
入他人所作元丰中晏知止为苏守出其本刻之郡中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2a 页 WYG1067-0691a.png
广行于代乐史本后佚不传陈振生书录解题言其家
藏李翰林集不知何处本前二十卷为诗后二十卷为
杂著其本最为完善余尝臆拟其分卷与乐史本相符
岂即乐史本耶陈氏又言其首载李阳冰乐史魏颢曾
巩四序李华刘全白范传正裴敬碑记卷末有宋祁新
史本传而姑熟十咏笑矣悲来草书三歌行亦附焉兼
缀以东坡辩语夫宋与曾苏三公皆生乐氏后据此验
之即使其本出自乐氏已为后人增益而非咸平中所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2b 页 WYG1067-0691b.png
定之原本矣杨升庵集中亦言其家藏太白诗有乐史
本最善未知即七百七十六篇之本否今之传世者皆
宋氏增定之本也噫自乐氏校勘之本出而草堂原本
遂湮自宋氏分类之本出而乐氏之本又亡后起之士
欲求古本而观之有若丹书绿图邈然不可得见能无
为之嘅叹哉
李诗全集之有评自沧浪严氏始也世人多尊尚之然
求其批却导窾指肯綮以示人者十不得一二其有注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3a 页 WYG1067-0691c.png
自子见杨氏始(子见名齐贤永州宁远人古舂陵城在/其地故称舂陵杨齐贤云宋庆元五年)
(进士两应制试第一执政/以贤良方正荐授通直郎)继之者粹斋萧氏作分类补
注李太白集附杨注后合刋之(粹斋名士赟一字粹可/赣州宁都人淳祐进士)
(萧立之之仲子潜心为/学入元遂隐居不出)萧讥杨取唐广德以后事及宋
儒记录诗词为祖并引用杜诗伪苏注之非因为节文
而存其善者今所传杨注非全文也然萧注亦不能无
冗泛舛駮处明季孝辕胡氏作李诗通二十一卷颇有
发明及駮正旧注之纰缪最为精确但惜其不广(胡名/震亨)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3b 页 WYG1067-0691d.png
(号邈叟浙江海盐人万历丁酉/举人累官兵部职方员外郎)选本则有愈光张氏之
李诗选(张名含云南永昌卫/人正德丁卯举人)选而评则有泗源应氏之
李诗纬(应熙本朝/康 间人)余所见祇此夫自太白至今已及千
载后人评注宁仅仅止此大抵散亡磨灭而不传者有
矣即传而余所未见者又不知其有焉否耶
宋时李诗刋本始自苏守晏公所谓苏本也其后又有
蜀本有当涂本据书录解题谓其时苏本已不复有家
藏蜀刻有大小二本卷数相同首卷专载碑序馀二十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4a 页 WYG1067-0692a.png
三卷为歌诗六卷为杂著末有宋敏求曾巩毛渐题序
以此考之而知蜀本盖传自苏本云晁公武读书志谓
近时蜀本附入左绵邑人所裒太白少年诗六十篇而
书录不之及似其本又在陈氏所藏二本之外萧粹斋
得巴陵李粹甫家藏左绵所刋杨齐贤注本斯又蜀刻
而有注者之一种其当涂本周益公二老堂诗话谓当
涂太白集后有续刻司空山瀑布诗一首陆放翁渭南
集中一跋谓当涂本虽字大可喜然极多谬误宋刋之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4b 页 WYG1067-0692b.png
见于书传而可考者有此数种今则渐已销亡不能复
睹流传于世者惟萧氏注本为多其本拔古赋八篇列
于前为一卷次以歌诗二十四卷凡二十五卷而止明
嘉靖间吴中郭氏取而重刋之以其注之泛且复也删
节约半于古风五十九首增入徐昌谷评语又取杂文
五卷另为编次附其后共成三十卷(跋云是集三十卷余/合别集而成之者缘)
(旧注繁杂仿徐迪功先生古风例将不切题义者删去/且恨其文之不载更以别集编次五卷附于诗后俾成)
(全书冀四方观者免瀚漫分散之叹/嘉靖癸卯春正月吴人郭云鹏谨识)嗣后有依郭氏增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5a 页 WYG1067-0692c.png
删之本而刋者为霏玉堂本有依旧注原本而刋者为
玉几山人本为长洲许元祐本有全去其注且分析其
体为五七言古律绝句者为刘世教本刘书虽缺训诂
然校订同异改正讹舛殊见苦心又余三十年前于古
书肆中见有毛氏汲古阁刋本问其值书之主人亦数
十年前所称时文名士也性颇怪傲邂逅间不可遽售
余念毛氏所梓书多本宋刻有与俗本异者足以资考
订另托友人往问则益不肯售友人谓予毛氏刻去今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5b 页 WYG1067-0692d.png
未远其印本行世者尚多何难别购而乃刺刺不休俨
若借荆州于彼哉洎求之历年竟不能得追忆前书不
知归于谁氏架中噫板行之书甫及百年佹得佹失殆有
缘在耶会姑苏缪氏获昆山传是楼所藏宋刋本重梓
行于时其书字画悉仿古刻精整可玩贾人渍染之宛
然故纸剪去卷尾重刋诸字及弁首小序伪作宋板以
欺人不知者多以重价购去其本叙次先后卷帙多寡
与萧郭二本稍异而与陈氏所言蜀本相合即非苏本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6a 页 WYG1067-0693a.png
亦蜀本也第不知较汲古阁本何如其中亦有讹字显
然误笔未正者据序尚有考异一卷然未付剞劂俟之
多年竟不出(序云李翰林集三十卷常山宋次道编类/而南丰曾氏所考次者也岁久讹缺俗本)
(杂出增损互异无所是正余尝病之癸巳秋得昆山徐/氏所藏临川晏处善本重加校正梓之家塾其与俗本)
(不同者别为考异一卷庶使读是编者不失古人之旧/而余亦得以广其传焉康熙五十六年五月吴门缪日)
(芑题于城西/之双泉草堂)兹本自二十五卷以前略依萧本杂文四
卷略依郭本而以缪本参订其间郭本杂文五卷今依
缪本合序文二卷为一卷别采萧本所逸而缪本有者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6b 页 WYG1067-0693b.png
得诗九首(缪本较萧本多十首其送倩公归汉东/一绝巳载序后不复重录故祇九首)及他
书所录集外诸作汇为拾遗一卷以合三十卷之数友
人诘予尝非宋氏本阑入他人所作今拾遗所蒐缉确
知其伪槩收录之而不忍弃何耶予曰是不相妨也昔
人编韩柳集者咸有外集附于后钱非纯作杜诗笺注
亦附录逸诗四十八篇皆有伪作在其间夫不慊于宋
者为其混之而至于不可别也若先别之而使其无可
混正足以资后学之考核而甄别其裁矣夫又何尤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7a 页 WYG1067-0693c.png
南丰曾氏序谓太白诗之存者千有一篇杂著六十五
篇今萧本诗祇九百八十八篇缪本祇九百九十八篇
咸不及曾氏所云之数赋与文六十六篇较旧文又多
其一疑非曾氏所考次原本矣意者曾氏并数魏万崔
宗之崔成甫三诗于内故云千有一篇其送倩公归汉
东序已冠于小诗之首序中不应重见而后人误增人
之欤世称太白斗酒百篇计其诗章不下万馀阳冰作
序已云十丧八九今集中所存若长干行去妇词送别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7b 页 WYG1067-0693d.png
军行等作互见他人集中若怀素草书等作词意浅鄙
与太白手笔判若仙凡复杂然并列东坡尝言太白诗
为庸俗所乱可为太息说者以咎宋次道贪多务得之
所致嗟乎真者不能尽传传者又未必皆真更有妄庸
之人凭臆而谈举其佳者諓諓焉妄以为赝颠倒错谬
以眩后人之心目不尤可怪哉昔人称太白天才英丽
其诗逸荡俊伟飘然有超世之心非常人所及读者自
可别其真伪余以为才不俊识不卓学不充则是非淆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8a 页 WYG1067-0694a.png
杂视朱若紫混郑为雅者多矣学者欲区别其真赝而
无所差失宁可轻易言之欤
世之论太白者毁誉多过其实誉之者以其脱子仪之
刑责俾得奋起而遂以成中兴之功辱高力士于上前
而称其气盖天下作清平调宫中行乐词得国风讽谏
之体毁之者谓十章之诗言妇人与酒者有九而议其
人品污下又谓其当王室多难海宇横溃之日作为歌
诗不过豪侠任气狂醉花月之间视杜少陵之忧国忧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8b 页 WYG1067-0694b.png
民不可同年而语试为平情论之识子仪为豪杰之士
救免其刑责而力为推奖知人之明诚足称矣若夫云
蒸雾变戡大难而奏肤功为一朝名佐太白初亦不料
其至是谓中兴勋业太白与有力焉此岂通人之论哉
力士获宠于君士大夫趋附焉太白醉中令其脱靴俨
以仆𨽻相视此其平日必先有恶之之念存于中故酒
酣之后忽焉触发而故于帝前辱之其气可谓豪矣然
非沉醉亦未必若是后人深快其事而多为溢美之言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9a 页 WYG1067-0694c.png
以称之然核其实太白亦安能如论者之期许哉若夫
清平调宫中行乐词皆应诏而赋者其辞以富丽为工
其意以颂美为主刺讥之语无庸涉其笔端理也或乃
寻扯其引用之故事钩稽其点缀之虚词曰此为隐讽
此为谲谏支离其语娓娓动人然按之正文皆节外生
枝杳无当于诗人之本意殆有似夫谗人险士吹毛洗
垢而求索其疵瘢以为口实者驯致其弊为梗于语言文
字者不浅不但有悖于温柔敦厚之教而已善言诗者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9b 页 WYG1067-0694d.png
骇之而勿敢道也至谓其诗多甘酒爱色之语遂目以
人品污下是盖忘唐时风俗而又未明其诗之义旨也
唐时侑觞多以女伎故青蛾皓齿歌扇舞衫见之宴饮
诗中即老杜亦未能免俗他文士又无论已岂惟太白
哉若其古风乐府怨情感兴等篇多属寓言意有托寄
阳冰所谓言多讽兴者也而反以是相诋訾然则指楚
词之望有娀留二姚捐玦采芳以遗湘君下女之辞而
谓灵均之人品污下指閒情赋语之亵又指其诗中篇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10a 页 WYG1067-0695a.png
篇有酒而谓靖节之人品污下可乎若谓彼皆有所托
而言之为无害则太白又何以异于彼耶至谓其当国
家多难之日而酣歌纵饮无杜少陵忧国忧民之心以
此为优劣则又不然诗者性情之所寄性情不能无偏
或偏于多乐或偏于多忧本自不同况少陵奔走陇蜀
僻远之地频遭丧乱困顿流离妻子不免饥寒太白往
来吴楚安富之壤所至郊迎而致礼者非二千石则百
里宰乐饮赋诗无间日夕其境遇又异兼之少陵爵禄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10b 页 WYG1067-0695b.png
曾列于朝出入曾诏于国白头幕府职授郎官太白则
白衣供奉未沾一命逍遥人外蝉蜕尘埃一以国事为
忧一以自适为乐又事理之各殊者奈何欲比而同之
而以是为优劣耶后之文士左袒太白者不甘其说而
思有以矫之以杜有诗史之名则择李集中忧时悯乱
之辞而捃摭史事以释之曰此亦可称诗史以杜有一
饭未尝忘君之誉则索李集中思君恋主之句而极力
表扬曰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与杜初无少异此其意不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11a 页 WYG1067-0695c.png
过欲支抑李者之口而与之相抗岂知论说杜诗而沾
沾于是颠倒事实强合岁时昔人已有厌而辟之者何
乃拾其牙后慧而又为李集之骈拇枝指哉读者当尽
去一切偏曲泛驳之说惟深溯其源流熟参其指趣反
覆玩味于二体六义之间而明夫敷陈情理托物比兴
之各有攸当即事感时是非美刺之不可淆混更考其时
代之治乱合其生平之通塞不以无稽之毁誉入而为
主于中庶几于太白之歌诗有以得其情性之真太白
李太白集注 后跋 第 11b 页 WYG1067-0695d.png
之人品亦可以得其是非之实矣
乾隆已卯秋九月王琦漫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