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春秋经解-宋-崔子方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1a 页 WYG0148-01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经解       春秋类
  提要
    (臣/)等谨案春秋经解十二卷宋崔子方撰子
    方涪陵人字彦直号西畴居士晁说之集又
    称其字伯直盖有二字也朱彝尊经义考称
    其尝知滁州曾子开为作茶仙亭记经解诸
    书皆罢官后所作考子方宋史无传惟李心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1b 页 WYG0148-0173b.png
    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称其于绍圣间三上
    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乃隐居真州六合县
    杜门著书者三十馀年陈振孙书录解题所
    载大略相同朱震进书劄子亦称为东川布
    衣彝尊之说不知何据惟永乐大典引仪真
    志一条云子方与苏黄游尝为知滁州曾子
    开作茶仙亭记刻石醉翁亭侧黄庭坚称为
    六合佳士殆彝尊误记是事故云然欤考子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2a 页 WYG0148-0174a.png
    方著是书时王安石之说方盛行故不能表
    见于世至南渡以后其书始显王应麟玉海
    载建炎二年六月江端友请下湖州取崔子
    方所著春秋传藏秘书绍兴六年八月子方
    之孙若上之是时朱震为翰林学士亦有劄
    子上请当时盖甚重其书矣子方自序云圣
    人欲以绳当世之是非著来世之惩劝故辞
    之难明者著例以见之例不可尽故有日月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2b 页 WYG0148-0174b.png
    之例有变例慎思精考若网在纲又后序一
    篇具述其疏解之宗旨大抵推本经义于三
    传多所纠正如以晋文围郑谓罚其不会翟
    泉以郕伯来奔为见迫于齐以齐侯灭莱不
    书名辨礼记诸侯灭同姓名之误类皆诸家
    所未发虽其中过泥日月之例持论不无偏
    驳而条其长义实足自成一家所撰凡经解
    本例例要三书通志堂经解刋本仅有本例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3a 页 WYG0148-0174c.png
    今从永乐大典裒辑成编各还其旧自僖公
    十四年秋至三十二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
    十一年永乐大典并阙则取黄震日抄所引
    及本例补之其他本例所释有引伸此书所
    未发或与此书小有异同者并节取附录而
    卷帙书名则并遵宋史至子方原书经文已
    不可见今以所解参證知大略皆从左氏而
    亦间有从公谷者故与胡安国春秋传或有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3b 页 WYG0148-0174d.png
    异同焉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4a 页 WYG0148-0175a.png
春秋经解自序
始余读左氏爱其文辞知有左氏而不知有春秋也其
后益读公羊谷梁爱其论说又知有二书而不知有春
秋也左氏之事證于前二家之例明于后以为当世之
事与圣人之意举在乎是矣然考其事则于情有不合
稽其意则于理有不通意者传之妄而求之过欤乃取
春秋之经治之伏读三年然后知所书之事与所以书
之之意是非成败褒贬劝戒之说具在夫万有八千言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4b 页 WYG0148-0175b.png
之间虽无传者一言之辩而春秋了可知也或曰舍三
传则春秋之事不见不见其事而自为之说是诬也虽
然彼恶知三家之善诬也哉或先经以始其事或后经
以终其说曰某日为某事某人为某辞其详至于数百
千言又臆圣人之意此某事也讳之而后云某也此某
为之也欲有所见而后云某也观之经则简略而难知
寻之传则明白而易见故后之学者甘心于见诬而有
志之士虽有疑于其说欲质之而莫得其术于是是非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5a 页 WYG0148-0175c.png
蜂起各习其师务立朋党以相诋訾甚于操戈戟而相
伐也岂不悲哉彼恶知古今虽异时然情之归则一也
圣贤虽异用然理之致则一也合情与理举而错诸天
下之事无难矣且尝谓圣人之辞至约也然而不惧后
之人惑者何也恃情与理以自托其言而传之于后世
后之贤者亦恃情与理而能知圣人于千百世之上而
不疑六经之传由此道也且圣人之有作欲以绳当时
之是非著来世之惩劝使人皆知善之可就而罪之可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5b 页 WYG0148-0175d.png
避也故明著之经今曰考之经而无见必待传者之说
而后明是圣人之经徒为虚文而已且圣人岂必后世
有三家者为之传乎其无为传则春秋遂无用于世矣
假如圣人知后世必有为之传者岂不曰吾经之不明
则传者得为异说以纷纶吾辞吾辞将不信于后世安
得不为此虑也耶是故其辞必完具于一经之间其事
必完具于一辞之中虽然圣人岂敢以一辞之约而使
后世之人晓然知吾之所喻哉故辞之难明者则著例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6a 页 WYG0148-0176a.png
以见之例不可尽也则又有日月之例焉又有变例以
为言者然后褒贬是非之意见矣夫事之多变则辞之
不同例之不一与日月之参差不齐盖不可胜视及其
慎思而精考则若网在纲举而振焉顺乎其有条理也
圣人以辞与例成其书以情与理而自托其言则所以
虑后世者亦至矣辞与例其文也情与理其质也文质
不备君子不为完人文质不备春秋不为完经世之学
者舍情理而专求乎辞例之间是以多惑而至于失也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6b 页 WYG0148-0176b.png
左氏之失也浅公羊之失也险谷梁之失也迂左氏求
圣人之意而不得一皆以事言之而略其褒贬故常取
于近而失之浅公羊谓圣人欲以成后世法必有惊动
人之耳目而难言者故常志于难而失之险谷梁谓圣
人苟致意焉不当浅近易知必有委曲而深者故常求
于远而失之迂虽然是三家之失其又有说左氏自以
为所传当时之事足以取信于后世虽失之浅而不嫌
公羊谷梁自以为传当时之事略矣不得不为险迂之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7a 页 WYG0148-0176c.png
论以自见呜呼学圣人之道而方且以自见为心宜其
不合而多失也今余非固薄三家之论以为三家之论
不去则学者之疑不决而圣人之经终不可复见故度
当时之事以情考圣人之言以理情理之不违然后辞
可明而例可通也于经之下各析而解之名曰春秋经
解噫后之君子其有意于情理之说乎吾言其有取焉
尔其无意于情理之说乎吾言其有罪焉尔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8a 页 WYG0148-0177a.png
朱震劄子二通
故东川布衣崔子方当熙宁间宰相王安石用事不喜
春秋之学正经三传不列学官是时颍阴处士常秩号
知春秋尽讳其学追逐时好况不知者乎逮于元丰习
已成俗莫敢议其非者而子方独抱遗经闭门研究著
春秋经解本例例要三书相为表里自成一家之言以
遗子孙人虽云亡其书尚存欲望朝廷下平江府于崔
若家缮写投进
崔氏春秋经解 提要 第 8b 页 WYG0148-0177b.png
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朱震先奉指
挥准中使降出崔子方春秋经解一十六册令震校正
者震契勘熙宁元丰间王安石独任私意诬蔑圣经春
秋大典不得列于学官一时学者以治春秋为讳而子
方独抱遗经闭门讲习专意著述究见本旨而自成一
家非特立独行之士不能如此今子方虽没其后尚存
欲望敷奏特赐旌褒以劝来者奉圣旨与一子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