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书纲目-清-江永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a 页 WYG0134-05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书纲目附录卷上     婺源江永撰
  论蔡氏律书(三条/)
   论蔡氏律书未尽善
理之在天下至无穷也智者研之而亦有未精愚者思
之而或有一得古人发之已谓详密无可加后人观之
犹谓罅隙有可议虽曲艺小道莫不皆然而况幽深难
知如律吕一事乎古之通于音律者别有暗悟神解此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b 页 WYG0134-0578b.png
诚不可思议若夫荟萃古人成说为之梳栉其条理阐
发其窔奥曲畅旁通自成一家之言如蔡西山先生律
吕本原證辩二篇固为朱子所极取然而理不厌精学
不厌辩诚能于古人成说之外别辟一解别创一法似
新奇而实为平易似臆说而又有据依此亦先儒之所
不禁也永于律吕一事殚思有年窃疑西山先生之书
犹有未尽善者自以管见为书二卷非敢必以为是也
将俟当世君子论定焉耳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a 页 WYG0134-0579a.png
   又论
永少读蔡氏之书沈潜反覆不能赞一辞中年因读朱
子琴律说见其言管弦同理又谓琴有两角声此律吕
性情自然之变非人之所能为缘此忽有疑焉使蔡氏
之书而至当也宜其證之琴家若合符节胡为律书有
二变而琴皆正声律书唯一角而琴有两角意蔡氏之
书犹有不适于用者乎后观朱子语有云季通不能琴
弹出便不可行乃知蔡氏著书未尝与琴参證也又因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b 页 WYG0134-0579b.png
读前汉律历志见刘歆有推历生律一语窃疑律管短
长必有与历冥符者当求管中积分以合于历日不当
执定古人三分损益成法也既而考之益详思之益密
算周釜以求黄钟之积分推琴徽以求声律之数度考
古人转弦换调之法访俗乐工尺上四之粗乃知音律
别有精微亦别有法度执蔡氏之律书而求合于管弦
无异按图而索马刻舟而求剑也蓄之于心二十馀年
众證皆备众疑尽豁乃敢笔之于书若理未经深思事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3a 页 WYG0134-0579c.png
未加详考仅据片言讹字便欲尽翻前人窠臼如李文
利律吕元声者则永尝窃笑之又何敢效焉
   又论
从来天下事是非当否当以理为断不当以人为断当
以目前有据者为定不当以古说久远者为定如律吕
一事欲求至是之归将以人为断乎则若西山先生者
书无不读学无不窥人之所难彼之所易朱子称为老
友不敢谓在弟子之列者其所著述尚有考之不详思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3b 页 WYG0134-0579d.png
之不精贻后人之辩驳者乎且其书实与朱子商确而
成蔡氏之书即朱子之书也犹谓不足据信乎如谓以
古为定也则蔡氏之书悉本古人成说淮南太史刘歆
班固司马贞孔颖达杜佑皆著述通人其言前后一揆
岂尚有遗议乎若破此拘挛之见以理为衡当别有至
是之归理亦虚而难凭唯以目前有据之物如琴者以
决之则此理之是非当否亦不难论定矣蔡氏别有历
书未行于世欲以邵子一元之数为日分恐亦不能与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4a 页 WYG0134-0580a.png
天密合使其书今存岂能舍目前之有据者而唯皇极
经世历是从乎
  论五声(二条/)
   论五声之体本于河图
天地之间气而已矣气动而声发焉或两气相轧而声
出于虚或两形相轧而声出于实或形轧气气轧形而
声出于虚实之间大小高下皆有数存焉稽之于物金
石之属小而薄者声浊大而厚者声清丝弦之属粗而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4b 页 WYG0134-0580b.png
长张之而缓者声浊细而短张之而急者声清声皆禀
于器竹管之属长而宽吹之而缓者声浊短而窄吹之
而急者声清声皆禀于器而器之大小短长粗细宽窄
莫不有数存焉品其清浊高下之次第有五最浊为宫
次浊为商清浊间为角次清为徵最清为羽太清则噍
杀太浊则盎缓五声者天地之中声也先王文之而成
乐焉月令曰春其音角其数八夏其音徵其数七中央
土其音宫其数五秋其音商其数九冬其音羽其数六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5a 页 WYG0134-0580c.png
此即河图五行之数也五行生出之序一水二火三木
四金五土而土又为五行之主四行皆赖之而成故一
得五成六二得五成七三得五成八四得五成九五复
得五成十而天地之数全矣宫属土五与十之数也商
属金四与九之数也角属木三与八之数也徵属火二
与七之数也羽属水一与六之数也五行根于无形之
理故以徵著为次而曰水火木金土五声禀于有形之
器故以大小为次而曰土金木火水试累十数命为宫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5b 页 WYG0134-0580d.png
损一则为九为商又损一则为八为角又损一则为七
为徵又损一则为六为羽又损一则为五为少宫于律
为黄钟之宫于琴为中徽然则河图之数实五声之原
知夫五声之原根于自然之数则其序唯曰宫商角徵
羽而已古法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意其出于
人为而非数之自然者乎(十九八七六五皆迭减一然/声阳也用九而不用十故黄)
(钟止于九寸寸有九分每声迭减九分九其九为八十/一宫之初也八其九为七十二商之初也七其九为六)
(十三角之初也六其九为五十四徵之初也五其九为/四十五羽之初也自是则以九之半乘九得四十零半)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6a 页 WYG0134-0581a.png
(分为少宫以九之半乘八得/三十六为少商与旧法异)
   论五声之用本于琴徽
五声既以均齐者为体又以参差者为用体者其界限
也用者其发声之处也发声之处何以验之当验之于
琴徽琴徽者声之出于自然者也造化之理有均齐必
有参差如人之耳目手足左右相对均齐者也手之五
指则有参差矣天之二十八宿四维各七均齐者也井
斗度多鬼觜度少则有参差矣琴徽左右相对亦均齐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6b 页 WYG0134-0581b.png
也自龙龈至十三徽四寸五分十三徽至十二徽一寸
五分十二徽至十一徽一寸三分十一徽至十徽一寸
七分十徽至九徽三寸九徽至八徽二寸六分八徽至
七徽三寸四分此参差者也以均齐者布之一声三寸
六分商界在十三徽外九分角界在十一徽外一分徵
界在九徽外一寸二分羽界在八徽外二分而用数则
发声于诸徽(详见下/卷论琴)用亦不离乎体之外(皆过界而/后发声)
造化自然之妙也旧法宫数八十一三分损益以相生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7a 页 WYG0134-0581c.png
商七十二角六十四徵五十四羽四十八以此较今法
宫商徵合而角羽则差矣
  论黄钟之宫(一条/)
   辩前汉志误删吕氏春秋
古人造律所以审音制器为作乐之本律必始于黄钟
黄钟之声又不易定于是先为黄钟之宫其管四寸五
分其空径三分寸之一以审定其清声而后倍之以为
黄钟之全律盖古之四寸五分当今之二寸八分有奇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7b 页 WYG0134-0581d.png
其管甚短自此以下则太清而不可吹古人能以耳齐
声以此定为黄钟之宫乃倍为之九寸以生大吕以下
十一律焉故律必以黄钟之宫为本吕氏春秋古乐篇
述黄帝命伶伦造律其文甚明但字有讹舛耳其云伶
伦取竹嶰溪之谷空窍厚薄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其
长三寸九分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此即黄钟半律
也半律当言四寸五分而云三寸九分者古四字叠积
四画因误为三九字亦与五略相似而讹也唯其黄钟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8a 页 WYG0134-0582a.png
之宫异于全律是以下文别云次制十二筒以听凤凰
之鸣云云明其非十二筒中之黄钟也班孟坚作志时
吕览本三九字已误疑其三寸九分无当于律遂删去
此句又删去吹曰舍少句颜师古遂解黄钟之宫为最
长之律既先为最长之律矣复言制十二筒又有最长
之黄钟岂不为重复乎月令亦吕氏之书也季夏中央
土律中黄钟之宫而仲冬之月又曰律中黄钟明仲冬
所中者全律而中央所中者其半律半律居全律之中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8b 页 WYG0134-0582b.png
如琴之七徽有中央之象故季夏未当之其适音篇又
云黄钟之宫声之本也清浊之衷也此如琴四徽为清
全弦为浊七徽则其清浊之衷也合此三处考之其为
黄钟半声无疑矣班氏采吕览当存其本文而于寸分
之误加拟议可也率尔删之岂不大失古人之意乎郑
康成注月令亦误唯蔡邕月令章句独以黄钟之宫为
少宫为四寸五分之律管最为得之疏家熊氏亦从此
但不当言以此候气耳今犹见于正义可考也由此言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9a 页 WYG0134-0582c.png
之黄钟清声伶伦之所首重后世虽俗乐正宫越调皆
必以此起调毕曲譬之人事黄钟全律人君之象也中
央黄钟之宫帝座之象也尊帝座即所以尊君也皇祐
元丰间李照范镇制乐皆去四清声则首去此黄钟之
宫矣此声之最贵者而可去乎蔡氏蔽于通典变律子
声之说谓无黄钟四寸半之律使其果无伶伦何为首
造此耶亦由班氏不能订吕氏寸分之误辄删其文故
令后人不复致思耳(莆田李文利作律吕元声以阙九/吕览三寸九分句为主不思三)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9b 页 WYG0134-0582d.png
(字之误又不知其为黄钟清声别有全律遂谓黄钟之/长本止如此于是以短而清者为尊长而浊者为卑其)
(说甚谬不足与辨舍吕览吹曰舍少四字亦恐有误一/本曰作日又一本 作舍皆非也窃恐吹字为命字之)
(误舍字为宫字之误当作命曰宫少四字宫少即蔡邕/所谓少宫也如此则黄钟之宫为半声尤明览者详之)
(之又按管子地员篇云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 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
(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而去其)
(乘适足以是成角此云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亦是黄/钟半律也故其下言三分益一为百有八为徵若是全)
(律则当三分损一为五十四矣全律一百六十二对全/律言之故谓之小素其云四开以合九九四当为三亦)
(因古字积画而误三开以合九九者三其三为九九其/九为八十一也言四开则非矣管子言三分损益虽非)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0a 页 WYG0134-0583a.png
(是观此文可知古人起声律皆先半黄钟以为律本正/与吕览之说相发明三之误为四亦犹四之误为三又)
(可见三寸九分/之为误文明矣)
  论黄钟之长(一条/)
   辨蔡邕黄钟长尺之非
黄钟长九寸凡声属阳阳究于九故不盈十至用以量
须用全数故加一寸为尺蔡邕铜龠铭曰黄钟之宫长
九寸空围九分其月令章句又云管者形长尺围寸是
黄钟之长与空围有两说谓约黄钟之九寸为十寸可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0b 页 WYG0134-0583b.png
也谓古之尺如黄钟之长恐不然古之黄钟九寸大约
当今工人尺五寸六分有奇使约九为十则寸狭而分
亦狭空围十分恐管径太狭吹之不成声又以此算周
釜汉斛所容皆不应矣且古者以八尺为中人之长大
约今之五尺也若以九约之仅如今之四尺五寸则今
时中人亦不止如此故蔡邕之说未确邢云路信之谓
古法十其寸为尺九其寸为律考之不详耳
  论黄钟之积(三条/)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1a 页 WYG0134-0583c.png
   论律生于历
声无形者从阳而法天其数五倍之为十半为清而半
为浊律有体者从阴而效地其数六倍之为十二律居
阳而吕居阴夫六律六吕之应十二月说者以为埋管
于密室随月气应而灰飞其事虽未有确验要之天有
十二月律有十二管律历自然相应则其显然者矣古
人有言曰推历生律(见前汉/律历志)夫律何以生于历哉盖黄
钟之积分冥符历日之数也天以日为主右行一日一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1b 页 WYG0134-0583d.png
度积之一岁而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几一黄钟
之半管积分应之全管则有圆分七百三十分又半分
稍弱适符两岁之期实此律历所以相通虽未必有气
应灰飞之事而自有默相契合之理犹之人身血脉周
流悉应天运而经络空穴亦有三百六十五数以应天
度焉此岂人之所能为哉古今之言律历相通者皆未
思及此汉志虽言推历生律而以律之八十一分为日
法则是因律生历以数强合并历亦失之矣邢云路谓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2a 页 WYG0134-0584a.png
冬至景长测景以定黄钟不知景随地异将以何者为
准且夏至景短何以蕤宾之律不最短乎
   考周釜定黄钟积分应再期
黄钟积分应再期之日此说千古所未发其数甚渺茫
难信幸有因律生量之法见于前汉志又有㮚氏之釜
尺度浅深之数见于周礼以周釜之容受求黄钟空围
内之容分两岁期实不约而合夫谓容分应再期非谓
十分为寸之分又非以平方分起算以立方分计积也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2b 页 WYG0134-0584b.png
盖声音属阳故黄钟之寸必九而管体之空必圜寸既
以九则分亦当用九而不用十(律以九分为寸史迁以/来有此法但假此便于)
(三分损益耳不/知其数本如此)管空既圜则分亦当用圜而不用方此
自然之理也(范镇曰古者以竹为律竹形本圆而今以/方分置算此律非是算法圆分谓之径围)
(方分谓之方斜今圆分而以方法算之此算数非是说正/与此合蔡氏谓算家无用圆分之法不知算家用方分)
(取其整齐易算耳律数精微默契/天运未可以算家简便之法推也)按考工记㮚氏为量
量之以为釜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釜其臀一
寸其实一豆(内方尺者虚度之四隅皆抵围圜其外即/方尺之外此皆谓釜内容受之处郑注谓)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3a 页 WYG0134-0584c.png
(圜其外者为之唇非也臀底也豆即斗字覆其底深一/寸容一斗则腹深尺者容十斗可知矣王安石引管子)
(百升成釜是也郑注/釜六斗四升非也)此釜即十斗之斛出于黄钟之龠
内方尺而圜其外既不言有庣旁(庣谓不/满处)则内方四隅
皆抵围以勾股求弦法推之(勾尺自乘百寸股尺亦自/乘百寸合勾股羃二百寸)
(平方开之得/弦弦即圜径)其径一尺四寸一分四釐二毫一秒三忽
五微六纤有奇今始以算家十分为寸平方立方法算
之凡圆率径一者周三一四一五九三六(祖冲之/密率)以半
径乘半周(径围求/面幂法)而得面幂七八五三九八四径十寸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3b 页 WYG0134-0584d.png
者自乘百寸其圜内之幂七十八寸五三九八四今此
釜之径自乘二百寸则幂亦当倍之为一百五十七寸
七分九十六釐八十毫一寸有平方百分凡一万五千
七百七分九十六釐八十毫深一寸有立方一十五万
七千七十九分六八深一尺有立方一百五十七万七
百九十六分八十釐此釜之容方分也因釜以求黄钟
一釜之实容黄钟二千龠(汉志黄钟两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故一)
(斛有二/千龠)以二千归立方得黄钟之积七百八十五分三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4a 页 WYG0134-0585a.png
九八四黄钟九寸当以九十归之得面幂八分七二六
六四九以面幂求周径得周一十分四釐七毫一九八
径三分三釐三分釐之一(胡安定以来谓径三/分四釐六毫者未密)此古黄
钟围径积幂以十起算之数也较之蔡氏九平方分积
八百一十分者不侔矣再以九分为寸并圜分之法推
之即前之径约十为九得一百二十七分二七九二二
零六约十为九者以九自乘得八一亦如前法倍之得
一六二即为径幂求圜内之圜分者径幂即为圜分(如/径)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4b 页 WYG0134-0585b.png
(十者圜/分百)得一万六千二百为平圜分深一尺者九十分
有立圜一百四十五万八千以二千归之得黄钟之积
七百二十九个立圜分以八十一归之空围有九平圜
分径九分寸之三由此观之则黄钟之积岂不适合两
岁之日乎虽两岁有七百三十零半日弱此积不及一
分有奇然此一分有奇者甚微空径稍宽毫发即盈其
数黄钟稍宽则釜径亦当稍宽(较宽一釐/四毫四秒)内方尺之四
隅不及抵围亦当微有庣旁然其数甚微不言亦可且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5a 页 WYG0134-0585c.png
量器取其整齐足以垂法不妨少减庣处以就内方初
不必计其毫釐也若王莽之斛虽亦出于黄钟然其造
律或围径稍宽于是积分稍多以二千龠登于斛遂有
一千六百二十寸其径一尺四寸三分六釐一毫九秒
二忽于是内方四隅不抵圜周不得不有庣旁刘歆谓
庣旁九釐五毫而祖冲之以密率计之庣旁一分九毫
有奇则汉斛大于周釜矣蔡氏以汉斛定黄钟空围九
分积八百一十分岂知黄钟之积本应再期合周釜而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5b 页 WYG0134-0585d.png
且用九用圜布算者乎
   论宋儒算术之误
算术亦律学之一事当讲于勾股少广开方诸法有宋
诸儒言律者如胡安定范蜀公蔡西山皆不精于算术
其求周径也不考祖冲之密率但用围三径一之法其
求积幂也不以密率实算但用圆田简约之法今所算
皆用密率唯数位之后奇零甚微者乃弃之
  论十一律(四条/)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6a 页 WYG0134-0586a.png
   论律当匀截应节气
黄钟半律之容分既当一岁之日则其生大吕以下十
一律也亦以四寸有半均匀截之以应月之中气每律
截去三分七釐五毫其中容分三十分有奇犹之自冬
至至大寒太阳平行三十度有奇在历则积而渐多在
律则减而渐少至应钟又截去三分七釐五毫则为黄
钟清声此天地之气循环无端之象也旧法以三分损
益隔八相生之法生十一律其所生之律忽短忽长无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6b 页 WYG0134-0586b.png
关于历日之数至于仲吕不能反生黄钟遂往而不反
岂自然之数法哉
   又论
今历节气亦有短长此因太阳行本轮有高下故视行
小有盈缩节气微有短长在天本皆平行律分应日亦
当稍有参差然其数甚微律管不过毫釐之间即谓均
匀截之以应太阳平行之平气亦可也
   今律较旧律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7a 页 WYG0134-0586c.png
今律大吕八寸六分二釐五毫太簇八寸二分五釐夹
钟七寸八分七釐五毫姑洗七寸五分仲吕七寸一分
二釐五毫蕤宾六寸七分五釐林钟六寸三分七釐五
毫夷则六寸南吕五寸六分二釐五毫无射五寸二分
五釐应钟四寸八分七釐五毫黄钟清四寸五分旧律
大吕八寸四分一釐七毫有奇少二分七毫有奇太簇
八寸少二分五釐夹钟七寸四分九釐有奇少三分八
釐有奇姑洗七寸一分一釐有奇少三分八釐有奇仲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7b 页 WYG0134-0586d.png
吕六寸六分五釐有奇少四分六釐有奇蕤宾六寸三
分一釐少四分三釐有奇林钟六寸少三分七釐五毫
夷则五寸六分一釐有奇少三分八釐有奇南吕五寸
三分三釐有奇少二分九釐有奇无射四寸九分七釐
有奇少二分七釐有奇应钟四寸七分四釐有奇少一
分三釐有奇变黄钟半律四寸四分三釐有奇少黄钟
清六釐有奇观旧律皆短于今律夹钟近姑洗姑洗近
仲吕仲吕近蕤宾蕤宾近林钟林钟夷则差一律夷则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8a 页 WYG0134-0587a.png
近南吕南吕近无射以历日较之差多者一月矣其两
律相减大吕减黄钟五分八釐有奇夹钟减太簇五分
有奇何其疏南吕减夷则二分八釐应钟减无射二分
三釐又何其密岂天地之气果如是疏密不均乎或曰
五声之用亦有参差而律独皆均齐何也曰五声之有
参差也验于琴徽之泛声而律管之无参差也应乎黄
道之宫度各有攸当不可以彼例此也使谓十二律不
应十二月则已如其应十二月也安得舍太阳行度一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8b 页 WYG0134-0587b.png
月三十之截然者而从夫三分损益忽疏忽密之数乎
   论律吕应日躔斗建
阳律阴吕之相合也有自然之理焉亦有自然之数焉
周礼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天神子与丑合也奏
太簇歌应钟以祭地示寅与亥合也奏姑洗歌南吕以
祀四望辰与酉合也奏蕤宾歌函钟以祭山川午与未
合也奏夷则歌小吕以享先妣申与已合也奏无射歌
夹钟以享先祖戌与卯合也此十二辰之六合说者以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9a 页 WYG0134-0587c.png
为本于日躔与斗建如日躔星纪(丑/)则斗建元枵(子/)
躔析木(寅/)则斗建娵訾(亥/)是也以今律黄钟清四寸半
合大吕八寸六分二釐五毫得十三寸一分二釐五毫
太簇合应钟姑洗合南吕蕤宾合林钟夷则合仲吕无
射合夹钟皆得十三寸一分二釐五毫与大司乐之文
及日躔斗建之说不约而合岂非自然之理数不假丝
毫智力者乎黄钟全律独不与吕合而所合者乃其清
声又隐然有尊君之理寓于律数之间云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19b 页 WYG0134-0587d.png
  论三分损益(八条/)
   辨三分损益上下相生之非
三分损益上下相生之说始于管子至史记律书而加
详班氏律历志又因史记推演其数后之言律者皆固
守其说不知此法果天为之乎凡数之出于自然如河
图洛书如先天八卦如纳音五行如揲蓍如算家勾股
乘除诸法是诚非人之所能为若夫声律之用三分损
益窃谓其出于人而非天也律管本应十二月如云黄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0a 页 WYG0134-0588a.png
钟三分损一下生林钟安见六月之积日由十一月下
生而来如云林钟三分益一上生太簇安见正月之积
日又必由六月上生而至乎明者观之不待其生至仲
吕不能反生黄钟固已疑其法之非真矣五声三分损
益隔四而相生亦得其近似而非其本然古人见其数
之近似也遂立为成法不知小有不合则法已非真如
古之算家但知径一围三不知有密率古之历家但知
一岁小馀四分日之一不知有岁差其事亦正相类后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0b 页 WYG0134-0588b.png
人于历算二事已精益精初不必守古人之定法至言
律吕独相沿不改何其胶柱不知变乎
   又论
律之三分损益算之径一围三历之十九岁气朔分齐
皆近似不精之法及细考之历算二法皆不然律法岂
得独是历则分明有景可测算则分明有器可量律则
分明有琴可考三者皆不可诬虽有羲和之历隶首之
算伶伦之律相传至今亦当以有据者为断不当法古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1a 页 WYG0134-0588c.png
法为定如云太史公之说必有所传则史迁专司星历
其历书法度当精密不可易矣今太初之法一步不可
行又何疑于律乎
   又论
细考之古法三分损益其源亦自琴来故谓宫声为八
十一丝商声为七十二丝皆以琴弦言之琴弦取应声
之法亦略有三分损益之意如初弦第九徽应四弦散
声九徽当弦三分之二似宫声三分损一而生徵四弦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1b 页 WYG0134-0588d.png
九徽应七弦散声似徵声三分损一而生少商益一即
是上生商五弦九徽为清角三分益一又似羽声上生
角然太簇八寸不当十三徽则徵生商三分损一而有
馀姑洗七寸一分亦不正当十一徽则羽生角三分益
一而不足商生羽从十三徽外半寸起算则三分损一
得八徽若自十三徽起算则三分损一又有馀以此观
之唯有宫生徵合三分损益之数其馀三声非太过即
不及故三分损一近似而非真徵之于宫也偶合三分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2a 页 WYG0134-0589a.png
损一耳诸声不可以此为例琴又有时以十徽为角三
分损一则复生宫而五声循环矣然就三分损益之法
自前生来终不能使十徽为角也
   又论
又以岁日验之黄钟当两岁为四十八气三分损一为
三十二气除一岁二十四气馀八气以八气减二十四
馀十六气自冬至数之是处暑七月中也而云黄钟下
生林钟林钟六月之律已差一月矣又以三十二气分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2b 页 WYG0134-0589b.png
为九十六候三分益一百二十八候除一岁七十二候
馀五十六候以减七十二馀十六候自冬至初候数之
是惊蛰二月节后第二候也而云林钟上生太簇太簇
正月之律又差四候矣以此观之月之三分损一已是
隔九及其三分益一亦不正得隔八故岁日总无三分
损益之数而律之隔八下生其源已失之于林钟
   又论
或疑声律三分损益上下相生至其末也复以三分之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3a 页 WYG0134-0589c.png
则有不尽之算而数不行故声止于五律止于十二此
似出于自然曰此亦出于人为也盖其初先知声之当
五故置一而五三之得八十一为宫之数相生至角六
十四三分之不尽一算而数不行设使其初不知声之
当五或置一而四三之以二十七为宫则相生至四位
即有三分不尽之算矣或六三之以二百四十三为宫
则至六位而后有不尽之算五位犹可分也律亦犹是
其初先知律之当有十二故自子至亥以三历十二辰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3b 页 WYG0134-0589d.png
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为黄钟之实相生至仲吕
十三万一千七十二三分之不尽二算而数不行设使
其初不知律之当十二不以三历十二辰则不尽之算
又不如此矣然则此数与法岂果出于自然哉(古历家/谓十九)
(岁七闰无馀分为一章故立法以九百四十分为一日/以二百三十五为小馀此二百三十五者一章之月数)
(也不知历者见其积至十九岁果无馀分遂谓九百四/十分之日法出于天然不知其先因章月有二百三十)
(五故立为日法非天道果有此数也后人觉其有差而/此数法不可用矣其事正与声律相类历则久正之矣)
(律则鲜有/觉其非者)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4a 页 WYG0134-0590a.png
   论古时未有三分损益之说
周礼典同曰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乐器之
长短小大皆以律计其倍半而为之律诚有数有度矣
但不知周公以前造律者果如管子史迁之说乎抑别
有活法乎伶州鸠曰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
律均钟神瞽目废而耳聪声之大小高下自能以耳齐
之非专求之度数也即谓度数有成法亦当先为简径
而后渐为烦曲如今法递减黄钟黄均匀截管其法至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4b 页 WYG0134-0590b.png
简易径捷而三分损益一律分之至于千万其数极为
迂曲烦难安知古人造律不即如今日简径之法至后
人加以巧曲始有管子以下诸说乎管子盖春秋战国
间人撰自此以前未有三分损益之说唯国语伶州鸠
之言有纪之以三一语朱子疑其谓三分损益然韦昭
解此以三为天地人则亦未必其果如朱子之说也
   论后人尝破三分损益之说
刘宋时何承天尝增林钟以下分数使至仲吕反生复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5a 页 WYG0134-0590c.png
得黄钟谓三分损益者其大略犹历言斗分四之一此
说最为有见然以意增之而涉于牵强则亦难凭明郑
世子谓长律下生短律左旋隔八短律上生长律右旋
隔六以勾股算术布之周而复始不用三分损益其云
左旋隔八右旋隔六犹是旧法如朝四暮三实无异也
勾股算术与此难通亦牵强布算耳岂出于自然乎总
之律应十二月随月迭减而非隔八相生后人虽有议
及三分损益者未尝思其所以失之之由虽有欲破三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5b 页 WYG0134-0590d.png
分损益者亦不知所以破之之道牵强立法徒劳无当
邢云路既知三分损益犹历言斗分四之一为大略之
数矣又云后人苟有得不当诋古人立论之非此又不
然易大传谓蓍策三百六十当期之日此谓揲法已成
其过揲之策犹有一岁常数之象故大略言之不必正
与岁实相当若律之三分损益乃是以此立法苟可增
损毫釐则此法数非真与蓍策之大槩言相当者不同
不可以彼例此也后人果是则古人为非但当论后人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6a 页 WYG0134-0591a.png
所得者果是与否耳不必犹为古人回护也如是言以
历比律历家谓斗分四之一即汉历太初四分之术也
邢氏何不为之回护而深诋汉人为不知历乎若曰律
分法由来已久不始于汉则殷周之历不为不久其失
与太初四分等亦将谓久者即不当诋乎
   论仲吕不能反生黄钟
天地之运昼夜寒暑终则有始独于律吕之数往而不
反仲吕再生不及黄钟之九寸此由黄钟三分损一下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6b 页 WYG0134-0591b.png
生林钟即已失之六寸当为夷则而林钟以进而干其
位安能使仲吕反生复于其所京房创为六十律之说
仲吕再生别名执始转生四十八律终于南吕殊为穿
凿何承天刘焯讥房之失增林钟已下十一律之分使
仲吕反生还得黄钟之实又涉牵强总之拘于三分损
益其本已失岂能齐其末今法迭减黄钟顺序而生不
曰黄钟生林钟而曰黄钟生大吕不曰仲吕生黄钟而
曰应钟生半黄钟岂有不能循环者乎蔡氏亦讥房之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7a 页 WYG0134-0591c.png
失而取通典变律子声之说仲吕生变黄钟以下有六
变律则亦四十八律中执始(子/黄)去灭(未/林)时息(寅/太)结躬(酉/南)
变虞(辰/姑)迟内(亥/应)之异名耳
  论二变声(二条/)
   论二变不合于琴
古法五声之馀于羽宫之间近宫收一声为变宫角徵
之间近徵收一声为变徵淮南子云姑洗生应钟比于
正音故为和应钟生蕤宾不比于正音故为谬二变之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7b 页 WYG0134-0591d.png
说其来久矣然以琴考之殊不然琴弦皆正声六七弦
为宫商之清声非二变也十三徽至十徽一律一徽是
角商各二声皆非如二变之说也论声律者当以琴为
主琴徽出于天然不从三分损益来者也
   论七音非古
周景王问伶州鸠七律对以武王伐殷之初岁月日星
辰所在自鹑及驷为七列(鹑火午宫张宿至天/驷凡七宿天驷房也)南北之
揆为七同(自鹑火午至天/鼋子凡七宫)神人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8a 页 WYG0134-0592a.png
其声故谓之七律此但言所以用七之故而不言七律
为何律后又言武王作四乐曰羽曰厉曰宣曰嬴乱用
夷则上宫黄钟下宫太簇下宫无射上宫又只有四律
而不言七此皆不甚分明韦昭注七律云黄钟为宫太
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
宾为变徵武王所用七律果如是乎左传昭公二十年
七音杜预但引国语之文而不用五声二变之说岂亦
有疑于此者乎杜佑则云古有五声至周以来加文武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8b 页 WYG0134-0592b.png
二声谓之七音此则琴弦少宫少商之说也窃疑此说
得之变宫变徵恐周初未尝有此京房谓伏羲时已有
此七音太无稽矣尚书大传云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
七始咏说者谓七始即七音然今文尚书作在治忽史
记又作来始滑一文而三处不同始治字相近滑忽音
相近七在古音亦相近以文义言之皆不若今文尚书
之安则尚书其本文而史记书传皆误文也以七始为
七音郢书燕说岂足信乎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9a 页 WYG0134-0592c.png
  论变律(二条/)
   辨变律半律之非
古法十二律之外但有四清声而已至唐杜佑通典始
有变律子声之说仲吕再生变黄钟转生十二律各半
之为子声其律皆短于正律蔡氏取黄太姑林南应六
变律各有半声有用有不用似非自然之理如当用此
律则宜用其正律不能用全律则宜用正律之半声而
已何为舍其正者不用必用其近似不正者乎其所以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29b 页 WYG0134-0592d.png
然者但拘于三分损益之说谓从正律生来不得本律
故辗转相生皆杀于本律不知三分损益之法人为之
耳岂声音中果有如是之数默寓其间当用变律时必
不宜从正律取声耶(朱子谓汉志黄钟不为他律役与/通典变律之说相发明然黄钟自)
(有半律为他宫用亦是不为他律/役不必又取变黄钟之半声也)
   论范马未检通典
朱子甚取通典之说谓他书所不及又谓范蜀公司马
温公不知检通典以今观之二公之论乐其大者未必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30a 页 WYG0134-0593a.png
得元声次则十一律之损益未必得本律之正耳至若
通典之说尚有可疑用与不用恐于乐皆无加损也(范/主)
(房庶私增汉书又去四清声最为纰/谬唯律管当用圆分之说有可取之)
 
 
 
 
 
礼书纲目 附录卷上 第 30b 页 WYG0134-0593b.png
 
 
 
 
 
 
 
 礼书纲目附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