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a 页 WYG0134-01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书纲目卷五十九 婺源江永撰
封建 通礼八
补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
总二百里纳铚三百
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
里侯服百里采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b 页 WYG0134-0168b.png

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
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
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
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
讫于四海 千里之内曰甸千里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a 页 WYG0134-0168c.png

之外曰采曰流
方千里之内为比服方二千里
之内为要服方三千里之内为荒服
大司马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
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
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b 页 WYG0134-0168d.png

五百里曰蕃畿
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
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
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
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
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
里曰藩服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a 页 WYG0134-0169a.png

五百里谓之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又其外
方五百里谓之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又其
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
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右畿服之制 祭公谋父曰先王之制邦内甸服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b 页 WYG0134-0169b.png
邦外
侯服
侯卫宾服
蛮夷要服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4a 页 WYG0134-0169c.png
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
宾服者享
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4b 页 WYG0134-0169d.png

襄王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
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
以备百姓兆民
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
使各
有宁宇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5a 页 WYG0134-0170a.png

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
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
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5b 页 WYG0134-0170b.png

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
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
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
为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6a 页 WYG0134-0170c.png

天子之县内方百里
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
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其馀以禄士以为閒田
凡九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6b 页 WYG0134-0170d.png

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
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三十国其馀方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7a 页 WYG0134-0171a.png

百里者七十又封方七十里者六十为方百里者二十
九方十里者四十其馀方百里者四十方十里者六十
又封方五十里者百二十为方百里者三十其馀方百
里者十方十里者六十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
庸閒田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閒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
归之閒田天子之县内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
百里者九其馀方百里者九十一又封方七十里者二
十一为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二十九其馀方百里者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7b 页 WYG0134-0171b.png

八十方十里者七十一又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为方
百里者十五方十里者七十五其馀方百里者六十四
方十里者九十六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大司徒凡建邦
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
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
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8a 页 WYG0134-0171c.png

者四之一
凡
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
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
男以周知天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8b 页 WYG0134-0171d.png

右分封之制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子产曰昔天子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9a 页 WYG0134-0172a.png

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今大
国多数圻矣 孟子曰天子之地方千
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
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
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
不足也而俭于百里
王者立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足以教道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9b 页 WYG0134-0172b.png

照幽隐必复封诸侯何重民之至也善恶比而易
知故择贤而封之使治其民以著其德极其才上
以尊天子备藩辅下以子养百姓施行其道开贤
者之路谦不自专故裂土封贤因而象之象贤重
民也诸侯封不过百里象雷震百里所润雨同也
七十里五十里差功德也天子所治方千里此平
土三千并数邑居山川至五十里名山大泽不以
封者与百姓共之不使一国独专也山木之饶水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0a 页 WYG0134-0172c.png

泉之利千里相通所均有无赡其不足制土三等
何因土地有高下中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人之
急也故列土为疆非为诸侯张官设府非为卿大
夫皆为民也天下太平乃封亲属者示不私也即
不私封之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
王臣海内之众已尽得使之不忍使亲属无短足
之居一人使封之亲亲之义也
唐虞建官外有州牧侯伯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0b 页 WYG0134-0172d.png

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
长
千
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
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
八州八
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各以其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1a 页 WYG0134-0173a.png

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
天子使其大夫为
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 天子之大
夫为三监监于诸侯之国者其禄视诸侯之卿其爵视
次国之君其禄取之于方伯之地方伯为朝天子皆有
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视元士
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于天子也曰天子之
吏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自称于诸侯曰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1b 页 WYG0134-0173b.png

天子之老于外曰公于其国曰君九州之长入天子之
国曰牧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于外曰侯
于其国曰君 大宰施典于邦国而建其
牧立其监
大司马建牧立监以维邦国
八命作牧
九命作伯
右牧伯之制 王者必立牧方三人使窥远牧众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2a 页 WYG0134-0173c.png

也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有狱讼而不平
其冤失贤而不举者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
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尔者邪何
如乃有饥寒而不得衣食有狱讼而不平其冤失
贤而不举然后其君退而与其卿大夫谋之远方
之民闻之皆曰诚天子也夫我居之僻见我之近
也我居之幽见我之明也可欺乎哉故牧者所以
明四目达四聪也 州伯者何谓也伯长也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2b 页 WYG0134-0173d.png

选择贤良使长一州故谓之伯也唐虞谓之牧何
尚质使大夫往来牧诸侯故谓之牧方立三人凡
十二人王者所以有二伯者分职而授政欲其亟
成也春秋公羊传曰自陜以东周公主之自陜以
西召公主之不分南北何东方被圣人化日少西
方被圣人化日久故分东西使圣人主其难者贤
者主其易者乃俱致太平也又欲令同有阴阳寒
暑之节共法度也 舜咨十有二牧曰食哉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3a 页 WYG0134-0174a.png

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羊客问
子思曰周自后稷封为王者后子孙据国至大王
王季文王此固世为诸侯矣焉得为西伯乎子思
曰吾闻诸子夏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3b 页 WYG0134-0174b.png

谓之二伯殷王帝乙之时王季以功九命作伯
受圭瓒鬯之赐
故文王因之得专征伐此以诸
侯为伯犹周召之君为伯也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4a 页 WYG0134-0174c.png
管仲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
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
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自陜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陜
而西者召公主之 襄王
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4b 页 WYG0134-0174d.png
典瑞土圭封国则以土地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土地相宅而建邦
国 小司徒凡建邦国
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 封人凡封国设其
社稷之壝封其四疆 量人掌建国
之法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
古者百里之国三十里之遂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5a 页 WYG0134-0175a.png

二十里之郊九里之城三里之宫七十里之国二十里
之遂九里之郊三里之城一里之宫五十里之国九里
之遂三里之郊一里之城以城为宫遂郊之门执禁以讥异服
讥异言
匠人王
宫隅之制七雉环涂七
轨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5b 页 WYG0134-0175b.png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
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
大祝建邦国先告后土用牲币
司几筵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设莞
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6a 页 WYG0134-0175c.png

大宗伯王命诸侯则傧
内史凡命诸侯则策命之 巾
车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
就建大赤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封
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封蕃国
罪隶凡封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6b 页 WYG0134-0175d.png

国若家牛助为牵徬
右封国之礼 古者于尝出田邑顺阴义也
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于周中其
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亹以黄土
将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之土苞以黄土苴以白
茅以为土封故曰受则土于周室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7a 页 WYG0134-0176a.png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何以称大庙于鲁封鲁公以
为周公也周公拜乎前鲁公拜乎后
曰生以养周公
死以为周公主
鲁人三郊三遂
卫子鱼曰武王克商成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7b 页 WYG0134-0176b.png

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
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
旂夏后氏之
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
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
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
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8a 页 WYG0134-0176c.png

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因商奄之民
命以伯禽而封
于少皞之虚分康叔以大路
少帛綪茷旃旌大吕
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
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
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8b 页 WYG0134-0176d.png

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
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
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
以周索分
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姑洗
怀姓九宗职官五正
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9a 页 WYG0134-0177a.png

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
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
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
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
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
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
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19b 页 WYG0134-0177b.png

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
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
右封帝王后 虞舜以尧子丹朱为宾曰虞宾而
不臣之夏禹封丹朱于唐舜子商均于虞皆有疆
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礼不臣也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
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0a 页 WYG0134-0177c.png

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
子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
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
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
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
以备三恪
王者所以存二王之后何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0b 页 WYG0134-0177d.png

也所以尊先王通天下之三统也明天下非一家
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故封之百里使得服其正
色用其礼乐永事先祖诗曰厥作祼将常服黼冔
言微子服殷之冠助祭于周也周颂曰有客有客
亦白其马此微子朝周也
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乃施典于
邦国凡治以典待邦国之治以九贡致邦国之
用以九两系邦国之民 典命掌诸侯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1a 页 WYG0134-0178a.png

五仪 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以
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
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赈膰之礼亲
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乃颁祀
于邦国 大祝禁督逆祀命者颁祭号于邦国
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大司乐凡建国禁其
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
九法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1b 页 WYG0134-0178b.png

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
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
维邦国制军诘禁以纠邦国
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
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职方氏凡邦国小大相维
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2a 页 WYG0134-0178c.png

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通其财利
同其数器壹其度量除其怨
恶同其好善 形方氏掌制邦
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
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2b 页 WYG0134-0178d.png

掸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
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大行
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
省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
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
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 小行人
若国札丧则令赙补之若国凶荒则令赒委之若国师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3a 页 WYG0134-0179a.png

役则令槁禬之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若国有祸灾
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及其万民之利害
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悖逆
暴乱作慝犹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
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者每国辨异之以
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掌交掌以节
与币巡邦国之诸侯及其万民之所聚者道王之德意
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3b 页 WYG0134-0179b.png

使和诸侯之好
达万民之说掌邦国之通事
而结其交好以谕九税之利九礼之亲九牧
之维九禁之难九戎之威
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以佐
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
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天子之县内诸侯禄
也外诸侯嗣也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4a 页 WYG0134-0179c.png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
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右治邦国之法 祭公谋父曰甸服者祭
侯服者祀宾服者享
要服者贡
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时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4b 页 WYG0134-0179d.png

享岁贡终王先
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
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
修文有不贡则修名
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
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
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5a 页 WYG0134-0180a.png

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
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
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芋
尹无宇曰天子经略诸侯正封
古之制也 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
始封诸侯无子死
不得与兄弟者何古者象贤也弟非贤者子孙至
继体诸侯无子得及亲属者以其俱贤者子孙也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5b 页 WYG0134-0180b.png

重其先祖之功故得及之礼服传曰大宗不可绝
同宗则可以为后继世诸侯无子又无弟但有诸
父庶兄当推与庶兄推亲之序也王者受命而作
兴灭国继绝世何为先王无道妄杀无辜及嗣子
幼弱为强臣所夺子孙皆无罪因而绝重其先人
之功故复立之诛君之子不立者义无所继也诸
侯世位象贤也今亲被诛绝也春秋传曰诛君之
子不立君见弑其子得立何以尊君防篡弑也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6a 页 WYG0134-0180c.png

郑伯以璧假许田非假而曰假讳易地也礼
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
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其训曰三岁而小考者
正职而行事也九岁而大考者黜无职而赏有功也其
赏有功也诸侯赐弓矢者得专征赐鈇钺者得专杀赐
圭瓒者得为鬯以祭不得专征者以兵属于得专征之
国不得专杀者以狱属于专
杀之国不得赐圭瓒者资鬯于天子之国然后祭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6b 页 WYG0134-0180d.png

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
鼗将之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
然后杀赐圭瓒然后为鬯未赐圭瓒则资鬯于天子
小宗伯掌衣服车旗宫室之
赏赐 内史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
赏赐亦如之 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
王功曰勋国
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7a 页 WYG0134-0181a.png

治功曰力战功曰多
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勋诏之
大功司勋藏其贰
掌赏地之政令凡赏无常
轻重视功凡颁赏地参之一食
惟加田无国正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7b 页 WYG0134-0181b.png

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德
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 诸侯敌王所
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
玈弓矢千以觉报宴
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冯弱犯寡则
𤯝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
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
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8a 页 WYG0134-0181c.png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诸侯得专征者邻国有臣弑其
君孽伐其宗者弗请于天子征之而归其地于天
子可也诸侯之有不率正者天子绌之
一绌少绌以爵再绌少绌以地
三绌而爵地毕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閒田
以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閒田 古者天子之制诸
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8b 页 WYG0134-0181d.png

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
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数与于祭而君有
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则削
地
右黜陟 诸侯所以考黜何王者
所以勉贤抑恶重民之至也礼记九锡车马衣服
乐朱户纳陛虎贲鈇钺弓矢秬鬯皆随其德可行
而赐车马能安民者赐衣服能使民和乐者赐以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9a 页 WYG0134-0182a.png

乐民众多者赐以朱户能进善者赐以纳陛能退
恶者赐以虎贲能诛有罪者赐以鈇钺能征不义
者赐以弓矢孝道备者赐以秬鬯能安民故赐车
马以著其功德安其身能使人富足衣食仓廪实
故赐衣服以彰其体能使民和乐故赐之乐以事
其先也礼曰未赐乐者不得以时王之乐事其宗
庙也朱盛色户所以纪民数故民众多赐朱户也
古者人君下贤降阶一等而礼之故进贤赐之纳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29b 页 WYG0134-0182b.png

陛以优之也既能进善当能戒恶故赐虎贲虎贲
者所以戒不虞而距恶距恶当断刑故赐之鈇钺
所以断大刑刑罚既中则能征不义故赐弓矢弓
矢所以征不义伐无道也圭瓒秬鬯宗庙之盛礼
故孝道备而赐之秬鬯所以极著孝道孝道纯备
故内和外荣玉以象德金以配情芬香条鬯以通
神灵玉饰其本君子之性金饰其中君子之道也
所以三岁一考绩何三年有成故于是赏有功黜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0a 页 WYG0134-0182c.png

不肖何以知始考辄黜之尚书曰三年一考少黜
以地书所言三考黜陟者谓爵土异也小国考之
有功增土进爵后考无功削黜后考有功正而赐
之矣五十里不过五赐而进爵土七十里不过七
赐而进爵土能有小大行有进退也一说盛德始
封百里者赐三等得征伐专杀断狱七十里伯始
封赐二等至虎贲百人后有功赐弓矢复有功赐
秬鬯增爵为侯益土百里复有功入为三公五十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0b 页 WYG0134-0182d.png

里子男始封赐一等至乐复有功稍赐至虎贲增
爵为伯复有功稍赐至秬鬯增爵为侯未赐鈇钺
者从大国连帅方伯而断狱受命之王致太平之
主美群臣上下之功故尽封之及中兴征伐大功
皆封所以著大功盛德之士亦封之所以尊有德
也以德封者必试之必附庸三年有功因而封五
十里元士有功者亦为附庸世其位大夫功成封五十里
卿功成封七十里公功成封百里士有功德迁为大夫大夫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1a 页 WYG0134-0183a.png

有功德迁为卿卿有功德迁为公故爵主有德封
主有功也三公功成当封而死得立其子为附庸
贤者之体能否一也百里公一削为七十里侯再
削为七十里伯三削为寄公七十里伯一削为五
十里伯二削为五十里子三削地尽五十里子一
削为三十里子再削为三十里男三削地尽五十
里男一削为三十里男再削为三十里附庸三削
爵尽所以至三削何礼成于三三而不改虽反无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1b 页 WYG0134-0183b.png

益也先削地后黜爵者何爵者尊号也地者人所
任也今不能治广土众民故先削其土地也君幼
稚唯考不黜者何君子不备责童子也二王后不
贬黜者何尊宾客重先王也以其当公也罪恶足
以绝之即绝更立其次周公诛禄甫立微子诸侯
喑聋跛躄恶疾不免黜者何尊人君也世子有恶
疾废者何以其不可承先祖也 平王曰父
义和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2a 页 WYG0134-0183c.png

弓一卢矢百马四匹
齐桓公会诸侯
于葵丘王使宰孔赐齐侯胙赏服大
路龙旂九旒渠门赤旂
晋文公以诸侯之师及楚
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
兵千人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2b 页 WYG0134-0183d.png

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
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
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
秬鬯一卣
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
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
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3a 页 WYG0134-0184a.png

文公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锡者
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
礼有受命无来锡命锡命非
正也 襄王使大宰文公及内史兴赐晋文
公命
上卿逆于境晋侯郊劳
馆诸宗庙馈九牢
设庭燎及期命于武宫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3b 页 WYG0134-0184b.png

设桑主布几筵
大宰涖之
晋侯端委以入
大宰以王命命冕服内史赞之
三命而后即冕服既毕宾
飨赠饯如公命侯伯之礼而加之以宴好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4a 页 WYG0134-0184c.png

内史兴归以
告王曰晋不可不善也其君必霸逆王命敬
奉礼义成
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
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继世
右寓公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土地相宅而建都鄙 大司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4b 页 WYG0134-0184d.png

徒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 县师凡造都
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 封
人凡封国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 量
人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
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
为都城之制野涂
以为都经涂 掌固若造都邑
则治其固与其守法 小司徒乃经土地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5a 页 WYG0134-0185a.png

而井牧其田野 载师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
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
地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大宰以
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二曰法则以驭其官
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四曰禄位以驭其士五曰赋贡以
驭其用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七曰刑赏以驭其威八曰
田役以驭其众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5b 页 WYG0134-0185b.png

乃施则于都鄙凡治以则待都鄙之治
都宗人掌都宗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
正都礼与其服若有寇戎之事则保群神
之壝国有大故则令祷祠既祭反命于国
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
国有大故则令祷祠反命祭亦如之掌家礼与
其衣服宫室车旗之禁令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6a 页 WYG0134-0185c.png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
马兵甲之戒令以国法掌其政学
以听国司马家
司马亦如之 方士掌
都家听其狱讼之辞凡都家之大事聚众庶则各
掌其方之禁令以时修其县法若岁终则省之而诛赏
焉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 朝大
夫掌都家之国治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6b 页 WYG0134-0185d.png

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
国有政令则令其朝大夫
凡都家之治于国者必因其朝大夫然后听之唯
大事弗因凡
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则诛其朝大夫在军旅
则诛其有司 都则 都士 家
士
右都邑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7a 页 WYG0134-0186a.png

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子云贫而
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
故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
家富不过百乘以此坊民诸侯犹有畔者
大夫功成
未封子得封者善善及子孙也诸侯入为公卿大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7b 页 WYG0134-0186b.png

夫得食两家采不曰有能然后居其位德加于人
然后食其禄所以尊贤重有德也今以盛德入辅
佐两食之何王制曰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
侯嗣也天子太子食采者储君嗣主也当有土以
尊之也太子食百里与诸侯封同故礼曰公士大
夫子子也无爵而在大夫上故知百里也公卿大
夫皆食采者示与民同有无也 郑武公取
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姜氏爱段庄公即位为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8a 页 WYG0134-0186c.png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
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将不堪其后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将袭郑公伐之大叔出奔共 鲁惠公之
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8b 页 WYG0134-0186d.png

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
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
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
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
弱矣其能久乎 辛伯谂周桓
公云大都耦国乱之本也
楚灵王城陈蔡不羹使弃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9a 页 WYG0134-0187a.png

疾为蔡公王问于申无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对曰
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
焉使昭公不立
齐桓公城谷而寘管仲焉至于
今赖之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
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39b 页 WYG0134-0187b.png

郑丹在内君其少戒王曰国有大城何
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亳
实杀子游齐渠丘实杀无知
卫蒲戚实出献公
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尾大
不掉君所知也 孔子言
于定公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
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40a 页 WYG0134-0187c.png

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
于是叔孙氏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
帅费人以袭鲁仲尼命申句须
乐颀下伐之费人北二子奔齐
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堕成齐
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也无成
是无孟氏也子伪不知我将不堕公围成弗
克
礼书纲目 卷五十九 第 40b 页 WYG0134-0187d.png
礼书纲目卷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