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133-02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书纲目卷十一 婺源江永撰
三射记 嘉礼十六
补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参分其广而鹄居一焉
上两个与其身三下两个半之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133-0205b.png

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
焉
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133-0206a.png

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
张兽侯则王以息燕
天子将祭必先习射
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133-0206b.png

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 古者天子之
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
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
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
共熊侯豹侯卿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133-0206c.png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133-0206d.png

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宾射之礼亲故旧
朋友
射人以射法
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九节五
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获二容乐以狸首七节三正
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蘋五节二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133-0207a.png

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二正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133-0207b.png

凡侯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
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凡画者丹质
乐师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133-0207c.png

采蘋为节士以采蘩为节
钟师凡射王奏驺虞诸
侯奏狸首卿大夫奏采蘋士奏采蘩
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
大夫合五而成规士合三而成规
君国中射则皮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133-0207d.png

树中以翿旌获白羽与朱羽糅
于郊则闾中以旌获
于竟则虎中龙旃大夫兕
中各以其物获士鹿中翿旌以获
唯君有射于国中其馀否
右总要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133-0208a.png

射人若王大射则以狸步张三侯
车仆大射共三乏 司常
凡射共获旌 服不氏射则赞张侯以旌
居乏而待获
掌次射则张耦次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133-0208b.png

笙师凡射共其钟笙之
乐 典庸器祭祀帅其属而设笋虡陈
庸器宾射亦如之 司几
筵大射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
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133-0208c.png

牛人宾射共其膳羞之牛
司服射则鷩冕
大司乐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 视瞭
宾射皆奏其钟鼓 镈师祭祀鼓其
金奏之乐宾射亦如之 射人掌国之三公孤卿
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东面卿大夫西面其挚三公执
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雁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133-0208d.png

诸侯在朝则皆北面诏相其法
司弓矢恒矢庳
矢用诸散射
大射燕射共弓矢如数并夹
大司马若大射则合诸侯之六耦
小司马凡射掌其事如大司马
之法 大史凡射事饰中舍算执其礼事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133-0209a.png

膳人掌王之用弓矢抉
拾
掌诏王射赞王弓矢之事 大
仆王射则赞弓矢 小臣宾射掌事如大仆之
法 射人王射则令去侯立于后以矢行
告卒令取矢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133-0209b.png

祭侯则为位
与大史数射中
佐司马治射
正 射鸟氏射则取矢矢在侯高则以并夹
取之
祭侯之礼以酒脯醢
其辞曰惟若宁侯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133-0209c.png

毋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
女强饮强食诒女曾孙诸侯百福
大司乐及射令奏驺虞
诏诸侯以弓矢舞
乐师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
大师大射帅瞽而歌射
节
右天子射仪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133-0209d.png

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
侮
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
饮酒之礼 君与射则为下射袒朱襦乐作而后
就物小臣以巾授矢稍属不以乐志既发则小臣受弓
以授弓人上射退于物一笴既发则答君而俟若饮君
燕则夹爵君在大夫射则肉袒 君使士射不能
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133-0210a.png

右诸侯以下射仪 宾之
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
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
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133-0210b.png
范献子来聘公享之展庄叔执
币射者三耦公臣不足取于家臣家
臣展瑕展玉父为一耦公臣公巫召伯仲颜庄叔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133-0210c.png

为一耦鄫鼓父党叔为一耦
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
泽共射椹质之
弓矢
圉师射则充椹质
礼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胜者
又射不胜者降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133-0210d.png

右武射 战斗不可不习故于獀狩闲之也闲之
者贯之也贯之也者习之也已祭取馀获陈于泽
然后卿大夫相与射命中者虽不中取也命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133-0211a.png

不中者虽中不取何以也所以贵揖让之取而贱
勇力之取也向之取于国中勇力之取也今之取
于泽揖让之取也 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
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
射义 嘉礼十七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
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133-0211b.png

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故射者
进退周旋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失审固持
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
为节卿大夫以采蘋为节士以采蘩为节驺虞者乐官
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蘋者乐循法也采蘩者乐不
失职也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
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故明乎其节之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133-0211c.png

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则无暴乱之
祸矣功成则国安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
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
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133-0211d.png

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
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
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数与于祭而君
有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而
削地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
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夫
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故
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133-0212a.png

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言君臣相与尽志于
射以习礼乐则安则誉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
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而兵不用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射
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已之志也故心平
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人父
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133-0212b.png

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已之鹄故天子之大
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
不中则不得为诸侯
天子将
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
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得与
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有庆益以地进爵绌
地是也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133-0212c.png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
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巳已正而后发发而不
中则不怨胜巳者反求诸已而已矣孔子曰君子
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133-0212d.png

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
彼将安能以中
诗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
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子
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133-0213a.png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
求诸其身 孔子曰士使之
射不能则辞以疾县弧之义也
天子所以亲射何助阳气达万物也春气
微弱恐物有窒塞不能自达者夫射自内发外贯坚入
刚象物之生故以射达之也含文嘉曰天子射熊诸侯
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天子所以射熊何示服猛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133-0213b.png

巧佞也熊为兽猛巧者非但当服猛也示当服天下巧
佞之臣也诸侯射麋者示达迷惑人也麋之言迷也大
夫射虎豹者示服猛也士射鹿豕者示除害也各取德
所能服也大夫士两射者人臣示为君亲视事身劳苦
也侯者以布为之何用人事之始也本正则末正矣所
以名为侯何明诸侯有不朝者则射之所以不射正身
何君子重同类不忍射之故画兽而射之射正何为乎
曰射义非一也夫射者执弓坚固心平体正然后中也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133-0213c.png

二人争胜乐以德养也胜负俱降以崇礼让可以选士
故射选士大夫胜者发近而制远也其兵短而害长也
故可以戒难也所以必因射助阳选士者所以扶助微
弱而抑其强和调阴阳戒不虞也因射习礼乐射于堂
上何示从上制下也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
夫七十步士五十步明尊者所服远卑者所服近也
礼书纲目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133-0213d.png
礼书纲目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