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台集-宋-毕仲游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122-00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台集卷五
            宋 毕仲游 撰
 议
  学校议
天下之事有至近且狭偶得其道而行之则虽累百世
而不倦有甚大极重不得其道而行之则终无补于天
下今所谓律令皋陶之刑也增损隆杀近所以为治之
卷五 第 1b 页 WYG1122-0049d.png
道遂成不刋之书学校之设欲以进贤养士为太平之
具不得其道至今设为虚器而已盖甚可叹也古者家
有塾党有序国有学而养老习射读书合乐行礼于其
中者盖欲使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长幼之节明是非
一好恶积道艺以为天下之用颜子不迁怒不贰过孔
子谓之好学而后世始治赋廪督课业严禁令以从事
岂古人所以为学之道耶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长幼
之序所以明是非一好恶积道艺者犹未备也而又欲
卷五 第 2a 页 WYG1122-0050a.png
丽师堂广生舍众徒弟以为盛其去道愈远盖闻熙宁
之初变诗赋为经义以取士增太学郡国学官设三舍
改定式令以布行之四方之人至京师者几数千而是
非不明好恶不一道艺进取未有异也今复欲变经义
为诗赋退学官更定式令以从事则学士大夫之所以
自得者果安在耶试略言之三代乡举里选之法虽难
卒行宜亦仿其大者使学士大夫有以自得而后诏先
生博士卒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长幼之序与夫是非
卷五 第 2b 页 WYG1122-0050b.png
好恶道艺之正而诗赋经义则如古以射取士之法行
同能偶然后序之别为贡举以待科举之士存之而勿
论要使优游和昜而不迫化其心而勿强复其迹则庶
乎先王所以为学之道而久以岁月则遂将适于实用
不为虚器而徒设天下幸甚
  经术诗赋取士议
事有求厚而得薄欲与益期而损至者熙宁之初患诗
赋声病偶俪为学而破碎乎道也故以经术取士使人
卷五 第 3a 页 WYG1122-0050c.png
治一经而立其说庶几有补于道而十馀年间道之破
碎益甚治经者不问经旨之何如而先为附会之巧一
章之中有十意一意之中有十说至掇昔人之语言以
经相配取其谐而不问其理义反甚于声病偶俪之文
有足叹者杨墨之乱儒也其人则乱其书不乱杨自为
杨墨自为墨儒自为儒强相异而不相使也万世之下
犹得圣人之全经今熙宁之举子经旨不足以为奇反
破五经之正论而强纳以佛老之说圣人之经旨几芜
卷五 第 3b 页 WYG1122-0050d.png
没而不见是徒为经术以取士而不如诗赋之时圣人
之全经未破碎也则求厚而得薄欲与益期而损至者
可验于此为今之策莫若复诗赋以取士而不累于科
举以进治经之人复诗赋以取士则高才识达功名道
艺或可以兼至不累于科举以进治经之人则圣人之
经旨庶不为科举之所乱复之必得其术进之必得其
道析诗赋经义为两科学诗赋者举进士治经者举明
经取明经常少取进士常多十数年间将自化而为诗
卷五 第 4a 页 WYG1122-0051a.png
赋不以法制而渐复其旧术之善者也夫以经义取士
实虽不至而名近于古以诗赋取士实其至矣而名不
及于经义今区区者徒见朝廷罢经义复诗赋则以为
可复而已矣而不知经义之不可以累科举也既罢之
后当诏天下求穷经谋道不累科举之人如仁宗之朝
孙复石介者置以为博士使传道于诸生则今日之所
尚才得经术之正而无破碎之患道之美者也盖旧政
已废而复之者戒于暴其名近古而昜之则民疑然则
卷五 第 4b 页 WYG1122-0051b.png
设为两科以取士使渐复于诗赋又诏天下求穷经谋
道不累科举之人任之为师儒亦以为不暴而释民疑

  文议
世之谓文者不系于德谓德者不系于文夫文章之士
虽不系于有德无德而无德者不能为有德之文有文
之人不皆有德有德之人不皆有文而有文者无德则
不尽其善奚以知其然耶今人之言文者其任盖小矣
卷五 第 5a 页 WYG1122-0051c.png
希名幸世取合当时而古之人言文者其任不小善恶
欲明是非欲辨久远欲传劝戒欲信非独名位而已也
故虽有精金良帛沈器重物非车舆则无以输远虽有
奇功伟德元凶大恶非文章则无以取信车舆不壮则
虽载而必败文章不著则虽传而必惑故文章盖美恶
之车舆也自六国以前孔子所定不敢轻议尝窃观六
国以后西汉之前号缀文之士者类皆过人而过人之
远者贾谊董仲舒司马迁相如刘向扬雄此数子之文
卷五 第 5b 页 WYG1122-0051d.png
也盖善恶能明是非能辨久远可传劝戒足信虽有议
论间未合于圣人然词采条贯如亲听其谈说而精神
意气可以想见其为人使后世识者心知其所异而口
不能亟喻其何如此数子之文也然此数子者岂特文
而已事君必忠修身必正趋向必厚议论必公其所存
之德既已过人则其发见于文章者岂不过人哉在唐
三百年韩愈号为文师而忠厚公正之德亦著于天下
自韩愈以来文章之德散科场之弊生使夫英雄俊才
卷五 第 6a 页 WYG1122-0052a.png
老死不显而寡闻浅识之徒乃始支离攘臂自奋于其
间私取近世之陈说而公为侥倖之论善恶不能明是
非不能辨久远不可传劝戒无足信言今则近陋议古
则近愚而其甚者凿是为非饰恶成善借平常之昜事
为纭纷之转词以荧惑天下天下之人莫知其非故公
则见信于有司退则受知于朋友而彼也遂直以为能
此有志之士所以扼腕而太息也
  青苗议
卷五 第 6b 页 WYG1122-0052b.png
青苗之法本为民间不足而贷之则所谓下户者理合
先贷而下户憔悴苟活昜于结请难于输纳州县之吏
阨以诏条与曩日监司之威既不敢不散又虑散而难
纳故少俵下户多与上等利其昜于催取州县之吏人
人惰于散敛苟以塞责盖散钱之理散而不敛则不问
等第高下散而敛之则必别其等差度其可以还官然
后敢与乃天下之人情称贷之理不足怪者也故立法
则欲济下户散钱则多与上等下户贫穷义当周恤而
卷五 第 7a 页 WYG1122-0052c.png
势不敢遍上户自足无假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若以
法禁之使不与上等而贷下户则官钱十出九将不归
又非散敛之理名欲厚民事乃剥下名为惠政实有利
心此青苗不便之大略也盖古者四民不相昜业而农
为甚管子曰农群萃而州处尽其四肢之力以从事于
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故父兄之
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后世之治民者虽不
尽如管子之说至于耕田力作而禁追扰徭役之外稀
卷五 第 7b 页 WYG1122-0052d.png
使至于城郭则近日之政尚或有之自散青苗以来非
请即纳非纳即请农民憧憧来往于州县舍攻苦食淡
之志而渐起甘美之愿辞耕田力作之业而习为游惰
之态亡淳朴寡欲之性而增长嗜好之事田野之民弃
南亩而就城市者举皆有焉而县令丞尉不复以条教
法令词讼刑狱为意惟知散青苗而已坐而签书者青
苗之行遣也起而议者青苗之本息也日中而授者青
苗之契劵也日暮而入者青苗之筦库也夜半而销算
卷五 第 8a 页 WYG1122-0053a.png
者青苗之簿籍也钱谷纵横文书纷乱者青苗出纳之
所也虽今日罢其官司废其赏罚去其年额而抑取民
之情愿然既存青苗之名与本息散敛之法则异日缘
青苗之名而复建官司缘本息而复为赏罚缘散敛而
复为年额缘年额而复不取民之情愿其势甚昜孔子
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要之圣人在上贤者当位如放于
利之事非所以示子孙遗后世则不当行尔故为天下
国家当论其体而后计利害之何如苟不论其体而单
卷五 第 8b 页 WYG1122-0053b.png
计其利害则虽名为利必有害焉故曰畜马乘不察于
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夫察鸡豚畜牛羊未害也而
非畜马伐冰之体则古人羞之而不为故为天子则有
天子之体为卿大夫则有卿大夫之体为士庶人则有
士庶人之体今有一郎官未甚贵也而食禄之外贷人
钱而取息则臣僚必言朝廷必逐之夫为郎官贷人钱
而取息未必害人也而臣僚必言朝廷必逐之者谓既
已食禄为郎官矣又贷人钱而取其息则伤体故也为
卷五 第 9a 页 WYG1122-0053c.png
一郎官尚有体况兼天下之广有天下之富民既已输
税赋供徭役皆数十倍于古而又贷人钱而取息无乃
失为天下之体乎如不问失体不失体而惟息钱之是
务则人户流亡盗贼兴起乃驯致之事所谓必有害焉
者此也
  役局议
役书之所未定者非无定法也无定心也熙宁之初改
差为募天下之人言不便者几千万数至元丰之初欲
卷五 第 9b 页 WYG1122-0053d.png
复耆长户长之役士大夫之闻者喜见于颜色及其卒
不能复也莫不咨嗟慨叹如有求而不得则愿差法之
复者岂一日也今朝廷鉴成败揽是非为万世之虑修
复差法而士大夫反有议差法之未善者岂未复之时
则为善而既复之后则不善耶盖嘉祐之间固尝谓其
法有可更者矣输将繁重而劳费不均货赂公行而贫
富无别熙宁之初得其可更之论而并其不可更者更
之顾令人出缗钱以私其赢馀是以言不便者千万数
卷五 第 10a 页 WYG1122-0054a.png
今差法虽复而所谓可更者犹在则亦主嘉祐之书增
损之则差法定矣而十人十议百人百议以旬浃之功
争至于期年之外既不知主嘉祐之旧书又不敢论熙
宁之新法泛泛然如人游于江湖未有归宿不知其后
将如何耶故曰役书之未定者非无定法也无定心也
  役钱议
古之为政虽随时适变间有损益至于推强扶弱抑富
恤贫而恶兼并则不可昜之理也自商鞅变田即有兼
卷五 第 10b 页 WYG1122-0054b.png
并之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自古及今痛
心疾首同以为患者也限田之法既不行于天下而富
家大姓终无廉耻厌足之心惟有祖宗差役能裁制兼
并虽其立法本不为兼并设而推数循理观之乃有可
以裁制兼并之道盖旧法虽分等差而实以田产富贫
定为上下有千金之产者支千金可任之徭役有五百
金之产者支五百金可任之徭役今有千金之产与五
百金者讼其役之先后轻重则千金者居其先五百金
卷五 第 11a 页 WYG1122-0054c.png
者居其后或千金者任其重五百金者任其轻既有千
金产而又欲兼五百金则惮徭役之加重欲取而中已
者多矣其心非不欲兼并惧加重而不敢进也甚至有
隐寓田产于他人以避徭役而朝廷亦有隐寓田产之
禁则是祖宗差法虽不为兼并设而裁制兼并之道寄
在其间自改差为募富家大姓不知徭役而但输缗钱
则兼并其下贫以为利何者募役之法下贫不利而大
姓不以为患今有一邑上者输缗钱十万中者输七万
卷五 第 11b 页 WYG1122-0054d.png
下者输五万既以等级输缗钱蠲其徭役则斥广田产
兼并下贫惟恐力之不逮自中户斥广田产兼并下贫
数十家至升而在上不过加缗钱三二万尔而富家大
姓其等既已在上则虽增半邑之田犹不加缗钱也故
治平以前大姓有破家之患而天下之人不至穷困熙
宁以来大姓无破家之患而天下之人往往穷困不能
自立盖治平以前大姓破家者虽为不幸而破一大姓
则变为十中民或百下户于损上益下之道未有害也
卷五 第 12a 页 WYG1122-0055a.png
熙宁以来虽无破家不幸之人而大姓输缗钱之外无
复徭役斥广田产兼并下贫曾无忌惮故大姓兼中民
中民兼下户流离散亡转徙于四方所以然者斥广田
产恣其兼并大姓之家所必至而岁损一万二万或三
五万缗钱则大姓之家所昜为也
  熙河兰会议
天之生民初无中外之别以其不可以礼义治也然后
屏而远之自汉以来争取其不可治之地而治之是以
卷五 第 12b 页 WYG1122-0055b.png
府库空虚人民死亡仅能得之而还为外裔之地者多
矣昔太王之治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玉帛皮弊而皆不
免乃曰狄人之所欲者土地也君子不以养人者害人
因去之岐山之下夫以中国之地至于不可有者则犹
不欲强治之况欲强取外域之地而治之乎虽常为中
国之郡县而本属外地者则亦无所用之虽欲用之而
多不能有故武帝不能有轮台元帝不能有朱厓光武
不能有西域而本朝亦弃灵武则今日熙河兰会之计
卷五 第 13a 页 WYG1122-0055c.png
议足以断矣然事有既得之复弃之而与未得同者有
既得之复弃之而与未得不同者武帝弃轮台则不耕
而已矣元帝弃朱厓则勿击而已矣光武弃西域则谢
其质子而已矣本朝弃灵武则置之度外而已矣所谓
与未得同者至今日弃熙河兰会则与未得不同彻旧
障而为新障弃之则新障已没而旧障未完一不同也
伐其山林平其道路弃之则无险阻而敌人将牧马于
阶城之境外二不同也立城郭置仓廪实以榖粟钱币
卷五 第 13b 页 WYG1122-0055d.png
而弃之则瘠中国而肥寇雠三不同也然此犹小小者
尔盖熙河兰会虽羁属夏人犹非夏人之所有故尚足
以分中国之寇今举熙河兰会而弃之则将为夏人之
所有是以中国之力而为西夏驱除此大不同者也而
不弃之则岁运府库之财以填黄河之碛又非中国长
久安宁之策昔西羌反叛如赵充国者可谓知兵矣而
曰难于遥度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其后乌孙围都护
而陈汤于数千里之外逆知利害期以五日而四日至
卷五 第 14a 页 WYG1122-0056a.png
非充国之拙而陈汤之巧也盖乌合之兵昜为料而长
久之计难为功今熙河兰会制之于未取之前则固无
事今已取之而复弃之弃之之利如彼其害如此守之
之利如此其害如彼则殆非遥度之所能尽必有驰至
河陇图上方略者然后可决
  禦契丹议
好文者论和亲尚武者议攻伐处于文武之间者则为
羁縻之计自两汉以来千二百馀年虽或盛或衰或得
卷五 第 14b 页 WYG1122-0056b.png
或失禦戎之策不出此三者而皆非今日禦契丹之政
也盖中国之待外域也必有可以禦之之道今有好辨
者将与人为辨则必阴自省曰我于义无伤乎我于法
无不直乎我之家室安我之子孙无累乎我之智力过
之乎凡我之所以与辨者皆有备乎力能加之也智能
过之也子孙无累也家室安也于法无不直也于义无
伤也然后与人辨则胜矣今中国之与契丹战亦无异
于与人辨则不识中国阴自省者何事乎其名正乎其
卷五 第 15a 页 WYG1122-0056c.png
于义理合乎其国富乎其民安乎其将可任乎其庙算
定乎凡我之所以待之者亦皆有备乎庙算定也其将
可任也其民安也其国富也其于义理合也其名正也
然后出而与之战则胜矣以本朝之事言之太宗皇帝
乘太原之胜一举而下易顺蓟三州范阳之民争以牛
酒犒师而不遂取者饷道不继也至雍涿之间选十八
将三道并入一出雍州飞狐一出雁门兵涉其地而寰
朔应云涿五州开门争下而不遂取者诸将知胜而不
卷五 第 15b 页 WYG1122-0056d.png
知败也以祖宗取天下之兵用诸将定天下之智欲复
区区燕蓟一事不应则未足以成功况今日之兵非祖
宗之兵今日之将非祖宗之将而所以待之者非直一
事之不应故欲为羁縻之计则岁绢五十万虽厚于汉
之锦袍绣袷赤绨绿缯而比汉犹未敢有尚宗室之请
则羁縻之计亦未为全失如欲远举大功复周宣汉武
之事则愿敕在位之臣先正其名使合于义理国富民
安而将可任五者备矣而后庙算定庙算定而后可以
卷五 第 16a 页 WYG1122-0057a.png
进征讨之计
  两汉可用之言议
事莫贵于适宜而言莫重于必用以必用之言为适宜
之事则天下之利无不兴天下之害无不去也然以当
世之人言当世之事患在不信其言而以其事为不足
用以前世之言救当世之事患在信其言而以其事为
不可用不足用者不贤其人而谓无所补也不可用者
圣其人而以其言不适宜也故善为言者取于时则使
卷五 第 16b 页 WYG1122-0057b.png
之信已取于古则明其适宜傅曰信而后諌又曰虽无
老成人尚有典刑是取于时取于古之道也今若策举
两汉能言之徒而问以适宜之说则仲舒晁错公孙宏
皆尝策于天子之朝而梅福稚圭谷永亦数进其言至
于仲长统朱穆崔寔王符则虽立其言而不敢进然皆
有可取有不可取也故谓以郡守二千石宜岁贡吏民
之贤受禄之家不得与民争业者是仲舒之言可用者
也谓政本于人情而天子宜躬亲于上是错之言可用
卷五 第 17a 页 WYG1122-0057c.png
者也谓因能任官去无用之言不作无用之器广推治
民之本有八者是公孙之言可用者也若曰听言不求
其能举功不考其素天子之都宜先正因民之意减宫
室省靡丽谓酷暴之吏废锢勿用者是梅福稚圭之言
可用者至于仲长统欲明版籍审什伍限夫田定五刑
之罪崔寔欲重赏深罚以存霸政王符欲省费役使之
爱日谓数赦赎则伤善人者亦皆适宜可用之一端也
然若贾山推人主求谏之意而大臣不得预游宴则非
卷五 第 17b 页 WYG1122-0057d.png
当今之有也朱穆称世之厚簿而小人守正君子为邪
之验则非便时之术也方朔欲燔甲乙之帐郤走马而
不复用则非朝廷之弊也故晁董公孙梅谷稚圭仲长
崔王之说善于古而合于今者也贾山朱穆方朔之说
善于古而未合于今者也合于今者可用也未合于今
者未可用也故以今言古者能取于为用可否之间而
不系于言之轻重则可谓善言古者也
 西台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