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a 页 WYG1121-062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游廌山集卷一
宋 游酢 撰
论语杂解
学而时习之章
理也义也人心之所同然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心
所同然者而已学而时习之则心之所同然者得矣
此其所以说也故曰理义之说我心犹刍豢之说我
卷一 第 1b 页 WYG1121-0628d.png
口今试以吾平居之学验之若时习于礼则外猊无
斯须不庄不敬时习于乐则中心无斯须不和不乐
无斯须不庄不敬则慢易之心无自而入而本心之
敬得矣无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无自而入而
本心之和得矣时习之则时有得矣时有得矣其为
说可胜计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
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故积于中者厚然后发于外者
广得于已者全然后信于人者周有朋自远方来
卷一 第 2a 页 WYG1121-0629a.png
则发于外者既已广信于人者既已周矣非夫积厚
于中得全于已者曷至是哉此其所以乐也孟子曰
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夫闻誉施
诸身则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夫岂借美于外哉惟
不借美于外则志愿在我而世之所可愿者屏焉其
为乐也乌可已耶盖君子非乐于朋来也乐其闻誉
有以致之也非乐其闻誉也乐其美在其中而畅于
四支有以致闻誉也然求为可乐者亦反诸身而已
卷一 第 2b 页 WYG1121-0629b.png
矣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盖不知命则行险以侥幸
将无所不至其趋于小人也孰禦焉尚何以为君子
乎若夫尊德乐义之士嚣嚣自得不怨天不尤人遁
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非君子成德孰能至于是哉
故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语成德也不然不
念旧恶怨是用希与夫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者
何以称夷惠说也乐也君子也言其义则然若夫所
以说乐所以为君子则在于学者之心得譬之饮食
卷一 第 3a 页 WYG1121-0629c.png
之美也借使易牙日誉于前而已不预飨焉终不足
以知味 又曰时习于礼则外猊无斯须不庄不
敬时习于乐则中心无斯须不和不乐且将日进于
理义之地矣故说内足以成已外足以成物君子所
谓三乐者内外两得矣故乐学而至于乐则在我者
无憾矣宜其令闻广誉四驰也而人有不知焉是有
命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今也人不知而不愠则
非成德之士安于义命者不能尔也谓之君子
卷一 第 3b 页 WYG1121-0629d.png
其为人也孝弟章
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孝弟
者忠顺之资也其不足于忠顺者寡矣故孝弟之人
鲜好犯上至于不好犯上则忠顺足于已而悖逆之
气不萌于中矣若是者其事君必如其亲忧国必如
其家爱民必如其子固足以禦乱矣曾何作乱之有
故曰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木渐于上水
渐于下有本者如是故君子之道亦务本而已矣孝
卷一 第 4a 页 WYG1121-0630a.png
弟也者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仁此者
为仁履此者为礼宜此者为义信此者为信顺此者
为乐兹非仁之本与知孝弟为仁之本则本立而道
生之说见矣
巧言令色章
仁者诚而已矣无伪也何有于巧言仁者敬而已矣
无謟也何有于令色巧言入于伪令色归于謟其资
与木讷反矣宜其鲜于仁也使斯人之志在于巧言
卷一 第 4b 页 WYG1121-0630b.png
令色而已则孔子所谓朽木粪墙孟子所谓乡原终
不可以入德使其人之志在于善而失其所习则犹
可以自反此圣人所以不绝其为仁而止言其鲜也
然则仲尼之恶令色也如此而诗人以美仲山甫何
也盖诗人之所谓令色者与仲尼之意异善观诗者
以意逆志可也
吾日三省吾身章
考曾子之学主于诚身则其操心宜无不忠其立行
卷一 第 5a 页 WYG1121-0630c.png
宜无不信而处已者无憾矣虑其所以接人者或入
于不忠不信而不自悟也故日三省其身焉省之如
此其周则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者庶乎
可以企及矣然此特曾子之省身者而已若夫学者
之所省又不止此事亲有不足于孝事长有不足于
敬欤行或愧于心而言或浮于行欤欲有所未窒而
忿有所未惩欤推是类而日省之则曾子之诚身庶
乎可以跂及矣古之人所谓夜以计过无憾而后即
卷一 第 5b 页 WYG1121-0630d.png
安者亦曾子之意曾子于正心诚意之道宜无须臾
忌也惟以应物之际恐或失念而违仁故日所省者
三事而已
道千乘之国章
道之为言未及治也犹书所谓引养引恬而已马融
谓为之政教者近之矣敬事而信德教以道之也节
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政事以道之也有德教以道之
则尊君亲上之心笃有政事以道之则劝功乐事之
卷一 第 6a 页 WYG1121-0631a.png
意纯有国之道何以加此盖惟敬朝觐之事则君臣
严敬冠昏之事则男女别敬丧纪之事则民知哀死
而慎终敬祭祀之事则民知报本而追远事之所在
无所不用其敬焉则民孰有不敬者哉一号令之出
也一期会之时也一赏罚之用也一嚬笑之形也无
所不用其信焉则民其有不信者哉由是道而诚于
心则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
于民而民敬之者亦久于斯道而已虽然知敬事而
卷一 第 6b 页 WYG1121-0631b.png
已未及乎信则慢令而致期非所以孚民知信而已
未及乎节用则侈费而伤财非所以裕国知节用而
已未及于爱人则将吝细而少恩非所以厚下知爱
人而已不知使民以时则将轻用其力轻夺其务非
所以养民知是五者而法度加焉则治人之道足矣
当孔子时斯道也将亡矣故亟言之使道之以道则
于法度乎何有
弟子入则孝章
卷一 第 7a 页 WYG1121-0631c.png
入孝而出弟行谨而言信处众而汎爱交友而亲仁
君子之务此其本也有所未能则勉为之有所未至
则力致之待其有馀也然后从事于文则其文足以
增美质矣犹木之有本根也然后枝叶为之庇覆苟
其无本则枝叶安所附哉夫文者诗书礼乐之谓也
诗者言此情而已书者述此事而已礼者体此而已
乐者乐此而已使其孝不称于宗族其弟不称于乡
党交游不称其信丑夷不称其和仁贤不称其智则
卷一 第 7b 页 WYG1121-0631d.png
其文适足以灭质其博适足以溺心以为禽犊者有
之以资发冢者有之托真以酬伪饰奸言以济利心
者往往而是也然则无本而学文盖不若无文之愈
也是以圣人必待行有馀力然后许之以学文不然
固有所未暇也后之君子稍涉文义则沾沾自喜谓
天下之美尽在于是或訾其无行则骜然不顾或诋
其不足则忿疾如深雠亦可谓失羞恶之心矣乌知
圣人之本末哉
卷一 第 8a 页 WYG1121-0632a.png
贤贤易色章
天下之达道五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
之交也先王之时在上者舍是无以教在下者舍是
无以学故孟子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今能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
朋友交言而有信则其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
加此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仲尼之门子夏以文
学名而其言如此则知古之所谓学者在本而不在
卷一 第 8b 页 WYG1121-0632b.png
末故学而一篇大抵皆在于务本
君子不重章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此君子之重
而威也重而威则德性尊矣故君子日就小人日远
由是而学其思之必精其行之必笃其问之必周其
听之必专入乎耳著乎心此德全而学固矣反是则
言招忧行招辱貌招淫好招辜何威之有道听而涂
说者有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者有之何固之有
卷一 第 9a 页 WYG1121-0632c.png
忠信所以进德也如甘之受和白之受采故善学者
其心以忠信为主不言则已言而必忠信也故其言
为德言不行则已行而必忠信也故其行为德行止
而思动而为无时而不在是焉则安往而非进德哉
故为仁不主于忠信则仁必出于姑息为义不主于
忠信则义必出于矫抗操是心以往则礼必出于足
恭智必出于行险安往而非败德哉而何进德之有
焉譬之欲立数仞之墙而浮埃聚沫以为基亦没世
卷一 第 9b 页 WYG1121-0632d.png
不能立矣故主忠信者学者之要言也孟子之论尚
友也以一乡之善士为未足而求之一国以一国之
善士为未足而求之天下以天下之善士为未足而
求之古人无友不如已者尚友之道也求得贤者尚
而友之则闻其所未闻见其所未见而德日起矣此
仲尼所以期子夏之日进也孔子曰过而能改善莫
大焉盖能改一言之过则一言善矣能改一行之过
则一行善矣若过而每不惮改者其为善可胜计哉
卷一 第 10a 页 WYG1121-0633a.png
然则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而以学成之学之道必
以忠信为主而以胜已者辅之虽然使其或吝于改
过则贤者未必乐告以善道故以过则勿惮改为终焉
慎终追远章
终者人所易忽也而慎之远者人所易忘也而追之
厚之道也
父在观其志章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若尧舜文武之道虽行万世不
卷一 第 10b 页 WYG1121-0633b.png
可改也何止三年若武帝𣙜酤之政德宗宫市之事
昭帝顺宗不踰年而改之天下后世不以为非者何
待三年今言无改于父之道则在所当改而可以未
改也人君士大夫皆当如此居丧之制有不言而事
行者有言而后事行者有身自执事而后行者此尊
卑之等也如以为听于冢宰为嫌于改父之道则孔
子所谓古之人皆然者岂为其父皆有可改之道乎
盖恤之道当然
卷一 第 11a 页 WYG1121-0633c.png
君子不器章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体夫道者
也故不器不器则能圆能方能柔能刚非执方者所
与也
学而不思章
多识前言往行而考古以验今者学也耳目不交于
物而悉心以自求者思也思则知敬以直内而中有
主学则知义以方外而外有主学而不思则所学者
卷一 第 11b 页 WYG1121-0633d.png
不能以为已故罔罔者反求诸已而无实也思而不
学则所思者不足以涉事故殆殆者应于事而不安
也
子张学干禄章
行于已而为行故慎行则寡悔悔在心也应于物而
有言故慎言则寡尤尤在事也易之言无悔者本诸
心也故于行已者言寡悔言无尤者涉于事也故于
应物者言寡尤咸同人复大壮无悔贲鼎蹇旅大畜
卷一 第 12a 页 WYG1121-0634a.png
无尤非谓言可以有悔也
人而无信章
人而无信以輗軏为喻何也曰忠信所以进德而义
也礼也以信成之人而无信则中无所主矣以之为
仁则蹩躠而已以之为义则踶跂而已为智则诬为
礼则伪无所施而可也輗軏大车小车所恃以行者
也而有信则大德小德所资以进也故轮舆虽备而
无輗軏则有车之名而无运行之实人而无信则虽
卷一 第 12b 页 WYG1121-0634b.png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终不可入尧舜之道故其
喻如此
孔子谓季氏章
人臣僭国君之礼是无君也陪臣僭天子之礼是无
王也季氏以八佾舞其心遂无王矣是将拔本塞源
冠履倒施灭天理而坏人伦矣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也
人而不仁章
卷一 第 13a 页 WYG1121-0634c.png
人而不仁则人心亡矣以事父必不孝其如父子之
礼何以事君必不忠其如君臣之礼何在宗庙之中
上下同听之而和敬彼且不敬其如宗庙之乐何在
族党之中长幼同听之而和顺彼且不顺其如族党
之乐何是其为礼也必伪而慢易之心入之矣岂足
以治躬其为乐必淫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岂足以治
心
或问禘之说章
卷一 第 13b 页 WYG1121-0634d.png
祭祀之义非精义不足以究其说非体道不足以致
其义盖惟圣人为能飨帝为其尽人道而与帝同德
惟孝子为能飨亲为其尽子道而与亲同心也仁孝
之至通乎神明而神祗祖考安乐之则于郊社之礼
禘尝之义始可以言明矣夫如是则于为天下国家
也何有宜乎众人所不得闻也故或问禘之说孔子
答之曰不知也其曰知其说者之于天下其如示诸
斯乎指其掌则又以明其不可不知也是礼也中庸
卷一 第 14a 页 WYG1121-0635a.png
兼郊社禘尝言之其说亦当如此古人之所谓通乎
一万事毕也论语特因或人之问而发之故止及禘
之说耳成王自谓予冲子夙夜毖祀盖雍雍在宫肃
肃在庙者文王纯德之容而曾孙笃之所以致太平
也若言禘大礼其义众恐非其质也恐与中庸意异
关睢乐而不淫章
常情之哀乐皆出于私意故其乐必淫于已其哀必
伤于人关睢之乐在于得淑女则异乎人之乐也故
卷一 第 14b 页 WYG1121-0635b.png
不淫其色其哀在于思贤才则异乎人之哀也故无
伤善之心先王之用心忧乐以天下而已故太姒所
以宜为文王之配
子谓韶尽美矣章
王者功成作乐韶武之尽美以其功言之也如观其
成功则二圣人之乐皆无馀美乃若所遇之事所以
致功者舜以绍尧而为韶武以灭商而为武岂可同
日而语哉观成汤之有惭德则武之用心可知矣故
卷一 第 15a 页 WYG1121-0635c.png
尽美者其功也未尽善者其事也犹之周公东征四
国是皇是时周室几再造矣其功顾不大哉至于致
辟管叔于商岂其所欲乎武之未尽善其事类如此
矣
惟仁者能好人章
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也然好恶每失其实者心
有所系而不能克已也惟仁者宅心于大中至正之
地而无私焉故好恶非我遵王之道路而已知及之
卷一 第 15b 页 WYG1121-0635d.png
仁或未足以守之则不足以与此故言唯仁者为能
富与贵章
富与贵非其道得之则君子不处以有义也君子宜
富贵者也今至于贫贱是不以其道得之也然而不
去者以有命也此皆为君子言之故主弥子瑕而得
卿孔子不为也 又曰君子去仁则君非君子非子
矣安所成其名 又曰无终食之间违仁言造次颠
沛必依于仁虽终食之顷不违也如以饮食必有祭
卷一 第 16a 页 WYG1121-0636a.png
则僧家出生皆可以为不违仁矣可验其学不在已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章
夫道一而已矣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无往而非
一此至人所以无已岂参彼已所能预哉此忠恕所
以违道为其未能一以贯之也虽然忠所以尽已恕
所以尽物则欲求人道者宜莫近于此此忠恕所以
违道不远也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使
曾子之知不足以及此则仲尼不以告而曾子不自
卷一 第 16b 页 WYG1121-0636b.png
诬今曰忠恕而已者所以告门人也孟子曰万物皆
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仲尼告曾子之道
也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此曾子告门人之道也然
则曾子岂有隐于是耶盖门人智不足以及此而强
告之适足以滋其惑使门人诚于忠恕则于一道亦
何远之有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又曰语之
而不惰又曰于吾言无所不说则其师资之际朝夕
相与言而默契于道者宜不少矣而论语所载止于
卷一 第 17a 页 WYG1121-0636c.png
问为仁问为邦而已则其所不载者皆二三子所不
得闻也由此观之则仲尼曾子所以授受者门人所
不得闻而所以告门人者不过忠恕而已此曾子所
以为善学而善教者也
夫子之文章章
孟子曰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至圣之于天道命
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论性之妙而与于天道虽
圣人有所不能知焉况子贡乎闻即是知可得而闻
卷一 第 17b 页 WYG1121-0636d.png
者可以与知之谓也不可得而闻者亦有所不能知
之谓也
颜渊季路侍章
孔子之道修于家行于乡施于国达于天下亦不过
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而已盖使天下之
为子者皆致其孝然后老者莫不安之矣使天下之
为父者皆致其慈然后少者莫不怀之矣使天下之
为朋友者皆先施之然后朋友莫不信之矣此所以
卷一 第 18a 页 WYG1121-0637a.png
为孔子之志其辞虽若自抑而非盛德之善治于人
心者亦不足以与此
仲弓问子桑伯子节
子桑伯子之可也以其简若主之以敬而行之则简
为善
哀公问弟子章
不迁怒者怒适其可而止无溢怒之气也传所谓室
于怒而市于色者迁其怒之甚者也不迁怒则发而
卷一 第 18b 页 WYG1121-0637b.png
中节矣喜怒哀乐不可无也每思要发皆中节之为
难耳文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则何恶于怒哉记曰
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今至于不迁怒则于正心
之学可谓自强矣不贰过者一念少差而觉之早不
复见之行事也盖惟圣人能寂然不动故无过颜子
能非礼勿动而已故或有不善始萌于中而不及复
行是其过在心而行不贰焉则于修身之学可谓自
强矣正心以修身自强而不息此孔子所谓好学而颜
卷一 第 19a 页 WYG1121-0637c.png
子所以三月不违仁也若夫绝学者则心无所于正
身无所于修暖然似春凄然似秋天德而已矣此圣
贤之辨也
子华使于齐章
饩廪称事所以食功也今原思之为宰而辞禄不受
则食功之义废矣盖义所当得则虽万钟不害其为
廉借使有馀犹可以及邻里乡党盖邻里乡党有相
赒之义
卷一 第 19b 页 WYG1121-0637d.png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章
仁人心也不可须臾离也犹饥之于食渴之于饮一
日阙之则必颠仆饿踣而殒命矣人心一日不依于
仁则不足以为人焉仲尼尝叹曰有能一日用其力
于仁矣乎当时之人不能一日用其力于行仁又安
得以仁存心三月之久如颜子哉违者对依而言之
不违则心常依于仁矣
贤哉回也章
卷一 第 20a 页 WYG1121-0638a.png
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寠动其心改其乐也知其
所乐则知其不改
人之生也直章
直者循理之谓也惟其循理故能尽生之经与直养
之直同至于奸罔则去直也远矣
知者乐水章
仁者安仁得于所性之妙不逐末以忘本不逐伪以
丧真不残生以伤性可以保身可以养生可以尽年
卷一 第 20b 页 WYG1121-0638b.png
故享年享国皆可长久若尧舜文王皆度越百岁是
也
齐一变章
齐虽强大经威公一变而为霸则王道不复存焉鲁
虽削弱而周公之法则犹在有王者作取法于鲁则
文武之道翕然丕变矣
志于道章
志于道者念念不忘于道也念念不忘则将有以宅
卷一 第 21a 页 WYG1121-0638c.png
心矣宅心于道者无思也惟精也无为也惟一也惟
精则无偏此道之大中惟一则无变此道之大常尧
授舜舜授禹至于允执厥中则志于道之效也据于
德者止其所而自得也自得于已无待于外则有以
胜物而其固万物莫足以倾之独立不惧而其守举
世莫得以易之则所据之地可谓之且久矣孟子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据于
德之效也据于德所以体道也依于仁出入起居视
卷一 第 21b 页 WYG1121-0638d.png
听食息无时而违仁也仁者人也人之成位乎天地
之间以其仁而已不然则皇皇然无所依矣犹之父
者子之天也而子依之夫者妻之天也而妻依之不
得而违也君子依乎中庸亦若是而已为中庸之不
可须臾离也依者违之反也颜子三月不违仁则依
于仁之效也依于仁所以成德也义宜此者也礼体
此者也智知此者也故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是故君子依于仁而足矣非谓倚一偏也
卷一 第 22a 页 WYG1121-0639a.png
孰谓三月不违仁而又不足于义乎道者天也故言
志德者地也故言据仁者人也故言依至于游于艺
则所以闲邪也盖士志于道苟未至于纵心则必有
息游之学焉传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不有博奕
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夫博奕固恶矣而其恶止于博
奕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则心之放逸热焦火而寒
凝冰何所不至哉是以圣人宁取于博奕也况六艺
之正乎故游于礼所以防其躁也游于乐所以𨗳其和
卷一 第 22b 页 WYG1121-0639b.png
也游于射所以正内志而直外体也御也书也数也
亦若是而已是皆操心之术也先王之时自幼子常
示母诳六岁学方名十年学幼仪十三舞勺成童舞象
以至于洒扫应对进退无非学者庸讵知大人不失
赤子之心不缘是而得乎故游于艺所以守仁也本
末内外交进而不遗则于宅心而执厥中亦何患于
弗克哉
子不语章
卷一 第 23a 页 WYG1121-0639c.png
夫子语治而不语乱何也君子乐道人之善恶称人
之恶则语治而不语乱者圣人之仁也且语治而已
则是非美恶较然明矣何必语乱而后可以为戒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章
圣人语默动静无非教者其所以与二三子者甚易
知而易见也惟其听之者自不能见则以为有隐耳
其曰是丘也者质诸已以实其言也故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圣人亦天而已矣子贡曰夫子
卷一 第 23b 页 WYG1121-0639d.png
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是性与天道仲尼固
尝言之曷尝有甚高不可测之论大而无当不近人情
乎盖亦不离于文章也而学者自不能以心契则或
疑其未尝言耳子贡既闻道矣故知夫子之未尝不
言也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
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盖能尽人之道则于事鬼神之
道可以不学而能也能知生之说则于死之说可不
问而知也告人之道于是乎尽孰谓夫子有隐于由
卷一 第 24a 页 WYG1121-0640a.png
乎
兴于诗章
兴于诗言学诗者可以感发于善心也如观天保之
诗则君臣之义修矣观常棣之诗则兄弟之爱笃矣
观伐木之诗则朋友之交亲矣观关睢鹊巢之风则
夫妇之经正矣昔王褒有至性而弟子至于废讲蓼
莪则诗之兴发善心于此可见矣而以考其言之文
为兴于诗则所求于诗者外矣非所谓可以兴也然
卷一 第 24b 页 WYG1121-0640b.png
则不学诗无以言何也盖诗之情出于温柔敦厚而
其言如之言者心声也不得其心斯不得于言矣仲
尼之教伯鱼固将使之兴于诗而得诗人之志也得
其心斯得其所以言而出言有章矣岂徒考其文而
已哉诗之为言发乎情也其持心也厚其望人也轻
其辞婉其气平所谓入人也深其要归必止乎礼义
有君臣之义焉有父子之伦焉和乐而不淫怨诽而
不乱所谓发言为诗故可以化天下而师后世学者
卷一 第 25a 页 WYG1121-0640c.png
苟得其用心何患其不能言哉 又曰明乎齐之音
者有勇明乎商之音者有义亦感发之意 又曰诗
之文盖有后世老师宿儒所不能为曾谓始学者而
能之乎
民可使由之章
夫先王岂以其术智笼天下之民而愚之哉盖道无
方也反而观之则无已泛而观之则无物虎豹得之
而猛噬蛇虺得之而毒螫厚者见之而为仁薄者见
卷一 第 25b 页 WYG1121-0640d.png
之而为恶观老子之学变而为申韩则民不可使知
之理可见矣盖其气质或不良而窃窥其端倪则适
足以逞其不肖之心而已此小人之童观所以无咎
也
吾自卫反鲁章
雅颂各得其所而不及礼与风何也曰有其德无其
位不敢作礼乐焉则礼乐非孔子之事所谓雅颂各
得其所者因其旧而正之非有所作也故不及礼关
卷一 第 26a 页 WYG1121-0641a.png
睢之乱师挚固尝治之矣故不及风
语之而不惰者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回于夫子之言无所不说非不
惰而何
颜渊问仁章
孟子曰仁人心也则仁之为言得其本心而已心之
本体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者是也惟其徇已之私则
汩于忿欲而人道熄矣诚能胜人心之私以还道心
卷一 第 26b 页 WYG1121-0641b.png
之公则将视人如已视物如人而心之本体见矣自
此而亲亲自此而仁民自此而爱物皆其本心随物
而见者然也故曰克已复礼为仁礼者性之中也且
心之本体一而已矣非事事而为之物物而爱之又
非积日累月而后可至也一日反本复常则万物一
体无适而非仁矣故曰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天下归仁取足于身而已非有藉于外也故曰为仁
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请事斯语至于非礼勿动则
卷一 第 27a 页 WYG1121-0641c.png
不离于中其诚不息而可久矣故能三月不违仁虽
然三月不违者其心犹有所操也至于中心安仁则
纵目之所视更无乱色纵耳之所听更无奸声无思
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发育万
物弥纶天地而何克已复礼三月不违之足言哉此
圣人之能事而对时育万物者所以博施济众也
仁至于此则仲尼所不敢居而且罕言也然则仁与
圣乌乎辨曰仁人心也操之则为贤纵之则为圣苟
卷一 第 27b 页 WYG1121-0641d.png
未至于纵心则于博施济众未能无数数然也
仲弓问仁章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则以闲邪存其诚而
已出门如见大宾则无时而不敬也使民如承大祭
则无事而不敬也仲弓能请事斯语则于非礼勿动
亦庶几焉
司马牛问仁章
仁之难成久矣岂惟行之为难知之固未易也今欲
卷一 第 28a 页 WYG1121-0642a.png
言出而当于仁得无难乎故曰其言也讱讱之难也
夫子答樊迟之问仁曰先难而后获答司马牛曰仁
者其言也讱皆未可与言仁故也
吾之于人也章
大公至正之道古今所共由也合乎此则为是外乎
此则为非其所谓是者非惟圣人之所是天下亦以
为是而好之其所谓非者非惟圣人之所非天下亦
以为非而恶之圣人因民心之是非好恶还以治之
卷一 第 28b 页 WYG1121-0642b.png
非故矫揉其性而为不可顺从之事也三代之君所
以治者如此孔子亦出乎大公至正之道而已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章
孔子之言性有以其本言之者若继之者善成之者
性是也有以人所见言之者若性相近习相远是也
孟子亦然其道性善深探其本也其曰孺子将入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姑据
人所见而语之也是以当时学者不能无疑夫道未
卷一 第 29a 页 WYG1121-0642c.png
始有名感于物而出则善之名立矣托于物而生则
性之名立矣善者性之德故庄子曰物得以生谓之
德性者善之资也故庄子曰形体保神谓之性盖道之
在天地则播五行于四时百物生焉无非善者也无
恶也故曰继之者善也道之在人则出作而入息渴
饮而饥食无非性者也无妄也苟得其性之本然反身
而诚则天地万物之理得而道自我成矣故曰成之
者性也惟其同出于一气而气之所值有全有偏有
卷一 第 29b 页 WYG1121-0642d.png
邪有正有粹有驳有厚有薄然后有上智下愚中
人之不同也犹之大块噫气其名为风风之所出无
异气也而叱者吸者叫者号者其声若是不同以其
所托者物物殊形耳其声之不同而谓有异风可乎
孟子谓性善正类此也荀卿言性恶扬雄言人之性
善恶混韩愈言性有三品盖皆蔽于末流而不知其
本也观五方之民刚柔轻重迟速异齐则气之所禀
可以类推之也以尧为君而有丹朱以瞽瞍为父而
卷一 第 30a 页 WYG1121-0643a.png
有舜又何足疑乎孔子言性相近者以习而相远则
天下之性或相倍蓰者固多矣由是观之则谓性有
三品未为不可唯其止以是为性则三子者之失也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盖非尽心知性者不足以与此
宜乎夫子之言性门人莫得而闻也子贡知道者也
得其所以言矣故其赞圣人者及此
子之武城章
子夏以洒扫应对进退教人子游以弦歌为学知此
卷一 第 30b 页 WYG1121-0643b.png
然后知古人为学之方惟贤者得其大者不贤者得
其小者故有爱人易使之异
微子去之章
董子曰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善乎其言始可与言仁也已矣盖仁人之用心惟仁
所在而已仁之所在则从之不论所以也仁在于去
则去之而不愧微子是也仁在于不去则为之奴而
不辱箕子是也仁在于死则就死而不悔比干是也
卷一 第 31a 页 WYG1121-0643c.png
岂顾利害祸福而易其求仁之志哉故伯夷之清伊
尹之任柳下惠之和皆仁也伯夷辞为孤竹之君而
饿于首阳之下由众人观之其利害固殊绝也而彼
独以是求仁焉以是求之以是得之既以遂其志矣
夫何怨之有宰我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
之也宰我之意盖曰仁者之志惟求仁而已功利非
所计也井者必死之地也厥或告之曰死地有仁彼
其用心之诚亦将从之也是不然君子之求仁亦曰
卷一 第 31b 页 WYG1121-0643d.png
循理而已矣夫理之所不载安在其为仁耶故可逝
者其心也其不可陷者其理也以其用心之仁故可
以欺以其见理之明故不可罔以井为言则犯害之
地皆是也
尧曰咨尔舜章
有一言而足以尽至治之要曰中而已盖中者天下之
大本也岂执一云乎哉不偏不倚适当其可而已譬
之权衡之应物曾无心于轻重抑扬高下称物平施
卷一 第 32a 页 WYG1121-0644a.png
无铢两之差此其所以为时中也与尧舜禹三圣授
受之际所守者一道允执厥中乃传心之密旨也
中庸义
天命之谓性节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则天命也若遁天背情则非
性矣天之所以命万物者道也而性者具道以生也
因其性之固然而无容私焉则道在我矣夫道不可
擅而有也固将与天下共之故修礼以示之中修乐
卷一 第 32b 页 WYG1121-0644b.png
以导之和此修道之谓教也或蔽于天或蔽于人为
我至于无君兼爱至于无父则非教矣知天命之谓
性则孟子性善之说可见矣或曰性恶或曰善恶混
或曰有三品皆非知天命者也
君子中庸章
道之体无偏而其用则通而不穷无偏中也不穷庸
也以性情言之则为中和以德行言之则为中庸其
实一道也君子者道中庸之实也小人则窃中庸之
卷一 第 33a 页 WYG1121-0644c.png
名而实背之是中庸之贼也故曰反中庸
道之不行也章
知出于知性然后可与有行知者过之非知性也故
知之过而行之不至也已则不行其能行于天下乎
若邹衍之谈天公孙龙之诡辨是知之过也愚者又
不足以与此此道之所以不行也行出于循理然后
可与有明贤者过之非循理也故行之过而知之不
至也已则不知其能明于天下乎若杨氏为我墨氏
卷一 第 33b 页 WYG1121-0644d.png
兼爱是行之过也不肖者又不足以与此此道之所
以不明也道不违物存乎人者日用而不知耳故以
饮食况之饮食而知味非自外得也亦反诸身以自
得之而已夫行道必自致知始使知道如知味斯道
其忧不行乎今也鲜能知味此道之所以不行也
回之为人也章
道之不行知者过之如舜之知则道之所以行也道
之不明贤者过之如回之贤则道之所以明也 又
卷一 第 34a 页 WYG1121-0645a.png
曰择乎中庸见善明也得一善则服膺不失用心刚
也
子路问强章
中庸之道造次颠沛之不可违惟自强不息者为能
守之故以子路问强次颜渊
君子之道四节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将以践言也则其行顾言矣有
馀不敢尽耻躬之不逮也则其言顾行矣言行相顾
卷一 第 34b 页 WYG1121-0645b.png
则于心无馁故曰胡不慥慥尔慥慥心之实也
君子素其位而行章
素其位而行者即其位而道行乎其中若其素然也
舜之饭糗茹草若将终身此非素贫贱而道行乎贫
贱不能然也及其为天子被袗衣鼓琴若固有之此
非素富贵而道行乎富贵不能然也饭糗袗衣其位
虽不同而此道之行一也至于夷狄患难亦若此而
已道无不行则无入而不自得矣盖道之在天下不
卷一 第 35a 页 WYG1121-0645c.png
以易世而有存亡故无古今则君子之行道不以易
地而有加损故无得丧至于在上位不陵下知富贵
之非泰也在下位不援上知贫贱之非约也此惟正
已而不求于人者能之故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盖
君子为能循理故居易以俟命居易未必不得也故
穷通皆好小人反是故行险以侥幸行险未必常得
也故穷通皆丑学者要当笃信而已射有似乎君子
者射者发而不中则必反而求其不中之因意者志
卷一 第 35b 页 WYG1121-0645d.png
未正邪体未直邪持弓矢而未审固邪然而不中者
寡矣君子之正身亦若此也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
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
诸已而已而何怨天尤人之有哉失诸正鹄者行有
不得之况也
舜其大孝也与章
中庸以人伦为主故以孝德言之
无忧者章
卷一 第 36a 页 WYG1121-0646a.png
武王之事非圣人所欲为也故曰壹戎衣而有天下
身不失天下之显名谓之不失则与必得异矣乃如
其道则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
之与舜未始不同也 又曰武王于泰誓三篇称文
王为文考至武成而柴望然后称文考为文王仍称
其祖为太王王季然则周公追王太王王季者乃文
王之德武王之志也故曰成文武之德不言文王者
武王既追王矣武王既追王而不及太王王季以其
卷一 第 36b 页 WYG1121-0646b.png
末受命而其序有未暇也礼记大传载牧野之奠追
王太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亦据武成之书以明追
王之意出于武王也世之说者因中庸无追王文王
之文遂以谓文王自称王岂未尝考泰誓武成之书
乎君臣之分犹天尊地卑纣未可去而文王称王是
二天子也服事商之道固如是耶书所谓九年大统
未集者后世以虞芮质厥成为文王受命之始故也
当六国时秦固以长雄天下而周之位号微矣辛垣
卷一 第 37a 页 WYG1121-0646c.png
衍欲帝秦鲁仲连以片言折之衍不敢复出口盖名
分之严如此故以曹操之英雄逡巡于献帝之末而
不得逞彼盖知利害之实也曾谓至德如文王一言
一动顺帝之则而反盗虚名而拂天理乎且武王观
政于商而须假之五年非伪为也使纣一日有悛心
则武王当与天下共尊之必无牧野之事然则文王
已称之名将安所归乎此天下之大戒故不得不辨
亦所以正人心也
卷一 第 37b 页 WYG1121-0646d.png
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章
大孝圣人之绝德也达孝天下之通道也要其为人
伦之至则一也故继志述事之末亦曰孝之至也事
死如事生以慎终者言之事亡如事存以追远者言
之故始死谓之死既葬则曰反而亡焉此死亡之辨
也惟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飨帝一德也飨
亲一心也要不过乎物而已其于庆赏刑威乎何有
故曰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卷一 第 38a 页 WYG1121-0647a.png
成王自谓予冲子夙夜毖祀此迓衡之要道也
哀公问政不可以不知天节
螟蛉有可化之质蜾蠃有能化之材知是说然后可
与言政也然则政之所托可非其人乎故曰为政在
人人固未知若规矩准绳在我则方圆曲直无所逃
矣故曰取人以身规矩准绳无他人道而已故修身
以道修道以仁 又曰失其身而能事其亲吾未之
闻矣故修身然后能事亲至于能事亲则修身之至
卷一 第 38b 页 WYG1121-0647b.png
也故曰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知事亲则德之本立
矣而不知人则上而事君下而取友去就从违莫知
所向而贻其亲之忧者有矣盖取人以身不能事亲
安所取人哉其序由事亲然后能知人至于能知人
则事亲之至也故曰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好学近乎知节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此成德也孔子自谓
我无能焉夫成德岂易得乎能知好学力行知耻则
卷一 第 39a 页 WYG1121-0647c.png
可以入德矣
齐明盛服所以行之者一也节
齐明所以一其志盛服所以修其容非礼勿动则内
无逸德外无过行内外进矣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故修身则道立去谗则任之专远色则好之笃
贱货则义利分贵德则真伪核夫如是则见善明用
心刚矣故尊贤则不惑尊其位所以贵之重其禄所
以富之同其好以致其利同其恶以去其害则礼备
卷一 第 39b 页 WYG1121-0647d.png
而情亲诸父昆弟所以望乎我者足矣故亲亲则不
怨 又曰人情莫不欲逸也时使之而使有馀力莫
不欲富也薄敛之而使有馀财则子庶民之道也故
百姓劝日省月试以程其能饩禀称事以偿其劳则
惰者勉而勤者悦矣此来百工之道也故财用足送
往迎来以厚其礼嘉善而矜不能以致吾仁待之者
甚周责之者甚约此柔远人之道也故四方归之继
绝世则贤者之类无不悦举废国则功臣之后无不
卷一 第 40a 页 WYG1121-0648a.png
劝乱者惧焉危者怙焉其来也节以时其往也遣以
礼则怀诸侯之道也夫如是则德之所施者博而威
之所制者广矣故天下畏之经虽有九而所以行之
一者诚而已不诚则九经为虚文是无物也
凡事豫则立节
豫者前定之谓也惟至诚为能定惟前定为能应故
以言则必行以事则必成以行则无悔以道则无方
诚定之效如此故继九经言之
卷一 第 40b 页 WYG1121-0648b.png
在下位节
欲诚其意先致其知故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学至
于诚身安往而不致其极哉以内则顺乎亲以外则
信乎友以上则可以得君以下则可以得民此舜之
允塞所以五典克从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章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故惟天下至
诚为能尽其性千万人之性一已之性是也故能尽
卷一 第 41a 页 WYG1121-0648c.png
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万物之性一人之性是也故能
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同焉皆得者各安其常则尽
人之性也群然皆生者各得其理则尽物之性也至
于尽物之性则和气充塞故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夫
如是则天覆地载教化各任其职而成位乎其中矣
其次致曲章
诚者不思不勉直心而径行也其次则临言而必思
不敢纵言也临行而必择不敢径行也故曰致曲曲
卷一 第 41b 页 WYG1121-0648d.png
折而反诸心也拟议之间鄙诈不萌而忠信立矣故
曲能有诚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诚则形形于身必著
于物故形则著诚至于著则内外洞彻清明在躬故
著则明明则有以动众故明则动动则有以易俗故
动则变变则革污以为清革暴以为良然犹有迹也
化则其迹泯矣日用饮食而已至于化则神之所为
也非天下之至诚孰能与于此
诚者自成也节
卷一 第 42a 页 WYG1121-0649a.png
诚者非有成之者自成而已其道非有道之者自道
而已自成自道犹言自本自根也以性言之为诚以
理言之为道其实一也
故至诚无息章
博厚而不久则载物之德隳矣高明而不久则覆物
之道缺矣是则悠久者天地所以成终始也故所以
成物
大哉圣人之道章
卷一 第 42b 页 WYG1121-0649b.png
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至道之功也礼仪三百威仪三
千至道之具也洋洋乎言上际于天下蟠于地也优
优大哉言动容周旋中礼也夫以三百三千之多仪
非天下至诚孰能从容而尽中哉故曰待其人而后
行盖盛德之至者人也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至德非他至诚而已矣 又曰惩忿窒欲闲邪存诚
此尊德性也非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则择善不明矣
故继之以道问学尊德性而道问学然后能致广大
卷一 第 43a 页 WYG1121-0649c.png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充其德性之体使无不该遍此
致广大也非尽精微则无以极深而研几也故继之
以尽精微致广大而尽精微然后能极高明始也未
离乎方今则无方矣始也未离乎体今则无体矣离
形去智廓然大通此极高明也非道中庸则无践履
可据之地不几于荡而无执乎故继之以道中庸高
明者中庸之至理而中庸者高明之实德也其实非
两体也
卷一 第 43b 页 WYG1121-0649d.png
仲尼祖述尧舜章
中庸之道至仲尼而集大成故此书之末以仲尼明
之道著于尧舜故祖述焉法详于文武故宪章焉体
元而亨利物而正一喜一怒通于四时夫是之谓律
天时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使五方之
民各安其常各践其性夫是之谓袭水土上律天时
则天道之至正合下袭水土则地理之异宜全矣故
博厚配地无不持载高明配天无不覆帱变通如四
卷一 第 44a 页 WYG1121-0650a.png
时之错行照临如日月之代明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动者植者皆裕如也是谓并育而不相害或进或止
或久或速无可无不可是谓并行而不相悖动以利
物者智也故曰小德川流静以裕物者仁也故曰大
德敦化言川流则知敦化者仁之体言敦化则知川流
者智之用
唯天下至圣二章
自惟天下至圣以下聪明睿智圣德也宽裕温柔仁德也
卷一 第 44b 页 WYG1121-0650b.png
发强刚毅义德也齐庄中正礼德也文理密察智德也溥
博者其大无外渊泉者其深不测或容以为仁或执
以为义或敬以为礼或别以为智惟其时而已此所
谓时出之也夫然故外有以正天下之观内有以通
天下之志是以见而民敬言而民信行而民悦自西
自东自南自北莫不心悦而诚服此至圣之德也天
下之大经五品之民彝也凡为天下之常道皆可名
为经而民彝为大经经纶者因性循理而治之无汩
卷一 第 45a 页 WYG1121-0650c.png
其序之谓也立天下之大本者建中于民也渊渊其
渊非特如渊而已浩浩其天非特如天而已此至诚
之道也德者其用也有目者所共见有心者所共知
故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道者其本也非道同志一
莫窥其奥故曰苟不固聪明圣智达天德者其孰能
知之盖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
不能为故其言之序相因如此
潜虽伏矣节
卷一 第 45b 页 WYG1121-0650d.png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惟人
所不见乎言慎独也
拾遗
莫见乎隐节
人所不睹可谓隐矣而心独知之不亦见乎人所不
闻可谓微矣而心独闻之不亦显乎知莫见乎隐莫
显乎微而不能慎独是自欺也其离道远矣
天下国家可均也节
卷一 第 46a 页 WYG1121-0651a.png
其斯以为舜则绝学无为矣
君子依乎中庸节
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疑虑不萌于心确乎其不可
拔也非离人而立于独者不足以与此若不远复者
未免于有念也
君子之道费而隐章
唯费也则良知良能所自出故夫妇之愚不肖可以
与知而能行焉唯隐也则非有思者所可知非有为
卷一 第 46b 页 WYG1121-0651b.png
者所可能故圣人有所不知不能焉盖圣人者德之
成而业之大也过此以往则神矣无方也不可知无
体也不可能此七圣皆迷之地也孝经曰事父孝故
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盖事父母之心虽夫妇之
愚不肖亦与有焉及其至也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则
虽圣人之德又何以加此此中庸所以为至矣
道不远人三节
夫道一以贯之无物我之间既曰忠恕则已违道矣
卷一 第 47a 页 WYG1121-0651c.png
然忠以尽已则将以至忘已也恕以尽物则将以至
忘物也则善为道者莫近焉故虽违而不远矣
鬼神之为德章
道无不在鬼神具道之妙用也其德固不盛欤夫欲
知鬼神之德者反求诸其心而已神将来舍则是神
之格思也若正心以度之则乖矣所谓不可度思也
正心度之犹不可又况得而忘之乎所谓不可射思
也不可度故视不见听不闻不可射故如在其上如
卷一 第 47b 页 WYG1121-0651d.png
在其左右也夫微之显如此以其诚之不可掩也诚
则物物皆彰矣故不可掩微之显者其理也诚之不
可掩以其德言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节
经者其道有常而不可易其序有条而不可紊
自诚明谓之性章
自诚明由中出也故可名于性自明诚自外入也故
可名于教诚者因性故无不明明者致曲故能有诚
卷一 第 48a 页 WYG1121-0652a.png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章
至诚之道精一无间心合于气气合于神无声无臭
而天地之间物莫得以遁其形矣不既神矣乎
诚者非自成已而已也节
大学自诚意正心至治国平天下只一理此中庸所
谓合外内之道也
至诚无息生物不测节
至诚无息天行健也若文王之德之纯是也未能无
卷一 第 48b 页 WYG1121-0652b.png
息而不息者君子之自强也若颜子之三月不违仁
是也 其为物不贰天地之得一也一则不已故覆载
万物雕刻众形而莫知其端也故生物不测
尊德性节
尊其德性而道问学人德也致广大而尽精微地德
也极高明而道中庸天德也自人而天则上达矣
温故而知新所以博学而详说之也敦厚以崇礼所
以守约而处中也
卷一 第 49a 页 WYG1121-0652c.png
衣锦尚絅章
无藏于中无交于物泊然纯素独与神明居此淡也
然因性而已故曰不厌 无声无臭则离人而立于
独矣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此简
也然循理而已故文 欲治其国先齐其家知远之
近也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可不谓近矣乎
欲齐其家先修其身知风之自也易于家人曰风自
火出而君子以言有物行有恒不可谓所自乎欲修
卷一 第 49b 页 WYG1121-0652d.png
其身先正其心知微之显也夫道视之不见听之不
闻而常不离心术日用之间可不谓显矣乎 所谓
德者非甚高而难知也甚远而难至也举之则是故
曰德輶如毛既以有所举矣则必思而得勉而中是
人道而有对故曰毛犹有伦若夫诚之至则无思无
为从容中道是天道也故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
矣
补刋
卷一 第 50a 页 WYG1121-0653a.png
在天成象则鸟与火虚与昴四时迭见者天道之变也
在地成形则作而长敛而藏四时异形者地道之变
也至于成象者莫测其进退之机成形者莫见其生
成之迹则天地之化也体化而裁之则无骇于变矣
此变化之辩也
圣人稽古之道不过三王而师古之道上及五帝若通
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虽百世圣人不
能易也
卷一 第 50b 页 WYG1121-0653b.png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
仁与义夫道一而已矣其立于天下则有两端故君
子有刚克焉执其义之端也有柔克焉执其仁之端
也执其两端而用之以时中此九德所以有常而三
德所以用义也
孟子杂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
恻者心之感于物也隐者心之痛于中也物之体伤
卷一 第 51a 页 WYG1121-0653c.png
于彼而吾之心感应于此仁之体显矣故君子之于
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见其全不忍见其伤而况
于民乎况于亲戚乎故恻隐之心莫隆于亲而民次
之 孟子曰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此自然
之序也彼爱无差等者失其本心也已 又曰恻隐
痛伤也伤在彼而我伤之痛在彼而我痛之伤痛非
自外至也因心则然此恻隐所以为仁之端也至于
充其心体之本然则万物一体矣无物我之间也故
卷一 第 51b 页 WYG1121-0653d.png
天下归仁焉
燕人畔章
象之恶已著而其志不过富贵而已故舜得以是而
全之若管叔之恶则未著而其志其才皆非象比也
周公讵忍逆探其兄之恶而弃之耶周公爱兄宜无
不尽者管叔之事圣人之不幸也舜诚信而喜象周
公诚信而任管叔此天理人伦之至其用心一也
规矩方员之至也章
卷一 第 52a 页 WYG1121-0654a.png
爱敬尽于事亲则孝之性尽矣尽之云者爱敬之道
于是至矣不可以有加焉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
豫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其理正如此也孟子言圣人
人伦之至也人伦至于圣人而后为至者盖非尽性
不能也学者之于人伦亦期于尽而已矣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章
欲诚其意先致其知故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学至
于诚身安往而不致其极哉以内则顺乎亲以外则
卷一 第 52b 页 WYG1121-0654b.png
信乎友以上则可以得君以下则可以得民此舜之
允塞所以五典克从也然有诚者有诚之者不勉而
中无为也不思而得无思也从容乎中道是圣人之
事也故为天道至于择善则有思矣固执之则有为
矣拳拳乎中道是贤人之事也故为人之道圣贤虽
异禀其为诚身一也
诗云娶妻如之何章
告而娶义之小者也废人之大伦罪之大者也瞽瞍
卷一 第 53a 页 WYG1121-0654c.png
之顽告则不得娶舜知之宜审矣故受不告之名而
不忍陷父于废大伦之罪如必先告俟其不从然后
违之则是重拂其亲之意而反彰其恶也故其不告
君子以为犹告
尽其心者章
尽其心则心地无馀蕴而性之本体见矣知其性则
广大悉备天理全而人伪泯矣夫是之谓极高明存
其心者闲邪以存其诚也养其性者守静以复其本
卷一 第 53b 页 WYG1121-0654d.png
也欲不外驰忿不内作反听内视以归有极则存其
心之道也其志致一其气致专至大至刚以直则养
其性之道也存养至此则与天地相似而不违矣故
足以事天夫是之谓道中庸极高明者理极于知天
也道中庸者德全于事天也知天者造其理也事天
者履其事也徒造其理而不履其事是为知君上之
为我尊而未尝致恭也知父母之为我亲而未尝致
养也其忠孝安在哉知天智之尽也事天仁之至也
卷一 第 54a 页 WYG1121-0655a.png
仁之至智之尽也则死生为昼夜矣岂夭寿所能惑
其心哉亦曰修身以俟之自作元命而已
形色天性也章
形者性之质也能尽其性则践其形而无愧矣盖万
物皆备于我则其所有何物不备反身而诚乐莫大
焉为其能尽性而践形也若反身未至于诚则是于
性有所不尽未能尽性则于质有所不充矣故曰惟
圣人然后可以践形箕子曰视曰明听曰聪视谓之
卷一 第 54b 页 WYG1121-0655b.png
明听谓之聪皆耳目之本然也能尽视听之性则能
尽耳目之形苟视听不足于聪明则有耳目之形而
无视听之实德也岂不歉于形哉扬子曰圣人耳不
顺乎非口不𨽻乎不善若非礼勿视非礼勿言则于
口耳犹有所择是未足以言践形
仁也者人也章
仁者以道之在人者名之也立人之道则仁之名所
以立合而言之则仁与人泯矣此其所以为道也
卷一 第 55a 页 WYG1121-0655c.png
卷一 第 55b 页 WYG1121-0655d.png
游廌山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