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德集-宋-吕陶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098-01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净德集卷十七
             宋 吕陶 撰
 论
  发蒙论
圣人之作易也探天地万物始终之变而归之于人事
也归之于人事者盖示人以进退用舍吉凶得失利害
安危之端俾夫深思而远虑详慎而善应拟而后言议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098-0131b.png
而后动不失其正而已矣故六十四卦之相受以用相
济循环适变而无穷已一卦之设各言一时之事而立
其宗主以成天下之务六爻之别各象一人之为而著
其善否以示趋避之宜是以从之则为亨为利为吉逆
之则为悔为吝为凶此乃易之体要而爻之为大戒也
蒙之为卦继于刚柔始交之后言万物始生而蒙稚也
物之始生而蒙稚而无有以发之者则性命将安归乎
故履蒙之世阴必求阳闇必求明而庶乎发之焉尔然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098-0131c.png
则求之与发之者抑亦有道耶曰求之者贵其诚发之
者贵其始求之而不以诚则巧伪之端萌而不足以告
也发之而不以始则愚昧之渐长而虽告之不谕也初
六者以阴柔之质履一卦之初比附于阳近而相得所
谓以诚而求发于始者也可以享初筮之告而无再三
之渎矣夫蒙之求发而发之得其道则善恶之变万事
之理可以焕然坐照而不迷于曲直是非之分为众人
之所信听也孰谓狱讼之难而不可决乎故曰利用刑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098-0131d.png
人用脱桎梏虽桎梏之刑亦能断而脱矣夫刑之施于
治道盖民惟于恶而后用之岂君子之所乐者欤或者
以聪明辨察之资而专之于断狱则非君子之用心也
非忠厚以谋治道者也非待民以善者也是故蒙之用
刑止于正法而已不可以长刑也法正则分义自明于
天下刑不可长则治以教化为本且一卦之象一爻之
作而人事之取舍如此易可谓深矣
  典狱监伯夷论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098-0132a.png
至哉古之圣人待天下之民而制其治也其仁且厚矣
其知本矣为之礼所以致中而纳善也为之刑所以防
过而惩恶也大分别而莫不中焉百志定而莫不善焉
则礼之教行矣既中焉无过可防也既善焉无恶可惩
也则刑之权去矣然而其说曰刑期于无刑又曰以杀
止杀则刑者果可与礼并驱争骛而适于治哉曰不然
夫礼者止邪于将然之前而刑者禁暴于已然之后且
将然之邪有礼以止之则已然之暴不待禁禦而自息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098-0132b.png
矣是刑之权寓于礼而归于治也圣人者乐民之蹈于
礼而忧民之蹈于刑以为礼者本也刑者末也二者之
施设率有先后缓急夫岂非仁厚以待吾民而知本者
欤昔舜之命九官在伯夷则曰汝作秩宗典朕三礼夙
夜惟寅直哉惟清在皋陶则曰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
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钦哉惟刑之恤哉皋陶亦曰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
于有司则命官任人而措之刑礼也皆适其宜矣以舜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098-0132c.png
之圣皋陶之贤而犹兢惧于刑罚勤劳于告戒以为可
失不经不可杀不辜则后之求平允刑罚者舍于皋陶
其谁准绳乎迨夫周道中衰生民多僻穆王嗟风俗之
陵替而怀古治之不可及也于是裁量揆叙以应世变
训畅夏典参用轻法至于戒饬臣庶则曰司政典狱非
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夫伯夷典
礼而皋陶主刑尧舜之事可见也欲刑之平乎莫若皋
陶之职之善也然而曰司政典狱监于伯夷者穆王之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098-0132d.png
待天下所谓仁厚知本者也其有意乎成康之无刑也
彼四十馀年囹圄空虚措而不用者岂特伤肌肤之效
欤礼乐之隆教化之实也吾将远取夏法以济周治亦
庶乎哀矜元元而进之以礼义也彼伯夷者以礼齐民
者也礼达而分定则是非不以狱讼而自辨廉让不以
刑罚而自劝与其免而无耻孰若有耻且格之美欤舍
伯夷将谁监乎嗟夫后之人知刑之可以助治而不知
无刑之所以治毅然持三尺之律以较轻重而欲求胜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098-0133a.png
于斯民者将告以是说宜少愧矣
  圣人制富贵论
天之生斯人而谓之灵于万物者盖以有五性之动七
情之役利欲之端潜伏于中而莫知其已也然则何以
称其欲保其生而全其性命哉有圣人者出深思远虑
而为之计有所以养之而又有所以节之使之得其养
则足而不屈使之得其节则群而不乱统而言之谓之
礼散而言之谓之分贵者安于上贱者过于下尊者务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098-0133b.png
于隆卑者从于杀而不敢以毫釐秒忽之私泪于其间
自天下国家之大至于闾巷闺门之微持而守之履而
用之晏然日以大治而不知所以然者皆圣人之功也
坊记曰圣人之制富贵也使贫不至于约富不足以骄
贵不慊于上三复斯言其知礼之本然手夫人之情贫
则患于约而争夺之虑起吾有以给之富则失于骄而
奢侈之患生吾有以止之贵则有慊于上而以为不足
吾有以充之使之各适其分而中于礼又谁憾焉以三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098-0133c.png
代之制言之则周为最详周之制天子之田千里而诸
侯之封有百里者庶民之家止于百亩则免于饥寒之
患天子之居九里而诸侯之城五雉庶人之受田者庐
舍二亩有半而无风雨之虞天子之服以日月山龙为
饰而卑者至于无旒之冕一章之服天子之食十有二
鼎而贱者五十而后食肉此岂非圣人所以制之之义
耶夫然故禄之天下而不为多养之以抱关击柝而不
为寡知其分义之当不可以相杂也荀卿子著书力言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098-0133d.png
治道至于分义之际未尝不丁宁焉其说曰辨莫大于
分分莫大于礼又曰分者义之别又曰礼者法之大分
与戴记之说皆相表里而深明夫圣人制礼之本意欤
  圣王务行礼论
圣贤之所谓治道者盖有本末先后之异焉本在于此
末在于彼先者自治而后者治人详其在我者而先之
略其在彼者而后焉则人将以我为君子而从之矣春
秋之世诸侯专威彊者凌弱众者暴寡不仁以取胜于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098-0134a.png
仁不义而求先于义举天下之广而纷纷于目前也责
以本末先后之论而能自治者盖亦鲜矣幸而有贤人
君子以为我之先而以人为之后启导其君而使之为
君子者亦可贵矣楚之敌晋也久矣韩起叔向聘之楚
子欲耻二人者而求为得志焉故薳启彊谏之曰圣王
务行礼不求耻人夫朝聘有圭享覜有璋小有述职大
有巡功设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饮宴有好货飧有陪鼎
皆所以行礼也楚子于是悟其言之是为之加礼于二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098-0134b.png
子而晋楚之好遂因以隆睦呜呼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以启疆之一言而救楚子之失敦二国之好利亦博矣
不然则晋楚之干戈日寻于邦内而莫之休息此薳启
疆之贤能使其君之为君子而可贵也敢又从而广之
以续左氏之意焉夫中外之分春秋所为致严也世之
所谓礼义者出于此不出于彼也齐为周之大国礼义
之出也而曹伯来朝于鲁则恶而讨之故春秋书以示
贬而当时之君子亦讥其无礼嗟夫齐中国也一失而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098-0134c.png
经贬其非楚南蛮也一得而传述其是皆薳启疆有以
导之矣由是而言则春秋之法有褒进蛮荆而同于中
国之例说者有以七等进退之文推广其义者皆不为
妄也夫为天下国家而不先自治求以治人者未之信
矣以薳启疆之言监之可也
  君子思礼义论
人伦之大别有二而已曰善也曰恶也善则谓之君子
恶则谓之小人为君子则天下莫不贵之为小人则天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098-0134d.png
下莫不贱之此无他出于善恶而异也世之人有能知
君子之可贵而小人之可贱则安忍不去彼而取此哉
去彼而取此者不为小人之为而为君子之为焉耳众
人不仁而我独行仁众人非义而我独履义众人邪而
我守者正众人贪而我存者廉此其所以取贵乎天下
而谓之君子也圣人之所谓名教者盖以维持人伦而
通行于天下传于千万世不可得而辄易其大略亦不
过贵君子贱小人而已贵君子则劝之贱小人则惩之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098-0135a.png
劝之者彼无过矣吾犹勤拳而告之不欲其复有过也
则人将磨厉而求全焉惩之者彼有过矣吾更著明而
责之不使杂于无过也则人安得不畏罪而惊惧耶春
秋者惩恶劝善之大法以至公为心而深明夫君子小
人之分如权衡之于轻重绳墨之于曲直炳然而不可
欺也故其所以贱小人而贵君子者仲尼之经左氏之
传相表里而为之说皆造夫名教之极矣昔者齐豹为
大夫杀卫侯之兄以求其不畏彊禦之名而春秋书之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098-0135b.png
曰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皆窃地来奔而春秋不没
其名且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不诛之则攻难之士
将寘力而不已此豹之名所以求而不得也彼窃邑叛
君以求容于他国而不罪之则贪冒之人将奔走之不
暇此三叛之名所以盖而益彰也一以求而不得一以
欲盖而彰则小人之恶岂有毫釐不获罪于名教者哉
左氏从而为之说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是以君子
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夫礼义者修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098-0135c.png
性诚身而完夫道德之具也履而行宜而动虽欲有过
不可得也夫能无过而不获罪于名教此君子所以异
于小人而可贵矣仲尼以小人之可贱而书于经所以
惩恶也左氏以君子之可贵而发于传所以劝善也非
皆造乎名教之极乎
  教以防其失论
天之生斯人皆可以为善也而有不善者盖中性之动
逐物于外而心术丧于内不知所以揉治防制之道故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098-0135d.png
也夫揉治防制之道圣人所以成人之性而复之于中
和也昔舜之命夔兴乐以教胄子而告之曰直而温宽
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释者曰正直而温和宽洪而
庄栗刚失之虐简失之傲教之以防其失善乎舜之所
以命夔之所以教安国之论其义凡养心治性之说具
于此矣夫恻隐之心而谓之仁人皆有也仁之失则徇
爱而少断羞恶之心而谓之义人皆有也义之失则多
忍而寡恩辞让之心而谓之礼人皆有也礼之失则巽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098-0136a.png
懦而无立是非之心而谓之智人皆有也智之失则乐
勤而好诈诚悫之心而谓之信人皆有也信之失则拘
隘而懵理由是推之则正直者必失之严严则不温宽
洪者必失之慢慢则不栗好刚者必失之虐务简者必
失之傲此人性之大蔽发而不中其节也宜有以揉治
防制之而复于中和矣圣人嗟天理之易灭而谓人欲
之可禦也于是因乐以成人之性而著之教焉盖乐者
生于人心之和而发于声文金石可以养人善心而复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098-0136b.png
于中和也夫生于人心之和而用之为教以养其善心
而复于中和则其感必速其藏必深是以正声一发顺
气旁应悸悼邪僻之态不夺于外恬愉粹静之本油然
有得于内矣吾见其直而温柔宽而庄栗刚简而不为
虐傲也故曰庙焉而君臣上下听之则莫不和敬乡焉
而族党闾里听之则莫不和顺家焉而父子兄弟听之
则莫不和亲者乐以教之防其失之谓也况以舜之韶
夔之职而国之子弟乌有不率其性以归于中和者欤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098-0136c.png
二典而下其教存于经者则周官以中和祗庸孝友之
德教国子其道一本于乐抑可见虞舜周公之心一也
  有性可以为德论
天之生斯人均是一气也而人之有生何其纷纷而不
一乎或聪明睿智而为圣或修慎饬励而为贤或顽冒
庸妄而为愚是三者自孔子子思孟轲荀卿杨雄韩愈
皆为之说学者尝闻之矣孔子以为性相近习相远也
子思以为天命者性率性者道性自诚而明教自明而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098-0136d.png
诚也孟轲以为性之无不善如水之无不下人性善也
荀卿以为待礼义然后治待师法然后正人性恶也其
伪也杨雄以为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性
混善恶也韩愈以为上者就学而愈明下者畏威而寡
罪中人介上下之间也性之为性者一面说之如此则
学者将谁适从乎会孔子子思孟轲之论亦莫之从矣
所谓性之相近而习之相远命之为性而率之为道者
是性之可为善也性之可以为善信乎如水之无不下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098-0137a.png
矣非孔子子思孟轲之论将谁从耶昔之时有以博士
之学而言及于性索求其端而合于孔子子思孟轲之
论者可取以为性之说也抑之诗有曰荏染柔木言缗
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康成释之以为桑木可弦为
弓言人内有其性可以为德此岂非善言性者耶方其
禀之于中和根之于至静寂然而未动也则贤之性亦
近于圣之性愚之性亦近于贤之性及夫天理一动七
情相交则遂以岐分而派别矣或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098-0137b.png
或勉而后中思而后得或不勉不思而无中无得故谓
之远也恻隐之心我固有之推之足以为仁羞恶之心
我固有之推之足以为义辞让之心我固有之推之足
以为礼是非之心我固有之推之足以为智安有性之
不可为德哉自非圣人必修之而后能也康成之言诚
有合于孔孟矣
  设法以待有功论
古之圣人以一姓之尊而立乎四海之上力至寡矣而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098-0137c.png
为之用者众势至危矣而与之守者安子孙绵绵传祚
享国为世数十历年数百天下可以渐坏而不可速亡
者其虑深图远之意岂不详且密乎其创制立法之要
岂不广且大乎要其归盖不私天下之利而能与众人
共享之尔此封建之事所以起也书之所述礼之所载
始终之际可得而言焉虞舜之致治也肇十有二州置
十有二牧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夏禹之成功也斥大九
州弼成五服中国之界至于五千其声教之所及者抑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098-0137d.png
亦远矣历夏之衰涉商之季而九州之境土则已隘于
前古是以武王之初推列五等之爵尚循商制之旧分
土惟三盖以九州之地尚狭而不足以容之故也泊乎
成王周公既致太平广大土壤制为礼法以成先王之
意设五等之封爵制之高下而阻其疆理之广狭是故
公之地以五百里侯之地以四百里伯之地以三百里
子之地以二百里男之地以百里以七千里之广而王
畿据有其一则八州之大可以封者其多少之数不可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098-0138a.png
得而知耶故职方氏之制曰凡邦国千里公五百里则
四公侯四百里则六侯伯三百里则十一伯子二百里
则二十五子男百里则百男郑氏释之以为则者法也
设法以待有功盖地以开方为说而知之且明成王周
公所以封建之意也夫周盛时天下之地必如此之广
也天下之诸侯亦必如此之多也天下之地既如此之
广而吾不以为有馀故用之以封天下之诸侯虽诸侯
如此之多而吾以为不足故设法以待有功而封建之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098-0138b.png
地广而不以为有馀诸侯多而以为不足则其不私天
下之利而能与众人共享之意可见矣是故盛则周召
相其治以致刑措衰则五伯扶其弱与之共守数世历
年而终过其历岂非虑深图远既详且密而创制立法
广大之效欤
  大贤拟圣论
圣贤之心一也其道亦一也其穷达出处亦一也而天
下国家之治乱生民之幸不幸系焉圣人之心欲有为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098-0138c.png
以康世也大贤之心亦然也圣人之道欲巨用以泽物
也大贤之道亦然也苟不为不用则卷而藏之以利于
千万世之后此圣贤之不得已也天下国家之未治也
生民之不幸也然则六经之作非仲尼之本意也七篇
之言非孟轲之始心矣仲尼之意复衰周之治于二帝
而已也孟轲之心跻战国之政于三代而已也然二人
者率不为不用而徒能载之于六经发之于七篇则吾
道之穷甚矣后之释孟子者又能推明其始终之迹而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098-0138d.png
言之以为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删
诗定书系易象作春秋孟子退自齐梁然后论著其书
盖大贤拟圣而作焉是故卫灵公问陈则答以俎豆梁
惠王问利则对以仁义桓魋之厄则谓之莫如予德臧
仓之谮则谓之不遇者天此其为心为道之相拟于符
节之相合埙篪之相应而无一毫之戾矣此赵氏之言
当也敢后而又广之以显圣贤之功焉昔者洪水之怀
襄民多死于塾溺则禹决九川陂九泽而天下平飞廉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1098-0139a.png
恶来之害及于中国则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赏罚失柄而王道不存则孔子修春秋而臣子知惧此
前圣后圣之为虽世之相去甚远而成功则一皆务以
康世而泽民也战国之衰杨墨放荡君父之义将绝而
祸乱之流漫以淫及于后世非有禹周公孔子之心安
能禦哉故孟子之好辨者所以距诐行放淫辞息邪说
而承于三圣也韩愈氏深明其功谓之不在禹下信哉
拟圣之作抑可见于斯矣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1098-0139b.png
  崇所尚则美不亏论
为上而尊居下而卑履贵而隆处贱而杀者事之常也
天下固有之矣宜伸而屈宜屈而伸可重而轻可轻而
重者事之不常也天下亦有之矣此二者尝质之于君
臣之际其始若异而终则同盖归于义而已也今夫万
乘之崇九重之盛被衮南面人皆俯伏稽首而愿为之
臣是其尊不可卑也其贵不可贱也其伸不可屈也其
重不可轻也草茅之微市井之陋退处穷阎而甘心藜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1098-0139c.png
藿者其下不足尊也其贱不足隆也其伸不屈屈也其
轻不足重也然而人君尝有降心损已以致礼于岩谷
之士而不以为愧耻者何也盖有求于下而为之人臣
尝有笃守深信以全其忠不见诎于世主而不以为悖
慢者何也盖无求于上而为之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
而忘势古之贤士乐其道而忘人之势赵氏从而释之
曰好善忘势以贵下贱之义乐道忘人之势富贵不动
心之分也各崇所尚则义不亏斯极致之论矣矣夫圣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1098-0139d.png
人之所以营治天下者以道德才智为之用也而后有
圣焉则虽致礼而不为愧耻成汤之于伊尹高宗之于
传说文王之于吕尚可谓好善而忘势者矣夫众人之
所以取适其欲者惟爵禄厚利为之劝也而我无取焉
则虽自守而不为悖慢夷齐之下周武四皓之于秦皇
严陵之于汉光可谓乐道而忘人之势者矣易曰贲于
丘园束帛戋戋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二爻之设抑
亦配于思也要其归则上为好贤之君而下不失为守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1098-0140a.png
节之士于义何损焉
  士惟义之所在论
天下之事有是与非其始不同而其终则一者固未可
以一槩而言也六国彊秦之际以兵相尚以地相胜朝
合而为从暮离而为衡当时之士大率揣知时变求顺
乎情持巧诈权利之术以富国足兵之计开说诸侯而
欲为之用当时之君亦皆乐闻其策而冀有以取畏于
敌人于是信而用之然其君臣之间始终之变亦可怪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1098-0140b.png
矣其始也同心合虑委之以兵授之以国而不疑其终
也衅起罅开谈笑熟视付之以死而亦忍岂非下之事
上也以权诈为之始而上之待下也以权诈为之终乎
啇鞅之事秦也变法度以一民心督耕战以完武备凡
所以并吞六国者㫮啇鞅为之及其成功事定而鞅以
戮死吴起之事楚也以峭刻少恩为务虽王之贵戚悉
绳以法凡所以齐治于楚者皆起为之及其攻行众畏
而起以被诛文种之事起也分兵民之职以䂊计先备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1098-0140c.png
陈安危之端以深谏切谋凡所以求灭于吴者皆种为
之及其敌破国安而种乃赐剑然则三子之死皆出于
不幸焉原其所以死之之心则各尽其分而已矣洎乎
蔡泽之说应侯而欲夺其位也乃举三子之事以穷之
是以应侯皆许其死而谓之义之至忠之节又从而言
曰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
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意者欲明已之事秦虽蹈
危亡祸败之机而亦莫之顾将惟义之是守而死之也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1098-0140d.png
夫义者合于天下之宜而已宜而死之义也今夫说人
之君谋人之国而惟变诈权利是务及功成而身戮亦
不足怪矣故三子之死未可以言义也以一辩口之蔡
泽而应侯捐相君之位以与之则以身系安危而择夫
去就之义抑亦亏矣
 
 
 净德集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