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全解-宋-林之奇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055-01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八
            宋 林之奇 撰
禹贡        夏书
海岱惟青州
 王制曰凡海内之地九州州方千里孟子曰海内之
 地方千里者九此亦据大数言之未必九州之閒每
 一州之地方千里无赢缩多寡于其閒也如淮海惟
卷八 第 1b 页 WYG0055-0149d.png
 扬州入淮至海盖不啻千里以扬州而言之则于千
 里为有馀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自济距河自海
 距岱皆不及千里以兖青而言之则于千里为不足
 以是知凡谓九州之方千里者未可以为定数也夫
 九州之地既方千里而禹之分疆定界则不使每州
 皆有千里之界三三而九以合于九州方三千里之
 数而使多寡赢缩不同者盖禹之别九州本以高山
 大川为准既必取高山大川则难以限于千里之地
卷八 第 2a 页 WYG0055-0150a.png
 然而以九州之长短广狭相辅而言之则亦可以见
 九州州之方千里也管仲曰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
 万家之室不可定以矩万物之不齐东北据海西北
 据岱唐孔氏曰海非可越而言据者东莱东境之县
 浮海入海曲之间青州之境非至海畔而已故言据
 也汉末有公孙度者窃据辽东自号青州刺史越海
 收东莱诸郡尧时青州当越海而有辽东也观禹以
 高山大川定九州之经界历万世而下虽有变更移
卷八 第 2b 页 WYG0055-0150b.png
 易而禹之所奠者皆可考也如青州曰海岱徐州曰
 海岱及淮其封疆之地既各有所系矣至于尔雅不
 言青州者是青并于徐也周官职方氏不言徐州者
 是徐并于青也或并于此或并于彼而禹贡青徐之
 地系夫海岱及淮者盖不可得而知也职方氏序青
 州则曰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
 浸沂沭虽以山泽川浸定此九州之所在至于疆界
 之所至则惟指其所向之方而曰正东曰青州后世
卷八 第 3a 页 WYG0055-0150c.png
 欲求职方氏青州之所在亦无所考据矣以是知地
 理之书自职方氏而下皆不如禹贡之善也
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嵎夷即尧典所载羲仲所宅之地也汉孔氏以谓用
 功少曰略王氏曰为之封畛也曾氏推广王氏之意
 以谓嵎夷既略者言地接于夷不为之封畛则有猾
 夏之变以既略为封域其说比于先儒为优先儒以
 谓用功少曰略则必加用功二字于其下然后方成
卷八 第 3b 页 WYG0055-0150d.png
 文义也禹贡之九州如冀扬之岛夷此州之嵎夷莱
 夷梁州之和夷徐州之淮夷皆是此数州之境界于
 要荒之地故有蛮獠之民杂处于其地如后世蛮洞
 羁縻州郡是也此禹贡序治水之绩与夫贡篚之属
 则并及之以见其地平天成之功斯无众寡无内外
 莫不受其赐也先儒以嵎夷莱夷和夷为地名淮夷
 为水名岛为狄名惟以岛夷为狄名而其谓水名地
 名者则皆不谓之夷狄之地是不然如春秋之时诸
卷八 第 4a 页 WYG0055-0151a.png
 侯之国亦莫不有夷狄种𩔖在其境内如扬拒泉皋
 陆浑之戎在伊洛之閒羌戎皋洛氏在晋绛之閒此
 𩔖多矣安得指为地名水名而不为夷狄之地哉潍
 淄其道案地理志云潍水出琅琊箕屋山北至都昌
 县入海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东北至千乘博昌
 县入海其道者既复其故道也此州虽近海然而不
 当众流之所冲盖河济之下流则兖州受之淮之下
 流徐州受之汉之下流则扬州受之故此州施功惟
卷八 第 4b 页 WYG0055-0151b.png
 潍淄二水顺其道以入海则其功毕矣盖此州之功
 比于馀州为最省也
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
海物惟错
 此州之土有二种平地之土则色白而性坟至于海
 滨之土则弥望皆斥卤之地斥者咸也可煮以为盐
 者也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齐管仲轻重鱼盐之
 权以富齐盖因此广斥之地也厥田惟上下田第三
卷八 第 5a 页 WYG0055-0151c.png
 也厥赋中上赋第四也厥贡盐絺盐即广斥之地所
 出也絺细葛也海物水族之可食者若螷蠃蚳之𩔖
 是也惟错先儒以连于海物之下谓惟错非一种此
 说不然夫既谓之海物而不指其名则固非一种矣
 又何须加惟错二字于其下予窃谓此盐絺海物惟
 错与扬州齿革羽毛惟木文势正同木既别是一物
 则此错字亦应别是一物盖如豫州所谓锡贡磬错
 是治玉之石也
卷八 第 5b 页 WYG0055-0151d.png
岱畎丝枲铅松怪石
 凡九州之贡从言于厥贡之下者是其一州之所出
 皆可以充此贡也或其州之所出者有至美之物则
 必指言其所出之地以别之若此州岱畎丝枲铅松
 怪石徐州之峄阳孤桐泗滨浮磬荆州之惟箘簬楛
 三邦底贡厥名是也畎谷也谓岱山之畎出此丝枲
 铅松怪石之五物比于他处为最美故以为贡也观
 禹之制贡所以垂法于后世非服食器用之物不以
卷八 第 6a 页 WYG0055-0152a.png
 为贡也丝枲铅松皆是适用之物无可疑者至于怪
 石则诚有可疑窃意当是时制礼作乐资以为器用
 之饰于义有必不可阙者非是欲此无益之物以充
 游玩之好也舜作漆器禹雕其俎谏者数人夫器与
 俎本皆适用之物惟其漆之雕之有以起后世奢侈
 之渐此所以谏者不止也其使制度之閒有可巳而
 不巳则谏者疑愈众矣舜禹必不为也
莱夷作牧
卷八 第 6b 页 WYG0055-0152b.png
 颜师古曰莱夷者莱山之夷狄也案史记齐世家太
 公东就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邱营邱边莱莱人夷
 也左氏传夹谷之会莱人欲以兵劫鲁侯孔子曰两
 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此莱夷之为夷狄也
 无疑矣先儒但以为地名非也作牧者可以放牧也
 盖夷人以畜牧为业以射猎为娱故从其俗而言之
厥篚檿丝
 苏氏曰莱夷作牧然后有此故言厥篚于作牧之下
卷八 第 7a 页 WYG0055-0152c.png
 考其文势以莱夷作牧一句閒于贡篚之閒义或然
 也檿丝说者不同孔氏曰檿桑蚕丝中琴瑟弦苏氏
 曰尔雅檿桑山桑也惟东莱有此丝以为缯坚韧异
 常莱人谓之山茧陈博士曰檿丝出于桑丝不可织
 使莱夷贡其所无用之物则其受之为无伤也此数
 说不同据经文但言厥篚檿丝诸说皆以意度之不
 可指一说为定也
浮于汶达于济
卷八 第 7b 页 WYG0055-0152d.png
 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至西南入济即
 下文所谓导沇水东流为济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
 汶是也谓此州将欲达于帝都当浮于汶以达于济
 然后由于济以达于河也
海岱及淮惟徐州
 海岱及淮惟徐州者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此徐州
 之界也盖其北境之接于青则以岱南境之接于扬
 则以淮也禹贡冀州不言疆境以馀州之所至而考
卷八 第 8a 页 WYG0055-0153a.png
 之则知冀州在于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盖
 此篇所载也理最为有法其辞不费该括无遗非特
 冀州为然冀州之外八州亦有其山川之所至不言
 于逐州之閒而见于他州者夫一州之境必有四面
 之所至今其所载但及其山川之二境则是其所不
 载者亦互见于邻州之閒如荆及衡阳惟荆州及其
 南北之二境而不及其东西此则在夫读之者以九
 州之境界而参考之然后可以参知其四面之所至
卷八 第 8b 页 WYG0055-0153b.png
 故兖青扬荆豫梁雍皆为载其二面之疆界而此实
 不费辞也至于徐州则载三面之所至与诸州异者
 此又其辞不得不然若言海岱则嫌于青州若言淮
 海则嫌于扬州故必曰海岱及淮然后可以别其为
 徐州之界然徐州虽言三面所至而其四境犹互见
 他州案尔雅曰济东曰徐州是徐州之西境而水之
 所经也虽不言济而济在徐州东盖可得而考非其
 长于记述岂能若是乎禹贡一书所以为万世地理
卷八 第 9a 页 WYG0055-0153c.png
 家之成说也
淮沂其乂蒙羽其艺
 即下文导淮自桐柏以下是也盖其发原在于荆州
 至于扬州之閒其流始大而能泛滥以为患尤在于
 徐故此言之案地理志曰沂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子
 山南至下伾入泗然徐州之水以沂名之者多矣郦
 道元曰沂水出尼邱山西北经鲁之云门曾点所谓
 浴乎沂风乎舞雩者即此水也又武水出泰山武阳
卷八 第 9b 页 WYG0055-0153d.png
 之冠石山世谓之小沂水又一水出黄孤山亦曰小
 沂水许慎曰沂水出东海费县东则是徐州之水以
 沂名者多矣此所谓沂盖指盖县所出之水入泗之
 沂下文曰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盖沂
 入于泗泗入于淮其原委相注故并与二水而言之
 其乂者言此二水者皆巳治也蒙羽地理志曰蒙山
 在泰山蒙阴县西南即论语所谓先王以为东蒙主
 是也诗曰奄有龟蒙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言此二
卷八 第 10a 页 WYG0055-0154a.png
 山巳可种树也
大野既猪东原底平
 大野者尔雅十薮曰鲁有大野盖此州薮泽之所在
 也地理志大野泽在山阳距野县北钜野大野也既
 猪水所停曰猪大野之泽往前泛滥今则猪水而为
 泽也东平郡地盖东原也底平谓致功而地平巳可
 耕曾氏曰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底平
 则是水之流止与地之险易无所不见矣盖淮沂其
卷八 第 10b 页 WYG0055-0154b.png
 乂是水之流也大野既猪是水之止也蒙羽其艺是
 地之险也东原底平是地之平也流者止者险者平
 者无所不载则此州洪水之平盖可见矣
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此州之土色而别之则赤性而别之则有坟埴之二
 种曾氏曰周礼有抟埴之工老子埏埴以为器惟土
 之腻故可抟可埏也坟者土膏脉起也渐进长也包
 丛生也徐州之地受淮之下流其地垫溺已甚草木
卷八 第 11a 页 WYG0055-0154c.png
 不得遂茂为日久矣今也洪水既平乃至于进长丛
 生故可书也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
 厥田惟上中田第二也厥赋中中赋第五也厥贡惟
 土五色韩诗外传曰天子之社广五丈东方青南方
 赤西方白北方黑其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其
 方色土苴以白茅以为社盖天子之建社必用五色
 之土而徐州之土备此五色故使贡之也前言赤埴
卷八 第 11b 页 WYG0055-0154d.png
 坟此又兼五色者盖此州之土大抵赤色者最多青
 黄白黑仅有之而已
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
 夏翟孤桐浮磬虽徐州所贡非谓徐州所产皆可充
 此贡也然其所产必有至美之地所谓羽畎峄阳泗
 滨皆其所产至美之地也羽即蒙羽其艺之羽羽畎
 羽山之畎犹云岱畎也夏翟雉也周礼天官夏采郑
 氏注曰夏翟羽也禹贡徐州贡此夏翟之羽有虞氏
卷八 第 12a 页 WYG0055-0155a.png
 以为緌后世或无故染鸟羽蒙而用之又染人秋染
 夏郑氏注云染夏者染五色也以是知夏翟者雉之
 具五色者也周官司常云全羽为旞析羽为旌故孔
 氏以为夏翟羽中旌旄之饰然古之车服器用以雉
 为饰者多矣不但旌旄也峄阳者峄山之南也地理
 志云东海下邳县西有葛峄山古文以为峄阳即诗
 所谓保有凫绎是也孤桐者特生之桐可以中琴瑟
 也诗云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盖桐之生以向日者为
卷八 第 12b 页 WYG0055-0155b.png
 良必以孤桐者犹言孤竹之管也陆农师曰梧桐性
 便湿地不生于冈引毛诗传曰梧桐不生高冈太平
 而后生朝阳以此观之则是梧桐生于山之阳最为
 难得其孤生者又其难得之物也泗滨者泗水之旁
 也浮磬者谓石之浮于水上者可以为磬也唐孔氏
 曰石生水旁水中见石似石于水上浮焉周希圣曰
 浮过也与名浮于实之浮同虽泗滨之石其高过于
 水上者可以为磬据此二说其意盖谓石非浮物故
卷八 第 13a 页 WYG0055-0155c.png
 从而为此辞要之不必须浮于水上然后谓之浮磬
 之为器必聚其石之最轻者然后其声清越以长但
 以轻故谓之浮矣不云浮石而云浮磬者曾氏曰成
 磬而后贡之
淮夷蠙珠暨鱼
 汉孔氏以淮夷二水名唐孔氏云淮即四渎之淮也
 夷盖小水后来竭涸不复有其处耳王肃亦同此说
 郑氏谓淮水之上夷民献珠与鱼当从郑氏之说案
卷八 第 13b 页 WYG0055-0155d.png
 诗云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则是淮夷不得为水名也
 蠙珠者蠙即蚌之别名谓淮上之夷民当此洪水既
 平之后献此蠙珠及鱼之二物亦如诗所谓来献其
 琛是也
厥篚玄纤缟
 汉孔氏云玄黑缯缟白缯纤细也此说不如颜师古
 之说曰玄黑缯也纤细缯也缟鲜支也即今之生素
 言献黑细缯及鲜支也曾氏之说尤为详明曾氏曰
卷八 第 14a 页 WYG0055-0156a.png
 玄赤而有黑色以之为衮所以祭也以之为端所以
 斋也以之为冠人冠之以为首服者也先儒以黑经
 白纬为纤纤缟皆去凶即吉之服缟亦为燕服礼曰
 及期而大祥素缟麻衣中月而禫禫而纤则知纤缟
 也皆去凶即吉之服也记又曰有虞氏缟衣而养老
 则知缟又所以为燕服徐州之篚玄也纤也缟也凡
 三物释者以为玄缟为二物以纤为细误矣此说又
 尽
卷八 第 14b 页 WYG0055-0156b.png
浮于淮泗达于河
 盖言泛舟于淮泗以达于帝都也淮泗达于河之道
 二孔皆无说苏氏考据历代事迹以證此言最为详
 备盖近世言汴水者皆以为起于隋时故苏氏辩之
 以谓自淮泗入河必道于汴说者谓隋炀帝始通汴
 入泗禹时无此水案前汉书项羽与汉约中分天下
 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文颖注云于荥阳下引
 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洛汝泗会于
卷八 第 15a 页 WYG0055-0156c.png
 楚即今官渡水也魏武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乃楚汉
 分裂之地盖自秦汉以来有之禹贡九州之末皆记
 入河水而淮泗独不能入河帝都所在理不应耳意
 其疏开此道以通之其后或为鸿沟或为官渡或为
 汴上下百里馀閒不可必知然引河水而注之淮泗
 也故王浚伐吴杜预与之书曰足下既摧其西藩当
 径取秣陵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
 亦旷世一事也王浚舟师之盛古今绝伦而自汴河
卷八 第 15b 页 WYG0055-0156d.png
 以班师则汴水小大当不减于今又足以见秦汉魏
 晋皆有此水道非炀帝创开也苏氏之言足以补先
 儒之阙遗而订后世之误矣
淮海惟扬州
 北至淮南距海扬州之界也扬州之界南抵于海则
 是后世闽广数十州之地皆在于禹贡之分域矣益
 稷曰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外薄四海咸建五长盖以
 此五千里之地分为五服也自甸服至于绥服每面
卷八 第 16a 页 WYG0055-0157a.png
 一千五百里二面相距为三千里此九州之内也绥
 服之外每方一千里以是要荒之服在九州之外也
 盖禹五服以三千里之内外为华夷之辨也然而以
 扬州考之诚有可疑禹贡甸服在王畿之内王畿南
 距于河自河至江一千里则侯服绥服之数巳尽矣
 自江而南犹是扬州之界则要服荒服宜在九州之
 内然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则
 要荒之服又不得在九州之内此说求之于经龃龉
卷八 第 16b 页 WYG0055-0157b.png
 不合当阙之以俟知者
彭蠡既猪
 彭蠡在豫章彭蠡县东盖是江汉会处下文汉水过
 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江水过九
 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则彭蠡之泽盖是江汉
 所会之处其延袤甚广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即
 此泽也既猪者水既猪积于此不复汎滥以为民害
 也
卷八 第 17a 页 WYG0055-0157c.png
阳鸟攸居
 汉孔氏曰随阳之鸟鸿雁之属是也冬月来居此泽
 曾氏云去阴就阳谓之阳鸟雁是也冬日至而日北
 及春而雁北向夏日至而日南及秋而雁南向雁之
 所居随日所在故曰阳鸟陆农师举扬子云法言能
 往能来者朱鸟之谓也雁一名朱鸟燕一名玄鸟玄
 鸟以春分来朱鸟以春分去淮南子曰燕雁代飞此
 之谓也考数说则阳鸟之谓雁明矣阳鸟攸居谓鸿
卷八 第 17b 页 WYG0055-0157d.png
 雁来居于彭蠡之泽也诸儒之说皆同而窃有疑于
 此观此篇所序治水之详见于九州之下或山或泽
 或川或陵或平陆或原隰莫非地名此州上既言彭
 蠡既猪下言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皆是地名而独于
 此三句之閒言阳鸟攸居非惟文势之不相称然考
 之九州亦无此例也夫雁之南翔乃其天性有不得
 不然岂其洪水未平遂不南翔乎古之地名取诸鸟
 兽之名如虎牢犬邱之𩔖多矣左氏昭公二十年公
卷八 第 18a 页 WYG0055-0158a.png
 如死鸟杜元凯释曰死鸟卫地以是观之安知阳鸟
 之非地名乎郑有鸣雁在陈留雍邱县汉北边有雁
 门人皆以雁之所居为名阳鸟意亦类此意雁之南
 翔所居地名故取以为名攸居者水退其地可居也
 然世代久远地名之详亦无所考虽实疑其如此然
 亦未敢以为必然也
三江既入
 汉孔氏云三江巳入致定为震泽唐孔氏曰江从彭
卷八 第 18b 页 WYG0055-0158b.png
 蠡而分为三又共入震泽从震泽复分为三乃入海
 苏氏破其说以谓安国未尝南游案经文以意度之
 耳不知三江距震泽远甚决无入理而震泽之大小
 决不足以受三江也此说为是而苏氏之说曰三江
 之入古今皆不明以予所见考之自豫章而下入于
 彭蠡而东入海者为南江自蜀岷山至于九江会彭
 蠡以入于海为中江自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汇于彭
 蠡以入海为北江此三江自彭蠡以上为二自夏口
卷八 第 19a 页 WYG0055-0158c.png
 以上为三江汉合于夏口而与豫章之江皆汇于彭
 蠡则三江为一至于秣陵京口以入于海不复三矣
 然而禹贡犹有三江之名曰北中者以味别也苏氏
 盖据其所见今之江流自彭蠡而下但有一江故以
 禹贡之中江北江为以味别郑渔仲曰水之入水缓
 者数步猛者不跬步閒浑合而为一岂得汉水自大
 别与江合流至九江犹能辨得此是汉水邪以是知
 苏氏味别之说为未可从据经言东为北江东为中
卷八 第 19b 页 WYG0055-0158d.png
 江则是禹之时彭蠡之下有此二江也必矣苏氏徒
 见今之江流合而为一遂为味别之说盖孔氏未尝
 南游也故蔽于所不见惟顺经文以为之说苏氏亲
 见江水故蔽于所见迁就经文而为之说一则蔽于
 所见一则蔽于所不见其失一也苏氏之说虽失然
 而以三江为有中江南江北江则其说可从盖经既
 有北江中江必有南江犹既有南河西河必有东河
 也颜师古注汉书志亦曰三江谓中江南江北江也
卷八 第 20a 页 WYG0055-0159a.png
 师古此说必有所据而云耳盖以此说为三江虽未
 见南江原委之所注而于经文犹有所本如郭景纯
 以为岷江浙江松江韦昭以为松江浙江浦阳江王
 介甫以为一江自义兴一江自毗陵一江自吴县此
 说皆据其所见之江而为言非禹之旧迹也郦道元
 曰东南地卑万流所凑涛潮泛滥触地成川故川旧
 渎难以为凭盖禹之旧迹其下流历年浸久为所漂
 没者随世变更不可复考三江之说虽以经考之知
卷八 第 20b 页 WYG0055-0159b.png
 其必有南江然而不可指定其处如苏氏之说也
震泽底定
 逐州所序治水之曲折皆是列序其一州之水于其
 下非必以文势相属如下文导岍及岐导弱水而下
 也而先儒乃有此蔽如兖州言雷夏既泽然而考其
 原委之所注灉沮实未尝会于雷夏三江实未尝入
 于震泽也然而经言三江既入而震泽底定者苏氏
 曰水之未治也东南皆海岂复有吴越哉及彭蠡既
卷八 第 21a 页 WYG0055-0159c.png
 猪三江入海则吴越始有可宅之土而水之所钟者
 独震泽而已此说是也韦昭注国语云太湖即五湖
 也书谓之震泽尔雅谓之具区方圆五百里诸儒之
 语多与此同盖太湖五湖震泽具区其名虽异其实
 一也而周礼职方氏云扬州薮曰具区浸曰五湖则
 具区五湖又似不可合而为一唐孔氏以谓扬州浸
 薮同处论其水谓之浸指其泽谓之薮此亦顺经文
 而为之说亦未必有所据也
卷八 第 21b 页 WYG0055-0159d.png
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
 郭璞云竹之别名竹之小者为筱竹之大者为簜扬
 州有竹箭之利故当洪水既平之后竹之小大者皆
 得敷布而生也厥草惟夭者小长曰天乔高也兖徐
 扬三州皆言草木兖之繇条徐之渐包扬之夭乔皆
 言草木之茂盛特史官变其文耳虽王介甫之喜凿
 亦不能曲而为之说
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
卷八 第 22a 页 WYG0055-0160a.png
 孔氏曰涂泥水泉湿也颜师古云洳湿也盖东南之
 地最为卑湿故也近世说者曰西北士大夫魏晋以
 前无有患脚气重腿者江左以来故多有此以江左
 卑湿故也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者扬州之田
 比于九州最为下品如赋出第七杂出于第六也颜
 师古曰错出诸品既云上错则是有所定而云非错
 出诸品也田最为下品而其赋乃出于第七或出于
 第六者人工修也秦少游云今之所谓沃壤者莫如
卷八 第 22b 页 WYG0055-0160b.png
 吴越闽蜀一亩所入比他州辄数倍彼吴越闽蜀者
 古扬州梁州地也案禹贡扬州之田第九梁州之田
 第七是此二州之田在九等之中等为最下而以九
 州沃壤称者吴越闽蜀地狭人众培粪灌溉之功至
 也夫以第九第七之田培粪灌溉之功至尚能倍他
 州之所入而况其上之数等乎
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簜齿革羽毛惟木
 三品者金银铜也郑氏谓铜三色者非也瑶琨筱簜
卷八 第 23a 页 WYG0055-0160c.png
 曾氏曰周礼太宰之职享先王则赞玉爵内宰之职
 后祼献则赞瑶爵礼记曰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
 饮七以瑶爵献大夫公刘之诗曰何以舟之惟玉及
 瑶则知瑶者玉之次也此说是也琨案说文石之美
 者似玉则琨次于瑶盖可见矣筱竹之小者可以为
 箭簜曾氏曰案仪礼乐人宿县簜在建鼓之閒说者
 以簜为笙箫之属郭璞云竹阔节曰簜惟其阔节则
 其材中至于笙箫矣齿革羽毛惟木者左氏传曰鸟
卷八 第 23b 页 WYG0055-0160d.png
 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
 公不射盖齿革羽毛皆是鸟兽之肉可以供器用之
 饰者孔氏以齿为象牙革为犀皮以羽为鸟羽以毛
 为旄牛尾亦不必如此拘定也木者盖木之可以为
 器用者亦不必指是楩楠豫樟谓凡木之贡皆出于
 此州也要之楩楠豫樟盖木之最美者故先儒从而
 以为言也
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卷八 第 24a 页 WYG0055-0161a.png
 岛夷者南海之岛夷也卉服者葛越也唐孔氏云南
 方布名用葛为之左思三都赋云蕉葛升越弱于罗
 纨此说是也唐孔氏以岛夷皮服为岛夷之人自服
 皮服非所贡也此言卉服亦非所贡此则不如郑氏
 之说也郑氏之说此州下湿故衣草服贡其服者以
 给天子之官案此文在于厥贡之下厥篚之上则其
 为岛夷之贡卉服者明矣服既为贡则与冀州皮服
 从而可知也厥篚织贝者孔氏云织者细纻也贝者
卷八 第 24b 页 WYG0055-0161b.png
 水物也唐孔氏云鱼有玄贝贻贝馀貾黄白文馀泉
 白黄文当贡此有文之贝以为器物之饰也案荆州
 云厥篚玄纁玑组玑不圆之珠也古者以珠贝为货
 珠既入篚则贝亦可以入篚矣然而以织为一物贝
 为一物则织之一字为无所属经但曰织安知其为
 细纻乎郑氏曰贝锦名诗曰萋兮菲兮成是贝锦凡
 为织者先染其丝乃织之则文成矣此说是也苏氏
 曰南海岛夷织草木为服如今吉贝木绵之𩔖亦一
卷八 第 25a 页 WYG0055-0161c.png
 说也而其下文又曰其文斑斓如贝亦以成是贝锦
 为證然今之吉贝木绵无有所谓斑斓如贝者此说
 亦未敢从
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小曰橘大曰柚颜师古注汉书志云柚似橘而大其
 味尤酸橘柚皆不耐寒故包裹而贡之锡贡者待上
 之锡命而后贡非如厥贡惟金三品齿革羽毛惟木
 之𩔖以充此州每岁之常贡也苏氏曰橘柚常贡则
卷八 第 25b 页 WYG0055-0161d.png
 劳民害物如汉永平唐天宝荔枝之害矣此说为善
 郑氏云锡所以柔金此州有锡则贡之或无时则不
 贡案扬州其利金锡则此州贡锡亦有是理据此文
 与荆州九江纳锡大龟豫州锡贡磬错其文皆閒于
 贡篚之閒若以为贡锡则非事辞之序故当从孔氏
 之说顺流而下曰沿盖自江而入海自海而入淮自
 淮而入泗然后由淮泗而达于河也禹之时江未有
 入淮之道自扬州入帝都则必由江而入海然后入
卷八 第 26a 页 WYG0055-0162a.png
 于淮泗至吴王夫差掘沟通水与晋会于黄池然后
 江淮始通若禹之时则未有此道也而孟子曰禹疏
 九河瀹济漯而注之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此
 盖误指吴王夫差所通之水以为禹迹其实非也使
 禹时江巳与淮通则何须自江而入海自海而入淮
 为是之迂回也哉案五代闽王审知以杨行密保有
 江淮每岁遣使者泛海由登莱朝贡于王夫淮之不
 通则必泛海由登莱然后可以达内治以是推之则
卷八 第 26b 页 WYG0055-0162b.png
 扬州之达于帝都由江入海然后由海入淮泗也是
 禹之时江不通淮也明矣孟子生于周末去禹之世
 为未远而犹误指当时所见之水以为禹迹自孟子
 而来至今数千年矣禹之旧迹漫灭者亦巳甚矣而
 世之儒者乃欲以今日所见之水而配合禹贡之书
 岂不犹胶柱而调瑟者哉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
 禹贡有两荆山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孔氏云在雍州
卷八 第 27a 页 WYG0055-0162c.png
 导嶓冢至于荆山孔氏云在荆州惟此二山皆名荆
 故班孟坚有二条之说谓南条荆山在南郡临沮县
 东北此则荆州之荆山也谓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
 县南此则雍州之荆山也以此二荆山名相乱苏氏
 谓自南条荆山至于衡山之阳为荆州自北条荆山
 至于河为豫州者其意盖谓荆州之言荆者南荆也
 豫州之言荆者北荆也虽以此二山分配二州然而
 以地理志考之其实不然此荆与河相去不甚远苟
卷八 第 27b 页 WYG0055-0162d.png
 以荆州为北荆之荆则豫州之境界不应如是之狭
 也曾氏曰临沮之荆其阴为豫州其阳为荆州此说
 是也盖荆之与豫亦犹岱之分青徐也荆及衡阳惟
 荆州孔氏曰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谓南及衡山
 之阳者盖以衡为大山其南无复有名山大川可以
 为记故谓南及衡山之阳然谓北据荆山则不可先
 儒以谓据者皆跨而越之也若兖州曰东南距济是
 越济而东南也青州曰东北距海是越海而东北也
卷八 第 28a 页 WYG0055-0163a.png
 此州与豫州荆山为界荆山之北则豫州也安得跨
 而越之哉故谓之北距荆山则可谓之据则不可江
 汉朝宗于海者江汉二水发源于荆州而其入海盖
 在于扬州当禹之功未施扬州之下流既未有入海
 之道而江汉之源发于梁州其势漂悍迅疾无所发
 泄而荆州实被其害故虽源委不在于此州之閒然
 必使江汉朝宗于海然后荆州之民乃免于昏垫之
 患故于此州言之也据江汉之越荆州而来则必入
卷八 第 28b 页 WYG0055-0163b.png
 于扬州之界自扬州然后注于海今于此州遽言江
 汉朝宗于海者孟子曰禹之治水也以四海为壑白
 圭以邻国为壑彼禹之治荆州之水欲使荆州之民
 免于江汉之患而乃决之扬州则是以邻国为壑矣
 惟施功也随导江汉之水于荆州然必使之朝宗于
 海而扬州之民亦免于昏垫之患此其所谓以四海
 为壑也朝宗者诸侯见天子之名江汉相合以归于
 海亦犹诸侯合而见于天子也故曰宗诗曰沔彼流
卷八 第 29a 页 WYG0055-0163c.png
 水朝宗于海亦此意也郑氏曰荆楚之域国有道则
 后服国无道则先强故记其水之义以著人臣之礼
 此则过论也
九江孔殷
 孔氏云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地理志云江自浔阳
 分为九道东合为大江浔阳记有九江之名一曰乌
 江二曰蚌江三曰乌白江四曰嘉靡江五曰畎江六
 曰源江七曰廪江八曰提江九曰箘江据此数说皆
卷八 第 29b 页 WYG0055-0163d.png
 谓江水至是分而为九曾氏则曰不然谓禹贡言导
 河曰东过洛汭北过降水盖洛水降水入于河河则
 过之而已导漾曰过三澨导渭曰过漆沮亦犹是也
 盖大水受小水则谓之过二水相受大小均焉故谓
 之会江合于汇谓之会者彭蠡所猪二水别为南江
 故也江合九江谓之过者辨其源有九则小于江故
 也如江分为九道则经于荆州当曰九江既道不应
 曰孔殷于导江当曰播为九江不应曰过九江此说
卷八 第 30a 页 WYG0055-0164a.png
 是也曾氏此说既善然谓沅水渐水元水辰水叙水
 酉水澧水湘水资水皆合洞庭中东入于江以是为
 九江则附会牵强无所考据不可从也要之九江之
 名与其地世久远不可强通然各自别源而下流以
 入于江此则可以意晓也郑氏曰九江从山溪所出
 必有所据但以孔殷为甚众似失其义此虽不言其
 名与其地据此孔殷当从孔氏之说孔氏云甚得地
 势之中也
卷八 第 30b 页 WYG0055-0164b.png
沱潜既道
 苏氏曰南郡枝江县有沱水尾入江华容县有夏水
 首出江尾入沔此荆州之沱潜也蜀郡郫县江沱及
 汉中安阳皆有沱水潜水尾入江汉此梁州之沱潜
 也孔安国曰沱潜发源梁州入荆州孔颖达云虽于
 梁州合流还从荆州分出犹如济水入河还从河出
 也以安国颖达之言考之则味别之言古人盖知之
 矣梁州荆州相去数千里非以味别安知其合而复
卷八 第 31a 页 WYG0055-0164c.png
 出邪盖此荆州梁州皆云沱潜既道故二孔氏有合
 流复出之说而苏氏遂以味别之言为信夫荆之于
 梁相去远矣而沱潜之水既合于江汉流数千里而
 复出犹可以味而别之必无此理以某之所见据尔
 雅曰水自江出而为沱自汉出而为潜是凡水之出
 于江汉者皆有此名也出于荆州者荆之沱潜也出
 于梁州者梁之沱潜也要之皆是自江汉而出不必
 有合流味别之说既道者言沱潜之水既复其故道
卷八 第 31b 页 WYG0055-0164d.png
 也
云土梦作乂
 周官职方氏荆州其泽薮曰云梦云梦者方八九百
 里其泽跨江之南北案水经地理志诸书皆云云梦
 在华容县然此泽甚广随处得名不但此县也孔氏
 谓其泽有平土邱水去可为耕作畎亩之地其说未
 然据经文以土之一字閒于云梦之閒若从先儒之
 说于经文为不顺当从王氏之说曰云之土地见而
卷八 第 32a 页 WYG0055-0165a.png
 巳梦之地则非特土见草木生之人有加功乂之者
 矣盖云梦虽总为泽薮之名别而言之则为二泽合
 而言之以为一泽左传定四年楚子涉雎济江入于
 云中昭公三年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则云梦
 为二也王氏云尔者谓此云梦之二泽势有高卑云
 之泽则土见梦之泽则可以作乂矣然而史记汉地
 理志又皆作云梦土果作云梦土则当从孔氏之说
 矣此二说难以折衷姑两存之
卷八 第 32b 页 WYG0055-0165b.png
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厥土惟涂泥者言此州沮洳卑湿亦与扬州同也厥
 田惟下中田第八也厥赋上下赋第三也谓此州之
 土虽同扬州之涂泥然其地稍高故其田加于扬州
 一等盖荆州之地农民众多培粪灌溉之功益至故
 能以下中之田而出上下之赋也
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
 荆州所出之物大抵与扬州同扬州厥贡惟金三品
卷八 第 33a 页 WYG0055-0165c.png
 齿革羽毛惟木而荆州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然
 而扬州先言金三品而此州先言羽毛齿革扬州先
 言齿革而此州先言羽毛者孔氏谓以善者为先薛
 氏谓以多者为先此二说皆通案职方氏扬州其利
 金锡荆州其利齿革则是荆扬之所产不无优劣盖
 可见矣
杶干栝柏砺砥砮丹
 颜师古曰杶木似樗而实汉孔氏曰柏叶松身曰栝
卷八 第 33b 页 WYG0055-0165d.png
 杶栝柏三木名也干可以为弓干孔氏以为柘亦不
 必如是之拘要之凡木可以为弓干者皆是也曾氏
 曰扬州贡木不言其名所贡之木不可胜名也此州
 曰杶干栝柏其所贡者止于此而已此说是也砺砥
 砮丹山海经云荆山之首自景山至于琴鼓之山凡
 二十有三山而护山多砺砥者盖荆州之所出也砺
 砥皆磨石也砥以细密为名砺以粗粝为称砮者中
 矢镞之用肃慎氏贡楛矢石砮砮盖石之可以为矢
卷八 第 34a 页 WYG0055-0166a.png
 镞者也丹唐孔氏以谓丹砂王子雍以谓丹可以为
 采此二说皆通
惟箘簬楛
 郑氏曰箘簬䉁风也箘簬竹名楛木名颜师古曰皆
 可以为矢曾氏之说亦然曾氏云董安于之治晋阳
 也公府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其高丈馀赵襄子
 发而试之其坚则箘簬之所不能过也以此言之则
 箘簬竹之坚劲者其材中矢之笴楛矢肃慎氏常贡
卷八 第 34b 页 WYG0055-0166b.png
 焉则楛之杪亦中矢之笴盖箘簬楛皆笴之良材也
 此说与颜师古同而孔氏但以楛为中矢干其说未
 尽
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
 汉孔氏曰三物皆出云梦之泽近泽三国常致贡之
 其名天下称善箘簬楛出于三邦者尤为有名故也
 三邦之地经无明文难以考据案考工记材之美者
 有妢胡之笴郑氏注云胡子之国在楚旁意者即三
卷八 第 35a 页 WYG0055-0166c.png
 邦之故地与苏氏曰杶干栝柏砺砥砮丹与箘簬楛
 皆物之重者荆州去冀最远而江无达河之道难以
 必致重物故此邦之贡不以小大但致贡其名数而
 准其物易轻赍致之京师此说不然夫所谓任土作
 贡者皆其服食器用之物而不可阙者故使准其本
 岁所输之赋而贡于京师若谓当贡之物准其名数
 易以轻赍致之京师正非作贡之本意也苏氏以此
 为底贡厥名之说比先儒为迂郑氏以厥名下属包
卷八 第 35b 页 WYG0055-0166d.png
 匦菁茅尤为无义据扬州之贡金三品瑶琨筱簜齿
 革羽毛惟木荆州之贡羽毛齿革金三品杶干栝柏
 砺砥砮丹箘簬楛而职方氏扬州其利金锡竹箭荆
 州其利丹银齿革则是此二州所出之物产大抵中
 原所资以为兵器之用者晋文公谓楚子曰子女玉
 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
 皆君之馀也盖中原之所出者皆不得如此二州之
 精良故必资此二州者为用以是观之荆扬之壤所
卷八 第 36a 页 WYG0055-0167a.png
 恃以富强者赖其有此而已故当天下之势分为南
 北之时据荆扬之壤者苟能严为封境之备固守其
 物产之所出不使其波及于中原则以荆扬所出之
 物为荆扬之用其兵革之坚利岂中原之所能及哉
 包匦菁茅孔氏以包为一句谓包者橘柚也唐孔氏
 曰匦是匣也菁茅既以匦盛非所包之物明包必有
 裹也案左氏传齐桓公责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
 无以缩酒则茅之有包自古然也以是知孔氏之说
卷八 第 36b 页 WYG0055-0167b.png
 为未然郑氏云匦犹缠结也菁茅之有毛刺者重之
 故既包裹而又缠结之谓其包而又匦此说诚是也
 若以匦为缠结则非矣匦匣也菁茅供祭祀之用既
 包而又匣之所以示敬也颜师古云包其茅匦其菁
 以献之亦不必如此分别孔氏以菁茅为二物谓菁
 以为菹茅以缩酒据菁即蔓菁也蔓菁处处有之岂
 必贡于荆州邪郑氏以菁茅为一物谓茅之有毛刺
 者义或然也
卷八 第 37a 页 WYG0055-0167c.png
厥篚玄纁玑组
 郑氏云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则为緅又复
 再染以黑则为缁玄色在緅缁之閒其六入者是染
 玄纁之法也此州染玄纁色善故令贡之玑者珠不
 圆也组绶𩔖此三物者皆入于篚筐而贡之
九江纳锡大龟
 薛氏云大龟国之所守其得不时不可以为常贡又
 不可锡命使贡惟使有之则纳锡于上先儒亦以为
卷八 第 37b 页 WYG0055-0167d.png
 锡命乃贡此则何以异于锡贡哉薛说为当太史公
 龟策传云龟千岁满尺二寸汉书食货志龟岠冉长
 尺二寸盖尺二寸然后谓之大龟龟至灵之物也所
 以决疑定策是国之守龟也惟其为物之灵则不可
 以求而得不可求而得若责之以为每岁之常贡则
 其扰甚矣故惟使九江之地有偶而得之若宋王之
 时豫且得白龟之𩔖则使之纳锡于上谓之纳锡者
 与师锡帝曰禹锡玄圭之锡同意重其事也
卷八 第 38a 页 WYG0055-0168a.png
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浮于江沱潜汉浮舟于此四水也江沱潜汉其相通
 之始末不可得而见矣逾于洛至于南河苏氏曰江
 无达河之道舍舟行陆以达于洛故曰逾于洛自洛
 则达于河矣河在冀州之南故曰南河曾氏以谓汉
 与洛不相通故曰逾于洛自洛以至豫州之河故曰
 至于南河此二说皆相合然而苏氏谓自江而逾洛
 曾氏谓自汉而逾洛此盖为差异然而以文势考之
卷八 第 38b 页 WYG0055-0168b.png
 当从曾氏之说
 
 
 
 
 
 
 尚书全解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