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衍义-宋-真德秀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704-054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卷六
            宋 真德秀 撰
 格物致知之要一
  明道术
   天理人伦之正(兼言五/者大伦)
大学(礼记/篇名)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
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卷六 第 1b 页 WYG0704-0547d.png
  臣按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为人君为人臣以至
  与国人交各有所当止止云者必至于是而不迁
  之谓也以君道言之有一毫未至于仁不可以言
  止知仁之当为而或出焉或入焉亦不可以言止
  何谓仁克己复礼仁之体也爱人利物仁之用也
  为人君者内必有以去物欲之私使视听言动无
  一不合乎礼外必有以广民物之爱鳏寡孤独无
  一不遂其生此所谓仁也必有是体然后其用行
卷六 第 2a 页 WYG0704-0548a.png
  焉故圣人论仁莫先于克己也人君为天下民物
  之主痒疴疾痛孰非同体故君道必主于仁而为
  仁必极其至所谓止于至善也自古帝王独称尧
  舜为至仁者以其兼体用之全无纤微之间故也
  若宋襄以不禽二毛为仁梁惠以移民移粟为仁
  是特区区之小善耳其可以言至乎其可遽止于
  是乎以此推之则臣之敬子之孝父之慈与国人
  交之信皆以极至为当止之地若夫以猊恭为敬
卷六 第 2b 页 WYG0704-0548b.png
  以从令为孝以长恶为慈以小谅为信而曰止于
  是焉则非臣之所敢知也
晏子曰(晏子名婴字平仲/齐景公大夫也)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
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
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文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
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物犹/事也)
  臣按君令臣共以下皆礼之当然也然君以出令
  为职要必不违于理然后人心服而令必行否则
卷六 第 3a 页 WYG0704-0548c.png
  言悖而出亦悖而入未见其能令也臣之事君以
  恭为夲然必忠诚不二然后可贵否则外有事君
  之礼内有嫚上之心未见其能恭也父慈而不能
  教则败其子子孝而不能箴则陷父于不义兄能
  爱弟矣又必有切磋之益如朋友之相资不然则
  义掩于恩其失为徒爱弟能敬兄矣必又有和顺
  之美使情意相亲而无间不然则礼胜则离其失
  为徒敬夫之于妇贵乎和协苟不知义则溺爱而
卷六 第 3b 页 WYG0704-0548d.png
  失其刚非夫道也妇之于夫贵乎柔巽苟不由正
  则狃说而流于淫非妻道也君臣而下皆以二德
  相济惟姑之于妇一于慈而从妇之于姑一于听
  而婉盖妇姑相与专主于和柔而无取于刚劲故
  与前四者不得不异也礼之善物谓八者之礼于
  事为善也不然则得其偏而无相济之美其得为
  善乎晏子之言上下均所当知故录焉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卷六 第 4a 页 WYG0704-0549a.png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圣人谓舜契臣名/司徒掌教之官)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臣按舜典帝之咨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五品/即五)
  (者之大/伦也)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春秋传亦曰舜
  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
  孝孟子所称即其事也当舜之时既命后稷教民
  稼穑五榖既熟有以养民之生矣养而不教则民
  不知义又何以别于禽兽哉人之有道谓其各有
卷六 第 4b 页 WYG0704-0549b.png
  秉彝之性也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
  之序朋友之信皆人性所自有舜之命官敷教亦
  因其有而导之耳非强之以所无也经传论人伦
  之道非一然各以一言而尽其要未有如孟子者
  呜呼旨哉
汉白虎通义(章帝时论五经同异/于白虎殿作此书)三纲者何谓也谓君
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何谓也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
师长朋友也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何谓纲
卷六 第 5a 页 WYG0704-0549c.png
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
上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
纲纪万化若罗网之有纲纪而万目张也
  臣按三纲之名始见于此非汉儒之言古之遗言
  也盖天下之事众矣圣人所以治之者厥有要焉
  惟先正其本而已本者何人伦是也故三纲正则
  六纪正六纪正则万事皆正犹举网者提其纲纪
  而众目毕张也若纲纪不正虽事事而理之犹整
卷六 第 5b 页 WYG0704-0549d.png
  乱丝其能治乎即三纲而言之君为臣纲君正则
  臣亦正矣父为子纲父正则子亦正矣夫为妻纲
  夫正则妻亦正矣故为人君者必正身以统其臣
  为人父者必正身以律其子为人夫者必正身以
  率其妻如此则三纲正矣繇古洎今未有三纲正
  于上而天下不安者亦未有三纲紊于上而天下
  不危者善计天下者亦察乎此而已矣
    以上论天理人伦之正一
卷六 第 6a 页 WYG0704-0550a.png
  明道术
   天理人伦之正(通言人/子之孝)
孝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
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此天子之孝
  臣按孝之为孝不出爱敬二者而已推爱亲之心
  以爱人而无所疾恶推敬亲之心以敬人而无所
  慢易则天下之人皆在吾爱敬中矣爱敬尽于事
  亲非求以律人也躬行于上而德教自形于下天
卷六 第 6b 页 WYG0704-0550b.png
  下之人无不皆爱其亲矣其守岂不约乎其施岂
  不博乎故曰此天子之孝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
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此/言)
(天子/之孝)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
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此言诸/侯之孝)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
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此言大/夫之孝)夫然故
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灾/害)
卷六 第 7a 页 WYG0704-0550c.png
(谓水旱饥/馑之属)祸乱不作(祸乱谓甲兵/寇戎之属)故明王之以孝治天
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臣按此章亦推爱亲之心以爱人之意能爱人则
  人亦爱之故天子则得万国之欢心诸侯大夫亦
  各得其人民之欢心人心欢悦则亲心亦为之欢
  悦以奉养则亲安以祭祀则鬼享幽明无二致也
  其效至于天下和平而无灾祸之兴盖人和则天
  地之和亦应其始推爱亲之心以及人其终享爱
卷六 第 7b 页 WYG0704-0550d.png
  人之福以及亲所谓孝治天下也如此后世人君
  盖有暴虐其民结怨稔祸至于危其亲以及宗庙
  者然后知圣人之言真百世之蓍龟也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察/著)
(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彰亦/明矣)故虽天
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
不忘亲也脩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
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卷六 第 8a 页 WYG0704-0551a.png
  臣按父母者子之天地天地者人之父母其实一
  也故事父孝则事天之理明事母孝则事地之理
  察明察云者谓昭然显著洞悟于心也夫父兮生
  我母兮育我此所谓子之天地也大哉乾元万物
  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此所谓人之父母也事
  父母之道无他全其所以与我者而已故乐正子
  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
  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先可谓
卷六 第 8b 页 WYG0704-0551b.png
  全矣故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
  父母人子之孝未有大于此者然则事天地之道
  亦岂有异是乎夫人有此身则有此心有此心则
  有此性此天地之所与我者也五常万善本来全
  具一毫有亏是嫚其所与矣故孟子曰存其心养
  其性所以事天也成汤所以顾諟天之明命者正
  恐瞬息之不存非所以事天也文王所以陟降在
  帝左右者正恐跬步之或违非所以事天也即是
卷六 第 9a 页 WYG0704-0551c.png
  而观事父母事天地岂有二道乎天下之道其妙
  而不可测者谓之神显而不可欺者谓之明吾之
  事天明事地察则天地神明所以鉴临在上者昭
  著而不可掩即下文通乎神明之义也长幼指兄
  弟而言孔子既言孝又兼言弟故谓虽天子之贵
  所尊者父而所先者兄然自宗庙致敬以下则惟
  言孝而已未始及于弟也盖孝弟一心孝既至则
  弟亦至矣天人一理通乎神明则亦光乎四海矣
卷六 第 9b 页 WYG0704-0551d.png
  此盖推言孝弟之极功为人君者所当深体也
易蛊(卦/名)初六(初爻/阴画)干父之蛊(蛊事也其字从虫从皿虫/之食皿败坏之象故以治)
(事为治/蛊也)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臣按程颐之传以为子干父蛊之道能堪其事则
  为有子而其考得无咎不然则为父之累故必惕
  厉则得终吉臣谓昜虽通言人子之道其在王者
  承祖考之业则干蛊之尤大者也苟或忘敬畏之
  心而萌嫚易之志其终凶可知矣若唐之玄宗宪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04-0552a.png
  宗始初清明中兴帝业祖考有光焉其后志骄以
  怠浸弗克终则反吉而为凶矣吉凶之分由敬嫚
  之异其可忽哉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臣按程颐之传以为子之于母当以柔巽辅导之
  使得于义不顺而致蛊则子之罪也从容以将顺
  岂无道乎以妇人言之则阴柔可知若伸已刚阳
  之道遽然矫拂则伤恩所害大矣亦安能入乎在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04-0552b.png
  乎屈己下意巽顺将承使之身正事治而已故曰
  不可贞固尽其刚直之道如是乃中道也臣谓人
  君之事母后尤不可不知此义
孟懿子问孝(懿子鲁大夫/仲孙何忌)子曰无违樊迟御(迟孔子/弟子)
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
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臣按朱熹之说以为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
  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04-0552c.png
  不苟其尊亲也至矣臣尝推衍其说以为昏定而
  晨省冬温而夏凊出告而反面下气怡声问衣燠
  寒疾痛疴痒而敬抑搔之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
  扶持之饮食则问所欲而敬进之有命之应唯敬
  对进退周旋谨齐升降出入揖逊不敢哕噫嚏咳
  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此生事之礼也丧三日
  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此死葬之礼也及时
  将祭君子乃斋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心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04-0552d.png
  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散斋七
  日以定之致斋三日以齐之斋者精明之至然后
  可以交神明此祭之礼也自天子而至于庶人其
  物之隆杀不同然礼之所得为者则不容一毫之
  不尽也故孝经曰君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
  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五者之名不同而礼所当
  为则一论语孝经皆圣人亲笔凡为人子者少违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04-0553a.png
  斯言其可立于天地间乎故合而著之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臣按先儒之说谓武伯之为人必多可忧之事者
  故夫子以此告之欲其体父母之心知所以自爱
  也臣谓此虽为父母俱存者言然不幸而不终养
  者其可忘此盖父母之生我其望于我者何如也
  顾不能谨身自爱而致疾焉无乃嫚父母之遗体
  而孤父母所以望我之意乎自士庶人以上皆所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04-0553b.png
  当知至人主之身宗庙社稷之所托其责尤重而
  所以挠乱其血气戕伐其寿命者尤非一端故汉
  文帝尝骑驰下峻坂袁盎谏曰陛下纵自轻奈高
  庙太后何此言足以深儆之矣为人主者傥能体
  孔子之言凡可以致疾者必敬必戒庶其免于不
  孝之责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
养不敬何以别乎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04-0553c.png
  臣按父母至重也犬马至轻也孔子以至轻喻至
  重所以深警世人之以养为孝者子游圣门高弟
  宜不至是然一念之微少以能养为足则已堕不
  敬之域矣非必轻忽简慢而后谓之不敬也故记
  礼亦曰养可能也敬为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谓父兄先/已而生也)曾是以为孝乎
  臣按此言承顺父母之颜色为难至于服劳能养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04-0553d.png
  特其末耳盖父母之颜色有惨有舒为人子者所
  当潜观默察其色愉则其心乐固可以自慰若其
  色少有异焉其可不兢兢焉愓愓焉自省且自责
  乎庆云丼雨天之喜也迅雷烈风天之怒也善事
  天者必于此焉察之父母者子之天地察之可不
  谨乎如此而后知色难之义
礼记为人子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臣按此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之意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04-0554a.png
  也盖孝子之心惟恐纤介之差须臾之失故其潜
  观嘿察至于如此非诚于事亲其能若是乎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
色者必有婉容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
  臣按爱根于中者深然后发于气动于色见于容
  者如此非可以伪为也严威俨恪居上临下之容
  施之亲则厉矣故曰非所以事亲
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04-0554b.png
  臣按此与孝经明察之指略同先儒张载作西铭
  即事亲以明事天之道大略谓天之予我以是理
  也莫非至善而我悖之即天之不才子也具人之
  形而能尽人之性即天之克肖子也祸福吉凶之
  来当顺受其正天之福泽我者非私我也予之以
  为善之资乃所以厚其责譬之事亲则父母爱之
  喜而不忘也天之忧戚我者非厄我也将以拂乱
  其心志而增其所不能譬之事亲则父母恶之惧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04-0554c.png
  而不怨也即此推之亲即天也天即亲也其所以
  事之者岂容有二哉夫事亲如天孝子事也而孔
  子以为仁人盖孝之至则仁矣张载之论极其精
  微臣姑举其概如此必欲深穷其指自当即全书
  而熟覆也
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君子之
所谓孝也者先意承志论父母于道参直养而已安能
为孝乎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04-0554d.png
  臣谓父母之意未形而能逆之于其先(逆犹/迎也)父母
  之志已形而能承之于其后非深于孝爱以父母
  之心为心者不能喻者开说晓譬之谓为人子者
  平时能以理开晓其亲置之于无过之地犹臣之
  事君格其非心而引之当道也其视有过而后谏
  者功相百矣故曾子犹难之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諌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
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州闾乡党宁孰谏(孰即/熟字)父母
卷六 第 16a 页 WYG0704-0555a.png
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臣按起者悚然兴起之意孰者反复纯熟之谓不
  谏是陷其亲于不义而得罪于州里等而上之诸
  侯而不谏则使其亲得罪于国人天子而不谏则
  使其亲得罪于天下是以宁孰谏也怒而挞之犹
  不敢怨况下于此者乎谏不入起敬起孝谏而怒
  亦起敬起孝敬孝之外岂容有他念哉岂容一息
  忘哉是说也圣人已著之论语矣曰事父母几谏
卷六 第 16b 页 WYG0704-0555b.png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善事亲者当合二
  书而思焉
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臣按春秋书许世子止弑其君买传曰许悼公疟
  饮世子止之药而卒书曰弑其君者止不尝药也
  先儒胡安国以为夫子之所慎者三疾居其一季
  康子馈药而未达则不敢尝敬谨其身如此而于
  君父可忽乎止不择医而轻用其药药不先尝而
卷六 第 17a 页 WYG0704-0555c.png
  误进于君是有忽君父之心而不谨矣此篡弑之
  萌坚冰之渐而春秋之所谨也故加以大恶而不
  得辞此春秋除恶于微之意也然则侍亲之疾者
  其可不以许止为戒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气竭而息/声不委曲)礼无容(不为/容仪)
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
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
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
卷六 第 17b 页 WYG0704-0555d.png
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民之本尽
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臣按经传之言丧亲惟此为略备居丧者当深体
  焉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
之通丧也
中庸曰期之丧达乎大夫(期周年之服也王公/绝期故曰达乎大夫)三年之
卷六 第 18a 页 WYG0704-0556a.png
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滕定公薨(定公/滕君)世子谓然友曰(世子定公之子是为/文公然友其傅也)
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
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
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
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
(齐衣下缝也不缉曰斩衰缉之曰齐衰也疏粗也/粗布也饘糜也丧礼二日始食粥既葬乃疏食)自天
卷六 第 18b 页 WYG0704-0556b.png
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
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
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
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此文公/谓也)吾他日未尝学问好
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
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
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冢宰六官之长君/薨子不听政以冢)
(宰摄/国事)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
卷六 第 19a 页 WYG0704-0556c.png
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
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尚与上通/偃伏也)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
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
大悦
  臣按三年之丧自唐虞三代未有改者春秋之世
  此礼废坠于是宰予欲短丧而孔子责其不仁子
  思作中庸亦谓自期而下贵贱有殊父母之丧则
卷六 第 19b 页 WYG0704-0556d.png
  一而已尔方滕文公用孟子之言欲行其礼则父
  兄百官哗然争之及违众而行又以为知礼何耶
  盖以为不可行者蹈常袭故之陋见而以为知礼
  者秉彝好德之良心也夫欲报之德昊德罔极正
  虽终身之丧未足以纾无穷之悲其所以三年而
  止者特圣人立为中制使不可过焉耳而世降教
  失虽以东鲁文献之邦犹不能行何怪于滕之父
  兄乎然文公一以身先之则幡然而悟天理之在
卷六 第 20a 页 WYG0704-0557a.png
  人心者固不可泯也自汉文率意变古始为易月
  之制然详其遗诏盖为吏民设景帝嗣君也乃冒
  用其文自短三年之制岂非万世之罪人乎其后
  晋武欲复古制而尼于群臣之邪说独后魏孝文
  断以不疑孝文偏安之主也犹能行此可以中国
  而弗若乎臣故备列圣贤之言使后世有考云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
谓孝矣
卷六 第 20b 页 WYG0704-0557b.png
  臣按先儒之说以为父在得观其志而奉承之父
  没能观其行而继述之又必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然后为孝夫父之道善者当守之终身不善者当
  亟改之何三年之有意其所谓三年无改者必在
  所当改而可以未改故不忍于遽改耳若不顾事
  理之重轻于茹哀衔恤之中而改其所可未改者
  无复谨重之心则于事未必有益而于孝则大有
  亏矣孔子之言盖必有为而发为人子者处此随
卷六 第 21a 页 WYG0704-0557c.png
  其所遇而以义制之可也以人君言之武王继文
  王之志则终身无改者也宣王承厉王之烈则不
  待三年而改者也若可继虽不若文而当改又不
  如厉则孔子所谓三年无改者也二十七月之期
  迅若奔电人子于此惟尽追慕之诚姑泯改为之
  迹不亦善乎臣故推而明之以广先圣言外之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臣按先儒以为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
卷六 第 21b 页 WYG0704-0557d.png
  诚上之所为既厚而民亦从而归厚故大学曰一
  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其机如此
礼记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怆之心非其寒之
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愓之心如将见之
  臣按孝子无一念不在其亲故因霜露之降而感
  焉因雨露之濡而感焉若将见之此诚之极孝之
  至也
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
卷六 第 22a 页 WYG0704-0558a.png
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祭
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僾者微/见貌)周还出户肃然
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
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
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
得不敬乎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臣按此章于人子之思亲可谓尽形容之妙矣非
  诚孝之极安能至此而程颐乃谓思其居处思其
卷六 第 22b 页 WYG0704-0558b.png
  笑语此孝子平日思亲之心非齐也齐不容有思
  有思非齐也齐者湛然纯一方能与鬼神接盖齐
  与戒异当七日之戒凛然祗惧容有思焉及齐三
  日则湛然纯一无所思矣此齐与戒之分也致爱
  则存致悫则著者盖爱慕之极俨乎其若存诚悫
  之极昭乎其有见此鬼神之常理也其可不敬乎
  敬则有不敬则无矣故亲在而养必以敬亲没而
  享亦以敬亲之存没有异而孝子之敬则同夫如
卷六 第 23a 页 WYG0704-0558c.png
  是则终身弗辱其亲矣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
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故忌日不乐
  臣按忌日之名始见于此父母之丧虽久至于忌
  日则必以居丧之礼处焉终吾身而后已古之圣
  王能尽其道者其惟文王乎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犬马尽然而
卷六 第 23b 页 WYG0704-0558d.png
况于人乎
  臣按孝子爱敬之心无所不至故凡父母之所爱
  敬者虽犬马之贱亦爱敬之况人乎哉姑举其近
  者言之若兄若弟吾父母之所爱也吾其可以不
  之爱乎若薄之是薄吾父母也若亲若贤吾父母
  之所敬也吾其可不之敬乎若嫚之是嫚吾父母
  也推类而长莫不皆然若晋武惑冯紞之谗不思
  太后丁宁之言而疏齐王攸唐高宗溺武氏之宠
卷六 第 24a 页 WYG0704-0559a.png
  不念太宗顾托之命而杀长孙无忌若二君者皆
  礼经之罪人也
孔子曰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
其亲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

  臣按论语曾子之言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
  薄冰正此意也
卷六 第 24b 页 WYG0704-0559b.png
礼记曰孝子如执玉如奉盈(盈满/也)洞洞属属然(洞洞空/无他念)
(也属属者/相续连也)如弗胜如将失之
  臣按子之身出于父母本一体而分焉犹枝之出
  于干也伤其枝则伤其干矣持身之不敬宁不伤
  其亲乎故曾子战战兢兢以终其身盖敬奉遗体
  不敢以少慢也凡为人子者皆所当然而人主之
  身为尤重祖宗之基业于我乎托也庙祏之神灵
  于我是依也然则一言动一举措其可忽乎曾子
卷六 第 25a 页 WYG0704-0559c.png
  临渊履冰之言记礼执玉奉盈之喻宜深体之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亲
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
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
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臣按仁孝同源故孝者必仁而仁者必孝木不妄
  伐兽不妄杀此仁也亦孝也若断之杀之不以其
卷六 第 25b 页 WYG0704-0559d.png
  时则是无复仁心矣安有不仁而能孝者耶武王
  数纣之罪曰暴殄天物人君享天下之奉苟徇其
  侈欲之心用物无节是则所谓暴殄也是则所谓
  不孝也物犹如此况于骨肉之亲民生之类其亲
  之仁之又当何若邪秦二世疏忌同姓七公子矺
  死于社汉武以一马兴师暴骨万里之外其为一
  木一兽不既多乎此又不孝之尤者也臣故推衍
  其说以广曾子言外之意
卷六 第 26a 页 WYG0704-0560a.png
    以上论天理人伦之正二
 
 
 
 
 
 
 
卷六 第 26b 页 WYG0704-0560b.png
 
 
 
 
 
 
 
 大学衍义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