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184-03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十一经问对卷二
孝经
问孔子与曾子论孝之言何不附论语而自立一经者
何 对曰论语是七十二子门人所记孝经止是曾
子门人所记故中间称仲尼居曾子侍
问曾子述孔子之言门人记之即自名曰经如何 对
曰史记曾子传曰孔子以曾参通孝道与之共作孝
卷二 第 1b 页 WYG0184-0362b.png
经此言尤其刻画班书艺文志亦曰夫孝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就本书中
自有孝经两字而为书名况圣人之言乎
问孔子当来如何独与曾子说者何 对曰曾参笃于
孝与诸子不同故圣人因其材而笃焉且如孝哉闵
子骞只是人不閒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一节而已子
路亦止是负米一事子夏子游孟武伯亦只是问第
一番来独曾子能言而身践之所问节次条理孔子
卷二 第 2a 页 WYG0184-0363a.png
所荅婉而成章故门人得于曾子之传授遂录以为
书也
问七十二子中如曾子一书七篇有本孝有大孝事父
母等篇何言孝之详邪 对曰初疑此书非曾子所
著及观董仲舒对策所引尊闻行知为曾子言始知
为曾子之书孝经是孔曾问荅之言此书乃曾子自
著之书孝经以孔子之言故称经此书乃曾子之作
故列诸子
卷二 第 2b 页 WYG0184-0363b.png
问经书遭焚灭之后不审孝经出于何时 对曰鲁共
王坏孔子旧宅得古文论语孝经汉文帝时论语孝
经皆置博士则此书之出已在前矣
问博士者何 对曰如今之主学教授也博学者为之
自设官之后有博士江公少府苍諌大夫翼凤各以
孝经名家
问孝经序是谁作 对曰唐玄宗作天宝三载诏天下
家藏孝经故注及序此所谓以孝治天下论文章抑
卷二 第 3a 页 WYG0184-0363c.png
末矣
问十八章次序亦玄宗为之否乎 对曰天宝间所定
第逐章所引诗句多与经文不合恐是本经博士逐
章附以诗句有孔曾荅问所引者有后儒附益者篇
章之次则天宝也
问或曰孝经说丧礼多自礼记中来 对曰礼记丧礼
多出于汉儒安知不自孝经而出故孝经之立名圣
人不过说孝之大经而丧亲一事圣人亦不过言丧
卷二 第 3b 页 WYG0184-0363d.png
礼之大节至于仪文度数有待于后之以此见礼
记中事为品节皆大经中节目也
孟子
问论语一书不号孔子孟子一书就号孟子者何 对
曰论语是诸子记诸善言而成编集故曰论语孟子
是孟轲所自作之书如荀子杨子故谓之孟子
问书而称子者何 对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自鬻熊子
著书后有七十二子皆以所学自成一家言故贤者
卷二 第 4a 页 WYG0184-0364a.png
著书称子
问论语以圣言而列诸经孟子以子书而亦列诸经者
何 对曰孟子之书推尊孔氏而孔子之道传之孟
轲后之论道者一则曰孔孟二则曰孔孟故其书亦
列诸经
问孟子七篇是为今本赵氏序又曰外书四篇者何
对曰赵氏固已云其文不能闳深不与内篇相似恐
后人依仿而作之者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今虽不
卷二 第 4b 页 WYG0184-0364b.png
存而四篇大义观内篇足矣
问赵岐解注程朱多不取之者何 对曰六经论语孟
子前后凡经几手训解宋诸儒不过集众说以求一
是之归如说易便骂王弼讲周礼便责郑玄贾公彦
解尚书便驳杂孔安国伤乎已甚毕竟汉儒亦有多
少好处赵岐在夹柱中三年注一部孟子也合谅他
勤苦
问夹柱中注孟子事愿闻其详 对曰案赵岐本传岐
卷二 第 5a 页 WYG0184-0364c.png
京兆长陵人年已五十因耻疾宧官数为贬议中常
侍唐铉为京兆尹收岐家属陷以重法岐变易姓名
与其从子搢逃窜尝憩息于济岱之间有安丘孙嵩
年二十岁见岐察其非常人密问之岐以实告遂与
同载而归藏之复壁中岐隐忍困阨者三年注成孟
子数年后宧官唐衡铉莗死因赦乃出
问梁惠王元称魏国今称梁者何 对曰魏本都大名
被秦侵迫割地赂秦不得免焉遂徙大梁故称梁于
卷二 第 5b 页 WYG0184-0364d.png
孟子之书王其僣号
问称惠王者何 对曰惠谥也孟子之书作于惠王死
后故称惠王不但作于惠王死后敢在梁襄王死后
故称惠称襄
问首篇先自叙出处者何 对曰梁王以重币招贤者
故孟子至梁岁月可考也君子之仕也欲行其道贤
者非其招而不往若不待其招岂所谓孟子哉
问然此则孟子见梁惠王见字何音 对曰当音现下
卷二 第 6a 页 WYG0184-0365a.png
见上曰见两相见曰见王以币礼聘贤而孟子受聘
而至则有臣见君之礼非两相见也
问梁惠王利国之问意谓贤者必有益于人之国而孟
子非之者何 对曰战国之君只理会富强之术安
识所谓仁义道德远方一贤者方得见君不先攻去
其利欲之心何以𤼵挥所学故先之以仁义不仁不
义利于何有
问孟子仁义之言莫不自师友讲究中来 对曰孟子
卷二 第 6b 页 WYG0184-0365b.png
师子思时尝问牧民之道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
子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
以利之也见得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才说利之
一字便起争夺故子罕言利
问梁惠王立于沼上谓孟子曰贤者亦乐此乎齐宣王
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皆称贤者何
对曰贤者有德之称君自称贤宁不倨傲以贤者
称孟子则非君称臣之礼今案孟子所对即非君称
卷二 第 7a 页 WYG0184-0365c.png
亦非称已缘惠王尝称孟子曰叟宣王尝称夫子来
问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句读如何 对曰
有字是句人不得则非其上矣是句问谓人之贤者
亦必有此乐孟子对以安居乐处人之所愿有者若
不得安处之乐则诽议其上矣或曰有人当作人有
问不得而非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何
对曰凡民不得安居而怨其上者此皆不知命有贵
贱之分而为人上者高居广厦而不恤百姓又岂得
卷二 第 7b 页 WYG0184-0365d.png
为是乎
问齐宣王欲毁明堂不知战国侯邦皆僣王而有明堂
乎 对曰王号既僣则制度礼乐无所不僣矣
问司马公李泰伯皆不取孟子劝诸侯行王者何 对
曰周室陵夷王道堕废孟子急于救世诸侯有能行
王政何幸身亲见之故对齐宣明堂之问曰夫明堂
者王者之堂也此一句是责其僣王之实
问责其僣王而有明堂何不听其毁而又戒其勿毁者
卷二 第 8a 页 WYG0184-0366a.png
何 对曰孟子之意若谓既僣王而作明堂所宜遵
王道而行王政夫劝之毁者正义也而戒之勿毁者
岂望其因僣王而行王政哉不然窃虚名而无实政
虽大开明堂吾未见其有朝齐者故曰王欲行王政
则勿毁之矣何劝为
问明堂之制如何 对曰郑氏周礼图环溪吴氏本制
图可考且说孟子
问王政可得闻与王政者何 对曰孟子所举文王治
卷二 第 8b 页 WYG0184-0366b.png
岐之事是已能行此即是王政文王但知行王者之
政且未尝称王而有明堂今不行王政而保国之不
暇又何有于八窗重屋之明堂哉
问教玉人雕琢玉者何 对曰君子之仕也行其道也
岂能更徇时君之所好而诡遇获禽哉夫善琢玉者
良工也有璞玉而命工以琢出璞而后见玉琢磨而
得成器良工之名未易得也而玉之主者终日而监
之又多方而喻之吾未见其为爱玉也
卷二 第 9a 页 WYG0184-0366c.png
问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近世有以直为
上句养而无害为下句若何 对曰陆氏曰其气至
大则从而养之以至大其气至刚从而养之以至刚
夫是谓之以直养而无害程子曰以直道顺理而养
之是已无害者谓不可以外物害之若贫富贵贱一
动其心则害于正气矣至大至刚是句以直养而无
害是句
问高见如何 对曰理不胜欲德不胜色则至刚者屈
卷二 第 9b 页 WYG0184-0366d.png
于柔贫而思富贱而欲贵则至大者局于小此不能
顺理而养之皆为心害
问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如此则气虽刚大又
须合道义而后无馁焉如何 对曰配合也惟至刚
故配义惟至大故配道义有断制属刚道能包括为
大无是馁者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也盖道义出于
性而气主于心其刚处合义大处合道顺此理而养
之但见充拓浩然而处事不至于疑惧所谓无是馁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84-0367a.png
也
问既配义与道又曰集义所生而不说道字者何 对
曰集义所生即是配义与道集者事事皆合于义真
积力久自反常直可以观所养气矣却不是区处一
事偶然当理就事上掩袭得来故曰非义袭而取之
者此语正是辟告子外义之非
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如何点句 对曰
上下必有阙文先儒到此亦难定夺无非强解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84-0367b.png
问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又曰廛无夫里之布者何
对曰此章合兼前关讥而不征与周礼载师参看廛
者愿受一廛是也廛市宅也赋其市地之廛则不复
征其所卖买之货又或治之以市官之法则不复赋
其廛周礼宅不毛者有里布谓不种桑麻者罚之使
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战国之世一切取之市宅之
民已赋其廛而征其屋税又令出此不种桑麻之布
孟子劝其君廛则不必征法则不必廛廛则不可又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84-0367c.png
令出布
问当时之布比今时之布如何 对曰在周为布在汉
为钱币在宋为关会在今为钞也案地官载师郑氏
注云布广二寸长二尺亦出民间但凭官司印信其
上以为贸易之币氓诗抱布贸丝是也
问抱布贸丝安知抱布帛之布以易丝乎 对曰陈尧
峰所解氓诗正如此尧峰被一抱字所惑所以解到
布帛上来布贱丝贵贸易不便不若用夫里之布其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84-0367d.png
义可通
问周之布帛恐战国时不复遵用周制 对曰如何见
得战国之君尚赋民夫里之布尚可遵周
问滕文公篇许子以粟易冠又以粟易铁如周诗握粟
出卜之类恐是时布已不行 对曰如今市间布贱
乡村无钞者用榖粟豆麦之类
问终篇又有所谓布缕之征者何 对曰五亩之宅二
亩半在田二亩半在邑田种五榖宅之墙下种桑有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84-0368a.png
园则蓺麻诗曰蓺麻如之何又曰丘中有麻则布缕
固有征矣如䌽丝贡于上禹贡有丝枲之贡七月之
诗曰载玄载黄为公子裳则丝是献于公上可知
问粟米力役之征如何 对曰粟米是十一之赋力役
是用民不过三日之役布缕征于夏粟米征于秋力
役征于冬然三日者不兼征也
问何以见得不兼征 对曰周礼地官均人凡均力政
以岁上下丰年三日中年二日无年一日凶札无力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84-0368b.png
政此力役之不轻赋也如米粟布缕必有轻重故孟
子曰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问百亩之田内十亩为庐舍而五亩之宅集注以为二
亩半是田二亩半是宅者何 对曰百亩之田是八
口之家者上农夫次食八人是也五亩之宅是一夫
所受之田田在野而宅在邑邑是井邑非今之县邑
也
问分田制禄之法请野则九一而助国中则什一使自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84-0368c.png
赋者何 对曰八口之家受田百亩此则一夫所受
之田也如有弟谓之馀夫又待其年十有六而成丁
别受田二十五亩又俟其壮而有室乃受田百亩尝
考之当时自有閒田以待馀夫若一夫及馀夫或死
则田必归公又有馀田而其父母妻子又必别有以
养之也
问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如
此则是用助法矣如彻何 对曰此周用助法也助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84-0368d.png
之法恐以为卿之世禄贡之法则归之公上如大元
官制承宋职田佃者但为官员耕作每岁照顷亩俸
禄纳之州县官所谓民田自系税粮
问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必有子而
后有是言也子为谁 对曰传记偶未有所考也
问公孙丑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出对岂其子邪
对曰赵氏以为孟子之从昆弟非子也
问孟子之父名何而其母则谁氏也 对曰俱未有考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84-0369a.png
史记本传止载孟子幼孤而母教之以三迁之训孟
子先贫后富丧葬之礼母丧踰于父丧而赵岐序文
又曰丧母而归葬于鲁父名母氏未闻
问孟子娶谁氏有几子 对曰皆无所考据如孔子则
有世家又有孔子家语子思之母子白之母亦见于
礼记独孟子作七篇书子为父讳故不载父名而母
之氏亦不著况妻乎且未必有子故曰古者易子而
教又曰父子之间不责善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84-0369b.png
问梓匠轮舆何义 对曰梓人匠人轮人舆人考工记
梓匠木工轮舆车工
问毁瓦画墁何义 对曰既已塈瓦而复毁之既已圬
墁而复画之则不惟前工俱废而已塈泥涂也圬墁
粉饰也瓦而复毁墁而复画则主者必不食之矣
问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
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其义若何 对曰古注今解
皆详于小役大弱役强而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84-0369c.png
意义未尽古注加一于字解已失本旨今注著一位
字说惜乎语焉不详
问古注失本旨今注语焉不详者何 对曰天下有道
朝廷清明君臣分定为人上者德虽小而可以役使
大德所谓贤于人者亦小而可以役大贤易离卦六
五所谓离王公陆氏翼孟谓太甲之于伊尹成王之
于周公是也
问小役大弱役强如何 对曰天下无道则不复论德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84-0369d.png
论贤一切以气力相尚小能役大弱能役强易否卦
所谓否之匪人陆氏翼孟谓晋文召王于河阳吴楚
主盟于中夏是也
问斯二者天也如何 对曰此当以理势论集注谓是
陆氏以天者为天数则非后之天下贱役贵暴役仁
少役长亦势而已矣
问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斯言谓何 对曰此
章虽两句而有四说一说谓轻易而言不择而出有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84-0370a.png
度量者一付之不足责一说谓易其言者以不曾遭
人之责故尔一说谓不责轻易之言者所以来天下
之言也一说谓人轻易而不自重者以无言责故也
前两说胜盖耳矣二字意义深长
问离娄下天之高星辰之远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
而致告子篇麰麦播种至于日至之时皆熟两言日
至者何 对曰千岁之日至谓冬至之日也麰麦之
日至谓夏至之日也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84-0370b.png
谓之历元苟求其故虽远在千岁尚可推而求之至
于麰麦之种不论人工地力才到夏至节气不问蚤
迟皆熟矣
问西北之麦秋种夏熟今之夏至是五月中气恐麦熟
久矣奈何 对曰孟子曰七八月之间旱则今五六
月也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则今九月十
月也周以建子为正则麰麦之夏至即今之三月四
月也又何疑焉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84-0370c.png
问立夏交节当言夏今至矣立冬交节当言冬今至矣
何缘五月中气而曰夏至十一月中气而曰冬至者
何 对曰至极也夏至者日之长至此极矣冬至者
日之短至此极矣非至到之至乃至极之至故夏至
一阴生而日渐短冬至一阳生而日渐长
问离娄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文公上
恒产恒心皆训常读亦常今之小学盍从胡登反本
音如何 对曰此恒字系宋真宗庙讳今已革命合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84-0370d.png
依周易恒卦照十七登韵本音为正且如正月之正
去秦远矣不合袭秦人讳政音征昭穆之昭去晋久
矣不合同晋人讳昭音韶易乾卦进退无恒上下无
常今老于儒学者尚有常常之读何责小学
问万章下孔子亦猎较者何 对曰赵氏以为田猎相
较夺禽兽以供祭祀孔子亦同于俗集注因之陆氏
翼孟云较字本作䡈诗所谓猗重较兮䡈说音
较久矣孟子借用音角则角逐之义左传晋人角之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84-0371a.png
此义为长若比较得禽多少则孔子之范我驰驱必
不及鲁人之所获矣较角同音不以文害辞可也亦
孟子说诗之法
问告子下君子不亮恶乎执恶字作平声还作去声
对曰集注因赵氏注曰亮信也君子之道舍信将安
执之案亮与谅同孔子曰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又曰君子贞而不谅谅者信而不通之谓也孔子以
言必信为小人孟子以言不必信惟义所在为大人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84-0371b.png
盖亮之为信不夺于权也君子所以不亮者非恶于
信也恶于执也故孟子又曰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
也举一而废百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陆氏
翼孟说此一章有理
问篇末序尧舜汤文孔子与论语序尧舜禹汤武旨意
合同者何 对曰道统之传不绝如丝线论孟之意
圣贤同心
附孟子之娶 列女传邹孟轲既娶将入室其妇袒于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84-0371c.png
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母求去姑召轲而谓之
曰夫礼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
恐见人过今子不察于礼而责于妻不亦远乎孟子遂
留其妻君子谓孟母知礼
大学
问大学之书古来已自成一书否 对曰此书是礼记
中一篇与中庸一篇河南二程子表章出来作两书
读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84-0371d.png
问大学何以名篇 对曰此大人之学也自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而在下讲明此
学者也达而在上推行此学者也故以大学名篇
问既是大人之学而十五岁入大学者何 对曰三代
盛时自王宫及于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
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
之以小子之学洒埽应对进退是也及其十有五年
则自天子之元子庶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84-0372a.png
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离经辨志修已
治人之方今大学一书即教之纲领条目也
问小学之教必自八岁而入者何 对曰古昔盛时人
之子自六岁教之数与方名七八岁教之以出入饮
食侍长敬让九年教之以数目十年始出就外傅学
书记肄简谅审此则幼时先已习于家矣八岁入小
学者想是姓名既附籍小学须延师或就附学以教
之即非八岁以前皆未𤼵蒙直有待于入小学而方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84-0372b.png
学也
问自小学入大学他日只就此求其成材否乎 对曰
入小学者方教之以小学之规入大学者始教之以
大学之道所谓成材则秀选俊造盖有渐也
问然则人材又不能自大学出乎 对曰古初人才运
无速化求无速得初焉处比闾族党家有塾党有庠
族有师月吉属民之有德行道艺者书于有学三年
大比乡举里选兴其贤者能者升于司徒秀选俊造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84-0372c.png
论定而后用所谓大学者收小学之成功任贤使能
方见其修已治人之学
问小学大学不知后来何以废 对曰周衰学校皆废
大学既废小学亦不复存战国之士皆散为诸侯客
至汉开设学校亦无理会德行道艺所谓明经所谓
孝廉及其入选不为文学掌职则为郡县小吏两汉
以来何曾就学校中得人材唐取士之科又不过以
进士求人材矣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84-0372d.png
问大学第一章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所述 对
曰圣人言近旨远纲举目张首三句是一书之纲领
其下八者之条目自本而达末沿流而溯源意脉通
贯整齐不乱非圣人不能及故文公朱子断以为孔
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也
问其下十章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所述 对
曰以传之六章有曾子曰知之也曾子述孔子之言
门人述曾子之言曾子所述以其称子曰知之门人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84-0373a.png
所述以其称曾子曰知之如论语首篇有曾子曰先
儒以为曾子门人所记
问大学之道如何 对曰大人之学所学之道也自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学
之所以为大所谓道者尽在此八者条目中
问此章不先言此八者条目而首之明德新民者何
对曰修身以上皆明德之事也平天下以上皆新民
之事也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此二句乃大学之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84-0373b.png
纲领
问三句皆以在字提头者何 对曰在明明德者道在
于修已在新民者道在于治人在止于至善者明德
新民莫不各有当然之则求至于善而止也
问明德之上又加一明字者何 对曰上明字明之也
下明字本然之明也盖人之一心本来虚灵不昧但
为气质所昏物欲所蔽故本然之明有时昏昧不可
不明之以复其初也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84-0373c.png
问亲民作新民者何 对曰程子之言也以传之二章
日新作新而亲字为误
问民安有新旧曰新者何 对曰习俗之污染也大学
之道在乎修已治人明德修已也新民治人也尽已
之性又尽人之性与中庸率性之道修道之教言异
而理同
问二者皆在止于至善者何 对曰修已治人二者莫
不各有当然之则如父慈子孝君仁臣敬兄友弟恭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84-0373d.png
朋友以信之类道至于此而无以复加尽善而止也
问定静安虑四字之义如何 对曰一事之物莫不有
理理得于心则定心定则静静则身安身安则应事
接物言中伦行中虑矣
问本末终始先后者何 对曰自格物至于平天下八
者条目自本而未由始而终有先与后也自天下平
而上溯于物格八者条目循末而端本即终而原始
观所后而知所先也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84-0374a.png
问八者条目而总结以修身为本者何 对曰正心以
上皆所谓修已之道齐家以下皆所谓治人之道本
立于此效随于彼故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问经之结文止曰本末而不及终始先后者何 对曰
先言本末总八者而言此只言本末但举身与家而
包括七者在中
问菉竹之义淇澳诗作绿而此为菉者何 对曰非竹
也草而名曰绿竹犹花而名曰石竹也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84-0374b.png
问卫之淇园多竹故先儒曰竹而以草名之者何 对
曰读采绿之诗详其句解而知为草而非竹也
问人皆曰竹而独名之以草者何 对曰采绿之注毛
氏传曰绿木贼尔雅曰菉蓐草陆机草木疏云此草
生于淇澳之旁土人号为菉竹茎叶似竹青绿色其
性涩砺可以洗魫笏利于刃错绿竹名义如此
问然此则兴下文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亦
远乎 对曰以绿竹为竹则远以绿竹为草此诗人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84-0374c.png
之本旨也何远之有
问以竹言则莫切于卫曰远者何 对曰此其所以为
远也且诗之首句方说瞻彼淇澳菉竹猗猗至第三
句便风吹别调歌咏武公之文章以治玉石工夫比
之则亦无所用于竹矣诗人比兴必不如此国风诸
诗以草木寄兴者不少意脉必相连也
问既不以绿竹为竹则此草之施于切磋琢磨如何
对曰草木疏固云此草生于淇澳土人号为菉竹以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84-0374d.png
茎叶似竹其性涩砺可以洗魫笏利于刃错盖有不
刀锯而切不炉铴而磋不锥凿而琢不沙石而磨惟
其有之是以似之故曰如
问有斐君子一句意义如何 对曰卫武公君子也其
文章斐然者道问学之功也如菉竹之刃错有骨角
之切磋玉石之琢磨成器而文采呈露也
问瑟僩赫咺者何 对曰瑟僩者严密刚泽之貌赫咺
者宣昭光大之名
卷二 第 26a 页 WYG0184-0375a.png
问如切如磋曰道学如琢如磨曰自修者何 对曰道
学者言其讲习讨论之功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有
精有粗也
问淇澳言绿大学言菉字义如何 对曰淇澳之绿则
本夫土人称号之名故字从绿大学之菉又以见菉
本草名知此草之本非竹也
问人莫知其子之恶者何 对曰此爱心蔽之也爱之
之深则不喜闻其过人纵言之其父母亦不信是以
卷二 第 26b 页 WYG0184-0375b.png
其子恃爱而骄骄而纵纵而为恶其父母必不知也
溺于爱而不知所谓之其所亲爱而辟焉甚于誉儿
之癖也
问莫知其苗之硕者何 对曰此贪心害之也十囷不
足而望百百囷不足而望千千而又望百亿及秭愈
有而愈贪愈贪而愈不足
问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何 对曰女之未嫁也功容
言德而已所谓鞠育顾复之道保抱携持之事安用
卷二 第 27a 页 WYG0184-0375c.png
语之哉嫁之后有子则如保赤子心诚求之固不待
学而能虽不中不远矣
问絜矩之道如何 对曰絜度也矩所以为方者今木
匠曲尺是也匠之造屋室器用也上下四方必使之
均齐平正所贵乎治天下国家者与民同其好恶使
万物各得其所相安于愿分之中以已之心度人之
心如以矩而度物使上下左右前后均齐平正也
中庸
卷二 第 27b 页 WYG0184-0375d.png
问中庸何以知为子思作 对曰如孔丛子穆公谓子
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谓子之辞子思无
他书可见是必中庸况汉司马迁郑氏去古未远必
有所据而云
问中庸作于何年 对曰周威烈王十七年鲁穆公显
立始尊事子思用公仪子为政泄柳申详为臣子思
于是年作中庸
问子思何以作中庸 对曰中者天地阴阳之理
卷二 第 28a 页 WYG0184-0376a.png
问中庸何以为子思作 对曰中者天地阴阳之理人
得之以为心者故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帝王
传授以为心法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其传几泯焉
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问庸字于经书中有专言者否 对曰尚书中庸字多
训用或训功惟乾卦庸言庸行孔子系易之辞也却
训为常
问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训无乃太烦邪 对曰此理
卷二 第 28b 页 WYG0184-0376b.png
具在人心诚诸中而未发此是在中之义故理之不
偏不倚及施诸行事一合于中故理无过不及不偏
不倚是体无过不及是用
问中之义如此而庸字之训止曰平常者何 对曰惟
其平常故曰不易惟其不可改易方知是平常大凡
惊世骇俗之事必不耐久终须更改如著衣吃饭只
是平常今欲变领袖襟袷之制易三餐二膳之法岂
可常哉
卷二 第 29a 页 WYG0184-0376c.png
问君子之道不出中庸而小人之道亦有中庸者何
对曰君子所以中庸者能随时而取中若小人作事
便与中庸相反所以谓之无忌惮小人如何有中庸
问篇名中庸而书中又说中和者何 对曰中庸道理
也中和性情也道合乎中便是庸常之理心具此中
不能无性情之天
问以中和言性情者何 对曰此理蕴蓄于心未感物
而动故谓之性然心兮本虚不能不应事接物及感
卷二 第 29b 页 WYG0184-0376d.png
物而动故谓之情未𤼵时不偏不倚而知其中发而
中节不悖于理不失其正则谓之和性是体情是用
心统性情
问性情中止是喜怒哀乐四者如何 对曰情有七喜
怒哀惧爱恶欲是也今止说四者取其句语之顺而
爱恶自然包括在中
问喜怒哀乐虽属性情论性不论气者何 对曰𤼵而
中节则心平气和𤼵不中节是是气也反动其心气
卷二 第 30a 页 WYG0184-0377a.png
是体之充心统性情人能养得性情之正故当喜而
喜当怒而怒当哀而哀当乐而乐是谓情之正气亦
正焉喜非所喜怒非所怒哀非所哀乐非所乐是谓
情失其正而气为之不正焉
问大本达道者何 对曰天下之理皆从一中根源𤼵
出故曰大本君子遵道而行亦只是人所共由之路
故曰达道
问既曰达道又曰达德者何 对曰中庸是率性之道
卷二 第 30b 页 WYG0184-0377b.png
知仁勇三德是入道之门
问达德有三而达道有五者何 对曰此达道即五者
天下之达道其大节目则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之伦五者虽人所共由然必知者能知之仁者能守
之勇者能决断之故曰所以行之者三然知而不能
行行之不能力恐德非吾德故曰所以行之者一
问行道有得于身之谓德今又自达德而入如何 对
曰所谓行道岂是望望然行得去必有知者之见识
卷二 第 31a 页 WYG0184-0377c.png
常加体察仁者之持守常恐违失勇者之力量加之
坚凝而后至于道道得于身则仁义礼知四端万善
之德方为我有始由德而入道终由道而成德
问君子之道中庸而已又曰费隐者何 对曰以人心
而言无一心而非道以事物而言无一事一物而非
道故谓之费费者广博周遍也然道本虚位无形迹
之可见无方体之可求故谓之隐及求而得之本此
一中又只平常
卷二 第 31b 页 WYG0184-0377d.png
问好学力行知耻三者皆言近者何 对曰人心多好
而能好学则近乎有知识者德念易逸而能力行则
近乎体仁道者至如耻辱之事知决择而不为则近
乎有勇而能断又是求知仁勇之门路
问舜之知大矣仁止于颜子勇止于子路者何 对曰
舜是执两端而用其中颜子是择乎中庸而有得于
善而弗失者子路虽非血气之勇而义理之勇亦未
合于中者故以舜言知非知之难而行之尤难以回
卷二 第 32a 页 WYG0184-0378a.png
言仁非行之难而守之尤难以子路言勇见义理之
勇又合于中也
问其次致曲致曲者何 对曰其次者谓圣人贤人以
下之性质也致曲者孟子所谓仁之于父子也义之
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曲谓性质
之一偏推而致之求以全夫天地之性则是圣人之
于天道矣故至诚尽性
问至诚者能尽其性又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者何
卷二 第 32b 页 WYG0184-0378b.png
对曰圣人人伦之至又敬敷五教以礼乐𨗳民于中
和使各全其所赋受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其田也
不尽物以取不竭泽而渔如斧斤以时入山林皆是
尽物之性故飞潜动植莫不得以安其天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此圣人之功化中庸之极功也
问地一撮土山一卷石而天斯昭昭者何 对曰人处
屋宅之下窗棂中看见些小天及出堂厅就天井中
已看见些子天若行出旷野外看但见天垂四远无
卷二 第 33a 页 WYG0184-0378c.png
穷无极此是说中庸之道虽愚夫愚妇可与知行及
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而天地之大犹有憾也故
第十二章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
天地
卷二 第 33b 页 WYG0184-0378d.png
十一经问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