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纂笺卷一 第 1a 页 WYG0204-00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中庸纂笺卷一
元 詹道传 撰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
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
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
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b 页 WYG0204-0049b.png
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
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
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
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率循也
道犹路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
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修品节之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a 页 WYG0204-0050a.png
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
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
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盖人知己之有性而不知
其出于天知事之有道而不知其由于性知圣人之
有教而不知其因吾之所固有者裁之也故子思于
此首发明之而董子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亦此意
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b 页 WYG0204-0050b.png
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
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
外物而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
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
顷也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隐暗处也微细事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a 页 WYG0204-0050c.png
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
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
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
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潜滋暗长于
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b 页 WYG0204-0050d.png
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大本者天
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达道者循性
之谓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此言性情之德
以明道不可离之意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致推而极之也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自戒
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无少偏倚而其守不失
则极其中而天地位矣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a 页 WYG0204-0051a.png
之处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
育矣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
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故其效验至
于如此此学问之极功圣人之能事初非有待于外
而修道之教亦在其中矣是其一体一用虽有动静
之殊然必其体立而后用有以行则其实亦非有两
事也故于此合而言之以结上文之意
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b 页 WYG0204-0051b.png
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
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
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
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
也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
当然精微之极致也唯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a 页 WYG0204-0051c.png
是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
忌惮也
王肃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程子亦以
为然今从之 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
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
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无所忌惮也盖中无
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b 页 WYG0204-0051d.png
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小人不知有此
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右第二章 此下十章皆论中庸以释首章之义
文虽不属而意实相承也变和言行者游氏
曰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则曰
中庸是也然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惟中庸之德为至然亦人
中庸纂笺卷一 第 6a 页 WYG0204-0052a.png
所同得初无难事但世教衰民不兴行故鲜能之
今已久矣论语无能字
右第三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
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矣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
则生禀之异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过既以道为不
足行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
中庸纂笺卷一 第 6b 页 WYG0204-0052b.png
行也贤者行之过既以道为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
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道不可离人自不察是以有过不及之弊
右第四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由不明故不行
右第五章 此章承上章而举其不行之端以起
中庸纂笺卷一 第 7a 页 WYG0204-0052c.png
下章之意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舜之所以为大知者以其不自用而取诸人也迩言
者浅近之言犹必察焉其无遗善可知然于其言之
未善者则隐而不宣其善者则播而不匿其广大光
明又如此则人孰不乐告以善哉两端谓众论不
同之极致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小大厚薄之类于善
中庸纂笺卷一 第 7b 页 WYG0204-0052d.png
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
其择之审而行之至矣然非在我之权度精切不差
何以与此此知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
行也
右第六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
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予知之知去声
罟音古擭胡化反阱才性反辟避同期居之反)
中庸纂笺卷一 第 8a 页 WYG0204-0053a.png
罟网也擭机槛也陷阱坑坎也皆所以掩取禽兽者
也择乎中庸辨别众理以求所谓中庸即上章
好问用中之事也期月匝一月也言知祸而
不知辟以况能择而不能守皆不得为知也
右第七章 承上章大知而言又举不明之端以
起下章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
失之矣
中庸纂笺卷一 第 8b 页 WYG0204-0053b.png
回孔子弟子颜渊名拳拳奉持之猊服犹著
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颜子盖
真知之故能择能守如此此行之所以无过不及而
道之所以明也
右第八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
不可能也
均平治也三者亦知仁勇之事天下之至难也然皆
中庸纂笺卷一 第 9a 页 WYG0204-0053c.png
倚于一偏故资之近而力能勉者皆足以能之至于
中庸虽若易能然非义精仁熟而无一毫人欲
之私者不能及也三者难而易中庸易而难此民之
所以鲜能也
右第九章 亦承上章以起下章
子路问强
子路孔子弟子仲由也子路好勇故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中庸纂笺卷一 第 9b 页 WYG0204-0053d.png
抑语辞而汝也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宽柔以教谓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也不报无道
谓横逆之来直受之而不报也南方风气柔弱故
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衽席也金戈兵
之属革甲胄之属北方风气刚劲故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强者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0a 页 WYG0204-0054a.png
之事也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
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此四者汝之所当强也矫强猊诗曰矫矫虎臣是也
倚偏著也塞未达也国有道不变未
达之所守国无道不变平生之所守也此则所谓中
庸之不可能者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私不能择而
守也君子之强孰大于是夫子以是告子路者所以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0b 页 WYG0204-0054b.png
抑其血气之刚而进之以德义之勇也
右第十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素按汉书当作索(山各反)盖字之误也(前汉艺文志引此全文素作索
颜师古注索隐求索隐暗之事真氏曰三国志方技传亦作索隐)索隐行怪言深求
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然以其足以
欺世而盗名故后世或有称述之者此知之过而不
择乎善行之过而不用其中不当强而强者也圣人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1a 页 WYG0204-0054c.png
岂为之哉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遵道而行则能择乎善矣半涂而废则力之不足也
此其知虽足以及之而行有不逮当强而不强者也
巳止也圣人于此非勉焉而不敢废盖至诚无息自
有所不能止也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不为索隐行怪则依乎中庸而已不能半涂而废是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1b 页 WYG0204-0054d.png
以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也此中庸之成德知之尽
仁之至不赖勇而裕如者正吾夫子之事而犹不自
居也故曰唯圣者能之而已
右第十一章 子思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之
义者止此盖此篇大旨以知仁勇三达德
为入道之门故于篇首即以大舜颜渊子路之
事明之舜知也颜渊仁也子路勇也三者废其
一则无以造道而成德矣馀见第十二章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2a 页 WYG0204-0055a.png
君子之道费而隐
费用之广也隐体之微也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
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
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
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君子之道近自夫妇居室之间远而至于圣人天地
之所不能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庄子终篇至大无内谓之大一至小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2b 页 WYG0204-0055b.png
无内谓之小一又楚词远游篇道可受而不可传其大无外兮其小无垠)可谓费矣然其
理之所以然则隐而莫之见也盖可知可能者道中
之一事及其至而圣人不知不能则举全体而言圣
人固有所不能尽也侯氏曰圣人所不知如孔子问
礼问官之类(家语观周篇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𥅆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
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𥅆 左传昭十七年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
少昊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吾知之云云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
子太官学在四夷犹信)所不能如孔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去声)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3a 页 WYG0204-0055c.png
之类愚谓人所憾于天地如覆载生成之
偏及寒暑灾祥之不得其正者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诗大雅旱麓之篇鸢鸱类戾至也察著也子
思引此诗以明化育流行上下昭著莫非此理之用
所谓费也然其所以然者则非见闻所及所谓隐也
故程子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
地读者其致思焉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3b 页 WYG0204-0055d.png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结上文
右第十二章子思之言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
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道者率性而已固众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
远于人若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
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4a 页 WYG0204-0056a.png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诗豳风伐柯之篇柯斧柄则法也睨邪视也
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
然犹有彼此之别故伐者视之犹以为远也
若以人治人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
无彼此之别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
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盖责之以其所能知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4b 页 WYG0204-0056b.png
能行非欲其远人以为道也张子所谓以众人望人
则易从是也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违去也如春秋传齐
师违谷七里之违言自此至彼相去不远非背而
去之之谓也(左哀二十七年晋伐郑齐师救郑及留舒违谷七里谷人不知杜注留舒齐地
违去也)道即其不远人者是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
于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5a 页 WYG0204-0056c.png
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
施于人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爱己之
心爱人则尽仁是也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
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
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
不敢不勉有馀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
慥慥尔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5b 页 WYG0204-0056d.png
求犹责也道不远人凡己之所以责人者皆道之所
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修焉庸平常也行者践
其实谨者择其可德不足而勉则行益力言有馀而
讱则谨益至谨之至则言顾行矣行之力则行顾言
矣慥慥笃实猊言君子之言行如此岂不慥慥乎赞
美之也凡此皆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责
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是也
右第十三章 道不远人者夫妇所能丘未能一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6a 页 WYG0204-0057a.png
者圣人所不能皆费也而其所以然者则至隐
存焉下章放此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犹见在也言君子但因见在所居之位而为
其所当为无慕乎其外之心也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此言素其位而行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6b 页 WYG0204-0057b.png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
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此言不愿乎其外也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易平地也居易素位而行也俟命不愿乎外也徼(坚尧
反)求也幸谓所不当得而得者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画布曰正栖皮曰鹄皆侯之中射之的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7a 页 WYG0204-0057c.png
也(诗传侯张布而射之者也正设的于侯中而射之者也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设
正 按朱子曰周礼梓人有皮侯采侯兽侯皮侯则设鹄乃大射之侯笺见论语第三篇采侯则设正宾
射之侯也正之方外如鹄亦三分其侯而居一中二尺画朱其外次白次苍次黄次黑充其尺寸使大如
鹄其旁画以云气亦如正之数五正者天子也诸侯则三正去玄黄孤大夫二正去青白直以朱绿也若
兽侯则燕射之侯乡射记云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盖用
布而画兽头于正鹄之处天子诸侯则以白土赤土涂其布为质士则用布而不涂其侧所画云采亦如
采侯之差等又按丛说云射有三天子至大夫皆有之士则无大射而有宾射燕射也又按三礼辨云天
子九十步侯诸侯七十步侯大夫五十步侯步近者鹄差小取其巧也步远者鹄差大取其力也)子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7b 页 WYG0204-0057d.png
思引此孔子之言以结上文之意
右第十四章 子思之言也凡章首无子曰字者
放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
家乐尔妻帑
诗小雅常棣之篇鼓瑟琴和也翕亦合也耽亦乐也
帑子孙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8a 页 WYG0204-0058a.png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夫子诵此诗而赞之曰人能和于妻子宜于兄弟如
此则父母其安乐之矣子思引诗及此语以明行
远自迩登高自卑之意
右第十五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张子曰鬼
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8b 页 WYG0204-0058b.png
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伸者为神反而
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为德犹言性情功效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鬼神无形与声然物之终始莫非阴阳合散之所为
是其为物之体而物之所不能遗也其言体物犹易
所谓干事(乾坤文言贞者事之干也朱子本义云言事之所依以立盖正而能固万物依此而
立干如木之干事如木之叶)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9a 页 WYG0204-0058c.png
在其左右
齐(音齐下其齐同)之为言齐也所以齐不齐而致其齐也(二句
出礼记祭统篇)明犹洁也洋洋流动充满之意能使人畏敬
奉承而发见昭著如此乃其体物而不可遗
之验也孔子曰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悽怆
(初亮反)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正谓此尔(章句所引乃礼记祭
义宰我问鬼神孔子答之云云疏言人生时形体与气合共为生其死则形与气分其气之精魂发扬升
于上为昭明者神灵光明也焄谓香臭也蒿谓气蒸出貌言百物之气或香或臭烝而上出其气蒿然也悽
中庸纂笺卷一 第 19b 页 WYG0204-0058d.png
怆者谓此等之气人闻之情有悽怆百物之精者人气扬于上为昭明百物之气为焄蒿悽怆人气发扬
于上为昭明此神之著也 朱子曰人死时自有一般光景焄蒿是其气升腾悽怆是使人惨慄感伤之
意何北山曰祭义所言谓人阴阳乍离之际有此声气若中庸章句乃是借来形容祭祀来格洋洋如在
之气象此是感召已散而复伸之气也)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诗大雅抑之篇格来也矧况也射厌也言厌怠而不
敬也思语辞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0a 页 WYG0204-0059a.png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阴阳合散无非实者故其发见
之不可掩如此
右第十六章 不见不闻隐也体物如在则亦费
矣此前三章以其费之小者而言此后三章以
其费之大者而言此一章兼费隐包大小而言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
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子孙谓虞思陈胡公之属(史记索隐夏后之时犹封虞思虞遂至周武王克殷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0b 页 WYG0204-0059b.png
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满谥胡公陈世家自胡公至桓公十二世入春秋始终春秋凡十二公当
哀公十七年楚灭之陈灭而陈恒得政于齐至周威烈王田和列为诸侯秦始皇二十六年齐王建降
国亡二世元年齐王族田儋及从弟荣弟横皆豪杰宗彊儋略定齐地自立为王汉高祖召田横自刭而
舜祀始绝)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舜年百有十岁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材质也笃厚也栽植也气至而滋息为培气反而游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1a 页 WYG0204-0059c.png
散则覆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
之自天申之
诗大雅假乐之篇假当依此作嘉宪当依诗作显
申重也
故大德者必受命
受命者受天命为天子也
右第十七章 此由庸行之常推之以极其至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1b 页 WYG0204-0059d.png
见道之用广也而其所以然者则为体微矣后
二章亦此意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
作之子述之
此言文王之事书言王季其勤王家盖其所作亦积
功累仁之事也
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
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2a 页 WYG0204-0060a.png
保之
此言武王之事缵继也大王王季之父也书云
大王肇基王迹(书武成篇王若曰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
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诗云至于大王实始剪商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2b 页 WYG0204-0060b.png
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
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
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此言周公之事末犹老也追王盖推文武之意以及
乎王迹之所起也先公组绀以上至后稷也
(史记周本纪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不窋立卒子鞠陶立卒子公刘立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
皇仆立卒子差弗立卒子毁隃立卒子公非立卒子高圉立卒子亚圉立卒子公叔祖类立卒子古公亶
父立组绀即公叔祖类)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又推大王王季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3a 页 WYG0204-0060c.png
之意以及于无穷也制为礼法以及天下使葬用死
者之爵祭用生者之禄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
大夫降(吕氏曰期之丧有二正统之期为祖父母也旁亲之期为叔伯父母众子昆弟昆弟之子
也正统之期虽天子诸侯莫降旁亲之期天子诸侯绝服而大夫降服大功所谓尊不同故或绝或降也
如旁亲之期亦为大夫则大夫亦不降所谓尊同则服其亲之服也诸侯虽绝服旁亲尊同亦不降所不
臣者犹服之如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封君之子不臣诸父而臣昆弟是也)而父母之丧
上下同之推己以及人也
右第十八章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3b 页 WYG0204-0060d.png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达通也承上章而言武王周公之孝乃天下之人通
谓之孝犹孟子之言达尊也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上章言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以有天下而周
公成文武之德以追崇其先祖此继志述事之大者
也下文又以其所制祭祀之礼通于上下者言之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4a 页 WYG0204-0061a.png
祖庙天子七诸侯五大夫三适(音的)士二官师一(见礼记祭
法篇又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
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宗器先世所藏之重器若周
之赤刀大训天球(音求)河图之属也(书顾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
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裳衣先祖之遗衣服祭则设
之以授尸也时食四时之食各有其物如春行羔豚
膳膏香之类是也(按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
行犊麛膳膏腥冬行鲜音鲜羽膳膏膻注行用也羔稚羊豚稚豕膳调和肉味膏香牛脂也牛属司徒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4b 页 WYG0204-0061b.png
也木克土春用之腒音渠乾雉鱐音搜乾鱼膏燥犬膏也犬属司寇金也火克金夏用之犊牛麛鹿也膏
腥鸡膏也鸡属宗伯木也金克木秋用之鲜音鲜生鱼羽雁也膏膻羊脂也羊属司马火也水克火冬用
之羔豚物生而肥犊麛物成而充腒鱐暵热而乾鱼雁水涸而性定此八者得四时之气尤盛为人食之
弗胜是以用休废之膏煎和膳之节其气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
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宗庙之次左为昭右为穆而子孙亦以为序有事于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5a 页 WYG0204-0061c.png
太庙则子姓兄弟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焉(此祭
统文)爵公侯卿大夫也事宗祝有司之职事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5b 页 WYG0204-0061d.png
凡主人酌酒奉尸宾曰献尸宾酌以答主人曰酢主人酌酒先自饮再酌以献宾者谓之酬先自饮谓引
𨗳之饮也旅众也主人举觯酌酒自西阶酬宾先自饮再酌以进宾受之奠而未饮兄弟之少者举觯于
兄弟之最长者于阼阶亦先𨗳饮而长兄弟亦奠而未饮宾取所奠觯于阼阶酬长兄弟长兄弟西阶前
酬宾众宾及众兄弟交错以遍以及执事者无不遍卒饮者实爵于篚此旅酬之大略也又宾弟子兄弟
弟子各举觯于其长亦先自饮如旅酬所谓下为上也宾取觯酬兄弟之党长兄弟取觯酬宾之党亦交
错以遍其次第之数谓之无算爵所以逮贱者如此)燕毛祭毕而燕则以毛发
之色别(彼列反)长幼为坐次也齿年数也(许曰祭毕而燕今不知其
仪楚茨之诗谓礼仪既备皇尸载起神保韦归废彻不迟然后言诸父兄弟备言燕私郑笺谓祭祀毕归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6a 页 WYG0204-0062a.png
宾客之俎同姓则留与之燕所以尊宾客亲骨肉也其下章曰乐具入奏说者谓祭时在庙燕当在寝故
祭时之乐皆入奏于寝也其可知之彷佛若此)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
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践犹履也其指先王也所尊所亲先王之祖考子孙
臣庶也始死谓之死既葬则曰反而亡焉皆指先王
也此结上文两节皆继志述事之意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6b 页 WYG0204-0062b.png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郊祀天社祭地不言后土者省文也(按胡五峰曰古者祭地于社犹
祀天于郊也故泰誓曰郊社不修而周公祀于新邑亦先用二牛于郊后用太牢于社也记曰天子将出
类于上帝宜于社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血祭祭社稷而别无
祭地之文四圭有邸舞云门以祀天两圭有邸舞咸池以祀地而别无祭社之说则以郊对社明矣后世
既立社又立北郊失之矣朱子谓此说有据)禘天子宗庙之大祭追祭大
祖之所自出于太庙而以大祖配之也(礼丧服小记王者禘其祖
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尝秋祭也四时皆祭举其一耳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7a 页 WYG0204-0062c.png
宗伯以祠礿尝烝为春夏秋冬享先王之礼如王制祭统所记春礿夏禘郊特牲祭义所记春禘秋尝者
赵伯循曰此盖汉儒见春秋惟两书禘一春一夏而误也以礿为春祭亦误)礼必有义对
举之互文也示与视同视诸掌言易见也此与论
语文意大同小异记有详略耳
右第十九章
哀公问政
哀公鲁君名蒋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7b 页 WYG0204-0062d.png
其政息
方版也策简也(丛说春秋传序大事书于策小事简牍而已正义云简容一行字数行者
书于方方所不容书于策盖古未有纸削竹为简长二尺短者半之字少者书于简稍多则书于木版又
多则以韦编联诸简谓之策而书之今但训策为简从古注也)息犹灭也有是君有
是臣则有是政矣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敏速也蒲卢沈括以为蒲苇是也(沈括字存中吴兴人仕宋神宗之世
其说见笔谈蒲苇蒲柳芦苇也以一尺之条一寸之根置之土中莫不即生)以人立政犹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8a 页 WYG0204-0063a.png
以地种树其成速矣而蒲苇又易生之物其成
尤速也言人存政举其易如此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此承上文人道敏政而言也为政在人家语作为政
在于得人语意尤备人谓贤臣身指君身道者天下
之达道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所谓元
者善之长也言人君为政在于得人而取人之则
又在修身能仁其身则有君有臣而政无不举矣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8b 页 WYG0204-0063b.png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
贤之等礼所生也
人指人身而言具此生理自然便有恻怛慈爱
之意深体味之可见宜者分别事理各有所宜
也礼则节文斯二者而已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郑氏曰此句在下误重在此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9a 页 WYG0204-0063c.png
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故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以道修
道以仁故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欲尽亲亲之仁必
由尊贤之义故又当知人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皆天
理也故又当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
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
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29b 页 WYG0204-0063d.png
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孟子
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朋友有信是也知所以知此也仁所以体此也
勇所以强此也谓之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
也一则诚而已矣达道虽人所共由然无是三德则
无以行之达德虽人所同得然一有不诚则人欲间
之而德非其德矣程子曰所谓诚者止是诚实此
三者三者之外更别无诚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0a 页 WYG0204-0064a.png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
也
知之者之所知行之者之所行谓达道也以其分(扶问
反)而言则所以知者知(去声下知也同)也所以行者仁也所
以至于知之成功而一者勇也以其等而言则生知
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者勇也盖
人性虽无不善而气禀有不同者故闻道有蚤莫(与早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0b 页 WYG0204-0064b.png
暮同)行道有难易(去声)然能自强(如字)不息则其致一也吕
氏曰所入之涂虽异而所至之域则同此所以为中
庸若乃企生知安行之资为不可几及轻困知勉
行谓不能有成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近乎知之知并去
声)
子曰二字衍文 此言未及乎达德而求以入德之
事通上文三知为知三行为仁则此三近者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1a 页 WYG0204-0064c.png
勇之次也吕氏曰愚者自是而不求自私者徇人欲
而忘返懦者甘为人下而不辞故好学非知
然足以破愚力行非仁然足以忘私知耻非勇然足
以起懦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斯三者指三近而言人者对己之称天下国家则尽
乎人矣言此以结上文修身之意起下文九经之端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1b 页 WYG0204-0064d.png
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
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
也
经常也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子如父
母之爱其子也柔远人所谓无忘宾旅者也此列九
经之目也吕氏曰天下国家之本在身故修身为九
经之本然必亲师取友然后修身之道进故尊贤次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2a 页 WYG0204-0065a.png
之道之所进莫先其家故亲亲次之由家以及朝
廷故敬大臣体群臣次之由朝廷以及其国故子庶
民来百工次之由其国以及天下故柔远人怀诸侯
次之此九经之序也视群臣犹吾四体视百姓犹吾
子此视臣视民之别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
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
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2b 页 WYG0204-0065b.png
之
此言九经之效也道立谓道成于己而可为民表所
谓皇建其有极是也不惑谓不疑于
理不眩谓不迷于事敬大臣则信任专而小臣不
得以间之故临事而不眩也来百工则通功易事
农末相资故财用足柔远人则天
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涂故四方归怀诸侯则德
之所施者博而威之所制者广矣故曰天下畏之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3a 页 WYG0204-0065c.png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
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
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
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
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
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
也○
此言九经之事也官盛任使谓官属众盛足任使令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3b 页 WYG0204-0065d.png
也盖大臣不当亲细事故所
以优之者如此忠信重禄谓待之诚而养之厚盖以
身体之而知其所赖乎上者如此也既读曰饩饩禀
稍(去声)食也(此皆郑注孔疏谓饮食粮廪也稍食谓稍稍给之故周礼月终均其稍食是也按周
礼地官廪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注稍食禄廪也)称事如周礼稿人职曰考其弓弩以上下其食是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4a 页 WYG0204-0066a.png
及有不便其居或自国中徙郊或由郊徙国中则从而授之授者付所处之吏明无罪恶若徙别乡则为
旌以行之若无授无节则治其罪 又掌节者各不同门关用符节货财用玺节道路用旌节以授四方
商贾及宾客皆有期以反节凡有节为信以传辅之司关注云传如今移过所文书)来则丰其
委(去声)积(子赐反)以迎之(委积畜聚也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
积以待恤民之困乏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
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
以待凶荒凡宾客会同师旅掌其道路之委积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
候馆候馆有积注委积者廪人仓人计九谷之数足国用皆以馀财供之少曰委多曰积)朝谓诸
侯见(形甸反)于天子聘谓诸侯使大夫来献王制比(毗至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4b 页 WYG0204-0066b.png
反)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5a 页 WYG0204-0066c.png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凡事指达道达德九经之属豫素定也跲踬也疚
病也此承上文言凡事皆欲先立乎诚如下文所推
是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
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
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5b 页 WYG0204-0066d.png
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此又以在下位者推言素定之意反诸身不诚谓反
求诸身而所存所发未能真实而无妄也不明乎善
谓未能察于人心天命之本然而真知至善之所在
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
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并
去声从七容反)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6a 页 WYG0204-0067a.png
此承上文诚身而言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
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
人事之当然也圣人之德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
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未至于圣则不能
无人欲之私而其为德不能皆实故未能不思而得
则必择善然后可以明善未能不勉而中则必固执
然后可以诚身此则所谓人之道也不思而得生知
也不勉而中安行也择善学知以下之事固执利行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6b 页 WYG0204-0067b.png
以下之事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此诚之之目也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
知学而知也笃行所以固执而为仁利而行也程子曰五
者废其一非学也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
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
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7a 页 WYG0204-0067c.png
之
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
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明者择善之功强者固执之效吕氏曰君子所以学
者为能变化气质而已德胜气质则愚者可进于
明柔者可进于强不能胜之则虽有志于学亦愚不
能明柔不能立而已矣盖均善而无恶者性也人所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7b 页 WYG0204-0067d.png
同也昏明强弱之禀不齐者才也人所异也诚之者
所以反其同而变其异也夫以不美之质求变而
美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今以卤莽灭
裂之学(庄子则阳篇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
报予耘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卤莽不用心也灭裂轻薄也)或作或辍以变其
不美之质及不能变则曰天质不美非学所能变是
果于自弃其为不仁甚矣
右第二十章 此引孔子之言以继大舜文武周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8a 页 WYG0204-0068a.png
公之绪明其所传之一致举而措之亦犹是耳
盖包费隐兼小大以终十二章之意章内语诚
始详而所谓诚者实此篇之枢纽也又按
孔子家语亦载此章而其文尤详成功一也之
下有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实固不足以
成之也故其下复以子曰起答辞今无此问辞
而犹有子曰二字盖子思删其繁文以附于篇
而所删有不尽者今当为衍文也博学之以下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8b 页 WYG0204-0068b.png
家语无之意彼有阙文抑此或子思所补也欤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自由也德无不实而明无不照者圣人之德所性而
有者也天道也先明乎善而后能实其善者贤人之
学由教而入者也人道也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
至于诚矣
右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
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覆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9a 页 WYG0204-0068c.png
推明此章之意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
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
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尽其性
者德无不实故无人欲之私而天命之在我者察之
由之巨细精粗无毫发之不尽也人物之性亦我之
性但以所赋形气不同而有异耳能尽之者谓知之
中庸纂笺卷一 第 39b 页 WYG0204-0068d.png
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赞犹助也与天地参
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此自诚而明者之事也
右第二十二章 言天道也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
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其次通大贤以下凡诚有未至者而言也致推致也
曲一偏也形者积中而发外著则又加显矣明则又
有光辉发越之盛也动者诚能动物变者物从而变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0a 页 WYG0204-0069a.png
化则有不知其所以然者盖人之性无不同而气则
有异故惟圣人能举其性之全体而尽之其次则必
自其善端发见之偏而悉推致之以各造其极
也曲无不致则德无不实而形著动变之功自不能
已积而至于能化则其至诚之妙亦不异于圣人矣
右第二十三章 言人道也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
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0b 页 WYG0204-0069b.png
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祯祥者福之兆妖孽者祸之萌蓍所以筮
龟所以卜四体谓动作威仪之间如执玉高卑其容
俯仰之类(左定十四年邾隐公来朝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
二君皆有死亡焉是年定公薨哀公七年鲁伐邾以邾子益来)凡此皆理之先见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1a 页 WYG0204-0069c.png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言诚者物之所以自成而道者人之所当自行也诚
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故必得是理然后有是物
所得之理既尽则是物亦尽而无有矣故人之心一
有不实则虽有所为亦如无有而君子必以诚为贵
也盖人之心能无不实乃为有以自成而道之在我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1b 页 WYG0204-0069d.png
者亦无不行矣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
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诚虽所以成己然既有以自成则自然及物而道亦
行于彼矣仁者体之存知者用之发是皆吾性之固
有而无内外之殊既得于己则见于是者以时
措之而皆得其宜也
右第二十五章 言人道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2a 页 WYG0204-0070a.png
故至诚无息
既无虚假自无间断
不息则久久则徵
久常于中也徵验于外也
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此皆以其验于外者言之郑氏所谓至诚之德著于
四方者是也存诸中者既久则验于外者益悠远而
无穷矣悠远故其积也广博而深厚博厚故其发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2b 页 WYG0204-0070b.png
高大而光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悠久即悠远兼内外而言之也本以悠远致高厚而
高厚又悠久也此言圣人与天地同用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此言圣人与天地同体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见犹示也不见而章以配地而言也不动而变以配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3a 页 WYG0204-0070c.png
天而言也无为而成以无疆而言也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此以下复以天地明至诚无息之功用天地之
道可一言而尽不过曰诚而已不贰所以诚也诚故
不息而生物之多有莫知其所以然者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言天地之道诚一不贰故能各极其盛而有下文生
物之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3b 页 WYG0204-0070d.png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
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
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
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
及其不测鼋(元)鼍(汤河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夫音扶华
藏并去声卷平声勺市若反)
昭昭犹耿耿小明也此指其一处而言之及其无穷
犹十二章及其至也之意盖举全体而言也振收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4a 页 WYG0204-0071a.png
卷区也此四条皆以发明由其不二不息以致盛大
而能生物之意然天地山川实非由积累而后
大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
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
已
诗周颂维天之命篇于叹辞穆深远也不显犹言岂
不显也纯纯一不杂也引此以明至诚无息之意程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4b 页 WYG0204-0071b.png
子曰天道不已文王纯于天道亦不已纯则无二无
杂不已则无间断先后
右第二十六章 言天道也
大哉圣人之道
包下文两节而言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峻高大也此言道之极于至大而无外也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5a 页 WYG0204-0071c.png
优优充足有馀之意礼仪经礼也威仪曲礼也(礼器云经
礼三百曲礼三千)此言道之入于至小而无间(去声)也
待其人而后行
总结上两节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至德谓其人至道指上两节而言也凝聚也成也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
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5b 页 WYG0204-0071d.png
尊者恭敬奉(上声)持之意(按字书尊本酒器上从八从酉象器之盈下从拱象两手
奉持惟恐倾失故曰恭敬奉持之意)德性者吾所受于天之正理道由
也温犹燖(似廉似林二反)温之温(左哀十二年公会吴于橐皋吴太宰嚭请寻盟子贡
对曰若可寻也亦可寒也贾逵注寻温也)谓故学之矣复(扶又反)时习之也
敦加厚也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
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
之大端也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笃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6a 页 WYG0204-0072a.png
属也析理则不使有毫釐之差处事则不使有过
不及之谬理义则日知其所未知节文则日谨其所
未谨此皆致知之属也盖非存心无以致知而存心
者又不可以不致知故此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
圣贤所示入德之方莫详于此学者宜尽心焉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
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倍与
背同与平声)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6b 页 WYG0204-0072b.png
兴谓兴起在位也诗大雅烝民之篇
右第二十七章 言人道也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以上孔子之言子思引之反复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此以下子思之言礼亲疏贵贱相接之体也度品制
文书名(文者六书也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郑注书名书之字也又外史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7a 页 WYG0204-0072c.png
掌达书名于四方疏正其字使四方知而读之古者谓字为名仪礼百名以上书之策是也 丛说书名
书即字也名则其字之声也考者欲正其字形及读之音声)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今子思自谓当时也轨辙迹之度(孝经序必骋殊轨辙疏云两辙之间
为轨车轮所轹为辙周制两轮之轨皆广六尺六寸)伦次序之体三者皆同言
天下一统也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
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7b 页 WYG0204-0072d.png
郑氏曰言作礼乐者必圣人在天子之位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
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此又引孔子之言杞夏之后徵證也宋殷之后三代
之礼孔子皆尝学之而能言其意但夏礼既不可考
證殷礼虽存又非当世之法惟周礼乃时王之制今
日所用孔子既不得位则从周而已
右第二十八章 承上章为下不倍而言亦人道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8a 页 WYG0204-0073a.png
也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吕氏曰三重谓议礼制度考文惟天子得以行之则
国不异政家不殊俗而人得寡过矣
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
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上焉者谓时王以前如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
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8b 页 WYG0204-0073b.png
也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
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此君子指王天下者而言其道即议礼制度考文之
事也本诸身有其德也徵诸庶民验其所信从也建
立也立于此而参于彼也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
之迹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所谓圣人复起
不易吾言者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9a 页 WYG0204-0073c.png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
也
知天知人知其理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
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动兼言行而言道兼法则而言法法度也则准则也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
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49b 页 WYG0204-0073d.png
诗周颂振鹭之篇射厌也所谓此者指本诸身以下
六事而言
右第二十九章 承上章居上不骄而言亦人道
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祖述者远宗其道宪章者近守其法律天时者法其
自然之运袭水土者因其一定之理皆兼内外该本
末而言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0a 页 WYG0204-0074a.png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
日月之代明
错犹迭也此言圣人之德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
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悖犹背也天覆地载万物并育于其间而不相害
四时日月错行代明而不相悖所以不害不悖者小
德之川流所以并育并行者大德之敦化小德者全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0b 页 WYG0204-0074b.png
体之分大德者万殊之本川流者如川之流脉络分
明而往不息也敦化者敦厚其化根本盛大而出无
穷也此言天地之大以见上文取譬之意也
右第三十章 言天道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
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
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聪明睿知生知之质临谓居上而临下也其下四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1a 页 WYG0204-0074c.png
者乃仁义礼智之德文文章也理条理也密详细也
察明辨也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周遍而广阔也渊泉静深而有本也出发见(形甸
反下同)也言五者之德充积于中而以时发见于外也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
而民莫不说
言其充积极其盛而发见当其可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1b 页 WYG0204-0074d.png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
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
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舟车所至以下盖极言之配天言其德之所及广大
如天也
右第三十一章 承上章而言小德之川流亦天
道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2a 页 WYG0204-0075a.png
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经纶皆治丝之事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纶者比
其类而合之也经常也大经者五品之人伦大本者
所性之全体也唯圣人之德极诚无妄故于人伦各
尽其当然之实而皆可以为天下后世法所谓经纶
之也其于所性之全体无一毫人欲之伪以杂之而
天下之道千变万化皆由此出所谓立之也其于天
地之化育则亦其极诚无妄者有默契焉非但闻见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2b 页 WYG0204-0075b.png
之知而已此皆至诚无妄自然之功用夫岂有所
倚著于物而后能哉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肫肫恳至猊以经纶而言也渊渊静深猊以立本而
言也浩浩广大猊以知化而言也其渊其天则非特
如之而已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固犹实也郑氏曰唯圣人能知圣人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3a 页 WYG0204-0075c.png
右第三十二章 承上章而言大德之敦化亦天
道也前章言至圣之德此章言至诚之道然至
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
为则亦非二物矣此章言圣人天道之极致至
此而无以加矣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
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
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衣去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3b 页 WYG0204-0075d.png
声絅口迥反恶去声闇于感反)
前章言圣人之德极其盛矣此复自下学立心
之始言之而下文又推之以至其极也诗国风卫硕
人郑之丰皆作衣锦褧衣褧絅同禅衣也(语录禅字与单字同
沈括谓絅与苘同是用苘麻织疏布为之)尚加也古之学者为(去声)已故其
立心如此尚絅故闇然衣锦故有日章之实淡简温
絅之袭于外也不厌而文且理焉锦之美在中也小
人反是则暴于外而无实以继之是以的然而日亡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4a 页 WYG0204-0076a.png
也远之近见于彼者由于此也风之自著乎外
者本乎内也微之显有诸内者形诸外也有为己之
心而又知此三者则知所谨而可入德矣故下文引
诗言谨独之事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
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小雅正月之篇承上文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也
疚病也无恶于志犹言无愧于心此君子谨独之事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4b 页 WYG0204-0076b.png
也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
而信
诗大雅抑之篇相视也屋漏室西北隅也(尔雅释宫文云室西
北隅谓之屋漏西南隅为奥东北隅为宧东南隅为窔宧音颐东北阳气始起育养万物为饮食之所窔
音杳深也)承上文又言君子之戒谨恐惧无时不然不待
言动而后敬信则其为己之功益加密矣故下文引
诗并言其效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5a 页 WYG0204-0076c.png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
而民威于鈇钺
诗商颂烈祖之篇奏进也承上文而遂及其效言进
而感格于神明之际极其诚敬无有言说而人自化
之也威畏也鈇莝斫刀也钺斧也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周颂烈文之篇不显说见二十六章此借引以为
幽深玄远之意承上文言天子有不显之德而诸侯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5b 页 WYG0204-0076d.png
法之则其德愈深而效愈远矣笃厚也笃恭言不显
其敬也笃恭而天下平乃圣人至德渊微自然之应
中庸之极功也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
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诗大雅皇矣之篇引之以明上文所谓不显之德者
正以其不大声与色也又引孔子之言以为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6a 页 WYG0204-0077a.png
声色乃化民之末务今但言不大之而已则犹有声
色者存是未足以形容不显之妙不若烝民之诗所
言德輶如毛则庶乎可以形容矣而又自以为谓之
毛则犹有可比者是亦未尽其妙不若文王之诗所
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然后乃为不显之至耳盖声
臭有气无形在物最为微妙而犹曰无之故唯此可
以形容不显笃恭之妙非此德之外又别有是三等
然后为至也
中庸纂笺卷一 第 56b 页 WYG0204-0077b.png
右第三十三章子思因前章极致之言反求其本
复自下学为已谨独之事推而言之以驯致
乎笃恭而天下平之盛又赞其妙至于无声无臭
而后已焉盖举一篇之要而约言之其反复
丁宁示人之意至深切矣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中庸纂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