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通-元-胡炳文孟子通卷十三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203-05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通卷十三     元 胡炳文 撰

  朱子集注

  尽心章句上

  凡四十六章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
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203-0590d.png
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
量故能极其心之全体而无不尽者必其能穷夫理
而无不知者也既知其理则其所从出亦不外是矣
以大学之序言之知性则物格之谓尽心则知至之
谓也(语录天者理之自然而人之所由以生者也性者理之全体人之所得以生者也心则人之所
以主于身而具是理者也天大无外而性禀其全故人之本心其体廓然亦无限量惟其梏于形气之私
滞于闻见之小是以有所蔽而不尽人能即事即物穷究其理至于一日会通贯彻而无所遗焉则有以
全其本然之体而吾之所以为性与天所以为天者皆不外此焉而以贯之矣伊川云尽心然后知性此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203-0591a.png
不然尽字大知字零星性者吾心之实理若不知得却尽个甚唯就知上积累将去自然尽心人能尽其
心者只为知其性此句文义与得其民者得其心也相似者字不可不仔细看 陵阳李氏曰性与心初
无閒而知与尽则有序性与心无间则知性故能尽心知与尽有序则谓尽之为先而知之为后是失其
先后之伦也)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存谓操而不舍养谓顺而不害事则奉承而不违也
(语录存之养之便是事心性便是天故曰所以事天也知性是知得性中物事既知得须尽知得方始是
尽心存其心养其性方始是做工夫处如大学既物格而后知至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知性也知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203-0591b.png
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尽心也至于意诚则存其心养其性也○或问存心养性之说曰存心者气不
逐物而常守其至正也养性者事必循理而不害其本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夭寿命之短长也贰疑也不贰者知天之至修身以
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立命谓全其天之所付不以
人为害之○程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而
言谓之天自禀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
心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203-0591c.png
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语录由太虚有天之名由
气化有道之名此是总说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此就人上说四句本只是一个太虚渐
细分说得密耳由太虚有天之名便是四者之总体而不杂乎四者之言由气化有道之名气化者那阴
阳造化金木水火土皆是太虚便是太极图上面一圆圈气化便是阴静阳动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有这
气便有这理随在这里若无此气这理在甚处安顿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知觉又是那气之虚处聪明
视听作为运用皆是知觉)愚谓尽心知性而知天所以造其理也
存心养性以事天所以履其事也不知其理固不能
履其事然徒造其理而不履其事则亦无以有诸己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203-0591d.png
(辅氏曰不知其理则冥行妄作而已不履其事则必至于妄想空虚)知天而不以夭
寿贰其心智之尽心事天而能修身以俟死仁之至
也智有不尽固不知所以为仁然智而不仁则亦将
流荡不法而不足以为智矣(通曰欲造其理者用功全在知性上知性有功
夫尽心无工夫尽是大段见功知是积累用功欲履其事者用功全在存心上存心有功夫养性无大功
存者操之而不舍养不过顺之而不害耳集注既分理与事言末又分智与仁言何也盖能知其理己自
是智然必不以夭寿贰其心方见其为智之尽能践其事己自是仁然必修身以俟死方见其为仁之至
流荡不法四字读者多以为指异端之学言愚见流荡与存养字相反不法与修字相反能存养则不至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203-0592a.png
于流荡矣能修身则所为无不法者矣流荡不法则是不能全其天之所与而以人为害之者矣)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人物之生吉凶祸福皆天所命然惟莫之致而至者
乃为正命故君子修身以俟之所以顺受乎此也(语录
莫非命也此一句是活络在这里看他如何来然在天言之皆是正命在人言之便有正有不正此命是
指气言若我无以致之则命之寿夭皆是合当如此者如颜子之夭伯牛之疾是也○通曰莫非命也凡
有生者之所同顺受其正能修身者之所独)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203-0592b.png
  命谓正命岩墙墙之将覆者知正命则不处危地以
取覆压之祸(语录若先说道我自有命虽立严墙之下亦不妨便是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
相似○通曰集注必提起此命字曰命谓正命盖上文有莫非命也一句故死于岩墙之下亦命也但非
正命尔惟知正命者则不立乎岩墙之下矣)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尽其道则所值之吉凶皆莫之致而至者矣(语录尽其道而
死者正命也当死而不死却是失其正命此处须当活看古人所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学者于此处见
得临利害时便将自家斫剉了直须是壁立万仞始得如今小有利害便生计较便说道恁地死非正命
孟子通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203-0592c.png
如何得)

  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桎梏所以拘罪人者言犯罪而死与立岩墙之下者
同皆人所取非天所为也○此章与上章盖一时之
言所以发其末句未尽之意(潜室陈氏曰凡死虽均是命但尽道而无憾者
为正比干虽杀身正也盗蹠虽永年非正也知谓知此道理立谓尽此道理不惑于死生寿夭一是天理
排定是谓知命既知得了不成一向委仗于命须是尽了自家身分上道理无少亏欠方是立命尽是道
理了恁时死才无憾是谓正命○通曰集注谓此章发前章末句未尽之意盖前章末句言立命修身以
孟子通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203-0592d.png
俟所谓正者在吾修身上而命即在此故曰立命此则掠下一等为未能修身者言之故特发出正命二
字正命是天所为非人所为前言立命是全其天之所付而不以人为害之者也此所谓桎梏死及死于
岩墙之下是不知正命未免流荡不法而以人为害之矣立命是己造圣贤之域知命是方入圣贤之阶
立在知后知在立先)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
我者也(舍上声)

  在我者谓仁义礼智凡性之所有者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通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203-0593a.png
有道言不可妄求有命则不可必得在外者谓富贵
利达凡外物皆是○赵氏曰言为仁由己富贵在天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去声○语录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使得之于身心
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贤为圣利害甚明○通曰义理失
之则无以为人故当求然亦我所固有故可求富贵利达身外物不必求况有命焉不可求)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此言理之本然也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细微其
当然之理无一不具于性分(去声)之内也

孟子通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203-0593b.png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乐音洛)

  诚实也言反诸身而所备之理皆如恶(去声)恶臭好(去声)
好色之实然则其行之不待勉强而无不利矣其为
乐孰大于是(语录诚是实有此理检点自家身上果无欠缺事君真个忠事父真个孝仰不
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其乐孰大于此○通曰此一反字只是略检点不是汤武反之之反)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上声)

  强勉强也恕推己以及人也反身而诚则仁矣其有
未诚则是犹有私意之隔而理未纯也故当凡事勉
孟子通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203-0593c.png
强推己及人庶几心公理得而仁不远也(语录反身而诚自然
循理所以乐强恕而行且恁地把捉勉强做去万物皆备于我下文反身强恕皆蒙此句为义强恕者亦
是他见得万物皆备于我了只争著一个反身而诚便须要强恕上做工夫亦只是要去个私意而已私
意既去则万物自无欠缺处矣通曰集注以为反身而诚则仁者要见得诚即是仁反身有未诚即有未仁
盖真实而无妄曰诚全体而不息曰仁非诚自诚而仁自仁也强恕求仁即诚之之功也)○此章
言万物之理具于吾身体之而实则道在我而乐有
馀行之以恕则私不容而仁可得(通曰下两节都从万物皆备于我一
句说来备则万物在吾身本无欠缺体此理而实是自然纯乎理而自无欠缺者也行此理而以恕是勉
孟子通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203-0593d.png
强求合乎此理而惟恐有欠缺者也)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
不知其道者众也

  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
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
不知其道者多也(辅氏曰著有明意故集注以为知之明察有微意故以为识之精盖
著则明之而已察则又加精焉○熊氏曰此与上章通言有此三等人反身而诚上也强恕而行次也此
章实承上章盖下等人也)

孟子通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203-0594a.png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赵氏曰人能耻己之无所耻是能改行从善之人终
身无复有耻辱之累矣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
则入于禽兽故所击为甚大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为机械变诈之巧者所为之事皆人所深耻而彼方
孟子通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203-0594b.png
且自以为得计故无所用其愧耻之心也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但无耻一事不如人则事事不如人矣或曰不耻其
不如人则何能有如人之事其义亦通○或问人有
耻不能之心如何程子曰耻其不能而为之可也耻
其不能而掩藏之不可也(辅氏曰集注两说前说指机变之人言之后说则泛
言人不可以无耻之意前一说痛切后一说较缓耻其不能而为之则无不能矣耻其不能而掩藏之则
终不能矣世之人往往不能强于为善故吝于改过甚至于护疾而忌医者多矣故程子因以是警之○
孟子通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203-0594c.png
通曰两节须看各章首两人字前章言人不可无耻谓耻是人心所当然者此言耻之于人大矣谓耻是
人心之本然者既谓之人当有羞耻之心而能有之则能为改行从善之人然存乎人者本自有羞耻之
心但存之则可为圣人为贤人失之则为禽兽矣何以为人哉读者当悚然也○后章专为为机变之巧
者言盖巧字便与耻字相反耻则守正而有所不为巧则行险而无所不为虽其本心未尝无耻而彼方
自矜其为之之巧则无所用其耻矣周夫子拙赋政是深贬此一巧字)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
之见且犹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好去声乐音洛亟去吏反)
孟子通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203-0594d.png
言君当屈己以下贤士不枉道而求利二者势若相
反而实则相成盖亦各尽其道而已(辅氏曰君若善则不知势之在
己士乐道则不知势之在人两尽其道则势虽相反而实相成不然君以势而骄夫士士以势而徇乎君
则两失其道矣尚何足与有为哉○通曰严子陵祠堂记云微光武不能遂先生之高微先生不能成光
武之大即集注所谓相成之意但彼专为隐者言此则包士之隐显言使当时为君者有以成贤士乐道
之志而为士者肯出而成其君好善之美则上下相交而为泰矣)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句音钩好语皆去声)
宋姓句践名游游说(音税)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203-0595a.png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按礼韵牛刀反下同)

  赵氏曰嚣嚣自得无欲之貌(辅氏曰游说之士大病是不识义理而惟欲其
言之售故往往以人之知不知为轻重欣戚是以孟子语以自得无欲之说)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乐音
洛)

  德谓所得之善尊之则有以自重而不慕乎人爵之
荣义谓所守之正乐之则有以自安而不徇乎外物
之诱矣(通曰有以自重者德之尊人爵之荣不足尊也有以自安者义之乐外物之诱不足乐也)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203-0595b.png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离力智反)

  言不以贫贱而移不以富贵而淫此尊德乐义见于
行事之实也

  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得已言不失己也民不失望言人素望其兴道致治
而今果如所望也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见音现)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203-0595c.png
  见谓名实之显著也此又言士得己民不失望之实
○此章言内重而外轻则无往而不善(通曰内重是德义外轻是
穷达严内外轻重之分者既不失其本性之善故穷亦善达亦善但达则能使民皆归于善穷则此身自
不失其善耳)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
无文王犹兴(夫音扶)

  兴者感动奋发之意凡民庸常之人也豪杰有过人
之才知(去声)者也盖降衷秉彝人所同得唯上智之材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203-0595d.png
无物欲之蔽为能无待于教而自能感发以有为也
(通曰感动奋发者为善之情降衷秉彝者本善之性庸常之人失其性教而后善故感发必由乎人上智
之人不失其性不教亦善故感发惟由乎我)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
(欿音坎)

  附益也韩魏晋卿富家也欿然不自满之意尹氏曰
言有过人之识则不以富贵为事(通曰孟子时在梁故称赵孟之贵与
韩魏之富然其贵也非天之良贵无足道者其富也或有自满之意则亦无过人之识矣)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203-0596a.png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
怨杀者

  程子曰以佚道使民谓本欲佚之也播榖乘屋之类
也以生道杀民谓本欲生之也除害去恶之类是也
盖不得已而为其所当为则虽咈民之欲而民不怨
其不然者反是(通曰孟子此语本易所谓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虽其
间略有不同然孟子所谓佚道生道皆说道也说则不怨矣)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皞胡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203-0596b.png
老反)

  驩虞与娱同皞皞广大自得之貌程子曰驩虞有
所造为而然岂能久也耕田凿井帝力何有于我(帝王
通历尧之时有老人击壤于路曰吾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如天
之自然乃王者之政杨氏曰所以致人驩虞必有违道
干誉之事若王者则如天亦不令(平声下同)人喜亦不令
人怒

  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203-0596c.png
此所谓皞皞如也庸功也丰氏曰因民之所恶(去声)
去之非有心于杀之也何怨之有因民之所利而利
之非有心于利之也何庸之有辅其性之自然使自
得之故民日迁善而不知谁之所为也(丰氏名稷字相之四明人)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
补之哉(夫音扶)

  君子圣人之通称也所过者化身所经历之处即人
无不化如舜之耕历山而田者逊畔陶河滨而器不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203-0596d.png
苦窳(勇主反)也所存者神心所存主处便神妙不测如
孔子之立斯立道斯行绥斯来动斯和莫知其所以
然而然也是其德业之盛乃与天地之化同运并行
举一世而甄(音真又见延反)陶之非如霸者但小小补塞其
(虚讶反)漏而已此则王道之所以为大而学者所当
尽心也(或问经历不必为经行之地凡其身之所临政之所及风声气俗之所被皆谓经历程子
直以所过者化为及物而于易传又有所过变化如虎豹炳蔚之言其旨明矣盖言所过者化则凡所经
历物无不化不必久于此而深治之后物从其化也其曰在己者盖以化者无意而及物此则诚于此而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203-0597a.png
动于彼如所谓从欲以治也但其感应之速如影响形声之召有不知其所以然者是则所谓神尔○语
录小补只是逐片逐些子补缀上下与天地同流重铸一番过相似○通曰集注所引程杨之说皆以如
天形容王者之气象愚窃谓杀之而不怨以下是说王者之民君子所过以下是说王者之于民王者之
民如天之万物雪霜之而物不以为威春风之而物不以为德物之各正性命而不知其孰为之者王者
之于民如天之于万物先儒云一则神两则化化以天之气言神以天之理言气之所经无有不化理之
所为莫测其神王者之化之神即天也上下天地同流万物囿于一天之中自变自化自无止息自无欠
缺非如伯者之功若衣有小绽器有小漏则小补之而已也)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203-0597b.png
  程子曰仁言谓以仁厚之言加于民仁声谓仁闻(去声)
有仁之实而为众所称道者也此尤见仁德之昭著
故其感人尤深也(辅氏曰仁言如书所载训诰誓命之类是也仁声如邠人之闻太王
之为仁人伯夷太公之闻文王善养老之类是也)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政谓法度禁令所以制其外也教谓道德齐礼所以
格其心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203-0597c.png
得民财者百姓足而君无不足也得民心者不遗其
亲不后其君者也(通曰孟子之意盖谓使民畏不如使民爱得民财不如得民心然善
政得民财一句集注又恐后世贪君污吏借此以藉口训之曰得民财者百姓足而君无不足也意谓无
善政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矣然有善政以得民财孟子犹以为不如善教之得民心况后世无善政而
取民之财者哉)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
者其良知也

  良者本然之善也程子曰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203-0597d.png
于天不系于人(通曰必学而能者由夫人之质有纯驳也必思而后知者由夫人之气有
清浊也良知良能皆无所由者天命之性非气质之性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长 声下同)

  孩提二三岁之间知孩笑可提抱者也爱亲敬长所
谓良知良能者也(通曰良知良能皆无所由而知又能之所由)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言亲亲长长虽一人私然达之天下无不同者所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203-0598a.png
以为仁义也(通曰亲吾之亲长吾之长若出于一人之私达之天下无不知亲亲长长者所
以为天性之同也所以为仁义之公也辅氏以为有待于建立人极纲纪人道者则说到立爱立敬去矣)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
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行去声)

  居深山谓耕历山时也盖圣人之心至虚至明浑然
之中万理毕具一有感触则其应甚速而无所不通
非孟子造道之深不能形容至此也(通曰观舜于一有见闻之时不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203-0598b.png
若求舜于未有见闻之际盖其本心固自湛然天理固自浑然所以一有所感而其应如水之沛然也)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李氏曰有所不为不欲人皆有是心也至于私意一
萌而不能以礼义制之则为所不为欲所不欲者多
矣能反是心则所谓扩充其羞恶之心者而义不可
胜用矣故曰如此而已矣(语录人心至灵其所不当为不当欲之事何尝不知
但初闻自知了到计较利害却自以为不妨便自冒昧为之欲之耳今既知其所不当为所不当欲者便
要于这里截断断然不为不欲故曰如此而已矣○熊氏曰此大学诚意章事无为其所不为是就躬行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203-0598c.png
上克治所谓志士厉行守之于为也无欲其所不欲是就心之发念处克治所谓哲人知几诚之于思也
○通曰有所不为有所不欲是本来羞恶之心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是能扩充其羞恶之心为
是一身之动欲是一念之动不惟谨其动而且谨其动之几是真能扩克其羞恶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知去声疢丑刃反)
德慧者德之慧术知者术之知疢病犹灾患也言人
必有疢疾则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

  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孤臣远臣孽子庶子皆不得于君亲而常有疢疾者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203-0598d.png
也达谓达于事理即所谓德慧术知也(通曰慧而能达乎天理之
正是为德之慧智而能达乎人事之变是为术之智即下文所谓达疢疾即下文所谓孤臣孽子也大率
与动心忍性章同意故集注合而言之)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

  阿徇以为容逢迎以为悦此鄙夫之事妄妇之道也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言大臣之计安社稷如小人之务悦其君眷眷于此
而不忘也(辅氏曰此则所谓天理人欲同行而异情也其眷眷不忘虽同而其情则异一则务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203-0599a.png
为容悦之私一则务安社稷以为忠也)

  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民者无位之称以其全尽天理乃天之民故谓之天
民必其道可行于天下然后行之不然则宁没世不
见知而不悔不肯小用其道以徇于人也张子曰必
功覆(敷救反)斯民然后出如伊吕之徒(通曰伊尹为天民之先觉此则
曰有天民者旨意不同盖前所谓天民者皆禀气于天均之为天生之民此则以其全尽天理乃天之民
下文又曰有大人者盖均之为民而此则为天之民均之为人而此则为大德之人也)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203-0599b.png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大人德盛而上下化之所谓见(音现)龙在田天下文明
者○此章言人品不同略有四等容悦佞臣不足言
安社稷则忠矣然犹一国之士也天民则非一国之
士矣然犹有意也无意无必唯其所在而物无不化
惟圣者能之(辅氏曰天民专指潜隐未得位者大人则其德已著如乾之二五通上下而言
之也○通曰乾九二九五皆称大人九二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下之大人也九五飞龙在天乃位乎天
德在上之大人也孟子所言四者虽人品不同然皆在下而为臣者也故以乾九二当之)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203-0599c.png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乐音洛王与皆去声
下并同)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此人所深愿而不可必得者今既得之其乐可知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程子曰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其乐
可知有息则馁矣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尽得一世明睿之才而以所乐乎己者教而养之则
孟子通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203-0599d.png
斯道之传得之者众而天下后世将无不被其泽矣
圣人之心所愿欲者莫大于此今既得之其乐为如
何哉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林氏曰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
者惟不愧不怍而已学者可不勉哉(辅氏曰自己不能不愧不怍则
虽有父母兄弟而亦不能有其乐虽有睿明之才而亦何以为教哉○通曰详集注之意一乐众人之所
大愿三乐圣人之所大愿二乐非特圣人能之众人皆可能也特在乎人能克己焉尔能克己者蝉蜕人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203-0600a.png
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颜子之乐是也孔子之乐可几矣)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乐音洛下同)
地辟民聚泽可远施故君子欲之然未足以为乐也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其道大行无一夫不被其泽故君子乐之然其所得
于天者则不在是也(通曰前章君子三乐所乐在所性之中此章君子乐之所性在
所乐之外何也曰中天下而立达而在上者之事君子之所性固不以达而在上有所加也故君子虽乐
乎此而其所得乎天者不在此也或曰集注前谓斯道传之者众而天下后世将无不被其泽此谓其道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203-0600b.png
大行无一夫不被其泽皆曰道曰泽而此则谓所性不存焉何也曰斯道传之者众万世之泽也其道大
行一时之泽也况其道大行必中天下而立者能之是道有待于位而后行不如是则不能行此君子虽
乐乎此而其乐自是性外之乐若夫尽得一世明睿之才而以所乐乎己者教而育之以己之天觉彼之
天圣人之心深乐乎此而其乐即是性中之乐且孟子于三乐则曰王天下不与存于中天下而立则曰
所性不存分而言之固自大有间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分去
声)

  分者所得于天之全体故不以穷达而有异(语录此君子是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203-0600c.png
通圣人而言所性是说生来承受之性)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
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睟音粹见音现盎乌浪反)

  上言所性之分与所欲所乐不同此乃言其蕴也仁
义礼智性之四德也根本也生发见也睟然清和润
泽之貌盎丰厚盈溢之意施于四体谓见于动作威
仪之间也喻晓也四体不言而喻言四体不待吾言而
自能晓吾意也盖气禀清明无物欲之累则性之四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203-0600d.png
德根本于心其积之盛则发而著见于外者不待言
而无不顺也程子曰睟面盎背皆积盛致然四体不
言而喻惟有德者能之(语录仁义礼智根于心便见得四端着在心上相离不得
才有些子私意便刬断了那根便无生意譬如木根着在土上方会生其色也睟然便从那根上发出来
且性字从心见得有这心便有许多物在其中○君子气宇清明无物欲之累故合下生时这个根便着
土所以生色形见于外众人则合下生时便为气禀物欲一重隔了这个根便未着土在盖有残忍底心
便没了仁之根有顽钝底心便没了义之根有忿狠底心便没了礼之根有黑暗底心便没了智之根都
各有一重隔了而今人便只要去其气禀物欲之隔教四者之根着土而已○四体不言而喻是四体不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203-0601a.png
待命令而自如此谓手容恭不待自家教他恭而手容自然恭足容重不待自家教他重而足容自然重
○清和润泽有天象丰厚盈溢有地象四体不待吾言而自晓吾意有天不言而四时自行象所以程子
曰惟有德者能之)○此章言君子固欲其道之大行然其所
得于天者则不以是而有所加损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
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大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
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
老则仁人以为已归矣(辟去声下同大他盖反)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203-0601b.png
  己归谓己之所归馀见前篇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
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
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衣去声)

  此文王之政也一家养母鸡五母彘二也馀见前篇
(辅氏曰无此说则人往往将文王之养老只如后世尊养三老五更之礼文而已)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
养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饱不煖不饱谓之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203-0601c.png
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田谓百亩之田里谓五亩之宅树谓耕桑畜(许六反)
鸡彘也赵氏曰善养老者教导之使可以养(去声)其老
耳非家赐而人益之也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易敛皆去声)
易治也畴耕治之田也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胜音升)

  教民节俭则财用足矣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203-0601d.png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
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
民焉有不仁者乎(焉于虔反)

  水火民之所急宜其爱之而反不爱者多故也尹氏
曰言礼义生于富足民无常产则无常心矣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
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此言圣人之道大也东山盖鲁城东之高山而太山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203-0602a.png
则又高矣此言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
其小者不足观也难为水难为言犹仁不可为众
之意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此言道之有本也澜水之湍急处也明者光之体光
者明之用也观水之澜则知其源之有本矣观日月
于容光之隙无不照则知其明之有本矣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203-0602b.png
不达

  言学当以渐乃能至也成章所积者厚而文章外见
也(语录成章是做得成片段有文理可观如孝真个是做得孝成忠是真个做得忠成子贡之辨子路
之勇都是真个做得成了不是半上落下今日做得明日又休了)达者足于此而通
于彼也○此章言圣人之道大而有本学之者必以
其渐乃能进也(语录此章如诗之有比兴比者但比之以他物而 不说其事如阿兴则引物
以发其意而终说破其事也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至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此兴也观水有术必观其
澜至容光必照焉此比也流水之为物也至不成章不达此又是兴也盖人之为学须是务实乃能有进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203-0602c.png
若这里工夫欠了分毫定是要透过那不得○通曰集注意以为前两节从道上说后一节从学上说道
必有本学必有渐道愈大而本愈深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积之必有其渐为之必要其成学者之所以
至于圣人也)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孳孳勤勉之意言虽未至于圣人亦是圣人之徒也

  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

  蹠盗蹠也

  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閒也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203-0602d.png
  程子曰言间者谓相去不远所争毫未耳善与利公
私而已矣才出于善便以利言也○杨氏曰舜蹠之
相去远矣而其分乃在利善之间而已是岂可以不
谨然讲之不熟见之不明未有不以利为义者又学
者所当深察也(或问程子尝言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须寻自家稳
便处皆利心也如此则善利之间相去毫发苟辨之不明其不反以利为善者鲜矣此大学之道诚意正
心必以格物致知为先也○辅氏曰程子主敬便是为善之说又教学者以静时工夫也动静相涵敬义
两立孳孳不已则庶乎可以进乎圣人之学矣○通曰无所为而为谓之义有所为而为谓之利此所谓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203-0603a.png
利与善之间者有所为而为善虽善犹利也是故君子之于善也将为之际在明义未为之先在主敬)
或问鸡鸣而起若未接物如何为善程子曰只主于
敬便是为善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为我之为
去声)

  杨子名朱取者仅足之意取为我者仅足于为我而
已不及为人也列子称其言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
利物是也(语录庄子数称杨子恐杨氏之学如今道流修鍊之士其保啬神气虽一句话不忘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203-0603b.png
与人说只是个逍遥物外仅足其身微似义耳然不似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族上声)

  墨子名翟兼爱无所不爱也摩顶摩突(陁骨反如突陈城之突言
穿也)其顶也放至也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子莫鲁之贤人也知杨墨之失中也故度(音铎)于二者
之间而执其中近近道也权称锤也所以称物之轻
重而取中也执中而无权则胶于一定之中而不知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203-0603c.png
变是亦执一而已矣程子曰中字最难识须是默识
心通且试言一厅则中央为中一家则厅非中而堂
为中一国则堂非中而国之中为中推此类可见矣
又曰中不可执也识得则事事物物皆有自然之中
不待安排安排著则不中矣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恶为皆去声)
贼害也为我害仁兼爱害义执中者害于时中皆举
一而废百者也○此章言道之所贵者中中之所贵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203-0603d.png
者权杨氏曰禹稷三过其门而不入苟不当其可则
与墨子无异颜子在陋巷不改其乐苟不当其可则
与杨氏无异子莫执为我兼爱之中而无权乡邻有
斗而不知闭户同室有斗而不知救之是以犹执一
耳故孟子以为贼道禹稷颜回易地则皆然以其有
权也不然则是亦杨墨而已矣(语录三圣相授允执厥中与孟子所论子
莫执中者文同而意异盖精一于道心之微则无适而非中者其曰允执则非徒然而执之矣子莫之为
执中则其为我不敢为杨子之深兼爱不敢为墨翟之过而于二者之中执其一节以为中耳故由三圣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203-0604a.png
以为中则其中活由子莫以为中则其中死中之活者不待权而无不中中之死者则非学乎圣人之学
不能有以权之而常适于中也权者权衡之权言其可以称物之轻重而游移前却以适其中盖所以节
量人义之轻重而时措之非如近世所谓将以济乎仁义之穷者也程子谓子莫执中比杨墨为近而中
则不可执也当知子莫执中与舜禹汤之执中不同则知此说矣盖圣人义精仁熟非有意于执中而自
然无过不及故有执中之名而实未尝有所执也以其无时不中故又曰时中若学未至理未明而徒欲
求夫所谓中者而执之则所谓中者果何形状而可执也殆愈执而愈失矣子莫是也既不识中乃慕夫
时中者而欲随时以为中吾恐其失之弥远未必不流而为小人之无忌惮也中庸但言择善而不言择
中其曰择乎中庸亦必继之曰得一善岂不以善端可求而中体难识乎夫惟明善则中可得而识矣○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203-0604b.png
通曰吾儒亦有所谓中所谓一但吾儒之中也随时以取中异端之中也执中而无权吾儒之一也一以
贯万异端之一也一而废百)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
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
口腹为饥渴所害故于饮食不暇择而夫其正味人
心为贫贱所害故于富贵不暇择而失其正理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人能不以贫贱之故而动其心则过人远矣(通曰人心亦皆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203-0604c.png
有害众人所同也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吾人所独也人而不如众人之害其心则过于众人远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介有分辨之意(辅氏曰介有分辨之意如此则与界限之界同凡事各有界限甚分明不
可踰越)柳下惠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不怨阨穷不
闵直道事人至于三黜是其介也○此章言柳下惠
和而不流与孔子论夷齐不念旧恶意正相类皆圣
贤微显阐幽之意也(辅氏曰程子论孔子于夷齐之清却言其不念旧恶以为微显
阐幽之意故集注亦以孟子此说为发明下惠之和而不流○通曰人皆知夷齐之清而不知夷齐之清
孟子通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203-0604d.png
而有量人皆知柳下惠之和而不知惠之和而不流孔孟之言皆阐幽之意也微显是带过说)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
弃井也(辟读作譬轫音刃与仞同)

  八尺为仞言凿井虽深然未及泉而止犹为自弃其
井也○吕侍讲曰仁不如尧孝不如舜学不如孔子
终未入于圣人之域终未至于天道未免为半涂而
废自弃前功也(侍讲名希哲字源明河南人○通曰当与论语譬如为山一章通看故集
注于彼曰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于此则曰平涂而废自弃前功也学问垂成而不至于成者可为戒矣)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203-0605a.png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尧舜天性浑全不假修习汤武修身体道以复其性
五霸则假借仁义之名以求济其贪欲之私耳(语录性是
自然有㡳身是从身上做得来底汤武固皆身之但细观其书汤身之之功恐更精密如汤誓与牧誓数
桀纣之罪词气亦不同史记但书汤放桀而死书武王则遂斩纣头县之白旗又曰汤有惭德如武王恐
未必有此意也)

  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恶平声)

  归还也有实有也言窃其名以终身而不自知其非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203-0605b.png
真有或曰盖叹世人莫觉其伪者亦通旧说久假不
归即为真有则误矣○尹氏曰性之者与道一也身
之者履之也及其成功则一也五霸则假之而已是
以功烈如彼其卑也(语录恶知二字为五霸设也辅氏曰注云窃其名以终身不
自知其非真有凡假之者无不然其初不过以之欺久而其终遂至以之自欺○通曰性之者自然而然
身之者当然而然假之者似然而实不然自然者所性而有当然者能复其有似然者不自知其非真有)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
悦太田贤又反之民大悦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203-0605c.png
  予不狎于不顺太甲篇文狎习见也不顺言太甲所
为不顺义理也馀见前篇

  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与平声)孟子曰
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伊尹之志公天下以为心而无一毫之私者也(觉轩蔡氏
曰孟子此两章不惟见伊尹之心如青天白日而百世之下奸臣乱贼亦无所逃其罪矣而则可之辞亦
见处变仅可之意而非正法也○辅氏曰公天下以为心谓合天下之心以为心而在我无一毫适莫之
私意也然此岂一朝夕勉强而能哉非道全德备其素行有以信于人至诚有以通于天者不能也○通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203-0605d.png
曰孟子二语是以伊尹之心绝后世乱臣之心集注二语是以天地之心发伊尹为臣之心)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
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
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餐七丹反)

  诗魏国风伐檀之篇素空也无功而食禄谓之素餐
此与告陈相彭更之意同(通曰君子之学皆有用之学故不特用之有益于人
虽未用亦末尝无益于人之国)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垫丁念反)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203-0606a.png
  垫齐王之子也上则公卿大夫下则农工商贾皆有
所事而士居其閒独无所事故王子问之也

  孟子曰尚志

  尚高尚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士既未得行公卿大夫
之道又不当为农工商贾之业则高尚其志而已

  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
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
义大夫之事备矣(恶平声)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203-0606b.png
  非仁非义之事虽小不为而所居所由无不在于仁
义此士所以尚其志也大人谓公卿大夫言士虽未
得大人之位而其志如此则大人之事体用已全若
小人之事则固非所当为也(语录志字与父在观其志之志同善未见于所
行方见于所存也○辅氏曰仁体也义用也大人之事体用已全得时得位则举而措之耳○通曰孟子
两尚字皆为士而言然尚友之尚又自尚志而来立志不高则其取友亦必不高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
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203-0606c.png
者信其大者奚可哉(舍音舍食音嗣)

  仲子陈仲子也言仲子设若非义而与之齐国必不
肯受齐人皆信其贤然此但小廉耳其辟兄离母不
食君禄无人道之大伦罪莫大焉岂可以小廉信其
大节而遂以为贤哉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桃应孟子弟子也其意以为舜虽爱父而不可以私
害公皋陶虽执法而不可以刑天子之父故设此问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203-0606d.png
以观圣贤用心之所极非以为真有此事也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言皋陶之心知有法而已不知有天子之父也

  然则舜不禁与(与平声)

  桃应问也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夫音扶恶平声)

  言皋陶之法有所传受非所敢私虽天子之命亦不
得而废之也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203-0607a.png
  然则舜如之何

  桃应问也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
身䜣然乐而忘天下(蹝音徙䜣与欣同乐音洛)

  蹝草履也遵循也言舜之心知有父而已不知有天
下也孟子尝言舜视天下犹草芥而惟顺于父母可
以解忧与此意互相发○此章言为士者但知有法
而不知天子父之为尊为子者但知有父而不知天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203-0607b.png
下之为大盖其所以为心者莫非天理之极人伦之
至学者察此而有得焉则不待较计论量而天下无
难处之事矣(通曰皋陶则但知有天子之法而不知有天子之父天理也君臣人伦之至也
舜但知有父而不知有天下天理也父子人伦之至也或曰是虽设辞然皋陶既执之舜乌得而窃之南
轩先生曰皋陶既执瞽瞍于前而使舜得以申其窃负之义于后是乃天理时中全夫君臣父子之伦者
也微孟子孰能推之)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
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夫音扶与平声)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203-0607c.png
  范齐邑居谓所处 (声下同)之位养奉养(去声)也言人之居
处所系甚大王子亦人子耳特以所居不同故所养
不同而其气体有异也

  孟子曰

  张邹皆云羡(延面反)文也(张敬夫邹志完)

  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
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

  广居见前篇尹氏曰睟然见于面盎于背居天下之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203-0607d.png
广居者然也

  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
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呼去声)

  垤泽宋城门名也孟子又引此事为證(语录问孟子先言居移气
养移体后却只论居曰有是居则有是养居公卿有公卿底奉养居贫贱有贫贱底奉养○通曰居天下
之广居孟子凡两言之一为仪秦气势之盛而言一为王子气体之异而言然则举凡外物之大无有大
于吾心之仁者矣)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食音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203-0608a.png
嗣畜许六反)

  交接也畜养也兽谓犬马之属

  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

  将犹奉也诗曰承筐是将程子曰恭敬虽因威仪币
帛而后发见然币之未将时已有此恭敬之心非因
币帛而后有也

  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此言当时诸侯之待贤者特以币帛为恭而而无其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203-0608b.png
实也拘留也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人之有形有色无不各有自然之理所谓天性也践
如践言之践盖众人有是形而不能尽其理故无以
践其形惟圣人有是形而又能尽其理后可可以践
其形而无歉(苦忝反)也○程子曰此言圣人尽得人道
而能充其形也盖人得天地之正气而生与万物不
同既为人须尽得人理然后称其名众人有之而不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203-0608c.png
知贤人践之而未尽能充其形惟圣人也杨氏曰天
生蒸民有物有则物者形色也则者性也各尽其则
则可以践形矣(语录形是耳目口鼻之类色如一颦一笑皆有至理践形而独不言色有
此形即有此色言形则色在其中矣性即理之谓也众人有是形而不能全其形之理故有形虽人而心
实禽兽是不足以践其形矣惟圣人能全其形之理故可以践其形也○潜室陈氏曰或问孟子曰形色
天性也告子曰食色性也二者之分如何曰形色为性是引形气入道理中来食色为性是逐道理出形
气外去霄壤之分又曰学未至于圣人则于性分道理末免亏欠才于性分有亏欠即是空此形色不能
充践满足也○通曰形色天性众人皆有之今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岂众人皆有所不可哉西铭曰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0203-0608d.png
践形惟肖者也盖人之赋形与物不同圆颅本自肖天方趾本自肖地貌言视听思本自肖五行能践之
可为克肖之子不能践则为天之不肖子矣何者形色之中无非天理圣人能尽人之理故可践人之形
而无愧于为人众人于理有一之未尽则于形有一之未践是名为人而实有愧矣须看集注无歉二字
便见得孟子一可字)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己犹止也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
之孝弟而已矣(紾之忍反)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203-0609a.png
  紾戾也教之以孝弟之道则彼当自知兄之不可紾
而丧之不可短矣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
之怀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所谓教之以孝
弟者如此盖示之以至情之不能已者非强(上声)之也

  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
此者何如也(为去声)

  陈氏曰王子所生之母死厌于嫡母而不敢终丧其
传为请于王欲使得行数月之丧也时又适有此事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0203-0609b.png
丑问如此者是非何如按仪礼公子为其母练冠麻
衣縓(取绢反)(俞绢反)既葬除之疑当时此礼已废或既
葬而未忍即除故请之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
禁而弗为者也(夫音扶)

  言王子欲终丧而不可得其傅为请虽止得加一日
犹胜不加我前所讥乃谓夫莫之禁而自不为者耳
○此章言三年通丧天经地义不容私意有所短长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0203-0609c.png
示之至情则不肖者有以企而及之矣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下文五者盖因人品高下或相去远近先后之不同

  有如时雨化之者

  时雨及时之雨也草木之生播种封植人力已至而
未能自化所少者雨露之滋耳及此时而雨之则其
化速矣教人之妙亦由是也若孔子之于颜曾是已
(语录时雨化者不先不后适当其时而已曰他地位已道因而发之孔子告颜子以博文约礼告曾子以
孟子通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0203-0609d.png
一贯此所谓时雨化之者)

  有成德者有达财者

  财与材同此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成德如孔子
之于冉闵达财如孔子之于由赐

  有答问者

  就所问而答之若孔孟之于樊迟万章也(辅氏曰樊迟之粗鄙
万章之浅率孔孟皆必俟其问而后告教之是也)

  有私淑艾者(艾音乂)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0203-0610a.png
  私窃也淑善也艾治人或不能及门受业但闻君子
之道于人而窃以善治其身是亦君子教诲之所及
若孔孟之于陈亢夷之是也孟子亦曰予未得为孔
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语录艾芟草也自艾淑艾皆有斩绝自新之意惩艾创艾
亦取诸此)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通曰孔门四科颜渊冉闵皆以德行称孟子五教集注则以夫子之于冉闵为成德而颜曾为时雨化之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0203-0610b.png
何也盖自颜曾以下皆在夫子教之之中而颜曾二子独得夫子化之之妙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几音机)孟子曰大匠不
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为去声彀古候反率音律)
彀率弯弓之限也言教人者皆有不可易之法不容
自贬以徇学者之不能也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引引弓也发发矢也跃如如踊跃而出也因上文彀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0203-0610c.png
率而言君子教人但授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
之妙如射者之引弓而不发矢然其所不告者已如
踊跃而见于前矣中者无过不及之谓中道而立言
其非难非易能者从之言学者当自勉也○此章言
道有定体教有成法卑不可抗高不可贬语不能显
默不能藏(语录引而不发谓渐启其端而不见其说跃如谓义理昭著如有物跃然于心目之
前是道理活泼泼地发出在面前如由中跃出须知得是个甚么是怎生地不发又是甚么物事跃在面
前虽是耸起这心与他看教此心精一无些子夹杂方见得他那精微妙处道理散在天下事物之间圣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0203-0610d.png
贤也不是不说然也全说不得自是那妙处不容说然虽不说只才拨动那头了时那个物事自跌落在
面前如张弓十分满而不发箭虽不发箭然已知得真个是中这物事了○通曰道有定体故卑不可抗
高不可贬是之谓中道而立教有成法故语不能显默不能藏而在乎人之能者从之默不能藏四字最
要体认盖君子教人但授之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之以得之之妙是默而其所不告者已如踊跃而见于
前是不能藏)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殉如殉葬之殉以死随物之名也身出则道在必行
道屈则身在必退以死相从而不离也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0203-0611a.png
  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以道从人妾妇之道(通曰道非身外物故以死相从而不离若以道殉人则
可离矣可离则为外物而非吾身固有之道矣)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更平
声)

  赵氏曰滕更滕君之弟来学者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
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长上声)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2b 页 WYG0203-0611b.png
  赵氏曰二谓挟贵挟贤也○尹氏曰有所挟则受道
之心不专所以不答也○此言君子虽诲人不倦又
恶(去声)夫(平声)意之不诚者(通曰君子之心诚于教人而受教者之心不诚则亦君子
所不答也)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
所不薄也

  已止也不可止谓所不得不为者也所厚所当厚
也此言不及者之弊(语录厚薄是以家对国言之又曰所厚者谓父子兄弟骨肉之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0203-0611c.png
恩理之所当然而人之不能已者)

  其进锐者其退速

  进锐者用心太过其气易衰故退速○三者之弊理
势必然虽过不及之不同然卒同归于废弛(熊氏曰前二句
则见之处事接物之閒后一句则本于立心讲学之际○通曰前二者是当用心而不用心之弊后一者
是又过用其心者之弊不用其心固宜废弛过用其心者亦同归于废弛过犹不及故也)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
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0203-0611d.png
  物谓禽兽草木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程子曰
仁推已及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民则可于物
则不可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言之则有序杨氏曰
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无差等所谓理一而分殊者
也尹氏曰何以有是差等一本故也无伪也(真氏曰凡生于
天壤之间莫非天地之子而吾之同气者也是以谓理一然亲者吾之同体民者吾之同类而物则异类
矣是之谓分殊以其理一故仁爱之心无不遍以其分殊故仁爱之施则有差○通曰观西铭可以知理
一而分殊观太极图可以知一本而无伪)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4a 页 WYG0203-0612a.png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
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物也尧舜之
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知者之知并去声)

  知者固无不知然常以所当务者为急则事无不治
而其为知也大矣仁者固无不爱然常急于亲贤则
恩无不洽而其为仁也博矣

  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
是之谓不知务(饭扶晚反歠昌悦反)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4b 页 WYG0203-0612b.png
  三年之丧服之重者也缌麻三月小功五月服之轻
者也察致详也放饭大饭流歠长歠不敬之大者也
齿决齧断乾肉不敬之小者也问讲求之意○此章
言君子之于道识其全体则心不狭知所先后则事
有序丰氏曰智不急于先务虽遍知人之所知遍能
人之所能徒弊精神而无益于天下之治矣仁不急
于亲贤虽有仁民爱物之心小人在位无由下达聪
明日蔽于上而恶政日加于下此孟子所谓不知务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5a 页 WYG0203-0612c.png
也(通曰通书爱曰仁通曰智由其用以原其体也此曰智者无不知仁者无不爱由其体以究其用也
集注之意以为识智之全体则其用宜无所不知识仁之全体则其用宜无所不爱然智之用有当务之
为息仁之用当急亲贤之为务故不识其全体者知之不周爱之不广狭用其心者也不知所先后则知
之虽周而精神弊于无用爱之欲广而德泽壅于下流泛用其心者也辅氏以为识其全体是言仁知所
先后则为智非集注意矣)



孟子通卷十三 第 45b 页 WYG0203-0612d.png


















  孟子通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