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卷七 第 1a 页 WYG0203-02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通卷七 元 胡炳文 撰
朱子集注
子路第十三
凡三十章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
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语录先是率他劳是为他勤劳○饶氏曰集注以先
论语通卷七 第 1b 页 WYG0203-0284b.png
之为先其行劳之为劳其事是又分政之本末而言行者政之本孝弟忠信之类是也事者政之末农畋
师役之类是也行与事虽是分说其实是政里面事)
请益曰无倦
吴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
程子曰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请益则曰无倦
而己未尝复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饶氏曰大凡事使人为之则易
身亲为之则惮其难先之劳之皆是不便于己底事所以易倦故夫子以无倦勉之况子路勇者易得始
勤终怠尤不容不告之以此○冯氏曰樊迟问仁知而复有请则告之以其暗弱进之也子路问政而复
论语通卷七 第 2a 页 WYG0203-0285a.png
有请则无他说焉以其兼人抑之也○通曰子张子路问政皆告以无倦者子张堂堂子路行行皆易锐
于始而怠于终故皆以此告之子张少诚心故又加之以忠)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有司众职也宰兼众职然事必先之于彼而后考其
成功则己不劳而事毕举矣(语录先有司而后纲纪立而责有所归○凡为
政随其大小各自有有司须先教他理会自家方可要其成)过失误也大者于事
或有所害不得不惩小者赦之则刑不滥而人心悦
矣贤有德者才有能者举而用之则有司皆得其人
论语通卷七 第 2b 页 WYG0203-0285b.png
而政益修矣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仲弓虑无以尽知一时之贤才故孔子告之以此程
子曰人各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仲弓曰焉知贤
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
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
一心可以丧(去声)邦只在公私之间(去声)尔(语录仲弓只缘见识未极
论语通卷七 第 3a 页 WYG0203-0285c.png
其开阔故如此人之心量本自大缘私故小蔽固之极则可以丧邦矣○饶氏曰仲弓之心不如圣人之
心广仲弓以自己聪明为聪明故有焉知贤才之问圣人则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故说举尔所知尔所
不知人其舍诸如仲弓之言则局于所知之有限如圣人之言则未尝求以尽知自无往而不知虽合天
下之贤才举而用之可也○王氏曰谓一蔽于小其害或至于此而不难故极言之以警学者○齐氏曰
孔子使之举其所知而人举其所不知盖尧举一舜而得十六舜舜举一禹而得九禹之心也推此以宰
天下可也况一家乎○晁氏曰是时鲁之侵官滥刑贤才废弃皆季氏之所为也仲弓不患有司之难为
先小过之未可赦独患贤才之不知仲弓真可以南面哉)范氏曰不先有司则
君行臣职矣不赦小过则下无全人矣不举贤才则
论语通卷七 第 3b 页 WYG0203-0285d.png
百职废矣失此三者不可以为季氏宰况天下乎(苏氏
曰有司既立则责有所归然当赦其小过则贤才可得而举也惟庸人与奸人为无小过张禹胡广李林
甫卢把是也若小过不赦则贤者避罪不暇而此等出矣○吴氏曰仲弓子贡子路冉有皆事季氏仲弓
子贡夫子未尝责之子路之责又不若冉有之甚此可以见其优劣矣惜乎四子不能如闵子之辞而闵
子又不若颜子之贤而康子不得而知也嗟乎若渊骞者其孔门之超绝者乎○曾氏曰季氏以闵子宰
费又以仲弓子路冉有为宰皆取诸孔门德行政事之科亦可谓得人矣然闵子独去之而不顾此其所
以为颜闵欤○通曰先有司则于众目不必屑舜之临下以简也赦小过则使众人皆得以自新舜之御
众以宽也举贤才而合众人之知以为知舜之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夫子此数语虽舜之治天下亦
论语通卷七 第 4a 页 WYG0203-0286a.png
不外此而况仲弓之为宰者乎)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卫君谓出公辄也是时鲁哀公之六年孔子自楚反
乎卫
子曰必也正名乎
是时出公不父其父而祢其祖名实紊矣故孔子以
正名为先谢氏曰正名虽为卫君而言然为政之道
皆当以此为先(齐氏曰祖非祢也而祢之父非雠也而雠之无父之人非君也而君之名
论语通卷七 第 4b 页 WYG0203-0286b.png
不正孰大于是○王氏曰圣人用权未易窥测此但言卫国之政莫先于正名必不肯北面无父之人也)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迂谓远于事情言非今日之急务也(冯氏曰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
名今夫子正名之论盖不谓辄也是时辄已立十二年矣子路之所谓迂者盖右辄也)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野谓鄙俗责其不能阙疑而率尔妄对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杨氏曰名不当其实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无以考
论语通卷七 第 5a 页 WYG0203-0286c.png
实而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
范氏曰事得其序之谓礼物得其和之谓乐事不成
则无序而不和故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施之政事
皆失其道故刑罚不中(语录事不成是粗说那事做不成礼乐不兴是和那理也
没了事只是说他做出底礼乐却是那事底理大凡事须要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事若不成则礼乐无安
顿处礼乐不兴则无序不和刑罚安得不颠倒○吴氏曰此礼乐非玉帛钟鼓之谓事得其理之谓礼物
论语通卷七 第 5b 页 WYG0203-0286d.png
得其和之谓乐事事物物得其理而后和名不正言不顺则事物之间颠倒乖戾礼乐何由而起乎事失
其理而不和故庆赏刑威无一中节独言刑罚者赏过则滥利及小人刑过则淫祸及君子举其害之重
者言之刑罚所及未必不善之人则民莫知趋避之路矣将安所置其手足乎自名之不正推而至于民
无所措其手足圣人洞烛事情深达治体如此)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
所苟而已矣
程子曰名实相须一事苟则其馀皆苟矣(语录子以兵拒父以
父为贼是多少不顺其何以为国何以临民礼乐如何而兴刑罚如何而中程子所谓一事苟则其馀皆
论语通卷七 第 6a 页 WYG0203-0287a.png
苟正谓此也○冯氏曰自古礼乐刑政之不治未有不由于苟者也○吴氏曰名不正以下反说名之必
可言言之必可行二句又正说有此二句则事成而礼乐兴刑罚中矣夫子虽次第言之然礼乐非外事
而刑罚无非事也庆赏者嘉善之事刑罚者惩恶之事也必谓事事当然一事不然非必也凡事皆有名
不可不正亦不特卫辄父子为然)○胡氏曰卫世子蒯聩耻其母南
子之淫乱欲杀之不果而出奔灵公欲立公子郢郢
辞公卒夫人立之又辞乃立蒯聩之子辄以拒蒯聩
夫蒯聩欲杀母得罪于父而辄据国以拒父皆无父
之人也其不可有国也明矣夫子为政而以正名为
论语通卷七 第 6b 页 WYG0203-0287b.png
先必将具其事之本末告诸天王请于方伯命公子
郢而立之则人伦正天理得名正言顺而事成矣夫
子告之之详如此而子路终不喻也故事辄不去卒
死其难徒知食焉不避其难之为义而不知食
辄之食为非义也(文集胡氏之言乃圣人大用之全体但其间曲折之微圣人必须更
有随宜裁制处○语录胡氏只是论孔子为政正名合当如此设若卫君辄用孔子孔子既为之臣而为
政则此说亦可通否曰圣人必不肯北面无父之人若辄有意改过迁善则孔子须先与断约如此做方
与他做若辄不能然则孔子决不为之臣矣○饶氏曰集注引胡氏之说盖以其辞严义正可为万世纲
论语通卷七 第 7a 页 WYG0203-0287c.png
常作主乱臣贼子知所警惧故特著之若真欲行此须是孔子为卫世卿而有权力当灵公初死辄未立
之时为之则可○通曰正名之说虽为卫君而发然为政之道皆当以正名为先此固为政之大经也特
孔子欲为之于卫必有权焉非后之人所能测识则亦非可得而拟议也按胡氏之说以为当立郢或曰
使蒯聩果欲杀其母则于义当绝春秋必以庄元年不书姜氏之例书之矣今晋纳蒯聩春秋之书一则
曰世子二则曰世子左氏之说未可尽信也必也正名是欲正蒯聩世子之名也正蒯聩与辄父子之名
也二说未知孰是姑书之以俟知者)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
老圃
论语通卷七 第 7b 页 WYG0203-0287d.png
种五榖曰稼种蔬菜曰圃(冯氏曰周官闾师任农以耕事任圃以树事术业有
专攻稼圃亦各有业不通习也而谓圣人兼通之乎善乎韩退之之言曰圣贤之能多农马之智专故也)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小人谓细民孟子所谓小人之事者也(语录役智力于农圃内不
足以成已外不足以治人是济甚事)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
矣焉用稼
论语通卷七 第 8a 页 WYG0203-0288a.png
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情诚实也敬服
用情盖各以其类而应也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
背者○杨氏曰樊须游圣人之门而问稼圃志则陋
矣辞而辟之可也待其出而后言其非何也盖于其
问也自谓农圃之不如则拒之者至矣须之学疑不
至此而不能问不能以三隅反矣故不复及其既出
则惧其终不喻也求老农老圃而学焉则其失愈远
矣故复言之使知前所言者意有在也(黄氏曰夫子多能鄙事则
论语通卷七 第 8b 页 WYG0203-0288b.png
稼圃亦当知之樊迟请学者请学于夫子也故夫子以吾不如告之若贫而为农之事事亦未为遇者樊
迟之志岂亦有为许行之说者而慕之欤故夫子以大人之事告之○通曰樊迟问仁智者三至于问崇
德修慝辨惑夫子善之此所问稼圃必有入以墨翟师禹稼穑之说者此夫子所以小之)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专独也诗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
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和平长于风喻故诵之者必
达于政而能言也○程子曰穷经将以致用也世之
论语通卷七 第 9a 页 WYG0203-0288c.png
诵诗者果能从政而专对乎然则其所学者章句之
末耳此学者之大患也(洪氏曰春秋之大夫多以诗专对古之学诗者盖如此○
冯氏曰读书必明其理明理必达诸用读书而不明其理记诵之末学也明理而不达诸用章句之腐儒
也子删诗在晚年而平日两言诗三百则知子之删去者无几特釐正之以系于风雅颂之末云尔○黄
氏曰诗三百篇人未有不读者亦视其所以读之者何如尔○饶氏曰诗之作本乎人情人情有好有恶
读诗而有得则知人情之所好者在甚处所恶者在甚处得之于心施之于政则必能顺民之所好而违
其所恶其政无不善矣是之谓达诗之言辞多婉曲讽喻而不直致使者所以传国君之命措辞最为难
事才委靡则流于削弱而取侮于人才刚直则又恐激怒而贻祸于国若使于四方而能善其辞命婉正
论语通卷七 第 9b 页 WYG0203-0288d.png
得体不辱君命非诵诗而有得于诗人命辞之体者不能也古者遣使有正有介正使不能答则介使助
之如正自能致辞不假众介之助是谓能专对远与专对非诵诗时便思量要得恁地但诵诗而有所得
则自然有此效验○齐氏曰诵之而有达于本国之政如鲁昭公诵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而国无政不用
善以自取谪于天不能专对于四方如宋华定聘为赋蓼萧而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
福之不受其与不诵何以异○吴氏曰夫子尝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盖诵诗得其要则虽一
言而有馀昧其用则虽多言而不足○通曰习温柔敦厚之教者必能为慈祥岂弟之政必能为温厚和
平之言要之三百篇固多易三百八十四爻书五十八篇礼三千三百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皆多也
穷经而不能致用皆多而无益者也举诗以例其馀尔)
论语通卷七 第 10a 页 WYG0203-0289a.png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鲁周公之后卫康叔之后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
政亦相似故孔子叹之(苏氏曰是岁鲁哀公七年卫出公五年也卫之政父不父
子不子鲁之政君不君臣不臣卒之哀公孙于邾而死于越出公奔宋而亦死于越其不相远如此)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
矣富有曰苟美矣
公子荆卫大夫苟聊且粗略之意合聚也完备也言
论语通卷七 第 10b 页 WYG0203-0289b.png
其循序而有节不以欲速尽美累其心 杨氏曰务
为全美则累物而骄吝之心生公子荆皆曰苟而己
则不以外物为心其欲易足故也(语录常人居室不极其华丽则全不
理会子荆自合而完完而美循循有序而又皆曰苟而己初不以此累其心在圣人德盛此等事皆能化
了不足言在公子荆能如此故圣人称之○长乐陈氏曰士庶之家多循理世禄之家多怙侈其势然也
荆为卫之公子善于居室而其心未始有累焉此季札所以谓之君子也 胡仁仲曰荆善居室子何取
焉以其心不婴于物可以为法也夫人之生于世用物以成其生耳其久能几何世之驰骛之不反也○
冯氏曰子于子路之言则戒其苟于卫公子荆之居室则善其苟各有攸当也○通曰得深则见诱之小
论语通卷七 第 11a 页 WYG0203-0289c.png
内重则见外之轻盖君子之心天下无一物足以动之者而况区区一室中之有哉夫子言之以其为卫
之公子则可嘉尔)
○子适卫冉有仆
仆御车也
子曰庶矣哉
庶众也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
论语通卷七 第 11b 页 WYG0203-0289d.png
(饶氏曰田是所耕之田孟子所谓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是也里是所居之地孟子所谓五亩之宅树墙下
以桑是也田出谷粟里出布帛有谷粟则不饥有布帛则不寒二者富之之道)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
○胡氏曰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以三事然自三
代之后能举此职者百无一二汉之文明唐之太宗
亦云庶且富矣西京之教无闻焉明帝尊师重傅临
雍拜老宗戚子弟莫不受学唐太宗大召名
论语通卷七 第 12a 页 WYG0203-0290a.png
儒增广生员教亦至矣然而未知所以教也
三代之教天子公卿躬行于上言行政事皆可师法
彼二君者其能然乎(郑舜举曰当是时干戈相寻生齿凋丧唯卫之民稍庶孔子故
喜而叹之子往反于卫者五岂非以其国有其本犹可以有为乎惜乎灵公卒不用之也○通曰富之教
之君子责也三代以后井田之法废民自为贫富而富之之柄不在于君皇极之道隳民无所标准而教
之之本不在于君此集注所以始于制田里而末则及于三代之所以教也)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期月谓周一岁之月也可者仅辞言纲纪布也有成
论语通卷七 第 12b 页 WYG0203-0290b.png
治功成也○尹氏曰孔子叹当时莫能用己也故云
然愚按史记此盖为卫灵公不能用而发(张氏曰期月而大纲
立三年而治功成然三年之所以成者即其期月所立之规模也充而已矣○洪氏曰周官考群吏之治
有岁终者有三年者夫子故以此为断○叶少蕴曰因卫不用己而言又论善人王者之功此书之所记
先后初无序亦有一时之言而并记之者若此编是也所谓用我者非尝试而使之也举国委己而听之
者定公以夫子为中都宰一年而四方则之夹谷之会摄行相礼齐人遂归鲁侵疆及为司寇粥羔豚弗
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每用辄效如此况季国而听之至于三年之久哉○通曰夫子言冇用我者二一
为卫不能用一为鲁不能用即此亦可见鲁卫之政兄弟矣)
论语通卷七 第 13a 页 WYG0203-0290c.png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
也
为邦百年言相继而久也胜残化残暴之人使不为
恶也去杀谓民化于善可以不用刑杀也盖古有是
言而夫子称之程子曰汉自高惠至于文景黎民醇
厚几致刑措庶乎其近之矣○尹氏曰胜残去杀不
为恶而己善人之功如是若夫圣人则不待百年其
化亦不止此(饶氏曰胜残是我之善化足以胜其残暴去杀是民无极恶大罪可以不用大
论语通卷七 第 13b 页 WYG0203-0290d.png
辟之刑惟其能胜残所以可去杀谓之亦可者微寓不足之意似有未能必其残果尽胜杀果尽去之意
盖亦所谓几致刑措者也善人力量其极功只到得此地位以上更去不得○吴氏曰善人教民为邦不
践迹虽许之而皆有未足之意当合观之○通曰可欲之谓善视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之神等
级甚远故圣人之用一年如此三年如此善人之功百年仅能如此)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也三十年为一世仁谓教化
浃也程子曰周自文武至于成王而后礼乐兴即其
效也(或问所谓仁者以其天理流行融液㓊彻而无一物之不体也举一世而言固无一人之不然
论语通卷七 第 14a 页 WYG0203-0291a.png
即一人而言又无一事之不然也求之诗书惟成康之世为足以当之○饶氏曰此仁字是教化浃洽无
一人不贯彻底意思与他仁字不同盖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须是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使其
化薰蒸透彻融液周遍以至于四海之内无一人不归于善如人一身之间生意贯彻四肢百骸无少痿
痹相似故谓之仁)○或问三年必世迟速不同何也程子曰
三年有成谓法度纪纲有成而化行也渐民以仁
摩民以义使之浃于肌肤沦于骨髓而礼乐可兴所
谓仁也此非积久何以能致(张氏曰使民皆由于仁非仁心涵养之深仁政
薰陶之久莫能然也此则非善人之所能及也○通曰胜残去杀者如能去人之疾而使之不至于死者
论语通卷七 第 14b 页 WYG0203-0291b.png
也仁则如人元气浑全而自无所谓疾者也天下无一人非天理之融彻无一处非生意之流通故曰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
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
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冉有时为季氏宰朝季氏之私朝也(冯氏曰臣见君曰朝故其廷谓
之朝廷季氏专鲁之政其臣之见季氏亦曰朝僭礼之称也)晏晚也政国政事家
事(长乐陈氏曰礼云政行则事成孟子云发于其政害于其事盖行于上者谓之政通于下者谓之事
论语通卷七 第 15a 页 WYG0203-0291c.png
吴氏曰政事泛言之则通别言之则大曰政小曰事公朝之事曰政私家之事曰事)以用也礼
大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政是时季氏专鲁其
于国政盖有不与同列议于公朝而独与家臣谋于
私室者故夫子为不知者而言此必季氏之家事耳
若是国政我尝为大夫虽不见用犹当与闻今既不
闻则是非国政也语意与魏徵献陵之对略相似其
所以正名分抑季氏而教冉有之意深矣(吴氏曰以夫子此语
推之意古者大夫虽致仕国有大政亦必与之共谋盖询黄发之意若小事则不必然尔冉有相季氏无
论语通卷七 第 15b 页 WYG0203-0291d.png
能改于其德故夫子因其有政之语而深讥之可谓微而显婉而严矣夫子哀公十一年冬反鲁年六十
九明年为告老之年左传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赋康子使冉求问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盖至是不复以
告矣○通曰集注以为语意与魏徵献陵之对略相似然唐太宗文德皇后既葬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
陵及闻魏徵献陵之对即泣为毁观此太宗所以不失为唐之贤君也季氏岂不闻夫子事与政之语而
卒不能毁私朝此康子所以不得为鲁之贤大夫也)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
若是其几也
几期也诗曰如几如式言一言之间未可以
论语通卷七 第 16a 页 WYG0203-0292a.png
如此而必期其效(胡氏曰诗几音机此失音也旧说或以为近或以为微近与不几乎
之义同与若是其几之几不协微则其文义皆不可读故不可从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当时有此言也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因此言而知为君难则必战战兢兢临深履薄而无
一事之敢忽然则此言也岂不可以必期于兴邦乎
为定公言故不及臣也
论语通卷七 第 16b 页 WYG0203-0292b.png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丧去声下同乐
音洛)
言他无所乐惟乐此耳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
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范氏曰言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不至于耳君日骄
而臣日谄未有不丧邦者也○谢氏曰知为君之难
论语通卷七 第 17a 页 WYG0203-0292c.png
则必敬谨以持之惟其言而莫予违则谗谄面谀之
人至矣邦未必遽兴丧也而兴丧之源分于此然此
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胡氏曰谢氏说邦未必兴丧则似以几训近又
曰兴丧之源分于此非识微者不足以知之则又似以几训微终取之者岂以其大旨有所发明欤○饶
氏曰圣人说话直是平无些子高低谓一言而便能兴邦固不可谓一言不可以兴邦亦不可谓一言而
便能丧邦固不可谓一言不可以丧邦亦不可又如唯其言而莫予违固不是然善而莫之违犹自可故
又分两股说一轻一重之间斟酌剂量不令分毫有偏○吴氏曰按定公固庸君然此问亦非无意于兴
邦者夫子对辞虽缓而历代兴亡之故常必由之使定公知为之难而日求逆耳之言以自辅转移鲁国
论语通卷七 第 17b 页 WYG0203-0292d.png
是必有道惜乎徒问而不能行也○通曰有以一字为一言者如子贡问终身行之之一言而夫子答以
恕之一字是也有以一句为一言者如此章兴邦之一言则为君难丧邦之一言则惟其言而莫予违是
也一言甚 而有关于丧兴者甚大其 也固可忽哉)
○叶公问政
音义并见第七篇
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被其泽则悦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悦而后远者来
也(吴氏曰孔子世家孔子如陈及叶按左传哀公四年楚谋北方叶公致蔡于负函十六年白公乱叶
论语通卷七 第 18a 页 WYG0203-0293a.png
公在蔡杜曰蔡迁州来楚并其地叶公与夫子问答疑在蔡非在叶也或曰此章言其效而不言所以致
之何也曰叶公楚名臣或不待赘言使其再问夫子必更有说夫子入楚接舆辈交议之叶公虽能问而
不能相与反复也岂不惜夫)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
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莒父鲁邑名欲事之速成则急遽无序而反不达见
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饶氏曰见小与欲速
相因才要速成便是只见得目前小小利便处所以急要收效若是胸中有远大底规模自然是急不得
论语通卷七 第 18b 页 WYG0203-0293b.png
○通曰先是集注尝记谢氏曰子夏于远者大者或昧焉盖惟昧其远者故欲速求一时之近功而远者
有所不能达惟昧其大者故但见一时之小利而大者有所不能成)○程子曰子张问
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夏问政子曰无欲速
无见小利子张常过高而未仁子夏之病常在近小
故各以切己之事告之(胡明仲曰圣人之言虽救子夏之失然天下后世皆可为
法两汉以来为政者皆未免欲速小利之病也)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论语通卷七 第 19a 页 WYG0203-0293c.png
直躬直身而行者有因而盗之曰攘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
其中矣
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
中○谢氏曰顺理为直父不为子隐子不为父隐于
理顺邪瞽瞍杀人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当是时
爱亲之心胜其于直不直何暇计哉(冯氏曰人之生也直盖天理也
顺理为直未有逆天理而可为直者楚在南服沦于夷狄无有讲学求直躬而至于无父其过乃如此○
论语通卷七 第 19b 页 WYG0203-0293d.png
饶氏曰父子主恩于理亦当相隐于情亦当相隐故只是顺天理合人情而直在其中若是父子相證则
天理人情两有所乖何取其为直集注顺理为直是说理爱亲之心胜是说情○齐氏曰直之名小不孝
之罪大圣人权衡于二者之间故宁父子相隐而有不直之名不忍父子相讦而有不孝之罪孝则尚可
以该直直则已堕于不孝○吴氏曰直天理也父子之亲又天理之大者也二者相碍则屈直以伸亲非
不贵乎直也当是时父子之情胜而直不直固有所不知也律大功以上得相容隐告言父祖者入十六
恶疏引以为说朱子善其能推言之读书者又能如此推行之则善之善矣陈司败以隐君之恶为党叶
公以證父之恶为直徒知直之为公党之为私而君臣之义父子之亲乃有不察微夫子则一偏一曲之
说起而仁义塞矣○通曰集注以为天理人情之至者天理不出乎人情之外才不合人情便是不合天
论语通卷七 第 20a 页 WYG0203-0294a.png
何理直在焉)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
可弃也
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之夷狄不可
弃勉其固守而勿失也(陈氏曰敬工夫细密恭气象阔大敬意思卑屈恭意思尊
严○饶氏曰无事时此心无所作为只可于容猊上著个恭及至事来则此心便要应事心若不在事上
为事便卤莽所以著个敬至于接人则此心须视人犹己不可容些欺伪所以著个忠○天体物而不遗
仁体事而无不在于居处时容猊恭肃则仁便在于居处上于执事时此心战兢惟恐失之则仁便在应事
论语通卷七 第 20b 页 WYG0203-0294b.png
上于与人时能尽此心而无所欺伪则仁便在与人上若能常常如此虽之夷狄而不可弃仁便无间断)
○程子曰此是彻上彻下语圣人初无二语也充之
则睟面盎背推而达之则笃恭而天下平矣(通曰心在即为
仁恭敬是由静而之动不敢忽乎此心忠是由己而之人不敢欺乎此心不可弃是由中国而之夷狄不
敢失乎此心充之睟面盎背者此心之充达之笃恭而天下平此心之达也仁者彻上彻下初无二心故
圣人语仁彻上彻下亦无二语)胡氏曰樊迟问仁者三此最先先难
次之爱人其最后乎(语录胡氏说三者先后虽无明證看得来是如此若未尝告之
以恭敬忠之说则所谓先难者将何从下手乎至于爱人则又以其发于外者言之○饶氏曰即此三者
论语通卷七 第 21a 页 WYG0203-0294c.png
便是先难底事至于爱人底事则又是恭敬忠上发出去○觉轩蔡氏曰诸子问仁而所答若异者因其
所禀之资而发也樊迟问仁而所答各异者因其所学之至而发也圣人教人犹化工之妙物各付物于
此见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
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此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子贡能言
故以使事告之盖为使之难不独贵于能言而已(录录
行己有耻则不辱其身使于四方能尽其职则不辱君命)
论语通卷七 第 21b 页 WYG0203-0294d.png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为其次(语录宗族乡党皆称孝弟岂不是第一等
人然圣人未以为士之至行者仅能使其身无过而无益于人之国是守一夫之私行而不能广其固有
之良心○饶氏曰行己有耻是事事不肯苟且孝悌固是行之大者然只是士行中之一端故以为次)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
以为次矣
果必行也硁小石之坚确者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
也此其本末皆无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也故圣
论语通卷七 第 22a 页 WYG0203-0295a.png
人犹有取焉下此则市井之人不复可为士矣(或问硁硁
小人亦可为士者其识量虽浅而非恶也至其所守则虽规规于信果之小节然与诞谩苟贱之人则不
可同日语矣○冯氏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孟子谓之大人唯义所在而不拘执所应者广也言必信行
必果夫子谓之小人确于自守而不可转移所成者狭也)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筲所交反
算亦作算悉乱反)
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噫心不平声斗量名
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算数
论语通卷七 第 22b 页 WYG0203-0295b.png
也子贡之问每下故夫子以是警之○程子曰子贡
之意盖欲为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皆笃
实自得之事(王氏曰子贡每问每下却是要放平实做工夫最后一问却错夫子急急与截
断○通曰须看本末二字盖士之所以为士者行其本也才其末也志有所不为而才足以有为是本末
俱有可观其次则孝悌但取其本立又其次则信言果行者本末皆无足取而犹不失为自守故曰下此
则市井之人不复可为士呜呼今之为士者诞谩苟贱往往多市井之人而名之曰士可乎不可乎)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
有所不为也
论语通卷七 第 23a 页 WYG0203-0295c.png
行道也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
者志未及而守有馀(文集狂者志高可以有为狷者志洁有所不为而可以有守○
饶氏曰行不掩非是全不行不顾言犹说得十分只行得五七分这五七分盖那十分不过尔)盖圣
人本欲得中道之人而教之然既不可得而徒得谨
厚之人则未必能自振拔而有为也故不若得此狂
狷之人犹可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以进于道非
与其终于此而已也(语录谨厚者虽是好又无益于事故有取于狂狷然狂狷者又
各堕于一偏中道之人有狂狷者之意所为又精密有狷者之节又不至过激此极难得之人○饶氏曰
论语通卷七 第 23b 页 WYG0203-0295d.png
或解集注激厉裁抑以为激厉狷者裁抑狂者是不然狂者志极高是过处行不掩是不及处狷者知未
及是不及处守有馀是过处二者各有过不及于过处裁抑之使之俯而就中于不及处激厉之使之跂
而及中如此则皆近道矣○王氏曰立志有守狂狷之长行不掩知未及狂狷之病兼其长去其病而至
于中行矣)○孟子曰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
其次也如琴张曾晰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也其志
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
是又其次也(吴氏曰中者天下极至之正理以其亭亭当当无过不及故谓之中行道也孟
论语通卷七 第 24a 页 WYG0203-0296a.png
子述此章行作道是也道理之道如道路然人所由也故曰道○通曰夫子既不得行道于当时故欲传
道于来世然尧舜以来相传只是一中字故其欲得中行之士而与之中者既不可必得狂者有志狷者
有守犹可裁抑激厉而归之中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恒胡
登反夫音扶)
南人南国之人恒常久也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
生死故虽贱役而犹不可以无常孔子称其言而善
之(齐氏曰诗曰如月之恒董氏曰月之魄有盈缺月之明未尝变也○吴氏曰南国之人甚言无恒之
论语通卷七 第 24b 页 WYG0203-0296b.png
不可巫交鬼神医寄生死虽贱事也尚不可为况学者乎圣人闻善言扬而不没又以教人皆盛德事)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此易恒卦九三爻辞承进也(语录承如人送与之也○饶氏曰承字如仪礼
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于尔孝孙之承言奉而进之也)
子曰不占而已矣
复加子曰以别易文也其义未详杨氏曰君子于易
苟玩其占则知无常之取羞矣其为无常也盖亦不
占而已矣意亦略通(语录不占而已此只是不读书之意○通曰易为占筮之书不
论语通卷七 第 25a 页 WYG0203-0296c.png
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卦九三占辞也凡其不知不恒之患者由平日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尹氏曰君子
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冯氏曰和如和羹异味而相调
为一也同如雷同随声而无分别也和则不必同同则不能和和与同近似如比周骄泰之类夫子故辨
之盖君子以义相与而不为诡随小人以利相与而必至悖戾○吴氏曰此章通下章皆论圣人交际之
事和以法同以党○饶氏曰论语中说小人有数样硁硁然小人哉是以气量浅狭故谓之小人小人哉
樊须也是以其所务者小事故谓之小人至于小人比而不周骄而不泰同而不和与夫穷斯滥长戚戚
论语通卷七 第 25b 页 WYG0203-0296d.png
之类是指其心术全然不好底故每每把他对君子反说○通曰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循
天理之所宜者自然无乖戾之心徇人情之所欲者自不能无阿比之意所以集注复引尹氏之说)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
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
恶之
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
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
(去声)恶(如字)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胡明
论语通卷七 第 26a 页 WYG0203-0297a.png
仲曰察人之贤否以乡人为主察人之好恶以善为主则人之贤否得其实矣○冯氏曰子贡方人故所
问如此夫人自幼及长知之悉者莫乡人若也好恶无异辞则贤否宜可决矣然乡人不能皆善则好恶
不能当唯善不善各以类合求之于此一好一恶而贤否定矣○觉轩蔡氏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不
善者恶之是夫子答子贡乡人皆好之皆恶之之问尔非谓必欲不善者恶之也如明道先生狡伪者献
其诚暴慢者致其恭虽小人趋向之异亦必以先生为君子则不善者曷尝恶之耶○通曰好善人之良
心乡之公论也我善而乡之善者好之是其良心犹存而公论不泯也我善而彼之不善者恶之是其良
心己失而公论亦不复存矣故集注始以为一乡之人宜有公论又曰其间亦各以类而自为好恶也然
君子亦惟因吾有可好之实而无苟合之行则可若彼之好恶于我何增损焉)
论语通卷七 第 26b 页 WYG0203-0297b.png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
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
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
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冯氏曰君子小
人盖指卿大夫之得政者人之常情易事则疑若易说而君子无私徇故说之也难难事疑若难说而小
人见利故说之也易○通曰下两句解上一句下之于上曰事上之于下曰使君子使人随其才便是易
事说之不以道不说是难说小人使人必求备便是难事说不以道说也是易说一难一易君子小人之
论语通卷七 第 27a 页 WYG0203-0297c.png
情状可见矣)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张氏曰泰
者心广而体胖骄者意盈而气盛也骄则何由泰泰则奚骄之有然而能不骄矣而未之泰者则亦有之
盖虽能制其私而涵养未至未免乎拘迫者也○黄氏曰循理故安舒在理无可逞之道故不骄逞欲故
骄肆在欲有或失之患故不泰○冯氏曰亦以二者近似而辨之泰者天理性分之乐也骄者血气外物
之恃也○吴氏曰君子居常居变其心无不安舒小人未得则戚戚得志则无不矜侈者泰气平骄气满
君子未尝骄小人不能泰盖理欲使然○王氏曰理无可逞欲必患失○通曰骄与泰极相似大学曰骄
论语通卷七 第 27b 页 WYG0203-0297d.png
泰以失之大学章句曰骄者矜高泰者侈肆此则以泰为安舒骄为矜肆矜肆二字包矜高侈肆四字朱
子训释之精如此)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程子曰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
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
近仁(黄氏曰刚强劲毅坚忍○胡氏曰刚毅则有坚强不己之意木讷则无巧令外饰之资故于仁
为近然非论其问学功夫即其资禀而言也资禀之近若合于仁矣未可以为仁也盖仁虽出于天生之
木然惟上智之资气命于理自然合于中和而不堕于一偏其不屈于物欲固刚毅矣然待人接物未尝
论语通卷七 第 28a 页 WYG0203-0298a.png
不温然而和顺也其不至于外驰固木讷矣然威仪文辞未尝不粲然而宣明也若资质之美则拘于一
偏而己大约言之固于仁为近由学者言之必庶几其全体可也○王氏曰曾氏亦曰刚必无欲毅能必
行木无令色讷无巧言○通曰刚毅则有坚强之志木讷则无虚浮之气皆天资之近仁者也加以学力
不止于近矣)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
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胡氏曰切切恳到也偲偲详勉也(或问切切者教告恳恻而不杨其过
偲偲者劝勉详尽而不强其从二者皆有忠爱之诚而无劲讦之害○语录恳恻有若切之意然一向如
论语通卷七 第 28b 页 WYG0203-0298b.png
此而无浸灌之意又不可须详细相勉如此方有相亲之意)○怡和悦也皆子路
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于所施则兄弟有贼恩之
祸朋友有善柔之损故又别(必列反)而言之(语录圣人见子路有
粗暴底气象故告之以此又恐子路一向和悦去了又告之以朋友则切切偲偲兄弟则怡怡圣人之言
是恁地密○饶氏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只是一句此是总言士之为士其气象当如此若分别其义则
切切偲偲见于处朋友怡怡见于处兄弟○觉轩蔡氏曰黄氏云爵有五士居其列民有四士为之先谓
之士者诚可贵也人物并生天地之间而人为最灵谓之人则宜其举相似也而士为贵何哉以其记诵
之多文辞之工耶则由与赐优为之矣乃汲汲然以士为问何也至夫子所以答之者不过于行己事君
论语通卷七 第 29a 页 WYG0203-0298c.png
入孝出弟言信行果与夫处兄弟朋友之间又何耶人之大伦五父子也君臣也兄弟也夫妇也朋友之
交也舜命契为司徒必先于敷五教三代之学所以明人伦则谓之士者舍是何急焉后世则不然父兄
之所告诰师友之所训诲有司之所论选记诵而己尔人道之大端不暇讲也如是则谓之士其果可以
当此名耶谓之可贵未见其真可贵也○通曰子贡子路皆问何如斯可谓之士夫子各以人伦之要者
告之告子贡者君臣父子兄弟之伦也告子路者朋友兄弟之伦也士而不尽伦不可谓士矣)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教民者教之孝弟(去声)忠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语录古人
政事大率本末兼具)即就也戎兵也民知亲其上死其长故可
论语通卷七 第 29b 页 WYG0203-0298d.png
以即戎○程子曰七年云者圣人度其时可矣如
云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类皆
当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语录孔子为见春秋时忒会战故特说用教之以孝
弟忠信之意○叶氏曰邹鲁之战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孟子所以言民亲其上死其长者必
有以反之也晋文公示民信义与礼犹能致城濮之功况其大者乎○冯氏曰古之教士七年谓之小成
教民虽不如士之详而七年亦教成之节也如称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类是皆兴
其势之大小事之难易时之迟速非亿度也亦可以云者若王者教民不待如此之久也善人政事不足
若能教民则有其政矣虽无速效迟之七年亦可也此言不可以不教之民战也○饶氏曰欲论其作为
论语通卷七 第 30a 页 WYG0203-0299a.png
只前面说底便是期月而纲纪布三年而政化行一世而教化浃洽此是圣人作为久近之效七年而可
以即戌比之三年而有勇知方者有间百年而可以胜残去杀比之必世而仁者远甚此是善人作为久
近之效○通曰善人教民本非为即戎而设教之之深亦可以即戎矣其曰七年者犹孟子所谓小国七
年尔小国七年视大国五年为迟势有大小政之成故有迟速也善人之七年视三年有成为尤迟德有
浅深化之行故有迟速也)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以用也言用不教之民以战必有败亡之祸是弃其
民也(或问吴氏曰白虎通曰教民者皆里中之老而有道德者为右师教里中之子弟以道艺孝弟
论语通卷七 第 30b 页 WYG0203-0299b.png
行义朝则坐于里门弟子皆出就农复罢亦如之若既成藏皆入教学立春而就事故无不教之民非谓
教之战也然其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则金鼓旗物之用坐作进退之节亦在所教矣○冯氏曰孟子曰不
教而战谓之殃民盖本诸此○通曰所谓不教民者非谓平日不教民以战也教之以孝弟忠信教之以
务农讲武或不得己而用之以战君不忍弃其民民亦不忍弃其君者不然是天生之而我弃也忍哉)
宪问第十四
胡氏曰此篇疑原宪所记(赵氏曰宪问耻不书姓而直书名其为自
记之證一也他章夫子称弟子则名之曾子有子冉子门人之所记则以子称非其师者皆称
字如原思为之宰亦以此称而此书名其为自记之證二也下章问克伐怨欲不行不别起端
论语通卷七 第 31a 页 WYG0203-0299c.png
而联书之其为自记之證三也)凡四十七章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宪原思名榖禄也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
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榖
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
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
勉而进于有为也(梅岩胡氏曰论语中说有道无道凡八出泛论者三指其人而论者
五南容伯玉武子史鱼原宪是也世有道如南容之不废武子之知伯玉之仕史鱼之直可也如欲志于
论语通卷七 第 31b 页 WYG0203-0299d.png
榖而不能有为不可也○通曰宪为宰辞夫子之粟则其人不志于榖可知而夫子犹告之以此盖以性
狷介者志不广则其邦无道能有守邦有道未必能有为)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此亦原宪以其所能而问也(辅氏曰原宪两问皆是以其所已能者而质之
于圣人故夫子之答皆进之以其所未能)克好(去声)胜伐自矜怨忿恨欲贪
欲(辅氏曰克只训胜如克敌克己之为胜敌胜己是也然单言之则为好胜如忮克克伐是也伐者伤
残之意自矜乃所以自残也忿见于外恨藏于中内恨外忿则怨欲有公私贪欲则欲之私也○胡氏曰
克伐怨欲分而言之则为四事对举而互言之则克伐者因己所有而生气盈也怨欲者因己所无而生
论语通卷七 第 32a 页 WYG0203-0300a.png
气歉也推本而言之又皆因有己而生也○饶氏曰克伐是一个病怨欲是一个病大病根又在一个欲
字有所欲则贪多而求胜遂其所欲则誇伐不遂其所欲则怨恨)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可谓难矣仁则天理
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之也○程子曰
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有之而能制其情使
不行斯亦难能也谓之仁则未也此圣人开示之深
惜乎宪之不能再问也(语录明道说原宪承当不得所以不复问他非独是这句
论语通卷七 第 32b 页 WYG0203-0300b.png
失问如邦有道榖邦无道榖耻也也失问)或曰四者不行固不得为仁矣
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方乎曰克去己私
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矣若但
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潜藏隐
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学者察于二者之
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无渗(所禁反)漏矣(饶氏
曰拔去病根有两说一是积渐消磨一是勇猛决去然则二者如何用功平居庄敬涵养此积渐消磨法
也临事省视克己此勇猛决去法也○胡氏曰制其情而不行与颜子四勿若相似而实不同四勿者分
论语通卷七 第 33a 页 WYG0203-0300c.png
辨于天理人欲之间而一循乎天理不行者禁制于人欲己发之后而不循乎人欲用力于初分之际者
易用力于己发之后者难此所以虽不许其仁而亦许其难也苟志不胜气则藏伏于内者勃然而出其
难也有时而不可恃矣○通曰克伐怨皆生于欲仁者纯乎天理而无欲者也无欲则自然无克伐怨矣
颜子私欲净尽可以为仁宪之力制其欲者可以为难)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居谓意所便安处也(胡氏曰居以为居室可也然居室一事所该者狭故以为意所
便安处皆是盖圣人既断其不足为士则不止乎思念居室之安而已○通曰怀居与小人怀土相似与
圣人安土相反安土者随其身之所处而安无所执著其乐也天怀居者即其身之所便以为安有所执
论语通卷七 第 33b 页 WYG0203-0300d.png
著其乐也人)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危高峻也孙卑顺也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
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然则为国者使
士言孙岂不殆哉(吴氏曰言孙者亦非失其正也特少置其委曲如夫子之对阳货云
尔○辅氏曰行以持身则终无可变之理言以应物则或有当孙之时○饶氏曰行无时而不危所谓国
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言有时而或逊所谓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通曰
高峻如山无时可移君子之行如之卑顺如水随地曲折而通诸理君子之言有时而如之)
论语通卷七 第 34a 页 WYG0203-0301a.png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
而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
已○尹氏曰有德者必
有言徒能言者未必有德也仁者志必勇徒能勇者
未必有仁也(通曰有德者之言言其德也反是则言与德为二仁者之勇勇于仁也反是则
勇与仁相违)
论语通卷七 第 34b 页 WYG0203-0301b.png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
若人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即南容也羿有穷之君善射灭夏后相而
篡其位其臣寒浞又杀羿而代之奡春秋传作
浇浞之子也力能陆地行舟后为夏后少康所诛
禹平水土暨稷播种身亲稼穑之事禹受舜禅而有
天下稷之后至周武王亦有天下适之意盖以羿奡
论语通卷七 第 35a 页 WYG0203-0301c.png
比当世之有权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也故孔子不
答然适之言如此可谓君子之人而有尚德之心矣
不可以不与故俟其出而赞美之(叶少蕴曰是时田恒之篡齐六卿之
分晋三家之专鲁孰非欲为羿与奡者○饶氏曰此章意味涵深集注权力二字正指三家而言三家权
力盛而有无君之心故以羿奡比之夫子有德而无位故以禹稷比之三家无君必至于亡夫子有德如
此异日造物必有以处之而使之得位故微其辞以形容之孔子到这里直是难答盖其以禹稷比已已
是难说了又以羿奡比三家愈难答适是孟懿子之兄亦是三家之子孙乃有此等见识尤所难得故夫
子俟其出而叹美之○齐氏曰春秋以降秦之才力过于羿奡而亡不旋踵汉之德不及禹稷而亦数十
论语通卷七 第 35b 页 WYG0203-0301d.png
世有天下者盍亦审之哉○辅氏曰适素号能谨言而以此质于夫子其所以悯世悼俗尊尚圣人之意
备见于言外○通曰羿奡自谓天下之人无以加其力而卒无以保其身禹稷不自知其德有以加于天
下之人而卒有天下非有尚德之心者其孰能知之)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夫音
扶)
谢氏曰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未
免为不仁也(语录君子譬如纯白㡳物事虽有一点黑是照管不到处小人譬如纯黑底物
事虽有一两点白处却当不得那白也○吴氏曰夫婉辞仁非圣人不能尽小人中虽或有天理灭未尽
论语通卷七 第 36a 页 WYG0203-0302a.png
者亦不得以仁称之云者勉君子而惩小人也○通曰君子之心顷刻不存谓之不仁小人之本心亡矣
故未有小人而仁者)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苏氏曰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忠而勿诲妇寺之忠
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忠而知诲之则其为
忠也大矣(辅氏曰爱焉而自不能不劳以成之忠焉而自不能不诲以益之此天理人情之至
莫之为而为者也观慈父之于子忠臣之于君则可见矣苏氏发两知字尤有意味盖人之私情往往不
知劳之为爱诲之为忠故又言以明之○冯氏曰人之常情劳之之事难从而劳于前者逸于后岂非爱
论语通卷七 第 36b 页 WYG0203-0302b.png
之深者乎诲之之语难受而长其善以救其失岂非忠之大者乎○通曰劳之诲之是以成人责之也爱
之深忠之大也逸居无教是以近于禽兽者待之也忠爱何在焉)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
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裨谌以下四人皆郑大夫草略也创造也谓造为草
藁也世叔游吉也春秋传作子太叔讨寻究也论讲
议也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也脩饰谓增损之
东里地名子产所居也润色谓加以文采也郑国之
论语通卷七 第 37a 页 WYG0203-0302c.png
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
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孔子言此
盖善之也(语录春秋之辞命犹是说义理到战国谈说则又说利害而已○饶氏曰命是使者
传命非如今人写将去郑国凡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裨谌想是素善造谋故使之草创世叔熟于典
故故使之讨论子羽行人之官熟于应对故又使之脩饰当时子产当国凡事皆由之然不自用己见直
待众人草创讨论脩饰都了却来润色之合此四人之长则全美矣○叶少蕴曰子产献入陈之捷于晋
晋人问入陈之罪子产对焉士庄伯不能诘赵文子以为辞顺而受之子曰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
功慎辞命可知矣左氏记谋野则获以为草野之草盖闻夫子之言而不详○冯氏曰三代而上训诰誓
论语通卷七 第 37b 页 WYG0203-0302d.png
命之辞后世莫能及者其卿大夫以道德之学而发之于文降及春秋之时学问陋矣郑以小国介乎晋
楚争夺之冲自简公十二年用子产为卿又十年授之以政子产知辞命之不善无以交邻事大解纷息
争也故用是三人者草创讨论脩饰之既成乃从而润色之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历定献声公凡五
十年间得免兵祸辞命之有益于人之国如此哉○通曰是非未定讨论是订其孰是孰非脩饰则去其
非而饰其是至子产是非定矣不过润色之而已以子产之相郑凡一辞令必集众人之长而用之相天
下者可鉴矣)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子产之政不专于宽然其心则一以爱人为主故孔
论语通卷七 第 38a 页 WYG0203-0303a.png
子以为惠人盖举其重而言也(胡氏曰子产为政黜汰侈崇恭俭作封洫
铸刑书惜弊争承皆以丰财足用禁奸保民其用法虽深为政虽严而卒归于爱故夫子以惠人蔽之及
其卒也闻之出涕而曰古之遗爱也然孟子以为惠而不知为政礼记以为能食民而不能教者盖先王
之政之教子产诚有所未及也○通曰子产之惠夫子指其心而言之孟子所谓惠而不知为政不过其
济人一事而言而其爱人之心固可知矣)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子西楚公子申能逊楚国立昭王而改纪其政亦贤
大夫也然不能革其僭王之号昭王欲用孔子又沮
论语通卷七 第 38b 页 WYG0203-0303b.png
止之其后卒召白公以致祸乱则其为人可知矣彼
哉者外之之词(吴氏曰当时有三子西郑驷夏楚宜申公子申也驷夏未尝当国无大可称宜
申谋乱被诛相去又远宜皆所不论者独公子申与孔子同时○通曰方之上文所谓子产者彼相郑能
用裨谌诸人之贤此相楚不能知夫子之圣可彼也又方之下文所谓管仲彼能相齐桓倡尊王之义此
不能革僭王之号尤可彼也)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人也犹言此人也(语录人也范杨以为尽人道集注以为犹言此人也本古注说犹诗
所谓伊人又如庄子所谓之人也)伯氏齐大夫骈邑地名
论语通卷七 第 39a 页 WYG0203-0303c.png
宗长齐大夫也骈邑伯氏食邑三百家也)齿年也盖桓公夺伯氏之邑以
与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
终身而无怨言荀卿所谓与之书社三百(周礼二十五家为社
书社谓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者凡三百社)而富人莫之敢拒者即此事
也(郑舜举曰夺邑不当其罪而能不怨则受夺者为贤夺邑而当其罪能使人不怨则夺之者为贤○
饶氏曰此篇凡说管仲夫子必护之孟子排管仲皆是救时而然夫子之时人不知有王仲尊王亦是有
功夫子所以护之孟子之时天下之人皆知尊伯术而贱王道孟子恐功利之说炽故于桓文管晏一切
抑之)○或问管仲子产孰优曰管仲之德不胜其才子
论语通卷七 第 39b 页 WYG0203-0303d.png
产之才不胜其德然于圣人之学则槩乎未有闻也
(陈氏曰二子皆无大学规模须是大学规模乃为王佐材而伊傅周召其人也○通曰能使诸父昆弟不
怨最难而管仲使其宗长不怨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尤难而管仲能使其齐之大夫不用而不怨故下继
之曰贫而无怨难然贫而怨其难在贫者能使伯氏贫而无怨其难在管仲)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然人当勉其难而不
可忽其易也(冯氏曰夫子论贫之无怨为难因谓富之无骄则易尔记者以夫子称伯氏失
邑而没齿无怨言因次于此见伯氏亦贤也夫贫逆境也富顺境也怨者常情骄者客气处逆难于顺境
论语通卷七 第 40a 页 WYG0203-0304a.png
而欲平其常情之所不免处顺易于逆境而欲去其客气之所不可为此难易之分也○胡氏曰贫之境
逆而多不足之心富之境顺而多有馀之意然处不足而心未尝不足者非无所愧怍而真有所得则不
能故难处有馀而心未尝有馀者苟自知收敛矜夸不萌者能之故易圣人因人情事势而别其难易如
此非谓伹当勉其难而易者不足言故集注又申明其不可忽之意也○通曰贫而无谄不若贫而乐此
曰无怨则几于乐矣故难若夫富而无骄则又不如富而好礼者也故易也)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公绰鲁大夫赵魏晋卿之家老家臣之长大家势
重而无诸侯之事家老望尊而无官守之责优有馀
论语通卷七 第 40b 页 WYG0203-0304b.png
也滕薛二国名大夫任国政者滕薛国小政繁大夫
位高责重然则公绰盖廉静寡欲而短于才者也
杨氏曰知之弗豫枉其才而用之则为弃人矣此君
子所以患不知人也言此则孔子之用人可知矣(齐氏
曰孔子尝曰君子不器又曰其使人也器之然则孟公绰盖亦器也而孔子器之者欤○通曰圣人用人
固用其长而去其短然如公绰之才不如其德犹可言也但可以为滕薛大夫则不复言矣)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
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通卷七 第 41a 页 WYG0203-0304c.png
成人犹言全人武仲鲁大夫名纥庄子鲁卞邑大夫
言兼此四子之长则知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
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
成乎内而文见乎外则才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
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而其为
人也亦成矣然亦之为言非其至者盖就子路之所
可及而语之也若论其至则非圣人之尽人道不足
以语此(语录有知而不能不欲则无以守其知能不欲而不能勇则无以决其为知不欲且勇矣
论语通卷七 第 41b 页 WYG0203-0304d.png
而于艺不足则于天下之事有不能者矣然有是四者而又文之以礼乐却始能取四子之所长去四子
之所短然此圣人方以为亦可以为成人则犹未至于践形之域也○通曰饶氏疑武仲之知仅能料度
事宜而未足以穷理愚谓理不在事物之外才能量度事宜则是能度此理之宜况集注下兼字与则字
盖谓能兼四子之所长则移其知亦足以穷理若独用其知固未足道也下文当看人字使字盖公绰之
不欲只是德而其才未备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只是才而其德未全皆有一善成名之迹至
如武仲之要君公绰之不可为滕薛大夫庄子死敌而不终于孝冉有为季氏聚敛皆有偏倚驳杂之蔽
非文之以礼乐固未见其浑然粹然也本文曰文之以礼乐而集注曰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见得文
若在外而所以文之者在内不在外学问矫揉气质变化礼乐之功大矣)
论语通卷七 第 42a 页 WYG0203-0305a.png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复加曰字者既答而复言也授命言不爱其生持以
与人也久要旧约也平生平日也有是忠信之实则
虽其才知礼乐有所未备亦可以为成人之次
也○程子曰知之明信之笃行之果天下之达德也
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武仲知也公绰仁
也卞庄子勇也冉求艺也须是合此四人之能文之
论语通卷七 第 42b 页 WYG0203-0305b.png
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然而论其大成则不止于
此若今之成人有忠信而不及于礼乐则又其次者
也又曰臧武仲之知非正也若文之以礼乐则无不
正矣又曰语成人之名非圣人孰能之孟子曰惟圣
人然后可以践形如此方可以称成人之名胡氏
曰今之成人以下乃子路之言盖不复闻斯行之之
勇而有终身诵之之固矣未详是否(冯氏曰夫具天地之形者皆人
也而尽其所以为人者实寡子路成人之问夫子盖以子路之所知者使之舍短集长增益其所未至尔
论语通卷七 第 43a 页 WYG0203-0305c.png
非谓成人之道尽于是也子路犹以为此古之成人之道居今之世有不必尽然者谓诚能见得思义见
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虽无礼乐亦云可矣是三者盖子路之所优为抑以自许也唯其自许如此
故台下之役卒以身殉终不能明君臣之大义以正卫国之难则亦不足以为成人矣行行如也若不得
其死然则以未能文之以礼乐故也○或问洪氏以为特以四子为言者四子皆鲁人而庄子与子路皆
卞人冉求又朋友也其近而易知者尔胡氏以为言卞庄子盖以况子路尔言有是一能而不能兼众子
之长与成于礼乐焉则亦不足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
取乎
论语通卷七 第 43b 页 WYG0203-0305d.png
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枝也公明姓贾名亦卫人文
子为人其详不可知然必廉静之士故当时以三者
称之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
然岂其然乎
厌者苦其多而恶之之辞事适其可则人不厌而
不觉其有是矣是以称之或过而以为不言不笑不
论语通卷七 第 44a 页 WYG0203-0306a.png
取也然此言也非礼义充溢于中得时措之宜者不
能文子虽贤疑未及此但君子与人为善不欲正言
其非也故曰其然岂其然乎盖疑之也(或问文子得不言不笑不
取之名而公明贾以为时然后言笑取何也曰苏氏曰凡事之因时而中理者人不知其有是也饮食未
尝无五味也而人不知者以其适宜而中度也饮食而知其有五味必其过者也此文子得不言不笑不
取之名也而公明贾以是称之也曰夫子之疑何也曰吴氏曰文子请享灵公也史輶曰子富君贫祸必
及矣观此则文子之言岂能皆当而其取岂能皆善乎○吴氏曰称其主曰夫子意犹对蘧伯玉使者然
公明盛称夫子之贤人反得以疑之蘧伯玉使者但为谦辞以对益以彰其主之美为辞令者可以观矣
论语通卷七 第 44b 页 WYG0203-0306b.png
○通曰不言不笑不取非中也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时中也时中非文子所能也故夫子疑之)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
也
防地名武仲所封邑也要有挟而求也武仲得罪奔
邾自邾如防使请立后而避邑以示若不得请则将
据邑以叛是要君也○范氏曰要君者
无上罪之大者也武仲之邑受之于君得罪出奔则
立后在君非己所得专也而据邑以请由其好
论语通卷七 第 45a 页 WYG0203-0306c.png
智而不好学也杨氏曰武仲卑辞请后其迹非要君
者而意实要之夫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冯氏曰武
仲据邑卑辞以请迹非要君者时人亦不以此罪之不知义者又或以存先祀为贤然春秋书臧孙纥出
奔邾盖绝之矣○饶氏曰武仲当请不当据邑夫子不罪其请罪其据邑也又曰使武仲请后果以防为
言则要君之迹彰而易见唯不以防为言则要君之心隐而难知既用智以要君又欲逃罪以欺世此夫
子之言所以为春秋诛意之法也○通曰虽曰不要君众人之言吾不信也众人之言不见其有要君之
迹夫子之见见其有要君之心)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论语通卷七 第 45b 页 WYG0203-0306d.png
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
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
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
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
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齐氏曰两公之伯皆
以胜楚楚罪莫大于僭王猾夏又曰孔子于春秋书齐曰侵蔡蔡溃遂伐楚而于晋仅书曰及楚战于城
濮则晋之有歉于声罪致讨也亦已著矣○通曰以时言则当先齐桓而后晋文夫子之言如此者所以
甚言晋文之谲也至谓齐桓之正不过视晋文为得其正尔若夫王道正直之正齐桓岂能企其万一哉)
论语通卷七 第 46a 页 WYG0203-0307a.png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乎
按春秋传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纳
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子纠而请管召
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言于桓公以为相子
路疑管仲忘君事雠忍心害理不得为仁也(饶氏曰春秋于
纠上一有子字一无子字何也曰始为以其纳得不是故去子以明不当纳终焉以其杀得不是故又称
论语通卷七 第 46b 页 WYG0203-0307b.png
子以明其不当杀)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
其仁
九春秋传作纠督也古字通用不以兵
车言不假威力也如其仁言谁如其仁者又再言以
深许之盖管仲虽未得为仁人而其利泽及人则有
仁之功矣(或问召忽之失在于辅子纠以争国而不在于死管仲之得在于九合诸侯而不在
于不死夫子特以忽之功无足称而其死不为过仲之不死亦未害义而其功有足褒尔固非予仲之生
论语通卷七 第 47a 页 WYG0203-0307c.png
而贬忽之死也○通曰夫子于仲弓不许其仁于管仲则曰如其仁何也盖或人称仲弓之仁故夫子不
轻以为仁子路疑管仲之未仁故亦不敢轻以为未仁先言管仲之力也而后言其仁则管仲之仁以力
言非以心言也)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
之
子贡意不死犹可相之则己甚矣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通卷七 第 47b 页 WYG0203-0307d.png
霸长也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微无也衽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也(语录问令尹子文陈
文子之事则原其心而不与其仁至管仲则以其功而许其仁若有可疑者曰管仲之功自不可泯没圣
人自许其仁者之功且圣人论其功过自不相掩功自还功过自还过所谓彼善于此则有之矣若以管
仲比伊周固不可同日语若以当日大夫比之则在所当取当是之时楚之势骎骎可畏治之少绥则中
国皆为夷狄故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冯氏曰刘定公称禹之功曰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
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必推至此然后见禹之有大功夫子称仲之仁至于被发左衽则管仲之
功大矣)
论语通卷七 第 48a 页 WYG0203-0308a.png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
谅小信也经缢也莫之知人不知也后汉书引此文
莫字上有人字○程子曰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仲私
于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之虽过而纠之
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也知辅之
争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人不责其
死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者正桓夺
其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雠也若计
论语通卷七 第 48b 页 WYG0203-0308b.png
其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之甚启万
世反覆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圭魏徵不死建成之
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足赎哉
愚谓管
仲有功而无罪故圣人独称其功王魏先有罪而后
有功则不以相掩可也(语录问程子可也亦可也二说曰前说亦是可但自免以
图功则可之大者又问孟子可以死可以无死是始者见其可以死后果细思之又见其可以无死则前
之可者为不可矣曰便即是此意○仲同纠谋则虽有可死之道而桓公乃当立○无不可事之理盖仲
论语通卷七 第 49a 页 WYG0203-0308c.png
虽纠之傅然非纠之臣乃齐之臣也桓公当立而桓乃吾君所当事也○张氏曰只为子路疑其未仁子
贡疑其非仁故举其仁以告之若二子问管仲仁乎则所以告之者异矣圣人答问抑扬之意学者当深
味之○通曰管仲相桓公以下答子贡所谓又相之岂若匹夫以下答子贡所谓不能死盖死则于子纠
未有君臣之分当时未足以见其义相则为天下正华夷之分而天下后世皆得以被其仁仲盖有以处
此矣)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
臣家臣公公朝谓荐之与已同进为公朝之臣也
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论语通卷七 第 49b 页 WYG0203-0308d.png
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谥法亦有所谓锡民爵位曰
文者○洪氏曰家臣之贱而引之使与己并有三善
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胡氏曰其才德足以为大夫而荐之
为大夫顺理也以家臣之贱而与之同列无歉焉成章也彼锡民爵位特其迹尔○饶氏曰今之所谓谥
法未必果出周公恐后人因经传所有而傅会之如锡民爵位谓之文直无意义夫子所称盖谓文子所
为如此是亦无愧于文之谥矣非指此为文也孔子子好学下问是以谓之文却是正说所以为文之义
○冯氏曰文子卒其子请谥谥以贞惠文子盖以修其班列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故谥以文初
不为荐其臣僎同升诸朝而谓之文也特夫子称其可以为文有以见文子之不愧其谥尔说者以文子
论语通卷七 第 50a 页 WYG0203-0309a.png
得谥之故见诸檀弓夫子闻其与其臣同升诸公则是文子荐僎之时非身后也谥法锡民爵位曰文盖
后人用孔子之意以为谥尔○通曰是以谓之文也是言之于孔圉既谥之后可以为文矣是言之于公
孙枝未谥之先一则孔子之所言是明孔文子之所谥一则公叔文子之所谥卒如夫子之所言)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夫音
扶丧去声)
丧失位也
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
如是奚其丧
论语通卷七 第 50b 页 WYG0203-0309b.png
仲叔圉即孔文子也三人皆卫人虽未必贤而其才可
用灵公用之又各当其才○尹氏曰卫灵公之无
道宜丧也而能用此三人犹足以保其国而况有道
之君能用天下之贤才者乎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
训之(抑之篇○胡氏曰圉即敏学好问者贾即问奥灶者鮀即以佞免于今世者如圉几矣贾之窃
权鮀之善佞治世之罪人也然事神治军各有一长而用之得以尽其所长耳○郑舜举曰子适卫者五
盖有拳拳之意焉亦以灵公善用人庶或可以有为矣○通曰季札尝曰卫多君子如孔子所称蘧伯玉
史鱼公子荆公叔文子皆以其德也此三子者仅以其才而用之犹足以不丧使得前所谓有德而用之
论语通卷七 第 51a 页 WYG0203-0309c.png
又当如何岂以老而不当事任欤其先后存没不可考)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
践其言岂不难哉(吴氏曰言以口为以身大言不惭则践其言而为之也必难矣○通
曰夫子尝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又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此所谓言之不怍则是言而无耻
者也)
○陈成子弑简公
成子齐大夫名恒简公齐君名壬事在春秋哀公十
论语通卷七 第 51b 页 WYG0203-0309d.png
四年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是时孔子致仕居鲁沐浴斋戒以告君重其事而不
敢忽也(吴氏曰左传云孔子三日斋或曰论语不言斋文不备也或曰邻国弑君闻变即当请讨
沐浴可矣三日斋则缓矣此义为优玉藻曰将适公所宿斋戒居外寝沐浴凡朝礼必沐浴此章所告者
弑君之大变所请者讨贼之大事故特言之)臣弑其君人伦之大变天理
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故夫子虽已告老
而犹请哀公讨之(张子曰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故虽汤武之举不谓之讨而
论语通卷七 第 52a 页 WYG0203-0310a.png
谓之伐陈恒弑其君孔子请讨之此必因周制邻国有弑逆诸侯当不请而讨○吴氏曰讨者诛有罪之
名臣弑其君天理不容人情共愤苟得而讨夫人皆可讨之况齐鲁甥舅邻国尤当致讨故夫子欲以鲁
讨齐)
公曰告夫三子
三子三家也时政在三家哀公不得自专故使孔子
告之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
者
论语通卷七 第 52b 页 WYG0203-0310b.png
孔子出而自言如此意谓弑君之贼法所必讨大夫
谋国义所当告君乃不能自命三子而使我告之耶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以君命往告而三子鲁之彊臣素有无君之心实与
陈氏声势相倚故沮其谋而夫子复以此应之其所
以警之者深矣(冯氏曰是时吴楚薛皆有弑君之事子未尝请讨者其事异而势不相及
也齐之有陈氏犹鲁之有三家也二国壤地相接其势偪其事类也哀公患三家之强欲以越伐鲁而去
之将有为者也今陈氏果弑君矣夫子之有请所以深警哀公讨陈氏则君臣之义正三家畏公室张矣
论语通卷七 第 53a 页 WYG0203-0310c.png
此岂三子者之所乐闻哉公乃不惟不能讨陈氏而亦不能喻三家使子自为之言三家之不从必矣知其不
从而犹告之者致君命也亦以使三子知弑君者诸大夫之所必不容也是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焉而不复
书陈恒之事盖有所伤感焉而鲁之事不可为矣)○程子曰左氏记孔子之言
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
可克也此非孔子之言诚若此言是以力不以义也若
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
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之馀事也岂计鲁人
之众寡哉当是时天下之乱极矣因是足以正之周室
论语通卷七 第 53b 页 WYG0203-0310d.png
其复兴乎鲁之君臣终不从之可胜惜哉胡氏曰春
秋之法弑君之贼人得而讨之孔子此举先发后闻
可也(或问程子以为必告之天子胡氏乃有先发后闻之说何耶曰考之春秋先王之时疑必自有
此法凡弑君者人人得而诛之如汉所谓共击之者晋李毅告王浚以为弑君之贼为恶尤大当不拘常
制者则以当世本无此法而言尔然一事非一槩告与不告又在乎时义之如何使其地近于天子而可以告也其
事之未至乎迫遽而得以告也其力之不足以敌而不得不告也则告而俟命以行甚则不俟命而遂行皆可也使
其地之相去也远其事机之来也不可少缓而吾之力又足以制之而乃区区焉徇请命之小节忘逆贼之大罪使
彼得以植其根固其党或遂奔逸而不可以复得则任其事者亦不免乎春秋之责矣○冯氏曰春秋之法弑君之
论语通卷七 第 54a 页 WYG0203-0311a.png
贼人人得而诛之此以义言也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此以力言之天下之事常患乎势有不行者力
不足也以天下之大义诛天下之大贼而力又足以胜之此其所以为可行也○郑舜举曰夫子已告老
矣以尝为大夫而食其禄是虽去位而不忘忧国之心后世为身谋者诿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不解
圣人之言且不识圣人之心也○通曰夫子此言明大义扶纲常虽不得见之施行可使乱臣贼子惧矣
盖当时天子诸侯不能讨而告老之大夫犹能请讨庶知夫人皆可得而讨之也程子所谓上告天子者
经也胡氏所谓先发后闻之者权也然先发后闻谓鲁也非谓孔子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犯谓犯颜諌争○范氏曰犯非子路之所难也而
论语通卷七 第 54b 页 WYG0203-0311b.png
以不欺为难故夫子教以先勿欺而后犯也(语录以使门人
为臣一事观之子路之好勇必胜恐未免于欺也○黄氏曰伪言不直谓之欺直言无隐谓之犯欺与犯
正相反○洪氏曰忠而犯之所谓有犯无隐欺而犯之是犯上也○饶氏曰事君以不欺为本然不欺甚
难须是平日于慎独上实下工夫表里如一方能如此今人自家好色好货却谏其君令勿好色好货皆
是欺君○通曰勿欺非特不可欺其君亦自不可欺其心也)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循天理故日进乎高明小人徇人欲故日究乎
污下(文集凡百事皆有达处惟君子就中得个高明处小人就中得个污下底○语录君子一日长
论语通卷七 第 55a 页 WYG0203-0311c.png
进似一日小人一日况沦似一日○究者究竟之义言究竟至于极也初间只是差些子少间䆒竟将去
越见差得多今人做差一件事说差一句话不肯当下觉悟便改却只管去究其失少间䆒得过失越大
无不是如此○通曰高明如在九天之上污下如在九渊之底其相去辽藐何如是哉人心之体本自与
天同一高明特不可一毫私欲累之尔君子去人欲而反天理则日从天理上推极而所见卒至高明小
人昧天理而徇人欲则日从人欲上䆒竟所见日沦于污下夫子尝曰下学而上达其所谓上下者天理
人事之贯此所谓上达下达天理人欲之分也)
○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程子曰为已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论语通卷七 第 55b 页 WYG0203-0311d.png
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
人其终至于丧(去声)已(语录程子两段前段是低底为人后段是好底为人前为人只
是欲见知于人而已后为人却是真个要为人然不曾去自家身已上做得工夫非惟是为那人不得后
连已也丧了)愚按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
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
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饶氏曰此章当看者字言同此一个学但学之者用心不
同古之学此者其心要得之于己今之学此者其心要求知于人如三年学已自是了但志在于禄则非
是为己之学也若如后世刑名术数记诵辞章之学则所学已与古人背驰何必更论其用心之同异孔
论语通卷七 第 56a 页 WYG0203-0312a.png
子之时世教虽衰其学之陋尚未至此○通曰学无古今之异学之者有古今之异程子两欲字指学之
者用心之初而言也古之学者其用心在得之于己其学无所为而为之也今之学者其用心在见知于
人其学有所为而为之也学无异用心有异此所以为古今之异)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蘧伯玉卫大夫名瑗孔子居卫尝主于其家既而反
鲁故伯玉使人来也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
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论语通卷七 第 56b 页 WYG0203-0312b.png
与之坐敬其主以及其使也夫子指伯玉也言其但
欲寡过而犹未能则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
见矣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
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词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
以重美之(辅氏曰使者不以伯玉之德著见于外者言而以伯玉之心克治者告且曰欲而未
能不特其言谦抑卑下而又深有得于圣贤为己之学常如不及之意亦可谓知德而能言矣○吴氏曰
论语中夫子俟其出而称之者二南宫适出伯玉使者出是也俟其出而斥之者二宰我出樊迟出是也
圣人气象雍容如天地之生物阳舒阴惨无非教也千载而下犹可想见之○通曰省身常若不及惟恐
论语通卷七 第 57a 页 WYG0203-0312c.png
其身之有过而常加省察也克己常若不及惟恐其过之不改而常加克治也此孔门颜曾之学也而伯
玉能之贤矣哉)按庄周称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
非又曰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盖其进德之
功老而不倦是以践履笃实光辉宣著不唯使者知
之而夫子亦信之矣(饶氏曰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非是至五十岁顿然有悟
也化者变化之谓言气质变化一年胜似一年至于行年六十而犹变化不已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
也又曰欲寡其过而未能一句意味深长学者常存此心乃进德之本也○通曰集注谓其进德老而不
倦者盖伯玉此时年已九十矣卫武公九十而曰不瑕有愆伯玉九十而欲寡其过而未能圣贤之学曷
论语通卷七 第 57b 页 WYG0203-0312d.png
尝以老而自已哉)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重出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此艮卦之象辞也曾子盖尝称之记者因上章之语
而类记之也○范氏曰物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
矣故君子所思不出其位而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
职也(饶氏曰上章为谋政者言不在其位之位指职位而言也此章泛言君子之所思不出其
论语通卷七 第 58a 页 WYG0203-0313a.png
位之位又说得阔如为人子则思孝为人臣则思忠素富贵则思所以行乎富贵素贫贱则思所以行乎贫贱
皆是也○通曰艮止也思不出位身之所处止其所也所思者亦不出其位心之所思止其所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耻者不敢尽之意过者欲有馀之辞(文集过犹行过恭丧过哀之过
○冯氏曰耻之者恐其言之浮于行也过之者欲其行之浮于言也○通曰耻其言则不至于言之不怍
过其行则不至于行之不及)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
者不惧
论语通卷七 第 58b 页 WYG0203-0313b.png
自责以勉人也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道言也自道犹云谦辞○尹氏曰成德以仁为先进
学以知为先故夫子之言其序有不同者以此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方比也乎哉疑辞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
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
论语通卷七 第 59a 页 WYG0203-0313c.png
故褒之而疑其词复自贬以深抑之○谢氏曰圣人
责人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如此(齐氏曰夫子不深许子贡之贤而自
言其不暇孔子之于道也未得之则发愤忘食既得之则乐以忘忧而何暇于方人然则子贡果贤乎哉
○冯氏曰子贡自视与夫子孰贤而能为夫子之所不暇为耶○通曰按朱子有曰学者虽思量不暇个
甚么窃谓学不厌学不敢自暇也教不倦教不敢自暇也如是不暇而暇于方人乎哉子贡闻不暇二字
亦可以悟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凡章指同而文不异者一言而重出也文小异者屡
论语通卷七 第 59b 页 WYG0203-0313d.png
言而各出也此章凡四见而文皆有异则圣人于此
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胡氏曰失于务外为学之
通患圣人每欲其反已以自力故不一言而已也○冯氏曰此与求为可知之指同盖能之则终有知之
者○通曰此章凡四见学而篇是一意重在知人里仁宪问卫灵公共是一意重在能字所以求为可知
者求诸我之能而已)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逆未至而迎之也亿未见而意之也诈谓人欺己不
信谓人疑己抑反语辞言虽不逆不亿而于人之情
论语通卷七 第 60a 页 WYG0203-0314a.png
伪自然先觉乃为贤也○扬氏曰君子一于诚而已
然未有诚而不明者故虽不逆诈不亿不信而常先
觉也若夫不逆不亿而卒为小人所罔焉斯亦不足
观也己(冯氏曰逆亿如人在室外而料室中之虚实先觉如明镜照物而物无遁形此非格物致
知洞然明知者不能也○饶氏曰逆亿是有心觉是无心○通曰逆亿是以意见推之先觉是以义理照
之)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论语通卷七 第 60b 页 WYG0203-0314b.png
微生姓亩名也亩名呼夫子而辞甚倨盖有齿德而
隐者栖栖依依也为佞言其务为口给以悦人也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疾恶也固执一而不通也圣人之于达尊礼恭而
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胡氏曰不恭则失长幼之序不直则失义理之正○
齐氏曰孔子绝四无固一也孔子历序逸民评之而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夷齐仲逸张惠皆固而
孔子不固也故曰孔子圣之时)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通卷七 第 61a 页 WYG0203-0314c.png
骥善马之名德谓调良也(胡氏曰调者习熟而易控御也良者顺服而不蹄齧
也)○尹氏曰骥虽有力其称在德人有才而无德则
亦奚足尚哉(饶氏曰骥字当绝句骥者良马之称马中之骥如人中之君子骥非无力然其
所以得骥之名者以德不以力君子非无才然其所以得君子之名者以德不以才○通曰骥以善马称
称其德之善尔如有一日千里之力而不调且良焉不足称也已如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
吝斯亦不足观也已)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德谓恩惠也
论语通卷七 第 61b 页 WYG0203-0314d.png
子曰何以报德
言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
将何以报之乎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
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 或人之
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
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
论语通卷七 第 62a 页 WYG0203-0315a.png
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
又未尝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简约而其指意曲折
反复如造化之简易易知而微妙无穷学者所宜详
玩也(陈氏曰以德报怨之言死定偏滞在一边圣人之言怨则以直报德则以德报二者各得其平
极是明白简约而其中旨意却反覆无穷○通曰有施必有报人情也怨可以报可以无报而德不可不
报天理也或人之言厚矣未免出于人情之勉强孔子之言未尝不加厚也一本于天理之自然其言如
造化之简易易知理之费也其中微妙无穷理之隐固寓于费之中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
论语通卷七 第 62b 页 WYG0203-0315b.png
夫子自叹以发子贡之问也
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
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
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尔无
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中
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或问不怨不尤则不责之人而责之
己其下学人事则不求之远而求之近此固无与于人而不骇于俗矣人亦何自而知之耶及其上达而
论语通卷七 第 63a 页 WYG0203-0315c.png
与天为一焉则又有非人之所及知者而独与天理为相关尔)○在孔门唯子贡之
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
也○程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又曰下学
上达意在言表又曰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
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
亦不能以上达矣(或问下学而上达者言始也下学而卒之上达云尔今程子以为下
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何耶曰学者学夫人之事形而下者也而其事之理则固天之理也形而上者也
学是事而通其理即夫形而下者而得其形而上者焉非达天理而何哉○语录问子贡不曾问孔子告
论语通卷七 第 63b 页 WYG0203-0315d.png
之必有深意曰论语中自有如此等处如告子路知德者鲜告曾子一以贯之皆是一类此是大节目要
当自得这却是个有思量底事要在不思量处得○问圣人恐不自下学中来曰不要高了圣人圣人高
后学者如何企及说得圣人低越有意思○问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如何曰如下学只是下学如何便会
上达自是言语形容不得下学上达虽是两件理会得透厮合只是一件下学是事上达是理理在事中
事不在理外一物之中皆具一理就那物中见得个理便是上达○通曰集注反躬自修循序渐进八字
若无甚高远难知者而以为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擉知之之妙盖天只在此心天只在人事以天求
天者非知天者也圣人之所以妙契乎天者不过反而求之吾心不过近而求诸人事而以高远求圣人
非知圣人者也)
论语通卷七 第 64a 页 WYG0203-0316a.png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
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公伯寮鲁人子服氏景谥伯字鲁大夫子服何也夫
子指季孙言其有疑于寮之言也肆陈尸也言欲诛
寮(吴氏曰季孙盖康子景伯亦孟族也市朝不过连言之左传晋杀三却尸诸朝杀董安于尸诸市贱
者在市也○胡氏曰大夫以上于朝士以下于市)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
其如命何
论语通卷七 第 64b 页 WYG0203-0316b.png
谢氏曰虽寮之愬行亦命也其实寮无如之何愚谓
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
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语录总论二章之旨到无可奈何处始言
命如此章命也是为子服景伯说如曰有命是为弥子瑕说圣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未尝到无可奈何
处何须说命如下一等人不知有命又一等人知有命犹自去计较中人以上便安于命到圣人便不消
得言命○吴氏曰命指气而言阴阳之气运行不齐治乱皆有定数如命令然景伯欲肆寮者义之所当
激也夫子归之于命者分之所当安也疑季氏有惑志子路遂同子羔仕卫○齐氏曰子路非王佐之才
家臣非卿相之位而孔子以公伯寮之愬为关于吾道之行止何也鲁为公室之蠹者莫如季氏孔子为
论语通卷七 第 65a 页 WYG0203-0316c.png
政于鲁大率欲以裁其僭而勇于承令以出藏甲堕郈费者子路也公伯寮愬子路固将假以沮孔子也
故孔子不为子路祸福计而为吾道兴废计然子服景伯欲肆寮于市朝而孔子以为寮如命何盖以吾
道行与不行系于天之祐与不祐而不系于寮之愬与不愬也景伯尤诸人而孔子委之天景伯之忠固
不如孔子之达矣○通曰公伯寮其如命何是以命之说警伯寮尔匡人其如予何则不待决于命而后
泰然矣)
○子曰贤者辟世
天下无道而隐若伯夷太公是也
其次辟地
论语通卷七 第 65b 页 WYG0203-0316d.png
去乱国适治邦
其次辟色
礼猊衰而去
其次辟言
有违言而后去也○程子曰四者虽以大小次第言
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尔(黄氏曰四者固非有优劣然贤者之处世
岂不能超然高举见几而作乃于言色而后辟之耶曰出处之义自非一端随其所居之位而量其所处
之宜可也卫灵公顾蜚雁则辟色矣问陈则辟言矣岂夫子于此为劣乎○冯氏曰桀溺谓子路岂若从
论语通卷七 第 66a 页 WYG0203-0317a.png
辟世之士夫子为之怃然至是乃贤辟世则道不行而无仕志也○吴氏曰此章论贤者违辟之事世与
地以地势广狭言色与言以人事浅深言若夫子则辟地辟色辟言而终不忍于辟世观其论沮溺可见
矣○通曰程子谓大小次第者非以贤者之德言也天下为大邦国为小天下无道而隐是辟世乱邦不
居是辟地辟世辟地是辟其国辟色辟言是辟其人此其为小大次第而非有优劣者也)
○子曰作者七人矣
李氏曰作起也言起而隐去者今七人矣不可知其
谁何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通曰横渠以七人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禹汤制法非述于人者王辅嗣苏子瞻刘原父以为当属之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论语通卷七 第 66b 页 WYG0203-0317b.png
皆求其人以实之者也)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
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石门地名晨门掌晨启门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自
从也问其何所从来也胡氏曰晨门知世之不可而
不为故以是讥孔子然不知圣人之视天下无不可
为之时也(黄氏曰晨门见己而不见圣人故以是为言然无孔子之圣则宁为晨门而自处于
抱关击柝可也其言圣人则非而自处其身则是亦可谓贤也已○通曰晨门知其不可而已者也夫子
论语通卷七 第 67a 页 WYG0203-0317c.png
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天地生物之心不能已也)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
磬乎
磬乐器荷担也蒉草器也此荷蒉者亦隐士也圣人
之心未尝忘天下此人闻其磬声而知之则亦非常
人矣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已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
则揭
论语通卷七 第 67b 页 WYG0203-0317d.png
硁硁石声亦专确之意以衣涉水曰厉摄衣涉水曰
揭此两句卫风匏有苦叶之诗也讥孔子人不知已
而不止不能适浅深之宜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果哉叹其果于忘世也末无也圣人心同天地视天
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不能一日忘也故闻荷蒉之
言而叹其果于忘世且言人之出处若但如此则亦
无所难矣(冯氏曰世之乱也贤者隐沦于下而为禄仕甚者隐于草野而食其力如长沮桀溺
论语通卷七 第 68a 页 WYG0203-0318a.png
接舆犹得以名传见简册荷蒉丈人仪封人晨门则没世无闻而名亦隐矣哀哉○吴氏曰圣人切于救
时人虽不知而犹冀其或知天下虽不可为而犹幸为之此其事盖有甚难者呜呼悕矣荷蒉宜未足以
知之○通曰圣人岂不知其道之不可行于世而圣人之心不能果于忘世也故闻磬声而知圣人之有
心者如荷蒉亦可谓之知果于忘世而不能心圣人之心者在荷蒉不可谓之仁)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
高宗商王武丁也谅阴天子居丧之名未详其义
(或问谅阴之说孔氏曰谅信也阴默也邢氏释之曰信谓信任冢宰胡氏释之曰信能默而不言也二家
皆用孔训而为说不同郑氏于礼记又读作梁闇言居倚庐大抵古者天子居丧之名)
论语通卷七 第 68b 页 WYG0203-0318b.png
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
宰三年
言君薨则诸侯亦然总已谓总摄已职冢宰大宰也
百官听于冢宰故君得以三年不言也○胡氏曰位
有贵贱而生于父母无以异也故三年之丧自天
子达子张非疑此也殆以为人君三年不言则臣下
无所禀令祸乱或由以起也孔子告以听于冢宰则
祸乱非所忧矣(通曰三年之丧滕文公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也春秋踰年即位盖可
论语通卷七 第 69a 页 WYG0203-0318c.png
知矣子张之问孔子之答其有不足于鲁也欤)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谢氏曰礼达而分(去声)定故民易使(冯氏曰圣人言使民曰上好礼曰小
人学道使之知上下之分而乐于从命不以势力强之也○通曰礼也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也民之心
定民之力可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
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
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通卷七 第 69b 页 WYG0203-0318d.png
修己以敬夫子之言至矣尽矣而子路少之故再以
其充积之盛自然及物者告之无他道也人者对己
而言百姓则尽乎人矣尧舜犹病言不可以有加于
此以抑子路使反求诸近也盖圣人之心无穷世虽
极治然岂能必知四海之内果无一物不得其所哉
故尧舜犹以安百姓为病若曰吾治己足则非所以
为圣人矣○程子曰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
下平唯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
论语通卷七 第 70a 页 WYG0203-0319a.png
不和而四灵毕至矣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知皆
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语录敬字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皆由此故曰修己
以敬下面安人安百姓皆由于此只缘子路问不置故圣人复以此答之要之只是个修己以敬其事皆
了○体信是忠达顺是恕体信是无一毫之伪达顺是发皆中节无一物不得其所聪明睿知皆由是出
自诚而明意思体信是真实无妄达顺是万物各得其所○黄氏曰非谓修己以敬之外又有充积之功
也修己以敬而可谓君子则是充积之盛在其中矣特言其功效之远则指其充积之盛者而言之也修
己以安人犹曰修己以敬而可以安人也修己以安百姓犹曰修己以敬而可以安百姓也子路疑修己
以敬之一言不足以为君子故夫子指其大者而言以见决非君子不足以当之也○通曰自尧舜至夫
论语通卷七 第 70b 页 WYG0203-0319b.png
子圣圣相传不能外此修己以敬一语子路小视此一敬字故夫子复指其功用之大者言之充积之盛
即是体信自然及物即是达顺体信者此敬之积于中而真实无妄也达顺者此敬之达于外而周流无
滞也尧舜以安百姓为病愈见尧舜之敬)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
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孔子之故人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
自放于礼法之外者夷蹲(音存)踞(音据)也(饶氏曰蹲踞鸱鸟好蹲故谓之
蹲䲭又或谓之䲭夷夷即蹲也)俟待也言见孔子来而蹲踞以待之
论语通卷七 第 71a 页 WYG0203-0319c.png
也述犹称也贼者害人之名以其自幼至长无一
善状而久生于世徒足以败常乱俗则是贼而已矣
胫足骨也孔子既责之而因以所曳之杖微击其胫
若使勿蹲踞然(或问以为原壤之丧母而歌孔子为弗闻者矣今乃责其夷俟何舍其重
而责其轻耶盖数其母死而歌则壤当绝叩其箕踞之胫则壤犹故人尔盛德中礼见乎周旋此亦可见
洪庆善曰夷俟者孔门之所未尝见而叩胫者亦夫子所未尝施○郑舜举曰圣人之接物各称其情
而已恶之而逊其辞外之矣过阳货是也恶之而斥其罪亲之也遇原壤是也○通曰人谁不欲老而不
死而原壤独得贼之名盖其自幼至长无一善状故也如前章蘧伯玉老而省身克己一日不死可进一
论语通卷七 第 71b 页 WYG0203-0319d.png
日之德或可为天地问全人如原壤之败常乱俗一日不死徒为一日之贼而卒为天地间之匪人)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
阙党党名童子未冠者之称将命谓传宾主之言
或人疑此童子学有进益故孔子使之传命以宠异
之也(或问按家语记叔仲会少孔子五十岁与孔琔年相比每孺子之此句犹汉书所谓吕后儿子
畜之执笔记事于夫人三人迭侍左右所记阙党童子岂即斯人也欤)
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
也欲速成者也
论语通卷七 第 72a 页 WYG0203-0320a.png
礼童子当隅坐随行孔子之言吾见此童子不循此
礼非能求益但欲速成尔故使之给使令之役观长
少之序习揖逊之容盖所以抑而教之非宠而
异之也(通曰非能求益则无汲汲之功但欲速成则无循循之意上章原壤老而为贼是从幼不
逊弟来今童子得以驯揉其气而因习于礼则可免于原壤矣幸哉)
论语通卷七 第 72b 页 WYG0203-0320b.png
论语通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