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纂疏-宋-赵顺孙论语纂疏卷七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a 页 WYG0201-04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纂疏卷七     宋 赵顺孙 撰

  朱子集注

  子路第十三

  凡三十章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劳如字)

  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语录曰先是率他○
辅氏曰凡民之行如孝弟忠信仁义礼智皆是也为政者必以身先行乎此则民皆视效不待诰令而自知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b 页 WYG0201-0405b.png
行之矣)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语录曰劳是为他勤劳○
辅氏曰以身劳民之事如古人戴星而出戴星而入星言夙驾说于桑田与夫以时循行阡陌躬行讲武
之类为政者于此不惮其劳则民皆兴起虽极其勤苦而不怨矣)

  请益曰无倦(无古本作毋)

  吴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辅氏
曰勇者必喜事喜于有为者或不能持久故又以无倦告之无倦则终始如一诚之事也) 程子
曰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请益则曰无倦而已
未尝复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蔡氏曰夫子方答子路以先之劳之而子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a 页 WYG0201-0406a.png
路遽请益则其勇躁之意可见故夫子但告之以无倦所以救其勇躁之失也吴氏所谓勇程子所谓深
思正此意也)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有司众职也宰兼众职(辅氏曰宰邑长家臣之通号故兼众职)然事必
先之于彼而后考其成功则己不劳而事毕举矣(语录
曰凡为政随其小大各自有有司须先教他理会自家方可要其成且如钱榖之事其出入盈缩之数须
是教他自逐一具来自家方可考其虚实之成)过失误也大者于事或有所
害不得不惩小者赦之则刑不滥而人心悦矣(辅氏曰虞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b 页 WYG0201-0406b.png
书云宥过无大而今曰赦小过故集注𤼵此大者于事或有所害不得不惩之说盖舜为天下所治者广
且论其大体故可以宥过无大仲弓为季氏宰所治者狭须极其详细若人之误无大小皆从宽宥则于
事或有害而无以警其怠忽唯于小者赦之则刑不至于滥及而人心悦矣此亦时中也且宥者宽之而
已亦未必尽除其罪也)贤有德者才有能者举而用之则有司
皆得其人而政益修矣(辅氏曰有司固非一职而才德各有所宜并举而审用之
则有司皆得其人而政益修矣)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焉于虔反舍上声)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a 页 WYG0201-0406c.png
  仲弓虑无以尽知一时之贤才故孔子告之以此程
子曰人各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仲弓曰焉知贤
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
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
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文集曰人各举其所知则天下之贤
无不举矣不患无以知天下之贤才也兴邦丧邦盖极言之必自知而后举之则遗才多矣未必不由此
而丧邦也○语录曰仲弓只缘见识未极其开阔故如此人之心量本自大缘私故小蔽固之极则可以
丧邦矣)○范氏曰不先有司则君行臣职矣不赦小过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b 页 WYG0201-0406d.png
则下无全人矣不举贤才则百职废矣失此三者不
可以为季氏宰况天下乎(辅氏曰盖经筵劝讲之说其所以感切于君父者至
矣)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卫君谓出公辄也是时鲁哀公之十年孔子自楚反
乎卫

  子曰必也正名乎

  是时出公不父其父而祢其祖名实紊矣故孔子以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a 页 WYG0201-0407a.png
正名为先谢氏曰正名虽为卫君而言然为政之道
皆当以此为先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迂谓远于事情言非今日之急务也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野谓鄙俗责其不能阙疑而率尔妄对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杨氏曰名不当其实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无以考实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b 页 WYG0201-0407b.png
而事不成(辅氏曰名者实之宾有是实斯有是名若其名不当其实如以祖为祢则其言乖牾
舛逆而不顺言既不顺则无以考其实凡有所为皆苟且虚伪而已故事无由得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中去声)

  范氏曰事得其序之谓礼物得其和之谓乐事不成
则无序而不和故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施之政事
皆失其道故刑罚不中(辅氏曰无一事无礼乐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成
而有序则礼乐自兴不然则隳坏乖舛又焉得有礼乐哉礼乐不兴则凡施于政事者无非私意率皆倒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a 页 WYG0201-0407c.png
行逆施无序而不和所谓刑罚不中而民无所措手足亦必然之理也)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
所苟而已矣

  程子曰名实相须一事苟则其馀皆苟矣(语录曰卫辄子也蒯
聩父也子以兵拒父以父为贼是多少不顺其何以为国何以临民事既不成则颠倒乖乱礼乐如何而
兴刑罚如何而中程子所谓一事苟则其馀皆苟正谓此也)○胡氏曰卫世子蒯
聩耻其母南子之淫乱欲杀之不果而出奔灵公欲
立公子郢郢辞公卒夫人立之又辞乃立蒯聩之子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b 页 WYG0201-0407d.png
辄以拒蒯聩夫蒯聩欲杀母得罪于父而辄据国以
拒父皆无父之人也其不可有国也明矣夫子为政
而以正名为先必将具其事之本末告诸天王请于
方伯命公子郢而立之则人伦正天理得名正言顺
而事成矣夫子告之之详如此而子路终不喻也故
事辄不去卒死其难徒知食焉不避其难之为义而
不知食辄之食为非义也(文集曰胡氏之言乃圣人大用之全体但其间曲折
之微圣人须更有随宜裁处○语录曰问胡氏只是论孔子为政正名合当如此设若卫君辄用孔子孔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a 页 WYG0201-0408a.png
子既为之臣而为政则此说亦可通否曰圣人必不肯北面无父之人若辄有意改过迁善则孔子须先
与断约如此做方与他做若辄不能然则孔子决不为之臣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
老圃

  种五榖曰稼种蔬菜曰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小人谓细民孟子所谓小人之事者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b 页 WYG0201-0408b.png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
矣焉用稼(好去声夫音扶襁居丈反焉于虔反)

  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情诚实也敬服
用情盖各以其类而应也(辅氏曰在已者皆尽其道在下者各以其所类应之
谓正己而物正者非有大人之德其孰能之)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
者○杨氏曰樊须游圣人之门而问稼圃志则陋矣
辞而辟之可也待其出而后言其非何也盖于其问
也自谓农圃之不如则拒之者至矣须之学疑不及
论语纂疏卷七 第 7a 页 WYG0201-0408c.png
此而不能问不能以三隅反矣故不复及其既出则
惧其终不喻也求老农老圃而学焉则其失愈远矣
故复言之使知前所言者意有在也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使去声)

  专独也诗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
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和平长于风谕故诵之者必达
于政而能言也(辅氏曰本人情谓𤼵乎情该物理谓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验风俗之盛衰
论语纂疏卷七 第 7b 页 WYG0201-0408d.png
见政治之得失谓正变风雅或美或刺之类故读之者必达于政其言温厚和平谓诗皆自平易之心𤼵
出长于风谕谓能感𤼵于人故读之者必能言而专对也○胡氏曰诗之作也虽有邪有正皆原于人情
及讽咏其所言则事物之理莫不具载故其情合于事理之正则可以知风俗之盛政治之得其情背于
事理之正则可以知风俗之衰政治之失因是而通为政之方也诗之言温厚则不至于薄和平则不至
于讦能讽谕则人皆易晓因是故能专对也)○程子曰穷经将以致用也
世之诵诗者果能从政而专对乎然则其所学者章
句之末耳此学者之大患也(胡氏曰程子谓穷经将以致用者圣人立言之
大旨也然读诗者每不能至此岂非诵之而不能熟熟之而不能思思之而不能切欤可不戒哉)

论语纂疏卷七 第 8a 页 WYG0201-0409a.png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鲁周公之后卫康叔之后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
政亦相似故孔子叹之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
矣富有曰苟美矣

  公子荆卫太夫苟聊且粗略之意合聚也(黄氏曰谓裒而敛之
使事事皆聚集也)完备也(黄氏曰谓补足其空阙使无不备也)言其循序而有
论语纂疏卷七 第 8b 页 WYG0201-0409b.png
节不以欲速尽美累其心○杨氏曰务为全美则累
物而骄吝之心生公子荆皆曰苟而已则不以外物
为心其欲易足故也(辅氏曰居室而务为全美则是为外物所累得之则骄心生失
之则吝心生是皆生于欲之无厌也公子荆其欲易足故不以外物累心曰合曰全曰美皆曰苟而已然
究观荆之所为亦非不事事者盖君子之于事无巨细一于敬而已自合而全自全而美事之序也所以
使之得其序者必有以也在我者处得其宜在彼者成之有序然公子荆未尝以是累其心直以为苟而
已此亦以为善居室也若夫凡事忽略倒行逆施则家亦随败而已岂能至于全与美乎)

  ○子适卫冉有仆

论语纂疏卷七 第 9a 页 WYG0201-0409c.png
  仆御车也

  子曰庶矣哉

  庶众也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
○胡氏曰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以三事然自三
论语纂疏卷七 第 9b 页 WYG0201-0409d.png
代之后能举此职者百无一二汉之文明唐之太宗
亦云庶且富矣西京之教无闻焉明帝尊师重傅临
雍拜老宗戚子弟莫不受学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广
生员教亦至矣然而未知所以教也三代之教天子
公卿躬行于上言行政事皆可师法彼二君者其能
然乎(辅氏曰寄以三事谓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司牧之职实兼是三者所谓三代之教则大学一
书所载备矣)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0a 页 WYG0201-0410a.png
  期月谓周一岁之月也可者仅辞言纲纪布也有成
治功成也○尹氏曰孔子叹当时莫能用已也故云
然愚案史记此盖为卫灵公不能用而𤼵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
(胜平声去上声)

  为邦百年言相继而久也胜残化残暴之人使不为
恶也去杀谓民化于善可以不用刑杀也(语录曰是他做百年
工夫积累到此自是能使人兴善不陷于刑辟)盖古有是言而夫子称之程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0b 页 WYG0201-0410b.png
子曰汉自高惠至于文景黎民醇厚几致刑措庶乎
其近之矣○尹氏曰胜残去杀不为恶而已善人之
功如是若夫圣人则不待百年其化亦不止此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也三十年为一世仁谓教化
浃也程子曰周自文武至于成王而后礼乐兴即其
效也(或问此章曰所谓仁者以其天理流行融液洞彻而无一物之不体也举一世而言固无一人
之不然即一人而言又无一事之不然也求之诗书惟成康之世为足以当之)○或问三年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1a 页 WYG0201-0410c.png
必世迟速不同何也程子曰三年有成谓法度纪纲
有成而化行也渐民以仁摩民以义使之浃于肌肤
沦于骨髓而礼乐可兴所谓仁也此非积久何以能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
人何

  ○冉有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
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朝音潮与去声)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1b 页 WYG0201-0410d.png
  冉有时为季氏宰朝季氏之私朝也(辅氏曰公父文伯母谓季康子
曰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季氏之家政焉内朝即所谓私朝也)晏晚也政国
政事家事(陈氏曰君之官职所谓政也季氏之家事所谓事也○愚谓政者正也所以正人之
不正也故施于国者谓之政事有大小自己事亦谓之事故家事止可谓之事)以用也礼大
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政是时季氏专鲁其于国
政盖有不与同列议于公朝而独与家臣谋于私室
者故夫子为不知者而言此必季氏之家事耳若是
国政我尝为大夫虽不见用犹当与闻今既不闻则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2a 页 WYG0201-0411a.png
是非国政也语意与魏徵献陵之对略相似其所以
正名分抑季氏而教冉有之意深矣(胡氏曰魏徵献陵之对若近于
谲今引以为比则言不必信不可以常理言也)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
若是其几也

  几期也诗曰如几如式言一言之间未可以如此而
必期其效(胡氏曰诗几音机此失音也旧说或以为近或以为微近与不几乎之义同与若是
其几之几不恊微则文义皆不可读故不可从也)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2b 页 WYG0201-0411b.png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易去声)

  当时有此言也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因此言而知为君之难则必战战兢兢临深履薄而
无一事之敢忽然则此言也岂不可以必期于兴邦
乎为定公言故不及臣也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丧去声下同乐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3a 页 WYG0201-0411c.png
音洛)

  言他无所乐惟乐此耳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
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范氏曰言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不至于耳君日骄
而臣日谄未有不丧邦者也○谢氏曰知为君之难
则必敬谨以持之惟其言而莫予违则谗谄面谀之
人至矣邦未必遽兴丧也而兴丧之源分于此然此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3b 页 WYG0201-0411d.png
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胡氏曰谢氏说邦未必兴丧则似以几训近又
曰兴丧之源分于此非识微者不足以知之则又似以几训微终取之者岂以其大旨有所𤼵明欤)

  ○叶公问政(音义并见第七篇)子曰近者说远者来(说音悦)
被其泽则悦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说而后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
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父音甫)

  莒父鲁邑名欲事之速成则急遽无序而反不达见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4a 页 WYG0201-0412a.png
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黄氏曰事之久速有
自然之次第事之小大有自然之分量循其自然之理而无所容心焉可也一有速成小利之心则是私
心而非正理也非正理则心可私也事岂得而强为哉宜其不达而大事不成也)○程子曰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夏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子张常过高而未仁子夏之病常
在近小故各以切己之事告之(辅氏曰居之而易得倦行之而不尽心此
过高而未仁之證也欲速见小利此近小而不及之證也圣人之杀人如良医之治疾药虽不同效则一
也)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4b 页 WYG0201-0412b.png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语去声)

  直躬直身而行者有因而盗曰攘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
其中矣(为去声)

  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
中○谢氏曰顺理为直父不为子隐子不为父隐于
理顺邪瞽瞍杀人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当是时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5a 页 WYG0201-0412c.png
爱亲之心胜其于直不直何暇计哉(辅氏曰于理顺邪说得极好所
以使人反求而自得之又引舜事以推极人子之情直到不暇计其直与不直处其晓人以理可谓明且
切矣○胡氏曰父子主恩委曲以全其恩虽不得正谓之直然理所当然顺理而行不失其为直也叶公
徒知一偏一曲之异乎人者为高夫子则合全体大用而观之也夫一偏一曲之高非不足尚于正理一
有所亏尚何言哉谢氏所谓不暇计其直不直者爱亲之心胜而区区细行不足论也)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
可弃也

  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语录曰有事则著心做不易其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5b 页 WYG0201-0412d.png
心而为之是敬自诚身而言则恭较𦂳自行事而言则敬为切○又曰敬是主事然专言则又如修已以
敬敬是直内只偏言是主事恭是容貌上说○又曰凡言𤼵于外者比似主于中者较大盖必充积盛满
而后𤼵于外则𤼵于外者岂不大如主于中者然主于中者却是本不可不知○陈氏曰恭就貌上说敬
就心上说敬工夫细密恭气象阔大敬意思卑屈恭体貌尊严○又曰身体严整容貌端庄此是恭底意
但恭只是敬之见于外者敬只是恭之存于中者敬与恭不是二物如形影然未有内无敬而外能恭者
亦未有外能恭而内无敬者)之夷狄不可弃勉其固守而勿失也
(语录曰上三句散著下一句方𣟴得𦂳)○程子曰此是彻上彻下语圣
人初无二语也充之则睟面盎背推而达之则笃恭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6a 页 WYG0201-0413a.png
而天下平矣(辅氏曰圣人之言贯彻上下无有或遗此数语者自始学至成德皆不过如此
但有勉强自然之异耳充之则有睟面盎背之验推而达之则笃恭而天下平此仁圣之极功也观圣人
以是为仁则又何尝只要识其名义而已哉唯躬行实践之为贵耳)胡氏曰樊迟问仁
者三此景先先难次之爱人其最后乎(语录曰胡氏说虽无明證
看得来是如此若未尝告之以恭敬忠之说则所谓先难者将何从下手乎至于爱人则又以其𤼵于外
者言之矣○蔡氏曰诸子问仁而所答各异者因其所禀之资而𤼵也樊迟问仁而所答各异者因其所
学之至而𤼵也圣人教人犹化工之妙物各付物于此见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6b 页 WYG0201-0413b.png
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使去声)

  此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辅氏曰志存于隐而
才见于显且志易肆而才难彊故常人之志患在于无所不为而其才则患在于无所能为行已有耻则
是其志有所不为也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则是其才足以有为也唯其志有所不为然后才足以有为也)
子贡能言故以使事告之盖为使之难不独贵于能
言而已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弟去声)

  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为其次(语录曰宗族乡党皆称孝弟岂不是第一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7a 页 WYG0201-0413c.png
等人然圣人未以为士之至行者仅能使其身无过而无益于人之国不足深贵也)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
以为次矣(行去声硁苦耕反)

  果必行也硁小石之坚确者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
也此其本末皆无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也故圣
人犹有取焉(或问硁硁小人而亦可为士何也曰彼其识量虽浅而非恶也至其所守则虽
规规于信果之小节然与夫诞谩苟贱之人则不可同年语矣)下此则市井之人不
复可为士矣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7b 页 WYG0201-0413d.png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筲所交反
算亦作算悉乱反)

  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噫心不平声斗量名
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算数
也子贡之问每下故夫子以是警之○程子曰子贡
之意盖欲为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皆笃实
自得之事(语录曰问子贡欲为皎皎之行曰子贡平日虽有此意思然这一章却是大段平实
了盖渠见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是些小事故又问其次至宗族称孝乡党称弟他亦未敢自信故又问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8a 页 WYG0201-0414a.png
其次凡此节次皆是他要放平实处做功夫故每问皆下到下面问今之从政者何如却是问错了圣人
便云何足算也乃是为他截断了)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
有所不为也(狷音绢)

  行道也(胡氏曰道犹路也故行亦道也)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
知未及而守有馀(文集曰狂者志高可以有为狷者志洁有所不为而可以有守○语
录曰狂者知之过狷者行之过○辅氏曰狂者志极高直欲探取乎道然其行则不掩狷者守有馀故能
不为其所不为然其知则未至○愚谓志极高狂者之过行不掩狂者之不及知未及狷者之不及守有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8b 页 WYG0201-0414b.png
馀狷者之过)盖圣人本欲得中道之人而教之然既不可
得而徒得谨厚之人则未必能自振拔而有为也故
不若得此狂狷之人犹可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
以进于道非与其终于此而已也(语录曰谨厚者虽是好又无益于事
故有取于狂狷然狂狷者又各堕于一偏中道之人有狂者之意而所为又精密有狷者之节又不至过
激此极难得之人○黄氏曰孔子之门从游之士皆极天下之选夫子犹叹中行之难得思狂狷者而与
之盖进道之难如此狂狷虽不同而其力量皆足以进于道者也今持不逮之资而悠悠以求进于学是
皆夫子之所弃也○辅氏曰狂者之志狷者之节皆有进道之资者也故孔子于不得中道而教之之际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9a 页 WYG0201-0414c.png
与其得谨厚之人柔懦弗彊悠悠岁月故不若得夫狂狷之士因其志而裁抑之使勉其所行因其节以
激厉之使进其所知则庶几乎中行之事非与其终于狂狷而已也○愚谓于其不及而激厉之使之跂
而及乎中也于其过而裁抑之使之俯而就乎中也)○孟子曰孔子岂不欲中
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如琴张曾晰牧皮者孔
子之所谓狂也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
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
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恒胡
论语纂疏卷七 第 19b 页 WYG0201-0414d.png
登反夫音扶)

  南人南国之人恒常久也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
死生故虽贱役而尤不可以无常孔子称其言而善
之(辅氏曰无常之人则在我者无定守矣何所用而可巫医虽贱役然必有常乃可为之盖交鬼神而
无常则鬼神不之享治疾病而无常则人何敢寄以死生哉孔子称其言而善之其所以警于人者深矣)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此易恒卦九三爻辞承进也(语录曰承如人送与之也)

  子曰不占而已矣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0a 页 WYG0201-0415a.png
  复加子曰以别易文也其义未详杨氏曰君子于易
苟玩其占则知无常之取羞矣其为无常也盖亦不
占而已矣意亦略通(胡氏曰不占二字如杨氏说须增玩字故集注犹以为未详)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尹氏曰君子
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辅氏曰尹氏本意虽只是以义
利二字说不同不和之意然细推之则君子之于事唯欲合于义故常和然义有可否故有不同小人徇
利之意则固同矣然利起争夺安得而和○愚谓尹氏之说是推原其所以不同不和之故自义利上来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0b 页 WYG0201-0415b.png
非以此训不同不和也)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
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
恶之(好恶并去声)

  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
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
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黄氏曰不以乡人皆
好皆恶而定其人之贤必取决于善者之好不善者之恶盖善者循理故所好者如已之循理者也不善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1a 页 WYG0201-0415c.png
者循欲故所恶者不必如已之徇欲者也此其所以为贤也至于善者好而恶者不恶恶者恶而善者不
好则又推而言之耳○辅氏曰乡人皆好之恐是同流合污之人乡人皆恶之恐是说世戾俗之人故皆
以为未可至于乡人之善者以同乎己而好之则有可好之实矣其不善者以异乎己而恶之则无苟合
之行矣则其人之善也为可必矣)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
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
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易去声说音悦)

  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1b 页 WYG0201-0415d.png
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辅氏曰君子说
人之顺理小人说人之顺已君子贵重人材务尽在我用之之道而不责人之皆可用故随其材器而使
之而天下无不可用之人小人轻视人材不求在我用之之道而唯欲人之皆如己意也故求备贵全而
卒至于无可用之人君子持已之道甚严而待人之心甚恕小人治已之方甚宽而责人之意甚刻惟公
故恕惟私故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辅氏曰君
子安处善乐循理故心广而体胖小人骛于气逞于欲故言夸而行肆○胡氏曰循理者泰之本也逞欲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2a 页 WYG0201-0416a.png
者骄之根也君子惟理是循富贵贫贱安于所遇无入而不自得故常舒泰小人惟欲是逞贪求苟取意
得志满常欲以之自夸故常骄矜循理则惟恐欲心之肆而卒至于无欲逞欲则不知是理之正而常至
于背理二者常相反)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程子曰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
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
近仁(辅氏曰有刚毅之质则必不屈于物欲不屈于物欲则心常正有木讷之质则必不至于外驰
不至于外驰则心常存心正则常存此所以近乎仁也○胡氏曰刚毅则有坚彊不已之意木讷则无巧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2b 页 WYG0201-0416b.png
令外饰之资故于仁为近然非论其问学功夫即其资禀而言也资禀之近若合于仁矣未可以为仁也
盖仁虽出于天性之本然惟上智之资气命于理自然合于中和而不堕于一偏其不屈于物欲固刚毅
矣然待人接物未尝不温然而和顺也其不至于外驰固木讷矣然威仪文辞未尝不粲然而宣明也若
资质之美则拘于一偏而已大约言之固于仁为近由学者言之必庶几其全体可也)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
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胡氏曰切切恳到也偲偲详勉也(或问切切偲偲之义曰切切者教告
恳恻而不扬其过偲偲者劝勉详尽而不强其从二者皆有忠爱之诚而无劲讦之害○语录曰恳到有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3a 页 WYG0201-0416c.png
苦切之意然一向如此而无浸灌之意又不可须详细相勉如此方有相亲之意)怡怡和悦
也皆子路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于所施则兄弟
有贼恩之祸朋友有善柔之损故又别而言之(语录曰圣
人见子路有粗暴底气象故告之以切切怡怡又恐子路一向和悦去了又告之以朋友则切切偲偲兄
弟则怡怡圣人之言是恁地密)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教民者教之孝悌忠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语录曰古人政
事大率本末兼具)即就也戎兵也民知亲其上死其长故可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3b 页 WYG0201-0416d.png
以即戎○程子曰七年云者圣人度其时可矣如云
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类皆当
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辅氏曰圣人度其时可矣盖致知格物之极功不啻如烛
照而数计非臆度之谓也○蔡氏曰圣人作为必须有分明界限如古人谓三十年制国用则有九年之
食恐当以此推之)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以用也言用不教之民以战必有败亡之祸是弃其
民也(黄氏曰圣人未尝不言兵也言兵之最精者莫如圣人盖教之以亲爱节义之风坐作击刺之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4a 页 WYG0201-0417a.png
法要以必克而后用之此圣人所以不轻弃其民也)

  宪问第十四

  胡氏曰此篇疑原宪所记(愚谓首篇曰宪问耻不书姓而直书名其
为自记之證一也他章夫子称弟子则名之曾子有子冉子门人之所记则以子称非其师者
皆称字如原思为之宰亦以字称而此书名其为自记之證二也下章问克伐怨欲不行不别
起端而联书之其为自记之證三也)凡四十七章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榖邦无道榖耻也

  宪原思名榖禄也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4b 页 WYG0201-0417b.png
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语录曰榖之一字要人玩味榖有食禄之义言有道
无道只会食禄略无建明岂不深可耻)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榖之可
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榖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
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
于有为也(或问此一章曰原宪甘贫守道其志卓然能有不为者也其为此问固知邦无道而
枉道得禄之为耻矣特欲质诸夫子以言其志耳夫子深知其然而亦知其学之未足以有为也则恐其
或当有道之时虽无枉道之羞而未免于素餐之愧故以是而并告之使因其所已知而推之以及其所
未知者庶乎其有以广其业而益充其所为尔○胡氏曰狷介之人自守常有馀而见于事为常不足盖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5a 页 WYG0201-0417c.png
以心之全体言之循循自守犹为一已之私行必推而足以治国平天下然后可以充此心本然之限量
也○愚谓狷者有执守之意介者有分辨之意)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此亦原宪以其所能而问也(辅氏曰原思两问皆是以其所已能者而质之
于圣人故夫子之答皆进之以其所未能)克好胜伐自矜怨忿恨欲贪欲
(辅氏曰克只训胜如克敌克已之为胜敌胜已是也然单言之则为好胜如忮克克伐是也伐者伤残之
意自矜乃所以自残也忿见于外恨藏于中内恨外忿则为怨欲有公私贪欲则欲之私也○胡氏曰克
伐怨欲分而言之则为四事对举而互言之则克伐者因已之所有而生气盈也怨欲者因已之所无而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5b 页 WYG0201-0417d.png
生气歉也推本而言之皆因有已而生也)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可谓难矣(语录曰这个也是他
去做功夫只是用功浅在)仁则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
足以言之也○程子曰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
之有之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难能也谓之仁则
未也此圣人开示之深惜乎宪之不能再问也(或问使宪
而再问夫子告之奈何曰圣人未发之旨夫孰能测之然以程子之意而言则四者之不行亦制其末而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6a 页 WYG0201-0418a.png
不行于外尔若其本则固著之于心而不能去也譬之木焉不去其根则萌蘖之生自不能已制而不行
日力亦不给矣且虽或能制之终身不见于外而其郁屈不平之意乃日斗进于胸中则夫所谓仁者亦
且殚残蔽害而不能以自存矣必也绝其萌芽蹶其根本不使小有豪发留于心念之间则于仁也其庶
几乎○语录曰这便是他失问也是他从来自见做好了如此○辅氏曰宪之所以仅能其难固以其狷
介有守而至于不能复有所问则亦以狷介之守痼之也)或曰四者不行固不得
为仁矣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方乎曰克
去已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
矣若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6b 页 WYG0201-0418b.png
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学者察于
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无渗漏矣
(语录曰克己者一似就家中捉出个贼打杀了便没事若有克伐怨欲而惟禁制之使不发出来犹关闭
所谓贼者在家中只是不放出去外头作过毕竟是窝藏○又曰克是抉去病根不行是捺在这里且教
莫出然这病根在这里○又曰如面前有一事相触虽能遏其怒毕竟胸中有怒在所以未得为仁所谓
拔去病根而不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者亦在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使其全体大用轩豁呈露而四者
之根株蹶拔自不容或萌于其间也○陈氏曰惟患不能自知己之病根所在耳若果知却合下便当下
克己工夫对境直截与之拔去一举净尽然后为快岂有放缓第一著且放第二著且制之不行待他时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7a 页 WYG0201-0418c.png
工夫稍熟后乃渐次以拔之邪若然则恐病根转深不可得而拔胸中一起一伏转为之扰非所谓笃志
求仁之道也○胡氏曰人之一心浑然至理初无四者之累今不思所以治之病根常在待其既发而以
力制之使不得行则其病根未尝不藏伏于内也是岂可谓之仁哉制其情而不行与颜子四勿若相似
而实不同四勿者分辨于天理人欲之间而一循乎天理不行者禁制于人欲已发之后而不徇乎人欲
用力于初分之际者易用力于已发之后者难此所以虽不许其仁而亦许其难也苟志不胜气则藏伏
于内者勃然而出其难也有时而不可恃矣)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居谓意所便安处也(辅氏曰怀吾意所便安处便是利心为士者正义而不谋利若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7b 页 WYG0201-0418d.png
于意所便安者恋恋而不能忘则于义之所当为者必不能知所从矣内则损德外则废业是尚足以为
士哉○胡氏曰居以为居室可也然居室一事所该者狭圣人既以之断其不可为士则不止乎思念其
居室之安而已故以为意所便安处皆是也盖不徇乎理之安而徇乎情之安则趋利而背义以私而灭
公往往有之安得谓之士乎)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行孙并去声)
危高峻也(永嘉陈氏曰高峻者廉角之称非诡险不平正之谓)孙卑顺也(胡氏
曰卑顺者加谦恭耳非阿谀之谓)○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
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然则为国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8a 页 WYG0201-0419a.png
者使士言孙岂不殆哉(辅氏曰危言危行君子之常也然行以持身则终无
可变之理言之应物则或有当逊之时使士孙言以避祸则时可知也然谓之孙者卑顺而已亦非
违道以徇物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
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
(胡氏曰和顺德也英华言也无私仁也必为勇也便佞口给无德之言也血气之强不仁之勇也必则有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8b 页 WYG0201-0419b.png
此而于彼可知不必则有此而于彼未可知也以或字言之所以见其不必也)○尹氏曰有
德者必有言徒能言者未必有德也仁者志必勇徒
能勇者未必有仁也(辅氏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事其末者未必有其本故自修者
当务其内而观人者必察其本)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
若人尚德哉若人(适古活反羿音诣奡五报反荡土浪反)

  南宫适即南容也羿有穷之君善射灭夏后相而篡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9a 页 WYG0201-0419c.png
其位其臣寒浞又杀羿而代之奡春秋传作浇浞之
子也力能陆地行舟后为夏后少康所诛禹平水土
暨稷播种身亲稼穑之事禹受舜禅而有天下稷之
后至周武王亦有天下适之意盖以羿奡比当世之
有权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也(辅氏曰适素号能谨言而以此质于夫子
其所以悯世悼俗尊尚圣人之意备见于言外○愚谓权力二字正指三家而言适是孟懿子之兄亦三
家子孙有此见识尤所难得)故孔子不答然适之言如此可谓君
子之人而有尚德之心矣不可以不与故俟其出而
论语纂疏卷七 第 29b 页 WYG0201-0419d.png
赞美之(辅氏曰于此可见圣人处事之密而取善之周)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夫音
扶)

  谢氏曰君子志于仁矣然豪忽之间心不在焉则未
免为不仁也(辅氏曰圣人浑然天理无所间断所谓中心安仁者也君子则志于仁矣然斯
须之间心不在焉则未免为不仁若夫小人则通体段是人欲初不知有所谓仁者尚何望其能仁哉)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苏氏曰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忠而勿诲妇寺之忠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0a 页 WYG0201-0420a.png
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忠而知诲之则其
为忠也大矣(辅氏曰爱焉则自不能不劳以成之忠焉则自不能不诲以益之此天理人情
之至莫之为而为者也观慈父之于子忠臣之于君则可见矣苏氏发两知字尤有意味盖人之私情往
往不知劳之为爱诲之为忠故又言以明之)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
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裨婢之反谌时林反)

  裨谌以下四人皆郑大夫草略也创造也谓造为草
藁也世叔游吉也春秋传作子太叔讨寻究也论讲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0b 页 WYG0201-0420b.png
议也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也修饰谓增损之
东里地名子产所居也润色谓加以文采也(愚谓裨谌能谋
故使之草创世叔熟于典故故使之讨论子羽善于应对故使之修饰子产当国不自用己见直待三人
草创讨论修饰后却来润色之)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
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孔
子言此盖善之也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子产之政不专于宽然其心则一以爱人为主故孔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1a 页 WYG0201-0420c.png
子以为惠人盖举其重而言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子西楚公子申能逊楚国立昭王而改纪其政亦贤
大夫也然不能革其僭王之号昭王欲用孔子又沮
止之其后卒召白公以致祸乱则其为人可知矣彼
哉者外之之词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人也犹言此人也(语录曰犹诗所谓伊人庄子所谓之人也)伯氏齐大夫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1b 页 WYG0201-0420d.png
骈邑地名齿年也盖桓公夺伯氏之邑以与管仲伯
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终身而无
怨言荀卿所谓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拒者
即此事也○或问管仲子产孰优曰管仲之德不胜
其才子产之才不胜其德然于圣人之学则槩乎其
未有闻也(辅氏曰管仲德不胜才子产才不胜德者以资质言也故其事业亦各随其资以为
之使其知圣贤大学之道循序而渐进成己以成物则子产之德当与颜闵同科而仲之才当与伊吕并
驾矣○陈氏曰二子皆无大学规模须是大学规模乃为王佐才而伊傅周召其人也)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2a 页 WYG0201-0421a.png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易去声)

  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然人当勉其难而不可忽
其易也(胡氏曰贫之境逆而多不足之心富之境顺而多有馀之意然处不足而心未尝不足者
非无所愧怍而真有所得则不能故难处有馀而心未尝有馀者苟自知收敛矜夸不萌者能之故易圣
人因人情事势而别其难易如此非谓但当勉其难而易者不足言故集注又申明其不可忽之意也)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公绰鲁大夫赵魏晋卿之家老家臣之长大家势重
而无诸侯之事家老望尊而无官守之责优有馀也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2b 页 WYG0201-0421b.png
(胡氏曰赵魏虽晋卿孟子言附之以韩魏之家则其家之大可知晋卿执国之政而家大如此故势尊为
家臣之长者苟能正己则居其位有馀矣)滕薛二国名大夫任国政者滕
薛国小政繁大夫位高责重(胡氏曰滕薛虽诸侯孟子言滕绝长补短将五
十里则其国之小可知征伐朝聘之事所不 容已大夫当国非才智过人则不足以胜其任)然则公
绰盖廉静寡欲而短于才者也(胡氏曰公绰之为人以下章言其不欲观
之故知其廉静寡欲也然律以成人又须文以礼乐方可否则有所偏而非才全德备者也)○杨
氏曰知之弗豫枉其才而用之则为弃人矣此君子
所以患不知人也言此则孔子之用人可知矣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3a 页 WYG0201-0421c.png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
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知去声)
成人犹言全人(辅氏曰谓全尽得人之道全尽得人之道则其为人方可谓之成也)
仲鲁大夫名纥庄子鲁卞邑大夫(或问卞庄子曰庄子养母战而三北
及母死齐伐鲁庄子赴斗三获甲首以献曰此塞三北遂赴齐师杀十人而死事见新序)言兼此
四子之长则知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
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
而文见乎外则材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3b 页 WYG0201-0421d.png
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而其为人也
亦成矣(或问必兼四子之长而又必文之以礼乐然后可以为成人何也曰四子各有所长而不
能相兼又无礼乐以文之故知者至于要君勇者至于轻死艺者至于聚敛而不欲者又或不能于小国
之大夫也亦难以为成人矣故孔子言必兼此四人之能而又文之以礼乐则集其所长去其所短而后
可以为成人也○辅氏曰艺谓六艺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通此则应务冇馀矣德成于内则
和之以乐之事也文见乎外则节之以礼之事也至此则内外兼全而礼乐纯备矣才全则不偏德备则
无阙不见一善成名之迹则人不得以一德而名之此其所以浑然也中正者礼之则也和乐者乐之用
也无偏倚之蔽则中正矣无驳杂之蔽则和乐矣此其所以粹然也浑然粹然则其为人也亦成矣○胡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4a 页 WYG0201-0422a.png
氏曰四子之长各有所偏故必兼四子之长四者相资犹未足以合乎道又必须文之以礼乐礼以节之
则其偏倚邪辟者去矣乐以和之则其乖戾矫激者消矣此所以中正和乐浑然粹然而至于成人矣)
然亦之为言非其至者(胡氏曰可者仅辞亦可则未至于仅也)盖就子
路之所可及而语之也若论其至则非圣人之尽人
道不足以语此(语录曰问若圣人之尽人道则何以加此曰圣人天理浑全不待如此逐
项说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4b 页 WYG0201-0422b.png
  复加曰字者既答而复言也授命言不爱其生持以
与人也久要旧约也平生平日也有是忠信之实(辅氏
曰见危授命之为忠久要不妄平生之言之为信宜也而见利思义亦可以为忠何也义本吾心之固有
苟因见利而遂忘其义以不思则非所以尽吾心也)则虽其才知礼乐有所未
(辅氏曰才生于气四子之能虽皆出于气禀然武仲之知又不可专以才言故兼知以言之)
可以为成人之次也○程子曰知之明信之笃行之
果天下之达德也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
武仲知也公绰仁也卞庄子勇也冉求艺也须是合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5a 页 WYG0201-0422c.png
此四人之能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然而论
其大成则不止于此若今之成人有忠信而不及于
礼乐则又其次者也(辅氏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人之所以为人以此而已四
子之能虽未尽人道然固亦达德之所发也)又曰臧武仲之知非正也若
文之礼乐则无不正矣(辅氏曰程子盖指要君之事言之然亦举武仲此一事以
例其馀也人之资禀虽善然亦不能无偏须是学以成之然后协于中正而无疵也)又曰语成
人之名非圣人孰能之孟子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
形如此方可以称成人之名(辅氏曰有是性则具是形须是践得这形方始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5b 页 WYG0201-0422d.png
全得是性此惟圣人能之虽合是四子之长而文之以礼乐至于践形之事则犹或歉矣)胡氏曰
今之成人以下乃子路之言盖不复闻斯行之之勇
而有终身诵之之固矣未详是否(语录曰圣人不应只说向下去且见
利思义至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三句自是子路已了得底事亦不应只恁地说盖子路以其所能而自言
故胡氏以为有终身诵之之固也问若如此夫子安得无言以继之曰却又恐是他退后说也未可知○
愚谓何必然三字似以前说为疑三者又皆子路之所能故胡氏疑其为子路之言)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
取乎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6a 页 WYG0201-0423a.png
  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枝也公明姓贾名亦卫人文
子为人其详不可知然必廉静之士故当时以三者
称之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
然岂其然乎

  厌者苦其多而恶之之辞事适其可则人不厌而不
觉其有是矣是以称之或过而以为不言不笑不取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6b 页 WYG0201-0423b.png
也然此言也非礼义充溢于中得时措之宜者不能
(辅氏曰此乃内外合一自然而然不待勉彊所谓安而行之圣人之事也)文子虽贤疑未
及此但君子与人为善不欲正言其非也故曰其然
岂其然乎盖疑之也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
(要平声)

  防地名武仲所封邑也要有挟而求也武仲得罪奔
邾自邾如防使请立后而避邑以示若不得请则将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7a 页 WYG0201-0423c.png
据邑以叛是要君也○范氏曰要君者无上罪之大
者也武仲之邑受之于君得罪出奔则立后在君非
已所得专也而据邑以请由其好智而不好学也
(辅氏曰凡人溺于智而不知学不凿以为私则必荡而失正武仲二病皆有之且意萌于中迹著于外虽
欲欺人而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武仲之智而不足以知此则亦以好智而不好学之故也)杨氏
曰武仲卑辞请后其迹非要君者而意实要之夫子
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黄氏曰此章当以杨氏说为主其以防也必未尝有
据防之言使其果以防为言而请后则要君明矣不待夫子之辩也)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7b 页 WYG0201-0423d.png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谲古冗反)
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
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
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
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辅氏曰桓
公责楚以包茅不贡及昭王不复二事进次而不遂战既服而与之盟是伏义执言不由诡道也文公始
则伐曹卫以致楚师之救终则复曹卫以携二国之交是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也就霸者之中论
桓文之事则文谲而不正桓正而不谲若较之王者表里无疵粹然一出于正者固不可同年而语矣)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8a 页 WYG0201-0424a.png
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纠居黝反召音邵)

  案春秋传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
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纳之
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子纠而请管召召
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言于桓公以为相子路疑
管仲忘君事雠忍心害理不得为仁也(语录曰伤其恻隐之心便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8b 页 WYG0201-0424b.png
是忍心如所谓无求生以害仁害仁便是忍心也○辅氏曰忘君谓不顾子纠之死事雠谓为桓公之相
忍心谓心所当为而忍之使不为害理谓理所当然而咈之使不然忘君事雠即忍心害理之事也)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
其仁

  九春秋传作纠督也古字通用(或问九之为纠曰春秋传展喜犒师之词
云尔而纠合宗族之类若此者亦甚众说者不者其然乃直以为九会诸侯至数桓公之会不止于九则
又因不以兵车之文而为之说曰衣裳之会九耳其馀则兵车之会也自公榖以来皆为是说亦可谓凿
之甚矣)不以兵车言不假威力也如其仁言谁如其仁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9a 页 WYG0201-0424c.png
者又再言以深许之盖管仲虽未得为仁人而其利
泽及人则有仁之功矣(语录曰问如其仁何以言深许管仲曰看上面说得大了
下面岂是轻轻说过圣人当时举他许多功故云谁如得他底仁终不成便与许颜子底意相似管仲莫
说要他三月不违若要他三日也不会如此子贡冉求诸人岂不强似管仲哉○辅氏曰仁者安仁盖天
理浑然无一息之不存无一物之不体管仲之于德其违阙者多矣顾何足以语此然使桓公纠合诸侯
攘夷狄尊周室不假威力无所杀伤则利泽及人是亦仁者之功效矣盖子路之论仁举体而遗用故夫
子以是广其意使推而达之于用也○永嘉陈氏曰仁有粗细说细处孔门弟子多有未能说粗处霸者
之臣却能之盖管仲乃仁者之功功虽可称道过自不可掩)

论语纂疏卷七 第 39b 页 WYG0201-0424d.png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
(与平声相去声)

  子贡意不死犹可相之则已甚矣(辅氏曰子路勇者也故有取于召忽
之死而以管仲之不死为未仁子贡知者也故以管仲之不死为犹可而以其相桓为已甚而非仁)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被皮寄反衽而审反)

  霸与伯同长也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
下也微无也衽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也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0a 页 WYG0201-0425a.png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谅小信也经缢也莫之知人不知也后汉书引此文
莫字上有人字○程子曰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仲私
于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之虽过而纠之
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也知辅之争
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人不责其死
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者正桓夺其
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雠也若计其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0b 页 WYG0201-0425b.png
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之甚启万世
反覆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圭魏徵不死建成之难
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足赎哉愚谓
管仲有功而无罪故圣人独称其功王魏先有罪而
后有功则不以相掩可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僎士免反)
臣家臣公公朝谓荐之与已同进为公朝之臣也

  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1a 页 WYG0201-0425c.png
  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谥法亦有所谓锡民爵位曰
文者(胡氏曰其才德足以为大夫而荐之为大夫顺理也以家臣之贱而与为同列无慊焉成章也
彼锡民爵位特其迹耳)○洪氏曰家臣之贱而引之使与已并
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已二也事君三也(辅氏曰文之义主于
顺理而成章文王之文则指其全体而言公叔文子孔文子之文则取一事而言虽圣人与人为善之意
然亦非无事实者知人智也忘已公也事君忠也具是三者则于此一事顺理章成而粲然可观矣安得
不谓之文哉)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夫音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1b 页 WYG0201-0425d.png
扶丧去声)

  丧失位也

  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
如是奚其丧

  仲叔圉即孔文子也三人皆卫臣虽未必贤而其才
可用灵公用之又各当其才(胡氏曰圉即敏学好问者贾则问奥灶者鮀则
以佞而免于今之世者如圉几矣贾之窃权鮀之善佞治世之罪人也然事神治军各有一长而用人得
以尽其所长耳)○尹氏曰卫灵公之无道宜丧也而能用此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2a 页 WYG0201-0426a.png
三人犹足以保其国而况有道之君能用天下之贤
才者乎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践
其言岂不难哉

  ○陈成子弑简公

  成子齐大夫名恒简公齐君名壬事在春秋哀公十
四年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2b 页 WYG0201-0426b.png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朝音朝)
是时孔子致仕居鲁沐浴斋戒以告君重其事而不
敢忽也(辅氏曰斋戒必沐浴此言沐浴则斋戒可知古人临大事必致敬如此○又曰孔子因陈
恒之事而正讨贼之举此天下之大义也斯时一正乱臣贼子无所容迹三纲可整九法可序而天下之
事可以次第而举是岂可不以为重而忽之乎)臣弑其君人伦之大变天理
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故夫子虽已告老
而犹请哀公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夫音扶下告夫同)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3a 页 WYG0201-0426c.png
  三子三家也时政在三家哀公不得自专故使孔子
告之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


  孔子出而自言如此意谓弑君之贼法所必讨大夫
谋国义所当告君乃不能自命三子而使我告之邪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以君命往告而三子鲁之彊臣素有无君之心实与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3b 页 WYG0201-0426d.png
陈氏声势相倚故沮其谋而夫子复以此应之其所
以警之者深矣(或问当是之时鲁之兵柄分属三家哀公虽欲从夫子之言然不告三子
则兵不可出而孔子之意乃不欲往告何哉曰哀公诚能听孔子以讨齐乱则亦召夫三子而以大义诏
之耳理明义正虽或不欲而孰敢违之哉今无成命而反使孔子往而告之则是可否之权决于三子而
不决于公也况鲁之三家即齐之陈氏其不欲讨之必矣是则不唯名义之不正而事亦岂可得而成哉
然夫子以君命之重也故不得已而一往焉尚冀其万一之或从也而三子果以为不可则复正言之以
明从违在彼虽不敢必而君臣大伦所系之重虽欲不告而不敢以已其所以警夫三子者亦深矣○语
录曰夫子初告时真个是欲讨陈恒未有此意后人自流溯源知圣人之言可以警三子无君之心非是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4a 页 WYG0201-0427a.png
圣人托讨陈恒以警三子耳圣人之心术不如此枉曲)○程子曰左氏记孔子
之言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
之半可克也此非孔子之言诚若此言是以力不以
义也若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
伯而率与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之馀事
也岂计鲁人之众寡哉当是时天下之乱极矣因是
足以正之周室其复兴乎鲁之君臣终不从之可胜
惜哉(或问程子以左氏所记为非夫子之言然则夫子之战将不复较其力之彊弱而独以大义驱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4b 页 WYG0201-0427b.png
之邪曰程子之言固有是矣然其所谓必有处置谋而后行者则亦非不量力而浪战也但其意以为夫
子之告鲁君又当明君臣之大义以见弑逆之大恶天下所不容人人得诛况在邻国而何可以不讨之
而意其为计则必请其君以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举天下之兵以诛之也以天下之兵讨天下之贼彼
虽众强亦将奚以为哉固不当区区独较齐鲁之强弱而以天下之义为一国之私也左氏所记盖当世
传闻之谬以众人之腹为圣人之心者而程氏门人记其师说又不能尽其意之曲折所以启读者之疑
耳)胡氏曰春秋之法弑君之贼人得而讨之孔子此
举先发后闻可也(或问程子以为必告之天子而胡氏乃有先发后闻之说何邪曰考
之春秋先王之时疑必自有此法凡弑君者人人得讨之如汉所谓天下共击之者晋李毅告王浚以为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5a 页 WYG0201-0427c.png
弑君之贼为恶尤大当不拘常制者则以当世本无此法而言尔然事非一槩告与不告又在乎时义之
如何使其地近于天子而可以告也其事之未至乎迫遽而得以告也其力之不足以敌而不得不告也
则告之而俟命以行甚则或不俟命而遂行皆可也使其地之相去也远其事机之来也不可以少缓而
吾之力又足以制之而乃区区焉徇请命之小节忘逆贼之大罪使彼得以植其根固其党或遂奔逸而
不可以复得则任其事者亦无以免乎春秋之责矣)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犯谓犯颜谏争(语录曰犯只是有犯无隐之犯如三谏不听之类谏便是犯)○范
氏曰犯非子路之所难也而以不欺为难故夫子教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5b 页 WYG0201-0427d.png
以先勿欺而后犯也(语录曰问子路岂是欺君者曰子路性勇凡言于人君便要他
听或至于说得太逼则近乎欺君唐人谏敬宗游骊山谓骊山不可行若行必有大祸夫骊山固是不可
行以为有大祸则近于欺矣要之其实虽不失为爱君而其言则欺矣○又曰以使门人为臣一事观之
子路之好勇必胜恐未免于欺也○黄氏曰伪言不直谓之欺直言无隐谓之犯欺与犯正相反○辅氏
曰犯颜谏诤固非巽懦阿䛕者之所能也然事君之义要以忠敬为主使吾心一于忠敬常恐其君有纤
豪之失或至于不得已而犯之则庶其能感动若忠敬有所未至纳交要誉恶其声之意未能使之尽绝
而乃以犯颜为事则其公也所以为私其直也反所以为曲非特无益于君而徒有丧于己子路之刚盖
不难于犯也而反已自尽之道意者犹有未加意者焉故因其问事君而教以先勿欺而后犯此如医之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6a 页 WYG0201-0428a.png
治病因其證之有不足而投之以所当用之剂也若夫职有言之责平日之学问不加性情不治道义之
气不胜乎权势之威天理之微反屈乎利欲之炽阿谀从顺回互隐伏见其为政之失而不思救之知其
用人之非而不思正之从君于昏陷君于恶而方且立言于人曰吾当养吾之诚意以潜化而嘿移之是
又子路之所不敢知)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循天理故日进乎高明小人徇人欲故日究乎
污下(文集曰凡百事上皆有达处惟君子就中得个高明底道理小人就中得个污下底道理○语
录曰君子一日长进似一日小人一日沉沦似一日○又曰究者究竟之义言究竟至于极也初间只是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6b 页 WYG0201-0428b.png
差些子少间究竟将去越见差得多今人做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不肯当下觉悟便改却只管去救其
失少间救得过失越大无不是如此○胡氏曰循天理徇人欲上达下达之原也进高明究污下上达下
达之效也天道流行付与万物人之生也万理皆具人欲或得以夺之故有待于反之也所谓天理者仁
义礼智之常也能全乎仁义礼智之常而不以一豪私欲自累则高矣不以一豪私意自蔽则明矣所谓
人欲者耳目口鼻之好是也惟徇乎耳目口鼻之好益趋于贪浊之地则污矣益流于苟贱之域削下矣
进则升而愈崇究则沈而愈卑)

  ○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为去声)

  程子曰为已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辅氏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7a 页 WYG0201-0428c.png
曰为已为人之学其差只在豪釐之间唯欲得之于己则不必见知于人才欲见知于人则不必得之于
已欲得于己者收敛笃实欲见知于人者轻浮浅露)○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已
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已(语录曰程
子两段前段是低底为人后段是好底为人前为人只是欲见知于人而已后为人却是真个要为人然
不曾先去自家身已上做得功夫非惟是为那人不得末后连已也丧了)愚案圣贤论学
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
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
(语录曰今学者且要分别个路头要𦂳是为已为人之际为已者直拔要理会这个物事欲自家理会得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7b 页 WYG0201-0428d.png
不是且恁地理会做好看教人说道自家也曾理会来这假饶理会得十分是当也都不关自身已事)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使去声下同)

  蘧伯玉卫大夫名瑗孔子居卫尝主于其家既而反
鲁故伯玉使人来也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
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与之坐敬其主以及其使也夫子指伯玉也言其但
欲寡过而犹未能则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8a 页 WYG0201-0429a.png
可见矣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
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词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
乎以重美之(辅氏曰使者不以伯玉之德著见于外者言而于伯玉之心克治于内者告且
曰欲而未能不独其言谦抑卑下而又深有得于圣贤为已之学常如不及之意亦可谓知德而能言矣)
案庄周称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
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语录曰化只是消融了无固滞○又曰此句亦说得
不切实伯玉却是个向里做工夫庄子之说自有过当处)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
倦是以践履笃实光辉宣著不唯使者知之而夫子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8b 页 WYG0201-0429b.png
亦信之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重出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此艮卦之象辞也曾子盖尝称之记者因上章之语
而类记之也(辅氏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专指仕者职位而言若艮象所谓思不出其位则
泛言物所当止之处耳曾子盖尝称之而记者以为可證前说故并记于此)○范氏曰物
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君子所思不出其位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9a 页 WYG0201-0429c.png
而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行去声)

  耻者不敢尽之意过者欲有馀之辞(文集曰过犹行过恭丧过哀之
过○胡氏曰耻之义不可谓之不敢尽但其意如是过之义则为有馀故以辞言之诸说皆以为一事谓
耻其言之过于行也于义固通但须易而为之字乃可循言求义必如集注释为两事斯得夫子立言之
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
者不惧(知去声)

论语纂疏卷七 第 49b 页 WYG0201-0429d.png
  自责以勉人也(胡氏曰圣人自以为无能则学者当知于此致谨也)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道言也自道犹云谦辞(胡氏曰在夫子自言则如此由他人观之则不然盖圣人
未尝有自足之心也)○尹氏曰成德以仁为先进学以知为先
故夫子之言其序有不同者以此(胡氏曰为学之序以知为先若德之
成则仁又为百行之首)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夫音扶)
方比也乎哉疑辞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0a 页 WYG0201-0430a.png
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
故褒之而疑其词复自贬以深抑之○谢氏曰圣人
责人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如此(辅氏曰圣人发处浑涵详密自然如
此盖非有意为之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凡章指同而文不异者一言而重出也文小异者屡
言而各出也此章凡四见而文皆有异则圣人于此
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胡氏曰此章与前后篇多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0b 页 WYG0201-0430b.png
同学而篇则欲其反而知人之贤否也里仁篇则欲其反而求取知之实也此章与卫灵公篇同而文则
异矣盖失于务外为学之通患圣人每欲其反己以自力故不一言而已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逆未至而迎之也亿未见而意之也诈谓人欺已不
信谓人疑已(胡氏曰逆与顺为对盖溯而上之故以为未至亿以意为文盖推而度之故以
为未见逆诈虽人之欺我者未至而逆溯其欺也亿不信虽人之疑我者未见而亿度其疑也)抑反
语辞(语录曰略反上文之意)言虽不逆不亿而于人之情伪自
然先觉乃为贤也(语录曰虽是不逆诈不亿不信然须要先觉方是贤盖逆诈亿不信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1a 页 WYG0201-0430c.png
是才见那人便逆度之先觉却是他诈与不信底情态已露见了自家这里便要先觉若是在自家面前
逆与不信却都不觉时自家却在这里做什么理会甚事便是昏昧㡳相似此章固是要人不得先去逆
度亦是要人自著些精采看方得)○杨氏曰君子一于诚而已然未
有诚而不明者故虽不逆诈不亿不信而常先觉也
若夫不逆不亿而卒为小人所罔焉斯亦不足观也
已(语录曰杨氏诚则明矣之说大了与本文自不相干如说待诚而明其为觉也后矣盖此章于日用
间便要如此)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1b 页 WYG0201-0430d.png
(与平声)

  微生姓亩名也亩名呼夫子而辞甚倨盖有齿德而
隐者栖栖依依也(愚谓如鸟之栖木而不去)为佞言其务为口给
以悦人也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疾恶也固执一而不通也圣人之于达尊礼恭而言
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辅氏曰为佞以说人者失之不及执一而不通者失之过
圣人只在中道上行然以大视小者明而易自下窥高者惑而难故微生之言虽倨而疑夫子之言虽恭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2a 页 WYG0201-0431a.png
而决○胡氏曰不恭则失长幼之序不直则失义理之正)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骥善马之名德谓调良也(胡氏曰调者习熟而易控驭也良者顺服而不踶齧
也骥未尝无其力任重致远非力不可然说衔泛驾亦自其力为之故马之有力者不足言必言其调良
也)○尹氏曰骥虽有力其称在德人有才而无德则
亦奚足尚哉(辅氏曰才与德皆本于天然才出于气德根于理二者虽不可阙一然出于气
者固不若根于理者之为粹也○胡氏曰圣人岂徒以马言哉所以见于人不可无才凡建功立业皆才
为之然不循绳检逸出于规矩之外者亦才也苟有德以将之而惟理是循则才皆德之用故观人者不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2b 页 WYG0201-0431b.png
当言其才而当言其德人亦不可徒恃其才而当以德为主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德谓恩惠也

  子曰何以报德

  言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
将何以报之乎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3a 页 WYG0201-0431c.png
(辅氏曰循理为直爱憎取舍一顺乎理而不以一豪之私参焉是之谓直)于其所德者则
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
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
皆不得其平也(或问以德报怨亦可谓忠且厚矣而夫子不之许何哉曰是亦私意之所
为而非天理之正也夫有怨有德人情之所不能忘而所以报之各有所当亦天理之不能已也顾德无
大小皆所当报而怨则有公私曲直之不同故圣人之教使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云者不以私害
公不以曲胜直当报则报不当报则止一视夫理之当然而不以己之私意加焉尔是则虽曰报怨而岂
害其为公平而忠厚哉然而圣人终不使人忘怨而没其报复之名者亦以容夫君父之雠有不得不报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3b 页 WYG0201-0431d.png
者而伸夫忠臣孝子之心耳若或人之言则以报怨为薄而必矫焉以避其名故于其所怨而反报之以
德是则诚若忠且厚矣而于所德又将何以报之邪若等而上之每欲益致其厚则以德之上无复可加
若但如所以报怨者而己则是所以报德者仅适其平而所以报怨者反厚于德且虽君父之雠亦将有时
而忘之也是岂不反逆人情悖天理之甚也哉○永嘉陈氏曰以德报怨是为嫌故饶他一着不是循理
正大意思却是私心以直报怨初无怨恶心只看道理如何当举则举当废则废却是公心)必如
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
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简约而
其指意曲折反复如造化之简易易知而微妙无穷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4a 页 WYG0201-0432a.png
学者所宜详玩也(陈氏曰以德报怨之言死定偏滞在一边若圣人之言怨则以直报
德则以德报二者各得其平极是明白简约而其中旨意却反覆无穷且如此人旧于吾有怨今适相值
有罪邪随其罪之如何而公断之果贤邪亦荐之果不肖邪则绝之设若不肖者后后能改而贤则吾又
荐之一惟理之当然而吾无容私焉是之谓直而于怨固未尝汲汲以图报也如此人旧于吾有德今适
相值果贤邪吾固荐之以为报若不肖邪吾则欢其轻重陵公义行于上而私恩伸于下于德亦未尝失
其报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夫音扶)

  夫子自叹以发子贡之问也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4b 页 WYG0201-0432b.png
  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
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
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尔无
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中
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或问何以人莫之知而天独知之曰
其不怨不尤也则不责之人而责之已其下学人事也则又不求之远而求之近此固无与于人而不骇
于俗矣人亦何自而知之邪及其上达而与天为一焉则又有非人之所及知者而独于天理为相关耳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5a 页 WYG0201-0432c.png
○黄氏曰穷通荣辱天也用舍予夺人也常人之情不得所欲则怨天而尤人盖扬己之善而归过于天
人也下学者所学日用常行之事也上达者道德性命之理也常人之情置事于浅近索理于渺茫足以
惑人之耳目而以为能此所以人知之也圣人浑然天理穷通荣辱用舍予夺皆理之所不能无者顺而
受之又何怨尤之有人事之中便是天理又何必舍人事而求之于渺茫哉如是则泊然若不见其所长
者然天理流行而圣人与之无间如此所以人不知而天知也)盖在孔门唯子贡之
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
也(语录曰子贡若有以达之必须有说惜乎见夫子如此说便自住了圣门自颜曾以下惟子贡尽晓
得圣人多是将这般话与子贡说他若未晓圣人岂肯说与他但他只知得个头耳)○程子曰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5b 页 WYG0201-0432d.png
不怨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辅氏曰已与天人只是一理在已者既尽则天
人无有不应者圣人与理为一自然无所怨尤)又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语录
曰如下学只是下学如何便会上达自是言语形容不得○又曰此亦无可说说那下学上达便是意在
言表了)又曰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
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
上达矣(或问下学而上达者言始也下学而卒之上达云尔今程子以为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
理何邪曰学者学夫人之事形而下者也而其事之理则固天之理也形而上者也学是事而通其理即
夫形而下者而得其形而上者焉非达天理而何哉○语录曰下学上达虽是两件理会得透厮合只是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6a 页 WYG0201-0433a.png
一件下学是事上达是理理在事中事不在理外一物之中皆具一理就那物中见得个理便是上达如
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然亦不离乎人伦日用之中但恐人不能尽所谓学耳果能学
安有不能上达者○又曰下学上达只要于事物上见理使邪正是非各有其辨若非子细省察则所谓
理者何从而见之)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
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朝音潮)

  公伯寮鲁人(愚案注疏史记皆以公伯寮为弟子胡氏尝辨之今观夫子如命何之语以常
人待之则胡氏之说然矣故集注但云鲁人)子服氏景谥伯字鲁大夫子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6b 页 WYG0201-0433b.png
服何也(愚案孔注以为子服何忌左传载吴将囚景伯景伯曰何也立后于鲁矣杜注云何景伯
名则景伯单名何而孔注云何忌误矣)夫子指季孙言其有疑于寮之
言也肆陈尸也(胡氏曰大夫以上于朝士以下于市)言欲诛寮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
其如命何(与平声)

  谢氏曰虽寮之愬行亦命也其实寮无如之何愚谓
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
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辅氏曰圣人纯是义理义所当行则行义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7a 页 WYG0201-0433c.png
所当止则止其处利害之际唯其义而已更不问命之何如今其所以言命者直以晓景伯警伯寮耳)

  ○子曰贤者辟世(辟去声下同)

  天下无道而隐若伯夷太公是也

  其次辟地

  去乱国适治邦(胡氏曰若夫子周游列国不合则去是也)

  其次辟色

  礼貌衰而去(胡氏曰若夫子因卫灵公目视蜚雁而去是也)

  其次辟言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7b 页 WYG0201-0433d.png
  有违言而后去也(胡氏曰若夫子因问陈而行是也)○程子曰四者
虽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尔(黄氏
曰四者固非有优劣然贤者之处世岂不能超然高举见几而作乃至发见于颜色而后辟之邪曰出处
之义自非一端随其所居之位而量其所处之宜可也卫灵公顾蜚雁则辟色矣问陈则辟言矣岂夫子
于此为劣乎此所以不可以优劣言也)

  ○子曰作者七人矣

  李氏曰作起也言起而隐去者今七人矣不可知其
谁何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辅氏曰凡书所载有当深索者不深索之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8a 页 WYG0201-0434a.png
则失之略有不必过求者过求之则失之凿所谓当深索者义理是也所谓不必过求者此处是也)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
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与平声)

  石门地名晨门掌晨启门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自
从也问其何所从来也胡氏曰晨门知世之不可而
不为故以是讥孔子然不知圣人之视天下无不可
为之时也(辅氏曰贤者之视天下则有不可为之时其才力有限也圣人之视天下则无不可
为之时其道无所不可也)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8b 页 WYG0201-0434b.png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
击磬乎(荷去声)

  磬乐器荷担也蒉草器也此荷蒉者亦隐士也圣人
之心未尝忘天下此人闻其磬声而知之则亦非常
人矣(辅氏曰荷蒉闻磬音而能知夫子之心其存养纯固精神昭彻不为事物所汨乱可谓贤于人
一等矣)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已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
则揭(硁苦耕反莫己之已音纪馀音以揭起例反)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9a 页 WYG0201-0434c.png
  硁硁石声亦专确之意以衣涉水曰厉摄衣涉水曰
揭此两句卫风匏有苦叶之诗也讥孔子人不知已
而不止不能适浅深之宜(蔡氏曰深则厉浅则揭言不问深浅而必𣣔渡也匏
有苦叶之诗意正如此故荷蒉举此两句以讥夫子人不知已而不止)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果哉叹其果于忘世也末无也圣人心同天地视天
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不能一日忘也故闻荷蒉之
言而叹其果于忘世且言人之出处若但如此则亦
论语纂疏卷七 第 59b 页 WYG0201-0434d.png
无所难矣(辅氏曰圣人之于天下犹天地之于万物虽未尝比之以为私然亦不能忘之以为
公也夫岂以人之知不知而为作辍哉且果于忘世决去不反者能之何难之有若大圣人之出处因时
卷舒与道消息而忧世之心终不能已济世之用其出无穷此岂荷蒉所能与哉)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

  高宗商王武丁也谅阴天子居丧之名未详其义(或问
谅阴曰谅信也阴默也信或谓信任冢宰或谓信能默而不言为说不同或又读作梁闇言居倚庐大抵
古者天子居丧之名如此其义则古今言殊不可晓矣)

  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0a 页 WYG0201-0435a.png
宰三年

  言君薨则诸侯亦然总已谓总摄已职冢宰大宰也
百官听于冢宰故君得以三年不言也○胡氏曰位
有贵贱而生于父母无以异者故三年之丧自天子
达于庶人子张非疑此也殆以为人君三年不言则
臣下无所禀令祸乱或由以起也孔子告以听于冢
宰则祸乱非所忧矣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好易皆去声)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0b 页 WYG0201-0435b.png
  谢氏曰礼达而分定故民易使(辅氏曰达谓达于下也上好礼则品节分
明而诚意退逊故观感于下者亦皆安已之分听上之命而易使)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
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
姓尧舜其犹病诸

  修己以敬夫子之言至矣尽矣而子路少之故再以
其充积之盛自然及物者告之无他道也人者对已
而言百姓则尽乎人矣(或问此章之说曰修己以敬者语虽至约而所以齐家治国平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1a 页 WYG0201-0435c.png
天下之本举积诸此子路不喻而少其言于是告以安人安百姓之说盖言修己以敬而极其至则心平
气和静虚动直而所施为无不自然各当其理是以其治之所及者群黎百姓莫不各得其安也是皆本
于修己以敬之一言然所谓敬者非若四端之善始然始达而可扩由敬而安人安百姓非若由格物致
知以至于正身及物有待夫节节推之也非若老老幼幼由已及物而待夫举斯心以加诸彼也亦谓其
功效之自然及物者为然耳○黄氏曰充积之盛非谓修己以敬之外又有充积之功也修己以敬而可为
君子则是充积之盛在其中矣特言其功效之远则指夫充积之盛者而言之也)尧舜犹病
言不可以有加于此以抑子路使反求诸近也(辅氏曰此
又指圣人之心无有穷已处以警子路使母徒骛于虚远而不求之切近也)盖圣人之心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1b 页 WYG0201-0435d.png
无穷世虽极治然岂能必知四海之内果无一物不
得其所哉故尧舜犹以安百姓为病若曰吾治已足
则非所以为圣人矣○程子曰君子修己以安百姓
笃恭而天下平唯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
自育气无不和而四灵毕至矣此体信达顺之道聪
明睿知皆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语录曰惟上下一于恭敬这却是上
之人有以感发而兴起之○又曰信只是实理顺只是和气体信是致中底意思达顺是致和底意思言
能恭敬则能体信达顺聪明睿知皆由此出者言能恭敬自然心便开明○又曰体信是真实无妄达顺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2a 页 WYG0201-0436a.png
是使万物各得其所○又曰体信是实体此道于身达顺是发而中节推之天下而无所不通也○又曰
体信只尽这至诚道理达顺即自此发出体信达顺即是主忠行恕○又曰敬则自是聪明人之所以不
聪不明止缘身心惰慢便昏塞了敬则虚静自然通达○又曰且以一国之君看之此心才不专静则奸
声佞辞杂进而不察何以为聪乱色谀悦之容交蔽而莫辨何以为明睿智皆出于心心既无主则应事
接物之间其何以思虑而得其宜所以此心常要肃然虚明然后物不能蔽○又曰聪明睿智皆由是出
是自诚而明意思○又曰此语非容易道得是他曾因此出些聪明睿知来○愚谓天地位万物育与安
百姓只是一事若阴阳不和五榖不熟百姓何由而安)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2b 页 WYG0201-0436b.png
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孙弟并去声长上声叩音口胫其定反)

  原壤孔子之故人(鲁人)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
法之外者夷蹲踞也(愚谓鸱鸟始蹲故或谓之蹲鸱又或谓之鸱夷夷即蹲也)
待也言见孔子来而蹲踞以待之也述犹称也贼者
害人之名以其自幼至长无一善状而久生于世徒
足以败常乱俗则是贼而已矣胫足骨也孔子既责
之而因以所曳之杖微击其胫若使勿蹲踞然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与平声)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3a 页 WYG0201-0436c.png
  阙党党名童子未冠者之称将命谓传宾主之言或
人疑此童子学有进益故孔子使之传命以宠异之


  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
也欲速成者也

  礼童子当隅坐随行(胡氏曰隅坐无位可居也随行不敢并也)孔子言吾
见此童子不循此礼非能求益但欲速成尔(辅氏曰求益则
浸长而不知欲速则亟进而无序圣门之教虽以敏行为先而又以躐等为戒)故使之给使
论语纂疏卷七 第 63b 页 WYG0201-0436d.png
令之役观长少之序习揖逊之容盖所以抑而教之
非宠而异之也











  论语纂疏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