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孝经衍义-清-叶方蔼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a 页 WYG0718-06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二
  天子之孝
   论官材
   (臣/)按古之取人者以其所以教者取之而已其教
   国子教万民皆以孝也于万民曰孝行于国子曰
   孝德以有精粗之异焉夫其在乡学之中族师党
   正所得而书者必其有某事某事可称举也及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WYG0718-0665b.png
   升于太学则与世胄无异法矣故不独纪其孝行
   而又教之以孝德则极之于视无形听无声跬步
   不忘之际内外本末交养成就然后升于司马司
   马又从而辩其才之所宜故六卿之属罔非民誉
   六官之典无或废替也兴廉举孝在汉犹为近古
   然非有教成之才故无得人之盛后世设科待士
   日求之于语言文字之间虽屡更其法终无与行
   已居官之善败者也虽欲去语言文字之科而复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WYG0718-0665c.png
  于乡举里选之制亦未得为大复古也其所以教
  者非古之法也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也所以教之者在是所以取之在是也尚犹难且
  慎于官之爵之禄之敬之至也而后世乃欲以一
  日之文义偶当于理而轻以畀之乎虽复合之于
  乡评清议其果公无私者乎此臣所以必欲穷其
  源也故官材之与学校相为表里始终皆以广敬
  述论官材而铨选官制考课之法则继事之当敬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WYG0718-0665d.png
  者也故以类附焉履二蛊六幽贞高尚致之以礼
  其敢慢焉故又附以举逸
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辩然后使之任事然
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
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太/学)曰俊士
升于司徒者不征(力/役)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
(成/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WYG0718-0666a.png
 陈浩集说曰既升于司徒则免乡之徭役而犹给役
 于司徒及升国学则并免司徒之役矣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孔颖达疏曰司马掌爵禄但入仕者皆司马主之
司马辩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
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孔颖达疏曰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王必
 以乐正所论之状授之司马司马得此所论之状乃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WYG0718-0666b.png
 更论辩之观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是准拟其
 官以其材故云官材也司马辩论之后不堪者屏退
 论量进士贤者以告于王而正定其论各署所长若
 长于礼者署拟于礼官长于乐者署拟于乐官既论
 定之然后试之以所能之官堪任此官然后爵命既
 受爵命使有职位然后与之以禄
  (臣/)按陈浩集说凡官民材者兼万民而言之司马
  辩论官材者论国中之士也古者乡学教庶人国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WYG0718-0666c.png
  学教国子及庶人之俊而其仕进有二道乡学秀
  者之升曰选士国学秀者之升曰进士其选士者
  不过用为乡遂之吏而选用之权在司徒也其进
  士则必命为朝廷之官而爵禄之其权在大司马
  此乡学国学教选之异所以为世家编户之别然
  庶人仕进者亦是二道可为选士者司徒试用之
  此其一也司徒升之国学则论选之法与国子弟
  同矣此其二也故有选士之造者有俊士之造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WYG0718-0666d.png
  选士之造不征于乡俊士之造不征于司徒优贤
  之典亦异也其前一条为于万民之士论其造者
  后一条于国中之士论其造者其司马之所论定
  则又兼诸侯所贡于王之士而言
周礼夏官司马司士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
久奠食
 贾公彦释曰云以德诏爵以功诏禄者据贤者试功
 之后其德堪用乃诏王授之以正爵有功乃诏王授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WYG0718-0667a.png
 之以正禄也云以能诏事以久奠食者奠定也据能
 者先试之以事事成乃定以稍食其能堪用乃后亦
 诏授之以正爵禄稍食也者月给食不并给
  (臣/)按司马辩论官材掌爵禄故有司士属焉释云
  正爵正禄者试以某官即支几品俸即真之后位
  定禄自定矣非前此徒任之以事而不给以食也
  抑先王以司马辩论官材而以司徒教习车甲则
  知所论非独文所教非独武也故其出也其比长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WYG0718-0667b.png
  乡大夫即为伍长军帅其入也伍两卒旅师军还
  为比闾族党州乡岂有文武可分为二途哉后世
  乃谓儒者不知兵而更设武科以取士去古远矣
  周汉以降设科取士其目猥多各以其著者为类
  究其终始以备观览焉
汉文帝十二年诏曰孝弟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
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
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亡应令者岂实人情是吏举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WYG0718-0667c.png
贤之道未备也
武帝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初董仲舒
对策曰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
之贤者岁贡各二人故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

元朔元年诏曰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今或阖郡不荐
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
 马端临曰诏旨皆以人才之遗佚咎在公卿之蔽贤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WYG0718-0667d.png
 至立法以论其罪后来之法严缪举之罚而限其涂
 辙者有之矣未有严不举之罚而责以荐扬者也盖
 古之称贤能者皆不求闻达之士而后世之干荐举
 者皆巧于奔竞之人故法之相反如此国家待士之
 意固薄而士之不自重深可慨也
 又曰汉时诏郡国举荐人才贤良方正与孝廉二科
 并行然贤良一科文帝与武帝时每对辄百馀人又
 徵诣公车上书自鬻者以千数而孝廉之选武帝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WYG0718-0668a.png
 诏以为阖郡不荐一人盖贤良则稍有文墨材学者
 可以充选而孝廉则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缪举故
 也
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法限年四十
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胡广驳之诏从雄议
二年大史令张衡对策言自初举孝廉迄今二百岁矣
皆先孝行行有馀力始学文法辛卯诏书以能章句奏
案为限虽有至孝犹不应科此弃本而取末曾子长于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WYG0718-0668b.png
孝然实鲁钝文学不若游夏政事不若冉季今欲使一
人兼之苟外有可观内必有阙则违选举孝廉之志矣
汉安二年尚书令黄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
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弟及能从
政者为四科
 马端临曰按西汉举贤良文学则令其对策而孝廉
 则无对策之事盖所谓贤良文学者取其忠言嘉谟
 足以佐国崇论闳议足以康时故非试之以对策则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WYG0718-0668c.png
 无以尽其材若孝廉则取其履行而非资其议论也
 今亦从而有试焉则所谓孝廉者若何而著之于篇
 乎又况左雄所言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则又文
 之靡者去贤良所对尚复远甚而何以言孝廉乎雄
 又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宁民宣恊风教若其
 面墙则无所施用愚以为真实孝廉之人岂有不学
 墙面之理而以家法笺奏应选者又岂可遽许以学
 古入官之事也然史言雄立此法之后济阴太守胡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WYG0718-0668d.png
 广等十馀人皆坐缪举免黜唯汝南陈蕃颖川李膺
 下邳陈球等三十馀人得拜郎中自是牧守畏慄莫敢
 轻举则知当时孝廉一科滥吹特甚于文墨小技尚
 未能精通固无问其实行也科以孝廉名而犹如此
 则其它可知王荆公(安/石)言文章始隋唐进取归一律
 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汉灵帝时待制鸿都门下/者本颇以经术相招后诸)
 (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呜呼其来久矣非始于隋唐
 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WYG0718-0669a.png
  (臣/)按先王论材之法即教士之法以其所以教者
  取之而已矣故司徒三物教万民则曰孝友睦姻
  任恤师氏三德三行教国子则曰孝德孝行大司
  乐教乐德则曰中和祗庸孝友自始学以迄于大
  成不离于是者也而其自乡而司徒而乐正而司
  马德事言艺莫上于德可不谓之以其所以教者
  取之也欤汉之举孝犹为近古然而教法废矣徒
  曰以吾所取者在是是亦所以立教也云尔西都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WYG0718-0669b.png
  之初贤良对策孝廉不试文艺贤良自炫鬻诣阙
  下者以千数而孝廉应令者盖寡亦可见重其选
  难其人徵实行而不务浮华非后世设科取士之
  意也不举孝以不敬论不察廉免孝之与廉当是
  各为一科也然当时所重者蔽贤之戮而卒乃反
  之为坐滥举之罪岂非世变使然乎东都则合为
  一科而又试文如后世之科举矣辛卯之诏盖从
  左雄之议也雄建言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WYG0718-0669c.png
  门其于虚实之论似已审矣然其所试者何耶章
  句也奏案也抑何其高视章句奏案耶夫名曰举
  孝廉而实以章句奏案为限虽有至孝犹不应科
  是所以教之之实于其所以取之之名又相违矣
  天下之士安得而不背本趋末哉虽然诏旨固为
  失之而张衡亦未为知言也彼章句奏案古之士
  自通小学者皆能之而司马之为辩其论语于郊
  亦是考课其言也天下岂有不通小学之孝廉哉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WYG0718-0669d.png
  晋元帝时以乱离之际欲慰悦人心州郡秀孝至
  者不试普皆署吏尚书陈頵言宜循旧制试以经
  策仍诏不中科者刺史大守免官于是秀孝皆不
  敢行其有到者亦皆托疾比三年无就试者谚曰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彼举者固不以实
  而应之者以奔竞得之冀侥倖于不试而授官然
  后知古人之敷奏以言者亦所以防奸伪也则夫
  古之以德进者之非徒德也况乎章旬奏案之至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WYG0718-0670a.png
  浅鲜者乎仅能章句奏案而已尚未足以当事举
  言扬之选也况以德进者乎举孝廉而不能通章
  句不能为奏案不学墙面虽或至行可嘉而愚鲁
  至此亦不过赐以粟帛复之田亩岂可使之典城
  牧民当日诏旨若云兴廉举孝非务浮华有德有
  言辞达而已自今但以能章句奏案为限毋以论说
  驰骋则得之矣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引汴鄜诸州所举孝廉赐坐于御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1b 页 WYG0718-0670b.png
前上问以皇王政术及皇太子问以曾参说孝经并不
能答太宗谓曰昔楚庄王言事群臣莫逮退而有忧色
朕发诏徵天下俊异才以浅近问之咸不能答海内贤
哲将无其人耶朕甚忧之
宋太祖开宝九年诏翰林学士李昉等于礼部贡院同
阅诸道所解孝弟力田及有才武者凡七百四十人试
问所习之业皆无可采而濮州以孝弟荐名者三百七
十人上骇其颇多乃召问于讲武殿率不如诏犹自陈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2a 页 WYG0718-0670c.png
素习武事复试以骑射辄颠陨失次上顾曰止可𨽻兵
籍皆呼号乞免乃悉令退去诏劾本部官司滥举之罪
  (臣/)按马端临曰以孝廉或孝悌名科盖取其平日
  之素履固难于一阅试之顷而知之也然自东汉
  以来孝廉遂为取士科目之通称不复有循名责
  实之举不过试以文墨小技而命之官至倥偬之
  际则并不试文而悉官之矣隋唐而后始有进士
  明经等科士之精华果锐者皆尽瘁于记问词章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2b 页 WYG0718-0670d.png
  声病帖括之中其不能以进士明经自进者皆椎
  朴无文之人遂欲别求进身之涂辙故夤缘州郡
  以应诏举详史所载二帝所以询访之者固非僻
  书而已不能答则其无所抱负可知臣以是思先
  王官材教士之法虑之至详而求之至勤也孝弟
  之道通于神明而其初不过洒扫应对之末节至
  于诗书六艺之文不过以其馀力学之而已而古
  人之文则非后世之文之所能及也岂非根本枝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3a 页 WYG0718-0671a.png
  叶之相反使然欤西汉之不使孝廉对策盖有以
  也然自左雄建议儒通章句吏能奏案其事至浅
  而当时犹有罢黜者或者贤良一涂收其才俊而
  孝廉者皆椎鲁无文之人欤贞观开宝之间乃欲
  拔隽异于不能应进士明经之馀辈宜其陋至子
  斯也
  以上孝廉
汉文帝二年诏曰乃十一月朔日有食之二三执政举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3b 页 WYG0718-0671b.png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諌者以正朕之不逮
  (臣/)按策贤良自此始矣晁错傅言诏有司举贤良
  文学士错在选中对者百馀人惟错为高第盖错
  未举贤良时已为太子家令上书言事则贤良固
  以灾异举故以直言极谏为名而见任职官黄衣
  草泽并许应诏盖亦非岁岁举行也其后既为取士
  之一科而大中祥符间有言汉举贤良多因兵荒
  灾变询访时政阙失国家受瑞建封不当复设此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4a 页 WYG0718-0671c.png
  科斯真献谀之臣矣
武帝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董仲舒以
贤良对策天子览其对而异焉乃复策之对毕复策之
遂以为江都相时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
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臣/)按汉武帝策问董生殷勤反覆既而罢黜申韩
  苏张之说及令郡国兴廉举孝皆行董生之言也
  盖当时报罢者甚多而叶梦得乃谓对者皆预选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4b 页 WYG0718-0671d.png
  但有高下无黜落殆不其然也
昭帝始元六年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
苦议罢盐铁𣙜酤
 马端临曰自孝文策晁错之后贤良方正皆承亲策
 上亲览而第其优劣至孝昭年幼未即政故无亲策
 之事乃诏有司问以民所疾苦然所问者盐铁均输
 𣙜酤皆当时大事令建议之臣与之反覆诘难讲究
 卒从其说为之罢𣙜酤然则虽未尝亲奉大对而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5a 页 WYG0718-0672a.png
 视上下姑相应以义理之浮文者反为胜之国家以
 科目取士士以科目进身者必如此然后为有益于
 人国耳
  (臣/)按贤良至于反覆诘难卒从其说可谓不负其
  其求之之诏而贤良亦不肯少移其说以阿执议
  之大臣可谓不负应诏之初心者也
晋武帝时阮种与郤诜王康对策俱居上第即除尚书
郎然毁誉之徒或言对者夤缘假托帝乃更延郡士庭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5b 页 WYG0718-0672b.png
以问之诏曰前者对策所问未尽子大夫所欲言敌复
延见其具陈所怀种策奏帝亲览焉又擢为第一转中
书郎
  (臣/)按汉之于董仲舒晋武帝之于阮种皆策之至于
  再三至如公孙弘在下第而擢居第一种居上第
  而仍擢第一盖拔之畴人之中而袖然为首虽以
  空言取之而君臣契合以是为阶非若后世付之
  有司而视以文具也唐宪宗元和三年策贤良牛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6a 页 WYG0718-0672c.png
  僧孺皇甫湜李宗闵等以直言忤权倖考官坐是
  贬黜文宗太和二年刘蕡对策切直不避贵近考
  官不敢以之上闻宰臣不敢为之明白马端临以
  为由天子素无亲览之事故此辈得以劫制衡鉴
  之人诚哉言也如二武之再三亲策斯亦不失明
  主勤于求贤之意矣宋世如富弼张方平苏轼辙
  兄弟皆可谓制科得人之盛而是科之罢且复者
  不常而叶适著论以为制举者所谓五十篇之文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6b 页 WYG0718-0672d.png
  泛指古今敷陈利害其言泛杂见者厌视闻者厌
  听士之猥多无甚今世挟无以大相过之实而冒
  不可加之名朝廷所以汲汲而求之者乃为讥笑
  之具苏轼亦自言所谓以口舌得官要而论之则
  因灾变而访求阙政民所疾苦未尝预设是科也
  犹有无所负而自衒鬻者乃制科之弊则又不惟
  其能直言极谏切指时务而以发问题目出处颠
  倒句读窜伏首尾傲天下以所不知而博习强记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7a 页 WYG0718-0673a.png
  者又先聚僻书揣摩缀拾其题目出处以便于浅
  学之士如是则虽天子亲策之再三策之亦未见
  其必异才矣抑何其戾于古哉
  以上贤良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
  (臣/)按进士一科虽始于隋而其名则王制所谓大
  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
  士者也唐因隋旧其科目繁多而秀才明经进士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7b 页 WYG0718-0673b.png
  三科为特著其后秀才一科既废又复而士族所
  向惟明经进士两科又其后则耻于为明经而荣
  于成进士盖其名甚古其制则累代相沿损益可
  知于今为烈矣
唐武后天授元年二月策问贡士于洛阳城贡士殿试
自此始
 马端临曰殿前试士始于唐武后然唐制以考功郎
 中任取士之责后不过下行其事以取士誉非于考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8a 页 WYG0718-0673c.png
 功已试之后再试之也开元以后始以礼部侍郎知
 贡举送中书门下详覆然惟元和间钱徽知贡举宰
 相段文昌言其取士不公覆试多不中选徽坐免官
 长庆以后则礼部所取士先详覆而后放榜则虽有
 详覆之名而实未曾再试矣五代以来所谓详覆者
 间有升黜宋乾德六年命中书覆试则以疑陶榖之
 子不能文而中选故覆之亦未尝别为之升黜至开
 宝六年李昉知举放进士后下第人徐士廉等打鼓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8b 页 WYG0718-0673d.png
 论榜上遂于讲武殿命题重试御试自此始然于昉
 等所取十一人内只黜武济川一人馀十人则高下
 一依元次而续取到二十六人附名在后然则是年
 虽别试而其为一榜亦未尝有省试殿试之分也至
 八年覆试礼部贡院合格举人王式等于讲武殿内
 出试题得进士三十六人而以王嗣宗为首王式者
 礼部所定合格第一人则居其四自是始有省试殿
 试之分省元状元之别云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9a 页 WYG0718-0674a.png
  (臣/)按武后之殿试乃后世之省试直于殿陛之间
  行考功员外郎之事耳至开宝八年而省试殿试
  始判为二名次升降不同遂有省元殿元之别然
  而东汉左雄议改察举之法所谓试之公府而覆
  之端门者则固已有覆试之事矣惟殿庭与端门
  差异自嘉祐二年以后方令礼部所奏进士俱免
  黜落盖天子临轩策问第其甲乙而无所去取于
  其间斯于延览草茅之士委任鉴衡之臣两得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19b 页 WYG0718-0674b.png
  矣
肃宗乾元初中书舍人李揆兼礼部侍郎言主司取士
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及试
进士文章日于庭中设五经诸史及切韵本于床而引
贡士谓之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材经籍在兹请恣寻检
舒元舆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冰炭脂
炬飧具皆人自将吏一唱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
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0a 页 WYG0718-0674c.png
而有司以𨽻人待之罗棘遮绝疑其为奸又非所以求
忠直也
 洪迈曰唐穆宗长庆元年钱徽知举放进士郑朗等
 三十人后以段文昌言其不公诏中书舍人王起知
 制诰白居易重试白有奏状论此事大略云伏料自
 欲重试进士以来论奏者甚众盖以礼部进士例许
 用书策兼得通宵得通宵则思虑必周用书策则文
 字不错昨重试之日书策不容一字木烛只许两条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0b 页 WYG0718-0674d.png
 迫促惊忙幸皆成就若比礼部所试事校不同乃知
 唐试进士许挟书及给烛
  (臣/)按唐时科场条例如此五代以后虽有挟书之
  禁而不搜索宋大中祥符五年以贡院监门官以
  诸科举人挟书为私悉解衣阅视失取士之体亟
  令止之又试进士题目具经史所出摹印给示盖
  善属文者检阅不厌其详苟不善文虽检阅要为无
  益惟明经则专取其记问通悉或以下文对或以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1a 页 WYG0718-0675a.png
  注疏对自不得不严其挟书之禁耳宋制御试不
  给烛亦以殿陛之间自有火禁景德三年乃诏进
  士就试不许继烛也又唐人考校无糊名之法得
  以兼收誉望宋初淳化三年苏易简知举殿试始
  令糊名考校自陈彭年晁迥更定条制封印卷首
  杜绝请托礼部糊名始于彭年其后遂置誊录院
  关防既密而史言其所寘甲科多非人望然寸晷
  之文固不足以定生平之优劣而糊名之法苟以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1b 页 WYG0718-0675b.png
  绝奔竞之风则可如曰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
  衡不可易之制则夫子所谓举尔所知人其舍诸
  者其义何居
代宗广德元年礼部侍郎杨绾上疏以为古之选士必
取行实近世专尚文辞自隋炀帝始制进士科犹试策
而已至高宗时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始奏进士加杂文
明经加帖括从此积弊转而成俗朝之公卿以此待士
家之长老以此训子其明经则诵帖括以求侥倖又举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2a 页 WYG0718-0675c.png
人皆令投牒自应如此欲其返淳朴崇廉让何可得也
请令县令察孝廉取行著乡闾学知经术者荐之于州
刺史考试升之于省任各占一经朝廷择儒学之士问
经义二十条对策三道上第即注官中第得出身下第
罢归上命诸司通议给事中李栖筠左丞贾至京兆尹
严武并与绾同至议以为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考文
者以声病为是非风流颓敝诚当釐改然自东晋以来
人多侨寓士居乡土百无一二请兼广学校保桑梓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2b 页 WYG0718-0675d.png
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敕礼部具条目以闻绾
又请置五经秀才科秀才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五道或
以为明经进士行之已久不可遽改事虽不行识者是

  (臣/)按杨绾之议不能行之于唐代宗之时而王安
  石之议行之于宋神宗之世其所见则同也其后
  文宗常患士不通经术李德裕请依绾议进士试
  论议不试诗赋元翰林学士王恽亦尝上奏成宗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3a 页 WYG0718-0676a.png
  谓宜行绾法令州郡察其孝友信行而通经学者州
  府试通所习经业贡于礼部问经义十条对时务
  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其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
  其孝经论语孟子兼为一经夫识者既是绾而独
  訾安石顾第弗深考也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
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四说称旨齐贤坚执
其馀策皆善太祖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帝曰我幸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3b 页 WYG0718-0676b.png
西都惟得一张齐贤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汝
为相也至是齐贤亦在选中有司失于抡择寘于下第
帝不悦故一榜自吕蒙正以下尽赐进士及第又诏礼
部阅其十五举以上及诸科一百八十四人并赐出身
召邢炳升殿讲师比二卦又问以群经发题帝嘉其精
博擢九经及第又九经七人不中格帝怜其老特赐同
三傅出身凡五百馀人皆赐绿袍靴笏锡宴开宝寺自
为诗二章赐之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4a 页 WYG0718-0676c.png
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臣/)按太宗时惟太平兴国二年淳化二年科目恩
  数最为优渥盖太宗寤寐英贤如恐不及时出特
  恩以示奖励故累科授官之崇卑分甲人数之多
  少初无一定之例臣观太宗之言云欲博求俊彦
  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
  治之具信斯言也岂独区区偏私于齐贤一人哉
神宗熙宁四年更定科举法从王安石议罢诗赋及明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4b 页 WYG0718-0676d.png
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时诏议科举咸谓宜变法
便苏轼独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
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吏皂隶
未尝无人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馀使君相不知人朝廷
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尚患无人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
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兴废使三代圣人
复生于今其选举亦必有道何必由学乎且庆历固尝
立学矣天下以太平可待至于今惟空名仅存今陛下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5a 页 WYG0718-0677a.png
必欲求德行道艺之士责九年大成之业则将变今之
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养游士
置学立师而又时简不帅教者屏之远方徒为纷纷其
与庆历之际何异至于贡举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章
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举唐故事采誉望而罢
弥封或欲变经生帖墨而考大义此数者皆非也夫欲
兴德行在于君人者脩身以格物审好恶以表俗若欲
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为伪也上以孝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5b 页 WYG0718-0677b.png
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
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无所不至自文章言之则
策论为有用诗赋为无益自政事言之则诗赋论策均
为无用然自祖宗以来莫之废者以为设法取士不过
如此也
王安石言于帝曰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异论纷
然不能一道德故也欲一道德则当修学校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变若谓进士科诗赋亦多得人自缘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6a 页 WYG0718-0677c.png
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法已善则未也
今以少壮之士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世事皆所未习此科法败坏人材致不如古
既而中书门下又言古之取士皆本学校道德一于上
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今欲追复古制
则患于无渐宜先除去声律偶对之文使学者得专意
经术以俟朝廷兴建学校然后讲求三代所以教育选
举之法施之天下则庶几可以复古矣于是改法罢诗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6b 页 WYG0718-0677d.png
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
孟子每试四场初本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次论一首
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中书撰大义式颁行试义
者须通经有文采乃为中格不但如明经墨义粗解章
句而已其殿试则专以策限千字以上分五等第一等
二等赐进士及第第三等赐进士出身第四等赐同进
士出身第五等赐同学究出身
王安石以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上进帝谓之曰今谈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7a 页 WYG0718-0678a.png
经者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著经其以颁行使学者
归一遂颁于学宫号曰三经新义一时学者无不傅习
有司纯用以取士安石又为字说二十四卷学者争傅
习之自是先儒之傅注悉废矣
  (臣/)按柳宗元送蔡秀才序言今世尚进士故天下
  举归之而且更其科以为得异人乎无也惟其所
  尚又举而从之尚之以孝弟孝弟犹是人也尚之
  以经术经术犹是人也姚康撰科第录序言以孔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7b 页 WYG0718-0678b.png
  颜为心虽日视淫靡不能迁其操以桀蹠为心虽
  日闻仁义莫能治其性若膺乡举里选亦此流也
  若搜茂材异行亦此流也则何必目秀才为朴名
  进士为薄耶此二说与苏轼之论皆可谓之辩矣
  要之未为知本也乡举里选之制不行庠序学校
  之教不立而欲致治于三代之盛未有能然者俱
  为无益而其尤甚者非词赋声耦之文乎讲先王
  之遗文以致知格物舍经术其奚从乎善乎司马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8a 页 WYG0718-0678c.png
  光之言曰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学就文学言
  之经术又当先于词章神宗专用经义论策取士此
  乃复先王之令典百王不易之法但安石不当以
  一家私学欲盖先儒也自熙宁四年始罢词赋专
  用经义取士凡十五年至元祐元年复词赋与经
  义并行至绍圣元年复罢词赋专用经义凡三十
  五年至建炎二年又兼用经赋盖熙宁绍圣则专
  用经而废赋元祐建炎则虽复赋而未尝不兼经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8b 页 WYG0718-0678d.png
  而朱熹私议尝欲罢诗赋而分诸经子史时务之
  年使治经者必守家法答义者必通贯经文条举
  众说而断以己意有司命题必依章句以为如是
  则士无不通之经史而皆可用于世盖经赋之得
  失得二臣之论而判然矣然其得人与否则又在
  于主司之学行焉主司既贤且才而所取又贤且
  才也渊源变化必有以成数十年之风气而充于
  庶职亦遂以共数十年之治功故国家之善败未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9a 页 WYG0718-0679a.png
  始不由此也说者谓有司命题苟简或执偏见臆
  说互相背驰或发策用事讹舛故士子眩惑莫知
  适从才者多致见遗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
  复俾之主文柄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谬种流傅
  复容情任意不学之流往往中第而举人之弊不
  可胜言矣载考明经一科熙宁四年始废然自李
  唐相沿重进士轻明经进士试时设香案礼拜供
  帐甚盛明经试时设棘监守防闲甚密故时人有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29b 页 WYG0718-0679b.png
  焚香取进士嗔目待明经之语由进士者往往皆
  至显人由明经者往往不过学究之类则亦士之
  不能为进士之文者为之耳故惟五代干戈抢攘
  之际士失其业而明经乃多于进士也今之岁贡
  号为明经则异是盖其廪饩胶庠困顿场屋轮年
  挨次使不致终于遐弃略如宋之十五举以上并
  赐本科出身抑又失厥初立法之本旨矣(初制必/取资性)
  (纯厚学业有成年二十方许及中/式者发国子监不中式者罚充吏)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30a 页 WYG0718-0679c.png
   以上进士明经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二 第 30b 页 WYG0718-0679d.png
 
 
 
 
 
 
 
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二